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书本与概要整理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25095427 上传时间:2022-07-26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0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财政学书本与概要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财政学书本与概要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财政学书本与概要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资源描述:

《财政学书本与概要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学书本与概要整理(2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一章 市场机制的基本规律 : P13 帕累托最优状态: P13 市场失灵: P14 (4个) 外部效应概念: p1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府的经济作用 :P15 (其一、其二) 政府干预手段:P17 (3个方面) 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 p18 (4个) 公共物品 /私人物品:P19 区分或辨别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标准:P20 (2个) 为什么要提出公共需要的概念:P21 (第一、第二) 公共需要的特征:P22 (4个) 社会的公共需要对他的历史性可以沿着线索去探讨:P22 (2个) 财政的简略概念: P25 财政的基本特征:P26 (3个) 财政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P29 (6个)

2、非排他性 /非竞争性: P 20 “财政”与“公共财政”并用设计3个方面的问题: p30 (3个) “公共财政“的基本的思路: P32 (5个) 研究财政职能的思路和意义:P33 (首先、其次、最后) 财政职能的概念:P33 财政配置的机制和手段: P35 (5个) 社会公平的概念:P36 (页尾) 财政是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 P37 (4个) 国际收支平衡/增长/发展 :P38 财政实现稳定和发展职能的机制和手段: P39 (4个)第二章l 免费搭车 :P20 即免费享用公共物品的利益l 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决定了竞争性的市场机制不适于提供纯公共物品的原因 :P43 (2方

3、面)l 准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 P45 (3个) l 公共提供 /私人提供(书本没有找到答案)l 公共生产: P47 l 公共定价 :P50l 公共定价的方法: p51 (3个) l 提高公共支出的配置效率,财政部门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 : p54 (4个) l 财政支出效益的内涵和范围包括的内容 : P56 (3个层次)l 内院性效益分那几个方面 : P56 (3个)l 财政支出效益评价方法 :P58 (2个)l 财政支出效益评价体系:P60 (2个)l 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 :P61 (4个)/ (4个?l 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选择的概念: P61l 公共选择理论对我国财政法制化和民

4、主化的借鉴意义 :P65 (首先、其次、再次、最后)l 财政淋浴的民主化与法制化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 : p66l 我国的财政的法制化的包括3个内容:P67l 财政立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P68 (3个)l 财政行政复议应遵循的原则:P69 (5个)l 财政监督及其作用 :P70 (2个)l 财政监督的构成要素 :P70 (2个)l 财政监督范围: P71 (5个)l 财政监督流程 : P71l 财政监督方式: P72 (3个)l 财政监督工作还需完善的方面 :P73 (一方面、另一方面)第三章 按财政功能的分类 : p75 ( 5个) 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其他支出 : P

5、76 按支出用途分类 :P77 投资性支出/消费性支出: P78 按财政支出经济性质的分类具有的经济分析意义 :P78 (3个) 经常性支出的概念/特点: P79 资本性支出的概念/特点: P80 财政支出的分类方法(国际) :P80 (2个: 一类,另一类) 财政支出占GDP得比重比财政收入占GDP得比重更能反映实际情况的理由:P83 (3个) 购买性支出 /转移性支出:P78 转移性支出具有的特点: P97 (2个) 财政支出增长率/弹性系数 : P83 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P84 瓦格纳法则: P84 皮科克和威斯曼的替代规模效应理论: P86 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经济法则阶段论: P

6、87 我国改革开放后财政支出增长的基本特征 : P88 我国财政支出占GDP比重发展变化原因的分析 : P89 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因素分析: P91 (3个) / 微观因素:P92 政治决策程序上我国的特殊性在于: p 93 经济建设支出比重下降的原因:P95 (2个) 我国今后财政支出中购买性支出呈下降趋势的原因: P98 (3个) 财政工作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 P100 (6个)第四章n 社会消费性支出的属性:P102 n 行政管理费和国防费是国家的2项基本支出,存在3个观察角度: P104n 行政管理支出: P104n 行政管理费规模变化的一般规律 :P105n 我国行

