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工业发展情况

上传人:积*** 文档编号:124813155 上传时间:2022-07-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7.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安徽省工业发展情况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安徽省工业发展情况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安徽省工业发展情况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安徽省工业发展情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工业发展情况(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安徽省工业发展状况近几年来,全县上下抢抓中部崛起政策机遇,加强工业强县建设,推动新型工业化进程,推动经济构造调节,增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开展全民创业行动,我省工业经济保持了强劲发展势头,工业生产迅速增长,运营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1、突出构造调节,推动国有公司战略性重组。一是推动公司兼并重组。先后组织实行公司间兼并联合重组方案270余例,盘活存量资产近230亿元。究竟,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公司平均资产由1998年3.1亿元增长到13.1亿元,增长3.3倍。二是推动国有中小公司改革和大型公司股权多元化改造。通过“九个一批”的改革措施,放开、搞活中小公司,拓宽国有中小公司改革领域,为民营经济发展腾

2、出广阔空间。究竟,完毕了1204户国有中小公司退出国有序列;究竟,已有1537户国有中小公司完毕了改制任务,全省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工业公司的数量由554户减少到231户,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公司的户数由2625增长到5021户,所占比重由67.5%提高到95.2%,非国有工业公司的增长值占所有工业的比重由1998年的73.6%提高到86.4%。三是优化公司资产构造。通过对劣势公司重组“打捆儿”申报债转股,共对55户公司重组为21个项目申报成功,债转股金额116.5亿元。通过实行债转股,21户债转股公司年平均减少财务费用支出6.5亿元,负债率下降了25个百分点。1999年以来,公司共剥离银行不良

3、贷款560亿元,已处置231亿元。通过对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造,“十五”期间,成功上市公司21家,募集资金120亿元。四是分离公司办社会职能。以来,按照“属地移送、属地管理”原则,采用多种措施,全省共分离移送公司办中小学校253所,占总数的85.8%,基本完毕了大中型公司所办医院的分离移送或公司化改革管理工作;除省机场公司所办公安机关外,基本完毕了公司所办公安机关的移送工作;推动公司离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全省现已有114.2万公司离退休人员纳入社会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管理服务率达到96.2%;国有大中型公司基本完毕了公司生产与生活的水、电分离。五是推动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截止究竟,全省32家国有工

4、业大型公司已合计分离辅业公司(含集体)333个,剥离三类资产64.7亿元,分离富余人员约13万人,安顿职工10.3万人。2、突出深化改革,增强公司发展活力。一是加快公司制改革步伐,创新公司组织形式。除中央在皖公司外,全省331户国有大中型公司已有329户按照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两种形式完毕了公司制改革,基本完毕了建立现代公司制度的改革,占总数的99.4%。二是大力推动股份有限公司上市,拓展公司融资方式。我省45家上市公司已所有完毕股改或进入股改程序。通过股改,上市公司率先享有了资我市场融资的优惠政策,目前已合计融资72亿多元。三是规范公司法人治理构造,强化公司内部制衡机制。我省约有60%

5、的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建立了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三权制衡机制,其中40%的公司实现了董事长和总经理分设,所有解决了控股公司法人代表与上市公司的交叉任职问题。深化内部三项制度改革,推动公司转换经营机制,逐渐建立以效益增长为基本的公司职工工资均衡增长机制,改革和完善了职工收入分派措施,公司实行灵活工资分派方式的占81.3%。全省已改制公司中,管理人员实行竞聘的占85.8%。普遍实行了劳动合同制,全省有309万人签订了劳动合同,签订率为91%。四是实行政策性关闭破产,增进承当沉重的老公司焕发新生机。1998年以来,全省共争取118个公司列入全国公司兼并破产和职工再就业工作筹划,共波及资产149.1亿

6、元,职工37.2万人,核销银行呆坏帐88.6亿元。截止底,有102个项目已经实行终结。通过实行关闭破产,消灭了一批亏损源,生成了一批新的优强公司。五是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开展裁减落后工作。几年来,全省共关闭865处落后和安全隐患严重的小煤矿,关闭264户小水泥公司,关停60户小轧钢、小冶炼、小铁合金厂,压缩落后棉纺29.08万锭,压缩落后缫丝能力10万绪。同步,自1998年以来,按照破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对786户长期亏损、扭亏无望、严重资不抵债公司和资源枯竭矿山实行关闭破产,减少公司亏损36.6亿元,盘活存量资产112.9亿元,安顿职工54.1万人。3、突出技术改造,推动工业

