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海洋自然资源的开发

上传人:积*** 文档编号:125002344 上传时间:2022-07-2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二节 海洋自然资源的开发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二节 海洋自然资源的开发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二节 海洋自然资源的开发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第二节 海洋自然资源的开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节 海洋自然资源的开发(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二节 海洋自然资源的开发人类社会有着极为悠久的海洋资源开发历史,但几千年来,对海洋资源的运用也仅限于“渔盐之利、舟楫之便”上。直接20世纪60年代后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对海洋资源结识的逐渐进一步,对海洋资源的开发才进入一种空前发展阶段。目前,海洋资源开发已从老式的海洋盐业、海洋渔业和海洋航运业发展到海洋矿产资源开发、海水养殖、海洋能开发、海洋空间运用等新兴开发领域。因此,对海洋资源的理解亦更为广泛。目前,国内外为对海洋资源的结识存在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海洋资源是指在海水中生存的生物,溶解于海水中的化学元素和淡水,海水中所蕴藏的能量以及海底的矿产资源。这些都是与海水水体自身有着直接关系的物

2、质和能量。而广义海洋资源,除了指上述的物质与能量外,还涉及港湾、航线、水产养殖空间、海洋上空的风、海底地热、海洋景观、海洋空间以及海洋的纳污能力等。本节简介的海洋资源涉及: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矿物资源、海洋水及海水化学资源、海洋能资源、海洋空间资源五个方面。一、海洋生物资源与人类渔业开发(一)海洋生物资源分类和储量1. 海洋生物资源的分类海洋中的生物多种多样,丰富多彩。已发现的生物有30多种门类,20多万种。陆地上有的门类,海洋中均有,而海洋生物中却有不少陆地上所没有的门类。按海洋生物的系统分类,海洋生物资源可分为海洋植物资源(涉及海藻资源、红树林资源、海洋草本植物资源)和海洋动物资源(无脊椎动

3、物资源和脊椎动物资源等);按海洋生物的习性,一般可分为海洋底栖生物、海洋游泳生物和海洋浮游生物;按资源运用的类型分为水产资源、欣赏资源、工业资源、药用资源和生物遗传基因资源;按海洋资源分布的海域可分为滩涂生物资源、近海生物资源和远洋生物资源;按海洋生物资源的相对丰度可分为一般海洋生物资源、特种海洋生物资源和稀有海洋生物资源等。海洋水产资源,又称海洋渔业资源,重要是运用海洋生物作为人类食物的资源。它涉及在海洋中生长的鱼类、贝类、甲壳类、头足类、哺乳类和藻类等动植物。鱼类是海洋生物资源中最重要的一类,其捕捞量最大、价值最高,是水产品的主体。除鱼类外,海洋软体动物资源和甲壳类资源也是较为重要的海洋水

4、产资源。海洋软体动物以头足类(乌贼、章鱼等)和双壳类(牡蛎、扇贝、贻贝等)为主,海洋甲壳类以虾、蟹为主。此外,尚有海参、海蜇、海龟、海豚、海狮、海豹、鸟类和多种海藻类等,虽然它们的捕获量不大,但经济价值很高。许多已成为人工增养殖的对象。2. 海洋生物资源的储量与开发潜力海洋中的生物资源储量是非常大的。据估计,全球海洋初级生产力每年达1 350108 t的有机碳,海洋生物的蕴藏量约342108 t,其中浮游动物215108 t,底栖动物100108 t,海洋植物17108 t。这样仅海洋动物就有325108 t,而陆地上的动物还局限性100108 t。与此相反,人类目前每年从海洋中获取的水产品仅

5、占人类食物总量的1%。据专家估计,海洋浮游植物每年约能生产230108 t的有机碳,在不破坏资源的状况下,海洋每年能向人类提供30108 t水产品。到目前为止,海洋生物资源被开发的仅是很少部分,科学家以有机碳计算的目前开发水平仅达到海洋初级生产力的0.03%。仅以海水鱼为例,捕捞的鱼类仅仅200中,产量超过1000万吨的仅8种。这表白海洋生物资源储量丰富,开发海洋生物资源的潜力难以估计。在全球人口不断增长,人类对食物的数量和质量规定不断提高,而陆地土地资源和生物资源的限制因素不断增长的状况下,海洋生物资源应当被视为人类将来的食物宝库。(二)世界渔场的分布与海洋渔业开发世界渔场根据大洋水系可划分

