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教育的历史使命

上传人:卷*** 文档编号:125026618 上传时间:2022-07-26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68.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远程教育的历史使命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远程教育的历史使命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远程教育的历史使命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资源描述:

《远程教育的历史使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远程教育的历史使命(3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远程教育的历史使命:农村发展与变革的人力资源支撑 浙江电大“农民大学生培养项目”的创新摸索与研究中国网时间: -02-29作者: 佚名文章来源: 中国远程教育责任编辑: 戴维编辑信箱上篇【摘 要】农村发展与变革对农村人力资源提出了全新的规定,新农村建设对现代远程教育如何服务“三农”、培养农村创业创新人才提出了新命题。本文结合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农民大学生培养项目的实践,提出了基于远程学习环境培养农村创业创新人才的创新理念、体系、模式和体制,并在农民大学生培养目的、培养方案、教学设计和学习成果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一、引言目前,国内总体上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农民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2、设的主体,其素质的高下直接影响到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是与现代化建设同步的过程,没有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现代化,就没有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是影响农村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培养一批具有创业创新能力的新型农民,是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是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推动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规定1。作为现代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的骨干力量,广播电视大学肩负着神圣的历史使命,任重而道远。二、农村发展与变革对人才的需求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农村又迎来了新一轮改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3、,面向农业、农村和农民开发人才资源,不断提高人力资本存量和收益,始终是农村改革发展的长期历史任务。新农村建设是一种涵盖农业、资源、环境、人口、教育等多学科的庞大系统工程,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加快推动,对人才等的需求将日益增大,农村面临巨大的人才需求压力。新农村建设的新型人才是文化素质高、技术业务精、经营能力强的新型农民,即从事种植、养殖、加工等生产活动的技术型人才以及农村经营管理能人、能工巧匠、乡村科技人员等实用型人才,涉及农业科技人才、农产品营销专业服务人才、农业产业化经营管理人才、新农村项目建设规划人才、新农村自主创业型人才、农村医疗服务专业技术人才、农村社区教育培训专业技术人才。根据农业部“

4、十一五”农民教育发展目的,“十一五”期间将大力开展农民科技培训,绿色证书培训600万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培训800万人,新型农民创业培植工程培植10万名从事农业专业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的农场主和农民公司家。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教育和培训,大力增进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农民技术员队伍建设、骨干农民队伍建设、农村能工巧匠队伍建设、农民公司家队伍建设和新型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培养一批文化素质高、技术业务精、经营能力强的新型农民,同步辐射带动广大农民学习新知识、接受新观念、掌握新技术、倡导新风尚、建设新农村,真正把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强大的人力资源优势2。现代远程教育必须以全新的理念和

5、思路,创新培养模式,有效服务“三农”。三、发挥远程教育优势,培养农村“两创”实用人才的实践与创新以浙江电大为例浙江电大自以来,凭借完整的系统、丰富的教学资源、良好的远程教学平台等诸多方面的优势实行农民大学生培养项目,开展了一系列有关农民教育培训的实践与摸索,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参与的试点单位从“一村一名大学生筹划”的6个增长到目前的62个;共开设了园艺技术、林业技术、农村行政管理等11个专业,合计招生14417人,其中种养专业3058人,合计毕业2531人。通过实行农民大学生项目,为广大农民提供了享有高等教育资源、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为农村“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简称“两创”)实用人才培养提供了

6、丰富的专业类别和强大的培训力量。(一)实践与成效实行农民大学生培养项目有助于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和创业能力。加强农村劳动力素质培养,提高农民的创业就业技能和整体素质是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的急切任务。浙江电大通过实行农民大学生培养项目,可使农民学到科学文化知识,掌握专业实践技能,提高了文明素养,“学与不学不同样”是农民学有所得、整体素质提高的集中体现。同步,全省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农民大学生典型,成为各地新农村建设的领头雁和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如:“葡萄大王”葛凌腾、“白茶”师傅林小伟、“阿土本鸡”生态养殖专业户黄土根、“忘不了”柑橘合伙社理事长冯贻法等。“葡萄大王”葛凌腾在学以致用、创业致富的同步,

7、带动周边农户共同致富。目前她带动的葡萄种植户已达28户,种植面积达到2100余亩,年总产值能达到60008000余万元。充足体现了农民大学生崇高的品德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实行农民大学生培养项目有助于提高农村居民的受教育年限。农村居民平均受教育年限是衡量人口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直接影响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进程。 ,浙江农村居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3年,离总体小康的原则还差0.1年,离全面小康的目的还差1.7年,农村居民平均受教育年限的实现限度还是负数。尽管浙江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在不断提高,但离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的目的尚有很长的路要走。电大实行农民大学生培养项目,可有效提高浙江农村居民中大专及以上

8、学历人口的比例和平均受教育年限,缓和农村成年农民基数大、学历层次总体偏低与其平均受教育年限亟待提高的矛盾,对推动浙江农村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进程具有积极意义。实行农民大学生培养项目有助于增进地方政府加大对新型农民哺育的支持力度。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智力和人才支撑,切合各级政府发展农村经济的实际。项目的实行得到浙江省财政厅、教育厅、农办、远程办及地方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其中种养专业学生的学费由省财政厅全额资助;浙江省远程办与电大合伙开设了农村行政管理、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浙江省教育厅、农办依托电大和考试院开设自考专业。通过项目带动,地方各级政府也出

