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条件下的城市系统管理研究

上传人:枕*** 文档编号:125052767 上传时间:2022-07-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4.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知识经济条件下的城市系统管理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知识经济条件下的城市系统管理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知识经济条件下的城市系统管理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知识经济条件下的城市系统管理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知识经济条件下的城市系统管理研究(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知识经济条件下的都市系统管理研究陈福军* 陈福军,1965年出生,博士生,讲师。重要研究方向:运营管理、都市经济。E-mail: 王乐 于长英 (东北财经大学MBA中心,116025)摘要 本文通过都市生产要素系统的关联性分析,提出应以知识(信息)要素为核心,实行“导顺制逆”的都市系统管理观点,并建立了相应的都市系统管理模型。觉得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可以实现都市政府管理行为的市场化。 核心词 都市系统 生产要素 系统管理 知识经济 1 引言都市是多种经济活动要素在地理上的大规模集中成果。不仅以其广阔的市场需求、大量的就业机会、先进的技术水平和便利的基本设施等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并且还以大规模生产、

2、产品丰富多样等优势产生巨大的辐射影响,成为带动一种国家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动力,因此,在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今天,进一步优化都市管理,抢占知识经济的战略制高点,已经成为国内外专家学者们的共识,并提出了许多新见解。但她们的论述似乎均侧重于某一具体方面。如加强公共政策力度(Joseph Stiglitz,1999)、建立知识中心都市(饶会林,)等。对复杂的都市系统来说,更重要的是如何充足发挥其系统管理的作用。本文试图通过都市系统管理模型的建立,对知识经济条件下的都市系统管理的作用提出粗浅结识。2 都市系统是生产要素及其活动的汇集体按照系统观点,现代都市是一种“输入 转换 输出”的系统过程。即从其内外环境

3、中获得经营活动所需的多种生产要素(资源),按照人们预期的目的,将多种生产要素有机结合起来,生产出多种产品和服务的过程。它之因此是所在区域乃至全国、世界范畴内的生产、消费、流通中心和文化教育中心,是由于它是众多公司或行业的集聚场合,是一种生产要素生产、消费的高度汇集系统。因此,汇集经济是都市系统的实质性特点,这基本上被觉得是都市经济中的一条公理。生产要素(资源)即人们平时所说的人力、财力、物力。它相应于初期的有形资源分类。目前,加上无形资源,公司所需的生产要素一般可划分为人力、资金、原材料、机器设备、措施或技术、时间和信息等七种。根据生产要素所起的作用,可分为生产对象、生产手段、生产劳动、生产资

4、金和生产信息五大类。上述生产要素体目前都市系统各个企、事业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之中。虽然其项目繁多、种类各异,但在具体体现上,仍不外乎是生产要素的投入 产出过程。在一种公司内部,它们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关系见下图(图1)所示:劳动 对象 信息 资金 手段图1 公司生产要素关联性示意图但由于在都市系统中,不同行业之间和相似行业内部企、事业单位之间也是一种以生产要素为纽带的错综复杂的网络关系。因此,它们互相联系、互相作用所形成的动态都市网络系统可用矩阵形式表达为:。式中 C ij 为任意两个公司生产要素矩阵行与列的乘积。由于每一种乘积在现代信息技术中均代表一种网络节点,因此,C ij 事实上就相

5、称于一种个节点构成的系统网络。通过这种网络,都市系统内的众多企、事业单位不仅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并且还可以把多种公司内部及其互相之间的多种业务当作是一种整体功能,实现优势的互补,从而获得“1+1 2”的系统效益。这是都市系统之因此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源泉!3 都市系统管理模型按照中国古代军事家孙子所说:“声但是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但是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但是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面对都市地区内高度密集的经济社会综合体,对它的管理既比微观管理更为复杂、广泛,又比宏观管理更实际、直接。显然,不能简朴套用微观、宏观管理学理论。因而必须摸索出一条适合都市特点的管理体系及方式、措施。由

6、于都市管理的目的是通过对都市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生产要素进行调节,以达到都市总体效益最大化。随着Internet/Intranet 的广泛普及,作为人类财富源泉的资源,正在从以原材料、机器设备、资金等有形资产为主转向以无形资产 知识和信息为主,公司的生产经营过程事实上就是一种通过信息的收集、解决,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形成财富的过程。因此,按照这种思路,都市系统管理也应当以知识和信息为主,通过无形的资源配备来调控都市系统的正常运营。纵观世界经济的发展历程,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部活生生的生产力进化史。而知识作为生产力的最基本要素,创新性是其主线特性。新知识、新技术、新思想、新观点是经济增长、社会进步

