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质化节目(1)

上传人:m**** 文档编号:125194366 上传时间:2022-07-2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2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同质化节目(1)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同质化节目(1)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同质化节目(1)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资源描述:

《同质化节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同质化节目(1)(1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同质化时代同题节目创作分析及应对策略1 林国淑 上海师范大学 数字传媒中心 上海 2002342 刘 雯 上海师范大学 人文与传播学院 上海 200234随着广播电视媒体的飞速发展,电视节目的同质化现象更是十分突出,出现“千报一面, 千台一面”的现象。这不仅是中国媒体业现状的真实写照,也被业界和理论界广为诟病。不 仅物质产品可以复制,精神产品同样在被复制。从“超级女声”到“快乐男声”;从“奥运 向前冲”到“智勇大冲关”,无论是选秀节目还是竞技类节目,雷同现象比比皆是。如何正视节目的同质化现象,不仅关系到节目能否长久生存,更关系到传媒业的健康发 展。一、同质化的内涵及表现所谓“同质化”是指同一大

2、类中不同品牌的商品在性能、外观甚至营销手段上相互模仿, 以致逐渐趋同的现象。而“电视节目同质化”是指节目在组织结构、市场定位、传播内容和 风格等方面的趋同性,出现某种程度的“互文本”现象。目前媒体以大致相同的节目制作手 段、制作流程、节目类型,传递内容大致相同的各类信息。尽管电视节目同质化现象自诞生以来一直被各行各业所诟病,但类似的现象依旧热潮滚 滚,节目制作者对这一现象和手段的热情有增无减。20 世纪末,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电视节目的同质化应运而生,且有愈演愈烈之势。纵观历史,电视节目的同质化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1、单一类型同质化阶段。20 世纪 90 年代以前,媒体存在的作用几乎只有一个服

3、务于政治,因此这一阶段的 同质化现象主要存在于新闻节目中。新闻联播播出以来,各大省市媒体竞相模仿,推出 类似的新闻播报类节目。2、多种类型同质化阶段。20世纪90年代后,电视节目同质化现象继续被重复和扩大。随着东方时空、焦点 访谈的热播,各种模仿已不再局限于新闻联播这一实事播报的新闻类节目。央视的各 类新闻节目被大规模的复制。这时的电视节目同质化现象已不再单一的以服务于政治为目 的,开始逐渐追求经济利益。3、多类型大规模同质化阶段。进入 21世纪以来,同质化现象进入“多角度、全方位”的纵横发展阶段。各类同质化 现象不仅在横向上增加了效仿的品种,在纵向上又加深了同质化的程度。省级栏目模仿央视,

4、地方栏目又模仿省级,一级模仿一级,同级相互模仿。一时间,“电视节目同质化”现象遍 地开花。2008年,奥斯卡最佳影片Slumdog Millionaire(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红遍大江南 北,电影中使主人公一夜成名的印度益智类节目who want to be a millionaire也给我 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熟悉的节目流程,类似的节目画面,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了国内 CCTV-2 的名牌节目开心辞典。而讽刺的是,开心辞典又是英国某益智节目的翻版。 类似现象比比皆是,如国内目前影响力颇大的湖南卫视,以几个热播的电视节目为例,一探 究竟。当年开内地婚恋节目先河的玫瑰之约模仿台湾节目非常男女;话题节

5、目超 级女声模仿美国节目美国偶像;奥运向前冲模仿韩国节目极限体能王。同质化现象不仅横跨东西半球,自我复制的速度也令人嗔目结舌。超级女声一炮打 响后,各大卫视纷纷推出类似节目,如:东方卫视加油好男儿;安徽卫视超级新秀; 北京卫视红楼梦中人。继奥运向前冲引发收视浪潮后,湖南卫视又继而推出同类节 目智勇大冲关。 此类现象比比皆是,难以言尽。二、同质化的原因同质化现象的产生不仅受行业本身所限,同时还受政策等外部环境的制约,具体表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1、国家政策的制约。广播、电视、电影、报刊、互联网等大众传播媒体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明 和精神文明所必不可少的重要传播工具,是一个国家上层建筑的组

