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特殊儿童康复训练基础理论

上传人:jin****ng 文档编号:125063009 上传时间:2022-07-26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51.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二章特殊儿童康复训练基础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第二章特殊儿童康复训练基础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第二章特殊儿童康复训练基础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资源描述:

《第二章特殊儿童康复训练基础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特殊儿童康复训练基础理论(2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二章 特殊儿童康复训练基础理论第二章 特殊儿童康复训练理论基础康复训练是以“功能恢复”为核心研究命题的科学,康复训练的理论也是围绕 功能障碍及其恢复的研究逐步形成的。一般来讲,一个学科的理论基础包括两大 类,或是源于两个方面。一是领域内理论,是对该学科内容研究实践成果的总结; 另一个是领域外相关领域的理论。因为每一学科的产生和发展不是决对独立的,多 是相互联系,有些学科甚至在其他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科学发展规律表 明,一个学科的发展除了不断提升领域内的基础理论研究外,还需要不断吸收相关 学科研究成果。康复学科作为直接服务于人的健康的科学,与许多学科有着不可割 裂的联系。本章在介绍一些

2、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重点讲述领域内的基本理论以及相 关领域的理论基础。第一节 基本概念一、功能、功能障碍和功能恢复(一)功能(function)是指组织、器官或肢体的特征性活动。如手的功能是徒手或操持工具进行劳作 下肢的支持和行走功能;脑对信息的加工和储存。(二)功能障碍(dysfunction)是指组织、器官或肢体的正常功能不能正常发挥。(三)功能恢复functional recovery)是指借助机体自身修复能力或一定外加手段使障碍功能得到部分或全部恢复的 过程。功能恢复可以有机体在自然状态下完成,也可以通过药物、手术、康复训练 等手段来实施;恢复的结果可能是部分的也可能是全部的。特殊儿童的

3、康复训练是指在机体自然无力恢复,手术药物等临床医学和康复治疗以外的,通过训练来实现 功能恢复的科学。二、能力和能力丧失(一)能力(ability)定义一概括各领域的“能力”的定义实属不易,也许各领域有其自身的规定。 心理学的能力定义是:掌握和运用知识技能所需的个性心理特征。一般分为一般能 力与特殊能力两类,前者指大多数活动共同需要的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思维 力、想像力、注意力等;后者指完成某项活动所需的能力,如绘画能力、音乐能力 等。是指个体进行日常生活活动、社会活动身心特征。分为基础能力和高级能力。 前者一般的运动能力、感知能力、认知能力、言语语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后者 指某一能力的优

4、势发展,超越基础能力,或是对这些基本能力的调节,控制能力。(二)能力丧失(disabilitiy)能力部分或完全丧失,导致独立生活有困难。一般不用无能(indisab ility)或 残障(handicap)。1第二节 领域内基础理论一、整体康复思想(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一)内容采用综合性的康复手段,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使病、伤、残者尽可能成 为完整意义上的社会化的人,也称为全面康复或大康复。内容包括现代康复技术四 大领域,即医学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和社会康复。(二)实践意义整体康复是一种基于人的本质特征,社会性以及需要层次而提出的康复训练理 念

5、和实务理论。在特殊儿童康复训练中,整体康复思想对促进障碍儿童发展尤为重 要,是特殊教育重要组成部分。1(整体康复视训练对象为有多种需要的个体 特殊儿童的功能障碍给他们带来的影响往往是多方面的,整体 康复视特殊儿童为有多种康复需求的个体。研究表明,特殊儿童 在以某一障碍为主的同时,往往伴随有其它障碍,如脑瘫儿童往 往伴随有视觉障碍、言语语言障碍和认知障碍等,智力障碍儿童多伴随有精细 运动障碍、言语语言障碍和沟通交流障碍、感觉统合失调等,学习困难儿童也不同 程度伴随有其它功能障碍。 “一障伴多障” 是特殊儿童中的普遍现象。即使是轻 度的单一的障碍特殊儿童,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面临的挑战要大于非特殊儿

