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激素的危害

上传人:lis****210 文档编号:124859913 上传时间:2022-07-2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9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植物激素的危害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植物激素的危害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植物激素的危害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资源描述:

《植物激素的危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激素的危害(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最近催熟剂、膨大剂、催红剂、增甜剂等植物生长调节剂被推向风口浪尖, 这些调节剂被媒体冠名为“植物激素”之后,引起了消费者的不少担忧。究竟“植物激素”危害大不大应该禁止还是推广针对这些消费者关心的问题, 记者昨天采访了有关专家和官员。记者了解到,目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国内已被 广泛应用于多种农作物。农业专家表示,植物生长剂属于农药范畴,基本都属于低 毒和微毒农药,大部分毒性比味精和盐还小,是一种农业增产、增效的重要技术措 施,并且是安全的。不过一些食品专家也担忧,瓜农果农菜农为了高额利润,存在滥用植物激素, 随意提高浓度,随意更改施用时间等现象,会给人类健康带来很大的风险。植物生长剂已被广泛使用

2、于多种农作物“我们认为,最近的一些报道对消费者有误导作用。”昨天,广东省农业厅植 保总站研究员江腾辉开门见山地对记者说,最近一些媒体把植物生长剂讲得太过恐 怖。“事实上,植物生长剂归属农药管理,并且属于低毒和微毒农药。”江腾辉说, 前几天,省农业厅植保总站邀请华南农业大学、省农科院部分专家,专门召开会议 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问题,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包括催熟剂和膨大剂在内的植物 生长调节剂作为农作物生产中一项重要的技术措施,在农业增产、增效中发挥了重 要作用。应加强对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技术的宣传普及,指导农业生产者科学合理 使用,引导社会公众科学看待,避免因一些不实信息或虚假消息误导消费者,切实

3、 维护公众的健康安全和广大农民的利益。“作为一项农业增产、增效的重要技术措施,植物生长剂已被广泛使用于多种 农作物,技术也已经比较成熟。”江腾辉说“广东每年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约220 吨,大概占全国使用量的3%多一点。”江腾辉说。“植物生长剂跟化肥以及其他的农药本质是一样的,而且它还是低毒、微毒 的。”江腾辉说。农业专家:毒性比味精和盐还小“绝大部分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毒性比味精和盐还小。”华南农业大学资环学院 徐汉虹教授说。徐汉虹说,首先,作为一种农药,我国的农药管理制度还是比较严的。凡是在 我国境内生产、销售和使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都必须进行农药登记。在申办农药 登记时,必须进行药效、毒理、残

4、留和环境影响等多项使用效果和安全性试验,经 国家农药登记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后,才允许登记。“如果植物生长剂是一种危害很大的农药的话,国家为什么还要允许它的存在 和使用”徐汉虹说,与杀虫剂、除草剂等其他的农药相比,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毒性 要小得多。“另一方面,在一些农作物中,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是必须的。例如香蕉便 是这样。”徐汉虹说,在香蕉等一些水果中,使用“乙烯利”几乎是惯例,如果不 这样,就得等到香蕉自熟以后再采摘,那么香蕉往往会在运输的过程中便烂掉。食品专家:过量激素聚集人体会危害健康“植物激素添加剂真的无害吗”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 田,一位研究食品安全问题的专家,昨天对

5、记者表示,对这个问题的判定应该看看 医学专家们的意见,毕竟那些用了膨大剂的西瓜最终还是要被人吃掉的。那些搞植 物激素的专家们应该不会做人体健康试验的,因为这是医学专家们的领地。“我接触的不少医学专家都认为:反季节蔬菜和水果大部分都是激素催成的, 短期内影响不大,但长期食用会对人体产生副作用。”郑风田说,一份报告称,土 耳其伊斯坦布尔大学生物系植物学教授因萨尔警告说,果菜中含有的过量激素,聚 集在人体内对健康非常有害。“瓜农果农菜农为了高额利润,存在滥用植物激素,随意提高浓度,随意更改 施用时间等现象,会给人类健康带来很大的风险。”郑风田担忧地说。“其实许多生长剂都不应该去使用,乙烯利等催熟剂必

