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课后练习答案(第1、2单元)

上传人:枕*** 文档编号:124852758 上传时间:2022-07-2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4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课后练习答案(第1、2单元)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课后练习答案(第1、2单元)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课后练习答案(第1、2单元)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课后练习答案(第1、2单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课后练习答案(第1、2单元)(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K1 邓稼先一、通读全文,把握文意,回答问题。设计意图:把握文章重要内容与思想,理解邓稼先的精神品格。1.初读课文时,哪些句段最让你感动?反复细读后,再想想这些内容与否最能体现全文所要体现的思想情感。示例1:对这一转变做出了巨大奉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运用对比,突出了邓稼先崇高的情操和博大、深沉、谦逊的品格。示例2:“1985年8月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手术。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在这期间她和于敏联合签名写了一份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邓稼先身患重病仍坚持工作,体现了2.找出文中体现奥本海默与邓稼先两人不同个性、品质的词语及细节,思考作者为什么要进行

2、对比,通过对比得出了如何的结论。文中的奥本海默与邓稼先两人的个性、品质截然不同。奥本海默是锋芒毕露,读研究生时就常打断别人的报告,即便到了中年,成为名人,有时还会这样。而邓稼先“是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儿,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她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她”,“文革”中能说服两派群众组织,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作者把奥本海默与邓稼先进行对比,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精神品质,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老式文化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抱负党员”。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五部

3、分,想一想:这部分开头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结尾处又引用儿时学到的“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体现了如何的情感?设计意图: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课文的写作特点。 参照答案:课文第五部分开头引用吊古战场文,把读者引入中国历史的深处,从中国老式文化的角度去思考。结尾处引用儿时学到的“五四时代的一首歌”,阐明了邓稼先就是一种典型的中国男儿,她有着为祖国而献身的崇高的精神品质。三、课文最后一段写道:“如果稼先再次选择她的人生的话,她仍会走她已走过的道路。这是她的性格与品质。”结合课文,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把握邓稼先的性格与品质。 参照答案: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益

4、,奉献自己的毕生,这是邓稼先的人生。走这样的人生道路,是邓稼先的性格与品质决定的。(回答时,可环绕这些要点,结合课文具体内容来谈。 四、本文分段较多有时一两句就是一段,简洁精练,铿锵有力。试找某些例子,反复诵读,体会这些语段的体现力 。 (设计惫图: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在语言体现方面的特色。) 参照答案:本文语言很有特色,句式多变,长句与短句交替使用,句式的运用服从于感情体现的需要。课文分段较多,有时一两句就是一段,简洁精练,铿锵有力。作者善用短句,使篇章显得简洁、明快,形成一股气势,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在“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部分,作者用了四个短句分段列举了1898年中华民族“任人宰割

5、”的四个例子,体现力强。 K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一、闻一多作为学者时的“说”和“做”,与作为民主战士时的“说”和“做”有哪些不同?彼此有无关联?试根据课文内容做简要分析。 (设计意图:整体把握课文的构造和内容。)参照答案: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潜心学术,是“做了再说,做了不说”;作为民主战士的闻一多敢于为人民发言,对敌人无所畏惧,是“说了就做”。这反映了闻一多对社会结识的变化,以及对不同道路的选择。她的“说”和“做”互相贯穿,正是她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伟大的爱国者、大勇的志士的体现。二、本文在论述中注意通过细节描写来呈现闻一多的人物形象,结合文中一两个例子,说说这种写法的好处。 (设计意图:

6、理解论述中细节描写的作用。)参照答案:作者在具体的事例中,加入了不少细节。例如,“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凌乱”“睡得很少”这些细节,体现了闻一多的刻苦精神;“一种又一种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则体现出闻一多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再如,抓住闻先生在演讲中“慷慨淋漓”的“你们站出来”这一句话,描绘了她“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的沉着姿态,突出闻一多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三、下列语句读起来像诗,能引起丰富的感受与思考。试揣摩并体会其体现效果。设计意图:理解语句的含义,从而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意思。 1.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语句化用典故,句式工整

7、,富于感情,体现了对闻一多钻研精神的赞美之情。 2.她要给我们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运用比方的措施,指寻找使国内民族文化繁华昌盛起来的措施。自20世纪代末起,闻一多过了十近年“书斋生活”,力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3.深宵灯火是她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它”指深夜灯火。深夜只有灯火相伴,本来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则否则,她在灯光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漂白了四壁”出自闻一多诗静夜,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对祖国前程和人民命运的关切。“漂白了四壁”旨在体现闻一多深夜从事学术研究的那种怡然自适的情景,与“大开光明之路”的意趣一脉

