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六一居士传》教案备课资料

上传人:时间****91 文档编号:124892190 上传时间:2022-07-2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6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中语文《六一居士传》教案备课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六一居士传》教案备课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六一居士传》教案备课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六一居士传》教案备课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六一居士传》教案备课资料(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六一居士传教案3一、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水(今江西吉安)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著有欧阳文忠集。毕生写了五百余篇散文,成就斐然。她的政论文充足发挥了儒家思想中注重国计民生的优秀成分,为政治斗争服务,如与高司谏书、朋党论、五代史伶官传序等。她状物写景及客事的散文摇曳生姿,沉着委婉。释秘演诗集序、醉翁亭记、泷冈阡表等是这方面的佳作欧阳修的赋也极具特色。她的秋声赋,采用散文句法,把秋夜写得生动可感,且变唐以来赋自“律体”为“散体”,在赋的发展上,有重要意义。欧阳修又是个博通古今的大学者。她与宋祈(9981063)一起重编唐书,还自著五代史,后人称之

2、新唐书和新五代史。欧阳修纠承韩愈“文从字顺”的老式,但避免了韩愈尚奇好异的作风,散文内容充实,纡徐流畅;叙事简括确法,议论纡徐有致;章法曲折变化而又严密,语句轻快圆融而不滞涩。这种平实的散文风格在当时走了示范作用。欧阳修的著述,今存欧阳文忠公全集、欧阳文忠公集,中华书局出版点校本欧阳修全集。二、写作背景:欧阳修写这篇六一居士传时,已经六十四岁,自二十四岁应试及第,授西京留守推官,步入仕途,已整整四十年。她以其毕生精力献给了赵宋五朝。目前,既老且病,春蚕丝尽,蜡泪将干,应当得到休息的机会了。更何况,四十年中,群小与新党中人交相煎迫,以至三度贬官,历尽宦海风涛;到了暮年,还经历了“濮议”之争的惊涛

3、骇浪:宋仁宗死,无子,欧阳修时在朝廷,与韩琦等议立英宗。英宗是濮安懿王赵允让的亲生子。濮王死后,英宗按例追赠尊亲。有人觉得,英宗只能称生身之父允让为皇伯,不能称父。欧阳修力辟其非。御史弹劾欧阳修“首开邪议”,欧阳修著濮议来辩驳。这场宫廷风波使欧阳修“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此时求去,完全是出之于至性真情。写这篇文章后一年,她才获准致仕;又过了一年,病逝颍州。她仅得一年的琴棋书酒之乐便溘然长逝。后来事证今言,再读这篇六一居士传,谁能不为这位老人的晚年遭际愀然动容?这便是文中诚挚之情具有感发力量的明证。又见课文第24页。三、构造层次第一段,简要交代自己更号的状况。谪滁时自号醉翁,目前来知蔡州

4、,又更号六一居士。作者从初贬夷陵时自戒“无饶河,益慎职”,到谪滁时号醉翁,“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再到知蔡州时更号六一居士,陶醉于五物之中,这反映了她的官场经历和心路历程。由早年在政治舞台上的布满朝气、奋力拼搏到中年被贬后安于职守、与民同乐,再到晚年时的急流勇退、修身养性。这种历程在封建士大夫中非常典型。第二段,通过主客对话,表白更号“六一”的因素。先由主客问答交代清晰何谓“六一”,“六一“就是:藏书一万卷,金石遗文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再加上“吾一翁”。这使我们想起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由于门前种了五棵柳树,“因以五柳为号焉”。不管是爱好琴、棋、书、酒、金石,还是爱好柳树

5、,都从正面反映了封建社会中知识分子的一种高雅的艺术情趣,也从侧面反映了她们对于功名利禄的淡薄。接着,文章又通过主客问答,进一步申说这样陶醉于五物与否是逃名的问题。客人引用庄子渔父是愚人欲自逃其影的典故来阐明名是无法逃避的。作者深出名不可逃的道理,她也并不想逃名,她之因此取名为六一居士,重要目的是“聊以志吾之乐尔”。于是,极自然地引入到了下一层意思的讨论,即五物之乐何如?作者先阐明沉浸于这五物之中,可以做到“太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用心至极,能不受任何外物干扰;接着阐明“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真可以说其乐无穷;再接下去,作者又申说,世事之中有两种累赘