7、政管理费规模与国际比较 :P106 (2个)n 我国的国防政策: P110 (6个)n 我国国防费规模和构成:p110n 文科卫支出 :p113n 文科卫支出归入费生产性的范畴需要强调3点:P114n 教育支出:发展中国家啊的政府一般在提供教育服务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P115(3个)n 科学研究非支出: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突出地位 p119 (2个)n 科学研究非支出:国家的科技投入政策 P120 (3个)n 科学研究非支出:与国际比较 P122 (4个)n 卫生支出:政府介入卫生医疗事业的理由和范围 p124 (2个)n 我国当前卫生医疗体系的缺陷和进一步改革的思路 : P128 (3个)

8、 第五章 政府投资于费政府投资相比,有自身的特点:P134 (3个) 政府投资的宏观调控功能主要体现在:P136 (2个) 政府财政投资的主要标准: p173 (3个) 基础设施投资的性质: P137 基础设施提供方式的特点: P140 基础设施的提供方式: P140 (5个) 财政投资,法人团体经营运作这个提供方式的特点: p142 (2个) BOT投资方式 :P142 我国“三农“投入的特殊性: P144 (2个 首先,其次) 财政采取有效措施,加大“三农”投入力度 :P147 (5个) 财政投融资概念: P149 财政投融资的意义: p150 (3个) 财政投融资的基本特征: p150

9、(5个) “三大”政策性银行概括: P151 (3个) 我国政策性银行的特点: P153 (2个) 国外政策性银行的特点: P154 (5个) 针对香型财政投融资日志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的思路:p154 (4个)第六章l 社会保障制度 :P157l 私人保险存在局限性:P158 (4个)l 西方国家社会报真实度的不同类型/同特点: P159 (4个) / p160 (3个)l 普遍津贴: P160l 养老社会的保险的筹资模式:P161 (2个)l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简历和发展:P161 (2个)l 养老保险制度的内容: P164 (5个)l 失业保险制度的内容: P165 (3个)l 医疗保

10、险制度的内特:P166 (3个)l 辅助社会保险项目: P167 (2个)l 社会救济的内容和社会福利项目: P168l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指导方针基本精神和内容 : P169 (7个)l 确保个人养老保险账户有效积累的具体做法: P170 (5个)l 现收现付式的概念:p161l 政府补贴影响经济的机理分析: P173 (3个)l 政府补贴的积极效应 :P175 (5个)l 我国财政补贴存在的问题 :P177 (4个)l 财政补贴进一步完善的思路 :P177 (7个)l 节俭基金 /金式制度/财政补贴/财政贴息 (书本没有找到) l 税收支出: P180l 税收支出分类 :P180 (2个)

11、l 税收支出的形式: P181 (8个)l 税收指出的预算控制 :P184 (3个)l 税收豁免/纳税扣除: P181l 税收抵免/优惠税率 : P182 l 延期纳税 /盈亏相抵/加速折旧 :P183第一章 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市场系统 :由家庭、企业、政府三个相对独立的主体组成。市场效率:帕累托效率标准(帕累托最优状态)市场缺陷: 指纯粹市场机制的调节结果不能达到理想状态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 : 1.垄断 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 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4.收入分配不公 5.经济波动政府与一般实体之间的区别:1.规模巨大; 2.具有法律赋予的行政权力,可以强迫其他实体服从它的意志;3.所拥有的资

12、产和所取得的收入是社会公众的共同财产和收入,其支出用以满足社会公众的共同需要。政府干预手段可以概括为 : 1.立法和行政手段 2.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 3.财政手段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 :1政府决策失误 2寻租行为3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 4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 n纯私人物品: Xjxij i=1 式中,Xj为商品的总量;xij为第 i 个消费者对这种商品的消费(拥有)量 此公式表明:(1)商品Xj的总量等于每一个消费者i 对这种商品的消费(拥 有)数量之和;(2)私人物品在个人之间是可分的纯公共物品: xn+jx nj i此公式说明:(1)就消费目的而言,任何一个消费者

13、i 都可以支配公共物品的总量xn+j(2)公共物品在个人之间是不可分的公共需要(Public wants)1.公共需要与私人需要 2.公共需要的特征3.社会的公共需要既是共同的,也是历史的,特殊的 4.公共需要涵盖范围广财政基本特征:(一)阶级性与公共性 (二)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三)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财政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1逐步明确和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并具体落实到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上来。2财政提供公共物品要以满足公共需要为标准,不能超出公共需要的界限和范围。3按集中为主、适度分权原则,完善预算管理体制。4完善税制,调整税收职能。5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大力提高财政支出效益。6提