6、成部分,必然作用于这个 国家的经济基础,代表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利益。媒体的这一政治属性决定了它必须始终把 社会效益放在各种利益的第一位。社会主义中国传媒的本质属性是“党和国家的重要思想舆 论阵地,必须确保党和人民喉舌的性质不变、党管媒体的原则不变、正确舆论导向的要求不 变。”虽然传媒的商业属性日益加强,但政治属性仍旧是它的第一属性。因此,传媒必须 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政策。相同的政治属性决定了各级电台在管理机制,运营模 式上趋于一致,从而使电视节目呈现同质化现象。2、传媒界的模仿机制和收视率压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确立,传媒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中国传 媒在见证这一

7、伟大历史变革的同时,也成为了改造对像。在这种未来不可知、目标模糊的情 况下,模仿其他节目的成功做法,成为在市场竞争中生存的本能选择。成熟的节目从制作到 播出都付出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最后成功与否仍旧存在着巨大的风险。成功的节目模式经 受住了市场的考验和观众的认可,因此复制一个成功的节目成为一种高效安全的生存方式。 此外收视率作为衡量电视节目受欢迎程度和市场占有程度的指标,关乎一个节目的生死存 亡。迫于收视率压力,新的电视节目难免模仿高收视率的成功节目的成功模式,致使电视节 目趋于相似。3、电视节目的高度类型化历史。“类型”(genre)源于电影研究,是由文学研究引入电影理论的一个法语名词,意思

8、 是“类型”(type)或“分类”(class),最初是指好莱坞生产的商业化类型电影,每一 种类型都遵循一定的模式,比如爱情片、西部片、警匪片、战争片、黑色电影等。电视由 电影发展而来,因此沿袭了电影的这一特性,是“高度类型化”的媒介。目前影响力较大的 分类方法将电视节目分为:新闻类节目、娱乐类节目、教育类节目、服务类节目。已有的电 视类型如同一个框架局限了节目工作者的创作思维,电视节目的高度类型化,决定了看似琳 琅满目的节目形式背后是难以避免的俗套。三、同质化现象的利弊从辩证法的角度来看,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两面性,电视节目同质化现象也是如此。但 总体看来,同质化现象的弊大于利。1、电视节目同

9、质化的利。同质化现象通俗来讲是对成功的电视节目模式进行复制和模仿,这首先代表了传媒界一 种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其次,熟悉的、成熟的节目模式更易于被观众接受,同时减少了在 探索新的节目模式中造成的人力财力的损失。2、电视节目同质化的弊端。(1)有悖于文化多样性的方针政策。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艺术问题 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2005年第33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上通过了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 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多样性的对立面即为同质化,有损

10、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2)丧失个性,造成审美疲劳。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一家人围着一个新闻联播看 的津津有味”到如今“几十个频道换来换去没几个节目可看”,随着科技的发展,观众的视 野在不断开阔,审美能力和审美要求也在逐步提高。电视台为了满足观众的收视需求,对成 功的电视节目进行盲目的“追风”和“克隆”,大走拾人牙慧的东施效颦路线,最终结果只 能造成观众的审美疲劳。不仅如此,原本成功的节目也会在大规模的“复制浪潮”中褪色, 变得不再有特色,可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3)节目难以创新,造成资源浪费。电视节目同质化现象导致制作成本的重复投入, 无论是人力财力还是节目资源都造成了很大程度的浪费。优

11、秀的电视节目是节目制作者创造 性劳动的结晶,来源于他们的创造性素质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然而节目制作者将精力和脑力 投入在节目复制上,必然导致缺乏对新节目的研究和对潜在观众的挖掘,致使电视节目趋于 停滞。四、以婚恋交友节目非诚勿扰、玫瑰之约为例 近年来,各大卫视竞相推出电视相亲节目。基于笔者在网络发起的问卷调查结果 笔者选取了收视率较高的非诚勿扰节目为例,以另一同题却命运相反的节目玫瑰之约 为辅,探究同质化时代成功节目的成功因素。(图4-1)2010年1月5日,江苏卫视制作了非诚勿扰这一婚恋交友真人秀节目。该节目由 孟非主持,中国性格色彩研究中心创办人乐嘉、社会心理学博士、著名心理学专家黄菡分析

