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县域总体规划(2014-2030年)

上传人:bei****lei 文档编号:125031700 上传时间:2022-07-26 格式:DOCX 页数:76 大小:2.70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三门县域总体规划(2014-2030年)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三门县域总体规划(2014-2030年)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三门县域总体规划(2014-2030年)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资源描述:

《三门县域总体规划(2014-2030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门县域总体规划(2014-2030年)(7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共绘蓝图三门县域总体规划(2014-2030年)规划纲要日期:2015-12-16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规划目的为促进三门县域城乡空间统筹协调发展,合 理指导中心城区规划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浙江省县市域总体规划编制导则(试行),以及三门县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划。第二条规划范围规划范围分为两个层次,即县域总体规划范围以及中心城区总体规划范围。县域总体规划范围为三门县行政管辖范围,面积1510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根据国土二调2013年更新数据,2013年底陆域面积为1106平方公里),海域481.7平方公里,岛礁28.3

2、平方公里。中心城区总体规划范围包括海游街道、海润街道、沙柳街道全域,以及三门铁路站场区块,三街道全域面积合计238.61平方公里,三门铁路站场区块1.13平方公里,中心城区总体规划范围总面积239.74平方公里。第三条规划期限本次县域总体规划期限为20142030年,具体分为两个阶段:120142020年(近期);220212030年(远期);第四条规划原则1先生态后建设强调生态文明先导综合分析县域基本农田、林地、水源地、风景名胜、文化遗产等生态人文要素,优先划定县域生态安全格局后,对生态空间以外用地考虑建设用地空间布局,确保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保协调统一。2先管制后利用推进“多规”融合统一综

3、合协调主体功能区划、县域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功能区划等部门空间规划,统一三门县域国土空间空间管制划分,并明确相应管制要求,在县域层面统筹全域空间资源要素,推进各部门空间规划的多规合一。3先质量后数量注重城市发展质量注重从数量规模先导转向质量效率优先,更加注重城市化发展质量,更加注重市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城市公共服务配套的完善以及用地空间的高效集约利用。4先核心后体系强化中心、极化带动强化中心城区、重点镇在县域人口、产业的集聚作用,通过中心培育,构建带动全域发展的增长极核,实现以城带乡、城乡互促的发展格局。第二章 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第五条总体发展目标近期至2020年,经济运行稳健增长,

4、现代产业体系加速构建,城乡区域关系更加和谐,人民生活品质持续提升。远期至2030年,以临港产业、清洁能源、生态旅游、特色农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全面形成,台州北部及三门湾地区的战略支点地位得以确立,县强、民富、村美、政通、人和的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全面实现。具体分类指标如下:1经济发展目标经济发展目标按照产业发展水平、产业创新能力两大方面设定发展目标。具体指标详见下表。表2-1经济发展指标一览表类别序号指标名称单位现状(2013)2020年2030年产业发展水平1GDP亿元1402354402人均GDP(户籍)元3200051000880003城市化率%54.367784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

5、重%4450585地方财政收入亿元11.82445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61.81605407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亿元156250400产业创新能力8R&D经费占GDP比重%11.52.59财政教育经费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比重%24252810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年13.5141611高等教育毛入学率%45506012每万人发明专利授权量件0.8242社会发展目标社会发展目标重点关注城乡居民生活质量以及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具体指标详见下表。表2-2社会发展指标一览表类别序号指标名称单位现状(2013)2020年2030年社会发展质量13城镇登记失业率%3.332.5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6、元3032450000850001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2698250004800016人口自然增长率7.867.87.817每千人拥有医生护士数人3.844.518每千人拥有专职教师数人8.410133生态环境目标生态环境目标规划期内将着力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增强县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具体指标详见下表。表2-3生态发展指标一览表类别序号指标名称单位现状(2013)2020年2030年生态环境质量19耕地保有量万亩31.4532.4232.4220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吨标准煤/万元0.50.450.421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立方米/万元80706022城市绿化覆盖率%38404

7、523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679510024重点工业企业废水排放达标率%659810025空气质量优良率%78909526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7100100第六条区域功能定位三门县域功能定位为:国家绿色能源基地、浙江海洋经济发展区、三门湾宜业宜居宜游滨海城市。(1)国家绿色能源基地。发挥绿色能源资源比较优势,继续推进三门核电工程、浙能台州电厂牛山涂火电项目建设,在确保生态环保基础上大力发展沿海风电、光伏发电、抽水蓄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围绕“基地”做大电力关联产业规模,围绕“清洁”搞好资源转化,围绕“输出”加强通道建设,打造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多电型、环保的绿色能源基地。(2)浙江海洋

8、经济发展区。发挥三门地处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中心地带,甬舟都市区、台州城市群联结区域的区位优势,依托海游港、健跳港、浦坝港湾区资源优势,全面推进沿海开发,积极推进与象山、宁海统筹发展,推进滨海新城、华东电力城、沿海工业城三大平台建设,构建健跳港、海游港、浦坝港联动的港口发展格局,培育形成以临港产业、新兴海洋产业、港口物流、滨海旅游等产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浙江海洋经济发展区。(3)三门湾宜业宜居宜游滨海城市。充分发挥三门山海兼利优势,依托本地丰富和特色的旅游文化资源,坚持生态文明先行导向,合理布局城镇、生态、农业空间,全面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完善教育、医疗、文化和生活居住配

9、套环境,不断提升城市面貌和城市品质,凸显三门滨海特色,建设三门湾宜业宜居宜游滨海城市。第七条人口规模与城镇化水平1县域总人口规划近期2020年县域常住人口46.0万人;远期2030年县域常住人口58.0万人。2县域城镇化水平规划近期2020年县域城镇人口31.0万人,城镇化水平67;远期2030年县域城镇人口45.0万人,城镇化水平78。各镇近远期规划城镇人口详见附表三、附表五。3中心城区人口规划近期2020年城镇人口18.3万人(含火车站区块0.3万人);远期2030年中心城区城镇人口23.5万人(含火车站区块0.5万人)。第八条城乡建设用地规模1近期(2020年)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城乡建设用

