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试题A全答案

上传人:回**** 文档编号:124779397 上传时间:2022-07-25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8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试题A全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试题A全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试题A全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试题A全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试题A全答案(2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一、单选题1在教育的基本要素国,作为中介的是 ( A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教育影响 D.教育内容2远古教育具有原始性,不属于其特性的是: ( D )A非独立性 B.贫乏性 C.无阶级性 D.级别性3教育需要由浅入深,由简朴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由低档到高档,这是由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 ( A )A顺序性 B.阶级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别性4教师最突出的角色是 ( A )A教员 B.领导者 C.父母代言人 D.心理医疗者5思维发展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具体形象思维仍然起重要作用的阶段是 ( B )A小学 B.初中 C.高中 D.大学6运用现代实验手段,比较系统地研

2、究教室内沟通分布的是 ( B )A克伯屈 B.亚当斯 C.斯金纳 D.班杜拉7中国分科教学开始于 ( A)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韩愈8有关课程与教学之间的关系,提出三个隐喻的是 ( B )A泰勒 B.塞勒 C.杜威 D.布鲁纳9在西方,提出“产婆术”的是 ( A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智者10在受教育者的整个素质构造中占据统治地位的素质是 ( A )A思想政治素质 B.道德素质 C.文化素质 D.生理素质1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这句话体现了 ( B )A启发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巩固性原则2教师自觉运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

3、行熏陶和感染措施是 ( B )A楷模和示范 B.陶冶 C.修养 D.说服3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实行顺序是 ( D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C. 以“行”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D.视具体状况,可有多种开端4教师的表率作用重要表目前 ( A )A言行一致 B.衣着整洁 C.举止端庄 D.谈吐文雅5中国采用班级上课制始于1862年于北京开办的 ( B )A京师大学堂 B.京师同文馆 C.北京大学 D.清华大学6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做到 ( D )A因材施教 B.抓核心期 C.长善救失

4、D.循序渐进7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其身心发展的 ( C )A生理前提 B.客观条件 C.动力 D.物质前提8“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这名话反映了教师的劳动的 ( D )A复杂性 B.示范性 C.艺术性 D.发明性9国内中小学与学生家庭保持联系的最重要的方式是 ( D )A家长学校 B.家长委员会 C.通讯联系 D.家长会10可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系统的连贯的知识的教学措施是 ( B )A谈话法 B.讲授法 C.讨论法 D.读书指引法11课堂播放教学法重要有两种,它们分别是演播法和 ( C )A现场直播法 B.录制播放法 C.插播法 D.程序教学法12学生知识学习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其

5、中第二个阶段是 ( A )A领略 B.保持 C.分解 D.定向13“教育目的应当由人的本性、本能需要决定”这种观点属于 ( B )A辨证统一法 B.个人本位法 C.社会本位法 D.实质教育论14教育目的一般分为三大类,它们分别是认知领域、能力领域和 ( A )A情意领域 B.特殊能力领域 C.思想品德能力领域 D.审美知识领域15“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阐明 ( C )A学生只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对象 B.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一种由外向内的传导过程C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样重要 D.学生受教育的过程,不是一种由内向外的积极作用过程16处在生理上的“激变期”的学生是 ( B )A小

6、学生 B.初中生 C.高中生 D.大学生17课的构造,是指一节课涉及哪些构成部分以及时限性和互相关系 ( D )A各构成部分的顺序 B.各构成部分的时限 C.应完毕的任务 D.各构成部分的顺序、时限和互相关系18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组织学生到一定场合,通过对实际事物进行观测、询问以获取知识的教学活动形式被称为 ( B )A实习作业 B.参观 C.辅导 D.实验实习19教师所体现出来的最突出的角色是 ( A )A“教员”角色 B.“心理医生”角色 C.“楷模”角色 D.研究者角色20按照马克思观点,教育来源于 ( C )A人的动物性本能 B.人的无意识的模仿 C.生产劳动 D.动物竞争的本能21情

