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中国摄影失踪的大师作品

上传人:时间****91 文档编号:125002236 上传时间:2022-07-2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8.17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震撼!中国摄影失踪的大师作品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震撼!中国摄影失踪的大师作品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震撼!中国摄影失踪的大师作品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资源描述:

《震撼!中国摄影失踪的大师作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震撼!中国摄影失踪的大师作品(1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震撼!中国照相史上失踪的大师作品庄学本(1909-1984),中国影像人类学的先驱,纪实照相大师。她的照片展示了那个年代少数民族的精神面貌,为中国少数民族史留下了一份可信度高的视觉档案与调查报告。图为嘉绒少女,四川理县,1934 年。庄学本1909 年出生于上海市郊浦东,爸爸务农兼教私塾。1934 到 1942 年间,她在四川、云南、甘肃、青海四省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了近十年的考察,拍摄万余张照片,写了近百万字的调查报告、游记以及日记,吸引观众二十万余人次。图为得荣藏族姑娘,四川得荣,1939 年。1949 年,庄学本的创作风格开始了明显的转变:她仍然重点拍摄肖像照,还会运用在民族画报外出采访的机

2、会,到各地开展考察,但“她不再是完全个人的拍摄,而是根据政治的需要开始做选题,她的照片变得很阳光,高歌猛进,意气风发”。图为搓麻线的羌女,四川理县,1934年1965 年 4 月 8 日,时任民族画报编辑部副主任的庄学本和她的妻子被以“开除公职,清洗回乡,自谋生计”的处分,被迫离开北京,回到上海浦东的老家,终结照相生涯。图为藏族妇女,甘肃夏河,1936 年。文革期间,庄学本将家中私有财产涉及几千张照片悉数上交,其办照相展的愿望始终未遂。图为四川理番,1934 年。她毕生历尽千辛万苦拍摄的上万幅西部少数民族的影视作品、人文资料在文革中中已损失过半,部分现保存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3、民族文化宫、民族画报社、四川省民族研究所等处。图为羌族妇女,四川理县,1934 年。虽然到了 1984 年,庄学本在上海浦东家中去世时,这位照相师的悼词上,“出名照相家”的字句也仍然被规定删改。图为羌族少女,四川理县,1934 年。直到 20 世纪末,这位被公众、也被照相史淡忘的照相师,却开始被附加上了“照相大师”、“中国影像人类学先驱”的头衔。李媚、萧亮中、顾铮、李公明、邓启耀、杨小彦、冯原等活跃于知识界的学者,纷纷撰文纪念庄学本。图为藏族母子俩,青海玉树,1937 年。照相理论家李媚说,“庄学本完全有足够资格成为中国照相史上重要的大师级人物”。由此,其作品开始广为人知,她在照相史上的地位才

4、得以重新确立。庄学本在她的羌戎考察记里写到:“我觉得险地一定多奇事,多趣事,有研究的价值,有一探的必要。而开发西北是失掉东北后批示青年动向的坐标,并不是空喊标语,要开发整个西北,必先明了这个关系重大的腹地。”她的照相考察从一开始就专注于那些“白地”(地图没有之地),她的目光从社会组织、生产方式、贸易到自然生态、文化、宗教、习俗等,几乎囊括了整个社会形态。拍摄性质决定工作措施,她没有像目前某些以社会考察方式工作的照相师同样,走过一条从艺术创作到社会工作者的之路。照相于她,自然、直接、朴素,就是一种记录。当她拍摄一种人的肖像时,她会同步拍摄正面,侧面,背面。显然,她是对一种民族从人种到服饰的记录。

5、难得的是她的目光不仅有平民,尚有统治阶级和贵族;不仅波及本地的生活形态婚丧嫁娶,还波及税收制度与教育。她在十年西行记中这样写道:与这些边地民族“相处即久,就知其快乐有趣,古风仍然,反觉其精神高洁。有自诋同胞为野番正者,为大缪”。正由于如此,她的图片与西方考察者的图片体现出一种态度上的主线差别。在西方照相者的眼中,这些边民几乎千篇一律的目光呆滞,表情木纳,衣服破烂不堪,实属“野番”。庄学本的照片让我们第一次看到了那个年代少数民族的精神面貌,看到了人的丰富,看到了一种优雅、美丽与尊严,无论贫与富。应当说,她为中国少数民族史留下了一份可信度高的视觉档案与调查报告。照相评论家李媚如是说,“庄学本的图片

6、是其中最有艺术和人类学双重价值的;当我有幸看到庄学本的数千张照片时,最震撼我的是她拍摄的肖像。搜寻记忆,似乎还没有那一位中国现代照相家的肖像作品像她的这些作品同样对我具有那么深刻的震动。”图为黄河皮船,青海,1936 年。“我想虽然就凭这些肖像作品,庄学本就有足够的资格成为中国照相史上重要的大师级人物。那一张张面孔具有巨大的疑聚力,只要疑视就会被感动,哪怕目光只是匆匆而过,你都无法不驻足停留。”图为绝壁险道,四川得荣,1939 年。“我们被触动的是内心的柔软之处而不仅仅是眼球。庄学本的图片有一种照相人梦想中的境界:自我的消失。”图为康定老城雪景,四川康定,1937 年。“我很难想象当那些人们与

7、她双目相对的时候,她们是如何超越了眼前陌生的照相机和这个汉地男人,而独自存在的?”图为喇嘛寺住持,108 道门的大佛塔,1934 年。“肖像是照相中最具有检查力也是最有难度的照相方式,那些面孔总能让人窥破一种照相者与被照相者的关系、照相者的心理与姿态。”图为老街,四川理塘,1939 年。“对于庄学本在艺术上的造诣我想与天赋有关。而令我感爱好另一面则是她的工作方式。庄学本似乎在掌握了照相技术之后,便始终坚持社会考察的照相方式。”图为理县喇嘛寺,1934 年。“庄学本的照相考察从一开始就专注于那些“白地”(地图没有之地),她的目光从社会组织、生产方式、贸易到自然生态、文化、宗教、习俗等,几乎囊括了

8、整个社会形态。”图为青海玉树,1937 年。“拍摄性质决定工作方式,庄学本没有像我们目前某些以社会考察方式工作的照相师那样走过一条从艺术创作到社会工作者的之路。照相于她,自然、直接、朴素地就是一种纪录。”图为抬神出庙挡冰雹,青海,1936 年。7.jpg/img当她拍摄一种人的肖像时,她会同步拍摄正面、侧面、背面,显然,她是对一种民族从人种到服饰的纪录。难得的是她的考察对象不仅有平民,尚有统治阶层和贵族,她的目光不仅波及本地人们的生活形态婚丧嫁取,还波及税收制度与教育。图为天葬时喇嘛诵经超度,青海玉树,1937年。她不是猎奇者,而是一种态度严谨,工作进一步的考察者。她不是一种居高临下的侵入者,她努力地溶入本地人的生活,在情感上走近她们,从精神层面结识她们。图为穴居的蒙人,青海海晏,1936 年。庄学本在她的十年西行记里这样写到:与这些边地民族“相处既久,就知其快乐有趣,古风盎然,反觉其精神高洁。有自诋同胞为野番者,为大谬”。正由于如此,她的图片与西方考察者所拍的图片才体现出一种态度上的主线差别。图为一对土族老人,青海上水磨沟,1936 年。庄学本(1909-1984),中国影像人类学的先驱,纪实照相大师。她的照片展示了那个年代少数民族的精神面貌,为中国少数民族史留下了一份可信度高的视觉档案与调查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