促进教师良好心理素质的发展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25205773 上传时间:2022-07-26 格式:DOC 页数:78 大小:20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促进教师良好心理素质的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促进教师良好心理素质的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促进教师良好心理素质的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资源描述:

《促进教师良好心理素质的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促进教师良好心理素质的发展(7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促进教师良好心理素质的发展促进教师良好心理素质的发展促进教师良好心理素质的发展“促进教师良好心理素质发展的研究”结题报告杭州第十四中学课题组 摘要:“国运兴衰,系于教师”,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质量教育的基本条件,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随着社会的急剧变革,观念和技术的快速更新,教师开始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些挑战既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对教师的心理素质

2、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受传统教师观的影响,人们片面地把教师业务素质的发展作为教师素质发展的全部,而忽视了教师心理素质的发展。心理素质,作为教师素质的核心,对学生的成长,学校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推进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此,我校自2001年开始实施了“促进教师良好心理素质发展的研究”课题 1 ,旨在发现制约教师心理素质发展的因素,建构促进教师心理素质发展的模式,找寻提高教师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促进教师素质的整体优化,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一、研究的意义(一)教师心理素质发展有利于教师素质的整体提高。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实施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位教师都面临着一个重新学习,全面

3、提高自身素质的任务。要完成这个任务的前提条件是心理素质的提高。人的素质主要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三者共同构成了人的素质整体。其中身心素质是最基本的,任何素质都必须以身心素质的发展为前提。就心理素质来说,它是以个体整个身心结构为背景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个性心理面貌的整体反映。目前教师素质的提高主要停留在职业伦理道德、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高,这些素质的提高都必须以教师的心理素质为中介,必须通过教师心理活动的内化才能提高。对包含在心理素质中的各种教师技能、能力素质、审美修养等培养的过程都必须考虑到教师的整个心理背景,顾及到心理素质发展的水平。因此,我们只有通过有目的地培养教育者良好的心

4、理素质,提高其心理机制,才能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的最终发展。(二)教师心理素质发展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人,是人格的完善和人价值的提升。教师人格作为教师心理素质发展的重要一部分,是教师区别于其他人员所拥有的气质、性格、能力等个性心理特征的整合。教师的人格特征“蕴蓄于中,形诸于外”,在师生相互交往过程中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有以下几个特点:1、长时性。就学生的人格发展而言,教师是学生在性格品质形成关键期时接触较多,时间较长的成年人。学生天然的“向师性”,使教师的人格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吸收了教师人格的精神实

5、质而内化成自己的人格要素。教师人格作为一种人格模式,不会轻易地因时间、地点、环境的变化而出现变动,它会稳定地长期地体现在各种形式的教育行为当中,对学生的心灵产生久远的影响,甚至可能是一生。2、深刻性。教师这一特殊职业与其他职业人格特征相比,具有更强的示范性。教师“不是使用物质工具去作用劳动对象,而主要是以自己的思想、学识和言行,以自身道德的、人格的形象力量,通过示范的方式直接影响着劳动对象。”教师人格的感召力是引起学生积极人格塑造的需要和动力,它所包含的内在品质和精神力量一旦对学生的心灵产生震撼,其影响是极为深刻的。优秀教师所具有的独立自主、意志坚定等个性品质往往会深深地感染学生,带动学生良好

6、人格的塑造。如鲁迅留学日本时,藤野先生所拥有的纯真品质,博大胸怀被他作为鞭策自己奋斗的力量源泉,这正是教师人格的独特魅力和深深影响力。3、整合性。教师人格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一旦形成,便作为一个完整的结构,以整合的力量稳定地体现在教育行为中。教师人格对学生的影响并不是某一特质单向进行的,而是作为一个整体的人的力量来影响学生的。“在教学中与教养过程中涉及到儿童的整个人格,所以教师自己也是以整个人格来与儿童接触的”。如果把学生比作洁白无暇的银幕,那么教师就好比是清晰的拷贝。拷贝上的一切将毫不掩饰,毫无保留地投映到银幕。我国长期以来,由于过分偏重智育的发展而忽视了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严重

7、地危害了他们的身心健康。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人格的教育,使学生心理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普遍意义上的提高,也只有拥有良好心理素质的教师才能通过自己创造性的劳动培养出具有健康人格的学生。(三)教师心理素质发展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认知活动(如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和情意活动(如需要、兴趣、情感、意志等)。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启发学生的思维、想象、创造等积极的认知因素,还要调动学生的气质、能力、性格等个性品质中的积极因素。教师只有把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意活动有效的统一起来,才能达到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当教师以充沛的感情,丰富的想象,

8、良好的身心状态出现在学生面前时,就会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坚定其克服困难的决心。教师心理素质的提升,会不断增强其教学效能感,增强工作的责任心、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对自己的教学能力充满信心,发挥教学的功效。反之,如果教师上课无精打采,怀疑自己的能力,对教学和已有的知识不自信,有强烈的无助感,对新的教学方法采取回避,就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许多事实证明,教师的精神状态往往是学生学习的“心理动力源”,教师良好的心理面貌会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四)教师心理素质发展有利于学校管理工作的改进。管理和被管理者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管理行为的成败。在学校中,教师扮演着多重角色,对于学生

