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基础笔记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24935444 上传时间:2022-07-25 格式:DOC 页数:77 大小:38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基础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基础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基础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资源描述: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基础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基础笔记(7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孙老师会计题库2012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从业备考笔记第一章第一节会计概述 一、会计的概念及特征f (一)会计的概念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核算和监督企业、政府和非营利组织等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同时,它又是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 (二)会计的基本特征 1.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 2.会计拥有一系列专门方法 会计在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监督和分析时,形成了一整套有别于其他工作的独特方法。例如设置会计科目(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等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最基础性的工作就是运用这些方法,并结合其他技术和方法

2、的运用实现会计工作的目的。 3.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最基本职能会计核算和监督) 会计一方面要按照会计法规制度的要求,对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另一方面要对业务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因此,会计核算是会计工作的基础,会计监督是会计工作质量的保证。会计核算和监督贯穿于会计工作的全过程,是会计工作最基本的职能,也是会计管理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 4.会计的本质就是管理活动 从职能属性看,核算和监督本身是一种管理活动;从本质属性看,会计本身就是一种管理活动。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 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 (一)会计的核算职能

3、 第一:会计主要是利用货币计量。 第二:会计核算所产生的会计信息应具有完整性、连续性、系统性。 (二)会计的监督职能 第一:利用核算职能提供的价值指标进行货币监督。 第二:会计监督贯穿于会计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包括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 (三)会计核算与监督职能的关系(老师与学生) 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两项基本职能相辅相成、辩证统一。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没有会计核算所提供的各种信息,会计监督就失去了依据;而会计监督又是会计核算质量的保障,如果只有会计核算没有会计监督,就难以保证会计核算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日益提高,社会经济关系的日益复杂和管理理论的不断深化,

4、会计所发挥的作用日益重要,其职能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除了上述基本职能外,会计还具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等职能。 三、会计对象 (一)会计对象 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就是会计对象。凡是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对象。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通常又称为资金运动。因此,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内容即会计对象就是资金运动。 常表现为资金投入、资金运用和资金退出三个过程(循环周转) (一)资金的投入 资金的投入过程包括企业所有者(投资者)投入的资金和债权人投入的资金两部分,前者属于企业所有者权益,后者属于企业债权人权益即企业负债。 (二)资金的运用(即资金的循环和周转) 企业

5、将资金运用于生产经营过程,就形成了资金的运用。它又可分为供应、生产、销售三个阶段。 1.供应过程。 2.生产过程。 3.销售过程。 (三)资金的退出 资金退出过程包括偿还各项债务、上交各项税金、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等,这部分资金便离开本企业,退出本企业的资金循环与周转。 没有资金的投入,就不会有资金的运用;没有资金的运用,就不会有债务的偿还等资金的退出,而没有这类资金的退出,就不会有新一轮资金的投入,也就不会有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了。 从任一时点上看,资金运动总是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即企业的资金在任一时点上均表现为资金占用和资金来源两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 四、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与一

6、般要求(会计对象的具体划分) (一)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 各单位在日常生产经营和业务活动中的资金运动称为经济业务事项。经济业务事项包括经济业务和经济事项两类 1.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 款项是指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资金,主要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以及其他货币资金(如: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存款等)。有价证券是指表示一定财产拥有权或支配权的证券,如国库券、股票、企业债券等。款项和有价证券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 2.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财物是财产物资的简称,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且具有实物形态的经济资源,一般包括原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在产品、库存商品等流动资产,以及

7、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设施、运输工具等固定资产。 3.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 债权是企业收取款项的权利,一般包括各种应收和预付款项等,如单位销售商品、对外提供劳务等应向购物方或者接受劳务方收取的价税款,单位采购材料物资按规定预付给供货单位的账款等。 债务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现时义务是指企业在现行条件下已承担的义务,一般包括各项借款、各种应付款和预收款以及单位应交的各种税费等。 4.资本的增减 资本是投资者为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而投入的资金。会计上的资本专指所有者权益中的投入资本。 5.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

8、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支出是指企业所实际发生的各项开支以及在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以外的支出和损失。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是按一定的产品或劳务对象所归集的费用,是对象化了的费用。 6.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 财务成果主要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通过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而在财务上所取得的成果,具体表现为盈利或亏损。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一般包括利润的计算、所得税费用的计算、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等。 7.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