6、须要去禁止。”郑风田 表示。他甚至“教大家一招”:在瓜果市场,形状异常,外观色泽太美丽,味道差 而平淡,一般都是被催熟剂、膨大剂搞出来的,要尽量少买少吃!不过对于郑风田的观点,徐汉虹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以一种物质的化 学成分来分析它的危害是片面的,科学的态度是,要考虑它的含量问题“植物生长 调节剂一般在作物上使用剂量极低,不会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造成危害。”徐汉 虹说,作为一种激素,植物生长调节剂很低的含量就可以发挥作用,一般都是几千 分之一,甚至上万分之一。“而且植物生长调节剂超剂量使用或使用剂量不够,不 但难以达到理想的调控作物生长效果,甚至会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造成减产减 收

7、。”关键是加强激素残留监测“植物生长调节剂作为一种低毒或微毒的农药,已有38个经过国家批准登记, 它们的安全性都是经过严格的试验的。”广东省农业厅植保总站研究员江腾辉呼 吁,各界不要妖魔化植物生长调节剂。“关键还是要加强监督和管理。”业内人士表示,目前,美国、加拿大、日本 等发达国家都对植物生长调节剂制订了严格的农药残留标准。我国今后应加快制订 和完善相关标准,加强农产品中农药的残留监测,切实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扮嫩”黄瓜引发植物激素热议时间:2011-05-26 15:54:13来源:长江日报 【关闭】长江日报消息(记者刘睿彻 通讯员陈治国)硕大草莓、带花黄瓜、催熟香蕉 近日,一则专家称黄

8、瓜带花涉嫌使用过量植物激素建议削皮食用的报道再次让人们担心起 果蔬安全问题。植物激素会危害健康吗对过量使用植物激素的果蔬该怎样辨识昨日,记者就此采访了华中农业大学和市农业局有关蔬菜专家。合理使用植物激素无危害昨日,市农业局蔬菜专家介绍,植物激素又叫植物生长调节剂,用来调节植物的生 长发育,在农业生产中应用较广。这位专家介绍,带花黄瓜是使用了一种保花保果的植物激素。这种激素在茄瓜果类 蔬菜中使用较多,原本目的在于防止落花、落果,提高坐果率,从而整体提高作物产量。对此,华中农大园林学院教授、博导、水果专家李国怀教授介绍说,草莓分为陆地 草莓和大棚草莓,3月份前成熟的草莓基本上是大棚草莓,在大棚中生

9、长的草莓会普遍使用 植物激素,像赤霉素,可以促进草莓加速生长;还有像催熟香蕉,实际上乙烯利是国际公认 的水果催熟剂,如果等到香蕉自然成熟后再采摘,运不到产地之外的其他地方就会腐烂。在 自然状态下,香蕉自身很难成熟,催熟技术目前运用得非常成熟。李国怀明确表示,植物激素和动物激素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植物激素合理使用 不影响人体健康。但一般来说,水果品种成熟越早,其品质、口感、营养价值越低。对目前热议的过量使用植物激素,李国怀说,大得畸形的草莓可能是激素使用过量 所致,应避免选购。部分植物激素有残留标准记者昨日还连线了正在北京的华中农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博导、蔬菜专家别之龙, 他介绍,植物生长调节

10、剂种类繁多,我国农药残留最低标准涉及到部分植物生长调节剂, 对残留标准也作了规定。据了解,我国目前对植物激素使用及滥用该如何处罚并无明确规定。但专家们提醒: 植物激素浓度过高,会损害作物生长,最终影响种植户的收成及销售。专家选果蔬:自然环保看重天然李国怀认为,从消费心理来说,春节吃到草莓会感到更珍贵,4、5月吃草莓就不 那么稀罕了。有需求就会有市场。但他希望市场上拥有更多天然、环保的水果,这需要人们 消费习惯和心理的理性改变。他建议,如果想吃到没有使用激素的草莓,最好食用3月份之 后成熟的草莓。市农业局蔬菜专家说,她本人选择果蔬,更看重自然环保,会选择瓜条粗细均匀, 颜色嫩绿,顶部没有突起瘤状

11、物的黄瓜,避开顶部带花的黄瓜;西红柿则选择饱满圆滑、着 色均匀自然、手感柔软的,特别避开畸形、颜色深浅不一、手感较硬的西红柿。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人体是否有害据新华社北京5月25日电(记者于文静董峻)近期,媒体对“西瓜使用膨大剂”、“顶 花带刺黄瓜被激素催熟”等事件的报道引起公众广泛关注。植物生长调节剂究竟是什么国家 是否允许其用于生产它的使用是否对人体有害记者就以上问题采访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 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所长叶志华研究员。植物生长调节剂在世界广泛应用记者:近期有媒体报道顶花带刺的黄瓜是植物生长调节剂造成的,什么是植物生长调节 剂市面上植物生长调节剂有多少种使用情况如何叶志华:植物生