7、构造优化。一是加大技术改造投资力度。“十五”前三年,全省共完毕技术改造投资772.1亿元,比“九五”增长167亿元,其中、持续突破200亿元、300亿元两个大关,分别达到231亿元和355亿元,年均增长32.5%。和全省分别完毕工业投资648.5亿元和946.8亿元。据记录,五年合计完毕工业投资2640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2.9%。技术改造投资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全省完毕技术改造投资852.1亿元,超额完毕730亿元的目的,净增120亿元;亿元以上重点技术改造项目新动工128项,竣工投产60项。技术改造完毕投资与相比,三年增长1.4倍,净增500亿元。技术改造投资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

8、的比重由“十五”初期的19.3%上升到的24.0%,占全省工业投资的60.1%。二是全面实行技术改造“百千工程”。每年抓好100项亿元以上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和1000项“专精特新”项目的实行,编制下达了安徽省年度技术改造“百千工程”项目投资导向筹划,建立新动工项目管理的部门联动机制,重点环绕建设钢铁及有色、能源、化工医药、新型建材和非金属材料、汽车及零部件和装备制造业、日用电器、电子信息、农副产品深加工等八大基地,做大做强产业集群,不间断地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推动实行一批重点技术改造项目。三是大力推动骨干公司发展。实行大公司、大项目战略,建成了一大批投资超亿元、5亿元的重点项目。重点推动马钢

9、、奇瑞、江淮、铜陵有色、海螺等骨干公司的系统改造和产品升级。奇瑞公司成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品牌轿车代表公司,进入全国轿车排名第三位;江汽集团成为国内重要的商用车生产和出口基地,轻卡产量位居全国载货车第二位,乘用车(商务车)产量排名全国第三;马钢公司综合产能已经突破1000万吨,为建设国内重要的精品钢材基地打下了坚实的基本;海螺集团水泥产能达到近亿吨规模,跻身世界六强;铜陵有色全年电解铜产量超过50万吨,居全国第一位。通过大规模的技术改造,重要骨干公司对全省经济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工业公司达到10户。四是不断优化投资构造。“十五”以来,环绕我省优势产业和成长性好的新兴产业加

10、大投资力度。制造业投资迅速增长,达到972.1亿元,增长60.8%,占工业投资的69.3%;老式优势产业保持较高的投资强度,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采选、冶炼及压延业、有色金属采选、冶炼及压延业、非金属矿采选及加工业等产业完毕投资432亿元,产业地位得到巩固提高;新兴产业投资大幅增长,专用设备、交通运送设备、电气机械、通信设备、仪器仪表等行业完毕投资由的21.5亿元增长到的223.7亿元,占工业投资比重由9%提高到16%。高强度的投资,增进了工业经济的构造调节,推动了我省经济构造的优化升级。三次产业构造由的25.6:36.4:38.0调节为的16.743.340。汽车、家电、工程机械、化工等

11、产业迅速成长,高新技术产业逐渐发展壮大,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正在形成。4、突出技术创新,哺育核心竞争力。一是突出项目建设。十六大以来,我省积极组织实行技术创新工程,坚持以公司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龙头,以效益为中心,狠抓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的研究开发与生产。组织实行国家重点技术创新项目124项、国家重大产业技术开发项目18项,总投资28.29亿元。实行省重点技术创新筹划项目2044项,省财政资金支持3516.2万元。以来,认定了176项省级新产品。建立了技术创新项目库,收集项目达1484项,总投资601亿元。支持马钢、海螺、叉车、奇瑞、星马、江汽、丰原、美菱、华茂等一批重点公司