12、点评。非诚勿扰是江苏卫视一档适应现代生活节奏的大型婚恋交友节目,为广大单身 男女提供了公开的婚恋交友平台,精良的节目制作和全新的婚恋交友模式得到观众和网友广 泛关注。新节目的互动形式完全突破了过去传统的交友方式,体现出新时代男女的婚恋观。 节目中24位单身女生以亮灯和灭灯方式来决定报名男嘉宾的去留,经过“爱之初体验”、“爱 之再判断”、“爱之终决选”、“男生权利”等规则来决定男女嘉宾的速配成功。非诚勿扰开播后立刻引起了荧屏轰动,以一种大胆、直白、新颖的方式赢得了观众的广泛关注和喜爱,收视率更是一片红火,屡次刷新省级卫视收视的最高纪录,并创下五年 来中国省级卫视电视节目收视率的峰值。在短短的三个

13、月收视率已经达到261超越了 同时段播出的综艺龙头快乐大本营,成为全国综艺节目的冠军。同时,非诚勿扰的 热播也带来了一场空前的“模仿风波”,一时间各大卫视纷纷推出类似的婚恋节目。转眼间, 非诚勿扰已走过了两个年头,面对各种同模式的“新起之秀”,非诚勿扰收视率仍旧 高居不下、独占鳌头。十多年前,另一档婚恋节目也曾红遍大江南北。1998年,玫瑰之约首度亮相湖南卫 视,曾经创下了湖南卫视的收视神话。掀起了我国婚恋交友类节目的第一个热潮。长达八年 的时间里,该节目一直是全国相亲类节目收视率的头把交椅。据粗略统计,前后参与玫瑰 之约的5000多位嘉宾中,有超过15%的人最终步入了婚姻的殿堂,玫瑰之约成了

14、全国最 具声响的电视红娘,吸引了无数的未婚男女报名参加。两位主持人汪涵和杨乐乐因节目而牵 手更是成为了玫瑰之约最成功的代言人。玫瑰之约的开播,首开了大陆电视媒体婚 恋节目的先河,似一股清风迎面拂来,令人耳目一新,迅速成为人们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 创下了湖南卫视的收视奇迹,掀起了一股“玫瑰狂潮”。然而,因节目形式老化,节目功能 丧失等因素,这档红彻全国的节目还是最终走向了终结。作为两档同题节目,笔者将从一正一反两个角度,以非诚勿扰的成功因素为主,以 玫瑰之约的失败为对比,探讨同质化时代同题优势节目的成功因素。1、定位准确,节目功能明确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也在

15、潜移默化的改变着。 “直来直往”代替了“拐弯抹角”,行事高效目的明确成为一种主流。非诚勿扰的主要 受众定位于未婚青年男女,快节奏的配对速度,较为符合当今年轻人的欣赏习惯。与传统的 相亲节目不同的是,非诚勿扰更像是一场竞技。每场24位女嘉宾的身份不仅是相亲者, 同时也是“婚姻战场”的评委。每场5位男嘉宾轮番上场,自报家门与兴趣爱好,由24位女 嘉宾以灭灯的方式决定去留,与商品经济下的工作应聘过程有异曲同工之妙。此外,每一位 上台的男女嘉宾仅有一个目的相亲,过程直接,节目模式快速而高效,并没有为任何一 位嘉宾提供过多的、不是以相亲为目的的展示自我的机会。正是由于这种高效的节目模式, 非诚勿扰电视红

16、娘的功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配对成功率较高。观众可以直接通过电视 荧屏见证男女嘉宾的结合,避免了观看的“无疾而终”。与非诚勿扰相较,玫瑰之约的节目功能便没有那么纯粹。与其说是一档相亲节 目,它更像是一档娱乐节目。玫瑰之约中,男女嘉宾人数基本相等,一轮一轮的配对, 使节目速度显得很慢。节目中存在大量男女嘉宾的互动环节,如:场外郊游、现场游戏等。虽然互动也是男女相亲交友的一种方式,但过多的搬到荧屏则使得节目拖沓繁冗。画犬不成反类虎,既似相亲节目,又似娱乐节目,反而降低了节目功能。此外,节目功能的降低使得部分男女嘉宾把栏目当成了一场走秀和展示自我魅力的舞台,玫瑰之约电视红娘的功能 被进一步削弱了。2、

17、善于运用标签,凸显社会文化 一个成熟的电视节目离不开收视率,因此离不开能带来收视率的话题人物。“富二代”、 “拜金女”、 “哈佛男”、“宝马女”非诚勿扰自开播以来就被插上了各种标签。 “我宁愿坐在宝马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我的手只给我男朋友握,其他人握一 次20万”这些犀利的言语更是掀起一轮又一轮的争议狂潮。抛开这些标签和言语正面与 否,越来越多的人们因为这些饱富争议的言论认识了非诚勿扰。马诺、闫凤娇、孙雅莉、 刘云超一群电视红人也伴随着非诚勿扰的舞台步入了观众的视线。无论是标签还是 新生代电视红人,它们的存在都无形间增加了非诚勿扰的知名度,成为该节目的“软广 土 ” 告”。经调查发