7、境教育学由三个维度构成,下列选择项中不属于其要素的是 ( B )A情境线索 B.从实践到理论的线索 C.理论线索 D.技术操作线索22在教育的基本要素中,作为根据的是 ( B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教育影响 D.教育内容23教育目的的构造具有两方面的规定,一方面规定培养何种社会成员(角色);另一方面规定教育对象的( A )A素质 B.思想 C.道德 D.知识24教育需要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这是由于学生身心发展具有 ( D )A顺序性 B.阶级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别性25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要表目前 ( D )A控制教学过程 B.控制学生 C.塑造学生 D.发挥学生的积极

8、性26在学生的成长中,作为校外之校的是 ( A )A社区文化 B.家庭环境 C.大众媒介 D.同伴27学校微观环境对于学生个体成长具有重要影响,其中,下列选择项中,不属于这种影响的是 ( D )A同伴影响 B.花盆效应 C.期待效应 D.教学成效28下列选择项中,不属于教学大纲构造的是 ( C )A阐明部分 B.本文部分 C.教学筹划 D.其她29在国内文献中,最早提出“启发诱导”原则的是 ( C )A大学 B.中庸 C.学记 D.孟子30在下列教学措施中,以陶治为主的措施是 ( D )A讨论法 B.参观法 C.实验法 D.情境教学法31在教育活动中,既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同步也是学习的主体

9、的是(B)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教育影响 D。教师32、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本是(A)A马克思主义有关人的全面民展学说 B。马克思主义市场经济学说C社会主义德智体全面发展 D。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学说33影响人民展的因素中,有一种因素属于自然的和生理的前提条件,它是(A)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个体主观能动性34“教师要对学生行为有所协助,涉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自信心等”,这是一种好教师的职业情动人格品质的基本内核,它可以简朴地理解为是(D)A客观 B。理解 C。敏感 D。增进35教师要解决学生人生方向的问题,同步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灌输与改造,是由教师的什么角色决定的

10、?(C)A教师的“教员”角色 B。教师的“领导者”角色C教师的“人类灵魂工程师”角色 D。教师的“心理医生”角色36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体现了其工作的(B)A示范性 B。复杂性 C。发明性 D。长效性37学生的被称为学龄中期或少年期,也叫青春发育期的阶段是(B)A小学阶段 B。初中阶段 C。高中阶段 D。大学阶段38师生之间的心理关系涉及认知关系和(C)A工作关系 B。人际关系 C。情感关系 D。非正式关系39学校的社会氛围可以简称为(B)A校园环境 B。校风 C。班风 D。教风40人的基本生活技能最初来源于(A)A家庭 B。学校 C。社会 D。遗传41下列不属于学校与家庭通讯联系方式的是

11、(A)A召开家长会 B。传递书信 C。打电话 D。给家长寄送校刊42在教学中,教师提出能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学生为了理解问题的答案,便会对教师的解说加以注意。教师的这种做法目的是(A)A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B。提供教材内容 C。变化教学情境 D。予以学生反馈43技能涉及智力技能和动作技能,下面属于动作技能的是(D)A识字 B。推理 C。计算 D。写字44直观教学方式一般可分为实物直观和模拟直观,下面属于实物直观的是(C)A录象带 B。图表 C。标本 D。幻灯片45国内古代孔子善于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以发挥全心全意各自的特长,这一种教学原则符合(B)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

12、。理论联系实际 D。启发性46学生的知识学习涉及选择、领略、保持和(D)A观测 B。反思 C。提问 D。应用47对学生进行学习措施指引的前提是(C)A实行指引 B。制定筹划 C。理解学情 D。反馈控制48“培养学生的共产主义道德信念,法制观念和文明行为习惯,以形成学生完美的品格”,这一教育目的是(C)A生理素质教育 B。文化素质教育 C。道德素质教育 D。审美素质教育49自尊感、荣辱感、友谊感、责任感,它的体现形式属于(D)A道德知识 B。道德行为 C。道德意志 D。道德情感50“身教重于言教”,是阐明育人过程中(D)A锻炼的重要性 B。说服教育的重要性 C。修养的重要性 D。楷模和示范的重要