6、童,需 要多种干预和支持,如轻度的单肢瘫儿童,在其教育至工作的各个阶段将面临多种 问题,学习阶段的同伴互动问题、心理问题,不如社会期间的职业类型选择问题、 婚姻问题等。所以,为他们提供多领域康复训练是障碍儿童身心特点及发展需要决 定的。2(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社会化功能特殊儿童康复训练的最终目标是促进他们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社 会化水平,实现融入社会的目的。儿童青少年阶段,特殊儿童在学校、康复训练机 构或社区等服务机构接受教育和康复训练,成为这些社会亚结构的平等的权利群体 之一,为未来的社会化和再社会化做准备。成人阶段,障碍人士借助一定的支持进 入社区或社会,从事独立的或一定成度独立的

7、社会活动,工作或康复服务等。3(整体康复是一个渐进推进过程 在特殊儿童康复训练的初期一般是通过医学康复和教育康复的结合,发展其基 本的身心机能,在此基础上逐步发展其职业能力和文化素质,后期以社会康复主要干预手段,促进其融入社会的能力。所以,整体康复是一基于功能恢复规律的渐进 过程,以医学康复为起点,社会康康复24(整体康复各领域间相互渗透,并有一定独立性二、医教结合思想(combining medicine and educa tion)(一)内容在特殊儿童康复训练和特殊教育中,医教结合指的是医学与特殊教育学两个彼 此相对独立的领域在理论、技术以及研究方法等不同层面的有机结合。该思想已成 为特

8、殊教育研究和实践的基础理论之一,有广泛影响。(医学领域的“医教结合” 另有其义。在查阅文献时注意区别选择。它的含义是临床医疗实践与医学教学的结 合,属于领域内的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的结合)。现代医学体系有四个分支(源于世 界卫生组织),保健医学(第一医学)、预防医学(第二医学)、治疗医学(第三医学) 和康复医学(第四医学)。就特殊教育潜在对象而论,第一医学和第二医学解决的是 优生优育问题,减少儿童异常问题的发生,与特殊教育不直接相关。儿童康复训练 师以及特殊教育教师借助第一、第二医学做一些宣教工作,但不是其工作的法定内 容。第三医学是以诊断疾病及阻断病理过程为主的医学。它虽在障碍的诊断、解剖 结

9、构的矫形等局部问题上可为外,障碍儿童多数问题不是依赖该治疗医学来解决, 因为“功能障碍”与“疾病”的干预理论和手段是不同的。障碍的干预思路是功能 恢复,而疾病的干预思路是病理过程的阻断,如药物阻断或手术阻断等。所以,第 三医学只是儿童障碍干预过程的有限工具而已,不能成为与特殊教育结合的平等对 象;第四医学是以功能恢复为主要职责的医学。所以,特殊教育“医教结合”的医 学是以康复医学为主,其它医学为辅。医教结合思想是当代特殊教育理论基础之一,在特殊儿童康复训练实践中具有 重要指导意义。1. 奠定残疾人工作实践的基本从宏观而言,该思想是残疾人工作的基本。特殊儿童乃至整个残疾人的功能恢 复和发展不单纯

10、是医学或教育问题,也不是医先教后的问题,而是两者的结合问 题。医与教在该群体的功能恢复和社会化过程中均居于同等重要的地位。2. 为残疾人工作的总体规划提供指导中观而言,特殊儿童乃整个残疾人工作总体规划要以康复医学与教育相结合来 构建。残疾人工作的整体规划涉及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的建设,教育训练的软硬件 建设,教育训练课程设置,专业人员的培训与岗位聘任等。这些规划如果不能体现 医教结合思想,那么提供的服务就没有针对性,难以取得应有的成效。知识结构的 医学、教育教学的知识及技,硬件配置中的康复器械与教学具,以及确保医与教有 机结合的学校教育管理问题等。该有康复医学的深度介入,医学不仅仅提供诊断评 估