9、台了对学员补贴、奖励、农村基层干部选拔等有关配套政策。据初步记录,项目实行3年来,各级财政已合计投入农民大学生培养经费近5000万元。实行农民大学生培养项目有助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农民大学生培养坚持以培养增进“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的生产经营管理人才为指引,重点招收“农民专业合伙社、种养销专业大户、农业龙头公司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骨干人员,中小民营公司主、公司中层管理人员、市场经营户主,村级组织负责人”,从而为农村培养了一大批留得住的新农村建设人才,引导农民提高服务经济建设能力,鼓励创业农民再创大业、就业农民走上创业之路,协助农民实现了增收致富。一批村干部通过学习,提高了带领

10、广大村民致富和管理村务的能力,也为农民重新开辟了一条“知识是生产力,知识变化命运”的捷径。小公司老板、个体户、合伙社负责人,是一群怀着创业冲动的“农村精英”,通过大学培养,极大地提高了她们发展二、三产业的能力,提高了自学能力,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以利更好地掌握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本领,协助她们成功创业。农民大学生培养项目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行农民大学生培养项目有助于提高农民培训层次和成效。浙江省从开始,通过各级农办系统大规模地组织实行全省统一部署的“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该工程以“转移就业,提高技能”为目的,以“政府买单,短期速成”为特性。但随着绝大多数农民

11、实现了初次转移后,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重要任务是如何提高农民就业竞争力,提高农民的创业能力。农民培训也亟待“转型升级”,以适应经济转型升级的需求。,浙江电大适时推出了农民大学生培养项目,顺应了农民培训的新规定。浙江省各级农办逐渐从起初的“应接支持”到后来的“积极参与”,把农民大学生培养项目作为“农民培训”工程的高品位精品项目,从而实现了农民大学生培养项目与农民培训的有机结合,成为某些地方“农民培训”工程的一大亮点和特色品牌。实行农民大学生培养项目有助于增强电大哺育新型农民的社会影响力。实行农民大学生培养项目,凸显出电大服务地方经济、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能力和作用,增进了电大与本地政府和领导的沟通与交

12、流,进而赢得本地政府对电大的支持;农民大学生培养项目充足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远程教育技术进行功能和资源整合,办学网络向乡镇延伸,送教下乡,以便农民学习,较好地解决了农民的工学矛盾。电大灵活的学习方式、低廉的学习成本和优质的学习资源受到了农民的欢迎,在群众中树立起良好的口碑;培养的农民大学生在各行各业发挥着科技能人、致富能人的作用,并通过她们的传、帮、带作用,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创业能力,电大学员的社会奉献和作用已经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夸奖。据不完全记录,浙江省平湖市第一届和第二届毕业生中已有15位学员充实到村级班子,28位学员成为地方中小公司中层骨干。(二)创新与摸索浙江电大凭借完整的系统、丰富的

13、教学资源、良好的远程教学平台等诸多方面的优势实行农民大学生培养项目,开展了一系列有关农民教育培训的研究与实践。1.筹划远程教育发展,确立实行“两大推动”的发展战略国家实行“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战略,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时代赋予电大教育新的使命、提出新的规定。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这给电大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机遇。近十年来,浙江省的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高等教育资源日益丰富,高考录取率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大幅提高,已经迈入高等教育大

14、众化阶段,这给老式的电大教育带来了新的课题和新的挑战。浙江电大审时度势,着眼于将来远程教育发展新格局,提出了实行“两大推动”的发展战略,即:在本来以学历教育为主的基本上,向全民教育、终身教育推动,为建设学习型社会作出电大应有的努力和奉献;在本来以都市居民为重要教育对象的基本上,向广阔农村、广大农民推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电大应有的努力和奉献。2.搭建远程教育与社区教育有机融合的学习平台,创新农民教育培训体系为实现我省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小康社会的目的,更好地为农村培养“两创”实用人才和提高农民素质提供服务。浙江电大以开放的理念和战略的眼光,立足浙江社会经济和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不断推动电大

15、服务学习型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能力,将办学系统向基层、向乡镇和大型公司延伸,以乡镇社区教育中心为依托建立电大乡镇工作站,逐渐构建农村社区教育与远程教育相结合的农村成人高等教育体系和实用技术培训体系。依托镇(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实行农民大学生培养,一方面充足发挥了社区教育中心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有助于招生和教学的组织,通过送教上门以便农民大学生学习和交流;另一方面,通过农民大学生培养项目的规范服务,有效地提高了各社区教育中心的办学能力和水平,丰富了农村社区教育内涵,提高了社区教育信息化水平,为开展基于信息化背景的社区教育提供了范例;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培养项目的实行,使电大与各社区教育中心成为了目

16、的共同体,增进了社区教育网络建设的和谐发展,进一步提高了电大、社区教育在广大农村的影响力。3.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依托电大建立农民教育培训机制借助农民大学生培养项目,电大系统积极摸索与不同系统、不同部门合伙建立农民教育培训机制。通过与地方政府密切沟通,成立了电大、农办、教育局、财政局等多部门构成的协调小组,出台有关政策,采用学费分摊、奖学助学等方式,切实减轻农民大学生的学习经济承当,并把农民大学生培养纳入政府“农村两创实用人才培训”、“千万农村劳动力培训”等工程;建立校企合伙机制,公司根据需求选择专业、提供经费,学校送教上门、对口培训,提高了公司员工整体素质和生产技能。如海盐华联纸业有限公司、

17、光泰照明有限公司等4家公司为职工参与学习的所有费用“埋单”;通过专兼职教师的评聘,打造了一支专兼职教师优势互补、既有一定基本理论水平又有较为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学队伍,可以及时解决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类问题。4.环绕城乡一体化发展需要,改革农村人才培养模式目前,浙江省已进入加快改造老式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核心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构造,形成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加快哺育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完善农村信息综合服务体系、拓展农民就业创业领域以及农村新社区建设等都需要农村人才的多样化,既要培养具有较高学历的农村致富带头人和管理人才,又要开展农民技能培训,拓宽她们的创业就