14、高财政管理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是财政改革的根本。“财政”与“公共财政”并用涉及的三方面问题:1有关英文public finance一词的译法问题。2从理论上讲,涉及财政学的发展方向问题。3“公共财政”一词的实际应用问题。一分配职能定义:最基本的职能。二经济职能定义:不断强化的职能。存在根据市场机制的缺陷: 1) 总量上不能自行保持平衡; 2) 结构上不能自动保持高效率(外部性问题); 3) 组织上存在垄断倾向; 4) 信息不充分、信息失真、信息不对称等; 5) 分配上两极分化。看得见的手财政手段财政经济职能根据调节领域不同,经济职能由总量调节职能和结构调节职能构成。基本上涵盖稳定职能和配置职能(一

15、)总量调节职能 定义。主要表现形式收支结余方向与数额。财政政策的主要根据。 1. 自动调节功能,即“自动(内在)稳定器”。定义。1)累进税制。案例1资料:税法规定,不足2000元的,税率10%,达到或超过2000元的。税率20%。税率形式为全额累进。假定在经济正常运行时平均收入1000元,目前处在通货膨胀时期,人们收入水平达到2000元。分析:相对于正常时期,通货膨胀时期应实施紧缩型财政政策增收节支,抑制过热需求调节结果:正常时期税收收入为100元,通胀时期税收收入达到400元,在原始收入增长一倍条件下,税收增加三倍。自动满足增收需要。2)转移支付制度,主要是失业保险和贫穷救济(低保)资料:政

16、府规定的最低生活保障线为300元,人均生活费收入低于此数,由财政全额补贴。正常时期低收入者平均收入100元,通货膨胀时期达到200元。分析:目前为通货膨胀时期,政府实施紧缩型财政政策,尽力压缩财政支出,减少财政净需求。调节结果:正常时期财政贫穷救济支出200元。通货膨胀时期该项支出自动减少为100元。在财政制度不变前提下,自动满足减支需要。2.自觉调节功能(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自觉调节功能的定义。单靠自动稳定器,不能消除所有波动因素。萨缪尔逊的论述。我国的自动稳定器功能更弱。自动调节的工具: 1) 补偿财政政策逆对经济方向,适时调整收支2)汲水政策通过少许财政投资,调动民间投资(贴息)3)国债

17、政策与支出政策配合,相机调整国债发行。我国的积极财政政策主要依靠自觉调节功能的发挥(二)结构调节职能1. 财政结构性调节职能的定义。 2. 外部经济是该职能的主要存在根据。定义。3. 国家克服经济外部性影响有5种情况:1)外部成本极大(毒品)法律手段强制禁止。2) 内部成本低,外部成本高(卷烟)重税课之。3) 内部收益低,外部收益高(图书)轻税课之。4)外部收益较高,内部收益为负(农产品经营)进行价格补贴。5)外部收益较大,内部无收益(国防等公共品)国家全额拨款三、社会职能1. 社会稳定职能的定义。 公平和效率矛盾的两个层次:一是公平和差别(分配结构问题);二是稳定和效率(分配效应问题)2.广

18、义公平的三层含义:A.起点公平(机会均等); B.规则公平; C.结果公平(狭义公平)l 财政再分配手段主要有累进税制和转移支付l 财政再分配的效应主要体现在人们可支配收入差距低于原始收入差距,洛伦茨曲线更偏向于绝对平均曲线,基尼系数降低2.社会协调职能的含义。 基尼系数 意大利统计学家 基尼(1884-1965)基尼系数是指对角线(即绝对平均曲线)和实际“洛伦茨曲线” 所围成的面积与对角线和绝对不平均曲线所围成的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之比 基尼系数G的取值范围是0G 1,G愈接近零,实际洛伦茨曲线愈靠近绝对平均曲线,G愈接近1,收入分配愈不平均。第二章 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概念:是

19、一门介于经济学和政治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它以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尤其是理性人的假设)、原理和方法作为分析工具,来研究政治市场上的主体(选民、利益集团、政党、官员和政治家)的行为和政治 市场的运行机制与特点。因此,公共选择理论是用研究经济的一系列方法来分析和研究政府政策的制定过程,是对政府决策的经济研究,或者说是经济学在政治学中的应用。纯公共产品、纯私人产品和混合品的划分 : 排他性 非排他性 竞 纯私用品 混合品 争 1. 排他成本很低 1. 集体消费,但存在拥挤 性 2. 由私人企业生产 2. 由私人部门生产或直接由公共部门提供 3. 通过市场分配 3. 通过市场或按国家预算分配 4. 资