8、相承。4她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潜心贯注”和“心会神凝”意思相近,都是说用心极专极深,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使她分心。引用别人所称“何妨一下楼主人”,更是阐明她用心之专 四、查阅有关资料,为本文再补充一两件体现闻一多“说”和“做”特点的事例。参照答案:闻一多先生在西南联大时,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获得抗战的胜利就不剃去,以示抗战究竟的决心。抗战胜利的消息传来,她才剃去了长胡子。 五、课外阅读闻一多的太阳吟死水静夜等诗作,欣赏其艺术特色,感受其中的精神追求。 设计意图:引导和鼓励学生开展与课文学习有关的阅读活动。K4 孙权劝学 一、朗读课文,理解大意。说说孙权为什么

9、要劝吕蒙学习,又是如何说服吕蒙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人物对话的妙处。 参照答案:孙权觉得学习对执掌军权的吕蒙来说,尤为重要。孙权劝告吕蒙,一方面向吕蒙指出学习的必要性,“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当吕蒙“以军中多务”相推辞时,孙权指出学习的目的和措施,并且现身说法,以“卿言多务,孰若孤?”回应了吕蒙的推托,并用自己的体会强调学习的作用。最后,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二、课文是如何体现吕蒙学识进步的?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解课文重要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 参照答案:课文重要是通过鲁肃与昌蒙对话和“结友”,侧面体现吕蒙学识进步的鲁肃与吕蒙论议,惊叹吕

10、蒙今昔的变化“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吕蒙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白自己的确学识进步不久、很大。鲁肃为之折服,与其“结友”。有关吕蒙的变化给人的启示,学生言之有理即可。三、诵读下列句子,体会加点词所示的语调。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解文中语调词所示的具体语调。文言文中的语调词有重要的表情达意作用,并且数量多,用法灵活,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要注意随时积累。文言语调词的用法,要通过朗读来体会。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表达反问语调,可译为“吗”。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耳:表达限止语调,可译为“罢了”。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乎:表达反问语调,可译为“呢”。 四、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有

11、自称,有她称(除一般她称,又有爱称、敬称等)。说说下列句中加点的称谓语分别属于哪种状况。课外再收集某些。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卿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2.孤常读书,自觉得大有所益。 孤是古代王侯的自称。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卿是古代对人的敬称。阿蒙是吕蒙的小名。阿是词头,多用于亲属称呼或人名的前面。 五、参照下面的提示,把课文翻译为现代汉语翻译提示: 留国号、年号、地名、书名、人名等可以保存,直接使用;替用现代汉语双音词替代古代汉语单音词;调一一调节语序,使其符合现代汉语的体现习惯;补补充省略部分,使意思完整;删删去无实在乎义的词,不译。 设计意图: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

12、本措施。 参照答案:当时,孙权对吕蒙说:“你目前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多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只应当粗略地阅读,理解历史罢了。你说事务多,比起我来怎么样?我常常读书,自觉得大有益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到了鲁肃通过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论议,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目前的才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本来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重新拭目相看,长兄懂得这件事怎么这样晚呢!”鲁肃于是叩拜吕蒙的妈妈,与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分别了。K6 最后一课一、“最后一课”的情形和平日上课大不相似,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表,并说说这些不同表白了什么。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梳

13、理情节“开端”的重要内容,感受“最后一课”的特殊氛围,领略文中采用对比手法,烘托氛围,并制造悬念的写作手法。参照答案平日上课氛围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 街上也能听到安安静静的,整个教室均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氛围学生开课桌,关课桌,怕吵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学生们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教师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儿,静一点儿”来踱去,对迟到的学生态度温和,穿着正式(穿着绿色礼服,打着领结,戴着绣边的小黑丝帽) “最后一课”的情形和平日上课大不相似,烘托出一种严肃的氛围,预示着将有非同寻常的大事发生。二、上“最后一课”前后,小弗郎士的心情、态度有什么变化?什么因素使她发生了这样的变化?设计

14、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对小弗郎士的心情态度变化状况的梳理,把握故事的情节内容,并理解作品的主题。参照答案:上课前,小弗郎士的心情、态度是:胆怯教师责怪、提问,想逃学。到了学校,发现课堂与平时大不同样,感到十分惊讶。待到上课后,深为自己从此不能学习法语而伤心为自己从前的荒废学习而懊悔,对教师有了更多的理解和尊敬。朴素的爱国情感在“最后一课”这个特定场景中被进一步激发并得到升华,促使小弗郎士发生了变化。三、韩麦尔先生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一种人物形象,找出你觉得刻画韩麦尔先生比较精彩的语句,并做某些批注。设计意图:作者是从小弗朗士的视角来写韩麦尔先生的,因此,就无法直接波及人物的内心活动,需要通过对外部特性