7、的源泉和推动力。这种创新性不仅体目前生产经营过程之中,并且体目前其对人们需求的创新,这种供应和需求双方面的创新,必然会对将来经济发展带来革命性冲击,这是知识经济给我们带来机会的真正含义所在。这对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基本上的知识经济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从管理的角度看,创新是用新的更有效的方式措施来整合组织资源,更有效地达到组织目的与责任的过程。按照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在其经济发展理论中的论述,创新是生产手段的新组合,涉及:(1)采用一种新产品或产品特性;(2)采用一种新生产措施;(3)开辟一种新的市场;(4)获得或控制原材料或半制品的一种新供应来源;(5)实现任何一种工业的新

8、的组织。虽然熊彼特提出上述创新概念的本意是要阐明它们在经济发展中的功能,但实质上是具有了发明全新的资源配备方式措施的内在涵义。如果从创新的角度来考察经济发展过程的话,整个经济发展过程就是技术创新和观念更新不断导致新的资源配备方式措施不断产生,导致资源配备效率提高,从而逼近帕累托最优的过程。因此,管理创新增进经济发展的主线作用在于它可以成功地实行一种全新的资源配备方式,使资源的运用符合全社会利益最大化的规定。 根据以上考虑,结合图1的特点,我们可以试得出都市系统管理的基本模型框架。见图2所示:组织 产品 市场 供应 措施图2 都市系统管理模型框架在图2 中,不仅5个因素的名称与熊彼特创新理论的5

9、个内容吻合,并且,作为都市系统管理的模型,它们尚有更深一层的内涵:图中的“产品”是指可以卖出去的产品,实际内涵是都市消费品市场的容量大小;“措施” 是指生产出产品的措施,所相应的是都市产业技术水平;“供应”的潜在内涵实际是指都市系统的资金流动状况,相称于都市的金融市场;“组织”是指劳动力的组织状况,即都市的劳动力素质和管理体制;“市场”是指都市功能、规模的大小,意味着都市的发呈现状和水平。这5个方面的互相联系、作用,构成了动态的都市系统管理模型。如果可以仔细研究一下图2中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我们还可以发现:沿着顺时针方向,各个因素是一种“相生”的关系,即消费品市场的发展必然带来都市产业技术的发

10、展;都市产业的升级换代又势必加快资金的流动,增进金融市场的发展;成果则必然带来都市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劳动体制亦相应进步;这又将带来都市消费品市场的繁华。这种良性循环必然是促使都市的进一步发展,使都市的功能得到提高,规模得以扩大,整体市场的容量、质量自然随之上涨。反之,都市生活水平下降则将导致消费品市场萎缩,产业技术更新速度慢,导致金融市场发育缓慢,都市劳动力的素质必然提高较慢。一顺一逆,成果截然相反。由此,我们可以得出都市系统管理的基本原则:“导顺治逆”。“导顺”是指强凋一切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办事,不人为干预破坏市场运营。让都市系统按照“看不见的手”顺时针运转;“制逆”即运用“看得见的手”加以

11、干预,运用多种有效杠杆和手段去调节都市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引导都市系统进入正常运营轨道,达到最佳的资源配备,保证都市系统和谐、稳定、平衡的发展。“顺”与“逆”的原则在于图中对角线上“产品”与“供应”与否协调、“措施”与“组织”与否适应。从图2中可以看出:每一种因素都同步受到此外4个因素的作用。并且,它们的作用方向、力度也各不相似。因此,“导顺治逆”事实上就是都市系统管理措施的应用。4 知识管理是都市系统管理的高档阶段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知识经济已经叩开了21世纪的大门。都市管理作为微观管理和宏观管理的连接纽带,抓住知识经济的机遇,提高都市功能,建设知识中心都市是都市系统管理面临的重要挑