18、业渠道。浙江电大农民大学生培养项目根据浙江“三农”实际,以新思路、新模式、新技术和新手段培养农民大学生,满足农村社会群体对享有个性化学习服务、获取优质教育资源的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一方面,积极实行“学历+技能”培养模式。农民大学生“学历+技能”型培养模式是指以提高农民大学生从事现代农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水平为主线出发点,根据某一种农业专业及农民大学生目前和将来的素质规定,选择必须够用的知识和应有的农业技能,按教学规律组织教学的培养模式。以学员从事某一具体职业所必须具有的能力为培养目的,以全面分析职业角色活动为出发点,以提供产业界和社会对培养对象履行岗位职责所需要的能力为基本原则,变知识学科本

19、位为职业能力本位的培养理念3。农民大学生“学历+技能”型培养模式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培养核心能力为目的,以借助网络自主与协学习作为基本学习方式的教学模式。该模式在设计教学内容、措施、过程和评估教学效果原则中,注重运用工作措施的能力、学习的能力、交流与合伙的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独立性与责任意识的培养。充足体现了培养学生具有从事某一农业职业所必备的实际能力的特点。“学历+技能”培养模式是组织实行新农村人才振兴筹划的重要举措,也是电大“一村一名大学生筹划”项目的内涵深化。另一方面,根据地方产业发展和经济发展需要,适时调节优化专业构造,增设地方特色课程。浙江电大不断加强专业建设和地方特色课程资源建设,

20、编写了“农家乐经营与管理”、“竹子栽培与运用”、“新型农民文明素养”等农民喜欢的特色教材,制作了近50部(总时长达5000分钟)具有地方农业特色的多媒体资源;依托农民大学生种养基地建设了150多种教学实践基地,把现场教学与创业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进一步开展教学教改研究,针对农民大学生的特点,在教学内容、教学措施和课程考核等方面进行改革,增长互动式课堂教学,结合课程开设“村官论坛”、“创业论坛”等,有效提高农民大学生的学习爱好。四、农民大学生培养模式的理论思考与研究基于农民大学生年龄偏大、文化基本差、学习环境和适应性差等现状4,结合农村“两创”人才对实用技能的强烈需求,有必要对农民大学生的培养目

21、的、培养方案、教学设计、学习成果评价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摸索。(一)农民大学生培养目的培养目的是指“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约束条件,对教育活动的预期成果,即学生的预期发展状态所作的规定”。具体而言,人才培养目的就是人才培养的质量目的,规定了人才培养的方向和原则,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规定、规格和模式5。它不仅规定所培养的人才在德、智、体等各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并且要体现专业人才的专业属性和层次特性。人才培养目的一般而言应体现人才需求的层次性、针对性、区域性和多样性特点。目前国内正在努力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农村劳动力素质的高下将影响着国内新农村建设与和谐社会构建的进程。农民大学生培养目的是社会需求的归

22、结,更是新农村建设人才的基本规定。基于远程学习环境的农民大学生培养目的定位精确与否直接影响农民大学生培养的质量和效果。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人才培养目的,其职业指向非常明确,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6。电大农民大学生的培养,不仅要突出应用性,更要注重实用性。因此,农民大学生培养目的与定位有别于一般高校,也应有别于电大的开放教育。在现代远程教育理论的指引下,确立以提高农民大学生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为核心、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重要目的的人才培养方式,是哺育合格农民大学生和农村“两创”实用人才的核心。必须坚持本土化人才培养和为“三农”服务的指引思想,必须基于学习者的观念、经验、知识基本和学习动机等现实因素,必须

23、考虑到培养目的的适切性。农民大学生的培养目的应紧密结合本地农村的产业特色和实际需求,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步突出农民大学生实用技术、经营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培养,注重农民创业就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二)农民大学生培养方案人才培养目的需要通过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来实现。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具体化,是指在一定教育理念和教育理论指引下根据培养目的,运用一定方式措施与措施而实行的具体培养途径和方略7。农民大学生培养方案应注重以培养新农村建设应用型专门人才为主线任务,以实践能力为主线设计农民大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构造规定,使得农民大学生毕业后具有基本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文明素养高等特点,并具有一

24、定的经营管理能力和创业能力。针对农民大学生文化基本单薄、对实用技能需求又比较迫切的特点,应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制定人才培养筹划,优化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摸索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相结合的培养模式。课程模块设立上应涉及公共基本课、专业基本课、专业课、公共选修课和职业技能、地方特色课,容许县级电大根据本地“三农”实际需求适时开设职业技能和地方特色课,满足农民大学生对实用技能和创业致富的需求。职业技能和地方特色课的开设与管理措施由省级电大制定;实践教学涉及课程实践教学、现场教学、论坛、创业实践等形式,丰富农民大学生实践教学形式,强化互动式教学与现场教学,激发农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

25、教学效果。(三)基于数字化学习环境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的,拟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它是一门运用系统措施科学解决教学问题的学问,它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教学设计一般要遵循系统性、程序性、可行性和反馈性等原则。现代教育是以学生积极建构为指引思想,采用以学生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合适的教学设计,使学习者可以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任意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以及多种工具7。基于数字化学习环境的农民大学生培养,其教学设计思想一方面要考虑网络化的学习环境,另一方面要考虑农民大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目的。数字化学习环境