10、地规模边界:规划近期(2020年)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边界不超过79.61平方公里(“两规”衔接后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其中城镇建设用地规模边界44.42平方公里,村庄建设用地规模边界为35.19平方公里。城镇建设用地增长边界(不包括建设用海):规划近期(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增长边界(不包括建设用海)控制在53.49平方公里。建设用海边界:规划近期(2020年)建设用海规模边界控制在1.23平方公里。城镇建设用地增长边界(包括建设用海):规划近期(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增长边界(包括建设用海)控制在54.72平方公里。2远期(2030年)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边界:规划远期(2030

11、年)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边界不超过84.14平方公里,其中城镇建设用地规模边界56.56平方公里,村庄建设用地规模边界为27.58平方公里。城镇建设用地增长边界(不包括建设用海):规划远期(2030年)城镇建设用地增长边界(不包括建设用海)控制在67.98平方公里。建设用海边界:规划远期(2030年)建设用海规模边界控制在13.82平方公里。城镇建设用地增长边界(包括建设用海):规划远期(2030年)城镇建设用地增长边界(包括建设用海)控制在81.80平方公里。第九条发展战略1强化中心、组团集聚强化中心城区以及重点镇人口、产业、空间等要素的集聚作用,带动县域产业的整合提升,推进县域新型城市化进程。

12、其中中心城区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聚以及商业商贸、科技研发、商务咨询等高端服务功能的配套,外围乡镇按照新行政区划形成相应的组团分区,并推进资源要素向组团中心集聚。2区域联动、拉近南北把握区域交通通道建设契机,积极融入甬舟都市区、台州都市区核心区发展,强化区域融合和分工协作,推进都市区层面联动。完善县域交通网络,强化县域城镇人流、物流联动,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3海洋强县、优化产业积极推进“海洋强县”发展战略,依托滨海滩涂等空间资源优势,重点培育海洋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统筹优化县域工业产业空间布局,加快县域存量工业用地以及闲置工业用地的二次开发,提升工业用地产出效益。4全域旅游、环线串联发掘县域

13、山水滨海生态资源及历史人文资源,提升旅游休闲产业战略地位,改变现状旅游资源零散孤立的局面,按照全域旅游的发展思路,构建县域旅游环线,串联县域主要旅游景区,联合全域旅游资源,共同打造海湾特色休闲度假胜地。5生态为先、保护资源落实“绿色发展”战略,按照“先生态后建设”的发展理念,规划重点对县域水源保护区、生态公益林、基本农田、湿地滩涂、风景名胜区等生态、人文资源进行优先划定和保护。6紧凑集约、精明增长按照紧凑集约,精明增长的理念,在保证合理用地增量基础上,加强对存量空间的利用,提高用地产出率,确保在可利用建设用地空间内能够实现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目标。第三章 县域城乡空间布局规划第十条县域生态安全格

14、局规划确定三门县生态安全格局为“一心四廊多斑块”。“一心”:即位于三门县中部和西南部丘陵地带,区域具有丰富的林业和水资源,是水土流失和地质灾害易发区,也是物种扩散和维持的主要栖息地,具有较高的生态敏感性,规划采取连片规模保护方式。“四廊”:即由生态绿心向东北和东南方向延伸沟通生态核心与滨海生态带的四条生态廊道,是构成物种迁徙的最低阻力通道,也是县域重要的景观廊道,规划强调维持和恢复景观生态过程及格局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根据不同功能确定廊道的宽度和植被类型。“多斑块”:即县域内规模较大集中连片的生态空间,是生态维护的关键点,规划中应防止其生态用地被城镇建设用地蚕食,并在保持规模的前提下实现生态功能

15、的分工和优化。第十一条县域空间发展布局形成“一主四重,一带两片”的县域空间布局结构。“一主”:即由海游街道、海润街道及沙柳街道构成的中心城区,是县域城镇空间发展主中心;“四重”:即浦坝港镇、健跳镇、珠岙镇、亭旁镇四个县域重点镇。“一带”:即沿滨海岸线及县域干线公路集中布局城镇产业空间,形成滨海城镇产业发展带。“两片”:即位于发展带东西两侧的西部绿色山地生态片和东部蓝色海洋生态片。第十二条县域城镇体系规划1县域城镇体系框架规划形成“一主四重三特”县域城镇体系框架。“一主”:即三门中心城区,是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主中心;“四重”:即浦坝港镇、健跳镇、珠岙镇、亭旁镇四个县域重点镇;“三特”:即蛇蟠、横渡

16、、花桥三个特色乡镇。2县域城镇体系规模结构根据各城镇人口预测将城镇规模分为10万人以上、510万人、5万人以下三个等级。表3-1 2030年三门县域城镇规模等级结构一览表等级规模(万人)城镇个数人数(万人)平均人数(万人)占城镇总人口比重()城镇名称I10.0123.523.552.2 中心城区(含火车站区块)II5.010.028.97.5533.6浦坝港镇6.2健跳镇III5.041.61.614.2亭旁镇(不含火车站区块)3.3珠岙镇0.5横渡镇1花桥镇合计7456.43100.03县域城镇体系职能结构规划按照县域中心重点镇特色镇三个层级确定中心城区及各乡镇城镇职能,统筹县域功能分工。中