6、为太平洋渔场、印度洋渔场和大西洋渔场。太平洋鱼类资源非常丰富,是世界各大洋中渔获量最高的海域。太平洋的渔获量可占世界总渔获量的一半左右。这里有最出名的秘鲁渔场,生产秘鲁鳀鱼。此外,尚有千岛群岛至日本海的北太平洋西部渔场,以及中国的舟山渔场等。北太平洋西部渔场重要有鲑鱼、狭鳕、太平洋鲱鱼、远东的沙丁鱼、秋刀鱼等。大西洋的渔业资源也很丰富,重要渔场有挪威沿岸到北海的大西洋东部渔场和纽芬兰渔场等。此外,尚有西北非洲和西南非洲渔场等。大西洋的渔业产量在世界各海区中居第二位。印度洋的渔业重要集中在西部,东部产量不高。印度洋的底层鲆类和中上层鱼类资源尚有进一步开发的潜力。印度洋西部塞舌尔群岛,是广阔的拖网

7、渔场。(三)海洋渔业中的过量捕捞问题人类海洋渔业的历史几乎与人类的文明史同样悠久。有些民族的文化,如日本、挪威、西班牙、秘鲁等国,其饮食文化和民居等与其渔业老式有着伴生关系。但是在工业文明浮现后来,渔业技术的进步与由于人口增长而增长的对渔业产品的需求使部分经济鱼类的捕捞量大大超过了该类群体的自然生长量,渔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下降,许多近海渔场的资源趋向枯竭,各国对大洋(公海)渔业资源的争夺加剧,海洋生物资源的多样性受到了严重的威胁。1997年世界渔业捕捞量达到1.21108 t的最高纪录。但在世界15个最重要的渔区中,有11个渔区的捕捞量下降。表3.2.1显示了世界重要渔场的渔获量状况。据联合国粮

8、农组织1999年的估计,在人类过度捕捞下,已有近1/4的海洋渔业资源被消耗,近50%的渔储量被开发至其生物极限水平而濒临耗尽。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海洋渔业生产增长了6倍,其增长重要靠水产养殖来支持。野生鱼类的捕获则从1950-1960年间的6%增长速度降至今年来的局限性1%。目前接近75%的重要鱼类资源已被充足或过量捕捞。过度捕捞现象在20世纪50年代仅限于北大西洋、北太平洋和地中海区域,而目前成为全球性问题,其重要因素是不断提高的世界渔船的捕获能力。据估计,目前全世界的渔船捕获能力已超过鱼类资源的承载能力的30%-40%。(四)海洋水产增养殖与海洋渔业开发前景海洋渔业自20世纪下半叶

9、以来发展非常迅速,而其中海洋水产养殖发展最快。海水养殖与增殖业已经成为海洋渔业中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水产品来源的最可靠和迅速的方式。几乎所有国家,涉及小岛国和许多尚有海洋渔业资源未加运用的国家,以及内陆或野生鱼类资源有限的国家都越来越注重海洋水产养殖的发展。海洋水产养殖是目前增长速度最快的蛋白质来源之一。平均每年增长10%。据FAO记录,从1984年至1996年,水产养殖的产量从700104 t(价值100亿美元)增长到0.23108 t(价值360亿美元),增长了两倍多。1984年养鱼场养殖的鱼进展总消费量的8%,而目前已达到20%。全世界养殖的贝类有近100种,重要有牡蛎、贻贝、扇贝、蛤子

10、、鲍鱼等。在鱼类养殖方面,世界已养殖的鱼类目前约100种,但能形成规模化的仅20种左右。全世界目前有50个国家和地区在养殖对虾,品种近30种,但进行商业养殖的仅10余种,世界虾类养殖产量80%集中在中国和东南亚一带。世界藻类养殖产量在1991年为360104 t,重要品种有海带、紫菜、裙带菜、江篱、石花菜、麒麟菜等。目前世界重要海水增养殖类型有:把人工繁育的苗种放流到天然水域中增殖;采用天然苗种养成商品规模上市;全人工养殖,运用人工育种和杂交品种高密度养殖等。在浅海开展海洋生物的增殖放流,也有广阔的前景。运用海洋中天然的生物生产力,选择某些海洋生物种类,把人工哺育的种苗放养到天然海域中,通过一