12、长调节剂是用于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一类物质。植物生长调节剂又称 为植物外源激素,一般通过人工合成或微生物发酵等方式生产,其生理作用和生物学效应与 天然植物激素(植物体内天然存在的一类化合物)相同或相近。目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世界上广泛应用于农林业生产,国外己商品化的品种有100 多种,主要有乙烯利、甲哌翁、矮壮素、噻苯隆、赤霉酸等,应用范围包括蔬菜、果树、棉 花、烟草、水稻、小麦、玉米和大豆等作物。我国登记使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有38个品种, 常用的有乙烯利、赤霉酸等近10个品种,主要在园艺、水稻、棉花等作物上使用。我国在 黄瓜上登记使用的品种有噻苯隆、氯毗脲、核苷酸、芸薹素内酯、复硝酚钠、萘乙

13、酸、吲哚 丁酸等7个品种,主要作用是促进雌花生长、提高座果率等。植物生长调节剂为毒性较低的一类产品,如果按照国家登记批准标签上标明的使用方法 和注意事项使用,是安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不仅能保障农作物稳产、改进农产品 品质,而且能增强作物的抗逆性,使农业生产省工省时、节本增效。国家对植物生长调节剂严格管理记者:国家对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有何规定叶志华:按照农药管理条例的规定,植物生长调节剂属于农药管理范围,只有取得 农药登记并获得生产许可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产品,才能进行生产、经营和使用。我国对农药登记要求十分严格,申请登记的农药产品,都需要进行大量试验,从产品化 学、药效、毒理学、残留、环

14、境影响等方面进行严格审查和科学评价,只有证明具有好的防 治效果,同时对人畜健康和环境影响可控,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环境安全要求,方可取得登 记。生产经营农药,要附有经有关部门核定的标签,明确有效成分、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等 内容。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要严格按照标签标明的使用剂量、使用时期和使用方法规范使用, 不可滥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人体无害记者:什么是植物激素用激素催熟的瓜果会不会对人体有害叶志华:植物激素是指植物体内天然存在的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显著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质,也被称为植物天然激素或植物内源激素。它的存在可影响和有效调控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包括从细胞生长、分裂,到生根、发芽、开花、结实、

15、成熟和脱落等一系列植物生命全过程。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们在了解天然植物激素的结构和作用机制后,通过人工合成与植物 激素具有类似生理和生物学效应的物质,在农业生产上使用,有效调节作物的生育过程,达 到稳产增产、改善品质、增强作物抗逆性等目的。按照登记批准标签上标明的使用剂量、时期和方法,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人体健康不会产生危害。如果使用上出现不规范,可能会使作物过快增长,对农产品品质和口感会有一 定影响,但对人体健康不会产生危害。瓜果从小到大被曝用十几类激素至少增产20%新闻文章排行榜2011-5-20 南方日报我要评论(0)广泛使用造成食品安全隐患不过,有部分专家对当前种植业滥用各类添加剂表示担

16、忧。中国人民大学农 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称,现在为追求产量、追求效益,商家大部分都 使用催化剂,“尤其是那种形状异常,外观色泽美丽,味道差而平淡,一般都是 被催熟剂、膨大剂搞出来的。农民根本不知道添加多少是合适的,导致市面上水 果也很不安全”。该人士进一步表示,有资料显示,长期食用这些膨大剂的产品, 对人体肾脏有危害,对孕妇和婴幼儿造成的潜在危害会更大。“这些激素类瓜果 剂易使孩子性早熟,我国不少地方爆出三四岁男孩长胡子、女孩乳房鼓的性早熟 症状,应该与此脱不了干系。”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研究员陈运也有同感。在他看来,“果实不是 自然成熟,通过人工催熟使它提前转色、变成成熟的,没

17、有达到应有的成长期, 它的营养成分没有自然成熟的果实积累得多。”他认为,许多生长剂和抗生素都 不应该去使用,像乙烯利、避孕二号等催熟剂必须要去禁止。据了解,作为用于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一类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包括人工 合成的化合物和从生物中提取的天然植物激素。目前,国际上不少国家对植物生 长调节剂的使用有管理规定,其中重要的一条措施是规定其在果品中的残留限量 值。以氯毗脲为例,日本规定,氯毗脲在香瓜和葡萄中的残留限量值为;韩国规 定,瓜类中氯毗脲的残留限量值为。记者查阅我国有关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规定发 现,目前还没有包括使用限量、残留限量的国家标准。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冯双庆教授向媒