17、心城区突出综合服务功能,重点镇突出重点产业的集聚提升和城镇公共服务功能的完善,特色镇强化生态旅游、特色农业功能。表3-2三门县域城镇职能结构一览表等级城镇名称职能类型主要职能中心城区海游街道、海润街道、沙柳街道综合型浙江东部以海湾经济与山海生态为特色的滨海花园城市,县域政治、经济、文化和创新中心重点镇浦坝港镇综合型浙东临港产业基地,兼备商务商贸服务、生态休闲旅游和品质人居等功能的综合型城镇健跳镇综合型国家绿色能源基地,兼备临港产业、港口物流、现代农业、滨海居住、旅游休闲等功能的综合型城镇亭旁镇工贸旅结合型三门县域中部以红色旅游、生态农业、现代物流主要功能的县域重点镇珠岙镇工贸旅结合型三门县域西

18、部以橡胶产业为特色,兼顾休闲度假、商贸服务等功能的县域重点镇特色镇(乡)横渡镇农贸旅结合型以生态旅游、休闲养生、生态农业为主要功能的特色小镇花桥镇农贸旅结合型以生态农业、休闲旅游、水产养殖、食品加工和贸易为主要功能的特色小镇蛇蟠乡农贸旅结合型以海岛度假、休闲养生、现代渔业为主要功能的特色小镇第十三条乡镇发展引导1浦坝港镇(1)强化城镇建设空间环湾集聚,兼顾现状各城镇及产业区建设空间,形成“一区五组团”的城镇建设空间体系,“一区”即浦坝港主镇区,“多组团”即外围城镇建设组团。(2)浦坝港主镇区:在现状沿海工业城基础上,推进镇区空间向西拓展,集中布局行政、文化、体育、医疗等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商务办

19、公、专业市场、宾馆酒店等产业服务设施以及集中居住空间,建设浦坝港新镇区,远期用地界线至规划G228(原S74省道);同时在浦坝港南岸,在现状产业用地基础上,适当布局商业服务、酒店宾馆等旅游服务设施,与北岸主镇区建设空间相呼应。(3)外围城镇建设空间:主要包括浬浦、小雄、泗淋城镇组团以及永丰工业园、洞港工业园两处产业园区。外围城镇建设空间以现状为基础,确定建设用地边界,合理控制发展规模,重点提升公共设施、基础设施服务水平,提升用地产出效益;浬浦组团结合规划甬台温高速复线出入口布局区域物流中心功能。(4)强化主镇区以及外围城镇建设空间的交通联系,形成环浦坝港的交通环线。(5)远景在崇岙涂围垦区预留

20、临港产业区,同时注重对周边生态空间的保护和衔接。2健跳镇(1)强化沿健跳港建设空间的集聚,推进组团空间、功能的联系互通,形成“两区两组团”的城镇建设空间体系,“两区”即健跳片区和六敖片区,“两组团”即北部沿海产业组团、洋市涂产业组团。(2)健跳片区:建设健跳镇城镇中心,强化综合服务功能、海洋产业、居住配套功能的集聚。依托现状镇区推进城镇建设空间沿健跳港两侧拓展,北岸向西拓展至黄门塘、向东拓展至下沙塘;南岸向西拓展至岙口塘工业区,向东拓展至洋市涂围垦区。健跳塘老镇区重点提升完善公共服务配套和居住环境品质,黄门塘推进渔港周边休闲、商贸功能的集聚;下沙塘工业区依托区块用地空间区位交通优势,重点培育新

21、能源汽车制造以及其他临港产业;七市塘、洋市涂依托港口资源以发展临港产业和核电相关产业。(3)六敖片区:推进城镇建设空间南北向拓展,按照核电安全防护距离(5km限制区)要求,控制城镇建设空间向东拓展。衔接北部现代农业园区、核电站以及健跳分区空间及功能,突出核电站居住配套功能、现代农业园区配套服务功能以及片区中心服务功能,完善教育、文化、休闲娱乐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健跳镇城镇副中心。(4)北部沿海产业组团、洋市涂产业组团:积极盘活北部船舶企业用地,加快推进洋市涂围垦工程,培育集聚临港产业。(5)增加健跳片区、六敖片区以及健跳港南北两岸交通通道,强化区域一体化发展。3亭旁镇(1)以现有的建成区为基础

22、,以亭旁大道为城镇主要发展轴线,产业空间依托铁路站场向北拓展,居住和商业空间重点向东、适度向南发展,形成“南居北工”的空间格局。(2)“南居”:镇区南部主要为居住生活空间,沿亭旁大道建设南北向城镇发展主轴,引导城镇空间向南北拓展。强化镇区公共服务核心功能,集聚行政办公、旅游服务、休闲娱乐、商贸服务等功能,在设施的规模、形式、环境等方面体现现代生活要求。(3)“北工”:依托铁路站场,建设三门火车站现代物流基地,为亭旁乃至三门县城的工业生产提供物流支撑和交易展示平台。同时推进镇区及村庄内零散分布的工业企业向北部工业园区集聚,形成亭旁产业功能区。(4)提升改造亭旁与中心城区、珠岙、县域东部地区以及临

23、海市联系道路,增加交通容量,提升区域交通通达性。4珠岙镇(1)统筹区域城镇建设空间,推进珠岙片区、高枧片区功能空间融合发展,整合优化县域工业企业布局向主要园区集聚,总体形成“一带一组团”的城镇建设用地空间格局。(2)“一带”:即沿原34省道形成带型城镇发展空间。区块强化城镇公共服务功能培育,在城镇中部推进城镇综合服务中心建设,通过行政、文化、商贸功能的集聚,形成服务全镇的公共中心。镇区西部结合周边多宝讲寺等景区,成为以旅游接待、服务、购物、住宿、休闲为一体的旅游集散中心。在镇区北部,突出专业市场等商贸功能集聚,形成北部商业服务中心。同时推进镇区内部零散工业企业整合向园区集聚,规划集中在岭口下胡