9、项 其他事项是指除上述六项经济业务事项以外的、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应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经济业务事项。 (二)会计核算的一般要求 会计核算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会计核算的基本内涵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会计方法,对生产经营活动或者预算执行过程及其结果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的记录、计算、分析,定期编制并提供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一系列内部管理所需的会计资料,为作出经营决策和宏观经济管理提供依据的一项会计活动。 会计核算是会计工作的核心和重点。会计核算的一般要求,是指各单位进行会计核算应当遵循的基本规范。 根据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遵循以下一般要

10、求: 1.各单位必须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要求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进行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2.各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编制财务会计报告。计划的或者将要发生的经济业务或交易不得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虚假的经济业务更不能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3.各单位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事项应当在依法设置的会计账簿上统一登记、核算,不得违反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私设会计账簿登记、核算。 4.各单位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应当建立档案,妥善保管。 5.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其软件及其生成的会计

11、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也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第一,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单位,使用的会计软件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第二,用电子计算机生成的会计资料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要求。 6.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 会计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方,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组织的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这表明会计法对会计记录使用文字的基本要求表现为两点: 第一,会计记录文字应当使用中文。 第二,在民族自治地方和中国境内

12、的外国组织的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另外一种文字。 五、财务报告目标第二节会计基本假设和会计记账基础 一、会计基本假设 会计基本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设定。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一)会计主体 1.会计主体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比如,甲公司的会计所要描述的资金运动是甲公司这个空间范围内的资金运动,而且是站在甲公司的角度进行反映和描述的,则甲公司就是会计主体。 一般来说,只要是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都可成为会计主体。比如:一个经济上独立核算的车间可以确认为一个会计主体,设置会计核算体系描述属于该

13、空间范围的资金运动。除此之外,可成为会计主体的经济组织还包括:企业、企业集团(即由母公司和子公司组成的企业联合体)、事业单位等。 2.会计主体与法人的区别 法人是一种享有民事主体资格的组织,法律赋予它等同于自然人一样的人格,以便于其独立地行使权力并承担自身的义务。成为一个法人首先在经济上是独立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法人肯定是会计主体,但仅仅独立核算是无法足以支撑其成为法人资格的,所以,是法人的一定是会计主体,是会计主体的不一定是法人。 比如:企业集团、企业独立核算的车间均是会计主体而非法人。 3.会计主体假设的内涵 简言之,就是会计应当仅为特定的会计主体服务。会计主体假设要求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

14、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反映企业本身从事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明确界定会计主体是开展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工作的重要前提。 4.会计主体假设的目的 (1)划定会计所要处理的各事项的范围; (2)将会计主体的交易或事项与会计主体所有者的交易或事项以及其他会计主体的交易或事项区分开来。 总之,一个核心目的就是圈定会计的核算范围。 (二)持续经营 1.持续经营假设的内涵 假设企业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破产被清算。即假设企业的经营活动处于一个正常运行状态。 2.持续经营假设的目的 持续经营假设为会计核算的开展提供了正常的业务背景。 企业是否持续经营,在会计原则和会计方法上会有较大差异,只有假定

15、企业在可预期的未来不会破产清算,会计核算才可正常进行,否则将依据破产清算时的特殊规定进行处理。 3.例外情况 当有确凿证据(通常是破产公告的发布)证明企业已经不能再持续经营下去的,该假设会自动失效,此时企业将由清算小组接管,会计核算方法随即改为破产清算会计。 (三)会计分期 1.会计分期假设内涵 会计分期是将企业持续不断的资金运动人为地分割为若干期间,以分期提供会计信息。 2.具体划分方法 会计期间通常有四种口径:即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按年度口径所编报表为年报,其他期间所对应的报表为中期报告。 3.会计分期假设的目的 会计分期假设目的在于分段提供会计信息,以达到实时反映和监督企业资金运动

16、的目的。(四)货币计量1.货币计量单位假设的内涵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为了会计信息的稳定性,货币计量假设还包含一个假定币值不变的含义。2.货币计量单位假设的目的 在诸多的计量手段中,只有货币标准是具有最大限度的无差别性和统一性的,货币计量单位假设为会计活动的开展选定了主要核算手段。 3.货币计量的要求 我国规定,企业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外商投资企业可以选用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进行核算,但应提供以人民币反映的报表,境外企业向国内报送报表时应折算为人民币反映。 二、会计记账基础 (一)会计记账基础的概念和种类 会计基础是指

17、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础。包括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九条规定,“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二)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要求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已经发生和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了,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费用。 权责发生制主要是从时间上规定会计确认的基础,其核心是根据权、责关系实际发生的期间来确认收入和费用。根据权责发生制进行收入与成本、费用的核算,最大的优点是:更加准确地反映特定期间真实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 (三)收付实现制 与权责发生制