6、,使她不能“极吾乐于其间”,“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于五物哉?”行文至此,才说到核心处,这才是欧阳修多次规定退休的真正因素,也是她沉浸于五物、取号六一居士的真正因素。但问题尚未最后解决,客人又提出了一种问题:官场事务固然能劳累其形,琴棋书酒金石难道不会劳累其心吗?作者的回答是:“否则。累于彼者已劳矣,又多忧;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吾其何择哉?”官场事物不仅劳形,并且常有不测之祸,十分令人紧张。至于悠游陶醉于五物,不仅安逸舒服,尚有安全感,不会带来任何祸害。那么选择哪同样不是很清晰了吗?第三段,作者由此总结了自己想退隐的三条理由(“三宜”

7、)。第一条,“老而休”,是必然规律;第二条,“讫无称”,表面上是谦虚,骨子里是牢骚,是对“受侮于群小”的不满;第三条,“贪过度之荣禄,是将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是儒者功成身退、知足常乐思想的必然成果。因此,最后归结到虽然没有五物可以欣赏,她也要归隐。总之,这篇文章由自己晚年改名六一居士的由来说到乐趣,说到渴望退休,反映了欧阳修晚年厌倦官场生活,想归隐的思想,有其豁达开朗、淡泊明志的一面,也有明哲保身、远身以避祸的一面。(主题)四、参照译文。六一居士最初被贬谪到滁州山乡时,自号醉翁。年老体弱,又多病,将要辞别官场,到颍水之滨颐养天年,便又变化名号叫六一居士。有位客人问道:“六一,讲的是什么?”居

8、士说:“我家里藏了书一万卷,集录夏、商、周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盘,又常常备好酒一壶。”客人说:“这只是五个一,怎么说六一呢?”居士说:“加上我这一种老头,在这五种物品中间,这难道不是六一了吗?”客人笑着说:“您大概是一位想逃避名声的人吧,因而多次改换名号。这正像庄子所讥讽的那个胆怯影子却跑到阳光中去的人;我将会看见您像那个人同样,迅速奔跑,大口喘气,干渴而死,名声却不能逃脱。”居士说:“我本就懂得名声不可以逃脱,但也懂得没有必要逃避;我取这个名号,姑且用来标明我的乐趣罢了。”客人说:“你的乐趣怎么样呢?”居士说:“我的乐趣可以说得尽吗!当自己在这五种物品中得意忘情时,泰山在

9、面前也看不见,迅雷劈破柱子也不惊恐;虽然在洞庭湖旷野上奏响九韶音乐,在涿鹿大地观看大战役,也局限性以形容自己的快乐和舒服。然而常常忧虑不能在这五种物品中尽情享乐,因素是世事给我的连累太多了。其中大的方面有两件,官车、官服、符信、印绶从外面使我的身体感到劳累,忧患思虑从里面使我的内心感到疲倦,使我没有生病也已经显得憔悴,人没有老却精神已衰竭,尚有什么空闲花在这五种物品上呢?虽然如此,我向朝廷祈求告老还乡已有三年了,(如果)某一每天子发出恻隐之心哀怜我,赐还我这把老骨头,让我可以和这五种物品一起回归田园,就有但愿实现自己素来的愿望了。这便是我标明我的乐趣的因素。”客人又笑着说:“您懂得官车、官服、

