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的产生根源和发展趋势

上传人:积*** 文档编号:125035310 上传时间:2022-07-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经济危机的产生根源和发展趋势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经济危机的产生根源和发展趋势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经济危机的产生根源和发展趋势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经济危机的产生根源和发展趋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危机的产生根源和发展趋势(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经济危机的产生本源和发展趋势学习-04-04 09:56:12阅读41评论0字号:大中小订阅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危机不仅使美国经济遭受重创,并且迅速蔓延全球,使全球经济陷入衰退。与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不同,本次全球性金融经济危机的策源地就在市场经济发展限度最高、现代金融市场发展最为完善的美国。分析其因素、传导机制和发展趋势将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经济运营机制。国内许多专家、学者对本次世界金融经济危机做了大量进一步的研究,在多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一、本次世界金融经济危机发生的因素美国次贷危机于下半年初露端倪,到8月升级为全球性金融经济危机,次贷危机是引起本次金融经济危机的直接因素,这是目

2、前国内理论界的共识。因此,要探究全球性金融经济危机的发生,一方面必须弄清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主线因素。目前国内理论界在这方面有大量文献,大体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种重要观点。1.美联储货币政策变动。一种观点觉得,美国次贷危机爆发是由美联储货币政策变化和房地产市场不景气所导致的,即是由于利率变化和房价波动引起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赴美考察团觉得,美国次级贷款之因此引起全球范畴内金融市场的危机,利率与房价波动是核心因素。一方面看美联储利率政策及贷款利率的变化。美联储从初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推动次贷规模迅速增长。但出于对通货膨胀担忧,美联储从6月起逐渐提高联邦基金利率与房屋贷款利率。利率的上升无疑对借款

3、人的还款能力形成压力。另一方面是美国房屋价格普遍浮现大幅下降,利率变动影响到借款人的融资成本和还款能力,而房屋价格变动则影响到借款人的还款意愿,两者共同决定了次级贷款的违约率。房价增速放缓甚至下跌是到期未付率开始上升的重要因素。2.金融衍生产品的滥用与金融市场操作不规范。另一种观点从金融市场层面挖掘次贷危机的因素,强调了次贷危机中金融衍生产品的滥用与金融市场操作不规范导致的影响。如何帆、张明将利率上升和房价下跌归结为次贷危机发生的触发动因,并从创新的金融衍生产品和金融市场操作视角出发,将次贷危机爆发的深层因素归纳为:宽松的贷款原则和创新的贷款品种、风行的证卷化和偏高的信用评级。金融衍生产品创新

4、方面,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面向的是那些收入较低、负债较重的、原本不够资格申请住房抵押贷款的潜在购房者群体,同步房地产金融机构开发出多种抵押贷款品种,如可调节利率抵押贷款。另一方面,从金融市场操作角度看,房地产金融机构为了迅速回笼资金,以便提供更多笔抵押贷款,可以在投资银行的协助下实行证券化,发行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在市场繁华时期,信用评级机构有时候通过提高信用评级的方式来讨好客户,主观上减少了信用评级的原则,而证券化产品偏高的信用评级导致机构投资者的非理性追捧,最后导致信用风险的累积。此外,刘克崮、冯科等也觉得,次贷产品设计自身存在缺陷,且过度衍生,使得风险跨市场传递;并且信用评级机构的中介独立

5、性弱化,以资产证券化为代表的金融创新工具被过度滥用,是产生次贷危机的主线因素。3.金融监管不力。尚有许多学者将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因素归结为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缺失。罗熹觉得,对金融机构监管的放松是导致次贷危机的重要因素。在本次受次贷危机影响较大的美国、英国、爱尔兰等国家实行的是典型的盎格鲁萨克逊模式。该模式信奉自由贸易主义、最低政府干预以及最大限度的竞争,其逐渐放松的金融监管使得其金融体系常常陷入危机当中。一方面,从美联储的职能看,以往美联储在金融市场发生动乱时采用的救市行为容易助长投机心理,甚至产生不负责任的道德风险。另一方面,从对金融部门的松懈监管看,监管机构推翻了旨在将投行业务和商业银行业