20、金来源是销售收入 4. 资金来源是销售收入或税收收入 例如:食品、衣服等 例如:公园、公共游泳池、共同产权资源(城 市绿地等) 非 混合品 纯公用品 竞 1. 具有外部性的私人用品 1. 排他成本极高 争 2. 由私人企业生产 2. 直接由政府提供或在与政府签约情况下由 性 3. 通过市场分配、辅之以 3. 资金来源是强制性的税收收入补贴或校正性私人企业生税收 例如:国防、法律制度、社会治安、环境保护 4. 资金来源是销售收入 例如:学校、交通系统、社会保障、接护种疫苗、有线电视、非拥挤的桥梁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一)公共物品的市场均衡问题(二)纯公共物品提供方式(三)准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四

21、)关于公共物品的私人提供问题1974年,科斯经济学中 的灯塔是公共物品私人提供理论研究之开端。美国布坎南研究中心的Tyler Cowen 从多个方面做了进一步阐述的研究和实践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u 同一供给水平下,不同消费者的满足程度不一。u 消费者所愿支付的公共产品价格不同(对税收的支付u 意愿不同),导致公共产品供给水平不同。u 受益者负担。u 公共产品有效(原支付价格的加总)供给的关键是社u 会成员诚实地按实际享受程度支付税收加总。 准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 1政府授权经营 2政府参股 3政府补助公共定价的一般方法: 1平均成本定价法 2二部定价方法 3负荷定价法财政支出效益的内涵和范围包括

22、三个层次:1财政支出内源性效益(1)财政支出总量效益(2)财政支出结构效益(3)财政支出项目效益2财政支出的部门绩效评价3财政支出的单位绩效评价财政支出效益评价方法: 1成本效益分析法 2最低成本法,又称最低费用选择法财政支出效益分析方法:一)机会成本分析法 财政支出效益与可能的私人支出效益的比较二)“成本效益”分析法 1936年美国政府在一项防洪工程的投资决策上,首次运用了该方法。适用范围:政府投资性支出或其他经济性支出,其效益可以取得货币指标。成本效益分析法实施步骤:1.设计备选方案 2.计算各方案的成本收益率 3.根据净收益率进行排序 4.选择1)根据成本收益率由高到低选择;2)净社会收

23、益非负数;3)根据可利用的资源数量确定中选项目的数量。投资项目的净社会效益(选择最优的依据) 计算项目净社会效益要求进行项目“成本流”和“效益流”的对比分析。 净社会效益的计算公式:NSB=PV(BC)净社会效益=现值(收益成本) 式中:r 代表贴现率;t 代表年限;N 代表核算期如果NSB0,该项目可行,如果NSB0该项目不可行。最低费用选择法:适用于军事、政治、教育、文化、卫生等非经济性支出项目。其效益不能用货币来度量。实施步骤:1) 确定支出目标值应该是唯一的确定值; 2) 设计备选方案;3) 计算各方案所耗费用数; 4) 在可以实现既定目标值的前提下,费用最少的方案中选。财政支出效益评

24、级方法1.最低成本法 2. 成本一效益分析法3.其他方法:a.因素分析评分法;b成本-效用分析法;c费用一职能比较法;d目标评价法; e公众评判法;f 历史动态比较法财政支出效益评价体系1评价指标体系设置的基本原则2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评价指标体系设置的基本原则1)3E原则:经济性(Economy)、效率性(Efficiency和有效性(Effectiveness)兼顾的原则 2)针对性与兼容性相结合的原则3)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和相衔接的原则4)工作需要与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1)规模效益指标体系 (2)结构效益指标体系(3)支出项目效益指标体系 (4)公共部门(单位)效