12、进行技术创新,哺育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和强优公司。二是推动公司技术中心建设。积极引导和推动公司技术中心建设,逐渐建立以公司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是提高公司技术创新能力、建立现代公司制度、推动公司技术进步的重要内容。截至底,共认定了省级公司技术中心204家,其中国家级公司技术中心11家。省级技术中心公司共拥有专职技术开发人员数22555人,其中高中级职称人员9430人。,204家省级技术中心公司实现销售收入2782.82亿元,占当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公司销售收入的七成;技术开发经费投入达到110.1亿元,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例达3.96%。省级技术中心与高校和研究所合办开发机构

13、数合计338个,申请专利数为1273项。三是大力增进产学研结合。为提高我省公司技术创新能力,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联合中国工程院开展了“安徽汽车产业技术创新院士行”以及“煤矿安全技术创新院士安徽行”活动,协助公司解决共性核心难题。、先后在马鞍山召开了“安徽产学研合伙项目洽谈会”,会上发布科技成果2715项及公司技术难题与需求685项,参会公司与高校科研机构通过洽谈,共完毕签约合伙项目204项,投资总额达26亿元。在充足发挥省内高校、科研机构科技资源的基本上,瞄准国内科技优势最强的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产学研联合,先后在北京、上海、西安召开了4次产学研项目洽谈会,建立了与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

14、学、同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重点高校合伙的通道,构架了我省公司与出名高校之间产学研合伙的桥梁,增进出名高校的科技成果向安徽转移。四是推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推动公司信息化是我省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贯彻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增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举措。先后制定下发了安徽省“十五”筹划纲要信息化三年实行意见、安徽省“十一五”公司信息化规划纲要和安徽省公司信息化工作意见,提出了我省公司信息化建设的思路、目的和政策措施。以来,以冶金、汽车、建材、机械等行业为突破口,每年有重点地选择一批信息技术改造老式产业项目予以支持,共安排支持资金1700万元。结合

15、我省被认定为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示范省,合肥市和芜湖市被认定为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重点都市,着力加强示范工程引导作用,同步,以省属公司、重点骨干公司为重点,大力实行信息化示范工程,“十五”期间,省属公司、重要骨干公司平均每年信息化投资在7-10亿元,高于全省信息化建设占总投资的比重,其信息化建设应用项目,无论科技含量还是应用水平在全省处在领先水平。优选了30项示范作用强的项目,予以资金支持。5、突出节能管理,推动节能降耗和循环经济发展。一是强化节能降耗目的管理。贯彻贯彻国务院有关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和全国节能工作会议精神,代表省政府与各市政府签订了“十一五”节能目的责任书。开展了安徽省120家公

16、司节能行动,贯彻了省政府与33家公司节能目的责任书的签订。对年耗能万吨原则煤以上重点单位,强化节能管理和监督。启动了公司能源审计及节能规划的编制工作。二是组织实行重点节能项目。鼓励公司裁减落后的技术和设备,大力推动节能技改。“十五”期间,全省共完毕重点节能技术改造项目278个,完毕投资365亿元,一批新型干法水泥、余热运用、高炉煤气回收发电、煤矸石发电等项目相继竣工投产。以来,实行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建立“十一五”十大重点节能工程项目库。环绕国家重点支持领域和技术,积极组织申报资源节省、综合运用和清洁生产、淮河流域和重点工业废水治理项目,己争取国债项目42个,总投资26.7亿元,目前国家已下达国

17、债补贴资金6370万元。设立节能专项资金1000万元,用于支持43个省级节能、资源节省和综合运用项目建设。设立安徽省节能专项资金,加大节能资金投入,加快节能技术进步。三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认真贯彻贯彻国家有关资源综合运用鼓励的政策,引导公司开展资源综合运用,如运用低温余热发电,运用工业废气、废渣延伸产业链条,既能使公司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又达到了节能降耗的目的。对各市申报的资源综合运用产品分两批进行了认定,共有96户公司、150多种产品通过认定,可运用工业固废801万吨、工业废气11.2亿立方。全年开展资源综合运用的公司,可享有国家税收优惠近2.8亿元,调动了公司的积极性。组织实行国家和省级示