18、相对应的一种会计基础是收付实现制,它是以收到或支付的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等的依据。 目前,我国的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除经营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业务也采用收付实现制。第三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使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等使用者决策有用应具备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 一、可靠性(真实) 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

19、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二、相关性(有用,对外有用,非专项服务) 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相关性应以可靠性为基础,即会计信息应在可靠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做到相关性,以满足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决策需要。 三、可理解性(完整、看得懂) 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以便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四、可比性(口径可比) 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此可比性要求企业达到如下标准: 1.同一企业不同会计期间的可比,即纵向可比;为达到此要求,

20、企业在选择会计方法时,应保证前后期一致,即使发生了会计政策的变更,也应当按规定方法进行会计口径的调整,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前后期一致。 2.同一会计期内,不同企业之间的可比,即横向可比。为了达到此要求,企业应采用国家统一规定的方法去进行会计处理; 五、实质重于形式 (一)实质指的是经济实质,形式指的是法律形式,此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处理时,应当以经济实质为准,而不受法律形式的制约。 (二)实务中的应用案例: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 六、重要性(抓住重点) (一)对于会计业务的处理要抓住重点。 (二)重要程度的判断: 只要具备下列中的一条即可认定为重要事项。 1.金额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应界定为重要信

21、息; 2.指标本质上属于重要信息,比如净利润。 (三)实务中的应用案例 季度报告没有必要像年度财务报告那样披露详细的附注信息。 七、谨慎性(保守原则) (一)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对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面临着许多风险和不确定性,如:应收款项的可收回性、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售出存货可能发生的退货或者返修等。 (二)实务中的应用案例: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 【要点提示】在实务与原则的关联测试中,谨慎性原则是最为常见的一个知识点。 八、及时性(快,信息的生命) 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

22、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一是要求及时收集会计信息,即在经济交易或者事项发生后,及时收集整理各种原始单据或者凭证; 二是要求及时处理会计信息,即按照会计准则规定,及时对经济交易或者事项进行确认或者计量,并编制财务报告; 三是要求及时传递会计信息,即按照国家规定的有关时限,及时地将编制的财务报告传递给财务报告使用者,便于工作于其及时使用和决策。 第四节会计要素的会计等式 一、会计要素 两个问题:会计要素的确认(定性)、会计要素的计量(定量) (一)会计要素的概念及分类(定性) 资金运动是对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的最高概括 第一层次会计对象 第二层次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会

23、计报表要素) 第三层次会计科目(根据会计要素进行划分) 会计工作就是围绕着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展开的。 这些基本分类在会计上都有特定的含义和特征,为会计分类核算提供了基础,也为财务会计报表构筑了基本框架,因而会计要素也可称为会计报表要素。 依据企业会计准则,企业的会计对象共划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大会计要素。 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项会计要素,是资金运动的静态表现(时点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是资产负债表的基本要素;p363 收入、费用和利润三项会计要素,是资金运动的动态表现(时期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是利润表的基本要素。P372 1.反映财务状况要

24、素(资产负债表要素) (1)资产 资产的定义及基本特征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针对定义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进行理解和把握: 第一,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包括购买、生产、建造行为以及其他交易或者事项。预期在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形成资产。 第二,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是指企业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或者虽然不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但该资源能被企业控制。 第三,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是指直接或者间接导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企业的潜力。 具体来讲,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资源,如货币资金、厂房场地、机器设备、原材料

25、等,这些都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的物质基础,都属于企业的资产。此外,像专利权、商标权等不具有实物形态,但却有助于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的无形资产,以及企业对其他单位的投资等,也都属于资产。 资产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第一,资产能够直接或间接地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所谓经济利益,是指直接或间接地流入企业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资产都应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例如企业通过收回应收账款、出售库存商品等直接获得经济利益,也可通过对外投资以获得股利或参与分配利润的方式间接获得经济利益。按照这一特征,那些已经没有经济价值、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项目,就不能继续确认为企业的资产。 第二,资产是为企业拥有的,或者即使不为企

26、业所拥有,也是企业能够控制的。 一项资源要作为企业资产予以确认,企业应该拥有此项资源的所有权,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使用或处置资产。 第三,资产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也就是说,资产是过去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所产生的结果,资产必须是现实的资产,而不能是预期的资产。未来交易或事项可能产生的结果不能作为资产确认。 资产的分类 资产按其流动性不同,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如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账款、存货等; 非流动资产,主要包括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以及无形资产等。 (2)负债 负债的定义及基本特征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