25、益指标体系公共选择学派的代表人物:詹姆斯布坎南,美国人,将政治决策的分析同经济理论结合起来,使经济分析扩大和应用到社会-政治法规的选择。1986年诺贝尔奖获得者。重要著作:财政理论与政治经济体系(Fiscal Theory and Political Economy);同意的计算(The Calculus of Consent与塔洛克(GTullock)合著;自由的限度(The Limits of Liberty);赤字的民主(Democracy in Deficit与瓦格纳(RWagner)合著;宪法合约的自由(Freedom in Consitutional Contract);课税的权力

26、(The Power to Tax)与布瑞南(GBrennan)合著;法则的理由(The Reason of Rules)与布瑞南合著;自由、市场与国家(Liberty, Market,and State);经济学:在预测科学与道德哲学之间(Economics:Between Predictive Science and Moral Philosophy);宪法经济学探索(Explorations into Constitutional Economics)。 公共选择理论对我国财政法制化和民主化的借鉴意义1对合理解决政府与市场关系具有指导意义。2对政治体制及行政体制的改革具有借鉴意义。3对实

27、现公共决策(政府决策)的法制化和民主化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4对在政府决策过程中,正视政府行为的“经济人” 特征具有借鉴意义。我国财政的法制化建设包括内容: 1财政立法 2财政执法 3财政行政复议财政监督: (一)财政监督及其作用 (二)财政监督的构成要素 (三)财政监督流程和财政监督方式 (四)我国财政监督的实践财政监督的构成要素:1财政监督主体:各级财政部门2财政监督范围:(1)预算监督(2)税务监督(3)国有资产监督(4)财务会计监督(5)预算外资金监督 财政监督流程和财政监督方式1财政监督流程:检查、调查、建议与反映2财政监督方式:(1)日常监督检查(2)专项监督检查(3)个案检查效率与

28、公平的协调:1效率与公平既然具有统一性,则两者必须兼顾,只顾某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必然导致经济运行的失衡。2如何通过市场和财政两种机制的有效结合实现两种原则的兼顾,是一个关键问题。3正确处理收入差距与效率的关系。第三章 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财政支出分类:1、按财政功能分类 2、按支出用途分类3、按经济性质分类 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4、按支出产生效益的时间分类经常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5、国际分类方法财政支出经济性质的分类的经济分析意义:1购买性支出所起的作用 2在安排购买性支出时,政府必须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3微观经济主体在同政府的购买性支出发生联系时,也须遵循等价交换原则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财

29、政支出分类(财政支出分类是对支出进行分析和综合的过程) 职能分类 经济分类 1一般公共服务 1经常性支出 2国防 (1)商品和服务支出 3教育 a工资、薪金以及其他有关项目 4保健 b商品和服务的其他购买 5社会保障和福利 (2)利息支付 6住房和社区生活设施 (3)补贴和其他经常性转让 7其他社区和社会服务 a对公共企业 8经济服务 b对下级政府 (1)农业 c对家庭 (2)采矿业 d对其他居民 (3)制造业 e国外转让 (4)电业 2资本性支出 (5)道路 1)现存的和新的固定资产的购置 (6)水输送 2)存货购买 (7)铁路 3)土地和无形资产购买 (8)通信 4)资本转让 (9)其他经

30、济服务 3净贷款 9无法归类的其他支出 (1)公债利息 (2)其他衡量财政活动规模的指标(一)反映财政活动规模的两个指标(二)反映财政支出规模及其变化的指标财政支出规模发展变化的一般趋势(一)瓦格纳法则(二)后来经济学家的论述 1皮科克(Peacock)和威斯曼(Wiseman)的替代规模效应理论 2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W.W.Rostow)的经济发展阶段论 财政支出增长的经典理论: 瓦格纳定理瓦格纳,德国经济学家,认为一国工业化发展与本国财政支出之间存在一种函数关系,即瓦格纳法则:随着人均GDP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率相应提高。导致政府支出增长的因素分为两方面:1.政治因素:随工业化发展

31、,经济中人们的交往增多,关系更复 杂,需要政府把更多的资源用于提供治安和法律方面。2.经济因素:工业化带动城市化,人口居住密集化,由此产生拥 挤等外部性问题,要求政府进行调节。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 Musgrave和经济史学家Rostow从经济发展的各个阶段来寻找和解释财政支出增长原因。(20世纪70年代)(1) 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为了促进经济增长,政府往往会大力增加投资;重点是基础设施(2)中期阶段,政府会继续增加投资,以保持经济稳定;(3)经济发展“发达”阶段,政府公共投资比重可能会减少,但支出总额不减,支出转向改善教育、卫生保健以及国民福利等“软件