9、,教师是管理者,对于学校的管理者,教师则是被管理者,教师还充当着学校管理层和学生之间的中介。在这样错综复杂的关系中,教师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协调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理解和贯彻学校管理的意图,对学生实施有效的高质量的管理和教育。随着现代管理制度的发展,教师职业稳定的旧概念已开始被推翻,优胜劣汰、竞争上岗、转岗转聘等现代学校管理的新概念已逐渐被人们所接受。这就需要教师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来认可学校新的管理机制,配合各种制度的实施,推动学校管理工作的改进和发展。教师良好心理素质的发展将提高其应付各种挫折的能力,以健康的心态对待学校管理中日趋激烈的竞争态势,减少管理制度实施过程中的阻力。学校可以通过

10、教师的心理状态及时反馈管理的成效,科学地调节管理方法,公正地运用管理手段,合理的采用评价手段,通过形成优质高效的管理体系和运转模式来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二、研究综述(一)教师心理素质的有关概念1、素质和教师素质的概念:在心理学领域,“素质”被定义为:“有机体天生具有的某些解剖和生理的特性,主要是指人们与生俱来的感知器官、运动器官及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教育学对“素质”的解释是:“人在先天生理基础上,受后天教育、环境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和社会实践,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综合而言,素质是个人在遗传与生理发展的基础上,在教育和社会影响下与个人实践过程中形成起来的那些稳定的

11、、基础性的、能对人的活动成效产生广泛影响,具有一定社会评价意义的身心特点的综合表现。若用上述“素质”的概念来定义“教师素质”的话,就是:“教师个体先天具有的生理、心理特点基础上,通过后天环境、教育而获得的当今社会作为教师所需要的包括教师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等各种品质的总和。”沃建中等人认为:“教师素质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培养人所必须具有的身心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其本质特点是教师自身的质量,即教师身心发展的总水平。包括教师的机体素质、文化知识素质、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林崇德在教师素质的构成及其培养途径一文中对教师素质作出了较为完整的解释:“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

12、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综合。”天津师大汪波等人用多元统计方法,将质的分析和量的表述有机结合起来,分析了教师素质的构成,主要包括:业务素质、政治思想素质、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以及教育理论素质。由此可见,教师心理素质是教师素质的一个有机成分。2、教师心理素质的概念:教师心理素质是一个尚处于发展的概念。唐迅等人把教师心理素质这一概念定义为:“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生成和积淀的文化素养、教育才能和人格品质的合金。其中文化素养和教育才能是教师心理的社会文化形式,而人格品质则是教师素质的心理形式。”他们将现代教师心理素质的本质确定为具有专业性和职业性的社会文化心理素质

13、。孟宪乐等人认为教师心理素质是其思维水准、情感意志、兴趣爱好以及个性品质等诸多因素的总和,认为教师心理素质结构分为心理健康、心理品质、心理能力三个子结构。张承芬等人在对教师心理素质的隐含研究中将其定义为:“那些与学生身心发展密切关联的,同时又具有一定可教育和培养特性的与能力相区别的心理品质。其中创造性、责任感、教育效能感是教师重要的心理品质。”目前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林崇德的观点,他把教师心理素质建构为由职业理想、知识水平、教育观念、教育监控能力和教学行为与策略等要素互动同构的结构,为人们建构教师心理素质的理想模型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理论。本课题组认为,教师的心理素质,应该是那些与学生身心发展密

14、切关联的心理品质的总和,是在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反映出来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品质的总和。其中主要包括:一、认知品质,如观察力、反省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二、情绪情感品质,如成就动机、教学心态、浓厚的兴趣等;三、意志品质,如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行为支配等;四、个性品质,如外向,内向等;五、人际沟通能力。结合学校的教育实践,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应包括:1、良好的教育认知水平。这里指的认知水平是指教师的认识过程,它集中表现为智力或智力活动。主要包括:敏锐的观察力和了解教育对象的能力;信息组织与转换能力;信息传递和接收能力;创造性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2、悦纳教师的职业。能认可自己的教师职业身份并

15、且自愿从事教师工作,对之充满信心和情感。“悦纳”自己的教师身份包括:调整教育价值观上的认知偏差;清楚职业的优劣所在。3、稳定而积极的教育心境。一种比较微弱的、平静而持久的情感状态,能使教师处于欣喜和乐观的状态,头脑清楚,工作效率高。教师的教育心境是否稳定,是否乐观和积极,将影响教师的整个心理状态,关系到教育教学效果。4、健全的教育意志。繁重艰巨的教育工作要求教师有坚强的意志,具有各种良好的意志品质。良好的意志品质包括:明确的目的性和坚定性;决策的果断性和坚持性;沉着冷静的自制力。5、和谐的教育人际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教师良好心理素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包括:了解彼此的义务和权利,其个人思想、目

16、标、行为与社会要求相互协调;能客观地了解和评价别人,不以偏盖全;积极与他人做真诚沟通;与人相处时,尊重、信任、赞美等正面态度多于仇恨、嫉妒等负面态度。6、教育环境的适应和改造。对良好的教育环境,教师以健康的心理状态来适应,其适应是积极的、主动的;对不良环境,教师能凭借良好的心理素质给予积极改造,用自己的能动力量去影响周围的教育环境。结合我校的情况,我们大致构建了教师心理素质的理想模型:(二)教师心理研究的综述关于教师的研究古已有之,学记中就有“能博喻然后能为师”的论述。把教师研究纳入科学范畴的还是在本世纪初,关于教师心理素质的研究一直是渗透在教师能力、人格、健康等研究中进行的。20世纪30年代