18、体记者表示,日本使 用膨大剂以后,就发现果子会有一些畸形,长得不规则,而且很不耐贮藏,容易 烂。此后,日本就没有再生产和使用。日本全面禁用,何以非要让这个对人体有 害无益的玩意儿“广泛使用”呢追问谁来监管农产品激素残留国家允许使用部分激素、膨大剂等在标准规定使用。然而,目前市场销售、 田里种植的水果、蔬菜是否都按国家规定使用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包括终端卖场、 流通领域的批发市场和经销商,对于旗下销售的农产品均无法保证。“我们公司收购农户或生产基地的蔬菜时,一般只检测常规项目,如农药残 留。”昨天,深圳一家大型蔬菜销售公司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公司的蔬菜除 了部分在本地收购和种植外,大部分是从湖南

19、、广西等地基地收购而来,对于所 收购的蔬菜,他们只注重卖相、规格、新鲜度,其它的就不要求。据介绍,这家 公司每天有几十吨蔬菜供应到广州、深圳的百佳、万家等大型超市。“我们公司没有这种检测能力,一套检测设备都要几百万。此外,国家也没 有要求要检测这些。”上述人士还告诉记者,农业检测部门每个月会来该公司抽 检23次,但不会检测催熟剂、膨大剂之类的项目,只检常规的农药残留。广州一家大型超市也向记者表示,无法保证农产品中所含的激素量等是否符 合相关标准。据该超市有关人士介绍,在该卖场销售的来自“农超对接”基地的 蔬菜、水果,安全性是相对有保证的,“我们跟农超对接基地有协议,不允许使 用催化剂之类的,要

20、植物自然成长。”据其介绍,该公司会监控协议生产基地, 所以会较了解农产品种植时使用了哪些农药、化肥、种子等。但该人士也指出, 目前在该卖场里销售的农产品,农超对接采购量只占40%50%,其 它都是来自非农超对接的农产品。记者发现,对于进场销售的蔬菜水果,大型超市的把关也只限于检测农药残 留量项目。“我们没有相关仪器和能力检测膨化剂和催熟剂。”该大型超市如是 说。广州最大的批发蔬菜水果市场每天会对其市场内的产品抽样200个样品,该 市场有关负责人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他们检测的项目只有农药残留,不涉 及其它项目,“相关部门没有要求,也没有指引”。回应催熟剂膨大剂允许使用但不得超标催熟剂、膨大剂

21、等不在监测范围内,谁来保证给消费者提供安全的瓜果对于 当前部分国内农产品种植环节滥用催熟剂、膨大剂、激素等,相关部门如何监管 对于那些提供无良技术的“技术人员”该如何惩罚对于那些乱搞新技术的无良 “科研人员”又该如何打击昨天,记者采访了广东省质监部门,该部门有关人士 表示,按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规定,蔬菜水果的质量安全并不属于该部门的 职责范围。据介绍,农产品质量应该属于农业部门。对此,省农业厅有关专家向消费者释疑,催熟剂、膨大剂可以使用,但浓度 不能超标。据悉催熟剂和膨大剂是通俗的称法,在业界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催 熟水果,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是“乙烯利”。适量的“乙烯利”对人体是无害的, 在香

22、蕉等一些水果中,使用“乙烯利”几乎是惯例。膨大剂的情况也与催熟剂相似,目前水果使用的膨大剂主要是CPPU和赤霉 素两种,膨大剂20世纪80年代由日本首先开发,之后引入中国,是经过国家批 准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目前膨大剂在我国使用很广泛。值得一提的是,虽然长期 实践证明正常使用膨大剂对人体无害,但日本国内还是取消了膨大剂的使用。针对消费者所担忧的,会不会有部分经销商和生产者过量使用催熟剂和膨大 剂的问题。省农业厅表示:“我们也不排除,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一些水果商 想快速催熟水果,用药比例远远超出规定标准。因此,一直在加强这方面的监 管。”为防止催熟剂和膨大剂的滥用,无论在生产环节还是销售环节,农

23、业部门 对无证生产或经营催熟剂、膨大剂等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处罚还是比较严厉的。广东省农科院蔬菜所所长罗少波指出,现在监管果菜难度比较大,我国水果 生产商贩人多而杂,“农业部门只能对果菜是否存在农药残留进行监管,对于农 产品检验这块政府现在还没办法。”链接膨大剂网上价格低廉销售火热各种种植用的膨大剂、生长激素等在市场上都很容易购买到。记者在淘宝网 上发现,“膨大剂”在网上销售得挺“火热”。其中一款产自四川的“葡萄专用 膨大剂”,宣称“可使葡萄膨大”,每包售价元,净含量10ml。据交易显示, 该产品在一个月内售出了 210件。另一款名为“强力生根膨大剂”的产品,号称 使根系粗壮、膨大、不定根的形成,