18、现,“马诺、拜金女等热门话题”成为观众认识非诚勿扰的第二大因素。 (图4-2)您是因为什么原因知道非诚勿扰节目的?单选题姦、-朋友推荐,17.65%换台偶尔看到,29.41%马诺、拜全女等社会热门话题,25.49%节目宣传广告,14.71%(图4-2)无论这些标签和言论正面与否,我们不得不承认,它们的存在的确反映了一定的社会文 化和价值观念,因此更容易吸引观众的关注。不需过多的宣传,非诚勿扰因为这些标签 的存在便已深入人心。在节目中,如非特殊原因24位女嘉宾牵手成功才可下场,因此难免产 生“钉子户”。观众也因此有机会认识一些熟悉的面孔。观众对个别嘉宾的关注自然也增加 了对非诚勿扰的持续关注。在

19、玫瑰之约中,由于每期的嘉宾基本都在换,观众对嘉宾难以留下深刻印象。嘉宾 和主持人的言论也大多围绕在互动游戏过程中对彼此的印象,鲜有涉及社会问题的讨论,自 然难以引起观众茶余饭后的思索和关注。3、注重运用差异化和多元化在非诚勿扰中,男女嘉宾的类型多种多样,所从事的职业也是千差万别。大到国家 高级科研人员,小到底层个体从业者,文化程度也是层次不齐,具有广泛的社会覆盖性,年 龄也是横跨20岁至50岁间不等。纵观非诚勿扰的嘉宾群体,嘉宾的人格特性也是五花八 门:既有话题人物马诺这样的物质女,也有将国家和集体利益置于个人之上的中国国家救援 队队员王松;既有闵月这样的青春可爱女生,也有如刘婷婷般温婉成熟的

20、气质女性。不仅如 此,每期的五个男嘉宾设置也都经过编导的精心安排,风格多样,甚至跨越国界去设置男女 嘉宾,令观众耳目一新。玫瑰之约的男女嘉宾设置,首先在数量上就决定了难以像非诚勿扰这样的丰富 多彩,每场男女嘉宾加起来也无非只有七八个。嘉宾数量无法决定节目好看与否,玫瑰之 约中嘉宾类型的单一性是导致节目单调的重要原因。节目中的男女嘉宾大多是20岁出头的 青年男女,这一点大大缩减了节目的受众范围。4、注重节目的细节设置基于网络调查,大多数观众对于非诚勿扰的细节设置表示满意。(图4-3)您对非诚勿扰的节目包装、音乐设置、舞台设计满意吗? 单选题(1)主持人设置非诚勿扰的成功很大部分得益于它的特色主持

21、。节目初始,由民生新闻主播孟非和 色彩性格分析专家乐嘉担任主持。俗语道“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玫瑰之约等传统的 电视节目大多采取一男一女两位主持人搭配的模式,如杨乐乐、汪涵。(图4-4)非诚勿 扰的出现打破了这一传统主持搭配模式,两位光头主持人的出现将“绝顶聪明”一词演绎 的淋漓尽致(图4-5)。之后,心理学家黄菡的加入,改变了非诚勿扰“光头男人天下”的格局,为节目注入了一丝女性的温柔。图4-4)(图4-5)2)灯光舞台设置非诚勿扰的舞台设置风格在节目初始就定位在“与国际接轨”上,同时又兼备民族 风格。舞台灯光的整体风格选取了时尚、大气的蓝色,在男女配对成功时,又加入了代表中 国传统喜庆色彩的

22、红色(图4-6)。与非诚勿扰相比,玫瑰之约的舞台设计则逊色 的多(图4-7)。当然,这也离不开不同时代技术差异的因素存在。图4-6)(图4-7)(3)音乐的设置非诚勿扰的音乐设置是十分考究的,节目中的音乐不仅仅是活跃节目气氛的“调味 品”,每一环节的音乐都是编导精心挑选,都被赋予了不同的作用和意义。比如:男嘉宾退 场时的音乐可惜不是你,悲伤地曲调加上惋惜的歌词,与男嘉宾失败离去的背影相得益 彰;男女配对成功时的音乐梁山伯与朱丽叶,曲调欢乐动听,歌词幸福甜蜜,微妙的强 化了男女嘉宾牵手的喜悦气氛。另外,这些音乐本身就朗朗上口,有一定的传唱基础,无形 间拉近了观众与节目的距离。玫瑰之约的配乐选取则