13、性51、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本是( A)A马克思主义有关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B、社会主义教育方针C、素质教育D有关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52、教育目的是( B) A、每个教师头脑中形成的课程目的体系B、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活动中的具体化C、课程目的D、学生的学习目的53、教育过程的控制是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始终占据(B ) A、辅助地位B、主导地位C、客体地位D、被动地位54、“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是阐明教师劳动具有(C ) A、复杂性B、示范性C、发明性D、长效性55、青少年是社会权利的( C) A、客体B、既是主体,也是客体C、主体D、附属者56、知识学习的第一阶段是(B ) A、领略B

14、、选择C、保持D、应用57、“教师包揽一切活动,学生跟着教师设计的路子走”,描述的师生关系类型是B A、对立型B、依赖型C、自由放任型D、民主型58、家庭教育影响在一种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某定势作用,影响着人后来的发展,这阐明家庭教育具有的特点是( A) A、先主性B、多维性C、密切性D、统一性59、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重要对象是(D ) A、家长B、管理者C、教师D、学生60、语文、数学和外语是(B) A、知识类学科B、工具类学科C、技艺类学科D、实践类学科61、教学设计中最先要考虑的要素是(C ) A、教学内容B、教学对象C、教学目的D、预期效果62、活动课程的重要倡导者是(A ) A、杜威、

15、克伯屈B、杜威、杰克森C、克伯屈、杰克森D、克伯屈、夸美纽斯63、教学工作的基本规范是(C ) A、教学目的B、教学组织形式C、教学原则D、教学措施64、一种学生平均每天用于主干活动和辅助活动的学习时间及所完毕的所有学习量,是(A ) A、学习活动总量B、学时C、学习强度D、知识学习量65、教材编写在内容上要做到(A ) A、科学性、思想性、效用性统一B、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规定统一C、形式也实质统一D、教学原则与教学措施统一66、加涅觉得教学过程的首要因素是(B ) A提出教育目的B、引起学生的注意C、唤起已有经验D、指引学生学习67、“为学生发明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措施,

16、逐渐形成独立学习的技能”,是学习措施指引的( A) A、目的B、内容C、过程D、原则68、教会学生做人属于(A ) A、德育B、智育C、体育D、美育69、人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体现出来的看待她人和社会的有道德意义的活动,是(C ) A、道德感知B、道德情感C、道德行为D、道德意志70、教师对学生最常用的一种教育措施是( D) A、陶冶B、惩罚C、人格感化D、说服教育71、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她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是( B )A、教育现象 B、教育规律 C、教育问题 D、教育影响72、是由外界、景物、事件和人物关系等因素构成的某种具体的教育境地是指( C

17、 )A、教育环境 B、教育条件 C、教育情境 D教育场合73、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是指( A )A教育目的B教学目的C课程目的D单元目的74、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和发展她们的智力的教育是( B )A德育 B智育 C美育 D体育75、引导学生领悟社会主义思想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组织和指引学生的道德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的教育是( A )A德育 B智育 C美育 D体育76、培养学生对的的审美观,发展她们的鉴赏美、发明美的能力的教育是( C )A德育 B智育 C美育 D体育77、个体适应社会的规定,在与社会的交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学习与内化社会文化而胜

18、任社会所期待、承当的角色,并相应地发展自己的个性的过程是( A )A个体的社会化 B个体的个性化 C思想道德品质的社会化 D行为习惯的社会化 78不属于影响人的发展的四个因素的是:P35-36( E )A遗传B环境C教育 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E学校79一种学校社会氛围,也是校内大多数人的一种习惯势力是指( A )A、校风 B学风 C班风 D大风(英雄)80根据教学筹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引性文献是( B )A教学筹划 B教学大纲 C教学设计 D教学内容81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层次和类型学校的培养目的,由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学教育工作的指引性文献( A )A教学筹划 B