26、下农民大学生的教学设计,既要充足考虑到学习过程的开放性、交流性,学习者对学习内容选择的自主性和个性化,内容形式的多媒体化等,又要考虑学生学习环境的灵活性和便利性,可以支持和协助学习者达到她们的学习目的。数字化学习环境下农民大学生的学习,需要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资源支撑,建设一种操作简便、功能齐全的学习平台是实既有效教学的基本。由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性差别,农村和农民的信息化水平也存在高下,会面临少数农民大学生不具有网上学习条件和能力的问题,完全依托因特网建立远程学习平台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根据目前的农村和农民的信息化水平,运用多网融合技术,摸索基于广电宽带网与因特网有机融合的,连接省、市、县并

27、逐渐延伸到乡镇的数字化学习平台,是发挥电大远程教育优势、更好地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8。基于农民大学生学习习惯的多样性和数字化学习环境的适应性差别,建立资源丰富、形式多样的多媒体资源,是吸引农民大学生学习、提高学习效果的前提。在内容上规定具有能满足学习者自我设计和终身学习需要的模块化、多层次、多通道的立体化学习资源,在资源形式上规定能满足学习者多样化的需求。媒体形式应涉及文字资料、光盘、网络资源等,资源形式涉及电子文本、图片、视频、动画、游戏等。有了丰富的学习资源,还必须考虑农民的学习习惯和数字化学习能力,通过有效的支持服务设计,建立学测评导一体化的课程资源和技术服务模式,协助农民大学生提高

28、网上学习的效果。(四)农民大学生学习成果评价学习成果是检查教学效果和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学习成果的评价应与其培养目的相适应。虽然电大对开放教育学生的学习成果评价进行了改革和创新,实行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模式,但对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如何设计、如何有机融合却研究较少,对农民大学生学习成果评价的研究更是缺少9。农民大学生学习成果评价应更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重点考察学生与否在原有的知识和能力的基本上获得预期的进步、能否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产实践中、能否有效服务于地方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农民大学生形成性考核重在考核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实践能力,课程终结性考核内容突出考核农民大学生运用所学理论

29、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丰富考核形式,增长实践性考核、开卷考试、课程小论文等形式,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五、结语当今高等教育发展迅速,电大的发展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只有紧贴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开发适应地方人才培养需求的专业和教育项目,把电大教育向农村、向社区、向公司和生产一线推动,提高劳动者素质,才干融入社会、服务社会,才干强化办学功能、拓宽服务领域、提高电大服务社会的奉献率,才干得到地方政府和社会的承认。“培养农民大学生,服务新农村建设”是浙江电大推动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浙江电大将进一步摸索基于数字化学习环境的农民大学生培养模式,增进现代远程教育与农村社区教育的有

30、机融合,充足运用农村既有成人教育资源和社区教育资源,开展学历、非学历教育和社区教育,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创业创富能力,增进农民分工分业,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进步,为推动城乡一体化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开辟现代远程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新领域。下篇【摘 要】第22次“中国远程教育学术圆桌”以“远程教育的历史使命:农村发展与变革的人力资源支撑”为主题,聚焦了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在实行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筹划”的过程中结合浙江实际立项开展的“农民大学生培养项目”。该项目从学校发展战略层面来结识和把握农村远程教育发展脉络,其所进行的摸索体现了远程开放教育在农村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趋势。本期综述集中

31、呈现各位专家学者在本次“学术圆桌”活动中对浙江电大开展的有关创新摸索与研究成果的多角度分析与深层次思考。专家们集中探讨了远程开放教育在中国农村发展与变革、特别是提供农村人力资源支撑中所发挥的独特功能作用,共同研究了为新农村建设培养创业、创新人才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分析了有关发展趋势与走向。编者按 本刊上一期集中呈现了浙江电大“农民大学生培养项目”的概况,特别是其摸索历程和经验总结,本期则对本次“学术圆桌”活动中与会专家们的研讨状况作一简要综述。在研讨会上发言交流的专家和嘉宾是:王一兵(原联合国教科文亚太地区高等与远程教育筹划专家,专家),张正宪(新华社半月谈常务副总编辑,农村问题专家,高档

32、编辑),顾益康(浙江省政府征询委员会三农发展部部长,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专家),张立钦(浙江农林大学副校长,专家,博士),马良生(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副校长,研究员),胡金生(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浙江省发展研究中心区域发展到处长),谢咏才(中国农业大学专家,原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现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成人与网络教育学院高档顾问),卢海弘(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终身教育研究室副主任,博士),张竺鹏(中央教科所教育与人力资源研究部副研究员),张冬素(浙江日报主任记者),张志军(中国燎原广播电视学校副校长,副专家)。本刊主编严冰对研讨活动做了小结。马良生:为农村提供优质教育

33、资源是新时期赋予电大教育的历史使命浙江电大自全面实行“农民大学生培养项目”以来,已获得明显成效。在实行过程中,她们注重实践总结与研究提高。“数字化学习环境下农民大学生培养模式的研究”项目既总结了试点,又对下一步发展提出创新性、前瞻性规定。“农民大学生培养项目”给我们的启示有三。启示之一,创新与拓展。该项目是在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筹划”试点基本上进一步实行的,即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将高等教育送到农村,为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人才和管理人才,使其成为农村先进农业生产、创业致富和先进文化的带头人。从“一村一名大学生”到“农民大学生”,不仅是量的变化,更是质的奔腾。启