18、范项目,重点为矸石制建材、矸石发电、粉煤灰制建材、磷石膏制建材、高炉煤气发电、冶金、化工、造纸、酿酒中水运用等项目。四是加强节能管理工作。出台了安徽省节省能源条例;安徽省电力设施和电能保护条例已经省十届人大第31次常委会审议通过,将于12月1日正式实行;安徽省增进新型墙体材料发展条例即将报省人大三审。各项节能法规的制定将为增进我省“十一五”期间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减少20%的目的,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建设资源节省型、环境和谐型社会提供法律保障。积极加强以节电和提高用电效率为核心的需求侧管理,引导电力资源合理配备和运用,减少高峰用电负荷,极大地缓和了电力供需矛盾,近三年全省平均减少高峰负荷17

19、0万千瓦左右,顾客每年减少电费支出约1亿元。五是大力实行我省淮河流域工业公司废水治理国债项目。为加强淮河流域工业公司污染治理,国家发展改革委决定运用国债对沿淮四省的淮河流域工业公司实行废水治理及清洁生产改造,并会同国家环保总局编制了淮河流域重点工业废水治理工程规划(如下简称规划)。我们会同省环保局积极申报,我省共有70个项目被列入其中,总投资133236万元。这批项目分三年实行,所有完毕后,估计可削减COD排放量20329吨/年、氨氮排放量5378吨/年(省政府与国家签订的目的是:COD削减量17000吨/年、氨氮削减量5378吨/年)。6、突出全民创业,增进非公经济和中小公司发展。一是组织贯

20、彻增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制定增进全面创业的具体措施。代拟并以省政府名义印发有关进一步加快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推动全民创业的实行意见(皖政1号)。制定了安徽省全民创业实行意见、安徽省创业基地建设原则、有关建设创业辅导中心的指引意见等意见,建立增进创业的政策支撑体系。二是加大全民创业、发展民营经济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制定了安徽省全民创业活动宣传方案,与安徽电视台、安徽日报、江淮等新闻媒体合伙,扩大全民创业工作在社会公众中的影响力。配合团省委做好安徽省第二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筹划竞赛工作,精心编印了全民创业实务。举办了600多人参与的中小公司创业培训班、经营管理培训班和

21、职业经理人培训班,完毕了银河培训工程任务。三是抓创业基地建设,为创业提供有效载体。对我省既有的创业基地进行了普查记录,掌握了基本状况,目前全省已建有各类创业基地180个。对80个创业基地进行了认定工作。对一批创业基地进行了资金支持,以引导增进各市加快创业基地的建设。四是大力实行中小公司增进工程。协助省人大出台了安徽省中小公司增进条例,制定了安徽省中小公司成长性评价与认定措施,为我省中小公司及非公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认真筛选了一批成长性好的中小公司项目,纳入“十一五”项目库,省工业发展专项资金中的90%用于重点支持中小公司的发展项目。积极争取国家支持,下达支持我省中小公司发展专项资金9

22、12.5万元,争取资金额在全国位居前列。积极推动我省中小公司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组织我省105家中小公司参与第三届中国国际中小公司博览会暨中意中小公司博览会,签约金额达11.8亿元。五是着力增进解决中小公司融资难题。多次组织全省银企对接活动,仅就向省内各家商业银行重点推荐554个项目,波及资金需求98亿元。大力发展中小公司信用担保业,全省中小公司信用担保机构发展到150家,注册资金达到50多亿元,推荐上报了20家符合条件的担保公司享有减免营业税政策。六是推动产业集群发展。采用优惠措施,提供优质服务,引导同产业的中小公司入园生产,形成规模效应,推动工业集聚式发展,并通过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发展壮

23、大县域经济。据记录,我省初步形成了以中小工业公司为主体的140个产业集群,集群中约有16192家公司。其中,超过10亿元的集群有29个,最大的产业集群销售收入达到200亿元。7、突出规划先行,加强产业政策的引导。一是抓好十五规划的实行和中期评估工作。认真抓好安徽省“十五”工业发展和构造调节规划纲要等四个综合性规划、分行业发展规划和安徽省煤矸石综合运用“十五”规划等专项规划的组织实行和中期评估,保证规划顺利实行。二是编制“十一五”工业经济领域规划。编制完毕了安徽省工业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11个工业行业规划和5个专项规划,提出了“133”工业振兴筹划,形成了一种以工业规划纲要为龙头、行业规