24、、后畈珠萃屏一带布局工业用地。(3)“一组团”:即界溪工业组团,规划在珠岙镇西部靠近天台的界溪区块建设三门橡胶创业园,重点培育橡胶制造业产业集群。(4)推进原S34、S60省道外迁工程,减少对外交通对镇区内部交通的干扰。5横渡镇(1)重点强化城镇公共服务配套、旅游设施建设,形成“一心两区”城镇建设用地空间格局。“一心”:即镇区公共服务中心;“两区”:即镇区西部居住功能区以及东部生态产业区。(2)加强镇区道路与规划S215省道交通联系,加强东部健跳、浦坝港联系公路建设。6花桥镇(1)重点强化城镇公共服务配套、旅游设施建设,形成“一心两区”城镇建设用地空间格局。“一心”:即镇区公共服务中心;“两区

25、”:即镇区南北两个居住片区。(2)加强镇区道路与规划S215省道交通联系,加强东部健跳、浦坝港联系公路建设。7蛇蟠乡(1)强化旅游服务功能配套,协调旅游空间与生活空间关系,建设用地形成“一轴两区”的总体格局。“一轴”即沿着环岛南路和环岛东路形成的东西向发展轴带,沟通生活、旅游功能;“两区”即生活功能区和旅游功能区。生活功能区位于蛇蟠岛的乡集镇区,集中布局行政、文化、卫生、商业等生活服务功能。旅游服务功能区位于小蛇山南面,毗邻高速公路连接线,集中布局旅游集散中心、度假酒店群、旅游商业餐饮中心和汽车站等旅游服务功能。(2)突出内部道路与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出入口以及与蛇蟠至一市公路衔接。第十四条村庄

26、体系发展与引导大力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优化农村建设用地空间布局,引导农村建设用地规模的精明减缩,提高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效率。远期规划中心村36个。同时,结合村民意愿,适度推进基层村撤村并点,集聚发展,远期规划基层村162个。表3-3中心村规划一览表乡镇、街道规划中心村个数中心城区流洋、大周2浦坝港镇丁山脚、渔西、黄金坦、山场、梅岙、塔坑、蜍下、赤坎、沿江、桃峙、上道头11珠岙镇樟树下、娄坑、吴岙、珠翠屏4亭旁镇邵上、下叶、南溪、坝头、石滩、刘家6健跳镇东边、岙口、毛张、里七市、下店、繁荣、天字号7横渡镇小横渡、桥头、东屏3花桥镇吴都、关头、蒲峰3蛇蟠乡-合计36第五章 县域综合交通规划第十

27、五条交通发展目标1强化南北向区域交通联系,形成与甬舟、台州都市区快速联系交通通道;2加快完善沿海地区区域交通通道建设,构建快速便捷的疏港交通体系;3强化县域内部城镇组团间联系道路建设,形成完善的县域交通网络。第十六条交通发展战略三门综合交通体系的构筑应突出“高效快捷、以人为本、低碳环保、综合协调、结构优化、城乡一体”的发展理念,适应、促进并合理引导三门地区的发展与空间的拓展:1以区域交通走廊引导区域城镇整体发展;2以枢纽建设加强对外交通联系,提高区域融入度和参与度;3以通道建设引导县域内的发展、城市新区的建设、产业基地的开发;4以港口建设带动城市发展,实现港城互动。第十七条公路及场站规划1公路

28、网格局规划三门县域公路网形成以“五纵三横”的高速、国省道公路为主格局,辅以县乡公路为支线的网状结构。“五纵”:即甬台温高速、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余姚温岭公路(规划S218,原S34)、鄞州-临海公路(规划S215)、丹东-东兴公路(G228);“三横”:即上三高速东延线、三门磐安公路(规划S314,原S60、S74)-丹东东兴公路(规划G228)、临海岭根-浦坝港镇公路(75省道东延)。2高速公路在规划区内,规划形成“两纵一横”的高速公路格局,“两纵”为甬台温高速公路和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一横”为上三高速东延线;规划高速公路出入口6处,其中甬台温高速公路1处,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3处,上三高速

29、东延线2处。3国省道在规划区内,规划形成“三纵两横”的国省道格局。“三纵”:即余姚温岭公路(规划S218,原S34)、鄞州-临海公路(规划S215)、丹东-东兴公路(规划G228);“两横”:即三门磐安公路(规划S314,原S60、S74)-丹东东兴公路(规划G228)、临海岭根-浦坝港镇公路(75省道东延);4县乡公路规划县乡公路主要包括:沙书线、越沙线、沙柳-滨海新城公路、蛇蟠-一市公路、城北-桑洲公路、高枧-六敖公路、亭旁-岭根公路、健跳-浦坝港疏港公路、健跳北港疏港公路、五子岛疏港公路、木杓-浬浦公路、仙岩洞沿海工业城连接线、关小线及东延线、黄金坦-临海四岔村(黄四线)、花桥-小芝公路

30、、山场-小芝公路。表5-1规划公路网络一览表公路类型交通组织线路名称起讫点规划措施高速公路两纵甬台温高速公路宁波-温州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宁波-温州新建高速公路,并设高速公路出口三处一横上三高速公路东延线珠岙健跳新建高速公路,并设高速公路出口两处国省道两横三门磐安公路(S314)-丹东东兴公路(G228)珠岙-海润街道-健跳原74省道改建,提升公路等级临海岭根-浦坝港镇公路临海-浦坝港新建干线公路三纵余姚-温岭公路(S218)余姚-温岭珠岙镇区段外迁改建鄞州-临海公路(S215)鄞州-临海新建干线公路丹东-东兴公路(G228)丹东-东兴原74省道提升改造县乡公路(部分公路为暂名)沙书线沙柳-桑洲