27、现时义务。现时义务是指企业在现行条件下已承担的义务。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义务,不属于现时义务,不应当确认为负债。 负债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第一,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负债通常是在未来某一时日通过交付资产(包括现金和其他资产)或提供劳务来清偿。有时,企业也可以通过承诺新的负债或转化为所有者权益来了结一项现有的负债,但最终一般都会导致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出。 第二,负债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对于企业正在筹划的未来交易或事项,如企业的业务计划等,并不构成企业的负债。导致负债的交易或事项必须已经发生。 负债的分类 流动负债是指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清偿、或者主要为

28、交易目的而持有、或者自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含一年)到期应予以清偿、或者企业无权自主地将清偿推迟至资产负债表日后一年以上的负债。 流动负债主要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利息、应付股利、其他应付款等。 非流动负债是指流动负债以外的负债,主要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等。 (3)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的定义及基本特征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成为净资产,因此,所有者权益实际上是投资者(所有者)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 所有者权益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第一,除非发生减资、清算或分派

29、现金股利,企业不需要偿还所有者权益; 第二,企业清算时,只有在清偿所有的负债后,所有者权益才返还给所有者; 第三,所有者凭借所有者权益能够参与企业利润的分配。 所有者权益的确认与计量主要依赖于其他会计要素,尤其是资产和负债的确认与计量。 所有者权益的形成来源: (1)所有者投入的资本; (2)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 (3)留存收益(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所有者权益的分类 所有者权益按其构成不同可以分为实收资本(或者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 2.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利润表要素) (1)收入 收入的定义及基本特征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

30、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收入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第一,收入是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 日常活动是指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经常性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活动,如工业企业的产品生产和销售活动、商品流通企业的商品购销活动、金融企业的存、贷款业务等。 明确界定日常活动是为了将收入与利得相区分,因为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入不能确认为收入,而应当确认为利得。 第二,收入应当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入,该流入不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产。收入应当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入,从而导致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或两者兼而有之。 第三,收入最终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最终应当会导致

31、所有者权益增加,不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经济利益的流入不符合收入的定义,不应确认为收入。 收入的分类 根据企业所从事的日常活动的内容,企业的收入可以分为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和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 根据重要性要求,企业的收入可以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以工业企业为例,其中主营业务收入是指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主营业务所实现的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是指企业除主营业务活动以外的其他经营活动实现的收入,如出租固定资产、出租无形资产、出租包装物和商品、销售材料等实现的收入。 【拓展】明确界定日常活动是为了将收入与利得相区分,因为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入不能确认为收入,而应当计入

32、利得。 企业的收入:销售商品、出租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销售原材料、提供劳务收入; 企业的利得:接受捐赠、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的处置净收益、罚金收益。 (2)费用 费用的定义及基本特征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费用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第一,费用是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这些日常活动的界定与收入定义中涉及的日常活动相一致。将费用界定为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目的是为了将费用与损失相区分,因为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出不能确认为费用,而应当确认为损失。 第二,费用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出,该流出不包括向所有者分配利润。

33、费用应当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出,从而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或两者兼而有之。 第三,费用最终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最终应当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不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经济利益的流出不符合费用定义,不应确认为费用。 费用的分类 费用按照其功能可以分为营业成本和期间费用两大类。3)利润 利润的定义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利润是衡量企业优劣的一个重要标志,往往是评价企业管理层业绩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进行决策时的重要参考。 利润是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再加上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减去损失。 利润的分类 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

34、企业的利润一般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本教材主要针对工业企业的会计要素进行讲解,不涉及行政事业单位的相关内容。 (二)会计要素的计量(定量) 会计计量属性反映的是会计要素金额的确定基础,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 1.历史成本(基本计量属性) 历史成本,又称为实际成本,就是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历史成本计量,要求对企业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等项目的计量,应当基于经济业务的实际交易成本,而不考虑随后市场价格变动的影响。 在历史成本计量下: 资产按照其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

35、值计量。 负债按照其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2.重置成本(常用于盘盈资产) 重置成本,又称现行成本,是指按照当前市场条件,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金额。 重置成本是现在时点的成本,它强调站在企业主体角度,在实务中,重置成本多应用于盘盈固定资产的计量等。 3.可变现净值 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预计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净值。 4.现值(常用于非流动资产可收回金额、摊余成本计量) 现值,是指对未来现金流量以

