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吴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24887611 上传时间:2022-07-2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苏州吴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苏州吴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苏州吴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资源描述:

《苏州吴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州吴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苏州市吴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记录公报,是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的喜庆之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之年。全区上下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环绕“两聚一高”部署规定,以“555筹划”为引领,全区经济稳中有进,呈现重要指标稳定增长、构造调节继续深化、质量效益稳步提高的积极变化。综合经济实力,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788.98 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同期(下同)增长7.1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长值43.83亿元,增长2.5 %;第二产业实现增长值915.06亿元,增长6.1%,其中工业实现增长值858.84亿元,增长6.7%;第三产业实现增长值830.09亿元,增长8.5%。按常住人

2、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7418 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超过 2万美元。经济构造持续优化。全区三次产业构造比为2.5:51.1:46.4,其中服务业增长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6.4%,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全年完毕制造业新兴产业产值176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2.5%;完毕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65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49.3%。财政收入平稳增长。全年完毕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3.52亿元,增长11.1%,其中税收收入161.01亿元,增长11.1%,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87.7%。用于民生改善的财政支出稳步增长,全年完毕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74

3、.36亿元,增长9.5%,其中城乡公共服务支出132.88亿元,增长12.2%,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76.2%。市场主体活力有效激发。年末全区市场主体规模进一步扩大,民营经济注册资本达到2951.05亿元。全年共新增市场主体28505户,其中私营公司9700户,增长31.7%;个体工商户18156户,增长140.7%。私营公司和个体工商户注册资金分别增长27.6%和37.5%。农林牧渔业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9.03亿元,增长2.6%。全年粮食总产量 16.01万吨,其中夏粮3.67万吨,秋粮12.34万吨;蔬菜产量31.92万吨,均与上年基本持平;全年猪牛羊禽肉产

4、量1.89万吨,下降2.8%;禽蛋总产量5236吨,下降45.8%。现代农业建设加快推动。年末全区共有设施农业面积4.81千公顷,设施渔业面积6.36千公顷,农业机械总动力41.38万千瓦。进一步实行“一核七片、一镇一园”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程,全年农业园区建设资金投入约1.3亿元,共新增园区面积1.3万亩,农业园区总面积达16.95万亩,农业园区化率达30.3%。吴江先后被评为全省现代高效农业先进县、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创立试点单位。成功创立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水平监测评价经农业部审核综合得分86.87分,在全国281个示范区中名列第二。全区农业信息化覆盖率达6

5、3.8%,农业园区物联网技术覆盖率达83.8%,农产品电子商务年销售额破2亿元。工业经济工业经济向好发展。,全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357.98亿元,增长9.8%;实现工业开票销售收入4301.79亿元,增长14.7%;工业用电量238.12亿度,增长10.3%。主导产业保持稳定。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丝绸纺织、电子资讯、光电缆、装备制造四大主导产业分别实现产值971.65亿元、888.71亿元、370.7亿元和619.53亿元,合计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4.9%。制造业新兴产业产值1764.0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52.5%,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公司效益迅速增长。全年规

6、模以上工业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282.09亿元,增长9.8%;实现利税总额248.18亿元,增长10.5%;利润总额187.33亿元,增长15.7%。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公司全年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的公司520家,超50亿元公司10家,超100亿元公司3家。建筑业建筑业基本稳定。全区资质以上建筑业公司143家(指具有资质级别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公司,不含劳务分包公司,下同),全年完毕建筑业总产值98.45亿元,下降9.7%,其中,建筑工程产值91.7亿元,下降7.9%;安装工程产值4.7亿元,下降24.1%;实现建筑业增长值56.52亿元,增长10.1%。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开发固定资产投资平

7、稳运营。,完毕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81.5亿元,与去年基本持平。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毕投资0.1亿元,增长7.7%;第二产业完毕投资243.67亿元,增长5.7%,其中工业投资243.26亿元,增长5.5%;第三产业完毕投资437.73亿元,下降2.8 %。全年共完毕工业技术改造投资190.98亿元,占工业投资的78.5%。完毕新兴产业投资126.4亿元,增长0.3%。民间投资比重提高。全年完毕民间投资434.95亿元,增长10.7%;国有集体经济投资156.95亿元,下降8.2%;外商及港澳台投资89.6亿元,下降23.5%。民间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63.8%,比上年同期提高6.