11、段时间的生长、发育后,再加以捕捞。这种做法,不仅可以补充自然种群,并且可以提高产量,是实现海洋水产农牧业的重要途径。目前世界海洋捕捞和养殖的范畴只占大洋面积的10%,绝大部分海域尚未开发。世界渔获量的90%来自于大陆架浅海区,各国对大洋和深海鱼类捕捞甚少。据估算,海洋鱼类年可捕量为0.9108-1108 t。其中深海区约有0.25108 t。深海鱼类重要有蓝牙鳕、长尾鳕、金眼鲷、灯笼鱼、水珍鱼等,大洋上层鱼类重要有金枪鱼等。此外,深海中大型无脊椎动物资源也很丰富。估计大洋头足类资源有2.5108-7.8108 t,可捕量为1108 3108 t。在各大洋中,南大洋是世界上尚未开发的最大海洋生物

12、资源基地,鱼类在南大洋生态系统中不占重要地位。南大洋的鱼类重要为底栖鱼类和深海鱼类,目前捕捞的所有是底栖鱼类,年渔获量在21104-43104 t之间,头足类和深海鱼类几乎尚未开发,其资源量和可捕量均不详。但已经懂得南极磷虾的资源量以亿吨计,据粗略估计,可达6108-10108 t,可捕量约0.5108-0.7108 t,相称于目前世界渔获量的综合。而目前商业性的捕捞每年仅为20104-50104 t。因此,大洋性和深海生物资源的开发应当是此后海洋生物资源开发的重要方向。二、海洋矿物资源开发(一)海洋矿物资源的种类与储量在地球上发现的百余种元素中,有80多种存在于海洋中。其中可以直接开采运用的

13、有60多种。从海岸到大洋,从海面到海底均分布着丰富的海洋矿物资源。海洋矿物资源涉及溶存于海水中的海水矿物资源和赋存于海底的矿物资源。这里所指的海洋矿物资源重要是海底矿产资源。海底矿物资源在不同深度的海域其种类与分布有着很大的差别。近岸带,是人类向海洋索取矿物资源最早的地方,这里广泛分布着滨海砂矿,它既是重要的建筑材料,其中也蕴具有丰富的贵重金属和稀有金属矿物。滨海砂矿中常用的矿物有金、铂、锡石、黑钨矿、铌钽铁矿、铬铁矿、钛铁矿、金红石、独居石、磁铁矿、锆石、红宝石、金刚石等。目前世界已探明的有工业价值的滨海矿有20多种。其中有些矿产品种在矿产储量表中占有重要地位。如全世界金红石的总储量约0.9

14、4108t(钛含量),98%为砂矿;钛铁矿总储量2.46108t(钛含量),砂矿占一半;锆石的探明储量3 200108 t,96%来自于滨海砂矿。因此,滨海砂矿是将来增长矿产储量的最大潜在资源之一。而在世界大洋水深2 000 6 000 m的海底沉积物中,分布着一种富含锰、铜、镍、钴、铁等多种有工业价值的多金属矿物资源,被称之为多金属结核矿,或大洋锰结核矿。至今已发现的海底多金属结合矿物蕴藏量为31012 t,其中含锰4 000108 t,镍146108t,钴58108t,铜8.8108t。如果把它们所有开采出来,其中镍可供全世界使用2万年,钴可供使用34万年,锰可供使用18万年,铜可供使用1

15、 0。更为令人振奋的是,这些多金属结核矿至今还在海底不断地生成着,单单是每年新生的锰矿量就足够全世界使用3年。(二)世界海底油气资源的分布与开发石油是一种重要的矿产资源,被称为“工业的血液”。据估计,全世界石油资源的极限储量约101012 t,可采储量3 000108 t,其中海上可采储量约1 350108t。目前已探明的海上石油储量为400108 t,天然气为30104 m。全世界已有100多种国家和地区从事海上石油开发,至今已发现数百个海底油气田,年产石油超过9108 t,占世界石油产量的1/3。海洋天然气产量达4 420多亿立方米。从地辨别布上看,世界海上油气资源储量重要集中在波斯湾、北

16、海、几内亚湾、马拉开波湖、墨西哥湾、加利福尼亚沿岸海域等几种地区。这些地区的油气资源总储量占所有海上探明储量的80%。未探明的油气区重要集中在北极地区、南极地区、非洲、南美洲和澳大利亚周边海域。从各大洋的石油资源分布来看,印度洋的波斯湾是世界石油储量最为丰富的地区,已探明的储量几乎占世界的1/2。该地区也是海上采油最多的地区,已发现十几种大油田。大西洋加勒比海的帕里亚湾、委内瑞拉湾等海域是另一种油气资源丰富的地区,探明储量在50108 t以上。墨西哥湾的探明储量也达10108 t。大西洋北欧西侧的北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油气产地之一,已探明的石油可采储量超过30108 t,天然气为2.35108