36、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是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一种计量属性。 在会计计量中使用现值的目的是为了尽可能地捕捉和反映各种不同类型的未来现金流量之间的经济差异。 5.公允价值(常用于金融资产) 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 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地计量。 二、会计等式 会计等式揭示了会计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从实质上看,会计等式揭示了会计主体的产权关系、基本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一)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37、,必须拥有一定数量的经济资源作为从事经济活动的基础。 从数量上看,有一定数额的资产必然有一定数额的权益;反之,有一定数额的权益也必定有一定数额的资产。也就是说,资产与权益在任何一个时点都必然保持恒等的关系,这种恒等关系用公式表示,即: 资产=权益(静态等式) 企业的资产来源于投资者的投入资本和债权人的借入资金及其在生产经营中所产生的权益,分别归属于投资者和债权人。由于权益是由债权人权益(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两部分构成,因此会计恒等式可进一步表示为: 资产=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 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以上等式能直接反映出资金运动三个静态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企业在某一时点的财务状况,是资产负

38、债表的基本要素。 由于该等式是会计等式中最通用和最一般的形式,所以通常也称为会计基本等式。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每天都会发生多种多样、错综复杂的经济业务,从而引起各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但并不影响会计恒等式的平衡关系。具体表现为: 1.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式的影响 下面通过分析甲有限责任公司(简称甲公司)2010年1月份发生的几项经济业务,说明经济业务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式的影响。 (1)资产和负债要素同时等额增加 (2)资产和负债要素同时等额减少 (3)资产和所有者权益要素同时等额增加 (4)资产和所有者权益要素同时等额减少 (5)资产要素内部项目等额有增有减,负债和所有

39、者权益要素不变 (6)负债要素内部项目等额有增有减,资产和所有者权益要素不变 (7)所有者权益要素内部项目等额有增有减,资产和负债要素不变 (8)负债要素增加,所有者权益要素等额减少,资产要素不变 (9)负债要素减少,所有者权益要素等额增加,资产要素不变 综上所述,每一项经济业务的发生,都必然会引起会计等式的一方或双方有关项目相互联系的等量的变化,即当涉及会计等式的一方时,有关项目的数额发生相反方向等额变动;而当涉及会计平衡公式的两方时,有关项目的数额必然会发生相同方向的等额变动,但始终不会打破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 2.对“资产=权益”等式的影响 (1)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资产与权益同时等额增加,

40、增加金额相等,变动后等式仍保持平衡。 (2)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等式左边即资产内部的项目此增彼减,增减的金额相同,变动后资产的总额不变,等式仍保持平衡。 此时属于资产内部项目有增有减 (3)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资产与权益同时等额减少,减少金额相等,变动后等式仍保持平衡。 此时属于资产减少同时负债或所有者权益减少。 (4)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等式右边即权益的内部项目此增彼减,增减的金额相同,变动后等式右边总额不变,等式仍保持平衡。 此时属于负债或所有者权益内部项目有增有减,或者负债增加所有者权益减少,或者负债减少所有者权益增加。 在实际工作中,企业每天发生的经济业务要复杂得多,但无论其引起会计要素如何

41、变动,都不会破坏资产与权益的恒等关系。 (二)收入-费用=利润 企业一定时期所获得的收入扣除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后的余额,即表现为利润。用公式表示,即: 收入-费用=利润 以上等式实际上反映的是企业资金的绝对运动形式,即资金运动三个动态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企业在某一时期的经营成果,说明了企业利润的实现过程。是利润表的三个基本要素。 收入、费用和利润之间的上述关系,是企业编制利润表的基础。 (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在企业成立之初或某会计期间的期初,会计等式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随着企业经营活动的进行,在会计期间内,企业一方面取得收入,并因此而引起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另

42、一方面企业要发生各种费用,并因此而引起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所以在未结账之前的任意时刻,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下会计等式予以表现: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到了会计期末,企业将收入和费用进行配比,计算出利润,并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分配,一部分按照投资比例分配给投资者,使企业的资产减少或引起负债的增加;另一部分形成企业的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归入所有者权益,这样在会计期末结账之后的会计等式又恢复到会计期初的形式,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可以看出,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反映了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之间的相互关系,揭示了企业资金运动的内在规

43、律,也构成了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联系纽带。 三、六大要素之间的关系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或: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动、静态结合的会计方程式) 最后这一等式反映了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之间的相互关系,揭示了会计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也构成了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联系纽带。在会计期末结账后的会计等式又恢复到会计期初的形式。第二章会计科目和账户 第一节会计科目 一、会计科目的概念 会计科目是指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 会计科目是进行各项会计记录和提供各项会计信息的基础,在会计核算中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会计科目是复