23、逊色的多。节目中的现场音乐大多以简单的和铉为主,不仅 谈不上朗朗上口,更谈不上对节目内容有多少辅助作用。五、同质化时代同题节目的应对策略 结合同质化现象出现的原因,以及非诚勿扰的成功因素,笔者针对同质化时代同题 节目的脱颖而出提出了以下几点策略。1、健全机制,加强节目的知识产权保护。此项策略主要基于宏观政策的考虑,从源头解决同质化问题。国家政策的限制是导致同 质化现象的重要原因,适当的放宽政策限制,有利于为节目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适当 的政策放松并不代表改变传媒“党和政府喉舌”的性质,传媒的第一政治属性不能变。然而 政策放宽的“度”该如何把握,仍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研究,在这里不做过多讨论。

24、此外,我国对节目知识产权的保护不严格也是同质化现象此起彼伏的重要原因。我国专 利法保护的三种对象包括: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著作权保护的客体有:文字作品, 口述作品,音乐、戏剧等艺术作品,美术、建筑作品,摄影作品,工程设计、地图、示意图 等图形作品和模型作品等,可见我国现有法律规定的版权保护客体对象并不包括电视节目。 对节目知识产权的保护不严格导致一个好的节目形态出现时,便会诞生大量的复制品和模仿 者,稀释受众和需求,导致节目的新鲜感下降。因此,国家应从政策方面加强对节目知识产 权的保护,节目制作者也应树立版权意识、品牌意识。东方卫视继百里挑一后,又推出了谁能百里挑一。两档节目虽说互为“姊

25、妹篇”, 但基本采取同样的节目流程和节目形式,仅仅在嘉宾遴选模式上由女选男换成了男选女,本 质上换汤不换药。笔者个人认为,谁能百里挑一推出的意义并不大,既没有在百里挑 一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和深化,更没有创新节目模式。国家可以成立专门的部门,已经推出 的电视节目可以针对自己的节目模式在此申请“产权保护”。之后再推出的节目如未授权不 得采取相同的节目模式。这一措施不仅对已有的电视节目形成保护,更迫使节目制作者对创 新的重视。2、内容真实,鼓励创新。近年来,相亲节目娱乐化十分突出。许多节目参与者并不是为了“相亲”而来,这些节 目反而成了他们“秀”的舞台,被贴上了“假”的标签。许多节目编导也为了片面追求

26、节目 效应和收视率对节目内容进行“胡编瞎造”,操纵嘉宾制造社会话题以娱乐大众。无论是相 亲类节目还是访谈类节目,观众需要的是一档真诚的、真实的节目,而不是一部情景电视剧。在内容上,应该积极寻找生活中具有时效性和新颖性的素材,最重要的是真实。在凤凰 卫视的锵锵三人行节目中,陈丹青谈了他对非诚勿扰的看法。他说道:“我回国十 年了,看过各种节目上来了、又没了,我没有见过比非诚勿扰更真实的节目。我相信节 目中的所有资料和每一句话,因为我坚信有一种东西是假不了的,那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 反应。也正是因为这种真实才会让观众有反应,才会吸引观众一直看下去,这是值得文化研 究、社会研究、心理研究等各个方面的人

27、共同关注的。”新颖观点一出立即得到了广泛关 注,观点独到的“真实论” 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共鸣。差异即为市场,创新才有出路。同质化的对立面是差异化,差异化的重要手段就是不断 创新。节目制作者应不断探索全新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法,准确定位。以新的视角、新的方 法和新的思维模式,运用策划理念和技巧创造出富有自身特色的品牌节目。正如当年非诚 勿扰的出现,首先在形式上便很好的诠释了“创新”二字。24位女嘉宾对1位男嘉宾的极 度不平衡打破了以往传统相亲节目一对一的模式,这在当时是前所未有的。在题材、规则、参与者、主持人等方面大胆创新。避免信息重复、假话、大话、空话、 套话,避免粗制滥造,提高节目质量,努力使