32、”项目。三、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发展变化的特殊性(一)我国改革开放后财政支出增长的基本特征(二)我国财政支出占GDP比重发展变化原因的分析 财政支出合理规模的选择(一)简略的回归分析模型 (二)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因素分析(三)分析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微观因素(四)完善政治决策程序同国外横向对比 : 公式: GxtabGDP (3.1) 式中Gxt同一年各国的财政支出; GDP同一年各国的GDP;a、b待定系数例1:从发达国家中选取美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英国、澳大利亚和瑞典七国(数据来源于OECD国家1995年发展报告以及1997年世界发展报告),运用公式(3.1),代入各国财政支出和GDP数

33、据,利用计量经济学中的OLS方法,可求出GDP对财政支出的制约模型如下: 七个发达国家国内生产总值GDP对财政支出规模Gxt的制约模型: R2=0.9584 Gxt=18508024.9439+0.3174GDP国内纵向对比公式: GxtabGDP式中Gxt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不同年度的财政支出规模 ;GDP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与上述财政支出规模相对应的不同年度的GDP规模;a、b待定系数例2:选取从1980年到2000年中国财政支出和GDP数据(数据来源见中国统计年鉴),利用(3.2)式和OLS方法,计算出我国GDP对财政支出的静态时序回归模型如下: R20.9374Gxt=0.1379GDP+38

34、1.72(本模型的单位为亿元)其中,R2为决定系数,其拟和情况较好(见表3.2),该回归模型能够反映发达我国自80年以来,财政支出与GDP的制约影响关系。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因素分析: 1.经济性因素2.政治性因素3.社会性因素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一)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职能结构和支出用途结构二)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结构 三)当前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的政策和措施近期内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政策和措施主要是:1实行重点倾斜政策 2根据保证重点、压缩一般的方针,对一般支出实行零增长政策3保持积极财政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适量发行国债,主要用于续建和收尾工程,重点向改善农村生

35、产生活条件、经济 结构调整、生态环境建设和中西部倾斜4.进一步加大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缩小地方间财力差距,协调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加强中央财政的调控作用,支持西部大 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干预基地建设第四章 社会消费性支出 购买性支出之一国防支出:国家财政用于国防建设、国防科学研究等方面的支出。 1978年占全部财政支出15%,目前仅为8左右。文科卫支出增速及其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加强管理,提高文科卫支出的效益: (一)逐步规范财政资金供应范围 (二)改革和完善文科卫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 (三)改革事业单位管理形式 (四)推行定额管理,改进资金分配办法 (五)多种形式发展事业,多渠道筹集资金,实行收支统一

36、管理第五章 财政投资性支出 购买性支出之二投资与经济增长投资是经济增长火车头投资是供给主要形成力量;投资是最活跃的需求因素(弹性大)。乘数作用乘数是指每增加一定数额投资所引起的收入(需求)增长的倍数乘数作用是一把“双刃剑”当投资增加时,它引起的收入(需求)增加数倍于所注入的投资。当投资减少时,它引起的收入(需求)减少也会数倍于减少的投资。乘数的扩张作用只有在经济衰退,大量存在闲置资源时才能表现出来。收入对投资的加速原理(效应)含义:在投资和产量变动关系一定的条件下,收入(产量)微小的变动,就会引起投资较大的变动。在资源已充分使用,继续刺激需求会引起加速效应。举例:1.某纺织厂资本产出比为2:1

37、,即生产1元产品,需要两元设备投入。2.该企业原资本总值6000万元,设备20台,且新旧不等,单价300万元。3.每年更新一台价值300万元的机器设备。以表列形式描述加速原理模型政府投资与非政府部门投资的特点 政府投资的特点 非政府部门投资的特点以宏观调控为主要目的不以微观盈利为主要目的不以实现盈利为目的,追求利润最大化项目投资规模较大,建设周期较长 总体上项目投资规模较小,建设周期较短投资项目的效益一般具有外益较溢性,社会效益明显投资项目的效益主要是内部性的货币收益,社会效益较低基础设施投资的提供方式:1.政府筹资建设,或免费提供,或收取使用费2私人出资、定期收费补偿成本并适当盈利,或地方主