10、符信、印绶劳累自己的身体,却不懂得这五种物品也会劳累心力吗?”居士说:“不是这样。我被官场连累,已经劳苦了,又有诸多哀愁;被这些物品所吸引,既很安逸,又庆幸没有祸患。我将选择哪方面呢?,“于是和客人一同站起来,握着手大笑说:“停止辩论吧,区区小事是不值得比较的。”过后,居士叹息说:“读书人从年轻时开始做官,到年老时退休,往往是有等不到七十岁就退休的人。我素来羡慕她们,这是我应当离职的第一点理由。我曾经被当朝任用,但至今没有值得称道的政绩,这是应当离职的第二点理由。强健潮流且如此,目前既老又多病,凭着难以支撑的身体去贫恋超越的职位俸禄,这将会违背自己平素的志愿,自食其言,这是应当离职的第三点理由

11、。我有这三点应当离职的理由,虽然没有这五种物品,离职也是应当的,还要再说什么呢!”熙宁三年九月七日,六一居士自传。五、精髓赏读。1、形式别具一格。它没有像一般的传记那样,具体论述自己毕生的重要经历,而是由自己晚年改名六一居士的由来说到自己的乐趣,又说到自己渴望退休的心情及对现实生活的厌倦。由于文章采用了汉赋的主客问答方式,因此很便于逐级推动地论述这种思想和情趣,并且也使行文跌宕起伏、情感真切。2、语言既平易晓畅又形象深刻。如作者写她陶醉于五种物品之时说:“太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既喻为自然界的多种事物和声响,又喻为社会官场的嘈杂

12、事物,真是奇妙之喻!作者能对之置之而不顾,深刻地阐明了她对五种物品的乐而不倦和用心致志。六、参照答案第一题命题意图:理解赋的文体特点,情感体现的方式以及文章构造安排方面的纵深和开阔。参照答案:主客问答,抑客伸主。这一大段中涉及的内容,如果不用这种设为问答的特殊形式而改用直接议论抒情,该多么板滞沉闷!用了这种形式,使文情顿生波澜,起伏荡漾,变板滞为活泼多姿,化沉闷为轻松流走,借问答而层层推动。所谓“举重若轻”、“娓娓而道”的风调,不是全赖此客主问答的形式呈现出来的吗?第二题命题意图:理解古代文人士子的生命追求和精神寄托,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参照答案:两者不同:前者积极进取,投身社会,为国效

13、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后者意志消沉,寄情于物,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第三题命题意图:培养学生的专项阅读能力,集中思考,求同存异。参照答案:可从各自的人生际遇和精神世界入手进行分析。第四题命题意图:掌握文章重要句子含义,加深对句子的理解。参照答案:1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然而常常忧虑不能在这五种物品中尽情享乐,因素是世事给我的连累太多了。2虽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一日天子恻然哀之,赐其骸骨,使得与此五物偕返于田庐,庶几偿其夙愿焉。虽然如此,我向朝廷祈求退休已有三年了,一旦天子发出恻隐之心哀怜我,赐还我这把老骨头,让我可以和这五种物品一起回归田园

14、,就有但愿实现自己素来的愿望了。3吾其何择哉?我将选择哪方面呢?七有关资料(1)传记资料。宋史欧阳修传(节录)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嶷然有声。宋兴且百年,而文章体裁,犹仍五季余习。锼刻骈偶,洪溜弗振,士因陋守旧,论卑气弱。苏舜元、舜钦、柳开、穆修辈,成故意作而张之,而力局限性。修游随,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苦志探赜,至忘寝食,必欲并辔绝驰而追与之并。举进士,试南宫第一,擢甲科,调西京推官。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

15、(略)修平生与人尽言无所隐。及执政,士大夫有所干请,辄面谕可否,虽台谏宫论事,亦必以是非诘之,以是怨诽益众。(略)修以风节自持,既数被污蔑,年六十,即连乞谢事,帝辄优诏弗许。及守青州,又以请止散青苗钱,为安石所诋,故求归愈切。熙宁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卒,赠太子太师,谥曰文忠。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复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目尔,遇事不敢忽也。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凡

16、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名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修幼失父,母尝谓日:“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其平居教她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修闻而服之终身。为文天才自然,丰约中度。其言简而明,信而通,引物连类,折之于至理,以服人。超然独骛,众莫能及,故天下翕然师尊之。奖引后进,如恐不及,赏识之下,率为闻人。曾巩、王安石、苏洵、洵子轼