31、原沙书线提升改造越沙线沙柳-一市越沙线提升改造沙柳-滨海新城公路沙柳-滨海新城新建县乡公路蛇蟠-一市公路蛇蟠-一市新建县乡公路城北-桑洲公路城北-桑洲新建县乡公路高枧-六敖公路高枧-六敖高枧-亭旁段新建,亭旁-六敖段在原狮白线基础上提升改造亭旁-岭根公路亭旁-岭根石岭线改建、扩建健跳-浦坝港疏港公路健跳-浦坝港疏港新建县乡公路健跳北港疏港公路健跳北岸疏港新建县乡公路五子岛疏港公路五子岛疏港新建县乡公路木杓-浬浦公路木杓-浬浦公健浬线改建、扩建仙岩洞沿海工业城连接线仙岩洞沿海工业城新建县乡公路关小线及东延线关头-小雄关小线改建、扩建黄四线黄金坦-临海四岔村黄四线改建、扩建花桥-小芝公路花桥-小芝

32、花小线改建、扩建山场-小芝公路山场-小芝新建县乡公路5客运场站规划规划汽车客运站12处,其中一级客运站1处,二级3处,三级5处,四级3处。表5-2规划客运站一览表客运站名称等级用地面积(平方米)备注枫坑塘客运中心站一级客运站100000设置于三门工业园区,含公交枢纽站用地10000平方米浦坝港客运站二级客运站50000满足浦坝港镇及周边地区对外客运需求,含公交枢纽站用地10000平方米晏站客运站二级客运站20000满足滨海新城对外客运需求健跳客运站二级客运站20000满足浦坝港镇及周边地区对外客运需求,含公交枢纽站用地5000平方米城西客运站三级客运站8500其中公交枢纽用地6000平方米亭旁

33、客运站三级客运站3000满足短途客运需求,兼城乡公交站蛇蟠客运站三级客运站3000满足短途客运需求,兼城乡公交站泗淋客运站三级客运站3000满足短途客运需求,兼城乡公交站珠岙客运站三级客运站3000满足短途客运需求,兼城乡公交站沙柳客运站四级客运站2500满足短途客运需求,兼城乡公交站花桥客运站四级客运站2500满足短途客运需求,兼城乡公交站横渡客运站四级客运站2500满足短途客运需求,兼城乡公交站第十八条铁路及场站规划1铁路线网规划沿现状甬台温铁路新建沿海高速铁路,现状甬台温铁路功能以城际铁路客运功能为主,兼顾货运功能;规划布局甬台温铁路健跳支线至健跳港区;规划预留头门港健跳港区铁路支线,头

34、门港健跳港区铁路支线从台州市域铁路S1线头门港北站至出发至健跳镇,并连接至甬台温铁路健跳支线,形成台州市域铁路三门延伸线。2站点布局结合三门火车站合设三门高铁站、三门城际站,实现客运同站换乘,同时建设三门货运站;甬台温铁路在海游港北岸增设一处城际站点,以带动中心城区北部地区发展。头门港健跳港区铁路支线与甬台温铁路健跳支线在健跳镇并轨运行,在满足区域货运功能同时,承担台州市域铁路功能,并在三门火车站、滨海新城南、健跳港北、健跳港南、浬浦、浦坝港镇区、泗淋设站,实现与台州中心城区的联通。第十九条港口航运规划规划形成“一港、十五点”的布局结构,一港为健跳港区,十五点分别为蛇蟠作业点,正屿港作业点,蒲

35、西作业点,健跳北专用码头,核电专用码头,龙山深水港作业点,下沙塘作业点,洋市涂作业点,七市塘作业点,后坑涂作业点,牛山作业点,崇岙作业点,方山作业点,硖礁塘作业点,扩塘山作业点。第二十条城乡公交规划1公共交通线网规划规划按照2个层次布局县域公交线网:第1层次为联系三门中心城区与亭旁、健跳、浦坝港、珠岙、蛇蟠等乡镇的公共交通线路,以及联系乡镇的公交线路,线路布设在主干路及等级公路等行驶条件较好的道路上,站距较长,仅停靠客流集中的个别主要站点或主要换乘点。第2层次为联系中心城区各功能区的公共交通线路,以及联系乡镇中心区与镇域各村的公共交通线路。2公交场站规划(1)公交车场:在滨海工业区块设置一公交

36、车场,用地20000平方米。(2)公交枢纽站:规划布置公交枢纽站7处,包括枫坑塘公交枢纽站、大湖塘公交枢纽站、体育场公交枢纽站、岭口公交枢纽站、亭旁(火车站)公交枢纽站、浦坝港公交枢纽站、健跳公交枢纽站,(3)公交首末站(乡镇城乡公交站):宜设置在中心城区以及各乡镇建成区主要客流集散点附近较开阔的地方,不宜在道路交叉口处。乡镇城乡公交站可与乡镇公路客运站一体设置。表5-3规划主要公交场站一览表序号站名地理位置服务功能规模1枫坑塘公交枢纽站枫坑塘承担对外交通客流集散功能,进站线路以到发、换乘功能为主,10000平方米2大湖塘公交枢纽站大湖塘承担对外交通客流集散功能,进站线路以到发、换乘功能为主,

37、7200平方米3体育场公交枢纽站滨海新城为旅游集散客流、体育场散场观众以及滨海新城中心区客流提供便捷的公交服务,进站线路以到发、换乘功能为主,兼有一定的蓄车功能15000平方米4岭口公交枢纽站74省道南侧梅村南岙为岭口大型市场客流提供便捷的公交服务,承担城乡与城区公交的主要换乘衔接功能6000平方米5亭旁(火车站)公交枢纽站火车站区块服务于火车站的客流疏散4000平方米6浦坝港公交枢纽站浦坝港镇为浦坝港镇居民提供便捷的公交服务,并承担城乡及与其他街道乡镇公交的换乘衔接功能,兼有一定的蓄车功能10000平方米7健跳公交枢纽站健跳镇为健跳镇居民提供便捷的公交服务,并承担城乡及与其他街道乡镇公交的换

