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民居元素与现代建筑的结合万科第五园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24834538 上传时间:2022-07-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09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国传统民居元素与现代建筑的结合万科第五园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国传统民居元素与现代建筑的结合万科第五园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国传统民居元素与现代建筑的结合万科第五园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民居元素与现代建筑的结合万科第五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传统民居元素与现代建筑的结合万科第五园(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优质文档中国传统民居和现代建筑的结合-万科第五园姓名:代云鹏学号:2012311708专业:建筑学课程名称:乡土建筑概论【摘要】中国历史悠久,中国传统建筑在历史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对于当代建筑而言无疑是巨大的财产。传统建筑造型形式可为当代建筑造型设计所干脆借鉴或间接引用;传统建筑造型手法中有生命力的局部可为当代建筑造型设计所采纳。这样,即满意了当代社会对于文化多元、多样和地方性、民族性的要求,又使得中国当代建筑造型设计语汇得以丰富,万科第五是将中国传统民居和现代建筑完备结合的一个案例。【关键字】中国传统民居 现代建筑 第五园 1中国传统民居中国现代建筑是伴随外来侵略,新功能、新材料、新技术的出

2、现应运而生的,因和旧形式之间缺乏一个正常的交融集合的过程,传统风格形式遇到锋利的挑战。中国传统建筑的木构架型制、大屋顶及合院制无法适应近代社会、生产、生活对建筑类型功能性、多样化及敏捷性的新要求。传统而精致的木工手艺慢慢消逝,钟灵毓秀的庭院式住宅被清一色的钢筋混凝土堆叠的建筑所代替。西方建筑在中国日益增多,中国人对西方建筑的看法由鄙夷、猎奇到承受、观赏、追崇,在建筑审美观念上起了改变。然而,顽固的民族审美观念却无时不在撞击人们的心房。相对于外来建筑,情系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如是产生了“民族形式”这一概念。对中国现代建筑民族形式这一时代课题,吴良镛先生1988年提出“乡土建筑现代化,现代建筑乡土

3、化”的策略,并呼吁开展“世界地区”建筑学, “既要踊跃地吸取世界多元文化,推动跨文化的沟通,也要力争从地区文化中吸取养分、开展缔造,并爱护其活力和特色。”近年来,借鉴传统民居形式,并用于住宅设计当中运用传统聚落的规划理念和民居建筑设计手法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即:在寻求现代住宅设计新途径的同时,求解现代设计和传统空间意向的对应关系,摆脱简洁的抄袭和照搬,探究新的空间设计和传统建筑的创新开展之路。这种取向也逐步引导着居民观念和住宅市场。万科“第五园”是回来传统意向的现代建筑设计的一种良性尝试,在传统形态根底上向现代演进,并运用现代技术和构造体系,通过各种材料形式的有机结合,于新的空间规划和建筑设计中

4、充分发挥其各自的力学特性、构造美学表达和材料外观特点,运用符合传统民居形态的现代化处理手法,缔造出了既符合传统民居的空间、材料和构造等模式和规律,又能满意现代功能和审美观的新建筑。中国传统建筑在历史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对于当代建筑而言无疑是巨大的财产。传统建筑造型形式可为当代建筑造型设计所干脆借鉴或间接引用;传统建筑造型手法中有生命力的局部可为当代建筑造型设计所采纳。这样,即满意了当代社会对于文化多元、多样和地方性、民族性的要求,又使得中国当代建筑造型设计语汇得以丰富。随着全球化的开展,我国地域习俗和传统文化正渐渐消逝,建筑渐渐失去原有的文化内涵,并朝着“国际化”风格迈进,传统民居建筑是人类文

5、化的一局部,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积淀。我们应当批判的继承,而不是统统的扬弃。2实例分析2.1深圳万科第五园在万科第五园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徽派建筑元素的影子。但是最值得一提的是,万科第五园并没有简洁地复古和照搬,而是扬弃式继承,将传统和现代、中式和西式很好地嫁接和结合,以期即可营造出适合中国人居住的传统居住环境,又可符合现代人的生活习惯。比方在小区已经看不到传统意义上的马墙、挑檐、小窗等和现代生活脱节的建筑手法。但是,特性的白墙黛瓦、变通的小窗、细纹的墙脚、清砖的步行道、密集的青竹林、天井绿化、不行窥视镂空墙、通而不透的屏风、方圆结合的局部造型、青石铺就的小巷、半开放式的庭院、墙顶采光天窗及多孔小

6、区一角墙等、承载文化的牌坊、可增加通透性的漏窗、富有文化色调的三雕石雕、砖雕、木雕等和现代生活不背离的设计手法那么得到了继承。在深圳万科第五园”住区的前期筹划和方案深化过程中,由于对所处地区包括广州市的传统民居空间形态进展了有益的探究,并在规划和建筑设计当中加以吸取和应用,使聚居建筑所呈现的空间属性得到提升,从而形成能够延展传统民居基因的现代空间。和曾经出现过的拼贴民居符号,单纯移植造型以及新古典化的一些“民居型新住宅”设计潮流有所不同的是,此次深圳万科尝试着在其现代住区第五园工程的规划和住宅设计的各个方面,开展探究地方属性、提取传统精粹、吸纳民居要素,并以此为契机踊跃地思索了住宅设计的新的出

