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知识整合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24892788 上传时间:2022-07-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5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跨学科知识整合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跨学科知识整合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跨学科知识整合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跨学科知识整合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跨学科知识整合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跨学科知识整合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精品文档.跨学科知识整合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摘要众所周知, 地理学科是一门介于自然学科与社会学科之间的边缘学科,也是一门交叉学科,它具有明显的跨界性和综合性。新课改背景下单纯的传递知识已经不能为广大学生所接受。地理学科教学内容丰富,涉及知识范围广泛,如何准确地、巧妙地、灵活地运用好跨学科知识整合,是新时期地理教师上好课的关键。本文通过一些具体事例,特别是当前新教材强调的案例教学,来阐述跨学科知识整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关键词 历史 物理 语文 数学 跨学科知识 整合运用地理学科和物理、语文、数学、历史等

2、学科是密不可分的,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充满了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为地理教师,应对课堂上所用的跨学科知识准确把握、准确分析,真正把不同学科内容恰到好处地、有机地整合到自己的教学中,这就要求与其他学科联系时要找准关联点,不能牵强附会,也不能钻得太深而影响地理课的教学,着眼点应放在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学习兴趣上,这样既能保证辅助学科的科学性,又有利于学生严谨治学品质的形成和发散思维的培养。一、 加强与物理和数学学科的联系地球运动在物理学上属于天体运动知识,要求较高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因此在这部分教学时要注意和物理学科联系。例如可以用多媒体演示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含义,演示公转的速度,让学生直观感觉

3、公转的近快远慢,用多普勒原理解释成因,还可以和物理的圆周运动联系;大气运动一节中,联系热胀冷缩的原理,讲解热低压和冷高压的形成,从而掌握热力环流的成因,可以列举城市热岛、海陆风(白天徐徐的海风)、山谷风(巴山夜雨)的例子;列举暖气片放在地上,热气向上循环,空调挂在上面,冷气向下循环的例子,解释对流层的形成;大气的热状况一节,用物理学的波长分析太阳中的能量,让学生理解物质含有的能量越多,波长越短,比如洗手间的红外线接收器感应人体散发的红外线,紫外线的强烈杀菌作用等。在地震波中引入横波纵波的概念,分析波长、波速、在介质中的传播情况;在风的形成、近地面风向的画法、洋流的流向、风带的形成、河流的曲流力

4、引入地转偏向力的的作用,和力的合成分解联系;在天气系统中联系水汽遇冷凝结成小水滴,形成降水,让学生明白在高中阶段(热的地区上升气流降水,冷的地方下沉气流晴朗)这个知识点是正确的;在水循环一节中联系水的三态变化,理解水循环在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方面的意义;在天气系统中分析气温气压的关系,理解低气压区空气密度减小,压强减小,成为低压,反之高压区空气密度增大,压强增大,成为高压;讲到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时,介绍气温的垂直递减率,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在太阳高度角中一些计算题可以和数学的三角函数联系,比如太阳能的安装角度、楼间距距离,地球经纬度的实际长度、地球两地之间的最短距离、等高线的计算、比例尺的转换、山地

5、海拔高度与气温垂直递减的计算等等。通过这些案例,我发现高一下学期学生上物理课时纷纷反映和地理联系紧密,也为高二的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 加强与历史和政治学科的联系。俗话说政史地是一家,不仅仅因为三科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知识联系,而且也对学生对文科知识的学习起着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作用。如果说,我们过去的教学中只是注重了单个学科的学习,而忽略了学科间的联系和综合的话,那么现在,随着高考命题的改革,注重学科间知识的联系和综合与注重某个学科内知识的综合已经是同等重要的了。 例如人口迁移一节中,中国古代人口由黄河流域迁到长江珠江流域主要是自然灾害和战争造成的,特别是西晋末年永嘉之乱、唐代安

6、史之乱、北宋靖康之难。我单独拿出一节课时间讲历史故事,从汉朝汉武帝的对匈奴作战说到东汉末年至魏晋的五胡乱华,与历史课上的南北朝民族大融合联系起来;由杨坚结束南北朝,建立大一统的隋朝,到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唐高宗的永徽之治、武则天代周、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和后期的腐朽统治解读安史之乱;有赵匡胤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到北宋末年宋徽宗任用奸臣,名不聊生解读靖康之难。通过这些历史讲解,学生兴趣盎然,教学效果非常好。还有清末民初闯关东走西口,建国后上山下乡,改革开放后孔雀东南飞,新大陆发现后的奴隶贸易,印巴战争,伊拉克战争等等。洋流一节中,我分别导入哥伦布开辟新航路后两次登陆美洲的时间,三角奴隶贸易的航线,日本