34、示之二,引领与示范。该项目的成功实践,以及继续深化农民大学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摸索培养农民大学生的新思路、新模式、新技术和新手段,成为浙江电大培养农民大学生的一大特色,走出一条哺育新型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的新路子,走在了全国电大前列,对电大远程教育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人才具有引领意义,为全国电大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启示之三,转型与摸索。该项目是浙江电大“223行动筹划” 中“两大战略推动”之一 ,在本来以都市居民为重要教育对象的基本上,向广阔农村、广大农民推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电大应有的奉献。该项目努力在远程教育服务对象转型的基本上,做好为“三农”服务的大文章。远程教育为“三农

35、”服务是国内新时期、新形势下的一大社会命题,更是国际远程教育发展中“中国特色”的体现。与史上出名的晏阳初的乡村平民教育实验、黄炎培的乡村职业教育实验、陶行知的乡村教育运动、梁漱溟的乡村建设实验等农村教育运动同样,它将是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影响最远的一次中国农村教育的世纪性工程。中国是农业大国,建设新农村,主线在发展,核心靠人才。如何把农村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之一。农村教育问题是波及整个国家国民教育的问题,是波及国家整个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问题。农村教育是国内教育的最单薄环节,目前的农村教育仍不能满足哺育新型农民和增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需要,并且由于政策鼓励局限性,农村就

36、业拉力不够,学校办农、学生学农、毕业生务农积极性不高。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有关推动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实现“农村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的历史性任务,规定“加强远程教育,及时把优质教育资源送到农村”。浙江电大通过“农民大学生培养项目”的成功实践,充足发挥了电大现代远程教育的优势,把现代远程教育进一步延伸到农村,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进步,以及推动城乡一体化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开辟现代远程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新天地。这使我们更加坚信:远程教育为“三农”服务有巨大的社会需求,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总之,充足发挥远程教育在提供农村人力资源支撑中的独特作用,为

37、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创业、创新人才,做好服务“三农”的大文章 ,是新时期赋予电大教育的历史使命,必须开拓创新地筹划,坚定不移地实践,求真务实地总结,本土模式地研究。浙江电大的“农民大学生培养项目”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成功范例,可以说,该项目立意新、方向明、措施实、效果好;有特色,应总结,可学习,宜推广。胡金生:“农民大学生培养项目”是解决农村高素质人才匮乏问题的成功实践浙江电大的“农民大学生培养项目”是顺应浙江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定的重要项目。一方面,农业现代化需要技术人才支撑,浙江人多地少,技术和知识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核心因素,以技术进步为特性的精耕细作将是此后浙江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途径。另一

38、方面,农村工业的转型升级需要技术人才支撑,浙江走的是农村工业化道路,存在“低、小、散”问题,依托技术进步走“专、精、特”之路是农村工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途径。再次,新农村建设需要高素质人才支撑,浙江正处在城乡统筹发展、融合发展的重要时期,新农村建设蓬勃开展,农村村庄整治、住房改造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社会制度改革任务繁重,需要大批懂政策、善管理的高素质干部。相对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浙江农村高素质人才现状堪忧,重要体现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破损,农村工业技术人才匮乏,农村干部队伍素质偏低,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制约作用,成为浙江解决“三农”问题、持续推动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障碍。如何增

39、长农村人才资源储藏,特别是如何培养引进农村高素质人才,是摆在政府和社会面前的重要课题。浙江电大的“农民大学生培养项目”是解决农村高素质人才匮乏问题的成功实践。近年来,浙江各级政府和教育培训机构高度注重农村人才培养,也有许多成功实践,但也存在农民培训积极性不高、农民大学生留不住、大学生村官融入难等问题,影响了这些实践的最后效果。浙江电大的“农民大学生培养项目”有效解决了这些问题,其成功之处在于找准了三个结合点。一是找准了电大与农村发展的结合点。电大是目前离农民近来的大学,浙江电大运用信息化工具使得许多教学点延伸到乡镇,使农民可以兼顾学习和生产,为农民大学生提供了最适合的学习条件,这是电大的优势所

40、在,是项目成功的基本。二是找准了农民素质培训和建设新农村的结合点。浙江电大把已在农村创业和工作的技术与管理人才作为教育对象,在农业种养殖大户、农民专业合伙社负责人、民营公司管理者、村干部等群体中培养大学生,解决了大学生留在农村难的问题。三是找准了农民与大学生的结合点,注重课程系统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相结合、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浙江电大“农民大学生培养项目”的进一步推动也需要务实的态度。尽管目前获得了重要成效,但我还存在某些担忧。对于农民来说电大不好读,由于电大考试规定较严格,而农民年龄偏大、文化基本较差、学习时间较少。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如果门槛不减少,农民大学生的毕业率肯

41、定较低;如果门槛减少,与否又会减少农民大学生的质量?此外,如果对教育专业进行拓展,例如创业培训,需要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也许对于电大自身是一种很大的挑战。鉴于此,我有几点建议。一是建议浙江电大将“农民大学生培养项目”做成精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有序适度发展。至于电大农村教育此后的发展方向,也许是农村教育中的社区教育、成人教育、终身教育,如果电大远程教育与这些方面有机结合,发展前景不可限量。二是建议突出农业科技这个优势专业。从农民大学生的实际看,农业科技的学习由于可以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最能激发学习积极性,也最受欢迎,此后这个专业可以强化,招生范畴和人数合适扩大。三是建议为农业科技支撑作出更大奉献

42、。可以充足发挥项目的联谊平台作用,加强学员之间的联系,建立起政府之外的社会农技推广网络。尚有,通过“农民大学生培养项目”加强农业研究机构和农民之间的联系,让农民大学生项目成为连接农业基本研究和一线农业生产实践的有机纽带。张志军:结识到位、积极出位、觉得谋位,推动机制和理念的创新浙江电大在实行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筹划”的过程中,结合浙江实际状况进行了诸多创新性尝试。这种创新性尝试并非偶尔。犹如方志刚校长所论述的,浙江电大“农民大学生培养项目”在办学机制上有了创新。我觉得这种创新的获得一方面是由于结识到位,然后是积极出位,第三是觉得谋位。先谈结识到位。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筹划”,全国都在做,为

