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代移动通信三种技术体制的比较

上传人:jin****ng 文档编号:124952175 上传时间:2022-07-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三代移动通信三种技术体制的比较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三代移动通信三种技术体制的比较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三代移动通信三种技术体制的比较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第三代移动通信三种技术体制的比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代移动通信三种技术体制的比较(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体制的比较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 3G的三种技术体制,即通常所说的WCDMA、CDMA2000和 TD-SCDMA,对这三种技术进行了一般性的介绍。着重从五个方面对其进行了比较,通过 对标准稳定性、系统覆盖及容量、业务提供能力、设备成熟度、漫游能力等主要性能的对比, 阐述了各自存在的优缺点。关键词: 3G 标准稳定性 系统覆盖及容量 业务提供能力 设备成熟度 漫游能力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ree main technical systems of 3G WCDMA、CDMA2000 and TD-SCDMA。One the base of the i

2、ntroduction of three systems, the article emphasizes the comparison on five aspects standard stability, system coverage and capacity, service supply, equipment maturity and roaming ability. The advantage and disadvantage of every system are discussed in the article .Keywords: 3G, standard stability,

3、 system coverage and capacity, service supply, equipment maturity , roaming ability.概述:移动通信的发展经历了以 AMPS、 TACS 为代表的第一代模拟移动通信、以 GSM、 DAMPS 和 PDC 为代表的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到了 1997 年左右,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开 始显现出它的巨大成功,用户数量高速增长。与此同时,系统本身的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 主要是系统容量低,支持的业务种类单一。为了解决这些矛盾,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标准化工 作开始启动,三代系统的发展也进入了实质阶段。前两代系统主要面向话音传输,与之

4、相比, 三代的主要特征是提供数据业务,语音只是数据业务的一个应用。ITU 对三代系统的基本要求是:在室内、步行及车载三种环境下,支持话音和各种多媒 体数据业务,实现高质量、高频谱利用率、低成本的无线传输以及全球兼容的核心网络。其 中高速移动环境支持144Kbps,步行慢速移动环境支持384Kbps,在室内支持2Mbps的数据 传输速率。ITU希望三代系统能提供更大的系统容量、更好的通信质量,而且要能在全球范 围内实现无缝漫游,为用户提供包括话音、数据及多媒体等在内的多种业务,同时也要考虑 与二代系统的兼容性,保护用户原有的投资。经过几年的评估和大量的协调工作,99年底,ITU通过了 IMT-2

5、000的无线接口技术规 范,这标志着第三代技术的格局已最终确定,它分为CDMA和TDMA两大类共五种技术, 其中主流技术为以下三种CDMA技术:1、CDMA-DS (直接扩频CDMA),即 WCDMA或UMTS,它在宽达5M的频带内直接对 信号进行扩频。2、CDMA-MC (多载波CDMA),即CDMA2000或CDMA2000 3x。这是美国提出的技术, 由多个 1.25M 的窄带直接扩频系统组成的一个宽带系统。3、CDMA-TDD (时分双工CDMA),我国提出的TD-SCDMA即属于这种技术。前两种技术属于FDD (频分双工)模式,后一种属于TDD (时分双工)。FDD适合大 区制的全国

6、系统和对称业务,而TDD适合用户密度较高的地区和非对称业务。相比之下, TDD节约频率资源、成本低,而FDD覆盖比较好。预计在三代系统中,二者优势互补,用 FDD提供大区制对称业务,在城市和近郊使用TDD系统,其间,用多模终端实现漫游。这几项技术将在两个国际标准化行业组织内进行实际的工作:由3GPP完成CDMA-DS(WCDMA)和 CDMA TDD 的标准;由 3GPP2 完成 CDMA-MC (CDMA2000)标准。一、标准稳定性WCDMA标准由3GPP组织制订,目前已经有四个版本,即R99、R4、R5和R6,其中 R99版本已经稳定,目前处于完善过程中。它的主要特点是无线接入网采用WC

7、DMA技术, 核心网分为电路域和分组域,分别支持话音业务和数据业务,并提出了开放业务接入(OSA) 的概念,目前的设备多基于R99版本,最高下行速率可以达到384kbit/s。R4版本是向全分 组化演进的过渡版本,与 R99 比较其主要变化在电路域引入了软交换的概念,将控制和承 载分离,话音通过分组域传递,另外,R4中也提出了信令的分组化方案,包括基于ATM和 IP的两种可选形式。R5和R6是全分组化的网络,在R5中提出了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 的方案,可以使最高下行速率达到10Mbit/s,目前标准仍在制订中。CDMA2000 标准由 3GPP2 组织制订,版本包括 Release0