17、、辙,布衣屏处,未为人知,惰即游其名誉,谓必显于世。笃于朋友,生则振掖之,死则调护其家。好古嗜学仓堋阂越到鹗盼摹媳嗖屑颍磺卸奘埃谢焱涤谧螅牡目杀碇街都怕肌贰钰蕖短剖椤芳汀尽恚宰段宕芳恰罚洗试迹嗳洞呵铩芬胖肌臻鹌湮脑唬骸奥鄞蟮浪坪凼滤坡疥蓿鞘滤扑韭砬乘评畎住!笔墩咭晕浴?br2、鉴赏资料六一居士传赏析善于谋篇的作家,都注重文章的结尾。举凡一篇的胜义,全文的主旨,精辟的议论,乃至警策的语言,往往安排在结尾处,使人读完全文,或留下深刻的印象,或产生无穷的感慨,或引起联翩的浮想。所谓掩卷沉思,低回击节,起坐彷徨,种种艺术效果的获得,虽不能说完全系于一结,那精警的一结却起了重要的作用。像这篇小文,以“六

18、一”命篇,中心意旨却并不在体现作者晚年徜徉琴棋书酒之间的至乐,而在于表白亟于辞官归老的心情;结尾“三宜去”,才是一篇幅的归趣。前面写“六一”之乐,只是一种向往,一种追求;这种“乐”只有在辞官归老后才干变为现实。预想“六一”之乐,旨在求得“三宜去”之早日得到理解和实现;把“三宜去”安排在结尾处,才干感动人心,引起同情,求得宋神宗及其执政者“恻然哀之”。因此,文章的题面虽然是“传”,其实不是一篇记叙性的传文,而是一篇借议论以抒情的散文。这篇文章除了感情诚挚动人之外,还深寓人生哲理。当作者对“客”阐明改名“六一居士”的含义后,“客”指出她企图“逃名”,并引庄子渔父篇的话,讥诮她这样做是“畏影而走乎日

19、中”,法将“疾走大喘渴死”,而名终不可逃。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在青年时代,无不想捷高科,干名位,汲汲于事功。一旦有了高科名位,才发现名位与劳苦忧患俱来,名愈高忧劳愈甚,居位愈久愈不可自拔,真所谓春蚕作茧,徒以自缚。欧阳修在北宋中期享大名数十年,深谙个中消长盈虚之理。如何解决这种矛盾?“客”所引庄子渔父篇那段话,尚有两句没有直接说出来,这就是“处阴可以休影,处静可以息迹”。人要逃避自己的影子,最简朴的措施是从阳光下站到阴处来;人要是怕见自己的脚印,只消停下来不走,那脚印自然消失。这里的“处阴”、“处静”,隐喻息影林泉,挣脱物累世虑;对于欧阳修来说,便是辞官归田。这话虽从客人引述道家之言中隐约其辞

20、地泄露出来,其实就是欧阳修对人生哲理的苏醒体认。这段客主问答,是十分含蓄的悟道之言,妙在引而不发,言而未尽,特别引入寻绎,耐人咀嚼。从上面分析过的三点巧妙的谋篇、诚挚的感情、隐寓的哲理来看,这是一篇文思十分缜密的短文。但作者写来,似乎信笔所之,轻松疏淡,娓娓而道,绝不经意。这就是文章家常常说的“举重若轻”,是欧文的一贯风格,但是在这篇六一居士传里体现得更为充足。文章第一段自叙其改名的因由(“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作安静的论述;最后一段论“三宜去”,从议论中抒情。这两段文字仅占全文中四分之一;而以四分之三的篇幅设为客主问答。这种构局可谓精心结撰。客主问答的体例出于板重的汉大赋。但作