12、战。前面我们已经提到:“导顺治逆”的目的即在于提高都市功能,增进都市的健康、迅速发展。这部分内容体目前都市系统管理模型中央的“市场”,即相应于“信息”的管理。而信息又是知识的载体,因此,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都市管理提出了更高规定,也提供了新的机遇。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基本上的经济形态。知识作为生产力的最基本要素,不仅体目前生产经营过程之中,并且体目前其对人们需求的创新,这种供应和需求双方面的创新,使都市管理对象自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对都市原有的产业构造的变化、原材料和产品更新、人员素质的提高等,管理者必须面对日新月异的都市,迅速变化老式落后的管理思想、管理手段、管理

13、方式以适应新的形势。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作为都市系统管理构成部分的都市规划、都市发展战略、GIS等管理思想、措施和手段的知识含量已经大幅度提高。这对于加强管理的质量和效果、增强预测和筹划的精确性有极大协助。而计算机的普及、全球信息网的形成,则为实现都市管理的现代化提供了先进的物质基本。因此,经济越发展,知识的奉献率越高,都市发展的系统性也越强,这时,就越需要加强都市系统的全面管理,从整体上提高都市管理的水平,建立知识经济中心都市。即以知识管理为主导进行全面、系统的都市管理。这是一种与老式管理(微观管理和宏观管理)完全不同的新领域、新课题。需要对都市性质、功能和发展目的进行重新结识,更新都市

14、发展战略,出台带有主线性的指引方针和政策。在具体操作上,加强全民教育基本,不断优化、调节都市的知识构造、劳动构造、产业构造和管理构造;以知识创新为核心,对的解决科学技术创新与管理制度创新的关系,知识的引进、消化与自我更新有机结合;把知识的生产(科研、开发、高科技园区建设等)、传播(信息征询、网络化等)、供应(教育、培训等)和消费(应用、使用等)等统一起来,增进基地 产业 设备 人才配套、协调发展;大力增进知识的城乡交流、跨地区交流和跨国交流,充足挖掘知识资源共享性的潜力和价值;真正做到在知识领域里,产、官、学、研、媒联姻,形成自由、平等、友善、热烈的科学“争鸣”和“齐放”的氛围,等等。都是知识

15、经济条件下都市政府所不可回避的工作。但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时都市政府的行为是与市场经济运营的有机构成部分。因此,这标志着都市系统管理已经开始进入新的高档阶段。根据以上论述,我们不难看出:只有在都市管理的高档阶段,一般都市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外部负效果、信息失灵、盲目竞争等市场机制的弊端才干从主线上得到克服。由于这时的都市政府已经直接参与了知识要素的生产经营活动。它从主线上转变了此前都市政府置身于市场之外的状况。因此,空间经济、外部经济、公共经济的发展及其与社会、环境的协调等以往都市管理中的难题,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的都市系统管理高档阶段都可以迎刃而解。5 结论 都市是人类适应自然、改造社会最成功的标志,

16、也是多种问题集中体现的场合。因此,加强现代化的都市系统管理是解决都市问题的捷径,也是解决人类经济、社会、环境问题的唯一途径。按照这种思路,本文从生产要素的系统性出发,提出了都市管理系统模型。觉得:(1)都市管理应以生产要素的系统联系为基本,实行“导顺制逆”的系统管理措施。其核心是知识(信息)的管理。(2)知识经济条件下的都市系统管理是都市管理的高档阶段。为此,应积极建设知识中心都市。(3)在都市系统管理的高档阶段,可以通过信息要素的作用,使都市政府的管理行为市场化。参照文献1 Chen Fujun. Research on the Self-Similitude Control In Prod

17、uction/Operation Management. Proceedings Of 98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Science & Engineering.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ess, 1998:320-3242 饶会林, 陈福军. 建设知识经济中心都市. 财经问题研究, 1998, 12: 57-593 Joseph Stiglitz. Public Policy for a Knowledge Economy, January 27, 1999, .org/html/extdr/ex

18、tme/jssp012799a.htm 4 饶会林, 王乐. 加强都市现代化管理. 21世纪中国都市发展. 红旗出版社, 5月, 第1版:1035-1046Research On Urban System Management Under Knowledge EconomyChen Fujun, Wangle, Yu Changying(MBA Center, Dongbei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 116025)Abstract This paper proposes to build a model of urban system manage

19、ment by means of analyzing the correlation of production factors in urban system. The conclusion is that urban government should manage the urban system around knowledge/information according to the demand in market under knowledge economy. Keywords Urban System Production Factor System Management Knowledge Economy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