19、教学大纲 C教学设计 D教学内容82道德教育的措施中最常用的是( A )A说服教育 B陶冶 C修养 D楷模与示范83教学的重要环节是*( A )A上课 B辅导 C 参观 D作业84教育发展阶段上,涉及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的教育是哪一种阶段的教育?( C )A. 远古教育 B.古代教育 C.现代教育 D.21世纪教育85什么是教育目的在各级学校教育中的具体化?( D )A. 教育目的 B.教育目的 C.教育方针 D.教育内容3. “教育实际干了什么”是( A )A. 教育效应 B.教育目的 C教育内容 D.教学过程86现代教育活动规定教师与学生是知己、朋友的关系,但是在课堂管理过程当中教师又必须维

20、护自己的权威性,这种现象是( B )A. 教师权威 B.教师的角色冲突 C.教师培训 D.教师的自我完善87“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B )A. 发明性 B长期性 C.科学性 D.复杂性6.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可用哪两个词概括?( D )A. 培养和推动 B共性和个性 C.影响和干预 D.制约和增进88师生之间为了完毕一定得教育任务而产生的关系是师生之间的( A )A. 工作关系 B人际关系 C.组织关系 D.心理关系89第二课堂是指:( D )A. 室内课堂教学形式 B.体育课 C.实验课 D.课外教学形式90我们一般将语文、数学和外语统称为( A )A. 工具类学科 B

21、.知识类学科 C.技艺类学科 D.社会性学科91学生的非认知心理因素涉及( C )A. 身体健康 B.知识、智力等 C.情感、爱好、态度等 D.能力和技能技巧92“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通过独立摸索,发明性的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教学措施是( B )A. 实验法 B.发现法 C.情景教学法 D.演示法93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遵循一定得环节,下面对的的环节是( D )A. 布置作业,引起动机,呈现教材,举例阐明,归纳概括B. 引起动机,举例阐明,归纳概括,呈现教材,布置作业C. 举例阐明,引起动机,归纳概括,呈现教材,布置作业94引起动机,呈现教材,举例阐明,归纳概括,布置作业95教师

22、在观测教室里的班级活动时,可以发现三类力量,其中一种力量是指不增进也不干扰学生学习行为的力量,我们称其为( B )A. 积竭力量 B.中性力量 C.消竭力量 D.惰性力量96技能学习阶段的对的顺序是( B)A. 定向,分解,纯熟,定位 B.定向,分解,定位,纯熟C.分解,定位,纯熟 D.定向,分解,纯熟97对学生进行学习措施指引,最后是让学生( C )A. 学会生存 B.学会思考 C.学会学习 D.学会分析98下面不属于应试教育的是( D )A. 构建以学科知识系统为中心的教育体系 B.培养少数高分的书生型人才C.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成为加工对象 D.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个个成才99一种社会全体居

23、民为了维护公示生活得正常秩序而共同遵循的最简朴、最起码的道德规则是( B )A. 职业道德 B.社会公德 C.文明规则 D.道德规范100随着道德结识所产生的,在心理上对某种道德义务的爱慕或憎恨等体念,是( C )A. 道德意志 B.道德结识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101学校通过教育环境故意或无意地传递给学生的非公开的教育影响我们称为( C )A. 显性课程 B校风 C.隐形课程 D.教育环境102常用的道德评价方式涉及( A )A. 奖励、惩罚、操行评估 B.赞许、表扬和惩罚C.批评和赞扬 D.警告、记过、开除学籍二、多选题1教师的职业态度和职业情感应当涉及 (ABCD)A理解学生 B.