17、 m。西非岸外的几内亚湾已经发现了19个油气田,重要分布在达荷美-卡奔达浅海区。太平洋海域的澳大利亚岸外、菲律宾及印度尼西亚的浅海区以及国内的各海区也都是重要的海洋石油产地。目前海上的石油开采重要集中在水深100 m以内的浅海区,海上石油勘探90%以上的钻井均集中在水深200 m以内的大陆架区。水深不小于200 m的探井目前只有900多口。而不小于200 m的海区油气沉积盆地面积约3500104 km,占海区油气沉积盆地总面积的70%。据专家估计,深水区的石油资源甚至比浅水区的储量还要多1倍。因此,随着海上石油资源勘探技术的进步与新油区的不断发现,海洋石油资源开发在世界石油资源开发中地位将进一

18、步提高,不难看出海洋将成为世界石油资源的重要供应区。三、海洋能资源开发(一)海洋能资源的种类及其开发潜力海洋能是指海洋的自然能量(动能、势能和热能),涉及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温差能和盐度差能等。据科学家研究,海洋中潮汐能的理论储量约为30108 kW,如所有用于发电,其年发电量为1.2108 kWh,相称于目前7个葛洲坝水电站的电力。对波浪能估算更高,全球海洋的波浪能总计可达700108 kW,其中可供开发运用的约20108 30108 kW,每年可发电90万亿kWh。海洋中沿一定方向运动的海流,也蕴藏有极为丰富的能量,估计大洋海流动能储量超过50108kW,其中可运用的约为108kW。除

19、此之外,占地球表面71%的海水,吸取并储存了约3/4的地球表面太阳辐射能。如果能使海水温度减少,这部分能量就可释放出来,粗略估算可达500108 kW,其中可运用的温差能约20108 kW。人们还发现,在不同盐度的海水交界面上,由于盐度差导致海水强烈的混合运动,并同步释放出盐度差能,这在江河入海口附近体现最为强烈。据估算,全世界海洋可运用的盐度差能约26108 kW。海洋能资源不仅储量大,并且使用安全、无环境污染,更为重要的是海洋能资源属可再生资源,是人类取之不竭的“能源宝库”,成为21世纪地球能源开发的重要领域。许多国家均有开发运用海洋能的规划,但由于海洋能开发对技术规定高,前期设备投资大,

20、加之海洋环境复杂、海洋能资源分布存在着密度低等不利方面,因此,目前世界海洋能资源开发仅限于对潮汐能和波浪能的局部开发。尽管像美国、日本等国已开始对温差能进行开发,但均属小规模、尝试性的。其她海洋能的开发则是处在提出方案与实验阶段。(一)海洋能资源的种类及其开发潜力潮汐能是人类最早开发运用的海洋能资源。它是蕴藏在涨落的潮水中的海洋动能,超差越大,其蕴藏的能量越高。我们懂得,潮汐是海水在月亮和太阳等天体的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一般状况下,大洋中的潮差仅为50 cm,最大也只有90cm。但海洋中的潮差常因地形因素(如变迁变窄、海底摩擦等)以及海水同河水拥挤交汇等因素而大大加强,最大者可达18-

21、19 m左右,出目前北美的芬地湾。国内的钱塘大潮在澉浦附近最大超差达8.9 m。尽管潮汐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但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只有潮差超过3 m的地方才具有开发意义。全世界潮差超过3m的地方约有23处,重要分布在浅海港湾与河口处。由于潮汐能集中分布于近岸地带,较之其她海洋能资源更便于开发运用。早在19世纪末,欧洲就有人实验用修建蓄水池的措施进行潮汐发电。19,德国在胡苏姆地方兴建了一座小型抄袭电站,开始把潮汐发电的抱负变为现实。目前,潮汐发电工程正向中型、大型化发展。20世界90年代末,英国、加拿大、韩国等也都在过去规划、勘探、设计和论证的基本上,建设了几座百万千瓦级以上的大型潮汐发电站。据