44、式记账的基础,复式记账要求每一笔经济业务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以反映资金运动的来龙去脉; 其次,会计科目是编制记账凭证的基础,在我国,会计凭证是确定所发生的经济业务应计入何种会计科目以及分门别类登记账簿的凭据; 再次,会计科目为成本计算与财产清查提供了前提条件,通过会计科目的设置,有助于成本核算,使各种成本计算成为可能,而通过账面记录与实际结存核对,又为财产清查、保证账实相符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最后,会计科目为编制财务报表提供了方便,财务报表是提供会计信息的主要手段,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及其提供的及时性,财务报表中的许多项目与会计科目是一致的,并根据会计科目的本期发生额或

45、余额填列。 二、会计科目的分类 为了进一步研究会计科目的设置和运用,需要了解会计科目的分类。 (一)按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分类 在设置会计科目的时候,要兼顾对外报告信息和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并根据所需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的不同分设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 1.总分类科目,又称一级科目或总账科目,它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提供总括信息的会计科目,如“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原材料”等。总分类科目反映各种经济业务的概括情况,是进行总分类核算的依据。 2.明细分类科目,又称明细科目,是对总分类科目作进一步分类、提供更详细和更具体会计信息的科目。如“应收账款”科

46、目按债务人名称或姓名设置明细科目,反映应收账款的具体对象。对于明细科目较多的总账科目,可在总分类科目与明细科目之间设置二级或多级科目。 总分类科目概括地反映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明细分类科目详细地反映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总分类科目对明细分类科目具有统驭和控制作用,而明细分类科目是对其所属的总分类科目的补充和说明。 该种分类在学习时应明确: 首先,并不是所有的科目都有二级科目、三级科目; 其次,科目一般分到三级,不是越多越好; 第三,二级科目和三级科目等统称为明细科目。其相互关系如表2-1所示:(二)按其归属的会计要素分类 企业的经济活动是通过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会计要素的增

47、减变化体现出来的,各个会计要素既有其特定的经济内容,又是互相联系的。因此,会计科目按其所归属的会计要素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五类: 1.资产类科目:按资产的流动性分为反映流动资产的科目和反映非流动资产的科目。 2.负债类科目:按负债的偿还期限分为反映流动负债的科目和反映长期负债的科目。 3.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按所有者权益的形成和性质可分为反映资本的科目和反映留存收益的科目。 4.成本类科目:按成本内容和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反映制造成本的科目和反映劳务成本的科目。 5.损益类科目:按损益的不同内容可以分为反映收入的科目和反映费用的科目。 三、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 为了统一财务会计报告,增强会计信息的可比

48、性,总分类科目是在国家统一会计制度中统一规定的。明细分类科目除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设置的以外,各单位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行设置。会计科目的设置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合法性原则:指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当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二)相关性原则:指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当为提供有关各方所需要的会计信息服务,满足对外报告与对内管理的要求。 (三)实用性原则:指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符合单位自身特点,满足单位实际需要。 对于本企业重要的经济业务,可以按照重要性原则要求对会计科目进行细分,设置更为具体的会计科目; 对于不重要的经济业务或者不经常发生的业务,可以对某些会计科目进行适当的归并。 对于会计科目的

49、名称,在不违背会计科目使用原则的基础上,可以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适合本企业的会计科目。 四、常用会计科目 会计科目依据企业会计准则中确认和计量的规定制定,涵盖了各类企业的交易或事项。 企业在不违反会计准则确认、计量和报告规定的前提下,可以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自行增设、分拆、合并会计科目。 企业不存在的交易或者事项,可不设置相关会计科目。对于明细科目,企业可以比照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中的“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规定自行设置,本书不再详细列示其内容。 会计科目编号供企业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查阅会计账目、采用会计软件系统参考,企业可结合实际情况自行确定会计科目的编号。常用会计科目如教

50、材52至54页表22所示。一共是六大类。第二节账户 一、账户的概念 账户是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是用来记录会计科目所反映的经济业务的工具,账户以会计科目作为名称,同时又具备一定的格式,即结构;而会计科目只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了分类,它只有分类的名称而没有一定的格式。 账户的设置依据(名称):会计科目 账户具有一定格式与结构。 二、账户的分类 三、账户的基本结构 账户的作用: 分门别类地记载各项同经济业务; 提供日常会计核算资料和数据; 编制财务报表提供依据。 在会计实务中账户的基本结构通常简化为T字型(丁字型)账户 账户基本结构包括: 1.账户名称(会计科目)