24、与学生和谐相处 C.积极的自我意识 D.教育的期待 E.与学生打成一片2教师劳动具有复杂性,这是由于 (ABC )A劳动对象 B.劳动任务 C.综合应用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 D.脑力劳动过度 E.体力劳动过程3家庭教育的特点有(ACDE)A影响具有先主性 B.控制方式具有单一性 C.交往接触具有密切性 D.教育与生活具有统一性E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理解和影响具有深刻性4国内中小学课程涉及的要素重要有 ( ABCD )A认知经验要素 B.道德经验要素 C.审美经验要素 D.健身经验要素 E.娱乐经验要素5教学设计涉及 (ABCE )A教学目的 B.教学方略 C.教学媒体 D.教学实行 E.教学评价6知

25、识学习的过程重要涉及 (ABCE )A选择阶段 B.领略阶段 C.保持阶段 D.记忆恢复阶段 E.应用阶段7素质教育的特点是 ( BCDE )A学生为中心 B.整体性 C.基本性 D.内化性 E综合性8加涅将问题解决分为四个阶段? (ACDE )A提出问题 B.评断 C.明确问题 D.形成假设 E.检查假设9学科课程的特点是 ( ABDE )A有助于教师专家知识 B.有助于学生学习、巩固 C.注重直接经验 D.忽视学生的爱好的需要 E.加深学科分割的程序10教育影响可分解为 ( BCD )A教育制度 B.教育媒体 C.教育内容 D.教育手段 E教育目的 11古代教育所具有的特点是 ( ABE

26、)A阶级性 B.级别性 C.初等教育得到普及 D.中档职业教育大发展 E.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分离12教学筹划的基本内容的构成部分涉及 ( BCD )A教材的深度和构造 B.学科顺序 C.年编制的学周安排 D.学时分派 E.教材的内容和范畴13教育目的可以分为 (ABC )A认知领域 B.能力领域 C.情意领域 D.行为领域 E.体现领域14教师的能力构造涉及 (ABC )A教育预见能力 B.教育传导能力 C.教育过程控制能力 D.监督学生的能力 E.自我教育的能力15柏恩提出了出名的人格构造理论,觉得个体的人格构造重要体现为 ( ACE )A父母态 B.朋友态 C.成人态 D.老人态 E小朋友

27、态16社区在发展教育中的功能涉及 ( ABCDE )A服务功能 B.教育功能 C.宣传功能 D.经济功能 E.协调功能17教学筹划的基本内容涉及 (BCDE )A课程目的 B.学科设立 C.学科顺序 D.学时分派 E.年编制和学周安排18学习的类型重要涉及 (ABCDE )A知识的学习 B.技能和纯熟的学习 C.心智的、以思维为主的能力的学习 D.道德品质的学习 E.行为习惯的学习19学习措施指引的目的 (BCD )A知识的灌输 B.学习条件的最优化 C.学习过程的最优化 D.逐渐形成自学技能 E.知识的应用20应试教育的负效应涉及(ABC)A片面追求升学率 B。中小学生课业承当过重C升学教育

28、导致学生分化 D。学生基本知识掌握牢固 E。学校升学率高21、社区在发展教育中的功能涉及(ABCDE)A服务功能 B。教育功能 C。宣传功能 D。经济功能 E。协调功能22国内中小学课程涉及(BCDE)A劳动经验要素 B。认知经验要素 C。审美经验要素 D。健身经验要素E道德经验要素24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涉及(ABCD)A学校领导的管理方式 B。学生的定型盼望 C。班集体的特点D教师的行为方式 E。家长的个性特性25品德评价是品德教育的辅助措施,涉及奖励和惩罚两种,下面属于奖励的是(ACE)A赞许 B。奉劝 C。奖赏 D。训导 E。表扬26、教育的基本因素涉及(ABC ) A、教育者B、受教育