8、1个百分点。房地产市场回归理性。全年完毕房地产开发投资 289.33亿元,与去年基本持平,房地产投资额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42.5%。全区商品房施工面积1608万平方米,下降0.7 %,其中新动工面积381万平方米,下降8.8 %;本年房屋竣工面积179万平方米,下降15.4%;本年商品房销售面积293万平方米,下降16.7%;本年商品房销售额436.37亿元,下降1.1%。交通、邮政电信和旅游业交通运送发展平稳。年末全区级别公路里程237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98.32公里,一级公路250.59公里。全年完毕旅客运送量7650.38万人,货品运送量2719.37万吨。年末全区民用汽车保有量

9、35.01万辆,本年净增48987辆;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31.30万辆,净增42525辆。邮电业务稳步增长。全年实现邮政业务收入2.53亿元,增长10.5%。实现电信业务收入21.72亿元,下降3.1%。年末固定电话顾客26.56万户,本年减少2.04万户;移动电话顾客199.52万户,本年新增9.47万户;互联网顾客101.43万户。旅游市场健康发展。全区实现旅游总收入258.71亿元,增长10%,其中旅游外汇收入0.48亿美元。全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2257.1万人次,增长8.4%;接待入境过夜旅游人次3.04万人,增长9.8%。国内贸易消费市场稳步提高。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7.1

10、7亿元,增长8.5%。其中,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440.43亿元,增长8.4%;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66.74亿元,增长8.6%。分地区看,城乡实现消费品零售额352.7亿元,增长8.3%;农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54.47亿元,增长8.8%。从限上批发零售业商品分类看,消费迅速增长的商品有: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实现零售额488.2万元,增长77.0%,中西药物类实现零售额33325.2万元,增长63.6%;石油及制品类实现零售额334111.8万元,增长13.5%。新商业模式迅速发展。全区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实现互联网零售额13.28亿元,增长7.2%。太湖雪、绸都网、盛峰汇等5家公司获评省级电子

11、商务示范基地、公司,盛泽镇获评江苏省农村电子商务示范镇,舜湖社区被评为省级电子商务示范社区创立试点单位。对外经济进出口总额稳步增长。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214.61亿美元,增长1.5%。其中,出口额145.88亿美元,增长4.1%;进口额68.73亿美元,下降3.4%。实现一般贸易出口额57.29亿美元,增长8.7%,占出口总额的39.3%,较上年同期提高1.7个百分点。从出口市场看,对老式市场出口复苏,对美国出口增长16.8%,对日本、韩国和欧盟等地的出口均保持一定的增长。与新兴市场贸易中,对东盟出口增长4.4%,对非洲出口增长12.6%。运用外资构造优化。,全区共新设外商投资公司60家,合同

12、外资6.81亿美元,下降17%;实际使用外资4.52亿美元,下降5.9%。服务业比重超过制造业,新批服务业公司合同外资4.10亿美元,占合同外资总额的60.2%,增长29.8%;欧美公司占比提高,新批欧美公司合同外资3.35亿美元,占合同外资总额的49.2%,增长299.1%。“走出去”步伐平稳。境外投资共新批项目15家,新批中方境外合同投资额2.30亿美元,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2.68亿美元,完毕境外承包工程营业额2.26亿美元。金融、保险和证券金融机构存贷款稳健增长。末辖内金融机构各项本外币存款余额2633.24亿元,比年初增长241.84亿元,增长10.1%,本外币贷款余额2508.9

13、6亿元,比年初增长171.66亿元,增长7.3%;人民币存款余额2475.88亿元,比年初增长266.12亿元,增长12.0%,人民币贷款余额2408.92亿元,比年初增长188.92亿元,增长8.5%。保险业务发展良好。年末全区共有保险机构39家,其中财产保险公司18 家,人寿保险公司18家,保险代理公司3家。全年共实现保费收入44.22亿元,增长13.3。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17.22亿元,增长11.6;人寿保险保费收入27亿元,增长14.4 。赔付支出和其她各类给付总计12.79亿元,增长3.2%。证券业平稳运营。全区共有证券营业部8家,证券登记开户数有116265户,全年实现证券交易

14、额1944.23亿元(仅东吴证券提供)。科技和教育创新主体加快哺育。全年新认定高新技术公司159家,合计384家,规模以上工业公司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654.47亿元,增长7.7%,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49.3%。全年新认定省民营科技型公司243家,认定高新技术产品391个。创新载体能级提高。全年新增国家级众创空间1家,省级众创空间4家,市级众创空间3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家。全年新增国家级公司博士后工作站13家、省级公司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家。创新人才加速集聚。年末各类人才总量27.4万人,其中技能人才总量24.4万人。全年新增高层次人才1842人、高技能人才4106人,新增重

15、点产业紧缺人才702人、省“双创博士”5人。新增第十三批国家“千人筹划”1人,省“双创筹划”6人,苏州“姑苏人才筹划”7人。创新成果不断显现。全区专利申请量11456件,其中发明专利3989件;专利授权量5492件,其中发明专利1111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40.76件。全区拥有各类各级学校196所,其中幼儿园(含分园)97所、小学55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初级中学31所、一般高中9所、一般中专2所、一般高等学校1所。全区在校中小学生总数139381人,其中小学在校学生为90835人、一般中学在校学生为42655人、一般中专在校学生数5891人。全区学前三年入园率100%;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