22、第十届世界动力会议估计,到全世界潮汐发电量将达到1000108 3000108 kWh。(二)海洋波能开发20世纪初,在法国西海岸航行的人,常能看到一种在海面上沉浮漂动、像尖塔状的水上建筑。每当海面上掀起波澜,它就能吹起警笛,声音有高有低,且同波浪具有同样的周期。这就是“警笛浮标”海洋波能最早的运用方式。在人类摸索海洋波能的种种用途中,最早进行开发研究的就是运用波浪能发电。目前世界上有许多国家,涉及日本、英国、美国、加拿大、芬兰、法国、德国、挪威、中国等都在研究波能发电,并提出了300多种不同的发电方案。1978年日本海洋科技中心建成了一艘海浪发电船“海明号”,1988年又建成发电功率为30k

23、W的固定式波浪发电站。1985年,挪威建成世界上装机容量最大的波能发电站,年发电量1 200104 kWh,它的发电成本每度仅为4-5美分,低于海岛上用柴油发电的成本。目前,这种波能发电技术已进入国际市场,印尼、美国、葡萄牙等国都同挪威签订了建造波能发电站合同。四、海洋水及其化学资源开发(一)海洋水资源及其开发海洋是水世界,海洋水约占全球总水量的93.7%,可谓是巨大的水资源宝库。但海水的高浓度盐分及高度的腐蚀性,在大多数状况下难以被直接运用。然而,面对日益增长的都市生活用水与工农业生产用水,在世界范畴内已敲响地球水资源危机警钟的形势下,开发海水资源已成为大势所趋。作为一种资源,海水一是可以被

24、直接运用,二是可以进行海水淡化运用。1. 水的直接运用海水直接运用是指用海水替代淡水作工业用水(重要涉及冷却、水淬、洗涤、净化、除尘),农业用水(重要涉及海水养殖和海水灌溉)、商业和都市生活用水(重要涉及冲厕、洗刷、消防、浴池、游泳等),缓和沿海地区淡水资源的短裙矛盾。目前,工业用水重要是冷却用水、其运用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已为人们所普遍认同。许多沿海国家工业用水中的40% - 50%是海水,并且其规模和用途还在不断扩大。如美国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工业用水的20%要靠海水,现阶段已发展到60%;日本工业用水的40% -50%直接使用海水,到1995年,日本仅电力工业直接运用海水就达1 20

25、0108 m;西欧六国估计到21世纪初海水年用量达到2 500108 m;俄罗斯沿海地区电站总用水量的50%也是海水。在农业运用方面,运用海水直接养殖水产比较广泛,而海水直接灌溉则仍然是当今国际上一种前沿的研究领域。科学家们一方面在寻找既适于海水灌溉,又有经济意义的天然作物,另一方面又在运用耐盐植物的基因,哺育某些经济和生态效益好的耐盐农作物。这些耐盐的农作物的推广不仅在沿海耕作业省去兴修水利之苦,并且也不再因淡水短缺而影响农业生产,更可喜的是,地球上荒废着的大量盐碱地可以得到运用,为人类提供新的土地资源。海水直接运用的另一种有潜力的领域就是用作都市厕所冲洗用水。记录显示,冲厕用水一般占都市生

26、活用水的40%左右,而都市生活用水一般是整个都市用水的20%,因此差不多10%的都市用水是用来冲厕的。如果能在滨海都市中充足运用海水冲厕,则节省的淡水量将会是十分可观的。2. 海水的淡化运用海水淡化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才迅速发展起来的,目前已成为具有相称规模的重要工业部门。到1994年终,全世界共有日产淡水100 t以上的脱盐装置10 300台,日产淡水1 920104 m。世界海水淡化能力的55%分布在中东;另一方面是美国,占14.6%;欧洲和亚洲其她地辨别别占11.4%和7.9%。海水淡化已经成为中东地区和许多海岛的淡水供应的重要来源,其中科威特每天的海水淡化产量达140104 m,国内

27、香港地区海水淡化日产量为18104 m。全世界已建成的大型海水淡化厂重要有三种类型:第一类是在沿海干旱地区建厂,如中东目前干旱缺水的科威特、沙特阿拉伯等,那里的降雨量很少,沿岸有大面积的海域,她们运用本地便宜的石油燃料蒸馏海水,以解决缺水问题;第二类是淡水供应困难的岛屿和矿区建厂,如美国佛罗里达州南部海面上的基韦斯特,北距大陆200km,虽然通过管道输水,水费也很高昂,故采用淡化的措施就地解决;第三类是在沿海都市建厂,那里人口汇集、工厂集中,耗水量大,如美国加利福尼亚的圣迭戈。(二)海水中的化学资源开发海水是个聚宝盆,海洋水中具有80多种元素,各类溶解盐约48 0001012 t,其中仅氯化钠