29、者C、教育影响,涉及教育媒体、教育内容、教育手段等D、教育目的E、教育原则27教育智能构造涉及( AB) A、教师的知识构造B、教师的能力构造C、教师的职业态度D、教师的智力水平与情感品质E、教师积极的自我意识28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基本条件涉及(ABCD ) A、父母的表率作用B、民主和睦的家庭氛围C、父母的文化修养D、对的的教育观点和措施E、父母的职业类别29显性课程与隐性的互有关系重要表目前(ABC ) A、递近关系B、转换关系C、互补关系D、制约关系E、适应关系30素质教育的特点涉及(BCDE ) A、社会性B、整体性C、基本性D、内化性E、综合性31教育情境的介入对教育学研究产生的影响(

30、 ABCDE )A、深化理论学习B、典型示范引导C、逼真模拟练习D、知识转化技能E理论联系实际32、个体社会化的内容重要涉及( ABC )A政治社会化B道德社会化C性别角色社会化D行为的社会化E思考方式的社会化33、古代教育的特点涉及:( ABCE )A教育有了自身的独立活动领域B教育内容丰富充实起来;C教育有了阶级性、级别性、狭隘性D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离与对立E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34、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 ABCD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别性 E整体性35现代教育的基本特性涉及P60-61( ABCDE )A商品性B生产性C科学性D民主性E发展性36、应试教育的负

31、面影响:P57-60( ABC )A片面追求升学率B中小学生课业承当过重C升学教育导致学生分化D学生实践能力削弱E学生依赖性增强37初中学生生理与心理发展的特点涉及(ABCD )A感知能力和观测能力明显提高;B记忆力的发展是人生记忆高峰的前奏;C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前者仍起重要作用。D生理和心理的激变期E行为习惯理性化38青少年发展中的特殊问题重要有( ABCDE )A身心失衡带来的困扰;B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C同辈群体与父母价值观的冲突;D自我摸索中的困惑;E父母过高盼望引起的压力。39师生关系的体现方式重要有P151-159( ABCDE )A工作关系、 B人际关系、 C组织

32、关系 D、心理关系 E、非正式关系40家庭的教育功能重要有P182-183:(ABCDE )A家庭在教导基本生活技能方面起重要作用;B家庭在教导社会规范,形成道德情操方面起重要作用;C家庭在指引生活目的、形成个人抱负和志趣方面起重要作用;D家庭群体在培养社会角色过程中也具独特作用;E家庭在形成个人性格特性、个人对社会适应的动力特性等方面,也有着它不可替代的影响。41家庭教育的特点有( ABCDE )P184-185:A家庭教育影响具有先主性;B家庭对受教育者的控制方式具有多维性;C家庭群体中交往接触的密切性;D家庭群体中教育和生活的统一性;E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理解和影响的深刻性42教学设计的重要

33、内容涉及( ABCDE )A课程设计B教学单元设计 C课堂教育设计 D教学课件设计 E教学媒体设计43加涅将问题的解决分为四个阶段( ABCD )A提出问题;B明确问题;C形成假设;D检查假设44杜威将问题解决分为五个阶段(ABCDE )A提出疑问;B分析;C假设D评断;E结论46吉尔博特智力三元理论:将问题的解决分为三个阶段:( ABC )A初始信息分类阶段 B归类信息储藏阶段 C材料转化阶段47、教学的辅助组织形式( ABCD )A作业B辅导C讲座D参观48技能学习的过程( ABCD )A定向阶段B分解阶段C定位阶段D纯熟阶段49、 下列选项中属于老式教育好的方面的有( AB )A. 注重

34、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 B.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C.教育适应学生的年龄特性 D.倡导班级授课制E.忽视因材施教和课外教育50、 下列选项中属于学生本质属性的有( ABC )A.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B.学生是一种完整的人C.学生是以学习为重要任务的人 D.学生是教育者 E.学生是能动人51、下列选项中属于学校与社会机构联系的形式的有( ABCDE)A. 学校建立与家庭、社会三结合的联系 B.学校与宣传部门联系C.学校与公共文化机构联系 D.学校与专门性社会教育机构联系E.学校与公司、工矿、村镇、部队等的联系51、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措施指引涉及(ABCDE)A. 系统传授式 B.学科渗入式 C.专项讨论