24、促进跟下作物的早熟、多产等。还有一种名 为“硕丰481天然芸苔素”,宣称能调节花果生长、增产,尤其在果树保花保果、 膨果增色、促进花芽分化,增强树势。据交易显示,该产品一个月内就售出74 件。西红柿是这样长大的,专家意见不一小小的西红柿幼果,被菜农涂上一种“神奇”药水,这枚青涩的西红柿,迅速膨大、成熟它的生长周 期,从一个月,缩短到了 15天。“反季节”西红柿就这样上市了。进入夏季,西红柿大面积上市,但在杭州的菜市场上,你随时能看到这样的场景:买菜市民面对很红、 很大、很圆润的西红柿,看都不看一眼,而是问摊主:“有没有本地西红柿”所以,那些卖相差的西红柿, 反而卖得很快。市民的理由是:“这么红

25、这么大肯定不正常。本地的可能好一点。”连续几天,记者走访了杭州本地几个百亩以上的蔬菜生产基地,得到的一个结果是:西红柿,只要是 反季节上市的,肯定用过特殊药剂。这种药水是什么一种是“”,一种叫“乙稀利”。其实,它们都是植物激素。1西红柿的“成长魔术”两亩西红柿半年能挣2万元萧山区所前镇传芳村,村民李福民的200亩蔬菜生产基地,名气很大。沿着小路走进他的园子,一路上,他跟记者“指点江山”,茄子、丝瓜、黄瓜、辣椒、葫芦、南瓜 蔬菜品种有10多个。操着萧山普通话的李福民说,他的两亩西红柿,半年就能挣约2万元。三四月份时,西红柿零售价卖 到每斤3元,批发价要2元,但依然卖得火爆。菜农拿着毛笔弓着腰满地

26、找花卖好价的关键,是抢时间。三月份,气温低。西红柿树二三十厘米高,因为长在大棚里,西红柿树枝头已大量开出黄色小花。可 气温低,花儿易脱落,结果的更少。怎么办3月底,李福民会专程跑一趟临浦镇施家渡的农药店,买一 管叫作“”的药剂。这种药水,每支大约有半根食指长,用1斤水兑好。然后,用毛笔蘸药水,小心地刷在西红柿雌花的花柄上。弓着腰,给小小的花柄点一遍,可不是轻松的活。而且要点得准,点得够量,这可比写毛笔字要累多 了。这“点花”可是项技术活这可是项技术活儿。“点得太少没效果,点得多了,西红柿就长成这样的了。”李福民摘下一个个头 很大的西红柿,上面有道长长的裂缝。这道工序,菜农们称之为“点花”。这管

27、“”其实就是植物激素。西红柿授粉后才会受孕,植物体内才会分泌一种激素,促进果实生长、成熟。“”的作用和植物体内 激素相当。但,它是人工合成的。生长时间短口味逊色一些点花后的西红柿的花,不用授粉,就会“大肚子”,长出果实来。生长的速度,比自然状态下,要快 10天左右。摘过一轮后,当枝条长到50厘米左右,又会出一轮果子。现在,已出到第三轮。4月,李福民园里的西红柿就能上市了。自然生长的西红柿,则要到6月份才有产量。点了 “”长出来的西红柿,没子没渣。可因为生长时间略短,所以口味要逊色一些。药水里浸一分钟粉红的就成大红早春季节,为了抢“高价”,还有一种比点花见效更快的办法。把七八成熟的西红柿,果实长

28、成呈粉红色时,放进稀释后的乙烯利(一种催熟剂,学名:2-氯乙基磷 酸)水里,只要浸泡一下,大约1分钟,捞出来,晾干,西红柿就变得红透了。不过,李福民不用这种“快熟法”,他说:“捏一下,很硬。懂的人,不会买。”南瓜、长瓜、茄子、黄瓜也要“点”同样,“点花”被广泛用于南瓜、茄子、长瓜等茄果类蔬菜。萧山临浦镇苎萝村,萧山区蔬菜种植示范村,500多户村民,家家是种蔬菜的好手。村民徐关根种了几十年蔬菜,它的5亩蔬菜里又南瓜、长瓜、茄子、黄瓜,它们都要用植物激素。南瓜,3月份开雌花,底部会长出幼果,如果天气凉,雄花还没花粉,幼果就会长不大、掉落。“这 时就要点药水。”徐关根说,这样果子长得飞快,20天后就