43、什么在浙江能成为亮点,成为政府和广大农民关注的焦点?这是由于浙江电大真正结识到,为浙江农村发展培养人才是电大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农民大学生培养项目”采用“留得住、用得上”的培养模式培养的大量人才才是农村发展的内部原动力,而只有留得住人的教育才也许增进农村更快地发展。在结识到位的基本上还要积极出位。教育作为服务业的一种,该如何提供服务?这就需要教育机构积极出击,积极推出有关专业和教学模式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在这一点上,浙江电大做得较好,把开设的专业和本地的技术和教育需求结合起来了。第三是觉得谋位。在将来的教育变革当中,电大的位置是不拟定的,这跟我们的作为有关系。“一村一名大学生筹划”

44、自身存在一种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目前有政府支持,可是将来我们如何继续?抓住政府推动的契机,更多地满足农村发展和农民的需求,这才是这个筹划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浙江电大将“农民大学生培养项目” 与农民培训和社区教育结合,为自己打开了更广阔的天地,走向更长期的发展。浙江电大“农民大学生培养项目”尚有一种创新,即教学机制和理念上的创新。这个项目是培养农民还是培养大学生?我说是培养大学生,但不是一般大学生,是农民大学生。国家对一般大学生均有统一原则,而作为农民大学生,除了有一种底线,即学术原则之外,恐怕尚有其他原则。这里要考虑农民个人发展需求,要考虑农村发展的规定。“专业+技能”是较好的尝试,教学机制和理念

45、的创新事实上可以做得更深一点,是不是可以进一步摸索“课程教学内容+技能”?目前强调培养应用型人才,我们应当如何在课程设计、教学内容设计上体现出应用型的特点?尚有,有关教学模式,目前是采用广电网加互联网,也强调面授,并且尚有实践基地,都是很值得其她地方借鉴的。我也发现此外一种问题:浙江省农民普遍上网条件较好,但是从调查数据看,网络应用又成了新问题。技术的发展是好事,但是用不好或者是内容不合用也有也许阻碍网络教育发展。我们该如何发挥技术的优势?尚有不少方面值得更进一步研究。张竺鹏:追问“农民大学生培养项目”的实践意义和学术价值,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农民大学生培养项目”是国内高等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

46、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基层农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重任。这一项目的实践意义在于:第一,培养了大批扎根农村的建设人才,提高了农民文化限度、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有效地改善了农村人力资源状况,并对增进教育资源分派公平、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二,通过培养“学得起,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农业专门人才,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更好地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有力支撑了现代农业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三,将高等教育向农村基层延伸,积极培养农村各业专门人才,大力提高农民科技应用能力和技能水平,有效地推动了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加快了统筹城乡发

47、展、改善农村民生的步伐,培养农民大学生成为改善农村民生的重要力量。第四,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摸索一般教育与职业教育、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沟通,进一步提高了农村地区高等教育的普及限度,拓宽了从业农民继续学习的通道,有效地增进了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建设。我觉得,“农民大学生培养项目”的学术价值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总结。其一,创新限度。目前,该项目在国内还是一种崭新领域,仍处在发展的起步阶段,培养农民大学生的有关研究成果还不多见。运用远程教育方式,为农村一线培养 “留得住、用得上”的技术和管理人才,从而增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自身发展是实行本项目的突出亮点,为国内此后开展远程教育、高等

48、职业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的有关研究开辟了一条新路。其二,理论意义。通过实行该项目,将使我们更加关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和农村人力资本的潜在价值,以便分析和拟定培养农民大学生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及其互相关系,研究探讨运用远程开放教育培养农民大学生的办学理论、教学理论和管理理论,揭示培养农民大学生的特点和规律,以应对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挑战,适应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发展,为探讨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民高等教育和远程教育理论与实践奠定基本。其三,应用价值。通过实行该项目,可以在有效地引进和掌握远程教育有关技术和措施的基本上,独立开发适合农民大学生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此后国内拟定不同地区农村人力

49、资源开发,提高农村科技人力资源存量,改革人才评价原则,增进远程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发展及其学习内容、课程设计、国家人才培养等宏观决策提供科学根据。另一方面,也将有助于我们参与国内各类高等教育和国际有关领域的比较研究,在国内和国际大环境中审视国内农村人才资源状况,及时制定和调节适应国家发展和国际竞争需要的战略选择及有关政策。“农民大学生培养项目”是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教育领域浮现的新生事物,是因应国内“三农”问题,增进新农村建设和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 在此后“农民大学生培养项目”的发展应着重从三个方面进行推动,即:进一步扩大农民大学生培养规模,实现农村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发

50、展;提高农民大学生培养质量,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创新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培养农民大学生的管理工作上水平。同步,为了引导项目健康发展,应适时开展质量评估,注重转变评估观念、改革评估体制、完善评估原则、改善评估措施和手段。实行“农民大学生培养项目”需要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加强内涵建设,突出办学特色,强化服务意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能力,增进“农民大学生培养项目”健康发展。张冬素:“农民大学生培养项目”应当提高层次、扩大覆盖面浙江电大的“农民大学生培养项目”不仅让一部分农民掌握了一门技术,拥有了一张文凭,也为浙江省提高农村平均受教育年限做了奉献。此外,这个项目尚有一种比