38、乘衔接功能,5000平方米8沙柳城乡公交站(沙柳客运站)沙柳街道为沙柳街道居民提供便捷的公交服务,并承担城乡及与其他街道乡镇公交的换乘衔接功能2500平方米9亭旁城乡公交站(亭旁客运站)亭旁镇为亭旁镇居民提供便捷的公交服务,并承担城乡及与其他街道乡镇公交的换乘衔接功能3000平方米10蛇蟠城乡公交站(亭旁客运站)蛇蟠乡为蛇蟠乡居民提供便捷的公交服务,并承担城乡及与其他街道乡镇公交的换乘衔接功能3000平方米11珠岙城乡公交站(珠岙客运站)珠岙镇为珠岙镇居民提供便捷的公交服务,并承担城乡及与其他街道乡镇公交的换乘衔接功能3000平方米12六敖城乡公交站健跳镇为健跳镇六敖片居民提供便捷的公交服务,

39、并承担城乡及与其他街道乡镇公交的换乘衔接功能3000平方米13浬浦城乡公交站浦坝港镇为浦坝港镇浬浦片居民提供便捷的公交服务,并承担城乡及与其他街道乡镇公交的换乘衔接功能2500平方米14泗淋城乡公交站(泗淋客运站)浦坝港镇为浦坝港镇泗淋片居民提供便捷的公交服务,并承担城乡及与其他街道乡镇公交的换乘衔接功能3000平方米15小雄城乡公交站浦坝港镇为浦坝港镇浬浦片居民提供便捷的公交服务,并承担城乡及与其他街道乡镇公交的换乘衔接功能2500平方米16花桥城乡公交站(花桥客运站)花桥镇为花桥镇居民提供便捷的公交服务,并承担城乡及与其他街道乡镇公交的换乘衔接功能2500平方米17横渡城乡公交站(泗淋客运

40、站)横渡镇为横渡镇居民提供便捷的公交服务,并承担城乡及与其他街道乡镇公交的换乘衔接功能2500平方米第二十一条货运物流规划规划货运站场4处,分别为三门火车站现代物流基地、滨海新城物流基地、健跳港物流基地、浦坝港物流基地。表5-4规划货运站一览表货运站名称用地面积(平方米)备注三门火车站现代物流基地50000结合火车站和高速公路,设立物流基地滨海新城物流基地90000结合高速公路、国道、汽车货运站设立物流基地健跳港物流基地80000结合汽车货运站和港口设立物流基地浦坝港物流基地80000结合港口、高速公路设立物流基地第六章 县域“多规”合一规划第二十二条“三线四区”规划1“三线”规划(1)规划原

41、则按照“多主体协同、多专业衔接、五统一落实”的原则,推进“多规合一”,解决内容重叠、管理分割、规划打架等问题。多主体协同:即发改、建设、国土、环保等多个主体在发展规划、城乡建设、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协同目标、结构、策略以及机制。多专业衔接:即将涉及空间要素的交通、水利、农林及各类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等专业空间衔接平衡、统筹布局。五统一落实:即统一工作底图、统一指标内涵、统一空间布局、统一时序安排、统一实施保障。(2)城镇建设用地边界控制线划定近期(2020年),规划以三门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2014年调整完善版确定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数据及空间边界为依据,确定城镇建设用地规模

42、边界控制在44.42平方公里,占县域总面积的4.02%;近期(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增长边界(不包括建设用海)按照规模数据上浮20%,控制在53.49平方公里,在不突破44.42平方公里规模指标的前提下,建设项目可在城镇建设用地增长边界内选址;规划确定2020年建设用海规模1.23平方公里,则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增长边界(包括建设用海)为54.72平方公里。远期(203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边界控制在56.56平方公里,占县域总面积的5.12%;城镇建设用地增长边界是按照规模指标上浮20%,控制在67.98平方公里,在不突破56.56平方公里规模指标的前提下,建设项目可在城镇建设用地增长

43、边界内选址;规划2030年建设用海规模13.82平方公里,2030年城镇建设用地增长边界(包括建设用海)为81.80平方公里。(3)生态红线划定规划生态红线区包括国家级生态公益林、罗岙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亭旁溪饮用水源保护区、施家岙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竹岭坑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石门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白溪饮用水源保护区、湫水大峡谷风景名胜区等水源保护区、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全县划定生态保护红线范围面积68.85平方公里,占县域总面积的比例为6.23%,主要分布于西南部山区丘陵地带,涉及亭旁镇、健跳镇、横渡镇、浦坝港等乡镇。表6-1规划生态红线一览表重要项目个数区域名称所在乡镇范围面积(公顷)生

44、态保护红线9罗岙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健跳镇、横渡镇1705生态公益林区中心城区、横渡镇596地质灾害中易发区中心城区173亭旁溪饮用水源保护区亭旁镇721施家岙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健跳镇、浦坝港镇258竹岭坑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中心城区87石门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浦坝港镇94湫水大峡谷风景名胜区中心城区452白溪饮用水源保护区横渡镇、亭旁镇2799小计6885(4)永久基本农田示范区红线划定以三门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2014年调整完善版为依据,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示范区红线,总面积共61.8平方公里,占县域总面积5.59%。2“四区”规划(1)已建区已建区是指规划2030年城乡建设用

45、地增长边界(包括建设用海)范围内的现状建设用地所在主要区域,主要包括中心城区、各镇区、各类开发区(园区、示范区)、农村居民点等。由此划定已建区总面积90.35平方公里,占县域总面积8.17%,其中城镇建设用地31.73平方公里,村庄建设用地40.03平方公里,其他建设用地18.59平方公里。已建区管制要求:鼓励进行原地改造的建设项目,建设项目须符合规划要求;应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在确保环境质量的前提下适度提高土地利用率,尤其应提高产业园区的土地集约利用率;鼓励本区内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的开发和改造活动;区内划定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范围,应保护原有的风貌和环境,严禁随意拆建。(2)适建区适建