11、、治疗与训练技术的支持3. 为为教育训练提供技术支持微观而言,医教结合事关特殊儿童的鉴定评估,教育教学计划的制定,教育训 练方案的 3设计、组织实施以及结果的评定等。医教结合作为障碍儿童干预的基本思想,医学康复的理论和技术应该在特殊教 育的三个层次全面融合,成为特殊教育中组成部分。该思想有效实施需要通过课程 设置和教师知识结构的更新来落实,通过教育行政管理改革和观念的更新加以保 障。三、学生发展中心论(早期干预论)(一) 内容儿童青少年期是人生的奠基时期。出生后,人的大脑的发育和成熟,基本能力 的习得和形成主要集中青少年的前十几年,关键时期只有 6,8 年的时间。期间,在 感知运动发展的基础上

12、,言语、阅读、运算、思维推理和个性心理特征等高级心理 功能得到协调发展,为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化奠定基础。儿童青少年是人一生基本能 力的发育的主要时期,也是智慧发展和开发的关键时期。所以,蒙特梭利、凯法特 等著名儿童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儿童青少年各种基本能力的教育。障碍儿童,不论其障碍类型是单一还是多重的,也不论障碍程度如何,他们也 同样拥有这样发展时期,他们的奠基时期并不因为障碍的存在而失去,而且这个时 同样是他们发展的关键时期。但这个关键时期可能会因为障碍的存在而掩盖,成为 人们无所作为的理由。所以,开展针对严重障碍的各种基本能力的训练不仅是可能 的而且是必要的,事关生命的始终。(二) 实践指导意

13、义1( 干预的紧迫性4儿童青少年期又是人生相对短暂时期。人生发展奠基阶段只有短暂的 68 年,约占全部生命历程的 1,10左右,所谓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其中,03 岁, 是人生各种能力发展最快的时期,构建了自身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绝大部分基础能力; 该时段占全部生命历程的 1,25左右,各种能力的发展表现出相对严格的程序性和 阶段性,一旦错失,难以甚至不能弥足,是一非常珍贵且又非常易逝的时期,可谓 人生的“稀有资源”。障碍儿童的这个资源并不因障碍的存在而顺延,相反因为障 碍的阻滞显得更加稀缺。2(全面发展和整体干预 对于障碍儿童而言,儿童早期既是他们全面发展的关键期,也是他们的障碍获 得有效矫治的

14、最佳时期。为此,特殊儿童家长、特殊教育工作者和儿童康复治疗师等应该非常珍视障碍儿童这段易逝时光,充分利用这段“稀缺资源”尽可能使各种 智慧技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严重障碍儿童的主症和伴随症状决定了对他们进行 各种能力的康复训练和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是他们早期家庭生活和学校教育的重要 内容,甚至是主要内容,而且可能持续很长时间。2( 为更好融入社会奠基 根据学生未来参与社会活动的类型和成度,充分考量学生缺陷补偿和优势发展 的程度,设置训练目标和课程内容,配设相应的师资。当前,我国特殊学校的教育对象在结构发展根本转变,教育对象大多度过(浪 费)了发育的关键期,但仍处于发展时期,特别是初期(11-12

15、 岁前)。为此,学校 教育要充分利用这个时期,通过康复与教育的整合,让每一次教育机会和训练项目 尽可能负载客体不同性质的信息,尽可能调动主体(儿童)多种感知器官及相应中枢 功能区的主动参与,最大限度促进障碍儿童多种技能的协调发展,为他们现实的、 未来的生存和社会活动发展必需的基本能力。四、优势发展理论(一) 内容 人的发展是一个在全面发展基础上的优势发展。在这一总体发展趋势上,特殊 儿童表现出“非特殊性”。在儿童青少年阶段,个体借助自然发育和教育干预奠定 人一生发展的运动、感知、思维、言语语言和社会技能等基本能力,在此基础上, 个体依据自身的兴趣爱好步入优势发展轨迹,即术业有专攻。障碍儿童也是