28、就有40 0001012 t,镁1 8001012 t,溴951012 t,钾5001012 t,碘930108 t,铀45108 t,还具有200104 t的重水。按单位体积计,在每立方千米的海水中,约有0.27108 t氯化钠,320104 t的氯化镁,220104 t的碳酸镁和120104 t的硫酸镁。如果能把海洋中的所有矿物提炼出来,可以装满从地球摆到太阳那么长的一列火车。但是,目前人类对海洋化学资源的开发仅限于少数岩类和化合物,且开发数量亦是极其有限的。食盐是人类最先从海水中提炼的化学物质。目前凡拥有海岸的国家几乎都能生产海盐。其中以工业规模生产的达60多种。全世界每年的海盐生产量约

29、0.5108 t,国内是世界上海盐产量最大的国家,约占世界海盐总产量的1/4强。其她产盐大国尚有澳大利亚、墨西哥、印度、巴西、日本、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等。溴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工、农业和国防等领域。地球上99%的溴存在于海水之中,因此它是名副其实地“海洋元素”。目前世界溴的生产水平约30104 40104 t之间,1/3是从海水中提炼的。美国是世界最大的溴生产国,约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另一方面是俄罗斯、以色列、英、法、日等国。镁也是一种具有广泛用途的元素。目前全世界大概有20个大型海水提镁厂,重要分布在美国南圣弗朗西斯科湾、德克萨斯和加利福尼亚,以及英国的哈尔普文、日本等。目前全世界镁及镁矿

30、的年产量为760104 t,其中约1/3是从海水中提炼的。钾是重要的化肥及工业原料。近年来,世界上的钾盐重要来自古海洋遗留下来的可溶性钾盐矿钾石盐。但可溶性钾盐在地表上的分布极不均匀,90%以上集中在俄罗斯和加拿大,因此许多国家均寄但愿于从海水中提取钾。但由于从海水中提取钾的成本远较陆地开采钾矿高,因此发展缓慢。铀是原子能工业的重要原料,但铀在陆地上的储量并不多。据估计,陆地上有开采价值的铀的储量约200104 t左右,按目前的开发速度,不久就会被消耗殆尽。而海洋中铀的蕴藏量比陆地上多2 000倍。因此,海水有也许成为原子能时代的核燃料仓库。从海水中提炼铀已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小规模实验早已成

31、功。如日本早在1986年就建成10kg级的海水提铀实验场,并在建造年产铀量1000t的提铀工厂。海水中具有工业价值的元素远不止上述几种,海水中的多种化学资源有的正在以工业规模进行提炼和开发,有的则处在研究开发过程中。从海水中提取这些化学资源的措施重要有三种:一是从苦卤水中提取;二是直接从海水中提取;三是从淡化浓缩水中提取。目前,海水资源的综合开发运用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它的基本设计是:原子能发电,废热用于海水淡化,再从淡化排出的浓海水中分离提取多种物质。这种综合运用方式不仅能节省开发过程中的能源消费,增长了开发过程中产品输出,还能提高生产效率并减少成本。它在技术上合理,经济上可行,已受到越来

32、越多的国家的注重。五、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与海洋运送业(一)海洋空间资源运用方式海洋拥有广阔的空间,它的面积为陆地面积的2.5倍。在发展海洋运送业中,人类克服了海洋空间对陆地空间的阻碍,是人类运用海洋空间的巨大进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海洋土木工程、建筑工程技术的进步,建筑材料性能的不断改善,人类获得了继续进军海洋的技术支持。现代海洋空间开发是指为了发展生产和改善生活的需要,把海上、海中、海底和海岸带的空间用作交通、生产、储藏、军事和娱乐场合的海洋开发活动。海洋空间运用的有利条件是低价便宜,无需搬迁人口,这在低价昂贵的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的发达地区尤为重要。海底隐蔽性好,可用于建造军事