38、管部门筹资、定期收费补偿成本3政府与民间共同投资的提供方式4政府投资,法人团体经营运作5BOT投资方式(建设经营转让投资方)我国“三农”投入的特殊性1我国当前农业生产率和收益率低下,自身难以产生满足自身发展的积累。2我国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政府投资与非政府投资范围项目竞争性(轻工,纺织,机械,机器等加工工业)基础性(基础设施:交通运输,机场港口,桥梁,通讯等等,基础工业:能源,石油等基础原材料)公益性(文化,教育,科学,福利,行政,国防等)非政府投资投资主体部分投资部分投资政府投资重点参与,高科技开发等有选择参与集中必要资金进行投资,并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应为投资主体,积极吸引社会

39、资金投入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改善农村面貌“十五”以来,财政加大对“三农”投入的主要措施:1深化以税费改革为中心的农村综合改革。2从2004年起,调整粮食风险基金使用结构,实行“三补贴”政策。3大力支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增大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科技进步、综合开发等方面的投入。4着力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5加大农村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社会保障投入,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6大力推进农村综合开发投资参股经营试点,带动社会资金柔如农

40、业和农村综合开发。财政投融资体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财政投融资是我国经济发展初级阶段的需要 2.财政投融资的特点,在于既体现政府政策取向,又按照信用原则运营,投资的主要领域是先行资本 或公共物品。3.财政投融资可以形成对企业和商业银行投资的诱导机制。财政投融资的基本特征:1财政投融资是一种政府投入资本金的政策性融资2财政投融资的目的性很强,范围有严格限制3计划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4财政投融资的管理由国家设立的专门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负责统筹管理和经营5财政投融资的预算管理比较灵活日本的财政投融资体系是以大藏省的资金运用部为中心,以财政储蓄、各种保险和年金等形式广泛吸收社会资金,通过有关政策性金

41、融机构,以投资、贷款和认购债券等方式进行公共投资的政策性金融体系我国政策性银行的特点: 1 业务职能的政策性 2资金来源的政府性与市场性相结合我国政策性银行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的问题政策性银行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的思路主要是: 1财政投融资体制的法制化。 2融资渠道多元化。 4完善财政投融资和市场投融资的协调机制。 3加强财政投融资管理,促进投资环节的严谨高效。第六章 转移性支出各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有如下几种类型(1) 社会保险型 (2)社会救济型 (3)普遍津贴型 (4)节俭基金型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分述1 保险覆盖范围 2保险费用筹集 3运行模式 4养老金待遇 5养老基金管理现行失业制度的

42、主要内容分述:1 失业保险覆盖范围 2保险费用筹集 3失业保险金的发放医疗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分述如下:1 医疗保险覆盖范围 2保险费用筹集 3运行模式我国的辅助社会保险项目(一) 工伤保险 (二)生育保险 (三)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项目工伤保险1 工伤保险覆盖范围 2费用筹集 3基金管理 4工伤保险待遇生育保险1 保险覆盖范围 2费用筹集 3保险待遇社会保障支出:国家向丧失劳动能力、失去就业机会及其他面临经济困难的公民提供的基本生活保障。基本特性:政府提供、保障对象的特殊性社会保险的特点(一)保障性。保障劳动者在其失去劳动能力之后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二)法定性。国家立法,强制实施(三)互

43、济性。指社会保险按照社会共担风险原则进行组织。保险费由国家、企业、个人三方负担。(四)福利性。社会保险不以盈利为目的。(五)普遍性。覆盖社会所有人群 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是在1986年正式建立的。1986年,国务院颁布了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 1986年-1993年是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形成和初步运行时期。1993年4月,国务院发布了国有企业职工待业保险规定,这一规定的发布和实施标志着我国失业保险制度进入了正常运行时期。到1998年底,参加1999年国务院颁布了失业保险条例和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1991年6月26日国务院颁布的关于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

44、决定,标志着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设计阶段。1995年3月1日,国务院颁布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实施办法使得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进入规范化的操作阶段。1998年6月,国务院关于实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和行业统筹移交地方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正式出台,将铁道部、交通部、信息产业部等组织的基本养老保险行业统筹移交地方管理。2000年,在省、区、市范围内,基本实现统一管理和调度使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基本养老金的社会化发放,推进社会化管理进程。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医疗保险,主要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事业单位职工的公费医疗和企业职工的劳保医疗制度。医疗保险制度实行40年来,对干部职工的医疗保