21、者为什么要在一篇小文中采用这种形式呢?说仅仅出于模仿,那是唐突古人。试想,这一大段中涉及的内容,如果不用这种设为问答的特殊形式而改用直接议论抒情,该多么板滞沉闷!用了这种形式,使文情顿生波澜,起伏荡漾,变板滞为活泼多姿,化沉闷为轻松流走,借问答而层层推动。所谓“举重若轻”、“娓娓而道”的风调,不是全赖此客主问答的形式呈现出来的吗?“太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那一段精彩的答词,连用四句形象化的描绘以写其悠然自适的专注之情,文势多么酣畅开扬!“于是与客俱起,握手大笑曰:“置之,区区局限性较也”,把一场内容严肃的对话结束得多么轻松活脱!论古文者,向有“韩如海,柳如泉,欧如澜,苏如潮”(清俞樾茶

22、香室丛钞卷八所引萧墨经史管窥)之喻。欧阳修的散文,确乎如沦漪层层,波澜荡漾;虽多唱叹,出以曼声,不为狂涛海啸;然疏淡安详之中,又非止水如镜,而是时有微风飘忽,吹皱一池春水。(赖汉屏文:古文鉴赏辞典下,上海辞书出版社。有删节)欧阳修的散文、辞赋和四六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是欧阳修。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她出身于一种小官吏家庭,但四岁丧父,生活贫困。其母郑氏亲自教她读书,以芦秆代笔,在沙上写字。郑氏还常对欧阳修讲述其父生前廉洁仁慈的事迹。良好的家教对欧阳修成长为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打下了坚实的基本。欧阳修24岁进士及

23、第,次年到洛阳任西京留守推官,结识了尹洙、梅尧臣等人,声同气应,切磋诗文。后入京任职,敢于言事,风节凛然,一度被贬夷陵县令。仁宗庆历年间,她积极参与范仲淹领导的庆历新政,又被贬往滁州等地。到48岁方召回京师,晚年官至参知政事。65岁致仕,定居颍州,次年病逝。欧阳修博学多才,诗文创作和学术著述都成就卓著,为天下所仰慕。她又是一代名臣,政治上有很高的声望。她以这双重身份入主文坛,团结同道,汲引后进。在当时的出名文学家中,尹洙、柳尧臣、苏舜钦是她的密友;苏洵、王安石受到她的引荐;而苏轼、苏辙、曾巩更是她一手识拔的后起之秀。由欧阳修来肩负革新文风的领导责任,正是众望所归。欧阳修倡导的诗文革新在本质上是

24、针对五代文风和宋初西昆体的,可是欧阳修的文学理论和创作实践都与柳开以来的复古派文论家有很大的不同。在欧阳修主持文坛此前,以西昆体为代表的文风已经受到严肃的批评。宋仁宗在天圣至庆历年间曾三次下诏诫斥浮靡文风,而当时任国子监直讲的石介更是对西昆体视若寇仇,她专门写了怪说三篇,剧烈袭击杨亿“穷妍极态,缀风月,弄花草,淫巧侈丽,浮华纂组。列锼圣人之经,破碎圣人之言,离析圣人之意。”石介的观点对太学生的影响很大,于是以太学生为主的青年士子随之而矫枉过正,竞弃西昆体华美密丽之文风,走上了险怪晦涩的道路,形成了风行一时的“太学体”。“太学体”虽然倡导古文,反对骈俪,但其自身怪僻生涩,也不是健康的文风。因此欧

25、阳修在反对西昆体的同步,还必须反对“太学体”。宋仁宗嘉祜二年(1057),欧阳修运用主贡举的机会,对文风险怪的士子痛加排抑。通过几年的努力,“太学体”终于销声匿迹了。从柳开、穆修到石介,复古主义的文论均有重道轻文、甚至完全把文学看作道统之附庸的倾向。欧阳修则与之不同,她对文与道的关系持有新的观点。一方面,欧阳修觉得儒家之道是与现实生活密切有关的:“六经之所载,皆人事之切于世者。”(答李诩第二书)另一方面,欧阳修文道并重,她觉得“道纯则充于中者实,中充实则发为文者辉光。”(答祖择之书)又觉得“其言之所载者大且文,则其传也彰;言之所载者不文而又小,则其传也不彰。”(代人上王枢密求先集序书)此外,她