46、区是规划2030年城乡建设用地增长边界(包括建设用海)范围内的内扣除已建范围后形成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滨海新城、健跳和浦坝港三个区域。规划确定适建区面积共28.34平方公里,占县域总面积2.56%。适建区管制要求:建设用地总量必须严格执行土地利用规划要求,贯彻保护耕地政策;城镇建设用地布局在增长边界内可通过相应程序因地制宜适当调整,保证规划弹性;城镇建设应严格按照总体规划要求进行,优先满足基础设施用地和社会公益性设施用地需求。(3)限建区辖区范围内除已建区、适建区和禁建区外的其他区域划入限建区,主要为自然山体、农业空间,面积共856.42平方公里,占县域总面积77.45%。限建区管制要求:范围依

47、法或城乡管理部门确定。区内原则禁止城镇建设,按照国家规定需要有关部门批准或核准的建设项目在控制规模、强度下经审查和论证后方可进行。限建区范围内应以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历史风貌为前提,制定相应的建设标准,严格控制建设规模和开发强度;严格控制地质灾害中易发区等地区的开发建设行为,降低开发密度。(4)禁建区规划确定禁建区面积共130.65平方公里,占县域总面积11.82%。禁建区包括永久基本农田示范区红线和生态红线范围。禁建区管制要求:范围依法确定。禁建区范围内严格禁止城镇建设以及与限制要素无关的建设行为。按照国家规定需要有关部门批准或者核准的、以划拨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确实无法避

48、开禁建区的,必须经过法定程序批准,必须服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要求;现有的违法建设应限时拆除。第二十三条历史文化与风景名胜区保护规划1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全县共有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9处,时期以清代居多,其次为明代、宋代,比较久远的有东晋,类型包括祠堂、墓碑、寺庙、戏台、烽火台、石刻等;此外,全县还有县级文保点23处。表6-4三门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序号名称地址年代序号名称地址年代1罗适墓海游城东村北宋16倪帘墓沙柳南停村宋代2三门天后宫海游城东村清代17蟠龙石柱亭旁杨家村清代3青萍桥海游城东村清代18亭旁起义指挥旧址亭旁包家村近代4章亮徽墓海游城南村清代19包家祠堂亭旁包家村清代5太尉

49、庙海游丹峰村清代20亭旁城隍庙旧址亭旁杨家村清代6祁文豹宅院海游祁家村清代21双桂书院健跳小蒲村清代7祁家祠堂海游祁家村清代22健跳抗倭古城健跳健农村明代8王家祠堂海游王家村清代23戚继光去思碑健跳健农村明代9千佛楼三门中学清代24高湾山烽火台健跳外七市村明代10多宝讲寺珠岙高枧村东晋25文信国公大忠祠浦坝港仙岩村明代11吴氏宗祠珠岙吴岙村清代26碧云庵浦坝港前山村清代12俞稳墓珠岙娄坑村明代27花桥花桥花桥村宋代13俞氏家庙珠岙娄坑村明代28五龙殿花桥花桥村清代14龚家宅院沙柳沙柳村清代29朝阳洞石刻花桥上潘村明代15西方庵沙柳淡竹岙村清代(1)保护目标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国

50、家级、省级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取得重要突破,文化遗产得到全面保护与有效传承,文化遗产的合理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文化节遗产保护的理念深入人心,建成一批具有浓厚区域特色的生态文化保护基地。(2)保护措施对文物古迹本着保护为主的原则,结合旅游、城市景观、环境规划进行维护利用,使文物古迹焕发新生命,产生新价值。加大资金投入,保护修复现有的文物古迹,加强管理与开发利用。作好重点文物古迹的标志说明,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挖掘现有历史文化遗存,对价值较高的历史遗存登记造册,并加强申报工作。2风景区保护规划全县县级风景区12处,通过分类和分级等方式对风景区进行保育。表6-5县级风景名胜区一览表序号景区名称所

51、属乡镇涉及村庄1多宝讲寺珠岙镇高枧、双楼、独山、严家岙2南山景区海游街道山陈、城东、城西、城中3龙母山景区横渡镇-4亭旁红色景区亭旁镇杨家、包家5蛇蟠岛蛇蟠乡山后、山前、黄泥洞、彭坝、邵亭、中南6湫水大峡谷横渡镇-7仙岩洞浦坝港镇仙岩、后陈、下岙堂8隐龙山浦坝港镇、健跳镇前山、田岙9木杓沙滩浦坝港镇木杓、金岙10牛头门浦坝港镇-11扩塘山岛浦坝港镇-12五子岛浦坝港镇-(1)分类保育规划将全县风景资源划分为六种类型的区域,进行分类保护与整合。生态保护区:主要包括两大分区,即以湫水山为核心的海拔400m以上的原始次生阔叶林带;以龙母山为核心的湫水山林场部分。自然景观保护区:主要有隐龙山、南山、扩

52、塘山岛、蛇蟠岛等风景区。文化遗产与史迹保护区:主要有六敖镇的尖坑山、亭旁镇的包家上坟墩、山根邵以及满山岛等。风景恢复区:主要包括蛇蟠岛山麓及其外围1000m。风景游览区:如现在已经开发的蛇蟠岛、五子岛、木杓沙滩等开发中的风景区。城乡发展控制区:除上述五类保育区以外的用地与水面及其他各项用地,均属发展控制区。(2)分级保育将风景资源的保护按四级划分,进行分级保育。表6-6风景资源分级保育表保护等级保护对象划分与保护规定特级保护区包括以湫水山和龙母山为核心的湫水山林场部分的原始次生阔叶林带及其相应的珍稀生物群落(相当于分类保护区划的生态保护区);以多宝讲寺和大师殿为主的佛教文化史迹保护区。应以自然