6、务分离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让商业银行可以从事全能银行的业务。在美国,金融扩张的幅度明显不小于其所服务的实体经济,并且随着监管的绊脚石被移走,一旦房地产泡沫破裂,危机便不可避免地发生了。4.流动性过剩。在本次全球金融危机之前,流动性过剩是理论界讨论的热点问题,金融危机发生后,许多人将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因素与流动性过剩联系起来。华民觉得,本次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本源在于全球流动性过剩。由于全球经济进入成本竞争后产生了价格持续下降的通货收缩效应,从而导致货币需求的减少、美国长期累积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规模巨大的贸易赤字,导致了美元的过度供应等因素,不可避免地导致全球性的流动性泛滥。过剩的资金大量购买高风

7、险资产,从而引起了以美国次级债为典型的金融风险。陈雨露、庞红、蒲延杰觉得,就主线而言,次贷危机的本源在于货币紧缩政策的时滞和全球的流动性过剩。随着美国利率的不断提高,货币紧缩政策的累积效应逐渐积累沉淀,最后引起次贷危机忽然大规模爆发;而在全球资金供应过剩的背景下,贷款原则减少,贷款规模过度扩大,最后演绎成为全球潜在的金融风险。黄纪宪、张超则试图从商业银行这一视角,探讨流动性过剩背景下商业银行风险不断积累的因素。她们觉得,银行流动性过剩会影响商业银行的竞争行为,导致过度竞争,使得次级抵押贷款的信用风险迅速膨胀。5.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失衡。当今资本主义经济运营在很大限度上依赖于虚拟资本的运动

8、,虚拟经济的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特点。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之间的失衡角度出发研究本次全球金融危机的发生也是目前比较流行的观点。杨圣明觉得,次贷危机的最深的本源之一是虚拟经济同实体经济严重脱节。由于价值背离使用价值,这就导致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脱节。当这种背离达到相称严重的限度时,就有也许浮现严重的通货膨胀、巨额的财政赤字和外贸赤字,直至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的本源之一,就在于虚拟经济(其重要代表是金融业)严重脱离实体经济而过度膨胀。杜厚文、初春莉从美国房价与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对比、出租房屋空置率两方面进行分析,觉得近年来美国房地产市场在虚假繁华的外表下泡沫化限度十分

9、严重。同步市场的杠杆作用又导致虚拟资本价值过度膨胀。脱离实体经济的泡沫资产一旦开始向真实价值回归,就必然导致泡沫的破裂。因此,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过度膨胀,产生的资产泡沫终将破灭,这才是次贷危机产生的主线因素。6.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尚有一种观点是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视角分析本次全球性金融危机,这种观点觉得,虽然历次经济危机的直接或具体因素各有不同,但危机的本质因素在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性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张宇从资本主义制度层面分析,指出目前的这场危机是资本主义发展新阶段即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或新自由主义发展阶段的一次总危机。在新自由主义指引下,资本主义的基本

10、矛盾即生产的社会性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深并有了新的发展,资本与劳动的矛盾进一步加剧,经济运营的无政府状态更加严重,在此基本上,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严重脱离,全球经济构造严重失衡。目前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正是资本主义经济基本矛盾不断深化和集中爆发的成果,危机事实上宣布了新自由主义的终结。白暴力、梁泳梅觉得,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其因素是实体经济中以房屋为代表的商品卖不出去,最后引起危机爆发。生产相对过剩、有效需求局限性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体现,危机的本源正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此外,金融产品、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全球扩张的因素推迟并加深了经济矛盾,导致本次危机

11、的集中强烈爆发。张宇、赵峰指出,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始终存在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中,与这一基本矛盾相联系的经济危机也始终与资本主义经济相伴相随。20世纪70年代,新自由主义思潮在西方国家兴起,正是新自由主义的政策主张在美国和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全面推广和贯彻,激化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推动了金融危机的爆发。新自由主义政策导致居民收入增长长期停滞、市场监管和国家干预的放松或缺位,导致了不合理的国际经济和金融秩序,以及经济的金融化,导致整个经济生产的利润总额增长放缓甚至绝对下降,最后形成资本的危机。因此,新自由主义政策推动的资本主义经济基本矛盾的激化是导致这场金融危机最深刻的本源。持类似观点的尚有