17、,教师心理素质研究的重点还集中在对教师人格品质的研究,即探索教师品质及其范围、教师品质和教学的关系等。到60、70年代,研究者把人格特质理论引用到教师心理研究当中,以期发现教师人格特质对学生的能力发展以及学业成绩的影响。其代表人物是Rushton等人在1962年研究的教师个性特质的剖面图。他们根据学生对教师讲课效果的等级评价,总结出成功教学的四个维度:(1)成就取向;(2)人际取向;(3)魅力;(4)组织才能。研究表明在这四个维度上得分高的教师,往往被学生评价为优秀教师。从80年代开始,信息加工学派开始研究在教学中教师心理上的加工运算。期望通过研究专家教师与新手教师之间的差异,来揭示教师复杂的

18、心理行为。研究表明,与新手教师相比,专家教师在课堂经验、理解教学事件和解释课堂事件方面有更丰富、精巧的知识结构。与此同时,研究者开始关注起教师的心理卫生问题。其代表人物是Dick和Wagner,他们对教师压力情况、相关因素和表现症状等5方面做了调查,结果表明,教师的压力主要来源于:时间紧张和工作重荷、处理变化、被他人评价、处理同事关系、角色的冲突和不确定、劣等的工作条件等。这些压力往往会带给教师疲劳、精神紧张、沮丧等不良的情绪状态。对压力处理的方式主要是对教师进行个人处理压力的策略训练,即直接行动方法和缓和方法。前者主要是通过做能消除压力来源的工作来减轻压力;后者以减轻压力感产生为目标,是一种

19、精神上放松。在美国就开办了旨在减轻教师心理压力的研讨班(workshops),训练教师发展一种直接行动方法和缓和方法相融合的能力,传授教师使用放松练习,作为缓和情绪和压力的技巧。80年代Griffith对伦敦的中小学教师开始进行较为全面的心理素质训练,如尽量恰当地处理问题;避免对抗;工作后尽量放松;采取行动来处理问题;控制感情;与他人讨论问题交流感情;提前打算和优先解决问题;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等等,取得了理想的效果。我国在西方国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开展了对教师心理素质的结构、功能及培养途径的系统研究。韩进之在1982年提出,一个优秀教师应该具备的优良品质有:热诚关怀、真诚坦率、胸怀开阔、作风民主

20、、客观公正、自信自强、耐心自制、坚韧果断、热爱教育事业。这是对我国教师个性品质的一个总结。张承芬和张景焕等人用隐含的研究方法揭示了教师心理品质的三个维度:(1)工作动因;(2)工作行为;(3)行为调控。每个维度都包含四种心理品质,其中角色认同、有恒性、责任感、非权势性等心理品质是家长、学生、教师共同认定的教师最基本最重要的心理品质。在此之后,申继亮等人运用内隐理论的研究范式对教师的教学心理进行了系列的研究。他们把教学心理素质分为四个方面,即教师的认知能力、操作能力、监控能力和动力系统,每个方面都包含许多子成分。根据研究结果他们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了培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心

21、理素质中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凸现,我国学者开始进行相关的调查并采取了一些积极有效的增进教师心理健康的措施,以提高教师的心理品质。李辉运用参与式培训对昆明市东华学校的全体教师进行了团体心理咨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他们咨询的主要内容有:学生偏差行为的成因分析;教师与学生及家长的沟通技巧;教师心理卫生;头脑风暴训练等。经过两年的培训,对照组和实验组在个性品质、教育观念、对待学生态度等方面有了较为显著的差异。黑龙江教育学院把心理辅导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中包括建立教师心理档案制度,举办心理辅导系列讲座,设立教师心理咨询点等。他们还对教师进行了个人心理放松策略的训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总之,

22、随着对教师心理研究的深入,由教师的人格品质、教学效果、教学行为与策略、心理健康水平等的概念组成的教师心理素质的整体概念逐渐被建构起来,并被研究者进行系统深入地研究着。三、研究的设计(一)“促进教师良好心理素质发展”模式的建构1、研究假设。教师心理素质的发展贯穿职业生涯的整个过程,是一个自我不断完善的过程。假设教师的心理素质是一个系统,在其向理想状态发展的过程中,可能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或减缓、制约,或加快、推动其心理素质的发展。我们认为,在承认教师原有的心理素质水平的基础上,只要能找到影响系统发展的主要因素,通过对各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控和干预,运用适当的措施和方法,就能推动心理素质

23、的发展,加快形成心理素质理想模型的速度。2、模式建构。在以上研究假设的基础上,课题组进行了“调查研究寻找影响因素确定干预方向”三个阶段的研究实践,建构了“促进教师良好心理素质发展”模式。第一阶段调查研究为了弄清当今教师心理素质的概貌,发生、发展的规律,课题组从2001年起开始着手进行调查研。一是运用各种已有的量表和编制的问卷进行调查,二是采集个案进行访谈调查。前者主要运用了两类调查问卷。一是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的测试量表,如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卡特尔16PF人格问卷,林崇德编制的“教师效能感”量表等;二是依据自己需要而编制的问卷,如“家长对教师期望调查问卷”、“教师评价心理问卷”和“压力

