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巫山凝真观原文及翻译

上传人:枕*** 文档编号:125019910 上传时间:2022-07-2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3.7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过巫山凝真观原文及翻译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过巫山凝真观原文及翻译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过巫山凝真观原文及翻译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资源描述:

《过巫山凝真观原文及翻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过巫山凝真观原文及翻译(1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过巫山凝真观原文及翻译一、原文: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宜为仙真所托。祝史云:“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时,有丝竹之音,往来峰顶,山猿皆鸣,达旦方渐止。”庙后,山半有石坛,平旷。传云:“夏禹见神女,授符书于此。”坛上观十二峰,宛如屏障。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二、翻译:二十三日,通过巫山凝真观时,参拜了妙用真人祠。妙用真人就是人们所说的巫山神女。祠庙正对着巫山,峰峦高耸冲上云霄,山

2、脚径直插入江水中。人们议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这里奇妙。但是巫山十二峰并不能所有看到。所能见到的八、九座峰,只有神女峰最是纤细峻峭,合适作为神女的化身。祠中主持祭祀的人说:“每年的八月十五晚上月亮朗照的时候,就能听到优美的音乐,在峰顶上来回行走,能听到山上的猿猴啼叫,到天明才徐徐停止。”庙的后边的半山腰中有个石坛,比较平坦。传说:“夏禹遇到神女,神女在这个地方把神符送给夏禹。”在石坛上看有十二座山峰,就像屏障同样。这天,天空晴朗,四周天空无云,只有神女峰的上空有几片白云,就像凤凰、仙鹤在飞舞,徘徊了很长时间都没有散去,也是很觉得奇异的一种现象啊。蜀相是杜甫在成都游武侯祠之后写的,写

3、作时间大概是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短短的八句当中,有叙事,有写景,有议论,有抒情,笔墨淋漓,感情深挚,充足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游成都武侯祠,却为什么要题作蜀相?写蜀相的“两朝开济”,为什么要先提到刘备的“三顾茅庐”? 古人云:“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我们不妨寻踪觅迹,来探寻一下“诗圣”的心迹。 为什么要题作蜀相? 一种解释是:由于诗的主旨是歌颂诸葛亮的才智和功业,同步惋惜她的壮志未酬(见人教版教师用书)。这似乎有些道理。但游记也可以波及到有关的人物,游武侯祠歌颂诸葛亮的才智和功业,也是顺理成章,这种解释固然有些牵强。因此,这其中,应当尚有些其她因素。 大唐自“贞观之治”,

4、中间通过高宗、武后朝,至玄宗当政迎来了“开元盛世”,人口至“安史之乱”前增至五千余万,国力空前强盛。但是,随着玄宗的老迈,李林甫、杨国忠两位奸相先后把持朝政,将一种好端端的“开元盛世”葬送了。随着安禄山起兵,多种矛盾忽然如决堤泄洪,奔涌狂突,形势急转直下。兵连祸结,哀鸿遍野。杜甫舍妻弃子,亲历了战乱,其间耳闻目睹了国家的动乱、人民的痛苦,能不忧心如焚吗?痛定思痛,她对治国贤相倍加怀念,渴望能有一位诸葛亮式的人物横空出世,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救黎民于水火。于是,在成都刚刚安定下来,她就寻来了: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首联写专程寻访武侯祠,这是“起”。开篇一问一答,一种“寻”字

5、,迫不及待之情毕现。而“柏森森”三字,一言祠堂清冷寂寞,一言诸葛亮没世已久。五百近年过去了,诸葛武侯已经托体山阿,到哪里去找这能安邦定国的奇才大贤呢?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颔联直承上文,写祠堂内的春色,这是“承”。杜甫参谒武侯祠,一不写殿宇,二不写塑像,却写什么碧草和黄鹂,虽然一植物一动物,一碧一黄,一静一动,一视觉一听觉,对仗极是工稳,但这未免有些偏题捡芝麻漏西瓜了。前四句,以一半的篇幅,写老柏,写碧草,写黄鹂,是何道理? 我们不妨臆测一下: 老柏森森,终岁不凋,成为武侯祠的忠实守望者;碧草无情,年年逐春风而绿;黄鹂无心,日日隐深林而自得其乐。它们寄身在武侯祠,懂得武侯何许人也