7、海军偷袭美国珍珠港事件,泰坦尼克号与来自北极的冰山相撞事件说明洋流对航行的影响。导入郑和下西洋的线路说明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特点。在地域文化对城市建筑的影响一节中,了解美国的历史文化有助于理解城市空间布局,了解欧洲历史文化可以理解欧洲城市中心是广场教堂;了解中国古代皇权至上的历史,理解北京中心是紫禁城的原因。以拿破仑入侵俄国和二战中德军进攻苏联失败来引入寒潮的教学。古有丝绸之路,今有第二亚欧陆桥引入中亚地区的复习。在西亚的复习中引入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巴以冲突、索马里海盗。在南亚复习时引入印巴战争。在东亚复习时引入钓鱼岛、独岛、俄罗斯北方四岛争端的由来,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在复习东南亚

8、时引入马六甲海盗和印尼地震大海啸的历史事件。在复习非洲引入奴隶贸易。秦汉在关中兴建的数处水利工程,灌溉了大量田地,使少雨的关中地区长时期成为我国的富有之地;都江堰的修建,既防洪又灌溉,四川乃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宋时苏湖地区地势平坦、雨量充沛、土地肥沃、人口合理,才有水田面积大、产量高,才流传下来“苏湖熟,天下足”的言谚语,宋元王朝,充分利用海岸线长,港湾众多的优越地理条件,大力发展海外贸易,促进了宋元王朝的经济繁荣;隋炀帝利用我国东部地区地势平坦,河湖密布,降水量大,人口较多的优势,开凿了沟通中国南北的大运河;元朝的漕运和海运,就是利用便利的自然条件,实现了南粮北运,保证了大都的粮食供应。今

9、天,我国正在修建的长江三峡工程,正是借鉴历史经验,合理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一个范例。在内外里作用一章中,我把内外力作用比作一对矛盾,矛盾有主次之分,所以有的地貌是内里作用为主,有的是外力作用为主。一般情况下内里占主导地位,但是在一定条件下矛盾的主次是可以转化的。通过政史地三科的联系,学生的文综综合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三、加强与语文学科的联系。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意境高远,千百年间万口传诵。有的还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如能在地理教学中巧妙的加以利用,就能够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深入理解教材,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例如,在复习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大致

10、呈三级阶梯分布这一特点时,我设计这样的导入方法。上课时首先向学生展示准备好的一组诗句: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滚滚长江东逝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江东去浪淘尽.然后问:这些诗句都蕴含着怎样的地理知识?学生们迅速说出我国许多河流是向东流入海的,我顺势引导:俗话说水往低处流,我国地势有什么样的特点?学生们说出我国地势的特点为西高东低。我继续追问:我国地势除了西高东低的特点外,还有什么特点呢?这样的特点又有什么样的地理意义?下面我们共同来学习这一节内容。这样自然导入到这一节,同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如,在讲中国气候时,列举凉州词中的羌笛何须怨杨柳,

11、春风不度玉门关,春风为什么不能度过玉门关?春风又指的是什么呢?这样导入,可以增加学生的探究欲望,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提高学习效率。通过学习,学生们知道,这里的春风是指夏季风。我国是受季风影响比较显著的国家,我们把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划分为季风区,夏季风影响不到的地区为非季风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大致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这条线以东以南为季风区,以西以北为非季风区。因为玉门关正好位于这条界限以西,关外自然就得不到夏季风的滋润了。如“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可以很直观的说明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的特点。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又能形象的反映农业生产季节性的

12、特点。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写出了平原与山地气候的差异。人间四月正是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而在高山古寺之中,桃花才开始盛开,这主要是平原与山地相对高度较大,山顶气温远远低于山脚气温。通过这两句诗让同学们深刻理解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摄氏度及海拔高低引起气候、植被景观的垂直变化这些地理知识。“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解释热力环流中的山谷风成因。“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讲述赤道的周长和线速度的大小。 将语文运用于中学地理教学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在探求地理知识过程中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而且可以将地理学问题与社会文化相联系,在地理学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培养人

13、文素养,从而培养科学素质于人文素质相结合的优秀人才,这也是地理教育所应达到的最高境。总之,任何一门学科的知识都不能孤立存在,往往与其它学科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且相互渗透。对于绝大多数地理教师而言,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整合跨学科知识还是一块处女地,对跨学科知识的整合是否恰当,首先在于我们教学观念的彻底转变,切忌围绕考什么就教什么来组织教学材料,一定要跳出课本的圈子,实际上,丰富多彩的地理教学资源就在我们身边;其次,我们要有自发的收集信息资源的意识和具备较强的处理信息资源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要广泛涉猎,平时注重积累,时时事事做有心人;再次,我们要学会创新的本领,对于纷繁复杂的资源要剪辑嫁接,合理地进行取舍,再为我所用,与教学有机地结合,而不是牵强附会、无休止地拓展。只有灵活地进行跨学科知识的整合,协调教学系统中教师、学生、教育内容和教学媒体等教学元素,才能使整个教学资源和教学环节形成一个协调一致的教学系统,大大推进新形势下的地理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