16、、巩固率100%;新市民子女积分入学申请4676件,实际准入4238名,实际准入率90.6%;高中段毛入学率10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73.15%。一般高考共录取3220人,录取率97.63%,其中本科录取2684人。文化、卫生和体育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区拥有文化馆1个,镇文化站8个。全年组织文化“三下乡”活动600场,放映农村公益电影3184场。拥有区级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量230.5万册,电子图书藏量300.3万册。博物馆2个,档案馆2个,向社会开放各类档案数3.67万卷。电影放映单位13家,影院观众达278.6万人次。有线电视顾客33.06万户,有线电视入户率100%。医疗卫

17、生服务能力持续增强。年末全区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20个,比去年末增长17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3个;年末卫生机构床位数5921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7199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2665人、注册护士2906人,分别比上年增长5.5%和6.5%。体育设施建设加快推动。全年新建镇级游泳池1座、多功能运动场2片、笼式球场12片、健身步道60公里、全民健身途径60套。全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3.4平方米。继续推动100%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公众开放。举办巡回科学健身讲座20场,完毕国民体质监测6000人,体质达标率估计为95.2%。先后承办东太湖国际皮划艇马拉松赛等大型赛事15项。成功申办第十七届

18、世界青年桥牌团队锦标赛。同里天元赛获评江苏省精品体育旅游赛事。全年合计获国家、省、市竞技性赛事72金64银52铜。体彩销售态势喜人,全年体育彩票销售初次突破4亿元,达43398万元,增长35%。城乡建设基本设施功能强化。轨交4号线开通运营,松陵大道综合交通枢纽、沪苏湖城际高铁、通苏嘉城际高铁等交通工程有序推动,吴淞江大桥建成通车,动工建设苏同黎迅速化改造项目,启动实行苏申内港线“四改三”工程。新城形象加速崛起,苏州湾体育中心、天洋梦东方等一大批文体旅项目动工建设,水秀天地旅游综合体试营业,苏州湾文化中心全面进入主体构造施工阶段。成功创立37个三星级康居乡村、51个一星级康居乡村、1个康居特色村

19、。杨文头村获评全国文明村。新批准实行“一村二楼宇”建设项目6个,建筑面积29300平方米,投资1.28亿元。人民生活末全区户籍总户数为261375户,总人口为832739人,比上年末增长8221人。其中男性409638人,女性423101人,男女性别比为96.82:100。全年出生人口9612人,出生率为11.6,死亡人口6636人,死亡率8.0;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6。全区非农业人口666169人。年末全区流动人口总数为979205人。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吴江区城乡低保原则提高到875元/月。全年发放灵活就业社保补贴25.38万人次,发放失业保险金9.9万人次。截至年末,全区城乡职工基本

20、养老保险参保人数68.8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2.19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06.58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45.99万人。社会保险基金运营总体安全稳定。就业创业增添新成果。全年新增城乡就业2万人,开发公益性岗位1117个,城乡登记失业率保持在1.82%的低位运营。实现城乡就业困难人员就业5862人。吴江籍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9.9%。提供创业政策扶持927人,支持成功创业1898人。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517元,增长8.9%。其中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830元,增长8.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754元,增长8.4%。全年全体居民人均

21、消费支出30929元,增长7.4%,高出苏州大市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节能降耗与环保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全区“十三五”水环境质量考核断面水质、太湖流域断面水质及饮用水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全区PM2.5合计平均浓度为43微克/立方米,下降4.4%,空气优良天数为262天,达标比例为71.8%,位列苏州市第三名。全区新增绿化面积1714亩,森林抚育更新面积6080亩,新建8个农村绿化示范村,自然湿地保护率上升至72.4%。年度22项生态文明重点工程已完毕投资18.69亿元,太湖治理年度重点项目8个所有完毕,实际完毕投资4.76亿元。节能减排夯实推动。全年合计减少煤炭消费17万吨。合计裁减喷水织

22、机44408台。裁减10-35蒸吨燃煤锅炉30台。全年实行节能改造项目87个,完毕投资额5.17亿元,实现节能量7.72万吨标煤。,吴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获得了新提高、新成效,但同步也应苏醒地看到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与局限性,重要是:经济发展质量有待提高;工业投入有待激发;发展方式亟待转变;都市建设水平有待提高,生态治理、城乡环境还存在不少短板,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供应仍然局限性等等。,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规定,进一步践行“两聚一高”,打造具有吴江特色的“八大标杆”,加速推动“555筹划”,推动创新生态、政务生态、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四大系统相辅相成、相融共进,加速实现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苏州勇当“两个标杆”、建设“四个名城”提供吴江样板。注:1. 本公报数据为快报数,定案数以记录年鉴为准; 2年平均汇率按照年初的6.87%和年末的6.54%简朴平均计算,为6.7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