12、朱安东和尹哲,她们觉得,导致本次金融危机的因素重要是近30年来在新自由主义指引下的金融自由化、金融化以及贫富分化。吴宣恭指出,由于滞胀问题的存在,为提高乏力的消费力,美国一方面大力发展消费信贷,鼓励居民大量借债;另一方面运用五花八门的金融衍生工具多方分散和转移贷款风险,供美国国内放胆扩大消费。这种信贷消费模式所遮掩着的生产无限扩大趋势与消费能力相对缩小这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到一定限度时,经济危机就爆发了。同步,资本主义信用制度对生产过剩和经济危机的产生和加剧起了巨大的助推作用。顾钰民通过对金融危机实质的分析指出,源自实体经济领域的生产过剩,在通过金融领域的活动得到缓和的过程中,隐含着使这种生

13、产过剩进一步深化的隐患;在现象上体现为金融活动的失控,实质是实体经济领域的生产过剩,金融活动的失控和实体经济领域的生产过剩互相交错,是现代资本主义经济运营浮现危机的一种新的特性。此外,刘明远、张作云等也都觉得,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源仍然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上述六种观点从不同角度出发,对目前全球性金融危机发生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得出了自己的判断。如第一种观点从货币政策角度进行考察,觉得是货币政策失误导致金融危机,这事实上是沿袭了出名货币主义者米尔顿?弗里德曼所提出的“货币政策失误”理论。弗里德曼觉得,货币乘数相对稳定,货币需求是一种稳定的函数,货币数量决定了物价和产出水平。货币供应变动的因素在

14、于货币政策,也就是说,金融动乱的本源在于货币政策。事实上,由于弗里德曼有关货币流通量的方程式颠倒了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之间的因果逻辑关系,因此在解释物价变动与货币量的关系时浮现了明显错误:是物价和产出水平决定了货币数量,而非相反。并且,金融危机的本源不在流通领域,而是在生产领域,只有进一步到生产层面,才干找到本质因素。第二至第四种观点着重于金融市场角度,将金融危机的因素归咎于金融制度自身的缺陷。但金融制度的缺陷只是为金融危机的发生提供了也许性,金融危机从也许转化为现实,是经济过程内部矛盾发展的成果。马克思在研究社会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时指出,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流通需要货币流回规律为中介。即各产业部门

15、进行互换时,生产者预付到流通中进行商品互换的货币,将按照她们投入的数额流回到自己手里。只有在宏观经济运营比较平稳时,货币流回规律才干实现;一旦货币不能如数回到自己手中,阐明社会再生产浮现问题,应当到生产中去寻找因素。第五种观点分析了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这种观点似乎是对前几种判断的一种综合,将货币和金融层面所有问题都涉及在内,但马克思早就揭示出,当虚拟经济过度膨胀而与作为其基本的实体经济相失衡只是导致经济危机爆发的导火索,并且会将经济危机的影响放大,但这不是本质因素。事实上,前五种观点是从经济运营的流通层面分析因素,停留在经济运营的表面,并没有进一步到生产过程。而第六种观点则从更深层次

16、解释了经济危机的发生。资本主义经济存在着生产的社会性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这样一种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使得财富日益集中于少数资本家手中,社会财富分派的两极分化现象日益严重,有支付能力的购买力跟不上生产能力的增长,这必然导致普遍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同步,为缓和有购买力的需求局限性而兴起的信贷消费流行,加上资本主义经济中金融和信用体系过度发展,把生产和消费的矛盾成倍加以放大,使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相脱离。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始终随着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而存在,但经济危机不是任何时候都会发生,它的爆发是有周期和条件的。新自由主义政策的实行激化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从而推动经济危机的爆发。二、世界金

17、融经济危机的传导机制美国次贷危机发生于房地产市场,并通过信贷市场、金融市场、资我市场,最后又反作用于实体经济,引起世界经济整体动乱。研究实体经济发展的失衡是如何通过传导机制引起了金融危机,以及金融危机通过何种途径反过来影响实体经济,对于我们结识经济运营过程、避免经济危机的发生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目前国内理论界重要将研究重点放在金融领域,侧重于讨论次贷危机产生的信用风险如何传导、引致金融危机并影响实体经济。张明分析了次贷危机是如何在不同的金融市场之间、在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之间进行传导的。她的重要观点和分析逻辑为:第一,基准利率上升和房地产价格下降引爆了危机;第二,次级抵押贷款的证券化、金融机