51、较重要的价值:使某些农民走进大学学习,在农村形成一种学习的氛围,由此对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会起到很大的推动和引导作用。对于“农民大学生培养项目”,我有两点思考。第一,可以进一步扩大覆盖面,第二,可以进一步提高层次。从扩大覆盖面来说,有两种途径,一是加强浙江电大正在开展的财政补贴学费的宣传,涉及加大向农民的宣传力度,吸引她们参与,同步加大向党政领导的宣传力度,争取让各级财政更多的贴补,让更多农民受益。二是开设免费网上大学。近年来,在世界范畴内悄悄进行着一场网上大学的教育革命。去年5月,联合国成立了全球第一家免费在线大学,协助欠发达地区学生接受高等教育,这个筹划叫做“人民大学”。到目前为止,这个大学

52、还跟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等高校机构建立起合伙关系。浙江省农村家庭的电脑普及率和宽带上网普及率较高,这给农民在网上上大学提供了较好的基本。因此我们也可以考虑把浙江电大网络平台打导致网上大学,其教育资源不光是浙江电大资源还可以整合整个浙江省高等教育资源,供注册的农民大学生来学习,这样学习费用会更低廉。如果农民大学生想获得学历或者学位,可以申请考试,缴费后参与考试。至于提高“农民大学生培养项目”的层次,一方面是学历层次的提高。这个项目目前重要是专科层次,将来也许会在学历上和技能上有更高的规定。我们可以考虑形成由专科、本科、研究生各个层次构成的一种大学生培养链,并且和成人初高中培养项目衔接起来。这样做更

53、有助于提高农民素质。第二个是农民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提高。目前的“农民大学生培养项目”对技能培养比较注重,此后还可以通过某些选修课或者必修课提高大学生的人文修养或者说科学素养,打造较高素质的现代农民。谢咏才:为农民提供合用的学习内容与学习媒介传播有五个要素:传者、受者、信息、媒介、反馈。教育是传播的一种特定形式,这里我仅就其中的三个要素,即受教育者、目的内容、媒介和措施,谈一点见解。一方面要看“一村一名大学生筹划”的受者,即我们的教育对象:农民。国内13亿人口80%是农民。究竟,全国流动人口超过1.5亿。 农民去向重要是留在乡村或去往都市。社会流动的本源是社会生产力发展。从长期趋势看,教育水平

54、和技能将成为向上流动的首要原则。留下来的农民或搞农业生产,从事种植、养殖、水产等,或从事加工业,或从事经营,涉及信息经营,尚有的从事村镇管理和公司管理,以及农业建筑和服务。而走出去的农民少数在从事公司经营、个体经营,大部分还是劳务输出。“一村一名大学生筹划”的教育对象应以留下来的农民为主。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社会学者们曾做过一种调查,农村留守人口中“386199部队”占相称大比重:留守妇女4700万(中国人民大学,),留守小朋友5800万(全国妇联,),留守老人4500万(中国人民大学,),合计1.5 亿。农民知识构造和能力构造的特点可概括为:学历基本参差不齐,普遍较低;平均年龄偏大;学习时间少;

55、学习环境差;学习适应性较低;社会经历较多;学习愿望较强。面对这样的受教育群体,我们一方面要找准定位。对于留下来的农民,应当定位于培养成增进“三农”发展、建设新农村的带头人和先进分子,而走出去的农民,则需要提高其都市生活、工作的适应性。我们要根据地方需求,发挥各自的办学优势,办出特色。只有把握新农村的特点,才干有效培养适应和增进新农村发展的人才。“新”一方面体目前新的产业构造,既涉及农、林、牧、渔产业的内部构造,也涉及工业和服务业构造。其中服务业指农业生产服务和农产品销售服务组织的建设,以及为城乡居民提供的休闲、观光、旅游服务。新农村有了新的城乡构造,还要建立新的城乡关系。“新”另一方面体目前新

56、主体。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仍然是农民,但不是指农民个体,而是农民组织。其中社区合伙组织是新农村建设最有效的基本单位。“新”还体目前新功能,涉及农业产业支撑、老式文化保存、生态保护等。我及我在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的同事,对于农科高等教育如何增进人的自身发展以及如何培养农村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形成了某些想法。在农大网络教育起步的初期,即筹划、并于启动了“乡村干部素质提高行动”,在农村基层管理人才(村两委干部)培养方面做了某些尝试,称作“牵牛鼻子工程”。为保证项目指引思想的贯彻,我们从人才培养目的、能力规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方面制定了八条原则。项目实行几年来,在一定限度上提高了乡村干部的执政能力、

57、执法能力、公司管理能力、口头交流和写作能力、计算机与网络应用技术和自身素养。有关农民大学生教育的途径和措施,中央电大的项目实行几年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在这里仅谈六个字:爱好,简化,协助。爱好对学生的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如何引起学习者的爱好呢?重要的是传授能使教育对象感爱好的学习内容以及合适的措施。在教学中,要立足于学生已知的内容,要具有参与性。因此,案例教学和讨论等即是一种有效的方式。简化,不等于简朴,要针对农民的特点,在教学模式、内容、教材、学习平台和管理措施等方面合适简化,使之适合农民学生学习。而协助,就是要通过个性化指引为农民服务,这就特别需要我们

58、做到用心、换位和细致的服务。张立钦:着力摸索农民大学生的多元化培养途径浙江农林大学开始招收专科层次的农民大学生,是由省教育厅、农办、财政厅、人力厅和团省委共同举办的。到目前已招收了四届学生,毕业后有24% 到了第一线,合计有55%的毕业生参与了农村建设的生产、管理、服务,应当说我们培养农民大学生的目的初步达到。这里有几条经验。第一,政府予以免费政策。我们这个项目的钱是农办扶贫办来的,所有农民大学生都是免费读书,我们提供住宿。培养农民大学生是我们心里共同的目的。我们学校有涉农专业15个,其中5个种养殖专业是政府对浙江籍农民大学生全额支付的。第二要有协助就业的政策。各个农办从上往下,始终到乡镇,都