53、地形地物为分界线,其外围有较好的缓冲条件或外围保护区;严格限制游人进入,不得搞任何与景观无关的建筑设施。一级保护区湫水大峡谷、湫水山、王戏梁、红板滩、九叠泉、湫水白帘、滴水岩、龙母山、积翠谷、满山岛象形石、五子岛、五子象形山石群、龙洞、扩塘山海蚀地貌、十里礁石长廊、蛟龙出海、好望角、命门、海盗岩、十八罗汉岩、鳄鱼上岸、浮雕及摩崖石刻等在一级景点(群)周围应划出一定范围与空间作为一级保护区,宜以一级景点的视域范围为主要划分依据;区内可以安置必需的游步道和相关设施,严禁建设与风景无关的设施,不得安排住宿床位,严禁机动交通的进入二级保护区湫水山日出、湫水云瀑、龙游涧、含珠潭、玉溪潭、祈雨牌位、古炭窑

54、遗迹、孙家百瀑谷、丹峰云雾、丹峰山(塔)、望海楼、隐龙山、四顾基、健跳古城墙、石笋峰、龙头岗、天乳峰、饭蒸峰、文笔峰、双龟潭、接宝台潭、屏风潭、龙涎瀑、龙须瀑、满山岛、古人类遗址、卵石堤坝、扩塘山岛、泽山岛群、亭旁起义纪念碑、古亭抬阁、清定上师舍利塔、仙岩洞、木杓沙滩、节理石、九龙壁、崔溥漂海登陆地、石城飞瀑、叶梦鼎墓、罗适墓等在景区范围内以及景区范围外的非一级景点和景物周围应划为二级保护区;区内可以安排少量住宿设施,但必须限制与风景游赏无关的建设,应限制机动交通工具的进入三级保护区大岙坑隧道、清定上师故居、华夏蜡像馆、南山、南山活动场、广润寺、回龙庵、三门中学(千佛楼)、三门博物馆、县文化馆

55、、老干部活动中心、亭旁起义旧址、苏维埃成立大会旧址、亭旁起义纪念馆、亭旁溪、积翠湖、白虹洞、白云庵、叶家古村落、东郭象形石群、石仓岙、蝙蝠洞、纺车岩洞、万松洞、穿岩洞、上仙洞、白岩前洞、观音拜塔、文天祥宗祠、蛇蟠岛洞群、青蟹养殖基地、碧云禅寺、北坑石林、满山穿岩、仙人捣臼岩、水中蛤蟆、珠游溪、白溪、园里溪、施家岙水库、下岙周古民居、连心塘、健跳大桥、三门核电等风景区内,以上各级保护区之外的地区划分为三级保护区;应有序控制各项建设与设施,并应与风景环境相协调。第二十四条旅游区布局规划1旅游发展空间结构三门县域旅游空间分布形成“一心三区”总体格局。一心:滨海新城旅游中心;三区:蛇蟠岛旅游度假区;三

56、门滨海旅游观光区(涵盖木杓沙滩、扩塘山岛、五子岛、牛头门和山后涂等沿海区块);三门县湫水山休闲旅游区(覆盖整个湫水山脉,涵盖湫水山大峡谷、横渡、健跳东西部、亭旁等旅游资源,打造横渡乡村山水特色旅游综合区及亭旁红色旅游基地)。2五大重点特色旅游项目策划(1)生态三门:三门“绿色”旅游产品系列积极开发生态山水游、生态海岛游、生态农业游、生态休闲游、生态娱乐游、生态度假游、生态科普教育游等绿色生态型、土生土长的旅游产品。(2)文化三门:三门“古色”旅游产品系列开展石文化、海洋文化、红色文化、古城文化、宗教文化、名人文化、电力文化、民俗文化、渔耕文化等多元文化的“古色”旅游产品。(3)海洋三门:三门“

57、蓝色”旅游产品系列通过海洋观光游、海洋休闲游、海洋度假游、海洋运动游、海洋科普游、海洋探险游、海洋保健游等旅游产品精心策划,积极塑造三门“蓝色”旅游产品。(4)休闲三门:三门“特色”旅游产品系列开发山地休闲游、海岛休闲游、美食休闲游、购物休闲游、乡村休闲游、海上休闲游、滩涂休闲游、房车休闲游等旅游产品。(5)活力三门:三门“金色”旅游产品系列发展核电考察、现代工业旅游、商务会议、滨海度假、邮轮观光、节庆活动等“金色”旅游产品。第九章 城市性质与城市规模第二十五条城市性质三门中心城市城市性质为:浙江东部以海湾经济与山海生态为特色的滨海花园城市。城市性质可进一步概括为:浙东海湾名城、山海生态美城、

58、特色产业新城。第二十六条城市人口规模中心城区近期2020年规划城镇人口规模为18.3万;远期2030年规划城镇人口规模为23.5万。第二十七条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中心城区近期(2020年)规划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为24.38平方公里,人均城镇建设用地133m2/人,城镇建设用地增长边界(不包括建设用海)控制在29.38平方公里,建设用海边界控制在0.5平方公里,城镇建设用地增长边界(包括建设用海)控制在29.88平方公里。远期(2030年)规划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为25.94平方公里,人均城镇建设用地110m2/人,远期城镇建设用地增长边界(不包括建设用海)控制在31.19平方公里,建设用海边界控制在2.34平方公里,城镇建设用地增长边界(包括建设用海)控制在33.53平方公里。第十章 中心城区总体布局第二十八条用地发展方向重点向东,适度向南、西、北发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