16、在遵循 这一发展规律的前提下,表现出特殊需要特征。障碍儿童优势发展论的基本内容是: 障碍儿童各能力发展存在差异,有些能力会因障碍的阻滞可能终身难以发展,但有 些能力可以通过适当的干预手段得到应有的发展,教育和康复训练可以有所作为的 是儿童康发展的能力,并在发展可发展能力的基础上发展潜能和补偿缺陷。(二) 实践意义1( 拓展关注特殊儿童的着眼点特殊儿童的功能缺陷是客观现实,无法回避,但他们仍有自己的优势。有的在 群体中表现为优势,如白痴学者、肢残工艺师。即使他们的各项能力在群体比较中 均处于劣势,但各种能力间均有优劣之分。全面客观、多角度分析儿童的能力发展 状况是开展康复工作的基本要求。2( 直

17、接影响干预成效康复训练或教育活动是训练人员(教师)与儿童合作共同解决儿童发展中存在的 问题但在服务的实践中,如果仅着眼于他们的障碍他们不能做什么,会直接影响 训练人员、被训练者的兴趣,不利于充分调动儿童的解决问题的兴趣和内驱力,使 特殊儿童康复训练服务内容、形式受到很大局限,成效有限。同时,关注其障碍会 直接影响训练师及家长长期坚持训练的信心。在特殊教育的康复教育中,优势发展 论首先关注是障碍儿童的优势,通过多种过渡性安置和康复教育实践,发现和发掘 障碍儿童优势发展之处。3( 强化优势,弥补缺陷优势发展论在实践层面又因儿童发育阶段不现出差异性。在儿童发育早期,优 势发展论表现为“优势发展,缺陷

18、补偿”,即通过适当的干预手段,在对障碍进行 矫治同时,促进各种基本能力的发展,使优势能力得到更加充分发展;在儿童后期 和成人期,障碍难以矫治,缺陷难以补偿,优势发展论表现为“优势发展,缺憾弥 补”,通过优势能力发展降低障碍对其他能力发展的影响,如肢残者的运动障碍不 能达到很好补偿时,认知的优势发展可以减轻运动障碍给个体生存、发展和社会适 应的带来的负面影响。优势发展可以促进缺陷的补偿,认知能力发展有利于康复训练实施,易于取得 效果。其原因在于:准确理解训练的技术要领,科学规范进行训练;与训练人员及设 备易于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应变自如,适应性强;深刻认识训练的意义,维持持 久训练,妥善应对障碍

19、带来的心理失衡问题,以乐观的态度主动训练或积极配合训 练。4( 实现社会化的根本 作家张海迪、音乐指挥家周周等许多成功残疾人士通过优势发展补偿了缺陷导 致的不利影响。但是,每个障碍者的缺陷是不同的,优势又在哪里,缺陷究竟能补 偿到多大程度,优势能发展到何种境地等一系列问题,并不能通过评估和诊断准确 判断的,还需要在康复与教育的实践中逐步印证和发掘。以下均为实务理论,是康复训练及教育干预的行动指导,规定实践活动的实施 途径、组织形式等。五、个别化干预理论(一) 内容61.人是差异发展的个体就群体而言,无论障碍儿童还是非障碍儿童有大致相同的成长发展过程和方 向由低级到高级。但是,就个体而言,人的机

20、能和能力发展又表现出个体内和个 体间显著差异性,可谓“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障碍儿童,即使是同一类 型,个体间发展差异教普通儿童的更大,即“异质性”很高的群体。2.人是差异需求的个体 人的兴趣、个性特点以及社会活动需要和制约的显著不同,决定个体需求呈现 差异性。这种差异有的是由于个体主观因素为主导决定,如个体依兴致及个性特点 实现自己生理、心理或社会活动的需要;有的却是客观因素主导的,如一些障碍者 的身心及社会性需要多受障碍的制约,也受社会现实条件,或受社会活动本身特点 和要求的限制。(一)实践意义1.实施个别化干预,促进障碍儿童的发展。2.尊重差异,着眼障碍儿童的未来。 可归结为:认识差