24、自测量表”等。后者主要运用文献搜索法和个案访谈法。我们采集了教师的典型个案并进行了整理和研究,对个别优秀教师进行了访谈了解,全面系统地了解了教师心理素质现状、心理健康状况、教育干预措施等内容。第二阶段寻找影响因素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是教师心理素质的一个重要反映和评价指标。根据杭州市教科所2000年对杭州市教师的调查结果发现:高中有13.4%教师存在心理卫生问题。各群体分类比较发现:男教师、40岁之前教师、非干部教师、班主任、初高中教师、语数外主课教师和未婚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其中男教师、年轻教师和工作量较大的教师是心理卫生问题的高发群体。在此基础上,课题组运用了大量的问卷寻找可能制约教师心理素

25、质发展的各种因素。通过“教师效能感”量表的调查发现:在个人教学效能感上,较差有10.98%,在一般教学效能感上,较差有9.87%,其中以年青教师居多,反应为压力感较大,自信力不足。采用卡特尔16PF人格测试量表对特级和高级教师进行测试发现:骨干教师人格因素中分数较高的有聪慧性、稳定性和有恒性,分数最低的是幻想性。表明智慧性、情绪稳定性、教强的意志力等积极的人格因素是教师形成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因素。对家长进行“教师期望调查问卷”的结果发现:很大一部分家长在对教师这一职看法的回答中用到了诸如“神圣”、“为人师表”等词语,表明教师职业在受到社会尊重的同时,还被抬到了“道德权威化身”的神位上,这些无形

26、中都给教师施加了相当大的精神压力。在“教师评价心理问卷调查”中发现,教师一般都比较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回答“如果学生考试成绩不好,教师的感觉是怎样?”,回答“压力很大”的占81.8%,回答“无所谓”的为0。评价的压力对教师来说,反应平静的是少数。在“家庭生活的调查”问卷中发现:健康问题是困扰家庭生活的首要矛盾,孩子的教育问题为第二大矛盾,这些矛盾经常会影响到教师的心境。对教师的休闲生活进行调查发现:教师的休闲活动虽比较健康,但相对比较简易,而且多数教师对休闲的认识存在明显的偏颇,不懂得以何种方式来放松心情。通过对优秀教师成长历程,教师自杀等典型个案的分析,发现自我认知调节的良好与否,各种心理需

27、要的满足与否,人际关系处理的妥当与否,经济状况的改善与否,社会大环境的宽松与否等都会直接影响到教师心理素质的发展。通过这些调查分析,课题组从内外因归纳了影响教师良好心理素质发展的一些主要因素。内因主要有认知倾向、心理需求、人格因素和教学效能感,外因主要有社会期望、家庭生活、教育制度、人际关系、学校制度、经济状况。正是这些因素影响了教师心理素质的发展,影响了其素质的整体提高。第三阶段确定干预方向清楚了制约教师心理素质发展的内、外因后,我们明确了干预的两个系统:认知化解系统和环境支持系统。针对认知化解系统,我们采取内部干预措施进行自我调节。主要从改善认知、加强修养、完善人格、放松学习等手段来提高认

28、知水平,调整心理需求,改善人格特征和教学效能感。针对环境支持系统,我们采取了一系列外部干预措施。主要从环境营造、心理培训、完善制度、保障系统等手段来完善学校制度,营造和谐人际,改善经济条件,减缓外界压力。通过以上三个阶段的调查研究,构建起以“影响因素干预系统干预措施”三个子系统构成的“促进教师良好心理素质发展”的模式图。见下图:(二)实施干预措施促进教师良好心理素质的发展1、 内部干预措施。(1)改善认知倾向,增强教学效能感。通过“传、帮、带”培养专家型的教学认知方式。专家教师对上课过程中的典型行为和与之相关的情境有高度的预见性,对教学策略有高度的反省能力和控制力。学校采用师徒挂钩,通过“传、

29、帮、带”对新手教师采用捆绑式学习。新手教师必须随堂听专家教师的课,他们每一堂课的教案都要经过专家教师的审阅。专家教师对新手教师的教学要进行全程指导,并与之交流自身备课的思路和理念,帮助新手教师积累教学经验,改进不良的教学模式;对新手教师强调教学反思。要求新手教师在一堂课、一个月、一个教学阶段结束之后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回顾和总结,写反思日记,分析成功和有待改进的地方,肯定自我,认识不足,增强自我效能感。充分认识自我,进行合理归因。自我期望的高低,归因的合理与否都关系到教师对问题的态度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学校通过人格、自我效能感等测试让教师进一步认识自己,悦纳自我,尝试完善自我;学校举行了“班主任

30、的困惑与思考”、“谁动了我们的奶酪”、“对小班化教学的反思”等等一系列的沙龙、研讨活动,让教师畅所欲言,碰撞思想的火花,学会客观科学地分析自己教育教学过程中成功与失败的原因,鼓励通过努力和他人帮助来解决问题,以增加自信,促进自我成长。学习运用艾理斯的ABC情绪调节理论。情绪是可以选择的,其关键是转变认知。对教师进行心理培训时,注重教师运用ABC理论的能力,在团体辅导中模拟情境中让教师尝试对诱发心理问题的事件重新进行解释和评价,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换位思考问题。对已有的许多不合理的信念进行自我辨析,包括不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等等,减轻情绪的困饶,保持心理的健康。(2)树立优秀教师形象,完善自我人