45、健发挥了积极的作用。1994年,国务院开始在镇江和九江进行医改试点。国务院于1998年12月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部署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工作。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缴纳。决定,明确规定用人单位缴费率控制在职工工资总额的6%左右,职工缴费率一般为本人工资收入的2%。退休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个人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对退休人员个人帐户的计入金额和个人负担医疗费的比例给予适当照顾。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工伤保险是指劳动者因公受伤、患病、致残或死亡,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经济补偿和物质帮助的社会保险制度。根据1996年8月劳动部发企业职工工伤保险实行办

46、法的规定,我国现行的工伤保险制度统一适用于我国境内的各类企业及其职工;城镇个体经济组织及其劳动者参照适用。工伤保险待遇包括工伤医疗待遇、伤残待遇、职业病待遇、职业康复待遇、因公死亡待遇等。我国生育保险制度生育保险是向法定范围内的劳动者,部分或全部提供生育期间的医护费用,保证产假和哺育假期间的经济来源,使其不致于因生育而基本生活需求没有保障的社会保险项目。新中国成立后,在“劳动保险”条例中,对女工在生育期间的待遇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1988年国务院又发布了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1994颁发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试行办法维护了企业女职工的合法权益,保障她们在生育期间得到必要的经济补偿和医疗保健。社会福利社

47、会保障体系的第三层次社会福利是由国家、地方举办的以全社会成员为对象的福利事业。又称“高层次的社会保障措施”。社会福利的主要内容: 1、残疾人福利 2、社会福利院 3、其他社会福利设施及服务社会救济与福利社会救济与福利是社会保障制度中的次要部分。同时一种政府运用一般财政资金对生活困难的社会成员给与的救济。(我国不足财政支出的2%)社会保障的社会经济功能(一)社会保障是社会发展的稳定器对经济生活困难者给与资助,使社会正常秩序免受干 扰,维持社会秩序的稳定。(二) 社会保障可以起到公平收入分配的作用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分配依据生产要素准则,社会保障制度可以有效地缓和分配不公现象。(三) 社会保障是经济

48、发展的调节器社会保障的某些措施使经济增长的“内在稳定器”经济衰退使,这些支出的增加,有利于刺激经济的复苏,反之亦然。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一个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一般包括国家基本保障制度以及集体和个人补充保障制度。其中属于国家基本保障的保障基金必须纳入政府预算管理。社会保障储备金的合理运用为了均衡社会保障费用负担,保证未来的社会保障费用支付,社会保障基金必须留有结余,形成储备金。储备金的使用应遵循流动性和收益性的原则。建立社会保障预算的原则: (1)全面性原则。 (2)统一性原则。 (3)专款专用原则。 (4)留有结余原则。社会保障预算收支的主要内容: (1) 社会保障预算的收入来源。 (2)

49、 社会保障预算支出的开支范围。失业社会保障的三条防线项目 主管部门保障形式资金来源第一防线 98年再就业服务基本生活费财政、企业、社会33制第二防线 99年失业保险条例失业救济金不超过2年工资总额企业交2%; 个人交1%第三防线 民政部门 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财政基本生活费水平失业救济金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财政补贴经济影响的机理分析1. 改变需求结构 2.改变供给结构 3.将外部效应内在化 4.财政补贴运用的限度财政补贴的实际经济效应1.有效地贯彻国家的经济政策 2.以少量的财政资金带动社会资金,扩充财政资金的经济效应3.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推动产业升级 4.消除“排挤效应” 5.社会经济稳定的效应目前我国现行财政补贴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的思路:(一)目前存在的问题1.补贴过多过滥,财政负担严重2.长期的补贴是企业产生依赖思想,影响经济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人为加剧不公平竞争3.不利于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4.某些补贴的不当,扭曲了价格体系,刺激了不合理消费,加大了宏观调控的难度(二)建立新型财政补贴制度、提高财政补 贴的支出效益1.从制度创新入手,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新型财政补贴制度2.改革补贴的方式,重新规范补贴的重点和范围3.改革财政补贴的配套措施税收支出的形式:1税收豁免 2纳税扣除 3税收抵免 4优惠税率5延期纳税 6盈亏相抵 7加速折旧 8. 退税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