33、基地;海水中温度比较稳定,适合于建造海底食品仓库,还可以储藏危险品等。因此海洋空间开发具有广阔前景。现就海洋空间开发的重要领域做具体论述:1. 海洋运送空间开发海洋运送空间开发的老式领域是建造海港和开凿沟通海洋运送的运河。目前全世界已有海港3 000多种。最出名的两条人工运河,一是在苏伊士地峡开凿的苏伊士运河,长173 km,它把地中海和红海连起来,使大西洋到印度洋的距离比绕道好望角缩短了8 000 km;另一条是南北美洲之间开凿的巴拿马运河,长81.6 km,它沟通了大西洋与太平洋航运,比绕道南美洲缩短航程10 000 km。20世纪 后半叶,海洋航运空间开发开始向多功能、立体化方向发展。从

34、海底隧道到跨海大桥,到海上机场以及海底光缆的建设等,已将目前人类所掌握的多种运送方式拓展到海洋空间上。目前,全世界建成和筹划建设的海底隧道共约20多条,重要集中在日本、美国和西欧国家。日本的青函隧道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全长53.85 km,于1987年正式通车。另一条出名的海底隧道是连接英、法两国的英吉利(多佛尔)海峡隧道,全长约53km,于1993年正式通车。跨海大桥在20世纪末已不再是新鲜事物。目前,全世界跨海大桥数以千计。规模小者如连接水城威尼斯118个还刀剑的众多海桥,规模巨者如美国旧金山的金门大桥、日本的濑户大桥等。濑户大桥连接日本本州和四国两岛,曾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桥长约

35、1.1km,目前已被日本自己建造的另一座跨海大桥,连接日本神户和淡路岛的“海峡大桥”所超过。这座大桥目前是世界上最长的悬索桥,桥全长3.91km,桥身主体于1996年竣工。世界第一种海上机场是日本长崎海上机场。目前世界上已有10多种海上机场,涉及国内的香港新机场、澳门机场和海南三亚的凤凰机场。目前世界最大的海上机场是日本大阪的关西国际机场。海底电缆的铺设在欧美已有100近年的历史。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种新的发展趋势就是海底光缆的铺设。世界上第一条越洋海底光缆横跨大西洋、连接欧洲和北美,于1988年投入使用。目前,已基本形成了全球的光缆通信网络。近年来为满足因特网的声音、图像服务和将来“信息

36、高速公路”发展的需要,一条越洋跨洲、贯穿全球的海底光纤通信电缆正在铺设中。该项工程被称为“氧气工程”,它自北美洲东岸横跨大西洋、穿越地中海,经红海和印度洋,再通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太平洋,最后与北美西岸相连,全长近32104 km,连接175个国家。工程由30个国际电信组织支出,耗资140万亿美元。2. 海洋生活与生产空间开发20世纪后半叶,海洋空间开发开始走向多功能、综合化开发方式。海上空间的开发不再仅限于航运空间的开发,而是加强了生产和生活空间的综合开发,涉及海上都市、海上工厂以及海上娱乐设施的建设等。从60年代开始,日本就开始建设人工岛,目前日本是世界上人工岛建设最多的国家。人工岛除了用作建

37、码头和海上机场等运送设施外,还广泛用于工业、商业、科研、居住、娱乐等,这就是海上都市。如日本的神户人工岛就兼有港口和生产和生活设施,是具有海上都市功能的人工建筑群。日本国土面积小,人口密度大,因此在向海上拓展、发展海上都市方面显得更加急切并且做的也最有成效,如东京的迪斯尼乐园就是填海造陆修建的。世界上尚有许多国家的沿海都市通过填海造城的方式,来扩大城区范畴,如印度的孟买市通过填海造陆增长了200多平方千米的都市土地。运用海上空间进行海洋资源开发,从事海上生产性活动,在近年来也得到了充足的发展。这种海上工厂具有不占陆地面积、工厂主体小、距离原料近、以便运送以及便于建造与管理等长处。目前世界上正在

38、兴建的海上工厂重要有发电厂、液化天然气、炼油厂、海水淡化厂、造纸厂和垃圾解决厂等。在海上进行娱乐性开发活动更是不胜枚举。从海滨游览胜地开发到海洋公园以及海底观光旅游开发等,充足运用了海洋对人类的综合性服务功能。3. 储藏和倾废空间开发海洋储藏基地是指在海中储藏石油、矿石、粮食、核燃料等物资的设施。目前兴建的多种设施中以储藏石油的居多,如挪威在北海油田建造了一种储油16104 m的世界最大储油罐。此外,美国正在建造世界上最大的聚苯乙烯混凝土制液化气贮藏基地。日本正在研究海水储煤的措施及液化石油气技术,并提出了建造海底仓库的方案。海洋不仅提供了浩大的空间资源,同步尚有很大的环境自净能力。海洋倾废就