31、格。完善教师人格需要有优秀教师的人格为榜样。优秀教师的言行举止、人格魅力会对其他教师产生辐射效应,是其他教师模仿学习,提高自身心理素质的典型范例。学校进行调查发现学生比较喜欢的教师特点为:上课认真,语言清晰、幽默,板书工整,不拖堂;对人和气,无偏见;对犯错误的学生,不讽刺打击;改作业细致认真,百问不厌;以身作则等。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喜欢的教师类型与我们所构建的心理素质理想模型的教师类型比较吻合。结合课题的研究成果,学校出台了“满意教师评选办法”和“爱心教师评选活动”,在高中三个年级的1872名学生中进行了一次全校性的教师教育、教学情况调查。内容涉及教师的工作态度、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学生认可程度

32、等一系列问题,先由学生打分,再由每一位学生提名一个“我最喜爱的老师”。通过树立一批学生、家长满意负责、受学生欢迎的有个性的、受学生崇拜的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来影响周围的教师。通过对照、比较,其他教师可以不断反省自己,取长补短,完善自我。(3)加强自身修养,悦纳教师职业。学习提高教师的道德认识和法律知识水平。学校组织教师认真研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纲要,让教师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提高自身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培养其高度的道德自律性,强化他们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意识。树立正确的职业观。组织教师学习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深化教育

33、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实施纲要等材料,听取优秀教师的感人报告,要求定期撰写心得体会或分组讨论感受与领悟,目的使教师建立科学的学生观、教育观,培养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拥有开放的胸襟、真诚的民主意识和无悔的奉献精神。通过自评互评内化规范意识。学校根据教学线、年级组、服务线三个基本群体单位的工作特点,制定了教职工自评互评工作条例、教师自评互评的指标与赋分等一系列工作条例,采用了自评与互评、组评与校评相结合的办法,加强对教师规范意识的培养,激励教工群体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提高,以规范的精神来塑造自我教师形象。(4)开展健康活动,学习休闲放松。发展多方面兴趣爱好,成为受学生欢迎的充满活力的教

34、师。教师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开展各种体育活动。在课间和休息时间,经常可见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打乒乓球、羽毛球,休息日,也经常可以见到教师们结伴爬山、游泳。还有不少教师利用课余学画画、围棋,摄影,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提供条件进行锻炼、放松。学校工会倡导教师进行冬季锻炼,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学校花资金为教师置办了健身房,供教师进行健身运动;校工会组织登山、唱歌、游玩等活动,放松教师的紧张心情;年级组安排拔河比赛、篮球赛来调节教师的情绪状态,如针对高三教师最后阶段的紧张冲刺,年级组安排了游千岛湖的活动以缓解教师的紧张情绪。通过外界活动,丰富教师的休闲生活。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市健美操比赛、诗歌

35、朗诵赛、书画大赛,以陶冶教师的情操,培养教师高雅的情趣和热爱生活的态度;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全市的教师运动会,培养教师的竞争意识和参与精神;与外校开展沙龙讨论、篮球比赛等连谊活动,以增加教师的活力与张力。2、外部干预措施。(1)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提供心理素质的发展空间。环境的“和谐美”,营造教师发展的“人本化”。学校的校园环境整洁、大方,建筑的结构和绿化的设计体现了优雅的江南园林的特色,让人感觉清新自然,心情舒畅;学校改进了教师的工作生活环境,对办公室统一设计,体现温馨的生活气息;教师食堂整洁、干净、舒心。整个校园渗透着和谐,蕴藏着对教师浓厚的人文关怀。教师尽管工作繁杂,但在这样一个美丽的环境中

36、工作,感到的是精神的愉悦和情绪的放松,心灵的健康和自由。营造积极向上的校风,提升教师高尚的精神境界。学校以“和谐、勤奋、严谨、创新”为校训,经过长期的努力,确立了“孜孜以求、诲人不倦”的教风和“勤思好问,持之以恒”的学风,形成了与社会主导文化相融合,促进教师心身健康成长的和谐文化氛围。学校的每一位教师都能够在这种和谐舒畅的人文氛围中敬业、爱业、乐业,敢于竞争,乐于合作,得到自我人格的熏陶和提升。构建和谐人际关系,教师保持愉悦心境。学校尊重教职工的主人翁地位,不断完善教工代表大会制度,增加管理工作的透明度,提高教职工对学校工作的参与度,鼓励教师大胆工作,充分发挥教师个性;在备课组、教研组、年级组

37、内进行合理的教师群体配置,不仅只考虑到教师的教学能力,还注意到班级教师的人际关系、个性特点、年龄差距,尽量使一个班级、年级的教师群体组成良好的人际结构,发挥团体的功效;学校通过建立心理辅导站、开通校园网、设立校长信箱等方式,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内心需要,及时进行沟通,解决师生矛盾;学校重视每一次家长会,会前对班主任进行相关指导。学校还设立了专门的家长接待日,以明晰家长的需要,解决家长与教师之间的矛盾。(2)开展各种心理培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通过学习心理学知识来完善心理品质。学校心理辅导站每年向教师推荐有关教育教学、心理辅导方面的书籍及文章,在校教师人手一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读本、教师心理保健

38、等书籍,要求每位教师暑假期间撰写一篇读书体会在开学后各教研组的活动中进行交流;心理辅导站编辑了校内教师心理导读刊心帆导航,为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提供相关的资料和信息,内容包括学生心理问题,心理学知识,教师个案等。通过各种服务来缓解教师的心理压力。学校购买了大量的教育、心理学方面的专业报刊杂志和电子读物提供给教师借阅;辅导站尝试为个别教师作初浅的咨询,如离婚教师、调至我校后教学不适应的教师等,并提供教师外界心理服务帮助的有关咨讯;开通校园答疑网、设立校长信箱,提供咨询和投诉服务。举办各种心理培训来提高教师心理素质。自2001年起至今学校已聘请了许多如杨宏飞、张志刚等心理学教授、专家为教师进行心理学讲