7、路和住宅的文化创新性。万科从中国人的生活习惯起先着手,万科第五园这个作品,是一次特别有意索。万科第五园的设计留意到了气候特色,在空间处理,在建筑开合上,够吸取徽派民居的优点;突出院落的优落是中国民居的江南风格的共性,讲究邻系,万科第五园就是传承了江南民居院落精粹,把开放空间和现代建筑的私密空沟通。2.1.1徽派民居的特点徽州村落一般是一族一姓一村,在民居的分散组织中,可以体会到它和整体环境结合;而建筑时时在表现一个空间的情景时也同时表现出一种时间的节奏,即时空合一的动态美感。从徽州村落的空间布局中,就能深刻体会到这种动感。这种村落总体上看是完整的、持续的,而林立其间的街巷那么是片断式的、多维度

8、的,从各个角落引领着行人的思绪,让人穿行其间,观赏着时空合一的画卷,感受着视觉的愉悦。而街巷中的民居庭院又是相对独立的,有其完整的内部构造,被统一的轴线贯穿着。徽州村落中的民居大多依山取势、临水而居,沿着村溪石径、穿过深巷重门,呈此时此刻眼前的是庭院几许,而远处的山形树影也尽收眼底。徽州民居的平面布局留意和室外空间的联系,开敞空间随处可见,如门厅前院、堂屋天井、宅后花园等。2.1.2第五园的平面布局在万科第五园的规划处理上,建筑师突出表达了“村”的形态。整个社区的规划是边界清楚的由不同形式的住宅所组成的一个大的“村落”。连派别墅组成了两个方向略有不同的主要“村落”,相邻的由情景花园和多层住宅以

9、及小高层区又分别形成了不同的小“村落”,通过一条半环行的主路连接起来。各“村”内部都有深幽的街巷或步行小路以及大小不同的院落组合而成,宜人的尺度构成了富有人情味的居住空间。图为万科第五园规划总图第五园中传统民居元素的应用一、扬弃式继承:传统和现代。第五园不是简洁地复古和照搬,而是扬弃式继承,将传统和现代很好地结合。在第五园中随处都可以看到徽派建筑元素和晋派建筑元素的影子。特性的白墙黛瓦、变通的小窗、细纹的墙脚、清砖的步行道、密集的青竹林、天井绿化、不行窥视镂空墙、通而不透的屏风、方圆结合的局部造型、青石铺就的小巷、半开放式的庭院、墙顶采光天窗及多孔墙、可增加通透性的漏窗、富有文化色调的三雕(石

10、雕、砖雕、木雕)等都是传统民居元素在现代元素中的应用。二、对“墙”的应用。“墙”是中国民居中重要元素,在中国民居中,长短相异、凹凸不同、虚实有别的各种“墙”形成了中国民居“外简内繁、外实内虚”的特点。第五园屏风墙第五园的镂空墙三、黑白之“素”。中国民居在外在色调形式上,千百年来都是特别节制的,“黑、白、灰”三种色调主宰了中式民居的表情,“素”是中式民居的主要特色。“黛瓦白墙”那么形成了特别良好的安静效果,从热闹的外部进入第五园,忽然让人有清秀、凉快之感。2.1.4传统居民空间理念的借鉴当代住区规划和建筑设计须要现代创新方法,也需表达传统和现代间的文化和谐,持续人们所熟识的传统空间肌理,丰富当代

11、聚居的内涵,对于社区环境进展整体营造,将传统民间聚落公共空间的亲和力理性地融人现代聚居形态之中。传统民居聚落不因循刻板的规那么,也不受限于官制,空间格局具有自发的自由式形态。现代住宅空间设计应通过“传达一表述”传统空间意向和元素的手法,对传统形式加以扬弃、吸取、辨析和转化,表达传统和现代的相互和谐,运用传统尺度并合理组织空间形态。冷巷巷道由宅居的外山墙相夹而成,内空间狭长并可形成能够降低局部温度的阴影,具有遮阴纳凉、疏导热流的作用,同时也为住宅天井之外增加了空间层次,有利于保持天井内的安静和环境干净,平安性也得到强。2.1.5传统居民建筑形态的开展虽然“适用经济美观”早在20世纪50年头就已成