39、是运用海洋所具有的这两方面特点,来解决多种垃圾。美国是最早运用海洋来解决垃圾的国家。美国在1973年就规划了118处海洋倾废场,其中3处为有毒倾废区,每年向海洋中倾倒垃圾6 700多万吨。目前,世界诸多国家采用了海洋倾废,倾倒的废物已从疏浚物、下水道污泥发展到多种工业垃圾、都市生活垃圾、核废料等,在不少海区已导致了不同限度的海洋污染。此问题已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目前,联合国有关国际组织以及某些国家正在制定有关海洋倾废的立法,并加强了管理措施。除了上述的海洋空间开发形式之外,用于军事目的的海洋空间开发也很重要。现代海底军事基地一般指建于海底的导弹和卫星发射基地、反潜基地、作战指挥中心和水下武

40、器实验场等。海底军事基地具有得天独厚的隐蔽性。由于现代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陆地上的军事基地很难逃脱卫星的“眼睛”。但由于电磁波在水下的传播衰减,卫星遥感很难达到深水区域。(二)世界海运业发呈现状海洋运送是海洋空间资源开发的老式领域,同步也是现代海洋产业中的支柱产业。目前国际贸易运送量(以吨计)70%左右和货运周转量(以吨公里计)的90%以上都是通过海洋航运完毕的。1999年,世界海上贸易运送量为52.3108 t,发明了持续14个增长年的记录。海上贸易运送周转量已达21.5亿吨海里。巨大的海上运送量依托强大的世界商船队的支持。二战后来,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与国际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刺激了世界商船

41、队的吨位迅速增长,到1999年世界商船队的总吨位数达到7.99108 DWT(载重吨)。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之间,是世界商船队迅速发展的时期,1965-1975年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8.1%。近年来,这种增长趋势有所减缓,在20世纪90年代最后几年里,其增长速度保持在1.3%-2.3%,且逐年下降。世界商船队吨位增长趋缓的重要因素在于:近年来世界商船队船舶平均运营寿命缩短,船龄普遍下降。这重要是由于现代船舶技术的迅速发展,新技术不断应用于船舶制造业,使得本可以继续营运但技术已经陈旧的船只被屡屡挤出海运市场。为适应这种形势,许多船舶制造商开始设计出使用寿命短的所谓“薄壳”船舶,因而也缩短了营

42、运寿命。某些社会或法律因素也导致船龄下降。许多国家和国际公约对船龄过大的船舶提出日益严格的规定,保险公司对高龄船征收高保险费等,这些都使船主宁肯将船舶报废,也不肯投资区改装,其成果必然导致商船队的船龄下降。浮现了过剩的运送能力。近年来,商船队运送能力过剩现象是普遍问题。1997 - 1999年的持续三年里,世界商船队的运送能力均有3%-4%的过剩现象。这也导致了海上运送业竞争趋于剧烈,增进了海运成本的减少。海运成本在国际贸易进出口额中的比重从20世纪80年代的6.64%,下降到90年代的5.22%,到1998年约为5.06%。相对而言,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这一比重要高于发达国家。因素在于发展中国家

43、以出口原材料和初级产品为主,一般原材料和初级产品的运送费用占其商品价格的比重要高于制成品的2倍以上。世界航运业发展的一种重要趋势就是集装箱运送规模的迅速扩大。从1975-1995年世界集装箱港口吞吐量每年增长10.5%。1996-1998年平均增长约7.6%左右。这是由于集装箱运送密闭性好,安全性高,可以减少保险费用;集装箱装卸快,缩短了码头占用时间,加之集装箱可以层叠堆放,捷运储藏空间,提高码头和船舶的运用效率。但集装箱运送业存在某些缺陷,如设备投资水平高和在来回货品不平衡时浮现空箱运送的现象等。近年来,亚太地区经济发展比较活跃,使得东亚地区成为世界集装箱运送最重要的货源地。从1980年到1995年,东亚及东南亚地区集装箱的港口吞吐量占全球的比重从25%增长到41%。目前全球前20位的集装箱港口中,东亚及东南亚地区港口吞吐量所占的比重达到78.52%。由于目前北美、欧洲的大型船舶公司纷纷涉足亚太地区集装箱航运市场,可以预料,将来的一段时间里,亚太集装箱航运市场将是世界航运业争夺的重要市场。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