39、座,内容有:教师心理卫生、咨询与健康、有效沟通等,受到教师的一致好评;学校对班主任教师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内容涉及教学技能辅导,归因辅导,个案分析和咨询,情绪调节等,要求教师运用心理学原理进行实践,并撰写学生辅导个案,目前个案累计达到50余份;针对个别教师出现的心理问题,学校聘请专业人士对这些教师进行了个体心理咨询与治疗;学校派专兼职心理辅导员20余名接受各种专业培训,参加各级各类的心理咨询班和年会。目前已有2名教师获得全国级咨询员资格,还有四名省级心理辅导员。(3)改进学校管理制度,增强教师的心理动力源。改进评价制度,提高教师工作热情。学校制订了教职工自评互评工作条例和教师自评互评的指标与赋分

40、条例,在每学年结束前进行自我考评和互评,把个体评价和群体评价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全体教师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促进教师与学校各层面的多方位沟通,发挥全体教师的积极性。正确处理评价结果,尊重教师的劳动价值。学校考虑到评价对教师会产生某些负面心理效应,一般将每年教师的教学成绩、学生评价、自评互评等数据统计的考评结果装入信封内,分发给教师个人,并提供每一门学科的平均成绩,以供教师进行比较参考,了解自我的教学水平。学校从不把评价结果作为经济奖罚、提职晋级的直接条件,避免教师由于把结果看得太重而导致严重的心理问题。聘任工作灵活科学,减少教师的心理压力。就学校发展而言,聘任制势在必行,关键是能否科学、合理地搞

41、好此项工作。学校将聘任建立在教师自我约束、自我规范的基础之上,把既定性、又定量的“德、勤、绩、能”四个方面作为聘任教师的依据,并采取聘任、试聘、待聘、转聘等多种形式,倡导教师竞争上岗、择优聘任、优化组合的精神。针对个别教师未聘、转聘的情况,学校及时作好安抚和协调工作,尽可能减少这些教师的负面情绪,增强他们的竞争意识和自我反省的能力。(4)精心培育教师,提供各种保障促进其成才。组织岗前培训,帮助新教师度过适应期。凡是新教师到校后先要参加为期数天的岗前培训,组织学习教育教学常规,明白学校的基本要求。上岗后进行师徒挂钩,为他们配备一位教学上的指导教师,负责对其教学工作进行指导;一位班主任工作的指导教

42、师,新教师随班担任见习班主任。见习期内,新教师要进行汇报(观摩)课,说课等系列活动,以迅速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减少新上岗的焦虑感和不安定感。系统进修,激励青年教师成为教学中坚。对学历已达到本科毕业的青年教师,学校创办了青年教师研究班,选送青年业务骨干参加硕士主干课程进修班的学习;抽取部分优秀教师选派出国进修,开展双语教学;派学科竞赛辅导教师参加全国级培训,提高竞赛辅导能力;派青年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业务培训,如“班主任培训班”、“心理咨询员培训班”等等,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提供合理的经济奖励。学校制订了杭十四中群体奖励补充意见,实行了杭十四竞赛管理办法,用合理的奖励措施来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对竞

43、赛成绩突出的教练,学校一方面给予物质奖励,一方面在继续教育、职称评定给予优惠政策;学校设立了教学能手奖,凡对教育教学有突出贡献的,达到学校评选指标,即为当年“教学能手”,每月发给奖金,连续3年评为“教学能手”者,每月奖金终身享受;对高三教师每年的劳动付出,学校根据按劳取酬、优质优酬的分配原则给予奖励,激励教师间的良性竞争。总之,学校从内外干预的思路,采取了许多积极有效的措施来促进教师心理素质的发展。措施的具体实施可以用下图来表示: 四、研究的结果课题实施三年以来,在教师自身的调节和学校各种措施的有力执行下,教师个体的心理素质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教师素质结构得到了整体优化,教育教学水平显著提高,

44、学校得到了较快发展。(一)教师心理素质有了显著的提高。1、教师注重心理保健,尝试调节心理状态。三年来,学校通过多种渠道对教师进行宣传和培训,使教师了解了心理健康对工作生活的重要性,开始有意识地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教师学会了科学用脑,合理安排时间,避免过重负荷,提高工作效率,增强自身心理活动的效能;教师通过认知的调整改变自我情绪状态,保持良好心境。如部分教师对自身转岗问题的态度上,多以客观合理的方式来理解学校的举措,用积极乐观的态度来对待人生的挫折,以放松投入的心态作好新岗位的工作;许多教师开始积极参加各种身体锻炼,参加健身的教师由原来的十余人增加至一百余人;通过专家教师的悉心指导,新手教

45、师不断对自身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之后,其教学能力明显提高。本学期青年教师教学能手比赛精彩纷呈,许多青年教师都在原有的教学方法上有了突破和创新,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不少教师开始吸收优秀教师积极的心理影响,争取做一个富有人格魅力、心理素质良好的教师。受学生喜爱的教师候选人由前年的20人次增加至今年的50多人次;有的教师不能自行解决心理问题,会及时找家人、朋友、管理者,甚至找杭州市的教师热线的专业人士帮助以求得到他们的精神关怀,渡过难关。2、教师整体心理卫生状况高于杭州市教师的整体水平。学校对全校教职员工的心理卫生水平进行了测试,数据显示如下:表一、杭十四中教师SCL-90调查结果项目统计量躯体化强