6、?一种绿得满阶满院,一种唱得婉转悠扬。但这些在满腹心事的少陵野老眼里,都是些无知无心的东西。只有我杜甫才可以和武侯谈一谈。“千秋万代名,寂寞身后事”老杜也是懂得的。但武侯祠的荒芜、落寞还是令她惊心。 诸葛亮不仅忠心耿耿,并且多智多谋,未出茅庐已定天下三分,联吴拒曹,入川建国,之后,把个蜀国治理得井井有条。但是,只有贤相,就能成就大业吗?想那诸葛亮,结庐于隆中,躬耕于垄亩,是谁三顾草庐之中,请她出山?诸葛亮当时但是二十余岁的小青年,白面书生,乳臭未干,是谁力排众议,给她施展才干的空间?又是谁,给了她无限信任,使她敢于尽心竭力?历代历朝,缺过能臣良将吗?正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玄宗一朝可谓

7、人才济济,但一种李林甫,口蜜腹剑,获得玄宗信任后,弄权使诈,闭塞言路,同步的张九龄、裴耀卿、李适之等皆被她排挤罢相。从而使得玄宗与贤臣阻隔,其后杨氏姐妹,权倾朝野,杨国忠胡作非为,搞得天昏地暗。纵使诸葛亮再世,又能有何作为呢?因此杜甫接下来说: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颈联推开一层,写对诸葛武侯评价,这是“转”。一般觉得上句看起来是说刘备,其实是从侧面烘托诸葛亮的才智和抱负。(见人教版教师用书)。但笔者觉得,杜甫的意思是:必先有君王的“三顾频烦”,后才干有老臣的“两朝开济”。这种观点的背后,流露出一丝委屈和对肃宗的失望。想当时,杜甫舍身弃家,追随肃宗,可谓忠矣。杜甫至凤翔后,于至德二载(

8、757)五月十六日,被肃宗拜为左拾遗。对肃宗感谢涕零,立志要庶竭驽钝,尽忠报国。但不久就由于上疏救房琯,深深地惹恼了肃宗。当年闰八月初一日,杜甫便被放还鄜州省家。此后便被肃宗逐渐淡漠,可谓报国无门矣。而当时的某些贤才,又有多少机会?因此杜甫来到武侯祠,一则以哭,一则以告。诸葛大名垂宇宙,固然与才高智广有很大关系,但与其她人相比,得遇先主,士能为知己者死,又何其幸也! 肃宗对杜甫有知遇之恩,并且君为臣纲,杜甫固然只能喻之于心,而不能宣之于口。但,有些东西是掩饰不住的,特别是在她倍加推崇的武侯祠前。 肃宗啊,你能体谅一位老臣的拳拳之心吗? 直到大历三年(768),杜甫已五十六岁,还在江汉中哀怨地吟

9、道: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真是痴心不改啊!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尾联收束全诗,写对诸葛武侯的哀悼,这是“合”。 以诸葛之伟才,得先主托孤之重,后主言听计从,本可以一统河山,建千秋伟业。无奈天不从人愿,诸葛亮合法盛年之时,即在五丈原病逝军中,苦心经营的兴复大业也付之东流。的确让人痛惜不已。但杜甫此刻的泪满襟,却又多了一层含义:大唐多难,贤相何在?纵有贤相,圣主何在?这泪水背后,千言万语,能向谁诉?这泪水,不洒在武侯祠,又能洒落在何处呢? 蜀相一诗,前四句由思人而谒祠,后四句由谒祠而及人。第五句写先主,第六句写诸葛,第七句写出师未捷,第八句写泪满襟。正是因先主三顾,而为蜀相提供了

10、施展才华的舞台。由蜀相的出师未捷引出杜甫的泪满襟,环环相扣,思路清晰,正与前四句相呼应。祠长存而人已逝,怎不令人唏嘘?而此时泪满襟的杜甫,却有千言万语,永远无法对人说出。长安十年“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的悲辛;肃宗对自己的知遇之恩;上疏救房琯时的满腔忠诚;肃宗“荃不察余之衷情兮”的冷酷决绝;朝廷的危机四伏和自己的报国无门都化作汩汩的泪,洒啊,洒啊。 国难当头,人心动摇,乱世“思”英雄,乱世“思”良相。杜甫对国家的忧患,对时局的挂念,是那么深切。而由于自己的亲身感受,她痛切地结识到:只有良相是远远不够的,由于在那个以皇帝为中心的高度集权的体制下,良相离开了明君的信任、支持,毫无作为。这正是“穷