12、为我国建立行业的根本性原那么,但是在商品经济的社会环境下,节约的理念并不被广泛承受和认可。为了到达高密度下的相宜性居住,住区规划除了须要遵循节约土地和空间集约化等原那么外,住宅建筑本身也应“化繁就简”,以最精当的手法,最简约的笔墨进展空间意向的设计,使建筑景观和空间环境更加明确、畅达,使日常居住和生活体验更趋近于亲切和宁和。对设计创作中的取舍和立足点进展权衡,在持续住宅空间丰富性的根底上,成之于形态的和谐,使得传统韵味和简约的原意不成为多样化设计的约束,给予简约而有机的丰富性和感染力。 广州竹筒屋类住宅的开间较小进深较大的建筑组合有利于节约用地,总体上节约纵向构造墙体,横向宽度合理、构件较简洁

13、,采纳小密梁和薄楼板以节约室内空间;住宅内不同进深位置的层高空间尺度,和开阖程度多有差异,户型多样化、空间丰富而且留意管用性,并依据功能须要在住宅中部设置可供透气或采光的半开敞空间。在平面布局方面,内部功能分区、单元化组合及空间围合方式都强调必要的私密性和向心性,层次清楚、内外有别、处理敏捷、联系便捷,如起居空间的厅堂和内部的卧房相互分别,前后局部之间设置小庭院或天井等都可成为现代住宅的设计素材。传统型住宅建筑当中运用对外封闭,于内开敞、设置内部中庭或者天井等方式形成内聚的形态和向心力,以及采纳敝厅及连廊的方式形成多层次空间等做法,已成为当代设计踊跃吸取的要素和模式(图3)。现代中式的含义在于

14、传统空间意向有机的运用。第五园以简明而单纯的建筑外观形体和简化的建筑符号同丰富的空间层次相互协作,局部采纳放大传统建筑的构件的方法,摒弃了临摹式的照搬(图4)3.传统民居建筑在现代设计中应用的思索 中国传统民居是中国建筑文化重要组成局部,经过几千年的开展,在建筑风格和形式上有独特的风格。同时,中国传统民居和现代建筑相比拟更能和自然相融合。通过以上实例分析,得出以下几点思索: 第一,必需有机地吸取中国古代建筑中对“天时、地利、人和”传统哲学思想的应用,将环境和物质技术处理和运用,完备的统一起来。 万科第五园中,总体规划及环境设计遵循“骨子里的中国”的原创现代中式风格,采纳了中国民居的构筑符号和院

15、落空间,让人们领会了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如何从外乡文化启程,找到自己文化的根源;在环境设计中,用了大量富有中国文化色调的符号:竹、莲花、兰花、使整体呈现出震撼人心的广义的中国风格,这种广义,体此时此刻它走出了仿古,将中国文化中的优雅地展此时此刻世人面前,从而实现人居环境的更高境界自然、艺术和人文的高度融合。现代建筑中的传统元素的应用并非单纯的仿古,而是应当深刻理解中国文化,将中国文化通过建筑中的传统元素表达出来。对待建筑传统,我们不能局限于形式层面,不应仅仅追求外在形式的继承,而应延展中国建筑优秀文化传统,将重点放在深层内涵的精神继承。其次,在应用传统建筑元素时可以有多种手法,例如 1、在当代建

16、筑造型设计中表达传统和现代的结合,可以干脆运用传统建筑符号,清楚地表达建筑的所指,表达建筑造型的传统意味。在建筑造型的处理中,用现代的建筑材料和构造技术来局部的效仿传统建筑的形式,如传统建筑的屋顶、檐部、柱头、窗套和等局部,并严格的遵守传统的做法和比例。这是中国建筑师在探究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过程中最先选择采纳的手法之一。第五园中屋顶的简化 2、可以把传统建筑符号进展抽象提炼后应用到建筑的重要部位,如建筑的屋顶、檐部、窗口、入口和楼梯间等处,并真实的反映现代的建筑材料和技术,这种手法抽象而现代,既突出了建筑的时代特征又表达了传统文化的脉络。如在第五园的造型处理中,设计师将中国传统建筑的坡屋顶和披

17、檐抽象提炼出来,用现代的建立方式予以表达这样既具有现代性又很简洁让人体会到传统的意味。第三,在现代建筑设计中,我们理应继承和发扬传统,不应当只是简简洁单的复制传统。一方面,我们要从中国建筑的优秀传统中吸取养分,吸取精华,和当代建筑和现代人的生活相结合,更好为当代建筑的开展效劳。另一方面,传统是开展的、渐渐演进的,并在不断的制作当中。我们继承中国建筑的优秀传统,将传统和现代相结合,正是在缔造和丰富传统,努力建立出真正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传统和现代结合的问题是我们不断探究的问题。面对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中国建筑面临着新的挑战。在当代建筑创作中,我们要立足于中国,立足于建筑自身,将中国传统建筑精神同现代建筑技术手段相结合,这样才能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建筑之路。参考文献1. 陆元鼎著,中国传统民居和文化,其次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年2. 王受之著,万科第五园说,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4年版3. 何倩,现代居住区环境设计探究,中国知网,4. 周培杰,居住建筑传统元素的现代传承和表达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