46、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性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平均分1.3201.2641.5101.3111.6601.2321.1281.4831.223标准差0.6480.6320.6150.6750.6370.7120.5810.6270.543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和平均分加二个标准差的标准发现只有6%的教师存在心理卫生问题,远远低于杭州市高中教师心理卫生问题13.4%的统计数字。表二,杭十四中教师与全市教师的比较 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性恐怖偏执精神病性T-0.19-0.52-0.11-0.400.10-0.39-0.21-0.05-0.21P* * * *其中T值的正号表示十四中教师得分比杭州市教师

47、高;负号表示杭州市教师得分比十四中教师高。由表二可见,本校教师只有在焦虑方面分数比全市整体分数要高,但在强迫、抑郁、敌对性等因素方面明显较全市要好。3、塑造了一批具备良好心理素质的优秀教师。课题实施三年来,学校涌现了一批学生、家长满意负责的,受学生欢迎的有个性的,受学生崇拜的有人格魅力的,具备良好心理素质的教师。其中有获省师德楷模称号的特级教师邱峰,被评为全市爱心教师称号的特级教师张永谊,国际奥赛金牌教练方淳,全国竞赛教练占章根、申东奎、马茂年、张岳军,优秀心理辅导员韦璟,学生的知心姐姐冯冬怡,最具魅力的教师程远、丁沛华,范里,个性教师郑文燕、倪望跃、陈利伟、负责投入的好教师郭裕茂、余慧珠、黄

48、津成、张亚玲,最受欢迎班主任李天辉、陈辛刚、沈浩、虞国强等等。这批教师现代教育观念明确,理论知识水平深,心理素质好,教育教学工作遵循教育学、心理学规律,尊重学生,敬业奉献,深受学生的欢迎和家长的尊重,为全校教师提供了榜样和示范。以下是某学生对学校一位优秀教师回忆的文章:我记得很清楚,每个张老师教过的学生,从他们的第一篇作文到最后一篇作文,他都十分仔细地标出个别错字,增减一些内容,最后写上一段评语,点评文章的优劣、作者的风格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曾有同学感慨地说:“老师写的比我写的还多,真让我不好意思了。”是呀,就是这些评语伴着我们走过了三个春秋,把我们从一个个连句子都写不顺的毛头孩子带成一个个能

49、写上篇漂亮文章的青春少年,此中的辛苦也许只有我们的心能体会。“师说中的名句: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张老师便是如此。他的课如他的人,朴实无华,魅力四射;他在给我们带来享受文字快乐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心灵世界的澄净。就是这样,三年来的每一堂语文课,张老师总是用他那渊博的学识和高境界的人格修养来清晰我们的人生,启发我们对生命内涵的追求。4、教育教学效能感大幅度地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效能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他们开始尝试探索、运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小班化教学模式在高一年级被教师们积极地实践着,他们总结出了许多小班化的教学方法,如许乐也老师的情景竞赛教学法、汪莺老师的自主探索实验法、吴婵老师的

50、合作讨论法等等,都取得了让人满意的效果;学校教师尝试进行双语教学,如蔡金丽老师用英语教授的外国史受到了学生的欢迎;网络教学更是开展得如火是茶,如语文课学习资料检索,地理课进行网上交互,学生反响强烈,教学效果明显;以李天辉老师为代表进行的和谐班集体建设更是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班级学生整体素质高,凝聚力强,教师与学生似师亦友,团结和谐。目前该班的教育模式已在全校进行推广。去年一年,学校围绕小班化教学这一主题开出了20节研究课,围绕网络教学开出了25节展示课。同时,学校还涌现了一批象马茂年、章亚玲、黄津成等研究型的教师,他们所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不仅多次在省、市论文大赛中获奖,而且还为教育教学的实践提供

51、了理论的指导。5、教师成为德育教育能手。德育从心育做起,教师心理素质的提高,使教师不再为德育工作而叫“难”。一方面,教师自身学习了许多心理学、教育学知识,进一步深入地了解了学生的需要,学会了与学生进行沟通的技能技巧,学会了理解学生,宽容学生。事半功倍,教师解决学生德育问题的水平提高了,德育教育的实效性也增强了。另一方面,教师自身心理素质的提高,人格的提升,潜移默化着学生,感染着学生,学生在教师无形的影响下得到了良好人格的塑造,知道了怎样做一个真正有用的人。三年来我校先后获得了“浙江省文明学校”、“杭州市文明单位”、“绿色学校”、“全市优秀心理辅导站”等30多项荣誉称号。(二)学校的整体发展有了

52、长足的进步。教师心理素质的发展自然带动了学校整体的发展。三年来,学校教师的教育理念明显更新,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素质教育步伐大大加快,学校整体风貌得到改善。1、教育观念不断更新,素质教育不断推进。教师心理素质的提高,必然带来教师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学生观、教师观、人性观的重新认识,大大改变了教师旧有的行为模式。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重视学生的长远发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在这些新理念的支持下,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逐步实现了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学校明确了“教学理念新,运作科学,教师队伍结构合理、优化,管理高效、学生人格和学力和谐发展的现代化、高质量、对外开放的一流示范性中学”的素质教