15、的描写来呈现人物的性格心理。建议从对韩麦尔先的服饰、神态、语言、动作等方面的描写中选择语句,引导学生通过做批注的方式,体会人物的心理,感知作者是如何刻画这一人物形象的。参照答案:提供若干示例,如下。示例1.我才注意到,我们的教师今天穿上了她那件挺美丽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她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庄严服饰别样情!韩麦尔先生穿戴庄严,为的是向祖国的语言辞别, 布满悲剧色彩,异常打动人心。示例2.(韩麦尔先生说:)“我呢,我难道就没有应当责怪自己的地方吗?我不是常常让你们丢下功课替我浇花吗?我去钓鱼的时候,不是干脆就放你们一天假吗? ”语言描写使

16、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韩麦尔先生是一种一般的教师,也有缺陷,但在“最后一课”上她的懊悔与自责却让人感受到了她的坦承。示例3.我每次抬起头来,总看见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边的东西,仿佛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 细腻传神的神态描写,让人感受到韩麦尔先生的悲哀、眷恋、惆怅4.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她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她历来没有这样高大。“我的朋友们啊,”她说,“我我”但是她哽住了,她说不下去了。她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几种大字: “法兰西万岁!”韩麦尔先生倾注了所有

17、感情写下 “法兰西万岁”几种大字,让我们看到了她不仅仅是一种法语教师,更是一种用自己的言行去捍卫民族尊严的英雄、一种悲壮的爱国志士。她就像是一尊雕像,挺立在世界文学的画廊,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四、揣摩下列语句,说说你对句子含义的理解。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会文中核心语句的含义,把握可以体现作品内涵的细节。1.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她们的语言,就仿佛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一方面,民族语言是一种民族的标志。亡了国的人民,如果还说着自己的语言,保存着自己的文化,事实上就阐明这个民族没有彻底灭亡,还在以自己的方式生存着。如果一种民族完全丧失了自己的语言,那么,它就几乎失去了生存的土

18、壤。另一方面,民族语言还能使民族内部产生凝聚力。人们把一种民族在千百年共同生活经历中形成的语言称作“母语”,表白了语言对民族文化、民族性格的哺育作用。亡了国的人民,如果牢牢记住她们的语言,守住自己民族的文化,这个民族的人民之间就永远存在向心力,不管异族的统治多么严酷,这个民族的人民如何被分离,民族的精神文化随时可以把她们团结到一起来。2.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仿佛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这个句子体现了小弗郎士的思想感情得到了升华,阐明她领悟了教师的良苦用心将对母语的热爱与对祖国的热爱融合在一起。3.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她们们该不会逼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19、”小弗郎士由鸽子叫声所引起的联想,体现了她对侵略者禁教法语的挖苦、轻蔑。4.在教室后排座位上,郝叟老头儿已经戴上眼镜,两手捧着她那本初级读本,跟她们一起拼这些字母。她感情激动,连声音都发抖了。听到她古怪的声音,我们又想笑,又伤心。这段文字描绘了郝叟老头儿认真读书的情景以及孩子们的感受。“又想笑,又伤心”符合小朋友的心理:郝叟老头儿“古怪的声音”让孩子们觉得好笑,而她拼读字母时的真诚又令孩子们感动、伤心。五、试以韩麦尔先生为第一人称,改写课文中从上课到下课部分的内容。写完后与课文对比一下,想一想,课文以一种小男孩的口吻论述故事有什么好处?设计意图:改写是为了让学生从另一角度对人物进行解读,进一步体味人物的心理活动。同步引导学生把握这篇作品的艺术特色之一巧妙的论述视角,即通过一种小男孩的自述,体现一种重大主题。参照答案:改写:要根据文中的重要语句进行合抱负象。想象要符合文中的具体情境和人物身份。以小男孩口吻论述故事的好处:作者选择一种淘气贪玩的男孩作为主人公,通过她带着稚气的口吻,以她心理的变化,反映了阿尔萨斯地区人民由衷的悲哀和对侵略者的抗议,体现出她们对祖国的眷恋深情。同步,孩子的视角无疑更加纯真动人,小主人公在这堂课里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教育,读者也受到了感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