8、、 ReleaseA、 EVDO 和 EV DV,Release。的主要特点是沿用基于ANSI41D的核心网,在无线接入网和核心网增加支 持分组业务的网络实体,此版本已经稳定。联通即将开通的CDMA二期工程采用的就是这 个版本,单载波最高上下行速率可以达到153.6kbit/s。ReleaseA是ReleaseO的加强,单载波 最高速率可以达到307.2kbit/s,并且支持话音业务和分组业务的并发。EVDO采用单独的 载波支持数据业务,可以在1.25MHz标准载波中支持平均速率为600kbit/s、峰值速率为 2.4Mbit/s的高速数据业务,到EVDV阶段,可在一个1.25MHz的标准载波

9、中,同时提供 语音和高速分组数据业务,最高速率可达3.1Mbit/s。TD SCDMA 标准也由 3GPP 组织制订,目前采用的是中国无线通信标准组织 (ChinaWirelessTelecommunicationStandard CWTS)制订的 TSM (TD SCDMAoverGSM) 标准,基于TSM标准的系统其实就是在GSM网络支持下的TD SCDMA系统。TSM系统 的核心思想就是在GSM的核心网上使用TD SCDMA的基站设备,其A接口和Gb接口与 GSM完全相同,只需对GSM的基站控制器进行升级。一方面利用3G的频谱来解决GSM 系统容量不足,特别是在高密度用户区容量不足的问题

10、,另一方面可以为用户提供初期最高 达384kbit/s的各种速率的数据业务,所以基于TSM标准的TD SCDMA系统对已有GSM 网的运营商是一种很好的选择。以后TD SCDMA将融入3GPP的R4及后续标准中。在标准的完整性方面,三种技术在无线接入技术方面都有完整的定义和提高速率的方 案,在核心网技术方面,都有向分组化演进的路线,但3GPP在标准规范方面的思路更清晰。 在业务、网管、计费相关规范方面,3GPP的定义更严谨、更完善。二、系统性能系统性能主要表现为系统容量和覆盖,对于蜂窝系统来说,单纯从理论上计算单小区的 容量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只能作为参考,必须从蜂窝组网的情况来考察,一般系统容

11、量可以 通过系统仿真和实测来获得,下面主要对这两个方面进行比较。1 、容量在讨论无线系统的容量时,不能脱离具体的业务和无线环境,因此在采用CDMA技术 的系统中,空中接口的容量与业务的Eb/IO (比特能量与干扰功率密度之比)、增益处理、其 它小区的干扰、基站发射功率和信道码的数量均有关系,下面分别说明对于话音业务和高速 分组数据业务,三种技术的容量差别。对于话音业务,由于三种系统载波带宽不同,一般比较单位带宽内的平均容量。虽然不 同公司在进行系统仿真时设定的条件不完全相同,但是WCDMA和cdma2000的结果相近, TDSCDMA 也没有大的差别。对于数据业务容量,一般用系统的单位带宽内的

12、数据吞吐 量来表示, 3G 引入了多种速率的数据业务,即使是对同一系统,不同的业务组合也会产生 不同的数据吞吐量。一般对数据吞吐量的比较都针对同一小区内用户均使用相同速率的数据 业务,从仿真的结果看,对于中低速数据,WCDMA和cd ma2000是基本相当的,但是 WCDMA在高速数据业务上具有优势。TD-SCDMA由于其技术特点,在理论上具有较高 的频谱效率,适合提供数据业务,但还需要得到更多试验的验证。2、覆盖基站的覆盖范围主要由上下行链路的最大允许损耗和无线传播环境决定。在工程上一般 通过上下行链路预算,来估算基站的覆盖范围,在相同的频带内,WCDMA和cdma2000的 覆盖基本相同。

13、由于TD-SCDMA采用TDD方式,在覆盖上要逊于采用FDD方式的其它 两种技术。总之,WCDMA和cdma2000同为FDD的CDMA技术,技术上没有本质差别,许多仿 真和现场试验结果反映系统性能基本相当。 TD-SCDMA 与其它两种技术有较大差别,要 做更多的仿真和试验验证其性能。三、业务提供能力目前业务的竞争已经成为现有运营商的竞争焦点,对于新的移动运营商也不例外,只有 能够提供全方位的大众业务和特色业务,才能更多地争取用户,提高竞争力。3GPP和3GPP2都对业务分类和业务生成机制进行了规范,在业务种类方面二者基本相 同,包括基本话音业务、补充业务以及多种数据业务。在业务生成机制方面