21、异、理解差异、尊重差异和支持差异。六、整合干预理论(一)内容 整合干预理论是指导特殊儿童康复训练和特殊教育实践的重要思想之一,强调 康复训练的内容和形式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是障碍儿童特点在干预实践活动 的基本需要,是人社会活动的客观要求。人的一举一动都是多种感觉信息(先验的 和现实的)在大脑中同时或(和)相继整合的外显。现实存在的事物及其活动形式是 多维度的,人对客体的认识需要多重感官的同时或相继参与,以期从多维度获取认 识对象的不同特性,达到全面认识对象和对认识对象的抽象。严重障碍儿童无论是 单一因素还是多重因素引起的,他们的外显能力/技能缺陷类型往往是多方面的, 针对他们的教育训练不可

22、能通过单一手段实现。故,康复与教育的整合就是要促进 多种感知器官及其中枢功能的充分发展,最大限度的感悟客体的各种特性,使现实 信息高累积并“先验化”,促进动作、各种感觉、认知和社会技能的统整和发展2 。(二)实践指导意义 1(继时性整合。不同的训练内容和形式相继实现。有的是因为内容本身是相继 的,有的是为了调整训练容量和难度,采取在时间序列呈现和实现的模式。2(同时性整合。不同的训练内容和形式同时实现。七、康复教育理论康复教育指的是以医教结合为基本指导思想,多学科康复理论、技术与文化教 育的相互渗透与整合,实现特殊儿童整体康复的特殊教育理论和实践。其目的是: 通过教育与康复训 7练的整合,最大

23、限度减轻障碍的负面影响,达到“优势发展,缺陷补偿”的目 的。该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儿童期是人生可塑性最好时期,但十分短暂;儿童期的发 展需求是多方面,但传统的常规教育干预难以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要求;现代多学 科康复技术为特殊儿童多方面发展提供可能。所以,开展康复教育的意义在于:为 障碍儿童青少年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区融合等教育及社会实践提供更多的选 择,把医教结合思想真正落实在课堂上、个训室和家庭教育中,促进障碍儿童的发 展;拓宽了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技能发展空间,促进他们专业知识结构的更新;构建了 社会多种机构关心和支持特殊儿童发展的平台,让教育、康复、心理、医疗及社会工作者等专业人士合作开展

24、多学科服务。上述几种理论从不同视角阐述开展特殊儿童康复训练与教育的基本问题。医教 结合思想回答障碍儿童干预的基本方向和思路,即康复理论和技术与教育的有机结 合。;生长发育理论阐述开展康复教育的紧迫性和教育训练内容,即康复教育面对 的是儿童的全面发展;优势发展理论试图构建康复教育实践的基本指导思想,即以 儿童是可发展的视角发现和发掘他们的优势,立足优势进行缺陷补偿,通过优势发 展尽可能弥补障碍给他们人生造成的缺憾;整合干预理论试图探索康复教育实践的 基本途径,即在康复训练中,发展儿童的多种能力和技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日常 生活及社会活动的多维性。康复教育在医教结合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干预内

25、容和技术的高度整合。第三节 相关领域的理论基础一、康复训练的生理学基础(一)神经生理基础一脑可塑性学说(brain plas tici ty)1.研究和内容 脑可塑性是指脑具有对其结构、功能进行修改以适应内外变化的能力,是生命 应对危险的潜力或在危险刺激下激活的补救机制。由广义和狭义之分。前者指通过 学习和训练,脑可以完成原先不能完成的任务或不断完成更复杂的任务,如知识的 获得和科学成果的创造;后者指脑具有改变其解剖结构(如轴突出芽)以重新恢复其 原有功能的能力或潜能。当前,脑可塑性学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功能重组理论的研 究上。(1) 功能重组说(func tio nal reorganiza

26、tion) 早在19世纪中期,科学家就发现鸟、恒河猴等动物大脑一些功能区域受损后,表现出功能恢复现象,受损导致的外显功能缺陷逐步得到恢复(部分或全部)。 科学研究在不断证明,高等脊椎动物、人的脑具有可塑性,是通过功能重组或适应 来体现的。该理论认为,功能重组是由损伤残留部分以新的方式承担丧失的功能。重组分 为系统内重组(int rasys temic reorganiza tion)和系统间重组(int ersys temic organiza tion)两种类型。前者指在同一系统内相同水平或不同水平的代偿,如损 伤区周围组织或下级结构代偿性担当损伤区原有的功能;后者指其他未损伤系统担 当损失

