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鱼变人分几步

上传人:lis****210 文档编号:125154674 上传时间:2022-07-2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3.1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从鱼变人分几步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从鱼变人分几步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从鱼变人分几步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从鱼变人分几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鱼变人分几步(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从鱼变入分几步鱼是怎么一步步演变成人类的,一直是令科学家好奇的问题。研 究表明,3亿多年前,一群肉鳍鱼慢慢爬上陆地,演化出如今的两栖 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包括人类所属哺乳动物在内的四足脊椎动物。 这其中,鱼类登陆是生命演化史上的里程碑式事件。但这个过程具体是怎样的? 一开始,鱼类是如何过渡成两栖动物 的?至今仍没有足够认识。最近,来自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古生物学 家们,揭开了其中重要一环:他们发现了一种古老的螈类“希望 螈”化石,揭示了鱼鳍向人类手部的演化过程。长“手指”的鱼鱼类从水生到陆生环境的转换会遇到许多困难,其中最重要的挑 战,就是将鳍逐渐演化为有力的四肢,获得在陆地上运动的能力。希望

2、螈标本希望螈艺术复原图之前人们已经发现了一些关键化石。一个是泥盆纪晚期的提塔利 克鱼,它的鳍和鱼类祖先相比变得更小也更简单了。其胸鳍的鳍条很 不对称,科学家推测在其底部已经形成了一层“掌心肉”,并且具有骨 骼支撑,只是还没有长出明确的指骨。提塔利克鱼的鳍不足以支撑其 上陆,但可以帮助它们在水底移动。同样生活在泥盆纪晚期,被认为是“最早四足动物”的鱼石螈和棘 螈,则已经抛弃了由鳍条支撑的胸鳍和腹鳍,取而代之的是由骨骼支 撑的四肢,包括数量不等的手指(原为鳍条)。这证明它们除了能够 在水底移动,还拥有了一定的陆地移动能力。塔利克鱼复原图最早的四足动物鱼石螈,已经长出了手指。但是,在它们之间,还缺少

3、了一个关键过一一既有鳍条,又有 指骨的鱼。希望螈的出现正好弥补了这一环。承前启后的新化石在这项新研究中,研究人员对一块距今3.8亿年的泥盆纪晚期的 “希望螈”化石进行了高精度CT扫描,结果显示,这种鱼既有鳍条, 也拥有明显的指骨。在由鳍条包裹的胸鳍中,不仅可以清晰地看到肱骨、桡骨和尺骨、 腕骨和掌骨(相当于人类的大臂、小臂、手腕和手掌),还发现了两 根明确的指骨,以及三根可能存在的指骨。这一结果告诉我们,鱼类 在离开水之前,就已经有脊椎动物基本的四肢结构了。鱼石螈复原图复原的棘螈骨骼同时,经过对比发现,希望螈比提塔利克鱼更接近四足动物,填 补了鱼类向四足动物演化的重要空白。登上陆地,“手指”只

4、是一小步。 这是我们“祖先”的高光时刻。但我们不免会好奇,“鱼类变人”的全过 程是怎样的。鱼类要登上陆地,面对的不仅仅是身体移动的问题,其 他身体结构,包括呼吸、捕食,乃至繁殖行为和发育过程,都要升级 换代。如此浩大而复杂的工程,是如何实现的呢?生物学家认为,主 要经历了四个重要的身体结构变化。颌的出现在5.4亿年前的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中,以海口鱼、昆明鱼为代表 的早期鱼形动物没有颌,只能被动吸入(和过滤)海水中的悬浮物、 或海底泥沙中的食物碎片作为食物。在大约距今4.2亿年前的志留纪 晚期,一批鱼类的鳃弓(原为呼吸器官)向前移动,形成了上下颌。 这使得它们可以主动出击捕食。此后鱼类迅速发展,在

5、1000多万年内体型就从几十厘米增大到 几米。其中邓氏鱼(一种盾皮鱼类)的体长更是达到6米,体重超过 10吨,颌部输出的咬合力超过霸王龙!凭借一身先进”装备,鱼类将 无脊椎动物赶下宝座,成为海洋新霸主。从软骨变硬骨鱼类在海洋中称霸之后,即开始了更加激烈的内部竞争。盾皮鱼 类逐渐演化成两大类群软骨鱼和硬骨鱼。前者骨骼中碳酸钙含量 较低,是现生鲨鱼、鳐鱼等水生动物的祖先。而硬骨鱼的骨骼中碳酸 钙含量高,全身骨头变硬,使其能够支撑起体重,为以后登陆提供了 基础。四肢的出现希望螈胸鳍骨骼与人类上肢骨骼对比,图中红色为确认的指骨。硬骨鱼中的一个支系肉鳍鱼类,开始了更大胆的“尝试”。它 们的鱼鳍不再是简单

6、的鳍条,而是生长着骨骼,并在外面包裹着一层 肌肉,能够为其在水底移动提供动力的肌肉。为了摆脱竞争日益激烈 的海洋,一些肉鳍鱼开始向内陆的淡水环境迁徙。最早的四足动物鱼石螈,已经长出了手指。与海洋相比,淡水河湖的水量受季节影响,变化很大。在雨季里, 低洼的蕨类森林底层被水浸没,植物的根系和倒沉的枝干使水底形貌 更复杂,这时,肉鳍鱼强壮的身体和肉鳍就能大显身手,在淤堵的水 下为自己开路,四处游走。当枯水季来临,水塘萎缩干涸,它们又可 以蹒跚地爬过浅滩,进入更深的水体,避免被晒成鱼干。在这个过程 中,它们的肉鳍越来越强壮和复杂,最终演化成了四肢,可以支持它 们在陆地上移动。呼吸系统的升级鱼类从水中到