11、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杜甫在武侯祠的呼告,正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杜甫在武侯祠的哭诉。评论(40)|给力216不给力37 -08-27 02:15寄在玥儿|八级伟大诗人杜甫,是一位毕生持有崇高志向(所谓“许身一何愚,自比稷与契”),而又始终未获展布(所谓“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的悲剧人物,在诗人五十九载生活路程当中,时时不忘的一件事就是如何“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亦即如何匡辅君主靖世安民的问题。因之,在历史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蜀汉贤臣诸葛亮,便成为诗人终身所最服膺所最推崇的楷模。在诗人许多怀古诗歌当中,直接间接地,专项与旁及地称颂诸葛亮的篇章,不下十几首。特别是当她流浪

12、四川期间,由于常和蜀汉的历史江山接触,更给诗人提供了凭吊前贤的便利与条件。于是她多次寻访诸葛武侯各处祠堂,着意抚摸孔明庙前古老柏树。并且每至一处,必然哦诗题壁、慷慨陈辞。常常密意低回,长歌当哭。发出“复汉留长策,中原仗老臣”(谒先主庙)“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咏怀古迹五首)的感喟,一派钦迟之意,溢于言表。在此类凭吊诸葛亮的诗作当中,最典型最集中最具概括性的篇章,要算那首初期写作的脍炙人口的蜀相一律了。 蜀相一诗,根据仇注,断为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七六年)春天,杜甫“初至成都时作”。当时唐王朝正处安史乱中,中原鼎沸,万姓流离。诗人从华州弃官西走,辗转达到西南,在成都城郊,自筑草堂一所

13、,临时得以落脚。但是锦城虽好,毕竟不是家乡。所谓“我行山川异,忽在天一方”“信美无与适,侧身望川梁”(成都行),一种去国登楼感伤离乱的情思,是极其明显的。就在草草安顿的余暇,诗人怀着满腹深情,只身前去附近的一座诸葛武侯祠堂,去作瞻依凭吊。随后写下此首出名诗章。 全诗八句,前四写景,后四论事。蜀相这一标题,就在显示作者是以十分尊敬的心情,把诸葛亮生平地位与事业规模,作了概括的揭示。 开头二句,诗人运用带有咏叹情调的自问自答句式,把一种追思缅想情意,作了极为深微的体现。“丞相”这一称呼,则较蜀相递进一步,自然仍是表达尊仰之意(仇兆鳌说:“直书丞相,尊正统名臣也。”这倒未必。作为唐帝国盛、中时期人物

14、的杜甫,能否像南宋偏安年代朱熹在通鉴纲目中大书“丞相亮出师”那样从封建正统观念出发称呼诸葛亮,是大可置疑的)。“何处寻”三字设问,自然是以论述追寻古人踪迹之义来表自己登临凭吊之情。这个首联一句,就已奠下全诗“沈挚悲壮”的风格基本,并且洋溢着一种蕴借哀凉氛围。 第二句,是为首句作答。给首句找出着落,明确了祠堂地点,也勾勒了自远眺望的祠堂风貌。“柏森森”,重要是指传系孔明手植的“新枝耸云”的古柏来写祠堂历史的悠久。 三、四句一联,是借对祠堂庭宇景色的描写,进一步抒发凭吊情怀。是因景抒情的千古名句。诗人看到那照映阶除的碧草,仍自呈现怡性的春色,听到那身藏密叶的黄鹂,徒然啭弄着悦耳的佳音。院落似此荒芜

15、,门庭如彼阗寂。一种“感物怀人之意,即在言外。”碧草盈阶,黄莺隔叶,本来是极可赏心娱目的景象,然而一用“自”“空”两字周旋,抒情状态,便翻然改异。这里正是杜甫“一字为工”极“变化开阖”之致之处。比起诗人另篇春望中名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来,尤为耐人吟味。固然,决定诗人因此如此使用“自”“空”二字的主线因素,还在于诗人当时的思想。 从这两名诗里,我们仿佛看见一位当天失路诗人对于异代无时宰相的一种深沉的精神默契。这两句诗,在古人凭吊诗中,具有广泛的一般意义。人人读过,都不免勾起一种遐思,受到它的强烈感染。所谓“杜诗韩笔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搔”(杜牧),正是指的此等诗句所具的扣人心弦的独特艺术