59、非常注重。农民大学生就业后来我们会继续跟踪,为她们创业提供协助。我们今天在讨论农民大学生的时候,在浙江至少有几种方面的背景要考虑。一种是社会转型。我们目前面临城乡一体化,我们培养的农民大学生就需要适应这样的背景。第二个方面的背景是经济转型,特别是现代农业的转型。现代农业中,一产、二产、三产在做调节,涉及产品的构造也在调节。此前讲到农村、农民就是在谈种(种植业)和养(养殖业),目前的农业还涉及加工业、服务业。我们学校的15个涉农专业中养殖专业只有5个,其他有10个虽然不是种养殖业,但都是农村专业。第三个背景,浙江地处物种非常丰富的亚热带区域,涉及动物、植物、微生物在内的农业种植对象非常丰富,大有

60、文章好做。在这些背景下面,我们要做的事就是抢抓机遇。回忆近年来的实践,我在农民大学生培养层面上有几点体会。一方面,要明确培养目的定位,要培养有抱负、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能创业的实用型人才。第二,调节专业设立、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开设某些交叉学科专业,涉及某些战略性学科、新型学科专业。农村需要复合型和交叉型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我们倡导平台加模块,把公共平台、素质平台以及技术平台结合起来,在平台上提供不同的模块,这样的培养模式非常实用。第三,我们要采用多元化培养途径,开展合伙教育,充足运用社会资源来共同哺育。多元化培养途径还涉及示范教育、特色教育和跟踪教育。还要考虑如何把创业教育纳入到整

61、个培养模式里面,每门课程都要环绕创业教育。尚有不断线教育,除了专科教育,还提供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整个衔接起来。最后一点感想,要完善培养机制。学校要走动,政府要推动,公司社会要互动。政府一定要在招生就业方面多推动,在资金、政策、门槛方面应当出台某些政策,在毕业后来的创业方面,还要予以政策支持。高校在培养目的、培养方案、培养过程中要积极,涉及要评估反馈以市场为主导的教育机制。卢海弘:远程教育须应对农村终身教育领域中的诸多挑战国内农村存在着庞大群体的劳动力资源与终身教育提供间的明显差距,导致国内在农村终身教育方面的需求呈现三个特点。第一,农村终身教育具有强烈需求,农民规定接受继续教育的意愿空前高

62、涨;第二,农村终身教育的需求在手段形式和层次方面,都呈现多元化、多层次和弹性、灵活的特点;第三,终身教育内容迫切需要具有更鲜明的针对性、实用性和个性化。我觉得,从现状和需求出发去考量,国内农村终身教育、远程教育面临了诸多挑战,需要从六个方面做出应对。第一,加强法规制度建设,建立发展农村终身教育的长效机制。一方面,通过立法确立农村终身教育的法律地位,为农村终身教育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另一方面,规定各级人民政府职责,把开展农村终身教育、提高农村人口整体素质、哺育新型农民,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实行目的管理。又次,从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高度把农村终身教育作为重点发展的公共事业,列入各级人民政府公共财

63、政,按农村人口拨付成人教育经费。对财政困难的西部和贫困地区,由中央财政补贴培训费用。再次,完善开展农村成人教育的社会组织及其管理制度、运营机制。要根据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和建设新农村的需要,积极推动指引、增进农村终身教育发展规划和新政策、新措施。第二,加强领导,建立“政府主导、教育主管、部门联动”的管理体制。一方面,各级政府要充足发挥主导作用,统筹发展规划、资源配备、条件保障和政策措施,为农村成人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公共服务和良好环境。另一方面,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各级政府成立农村成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政府重要领导担任组长,教育部门重要领导担任副组长,有关部门领导任小构成员;领导小组在教育部门设办公

64、室,以明确教育部门在政府领导下,全面管理农村成人教育发展的主体地位和主管职能。再次,完善工作协调机制。在政府农村成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指引下,教育、农业、劳动保障、科技和其她有关部门互相配合,在各自职责范畴内共同开展农村劳动者的继续教育;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也要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参与。第三,健全农村成人教育培训网络。要统筹城乡各类教育资源,建设一种跨越城乡、统筹“三教”、覆盖县、乡、村三级的农村成人教育培训网络。这个网络以县(市)职业学校或成人教育中心为龙头,以乡镇成人学校或乡镇初中为骨干,以村成人学校或村小为基本。同步,这个网络要积极密切联系农业院校、科研院所,以获得智力支撑;要充足运用农村

65、中小学远程教育网络,以获得优质教育资源,使之成为人力资源开发、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重要基地,努力满足农村成人日益增长的多元化教育培训需求。第四,加强农村终身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目前,农村终身教育师资匮乏,必须大力加强农村终身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要扩大农村终身教育师资队伍,另一方面要加快师资队伍改革,同步,要加快教师培训和“双师型”教师培养。第五,加大对农村终身教育投入力度。把农村终身教育列入政府公共产品,保证经费投入,保证农村终身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效益。一方面,建立健全农村终身教育的县级财政投入为主的经费保障机制,保证乡镇成人学校正常运转。另一方面,统筹县(市)教育、农业、科技、劳动和社会保障等有关部门的农村成人各类培训专项经费。再次,制定优惠税收、融资政策。鼓励农村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