51、2.日期 3.凭证编号 4.搞要 5.增加额、减少额和余额 通过账户记录的金额可以提供四项会计核算的指标,四个金额要素(会计核算指标),分别是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期末余额。 上述四项金额的关系是: 本期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本期期末余额 上述关系式可以变形为下面三个等式: 变形:本期期初余额=本期期末余额+本期减少发生额-本期增加发生额 变形:本期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本期期末余额 变形:本期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期末余额=本期减少额 本期增加发生额和本期减少发生额是记在账户左方还是右方、账户的余额反映在左方还是右方取决于账户的性质和类型。由于

52、使用的记账方法不同,账户左方、右方反映的内容也不相同。我国的相关规定:采用借贷记账法下的账户,其左方一律称为借方,右方一律称为贷方。 四、账户与会计科目期的联系和区别 会计科目与账户都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科学分类,两者口径一致,性质相同,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也是设置账户的依据,账户与会计科目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不同概念。 (一)会计科目和账户的联系 第一,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也是设置账户的依据;账户则是根据会计科目来设置的,账户是会计科目的具体运用。因此,会计科目的性质决定了账户的性质,账户的分类和会计科目的分类一样,可分为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共同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收入

53、类账户、费用类账户、利润类账户等。 第二,按会计科目提供核算资料的详细程度分类,相应地分为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等。 第三,会计科目和账户对会计对象的经济内容分类的方法和分类的用途及分类的结果是完全相同的。 第四,没有会计科目,账户便失去了设置的依据;没有账户,会计科目就无法发挥作用。 (二)会计科目和账户的区别 第一,会计科目仅仅是账户的名称,不存在结构;而账户则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 第二,会计科目仅说明反映的经济内容是什么,而账户不仅说明反映的经济内容是什么,而且系统反映和控制其增减变化及结余情况的工具。 第三,会计科目的作用主要是为了开设账户,填凭证所运用;而账户的作用主要是提供某一

54、具体会计对象的会计资料,为编制账务报表所运用。 应当指出的是,在实际工作中,账户和会计科目这两个概念已不加严格区别,往往是互相通用。 第三章复式记账 第一节单式记账法与复式记账法 记账方法按记账方式的不同,一般分为单式记账法和复式记账法。 一、单式记账法 单式记账法是指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只在一个账户中加以登记的记账方法。单式记账法的记账手续简单,但没有一套完整的账户体系,账户之间的记录没有直接联系和相互平衡的关系,不能全面、系统地反映各项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情况和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也不便于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和完整性。这种方法适用于经济业务很简单或单一的经济个体或家庭。 因为单式记账法的

55、种种缺点,这种方法早已被淘汰,现代会计使用的是复式记账法。 二、复式记账法 复式记账法是以资产与权益平衡关系作为记账基础,对于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系统地反映资金运动变化及其结果的一种记账方法。复式记账法是单式记账法的对称,是会计核算方法中最基本、最主要的会计方法之一。 复式记账法根据记账符号的不同,可分为借贷记账法、收付记账法和增减记账法三种。借贷记账法是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是国际上通过的记账方法,在我国1992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明确规定中国境内的所有企业都采用借贷记账法。 收付记账法是以“收”和“付”作为

56、记账符号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是我国传统的复式记账法。 增减记账法是以“增”和“减”作为记账符号的复式记账方法,这种记账方法是20世纪60年代我国商业系统改革记账方法时创设的。 三、复式记账法的特点 复式记账法是以会计的基本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为依据建立起来的一种科学记账方法。复式记账法与单式记账法相比,具有以下两个明显的特点: (一)对于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同时登记。 (二)由于每项经济业务发生后,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有关账户中进行登记,因此,可以对账户记录的结果进行试算平衡,以便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 正是因为复式记账法具有以上特点,因而被公认为

57、是一种科学的记账方法,为世界各国所广泛采用。第二节借贷记账法 一、借贷记账法的概念 借贷记账法是指以“借”和“贷”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 二、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 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两字作为记账符号,分别作为账户的左方和右方。“借”表示增加还是“贷”表示增加,则取决于账户的性质及结构。 三、借贷记账法下的账户结构 在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基本结构是:左方为借方,右方为贷方。其中一方记录增加的金额,另一方记录减少的金额,但具体哪一方登记增加,哪一方登记减少,则要根据账户反映的经济内容的性质决定,确定账户结构的目的是分别规定借方、贷方发生额的内容和账户余额的方向,便于有规律地登记账