24、划和专项规划相配套的一主两翼工业规划体系。初次按国家国民经济记录分类,编制了安徽省工业经济和行业经济素描和安徽省工业行业发展报告,明确了行业发展重点。三是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制定了安徽省增进产业构造调节暂行规定和安徽省产业构造调节指引目录(本),增进重点产业和重点公司发展。开展了能代表全省工业经济运营的各行业领头公司名单调节工作,拟定后将叠加使用多种手段和措施对其重点扶持。组织向国家上报了70项为新型工业化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重大项目,总投资143.5亿元。四是推动区域性产业共同发展。与芜湖市共同主办了第二、第三届中国(芜湖)汽车博览会,建立了与江苏、浙江等七省推动汽车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与上海

25、市经委签订了有关产业转移和产业承办的合伙框架合同,筹划分阶段推动沪皖两地产业经济互融共进,实现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组织参与了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塑造安徽工业强省新形象。8、突出效能建设,切实打造各类所有制公司“娘家”。一是着力服务于基层和公司。我委组建后,立即在全省范畴内分南北两片进行了调研,在各市分别召开基层经委、有关部门、各类所有制公司代表参与的座谈会22次,实地考察了100多家多种所有制公司。将全省调研中基层和公司反映的47个问题进行分类,及时以书面形式反馈。认真查处每一件波及公司发展的突出问题,把公司的需要作为工作的出发点、立足点,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办实办优。为推动全省经委系统网络服务

26、体系的建设,我委为全省各市、县经委配发了办公用电脑。二是推动政务公开。积极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认真清理行政审批项目,对经省政府批准保存的审批项目和2个便企项目,统一进入省政务中心窗口办理,并设立了首席代表,做到“八公开”,实现了提速、提效和便民、利企。注重发挥互联网等媒体作用,着力提供优质服务。,省经委网站发布文献230余件,在信息专网发布文献510余件,已合计发布各类信息3300多条,访问量达46万人次。加强新闻宣传,及时宣传报道全省工业发展的成就和我委开展的各项重要活动。三是提高全系统干部队伍综合素质。贯彻东向发展战略,在苏州举办了安徽省工业经济管理高档研修班,全省各市、县(区)工业经济

27、部门重要负责同志130多人参与了培训,边学边看边思考,对思想观念的转变和筹划发展能力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增进作用。坚持学用结合的“一年一处一课题”的“三个一”活动,打造学习型机关,提高全委干部职工的工作能力和理论水平。在上述工作的推动下,近年来,我省工业生产迅速增长,运营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十五”期间,全省工业生产增长迅速,所有工业增长值由的1100亿元增长到的1833.2亿元,年均增长10.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长值由的547.6亿元增长到的1373.5亿元,增长1.5倍,年均增长20.0%。“十五”期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利税、利润年均分别增长24.0%、24.8%、4

28、2.6%。8家工业公司名列中国公司500强。全年实现所有工业增长值2200.5亿元,比上年增长19.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长值达到1762.7亿元,同比增长20.3%。实现利润突破200亿元,达到230.9亿元,同比增长35.1%。规模以上工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达到170.7%,比年初提高28个百分点。通过近年的积累和滚动发展,我省支柱产业和骨干公司初步形成,支撑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全省装备业、优质材料产业、能源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五大支柱产业工业增长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值的比重达66%以上。全省机械、轻工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双双突破千亿元,分别达到1050亿元和1080亿元。行业中的支柱产业发展获得突破,汽车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全年汽车产量达到55万辆,名列全国第6,有望成为“十一五”期间我省千亿产业之一,成为全省经济的重要支撑。重点骨干公司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省50户重要骨干工业公司和20户省外投资重要骨干工业公司实现销售收入、利润、利润分别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51.8%、61.5%、54.3%。加大技术改造投入,产业构造继续优化,全省轻重工业比重由的41:59调节为30.1:69.9。全省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达到1810亿元,占全省GDP的8%,按同口径记录比上年增长28%。(安徽省委宣传部来稿)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