27、区域的功能,如触觉代替视觉、 8对侧半球代偿等。理论认为,功能重组需要在特定康复训练下才能实现的。所 以,重组理论也称为再训练理论(re taining t heory)。(2) 脑可塑性的组织形态学改变出芽理论神经元突起(轴突或树突)生长新的突起的现象称为出芽(sprouting),般是 在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损伤后重新生长轴突,或是未损伤 神经元轴突生长走向损伤区域以代替退行性变轴突的一种反应,是神经系统再生的 表现和脑可塑性理论的形态学基础,也是康复理论的神经学机制之一。出芽分类包 括(1)再生性出芽(regenera tion spro

28、u ting, RS)损伤近端的轴突再生重新支配 适当的目标靶;(2) 代偿性出芽(compensa ti onal sprou ting) 同一神经元轴突的未损伤分支扩伸支配目标;(3)侧支 /反应性出芽(colla teral sprou ting, CS)一完好的神经元轴突终末在邻近另一神经元轴突损伤时出芽与之形成连接,以代替蜕变轴突;(4)内生长,扩伸 的轴突因对远处的神经生长因子的反应而走向支配远处的目标。除了轴突出芽外,树突的适应性(应急性)改变也是在研究之中。首先,研究发 现,在正常生长发育情况向,神经元树突的发育随年龄增长表现为先逐渐增多后逐 步衰减的现象,成人最丰富。与生命周

29、期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但在50岁80岁间 可能有波动,如80左右的人的树突可能比50岁左右人的树突要丰富,以应对生命危急;或是当脑组织受 到损伤时,树突会增多。神经细胞死亡不能再生,这一结论并未因出芽理论的提出和证明而改变。但是 神经元胞体仅占整个中枢神经系统组织的3% 左右,轴突、树突和胶质细胞占 97%。所以,脑组织受损后完全有巨大的潜力通过结构性改变来恢复原有的功能。 现代康复医学治疗证明脑组织改变的可能性,如脑伤后除了进行临床治疗外,及时 介入康复训练不仅使患者得到康复,而且康复进程大大加快,功能缺陷大大减少。(3) 生化机制改变失神经过敏(denerva tion supersensi

30、 tivi ty,DS)化学性突出神经冲动传递的主要结构,递质是在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器 之间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当突触前神经元受损不能正常释放递质(失神经),突触 后膜将对该递质的敏感性大大降低,但是临近组织的其他效应器会对受损神经元释 放递质的敏感性增强。所以,通过未伤区域的其他正常功能的康复训练代偿受损功 能的恢复。CNS 损伤后恢复的时期可分为,个时期。急性期,损伤后 24 小时内开始或介入 恢复手段;早期,损伤后 3天3 个月;后期,3个月以上 2年内;晚期,2年以上。 特殊教育中的特殊儿童康复训练多属于晚期恢复,个体自身虽有一定的修复能力, 但借助康复治疗或训练手段是必须的,恢

31、复效果个体差异大,且需要较长时间。后 期及晚期恢复的重要影响因素及机制如下表。10(二) 运动生理基础 特殊儿童功能恢复是以运动康复训练为代表,运动康复训练是其他康复训练的 基础。康复训练有其运动生理学基础。科学合理的运动训练对机体多个系统产生积 极的影响。1(对骨、关节功能的影响(1) 预防机体钙的流失。钙、磷等金属和非金属元素是骨的主要组成成分,代 谢状况决定骨的结构和功能。当障碍导致人不能正常运动或运动减少时,机体会出 现钙代谢的负平衡。研究表明,卧床 6 周左右机体全身出现钙的流失,尿钙增多; 局部组织或肢体缺乏运动,如固定等会出现局部钙流失。特殊儿童运动康复训练在 防止钙流失的同时,