14、,3GPP中定义 了多种业务生成机制, 例如基于网络的 OSA 和用户化应用移动网络增强逻辑 ( CustomisedApplicationforMobileNetworkEnhancedLogic , CAMEL )、 移 动 执 行 环 境 (MobileExecutionEnvi ronment, MExE)和 USAT (USIMApplicationToolkit, USIM 应用 工具箱,其中USIM是UniversalSub scriberIdentityModule通用用户识别模块)等。这些 机制都着眼于能使运营商方便快速地提供业务,并本着业务的提供和基础网络相分离的原 则,使

15、得业务可以由运营商以外的第三方提供,在业务和网络之间采用开放的标准接口,业 务的开发主要由IT开发人员来完成,运营商负责网络的运营和对众多的业务提供商的组织 和管理。3GPP2也提出了相应的业务理念,在智能网方面有WIN规范,在开放业务体系方 面,目前并无相关规范,打算采用3GPP的OSA概念。所以3GPP2在开放业务体系方面起 步较晚,没有3GPP完善。总之,3GPP组织在业务规范上更完善,目前除了基于CAMEL的智能网业务以外,其 他业务方式还未得到广泛应用,但它们为将来的业务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高通公 司推出的BREW (Bi naryRuntimeEnvironmentforW

16、ireless)业务是一种非标准化的业务, 它为无线业务提供了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包括向应用开发者提供BREW软件开发工具包, 向设备制造商提供BREW应用平台,向运营商提供控制和管理BREW的分发系统,向最终 用户提供应用下载能力,BREW目前主要应用于cdma2000系统。四、设备成熟度设备成熟度是运营商建设网络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关系到网络运行的稳定性、可 靠性。从目前的情况看, cdma2000 是最成熟的,尤其在终端方面,商用终端种类达到一百 多种(使用频段在800MHz1.9GHz),用户可以有更多的选择。cdma2000已经在韩国、日 本、美国、加拿大等国家运营,截止到2002

17、年底用户总数达到2700万。WCDMA的R99 版本的系统产品也基本成熟,终端仍是开展业务的瓶颈,目前商用终端种类只有十种左右(使 用频段为2GHz)。已经开通的商用网络主要是日本NTTDoCoMo和2002年底刚刚开通的J -phone的网络,用户数在15万左右。目前,不论在系统还是终端方面, TD-SCDMA 的产品成熟度都落后于 WCDMA 和 cdma2000,尚无商用网络开通,还缺少网络规划和测试的工具。在系统方面,基于3GPP R4 核心网的产品尚在研发;在终端方面,有推出多模终端的计划,但将先推出 GSM/TD- SCDMA双模终端,GSM/WCDMA/TD-SCDMA三模终端的

18、推出时间将会更晚。五、漫游能力 良好的全球漫游能力有利于与其他运营商的合作和吸引高端用户,影响漫游能力的主要 因素包括运营商的采用情况、使用频段以及信令的互通性。从运营商的选择看,虽然 cdma2000的商用早于WCMA和TD SCDMA,而且应用范围也较广,但是从全球主要运 营商的选择来看,80%的运营商选择WCDMA技术,这就为WCDMA的漫游能力提供了良 好的发展机会。从使用的频段看,cdma2000多采用带内演进的方式实现,即多数运营商使用cdmaOne 的800MHz频段,WCDMA多采用ITU规定的2GHz频段。在我国,信息产业部已经公布 了 3G 的频率规划,可以看出,对于 FDD 和 TDD 方式都是首先启用 2GHz 频段。从信令互通性看,在核心网方面,WCDMA基于GSM的移动应用协议(MAP),用户 识别使用和GSM系统相同的IMSI (国际移动用户识别),实践证明具有良好的互通性。 cdma2000采用基于cdmaOne的ANSI41协议,用户识别使用基于MIN的IMSI,虽然在 技术上实现互通不成问题,但要对系统进行升级,实践证明这些都影响了漫游能力。 TD SCDMA目前还没有商用网络,其漫游将有赖于多模终端的出现。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