28、观众耳目一新。非诚勿扰在主持人方面独 特的设置在前文已有介绍,在此不做过多介绍。模仿和复制只会增加节目数量,不会对节目的形式和形态有所贡献。在形式上,节目制 作者应冲破思想的枷锁,在节目包装、技术手段等方面进行独特策划,努力做到“人无我有, 人有我优”。3、紧跟社会话题,创造社会效应。与时俱进也分早晚,早一步叫创新,晚一步就叫跟风。当今中国蒸蒸日上,电视节目也 应与时俱进,摸清观众取向,紧跟时代步伐。非诚勿扰的场上话题从宝马、金钱到婆媳问题,反映出了一个个尖锐的社会问题, 为节目赢得高度关注。举一个不太正面但典型的例子:非诚勿扰的火爆与一个人的名字 密不可分马诺。当年一句“我宁愿坐在宝马里哭也

29、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引发了极大的 争议。这就是节目中呈现出的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社会现象拜金主义。需要指出的是, 节目也不能为了片面追求收视率而盲目的将低俗的、有碍文化发展的不良社会现象搬上荧屏 大肆宣扬。同质化时代,只有将栏目内容与社会热门话题紧密结合,凸显人文关怀,提高辨识度和 关注度,才能在众多同题竞争者中脱颖而出。4、精心打造,建立高素质专业队伍。细节决定一切,面对众多竞争者,如何在短时间内抢占观众眼球自然离不开节目的精心 制作。无论是舞美、灯光、音乐,甚至嘉宾、主持的发型着装都值得节目制作者投入大量的 心思去打造。这就要求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型队伍,归根结底即需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制

30、片人王刚将非诚勿扰的成功归结于“天时、地利、人和”,其中“人和”的部分 说的就是节目组中年轻的幕后团队。非诚勿扰节目从嘉宾筛选到现场录制、后期制作, 都与这些幕后人员的精心打造分不开 。据了解,非诚勿扰的主创团队以80后为主,他 们为非诚勿扰注入了时尚、前卫的新鲜血液,这也是非诚勿扰与时俱进,与社会潮 流保持一致的重要原因。成熟的电视节目需要一支成熟的专业队伍,媒体界人才的流动性相对较大,人才的趋同 性也是导致电视节目同质化的重要原因。电视节目要想形成独特的品牌和特色,就要大力抓 人才建设,这也是应对同质化趋势的根本保障。六、结语综上所述,电视节目的同质化虽然在一定时期内可以催生电视媒体的表面

31、繁荣,但缺乏 创造力的权宜之计难以长久,不利于电视媒体的长久发展,国内电视节目急需切实有效的调 整和改革。电视作为高度类型化的媒介,模仿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但是盲目的模仿只能陷 入“同质化”的泥潭,最终被淘汰。如何正视节目的同质化现象,不仅关系到节目能否长久 生存,更关系到传媒业的健康发展。笔者通过对目前热播婚恋节目非诚勿扰的成功因素 分析,得出同质化时代同题节目胜出的四条对策:1、健全机制,加强节目的知识产权保护; 2、内容真实,鼓励创新;3、紧跟社会话题,创造社会效应;4、精心打造,建立高素质专 业队伍。笔者认为,随着广播电视媒体的飞速发展,电视节目同质化现象会更加突出。国内电视 节目急需

32、切实有效的调整和改革,同质化时代同题节目如何胜出值得每一位电视人探讨和深 思。注释: 蔡卫平:传媒同质化现象动因探析,新闻传播研究,2008 (3). 石峰:总结经验深化改革全面推进报业集团的心阶段,传媒,2006(2) 徐舫州 徐帆:电视节目类型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年版,第 9页 李丹:江苏卫视非诚勿扰栏目成功要素探析,电影文学,2011(12). 国家知识产权局条法司编:专利法研究,专利文献出版社,2006 (3)(作者林国淑系上海师范大学数字传媒中心副教授;刘雯系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研究生;本文系上海师范大学科研创新项目“基于数字化媒介的视频创作研究”项目号:A-0503-00-005063的阶段性成果) 蔡卫平:传媒同质化现象动因探析,新闻传播研究,2008 (3) 石峰:总结经验深化改革全面推进报业集团的心阶段,传媒,2006(2) 徐舫州 徐帆:电视节目类型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年版 李丹:江苏卫视非诚勿扰栏目成功要素探析,电影文学,2011 (12) 国家知识产权局条法司编:专利法研究,专利文献出版社,2006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