32、可以促进钙的吸收,维持儿童成长的正钙平衡。(2) 增强骨受力性能。运动康复训练使骨密质增厚,骨内部结构更加适应负重 支持,机械性能得到优化。(3) 营养关节,维持关节的结构和功能。运动训练可以保证关节液营养物质的 正常代谢,维持该液体的润滑降阻作用。同时,为关节其它组织提供充足的营养, 确保其他组织的形态结构和机械性能,如关节软骨的厚度和光滑度。(1) 改善骨骼肌的机械性能。运动训练使骨骼肌增粗,力量(骨骼肌收缩所产生 的牵张力)增加,抗损失能力提高,为儿童正常、持续、有效开展各种活动提供基 本保障。机体的稳定性是建立在骨骼肌有相当的力量,是特殊儿童学习、娱乐以及 其它社会型活动的基本条件。(

33、2) 提高肌肉供能系统的生理机能。耐力(骨骼肌维持收缩的时长或重复收缩的 能力)性运动训练改善人体有氧功能系统,提高身体耐力和健康水平。其机理是;肌 肉组织毛细血管更加丰富,肌细胞线粒体增多,能量代谢有关酶的活性增强,代谢 产物(乳酸等)等的利用和排泄能力提高。(3)提高骨骼肌运动的协调性。骨骼肌按运动中所起的作用分为主动肌、拮抗 肌和协同肌。运动是这些肌肉协同的运动的结果,否则会出现动作僵直、不准确或 关节肌肉的损伤等。运动可以使不同功能肌肉的协调性更好。另外,运动训练使运 动时的骨骼肌轮作有序,提高运动耐力。3(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11有氧运动对心血管对提高心血管功能有积极的作用。运动康复训

34、练的运动量多 数在有氧运动水平。(1) 增加心输出量。心输出量是指心脏每分钟搏出的血量。有氧运动可提高心 肌收缩力,心室血液排空更好,提高机体营养物质的代谢能力。(2) 提高心力储备。心力储备是指人体心脏功能的力量储备。它包括心率储 备、舒张期储备、收缩期储备。它是评估人体心脏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3) 改善血管的机械性能和生理机能。运动使机体血管(特别是心脏自身的血 管)的弹性更好,收缩功能更适合机体的活动状态。(4) 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机率。4(对血液功能的影响(1)改善血液的物理特性。运动训练可使血液比重、温度、粘稠度等物理特性 产生适应变化,更好完成其营养物质运输的功能;可以减少血液中

35、的低密度脂蛋白 (LDL),增加具保护力的高密度脂蛋白(HDL)增加,起到保护心血管的作用。一些特 殊儿童由于运动训练不够,出现肥胖症状或倾向,对其生长发育、学习和生活带来 不良影响。(2) 提高血液的生理功能。运动训练增强血液携氧量,使机体特别是脑的活动 获得充足的氧及其它营养物质,并及时将代谢废物清除。(3) 对其它系统产生积极影响。运动训练提高血液温度,使骨骼肌温度升高, 运动中肌纤维阻力降低,提高运动、作业能力,减少肌、关节伤病;运动训练提高 血细胞机能,提高机体的免疫机能。5(对神经系统的影响(1) 促进神经系统机能完善。(2) 促进中枢与外周效应器之间的协调和整合。(3) 促进睡眠

36、等基础的神经调节能力。6(对呼吸系统的影响运动训练可以提高呼吸系统整体功能,如增强气管、支气管、肺泡微血管的机 械性能,弹性、牵长性更好;气体交换能力更强;提高呼吸肌间的协调,有利于进行 放松训练等。一般来讲,呼吸系统功能对运动和作业的受限制较心血管系统小。7(对其它系统的影响运动训练可以使内分泌系统功能得到改善,如间歇性中等强度的运动会增加生 长激素的分泌,促进体格生长发育,儿童经常进行的间歇性运动是否是发育客观要 求,特殊儿童生长发育期应该进行间歇性运动训练;运动还会使其他内分泌组织的机 能发生一过性适应性改变。运动促进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功能等。12合理的运动康复训练可以增强特殊儿童的体质