29、可采,4月底就能上市,“自然生长的晚熟南 瓜,要现在(6月中旬)才成熟。”茄子也要用“”药水,徐关根说,药水的量靠自己把握,“用毛笔点的时候,不能涂太多,否则茄子 长得特别大,就没人买了。”徐关根再三强调,而长瓜、黄瓜也一样。2农学界对于激素观点不一“”和“乙稀利”,到底是什么植物激素。走进杭州的农药店,卖给菜农的植物激素,主要有以下几种:“”、防落素、920、乙烯利等。前两 种主要成分是萘乙酸,功能是促进细胞膨大,是一种生长激素。920,其实就是赤霉素,它能让细胞拉长,比如芹菜,用了后茎会变长,它还是植物的“青春宝”, 变老的植株,使用后会恢复正常生长。乙烯利的作用是催熟催红,如西红柿的“快

30、速成熟”法。比如,苹果会自然散发乙烯利。所以不能把 苹果跟香蕉放在一起,否则,香蕉会很快变黄熟透。乙烯利还可喷洒到长瓜上,加速结果。浙大蔬菜研究所所长早春的西红柿最好别吃反季节蔬菜最好别吃昨天下午5点多,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正在和蔬菜学专业学生讨论植物激素的记者,恰巧 遇到了曹家树教授一一浙江大学蔬菜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曾是浙江大学国家蔬菜重点学科带头人。如果人吃了使用过植物激素的蔬菜,会不会有不好的影响曹教授的观点是:“吃上面不要太奢侈。早春的西红柿、茄子等价钱很贵,反季节蔬菜最好别吃。”对植物激素和人体健康的关系,曹教授说,目前业内没有专门研究结果,没有定论。他说:“可以确定的

31、是,如果使用植物激素过量,肯定不好,因为这种非植物体内自然生成的激素, 称为外源激素,是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使用植物激素过量的蔬菜,会导致植物器官畸形。所以,一些畸 形的蔬菜,最好别吃。”浙江省农科院高级实验师有机农产品,明确不能添加激素浙江省农科院高级实验师何圣米,从事蔬菜栽培,多年来直接指导农民种植蔬菜,实践经验丰富。他认为,在上海,“优质农产品”的标准,有一条就是不使用人工合成激素。质量安全性最高的有机类农产品,也明确规定,不能使用任何人工添加的激素。由此可反证:植物激素用过量,对人体没好处。但浙江对植物激素使用没什么限制。浙江省植保检疫局专家激素不可怕,但滥用就不好了浙江省植保检疫局专

32、家许渭根也认为,用点植物激素不可怕,但滥用就不好了。比如,在苹果没开始转色时,涂乙烯利。那么,颜色会很快变红,看看卖相很好,但味道酸涩。放到 市场上,价格很高,纯属欺骗消费者。浙江省农科院教授级研究员植物激素功大于过浙江省农科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从事园艺20多年的教授级研究员,却持相反观点。他认为,植物激素有的促进生长,有的抑制生长,有的延缓生长,有的促进脱落,有的抑制脱落。它主要有两种来源,一是仿生合成,二是在植物中提纯。他认为,植物激素从历史功绩上看,功大于过,“中国13亿人口,如果不是使用包括植物激素在内 的多种农业综合技术,增加水稻产量,肯定要饿死人。”3建议有没用激素应该标明买还是不

33、买消费者决定蔬菜虽然用了植物激素,但现在的仪器还无法检出,“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浓度,一般都以纳克为单位, 一纳克,等于十的负九次方克。”省农产品质监中心主任黄国洋说。但对使用植物激素的农户,省农药检定管理所要求农户主动申报。但真正申报的,并不多。几位农场主明确告诉记者,用过植物激素,但从没申报过。他甚至不知道,还要去申报。面对植物激素的大量使用,消费者该如何自处浙江省农科院专家何圣米认为,首先,消费者不必过分恐慌;其次,公众对于农产品是否使用过植物 激素,应该有知情权。对此,他建议有关部门加强监管。条件成熟的话,应该在使用过植物激素的产品包 装上,标明使用过什么激素。然后,买还是不买,由消费者自