58、户和结出账户的余额 (一)资产类账户的结构 在资产类账户中,资产的增加记录在账户的借方,资产的减少记录在账户的贷方,账户的余额在借方。 资产类账户期末余额的计算公式如下: 借方期末余额=借方期初余额+借方本期发生额-贷方本期发生额 (二)负债类账户的结构 在负债类账户中,负债的增加记录在账户的贷方,负债的减少记录在账户的借方,账户的余额在贷方。 负债账户期末余额的计算公式如下: 贷方期末余额=贷方期初余额+贷方本期发生额-借方本期发生额 (三)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结构 在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所有者权益增加记录在账户的贷方,所有者权益减少记录在账户的借方,账户的余额在贷方。所有者权益类账户与负债类账

59、户的结构类似 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期末余额的计算公式如下: 贷方期末余额=贷方期初余额+贷方本期发生额-借方本期发生额 (四)成本类账户的结构 在成本类账户中,成本的增加记录在账户的借方,成本的减少记录在账户的贷方,账户的余额在借方。 成本类账户期末余额的计算公式如下: 借方期末余额=借方期初余额+借方本期发生额-贷方本期发生额 (五)损益类账户的结构 损益类账户包括收入和费用(或支出、成本)账户,这些账户是反映会计主体在某一会计期间发生的收入和费用支出、成本开支情况。在某一会计期间结束时,收入与费用(支出)成本开支相抵后表现为所有者权益的增加或减少,因此,这类账户在期通常没有余额,称为虚账户。对

60、这类账户平时要进行发生额的记录,期末再转入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本年利润)。 1.收入类账户的结构 在收入类账户中,收入的增加记在账户的贷方,收入的减少记在账户的借方,期末本期发生的收入增加额减去本期发生的减少额的差额转入所有者权益类有关账户,期末无余额 2.费用类账户的结构 在费用类账户中,费用的增加记在账户的借方,费用的减少记在账户的贷方,期末本期发生的费用增加额减去本期发生的费用减少额的差额转入所有者权益类有关账户,期末一般无余额。四、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为: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企业发生的任何经济业务均可概括为以下四种类型: (一)资产与权益同时增加,总额增加 (

61、二)资产与权益同时减少,总额减少 (三)资产内部有增有减,总额不变 (四)权益内部有增有减,总额不变 五、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 试算平衡,是指根据资产与权益的恒等关系,以及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检查所有账户记录是否正确的过程,包括发生额试算平衡法和余额试算平衡法两种方法。 (一)发生额试算平衡法:根据所有账户借方发生额合计与贷方发生额合计的恒等关系,检验所有账户发生额记录是否正确的方法。公式如下: 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二)余额试算平衡法:是根据本期所有账户借方余额合计与贷方余额合计的恒等关系,检验本期账户记录是否正确的方法。根据余额的时间不同可以分为期初余

62、额平衡和期末余额平衡, 全部账户的借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期初余额合计 全部账户的借方期末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期末余额合计 第一,对于每项经济业务都必须同时记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 第二,所记入的账户可属于同类,也可属于不同类,这取决于经济业务的类型,但记入账户时,一个记在借方,则另一个必须记在贷方。 第三,对于每项经济业务都应以相等的金额在借贷两方面同时登记。 在编制试算平衡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必须保证所有账户的余额均已记入试算平衡表。因为会计等式是对六项会计要素整体而言的,缺少任何一个账户的余额,都会造成期初或期末借方余额合计与贷方余额合计不相等。 2.如果试

63、算平衡表借贷不相等,肯定账户记录有错误,应认真查找,直到实现平衡为止。 3.即便实现了有关三栏的平衡关系,并不能说明账户记录绝对正确,因为有些错误并不会影响借贷双方的平衡关系。 例如: (1)漏记某项经济业务,将使本期借贷双方的发生额发生等额减少,借贷仍然平衡 (2)重记某项经济业务,将使本期借贷双方的发生额发生等额虚增,借贷仍然平衡 (3)某项经济业务记错有关账户,借贷仍然平衡 (4)某项经济业务在账户记录中,颠倒了记账方向,借贷仍然平衡 (5)借方或贷方发生额中,偶然发生多记少记并相互抵消,借贷仍然平衡等。第三节会计分录 一、会计分录的概念 会计分录简称分录。它是指按照复式记账的要求,对每项经济业务列示出应借、应贷的账户名称及其金额的一种记录。在实务中,为了保证账户记录的正确性,在把经济业务记录账户之前,应先确定经济业务所涉及的账户及其应记的借贷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