37、,提高他们的健康状况。有氧运 动可以有效提高个体作业效率,延长作业时间,加快伤病、疲劳的恢复。二、康复训练的心理学基础(一)认知活动(二)情感活动(三)意志活动(四)行为活动 行为是指人对环境刺激产生的生理、心理反应的外在表现。当人的一种行为(能力)发生障碍时,另一种健全的行为代偿障碍行为,称为行为代偿。行为代偿认 为障碍行为中枢组织受损不可再生,通过训练其他系统的组织代替受损组织的功 能,表现在行为上是两种相近或不想干行为的替代,甚至是异常行为代替障碍行 为。三、康复训练的教育学基础四、康复训练的社会学基础社会适应(social adap tat ion )是指个体应对环境需要,表现出的日常

38、行为质 量。个人为与环境取得和谐的关系而产生的心理和行为的变化。它是个体与各种环境因素连 续而不断改变的相互作用过程。个体一生不断面临新的情境,每一发展阶段都有特 定的要求,比如人格发展、对父母的心理上的独立、职业选择、人际关系、婚姻、 家庭、退休、死亡等。社会适应是一个毕生的过程。社会适应有3个基本组成部分:?个体:是社会适应过程的主体;?情境:与个体相 互作用,不仅对个体提出了自然的和社会的要求,而且也是个体实现自己需要的来 源,人际关系是个体社会适应过程中情境的重要部分;?改变:是社会适应的中心环 节。以前心理学一般把社会适应理解为个体改变自己以适合环境的要求,强调个体 的改变,但许多心

39、理学家认为社会适应是由达到个体和环境的和谐关系所必需的个 体自身的改变和环境的改变双方组成的,它不仅包括个体改变自己以适应环境,而且 也包括个体改变环境使之适合自己的需要。有关社会适应的理论主要有精神分析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精神分析理论认为 社会适应的动力是个体的本能?本我,主要是性欲“里比多”,因此社会适应过程就 是自我调节本我与超我,以使两者达到关系平衡,本我代表了个体自身的需要,超我 代表了社会对个体的要求。精神分析理论强调社会适应无意识性的特点,认为本我 与超我关系不平衡引起焦虑,而社会适应的主要机制是对焦虑的心理防御。人本主 义理论强调个体社会性的需要,认为个体发展和社会适应的目的和

40、动力是实现自我 的潜能?自我实现。社会适应的主要机制是个体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主动地解决 情境中面临的问题,改变环境使之适合自我的需要。研究表明,个体在遇到新情 境时,一般有3种基本的适应方式:?问题解决,改变环境使之适合个体自身的需要;? 接受情境,包括个体改变自己的态度、价值观,接受和遵从新情境的社会规范和准 则,主动地作出与社会相符的行为;?心理防御,个体采用心理防御机制掩 13盖由新情境的要求和个体需要的矛盾产生的压力和焦虑的来源。心理防御在一 定程度上否定、歪曲、曲解现实,其作用通常是个体没有意识到的、自动的,主要 有压抑、投射、合理化、反向作用等。大多数个体能成功地适应变化着的情境

41、。成功的社会适应使个体在社会中以及 在工作和维持家庭和社会人际关系中不断发挥作用并体验到舒适和满足感。但是某 些对新情境的适应通常伴有压力和生理及心理上的功能障碍,被称为不适应,其症 状按严重性表现为有轻微的自卑感或康复训练的法律法规政策基础(一)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修订工作正在进行中)2( 残疾人教育条例3( 我国宪法和法律中有关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的规定(摘要)4( 残疾人康复工作条例(正在制订中)(二) 相关政策1( 康复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标准等。2( 教育关于发展特殊教育的若干意见、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的试行办 法等。3( 就业关于进一步做好残疾人劳动就业工作若干意见等。4( 维权建设部关于做好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的通知等。5( 组联关于加强社区残疾人工作的意见,关于开展志愿者助残的意见等。146( 扶贫参考文献:1. 右脑开发增智法治疗精神发育迟滞2. 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学习评价取向3.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教学模式的构思4. 谈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素质教育观5.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改革田径教材的教学6. 论交往与学生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