34、己决定。4后记萧山区农业局高级农艺师王华英,从事蔬菜技术推广20多年,也就说,如何使用植物激素等技术推 广,是她的职责。一个农艺师的田园梦7岁开始,放学后割一篮猪草喂猪,那时,猪放养在田里,所以猪肉实在香。地里的萝卜番薯,带着 泥土芬芳,清水冲一下就好吃了。从事农业工作20多年后,回过头去看看,那才叫环保,才叫生态。现在,吃蔬菜,我老想着各种农药,吃水果,老想着酸雨。土地少,农民轮作套种,把土壤的营养都 吸收光了,还有植物激素,催生催长,把农产品的香味全弄没了。我尽量少吃反季节蔬菜。有天,我突发奇想:自己搞个农庄,自己种菜吃。农庄里,要种满各种果树,果树下养鸡,鸡粪作有机肥;种片有机水稻,搞个

35、小型奶牛场,稻田里养 鸭,鸭粪等作肥料;地里种南瓜、茄子、番茄等,不用大棚,不用激素,不用化肥,鱼塘养鱼,塘泥作底 肥没有化肥没有农药没有激素,一切都是新鲜、安全、营养的。邀朋友到农庄来,随时摘下来就能吃, 多好。说不定,明天,我就重新出发了!5服务给你一张杭州应季蔬菜表农业专家们表示,是否使用了植物激素,从蔬菜外表很难辨认,但也有一些规律可循:西红柿的果脐 特别尖,像乳头一样突起,一般就是植物激素用得过多的后果。而反季节蔬菜,往往使用植物激素。对此,大部分被采访专家持同一观点:吃应季蔬菜,不要吃反季 节蔬菜。那么,在杭州,哪些是反季节蔬菜哪些是当令蔬菜李福民根据多年种植蔬菜经验,列出杭州的应

36、季蔬菜成熟表。1月,叶菜上市,比如芹菜、青菜、萝卜。2月3月,成熟蔬菜很少。这是茄果类蔬菜下种季节,可吃叶菜。4月,叶菜。5月,丝瓜、南瓜、辣椒、茄子、毛豆开始上市。6月,叶菜开始换季,丝瓜、南瓜等仍是成熟旺季。7月,还能吃到应季的青菜、丝瓜、毛豆等。8月,茄果类几乎没了,建议吃叶菜。9-12月,市场上大量蔬菜都是外地菜,本地蔬菜多是大棚种的。植物激素“”药粉蔬菜使用“植物激素”成风,无检测也无规定发布:2009-9-01 08:42 |作者:chorlauheung |来源:本站|查看:16次|字号:小 中 大南京现代快报8月5日报道:黄瓜苦涩,西红柿一下汤就容易烂,马铃薯一个比一个大可口的

37、夏日蔬菜怎 么变了样昨天,记者随同专家一起,对市场上的蔬菜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一些 蔬菜含有激素,但是这种激素有害与否却从来没有定论。专家认为,对这些“激素”蔬菜应该加以标签明示,让市民有知情权。一个马铃薯两斤半!南京农副产品物流配送中心是南京新的菜篮子。尽管刚刚由白云亭搬迁至江 宁,但已经初具规模,云集了上百家的蔬菜、果品批发商,外地牌照的大货运车 也源源不断地驶入。昨天,记者跟随江苏绿保生态生防研究所所长王长军来到这 里。眼下,正是西红柿、黄瓜、冬瓜等蔬菜大量上市的季节。记者看到,大量的黄 瓜都运送至这里,再由商贩码成整齐的一袋袋出售,黄瓜看起来碧绿,摸上去还 有点扎手,十分新鲜。“都是合

38、格的,进市场前都做过检测了,”一商贩自信满 满地说。“那你这个黄瓜加激素了吗”记者询问。“没有没有,纯天然的,”商 贩连忙否认。记者看到,无论是卖西红柿、马铃薯,还是卖黄瓜、辣椒的商贩 都众口一词,表示蔬菜没有添加任何激素。一位商贩拿出一个最大的马铃薯,足 足有两斤半重,相当于一个小西瓜了。不过他也坦承,这个马铃薯淀粉含量有点 低。当记者询问有没有加“膨大剂”,该商贩先是不说话,然后不理记者,直接 招呼其他生意了。黄瓜苦涩的秘密那么,这些蔬菜真的很新鲜吗王长军告诉记者,他的一个研究小组已经来调查三四次了,只有个别商贩愿 意讲一点小秘密。上次来的时候,他们一开始也是频频碰壁,最后看到一个摊位 黄