18、构以市定价的会计记账措施,以及以在险价值为基本的资产负债管理模式,导致危机从信贷市场传导至资我市场,导致资产价格泡沫破灭,而去杠杆化在资我市场的危机深化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第三,资产支持商业票据市场的萎缩导致商业银行被迫向特别投资载体提供信贷支持,以及受损商业机构不得不通过减少风险资产比重来重新满足资本充足率规定,导致危机从资我市场再度传导至信贷市场,导致持续的信贷紧缩;第四,财富效应、托宾Q效应、金融加速器机制、持续的信贷紧缩、次贷危机直接导致房地产投资下降等因素,导致危机从金融市场传导至实体经济。余永定觉得,次贷危机的发生经历了流动性短缺、信贷紧缩与实体经济萎缩这三个阶段。利息率的上升

19、和房价的下跌使再融资者无力归还新贷款,违约率的上升导致以次贷为基本的债券价格下跌,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和对冲基金受到影响,浮现流动性短缺;而金融机构为规避风险将杠杆比率减少,导致信贷紧缩,最后对实体经济导致重要影响。有关金融危机影响实体经济的过程及途径,理论界的观点比较一致,徐克恩和鄂志寰,黄小军、陆晓明和吴晓晖,曹红辉,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赴美考察团等,她们觉得,金融危机通过投资和消费两条途径导致实体经济下滑。例如,曹红辉觉得,次贷危机从住房投资和居民消费两方面对美国经济产生影响。一方面,次贷危机从供应和需求两方面加大房价下跌压力。一方面,丧失抵押品赎回权比例的提高意味着贷款人将处置更多

20、作为抵押品的房屋或有更多借款人被强制规定发售房屋,增长了房屋供应;另一方面,贷款人为控制信用风险提高贷款利率,并提高贷款原则以压缩信贷规模,控制房贷风险,对住房需求也起到克制作用。另一方面,次贷危机通过两方面对消费产生负面影响。一方面,次级贷款的借款人中部分中档收入群体的债务状况对消费的影响相对于低收入群体更加明显;另一方面,抵押品权益撤回(MEW)金额占消费的比重从起下降,对消费的影响日益突出。理论界在次贷危机如何由次级贷款市场传导至投资银行、保险公司和对冲基金的机理研究得十分透彻,对金融危机的传导机制和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途径分析也十分到位。许多人相信,次贷危机、金融危机和全面经济危机

21、是以连锁反映形式依次浮现的,只有在实体经济受到影响后,金融危机才会导致全面经济危机的发生,似乎实体经济受损是金融危机的成果,而非因素。事实上,实体经济的失衡恰恰是引起金融危机的因素。源于美国的这场金融危机,正是由于在新自由主义的政策指引下,居民收入增长长期停滞,工人的实际工资甚至下降,贫富分化加剧。为维持生活水平,多数家庭不得不大量借债,信贷消费开始流行,而居民消费又是拉动美国经济增长的主力。但这种没有实际收入增长,仅仅依托借贷实现的虚假的消费繁华究竟是不可持续的。一旦信贷消费减少,生产过剩的危机就不可避免地爆发了。而信用制度只是加速和扩大了危机发生的限度、范畴和持续时间,同步也反过来影响实体

22、经济的发展。是产业危机引起次贷危机,次贷危机通过金融信用制度进一步引起整个金融系统的危机,而金融危机又在更大的规模上、更深的层次上推动产业危机发展,这一点是目前结识比较欠缺的。三、本次世界金融经济危机的发展趋势本次全球性金融经济危机已经对世界经济产生了较大影响,世界金融经济危机将何去何从,其影响有限抑或将演变成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那样的危机,也是目前国内理论界讨论的焦点。1.金融危机影响有限。赵涛运用康德拉季耶夫长周期理论分析觉得,20世纪90年代IT产业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等启动了新一轮长周期,这次长周期的终结期应在2050年后来。从时间上看,目前的美国次贷危机不也许演化为类似20世纪30年