53、育目标。学校确立了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培养目标;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实施分层教学、小班化教学;加强对学生自主探索能力的培养,贯彻落实研究性学习近几年,学校高考升学率一直在全省一级重点中学中位居前列;去年一年,我校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荣获奖励90多项,其中有国际生物奥赛冠军,省计算机学科竞赛第一名,省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2、管理制度不断完善,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学校管理的完善、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师心理素质的发展,影响到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三年来,学校为营造教师心理素质发展的良好环境,制定了教职员工工作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为激励教师在教育教学上有所成就,制定了

54、杭十四竞赛管理办法;为形成良性竞争机制,合理用人,制定了教职工自评互评工作条例;为鼓励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制定了教育科研立项课题管理办法。为了让教师能充分地发挥自身的价值,学校提供了各种条件,搭建了供教师自我展示的大舞台:以招标的形式鼓励教师申报课题,以课题带动教学改革;选送优秀教师出国考察、进修,启动双语教学;选送教师进行心理咨询员培训,培养受学生欢迎的班主任;鼓励教师不断学习现代教学手段,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学习;打开教学的自由度,鼓励教师成为研究型人才,指导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管理制度的人性化、科学化,为教师自我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心理保障,教育教学改革硕果累累更使教师体验到职业的快乐,满足了

55、自我价值实现的心理需求。3、校园文化更人本化,学生心智得到健康成长。在对教师良好心理素质培养的过程中,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得到转变。新的教育观、学生观的建立为学校营造了更为人本化、人性化的和谐校园氛围。在这样教育文化理念的传递下,学生表现出杭十四中学生特有的敢于创新,和谐奋进,勇于进取的精神面貌。学生社团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如英语CEC社团、风帆文学社等在全市崭露头角;学校的艺术节、科技节、头脑运动会、“风帆杯”大赛等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学生的才华、能力得到了充分的施展;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不断深入,课题数量之多、内容之广令人惊叹,酸雨课题研究更是获得了不菲的成绩,荣获了全国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学校

56、的学科竞赛成绩更是出类拔萃,一年来获奖人数不计其数,国际生物奥赛金牌获得者孟琳燕更是为我校和全国争了光;学校还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举办心理健康宣传活动,心理辅导站被评为全市优秀辅导站。学生正向着人格与学力和谐发展的素质教育目标的方向健康成长。五、研究的结论三年的研究实践表明: 1、通过对影响教师良好心理素质发展过程中诸因素的调整和控制,在中学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教师,探索促进教师心理和谐发展的培养模式,是能够实现的。 2、在课题实践过程中,教师的教育观念发生了转变,教育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得到了更新,教育教学行为更为科学、有效,为中学教师队伍素质的全面提高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3、学校教师心理素质

57、的提高,推动了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推进了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加快了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最后,有必要指出,我们研究取得的成果仅仅局限在本学校,适合本学校教师心理素质的全面提高。随着对教师心理素质研究的不断深入,还有许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思考:1、社会大环境的改善问题。不合理的期望和不完善的教育制度大大阻碍了教师心理素质的发展。但我们很难对此进行干预和控制。学校如何发挥自身小环境积极的影响因素,降低大环境消极的影响,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探索和实践。2、 家庭因素的干预问题。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虽有过一些措施,但方式少,效果不明显。采取哪些手段来有效促进家庭小环境对教师良好心理素质的发展,还有待于我们

58、进一步思考。3、 校本培训问题。教师心理素质发展应被纳入到终身学习的范畴。这几年我校一直在进行校本培训,如何将这一课题很好地纳入校本培训的内容,有效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将是我们后续研究要开展的课题方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们将上下而求索!本课题的研究得到了省市有关部门的领导、专家的支持和指导,得到了学校教师和教育同行的合作和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注:1 课题组负责人:赵碧野 课题组成员:郭裕茂、马茂年、李天辉、韦璟、冯冬怡(执笔)、汪莺、陈辛刚、余慧珠、汤小梅、许朗明 :周浩波,教育哲学,辽宁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184185页; :彼得洛夫,论人民教师的威信,作家书屋,1951年版

59、,142页。主要参考文献:1、现代教师心理素质,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第1版;2、鲁洁主编,德育社会学,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年8月第1版;3、路海东主编,学校教育心理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4、傅道春主编,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7月;5、时蓉华著,新编社会心理学概论,东方出版中心,1998年1月第1版;6、刘维良编著,教师心理卫生,知识产权出版社,2001年3月;7、高明书著,教师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8、刘本固,教育评价的理论与实践,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9、教师心理学英戴冯塔纳著,王新超译,北京大学出版

60、社,2000年11月第1版;10、江月孙 赵敏主编,学校管理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第1版;11、鞠献利著,教师素质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7月第1版;12、林崇德,品德发展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13、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的心理素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材,2001年版中国和平出版社;14、王以仁、陈芳玲、林本乔著,教师心理卫生,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15、缪建东主编,家庭教育社会,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16、压力管理,台湾心理出版社,2000年版;17、探索心理教育新途径 促进教师素质大发展,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卷第5期;18、辛涛 林崇德,教师心理研究的回顾与前瞻,心理发展与教育,1996年第4期;19、林学斌,对教师心理素质内涵的思考与认识,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20、王荣德,论现代教师人格的塑造,中国电力教育,2001年第2期。-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