39、瓜卖相实在好得出奇,故意“诈” 了一下商贩,说这个黄瓜加了激素,结果那 位来自山东临沂的批发户也不好意思了,后来告诉专家说,用激素920(原名赤 霉素)蘸花后黄瓜不蔫,黄瓜长得快,漂亮又好卖;而未蘸花的黄瓜卖相一般不 怎么好,而且形状歪歪扭扭,蒂头老熟后带有黄条状。“你再看这个西红柿,正常的西红柿颜色是淡红色或者黄红色,用了激素的 西红柿是鲜红色”,王长军告诉记者,以前对西红柿喷施催熟剂,西红柿尾部发 尖;近年来西红柿生产过程中工艺“提升”了,改用激素浸泡:为了防止西红柿 老熟发软,在西红柿上市前3-5天浸泡,利于西红柿保存。相比之下,马铃薯用不用激素则不好说,外表上根本看不出来。但是一般情

40、况下,马铃薯的重量不会超过一斤。如果个头太大,可能是品质原因,但也不排 除使用了膨大剂。记者在市场里走了一圈,也尝了许多黄瓜。王长军询问记者:“有什么感受, 是不是有的黄瓜很涩嘴啊”确实如此,有的黄瓜吃起来清脆可口;但有的黄瓜没 嚼上几口,记者的嘴里就充满了苦涩。“很多人都不知道,以为这是生黄瓜。其 实生黄瓜只有苦味,涩感很少,”王长军说,“这是因为使用了植物生长激素, 黄瓜才会有强烈的涩感。”如果是经常在家做菜的人,就更能感觉出哪种蔬菜才是纯天然的。据一名山 药经销商介绍,山药、马铃薯用膨大剂后,个头确实能大不少,而且表面非常光 滑,看不到坑坑洼洼,煮熟容易烂;而不用膨大剂的山药、马铃薯在锅

41、里起码要 煮七八分钟才能烂,最长10分钟。所以,不用膨大剂的马铃薯淀粉含量高,做 出的土豆丝有劲道,味道偏一点甜。西红柿也是一样的道理,用激素泡过的西红 柿,容易煮烂,但是口感不怎么好。畸形蔬菜最好别吃江苏省蔬菜研究所所长羊杏平告诉记者,目前没有证据证明这些植物激素有 害。如果不用激素,那些在大棚里生长的蔬菜,坐果特别低,产量上不去。南京 植保站站长方贵平告诉记者,植物激素分为三类,一是促进植物生长的;第二是 让植物矮化,不要长得太高,避免倒伏等现象;第三就是促进果实早点成熟。无 论是哪种激素,在蔬菜的含量中是极其微小的,相当于百万分之一毫克,应该说 对人体没有毒害。方贵平告诉记者,目前南京对

42、农产品禁用40种农药,但对使用植物激素没 有规定一一由于含量太过微小,要花巨大成本去检测实在划不来。农民在种植时 也不会过量使用,因为植物激素稍一过量使用就成了 “除草剂”,农产品就自然 死亡了,得不偿失。采访中,南京的生态专家也说,植物激素大多是小分子,而动物激素主要是 大分子的蛋白质和多肽,两者的化学结构并不相同。植物激素一般具有结构的特 定性和作用对象的专一性,所以不会影响到人的健康。王长军告诉记者,目前还没有哪个权威机构专门测定过蔬菜里植物激素的含 量,也没有一个长期的试验去证实它的毒副反应。但是他用喷有“920”的韭菜 喂小鸡,小鸡会拉稀,至于其他副作用还有待于医学部门观察。但可以确

43、定的是, 如果使用植物激素过量,肯定不好,因为这种非植物体内自然生成的激素称为外 源激素,是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所以,一些畸形的蔬菜,最好别吃。江苏省人民医院营养科专家李群也告诉记者,从医学的角度来说,当然还是 越少人工干预的食物越健康。激素最好标示出来王长军说,目前绿色果品禁用有机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优质农产品” 的标准,有一条就是不使用人工合成激素。质量安全性最高的有机类农产品也明 确规定,不能使用任何人工添加的激素。由此可反证:植物激素用过量,对人体 没好处。“不管有害没害,至少口味是明显下降了,激素蔬菜的管理应该效仿转基因 食品,至少应该让我们知道哪些蔬菜在生产过程中是加了激素催生的,”王长军 认为,公众对于农产品是否使用过植物激素,应该有知情权,他建议有关部门加 强监管。条件成熟的话,应该在使用过植物激素的产品包装上,标明使用过什么 激素。对这类蔬菜,买还是不买,由消费者自己决定。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