23、代大萧条的大危机。有关次贷危机的时间长度,赵涛觉得,战后美国共发生10次经济衰退,经济衰退的时间平均为11个月左右,次贷危机从8月开始,美国已于11月进入经济衰退。这次经济衰退的时间长约11-16个月,美国经济在年中达到谷底,底或初结束,浮现全面复苏。黄隽运用美国十大银行的财务数据,对银行的基本业务性指标、稳定性指标和效益性指标等方面进行分析,觉得,次贷危机对美国重要银行的影响有限,美国十大银行的基本面没有受到很大冲击。次贷危机的影响还将持续,但对人们心理和信心因素的影响要不小于对经济的实质影响,只要银行的支付系统和支付能力没有问题,美国的次贷危机并不会导致真正的金融危机。2.危机尚未结束,但

24、美国经济长期内浮现衰退的也许性很小。李翀觉得,次贷危机对美国经济的各个方面产生了影响,导致了金融机构和投资者的损失;导致信贷市场提高贷款条件和减少贷款数量,导致信贷市场的收缩;从需求和供应两方面导致房产市场的收缩;通过股票、信贷和房产市场三个途径导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下降。但由于本次次贷规模并不大,考虑到美国中央银行对经济的干预,次贷危机也许导致美国消费支出、投资支出、进口支出以及国内生产总值小幅度的下降,但不会对美国经济产生严重的破坏性影响。李向阳在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一书中觉得,次贷危机存在向纵深发展的也许。目前,次贷危机尚未全面扩展到信用违约掉期领域。其发展前景一方面将取决于政府

25、干预措施能否遏制金融市场的信心危机,另一方面将取决于能否遏制房地产价格的继续下跌。从调节的时期和幅度来看,美国房地产市场会在下半年进入稳定状态。进而,金融市场会趋于稳定。3.美国经济在长期内将步入衰退。陈雨露、庞红和蒲延杰觉得,次贷危机导致美国经济陷入衰退已经拟定无疑,唯一不拟定的仅仅是衰退的限度。目前所暴露出来的次贷损失,也许只是世界金融体系总体损失的一小部分,次贷危机并未触底。全球经济将面临经济衰退和通货膨胀也许同步浮现的局面。李慎明根据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理论分析得出结论,经济全球化和新的高科技革命也许使美国挣脱正常的商业周期危机的影响,但却无法使其挣脱长波周期危机的规律。她接受比利时经济学

26、家曼德尔在晚期资本主义中的观点,觉得美国经济从1967年起,已经进入长波收缩期中的衰退。从1993年3月至3月美国经济长达近的繁华,仅仅是美国经济进入长波收缩期衰退中浮现的特例。美国经济要走完这一衰退时期,也许需要二三十年甚至更长一点的时间。总之,对次贷危机引起的世界金融经济危机的发展趋势,重要有如下几种观点:V字型,即触底反弹,这是一种比较乐观的估计;U字型,即金融危机尚未结束,经济放缓将维持一段时间,然后才会逐渐复苏;L字型,即在金融危机影响下,美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在较长时间内将进入衰退阶段,这是比较悲观的观点。目前国内理论界大多数人都集中于分析经济危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对于经济危机与资本

27、主义经济发展的历史趋势之间关系这个问题却少有关注。我们觉得,历次经济危机之后,资本主义经济就会产生许多新变化,如加强国家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和调节等,但这并不能从主线上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取消经济危机发生的也许性和现实性,从而变化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历史趋势。一方面,国家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和调节措施在一定限度上减少了经济危机的破坏性,但另一方面,国家的干预和调节使经济危机不能充足展开,不能充足发挥危机裁减过剩生产能力、危机对生产的强制性调节作用,以临时解决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这就使生产能力的过剩常常化,加深了生产过剩的危机,使经济危机不是消失或者转移了,而是爆发得更加频繁了。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继续存在和更加频繁的爆发,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制度即将崩溃。由于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在经济危机频繁发生的同步,用一系列自我调节和改良措施去缓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对于生产力的束缚,并采用一系列社会调节措施,如公司职工持股、实行“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制度等,在一定限度上缓和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使劳资矛盾趋向缓和,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保持稳定。简言之,正如马克思揭发的: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所有生产力发挥出来此前,是绝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此前是绝不会浮现的。我们要运用唯物史观措施辩证地看待资本主义经济的历史趋势及其与经济危机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