7、陆地上,还需要解决如何从空气中吸氧的问题。这 全仰赖内鼻孔和肺组成的“陆生呼吸系统”的形成。其实早期的鱼类就 可以使用体表的皮肤、咽喉和肠壁的粘膜等来辅助呼吸,之后,有些 鱼类将消化道的一部分扩充变大,用来储存空气,这就是原始的鱼鳔。肉鳍鱼在频繁使用鱼鳔辅助呼吸的过程中,不断强化它的功能,最终 形成了肺部。而要想将空气送入肺部,还需要形成相关通道。肉鳍鱼 类口腔的一些骨骼组成了鼻腔和口腔之间的通道,这就是内鼻孔。从 此之后当它们嘴巴闭合或进食的时候,内鼻孔就成为呼吸的唯一通道。在陆地上繁荣昌盛关于鱼类为什么要登上陆地,科学家们推测,环境压力是驱使鱼 从水里迁移到岸上的主要原因。泥盆纪末期的海洋

8、,是一个竞争异常 激烈的环境,反观陆地上却是一片生机盎然的乐土:郁郁葱葱的植物 铺满大地,其间生活着大量节肢动物。竞争压力和食物的吸引,使得 鱼类涉足陆地,演化成布满粘液、笨拙地拖曳着沉重身体在浅沼泥污 中艰难爬行的两栖动物。然而仅仅登陆并不能满足这些四足动物的野心。要想深入探索这 片广袤的大地,还要解决一个难题:由于缺乏外部的保水措施,两栖 动物的卵无法脱离水或者潮湿的环境孵化繁殖。在生存压力之下,一些四足动物演化出了拥有坚硬外壳的卵,于 是,世界上第一枚“蛋”诞生了!这种被称为羊膜卵的生殖方式,为胚 胎创造了一个封闭的环境,可以提供其生长所需的养分和水分。摆脱 了水环境对生殖的束缚,四足动

9、物开始进军沙漠和其他干旱地区,最 终遍布全球,征服陆地。而后,这些羊膜卵四足动物演化出两个主要 支系蜥形纲和合弓纲。前者包括现生爬行动物及其祖先;鱼龙、 翼龙等叱咤中生代海洋和天空的灭绝动物;还有大家熟悉的明星 恐龙及它的鸟类后裔。后者就是我们哺乳动物的祖先类群。它们曾在 二叠纪到三叠纪早期先于恐龙统治着整个大陆,后来由于二叠纪大灭 绝和三叠纪晚期大灭绝事件的连续打击,日渐式微,被蜥形纲夺去统 治地位。虽然只能缩小体型战战兢兢地生活在恐龙的阴影之下,但我们的 祖先没有放弃努力。它们不断强化自身本领,陆续演化出哺乳、胎生、 热血等特征,等待着时机到来。邓氏鱼复原图现生肉鳍鱼拉蒂迈鱼,它们的鱼鳍中

10、长着骨头,并被肌肉包裹。6600万年前一颗小行星撞击地球,结束了以恐龙为代表的蜥形 纲的统治,空出的生态位被哺乳动物迅速填补。此后的6000多万年 里,哺乳动物不断演化,逐步占领了世界。再之后,700万年前的非 洲东部,灵长类动物中的一支古猿与黑猩猩在演化路上分道扬镰, 它们跳下树冠,学会了直立行走、制造并使用工具和使用火。最终,在200万到1万年前,这些原始人类走出非洲,迁徙到全 球各地,演化成了手拿手机、书本,眼瞪屏幕、书页的我们。我们都是一条鱼最后回到一个老问题:新发现的希望螈,是我们的直系祖先吗? 很遗憾,这个问题目前是无法回答的。尽管我们已经发现了很多鱼类 向两栖动物过渡的化石,但它

11、们是否是人类的直系祖先,还存在着很 大争议。从化石上看,许多现生四足动物普遍具有的结构,在这些化石中 都没有发现。比如,大部分现生四足动物每只手都有5根手指,而希 望螈,显然有更多手指,后面的鱼石螈,则每只手有67根指骨, 棘螈甚至有8根。而在它们之后,石炭纪早期的引螈等两栖动物,都 是5根指头。鉴于鱼石螈和引螈之间存在1500万年的四足动物化石 的空白期(被称为柔默空缺),想要还原鱼类登陆的过程,只能等待 更多化石的发现。恐龙时代,蜥形纲一片鼎盛,我们的祖先(合弓纲)瑟缩着生活 其间。不过,我们需要理解的是:纠结“直系祖先”这个问题,其实也是 没有意义的。生命演化是极其复杂、精细的过程,而化石记录相对极 为稀少并且不连贯,因此严格意义上的直系祖先是很难找到的。我们 能找到的可能永远只是近或“表亲”。但是这些亲戚总是有一些在形 态和亲缘关系上,都非常接近我们的直系祖先。通过它们完全不妨碍 我们还原直系祖先的特征。由于希望螈是目前找到的最接近所有四足动物共同祖先的鱼,因 此,它可能是我们的直系祖先,也可能不是,但它一定是迄今发现最 像我们直系祖先的生物。通过它,我们又对祖先的特征多了一些认知。时间不停,演化不息,可以非常肯定地说,我们就是一条鱼,一 条“超级改进版”的肉鳍鱼。我们正在用“腹鳍”四处行走,用“胸鳍”拿着 手机不断滑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