26、还觉得文具有独立的性质:“古人之学者非一家,其为道虽同,言语文章,未尝相似。”(与乐秀才书)这种文道并重的思想有两重意义:一是把文学看得与道同样重要,二是把文学的艺术形式看得与思想内容同样重要,这无疑大大地提高了文学的地位。柳开等人以韩愈相号召,重要着眼于其道统,而欧阳修却重于继承韩愈的文学老式。欧阳修自幼爱慕韩文,后来写作古文也以韩、柳为学习典范,但她并不盲目崇古,她所取法的是韩文从字顺的一面,对韩、柳古文已露端倪的奇险深奥倾向则弃而不取。她说:“孟、韩文虽高,不必似之也,取其自然耳。”(见曾巩与王介甫第一书)同步,欧阳修对骈体文的艺术成就并不一概否认,对杨亿等人“雄文博学,笔力有余”也颇为

27、赞赏(六一诗话)。这样,欧阳修在理论上既纠正了柳开、石介的偏颇,又矫正了韩、柳古文的某些缺陷,从而为北宋的诗文革新建立了对的的指引思想,也为宋代古文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欧阳修早年为了应试,对骈俪之文下过很深的功夫,同步也认真研读韩文,为后来的古文写作打好了基本。她在洛阳结识尹洙后,便故意识地向尹学习简洁谨严的古文手法,并以古文为重要的文体进行写作,但也注意形式的多样化。欧阳修看待写作的态度极为严肃,往往反复修改才定稿。深厚的学养和辛勤的实践使她的散文创作获得了卓越的成就。欧阳修的散文内容充实,形式多样。无论是议论,还是叙事,都是有为而作,有感而发。她的议论文有些直接关系到当时的政治斗争,例

28、如早年所作的与高司谏书,揭发、批评高若讷在政治上见风使舵的卑劣行为,是非分明,义正词严,布满着政治激情。又如庆历年间所作的朋党论,针对保守势力诬蔑范仲淹等人结为朋党的言论,旗帜鲜明地提出“小人无朋,唯君子则有之”的论点,有力地驳斥了政敌的谬论,显示了革新者的凛然正气和过人胆识。这一类文章具有积极的实质性内容,是古文的实际功用和艺术价值有机结合的典范。欧阳修另有一类议论文与现实政治并无直接关系,但体现了作者对历史、人生的深刻思考,如五代史中的某些序论,对五代的历史教训进行总结,并鲜明地体现了作者的褒贬,以及国家兴亡在于人事而非天命的历史观。又如她为友人文集作的前言,不仅对友人的文学业绩进行评述,

29、并且抒发了对死生离合、盛衰成败的人生遭际的感慨,绝非为文而文之作。欧阳修的记叙文也都言之有物,如五代史一类历史散文自不必说,虽然是亭台记、哀祭文、碑志文等作品,也都具有充实的内容,如丰乐亭记对滁州的历史故事、地理环境乃至风土人情都作了细致的描写。又如泷冈阡表,追忆父母的嘉言懿行,细节描写细腻逼真,栩栩如生,这种效果绝不是虚言所能达到的。欧阳修的散文有很强的感情色彩,她的政论文慷慨陈词,感情激越;史论文则低回往复,感慨淋漓;其她散文更加注重抒情,哀乐由衷,情文并至。欧阳修的语言简洁流畅,文气纡徐委婉,发明了一种平易自然的新风格,在韩文的雄肆、柳文的峻切之外别开生面。例如醉翁亭记的开头一段:环滁皆

30、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关。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语言平易晓畅,晶莹秀润,既简洁凝练又圆融轻快,毫无滞涩窘迫之感。深沉的感慨和精当的议论都出之以委婉含蓄的语调,娓娓而谈,纡徐有致。这种平易近人的文风显然更容易为读者所接受,因此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其后宋代散文的发展历程就证明了这一点。欧阳修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对的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