16、魅力。 诗题是蜀相,不适宜多作景物描绘,所如下面四句,便转入议论是非。对诸葛平生,作了集中的归纳,本质的总结。 五、六两句,是诸葛亮毕生行藏出处的高度概括,也正是申述诗人因此如彼徘徊瞻恋的情感的实际基本。诸葛亮的因此值得推崇,原在于她的“匡时雄略”与“报国苦衷”。在于她接受了刘备当年三顾草庐的殷勤,替刘备描下天下大计的蓝本;在于她协助先主立业开基,辅佐后主守成济美。 可是尽管才德如此崇高的诸葛武侯,在现实生活逻辑当中,却竟遇到极为怆痛的结论。“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最后两句,便成为千古传诵的名诗,和宋代民族英雄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同是永远点燃人们爱国主义心

17、胸的至情言语。 由于诸葛毕生始终抱着“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宏伟志望,因此她曾经六出祁山,以图统一天下。然而,事情不幸的是,当她在后汉建兴十二年(公元二三四年),最后一次出师,占据五功县的五丈原,和司马懿相拒于渭水时,居然病逝军中。“哲人云亡”,“将是遽陨”,成为遗恨千古令人“痛心酸鼻”的莫大憾事!“未捷”,是指可望奏凯而尚未奏凯,“身先死”,是说竟把“兴汉讨贼”的艰难事业,丢在身后。 “长使英雄泪满襟”一句,自然不仅指的凭吊者的诗人自己,它也概括着千古以来具有同等爱国深情的无数志士。这两句诗,对于后裔读者,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和强烈的移情作用。唐代政治家王叔文,在自己革新企图遭到挫败时,就曾反复

18、吟诵此诗,为之流涕不已;南宋爱国将领宗泽临终时,就是“诵此二语”“三呼渡河”而卒的。这里的“英雄泪”,是爱国豪杰之泪,因之并不具有任何颓丧气息;相反地,它还蕴藏着一种令人愤悱启发的积竭力量。 清人邵子湘评论此诗后四句时,曾说:“自始至终,毕生功业心事,只用四语括尽,是如椽之笔。”这自然是夸奖杜甫的笔力轮囷,擅长概括。 蜀相一律,标志着唐时怀古作品的典则,是凭吊武侯诗歌的极致。明代作家杨慎,也曾于成都武侯祠壁发现过好的品题,并且深表嘉许。今天看来,该篇诗作,虽也甚好;但和蜀相比较起来,则就显得有些刻露浮薄,不及蜀相含蓄深厚了晏子来到了(楚国),楚王请晏子喝酒,喝酒喝得正快乐的时候,两名公差绑着一

19、种人到楚王面前来。楚王问道:“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公差)回答说:“(她)是齐国人,犯了盗窃罪。”楚王看着晏子问道:“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东西的吗?”晏子离开了席位回答道:“我据说这样一件事: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的地方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的地方就是枳树,只是叶子相像罢了,果实的味道却不同。这样的因素是什么呢?(是由于)水土条件不相似啊。老百姓在齐国的时候安分守己,不偷东西,可是到了楚国便偷东西了,难道不是由于楚国的水土使人善于偷东西吗?”楚王笑着说:“圣人不是能同她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原文及翻译一、原文: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晏子入

20、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令所睹于途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二、翻译:齐景公在位的时候,大雪下了三天而不断。景公披着白色的狐皮裘衣,坐在殿堂侧边的台阶上。晏子进宫拜见景公,站了一会儿,景公说:“怪啊!大雪下了三天而天气居然不寒冷。”晏子回答说:“天气果真不寒冷吗?”景公笑了笑。晏子说:“我据说古代的贤德君王,吃饱的时候能懂得有人在挨饿,穿暖的时候懂得有人在受寒,安逸的时候懂得有人在辛苦。目前君王不懂得民间的疾苦啊!”景公说:“说的对!我听从您的教导了。”于是就下令拿出衣物和粮食,发放给饥寒交迫的人。命令凡看见路途时候有饥寒的人,不问她是哪个乡,看见在里闾有饥寒的人,不问她是哪一家,巡行全国记录发放数字,不必报她们的姓名。已任职的发给两月救济粮,生病的发给两年救济粮。孔子听到这件事后说:“晏子可以明白自己应做的事,景公能做她所快乐做的事。”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