35、式 D.学习诊断式 E.经验交流式52、 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涉及(ABDE)A. 教育对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有作用 B.教育推动科学的体制化C.科学可以变化教育者观念 D.教育可以丰富科学技术活动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1教育p13,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规定,系统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施加有目的、有筹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使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2教师的“教员”角色3课程要素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人们为增进学生的发展而选择的构成课程所必需的 经验要素4活动课程p223 是相对于系统的学科知识而言,侧重于学生直接经验的一种课程形式。它觉得课程应是一系列由小朋友

36、自己组织的活动,小朋友通过活动学习,获得经验,培养爱好,解决问题,锻炼能力。5教学的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她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她们独立思考,积极摸索,生动活波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教育目的p26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教育目的重要分为个人本位主义和社会本位主义7隐性课程又称“非正式课程”、“潜在课程”、“隐蔽课程”,与显性课程相对,是指学校通过教育环境(物质的、文化的和社会关系构造的)故意或无意的传递给学生的非公开性的教育影响。8道尔顿制是教师不系统的向学生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

37、自学参照书和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或者独立作业,并定期向教师报告学习状况和接受考察。9发现法发现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通过独立的摸索,发明性的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 的措施。10在集体中教育原则是指德育要注意依托学生集体,通过集体进行教育,以便充足发挥学生集体在教育中的巨大作用11教育情景是由外界、景物、事件和人物关系等因素构成的某种具体的教育境地12个体社会化p40是指个体适应社会的规定,在与社会的交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学习与内化社会文化而胜任社会所期待、承当的角色,并相应地发展自己的个性的过程。13校风一种学校社会氛围,也是校内大多数人的一种习惯势力14选修课为了适应学生爱好爱好和劳动

38、就业的需要而开设的、可供学生在一定限度上自由选择修习的课程15隐性课程又称“非正式课程”、“潜在课程”、“隐蔽课程”,与显性课程相对,是指学校通过教育环境(物质的、文化的和社会关系构造的)故意或无意的传递给学生的非公开性的教育影响。16特郎普制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独立研究结合在一起,并采用灵活的时间单位替代固定划一的上学时间的教学组织形式17教学筹划p240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层次和类型学校的培养目的,由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学教育工作的指引性文献 教学筹划的基本内容涉及:学科设立、学科顺序、学时分派、年编制和学周安排。18显性课程也称“正式课程”、“公开课程”、官方课程。是指为实现

39、一定的教育目的而正式列入学校教学筹划的各门学科,以及有目的、有组织的课外活动。19课堂教学教师引导学生按照明确的目的、循序渐进地以掌握教材为主的一种教育活动20道德意志在自觉执行道德义务的过程中克服所遇到的困难和障碍时所体现出来的意志品质22课程就是课堂教学、课外学习以及自学活动的内容纲要和目的体系,是教学 和学生多种学习活动的总体规划及其进程。23教学设计p246是研究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和制定教学筹划的系统措施。24教科书35素质教育是指教育者以符合规律的教育措施,对新一代素质按照现代化需要 开发、完善、提高和再发明的过程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6分,共30分)1简述教师的知识构造(

40、1)通晓所教的学科和专业;(2)具有比较广泛的基本文化知识(3)掌握教育科学理论,懂得教育规律2简述家庭的教育功能.(1)家庭在教导基本生活技能方面起重要作用;(2)家庭在教导社会规范,形成道德情操方面起重要作用;(3)家庭在指引生活目的、形成个人抱负和志趣方面起重要作用;(4)家庭群体在培养社会角色过程中也具独特作用;(5)家庭在形成个人性格特性、个人对社会适应的动力特性等方面,也有着它不可替代的影响。3简述课程现代化的重要特点.(1)注重课程内容的理论化和综合化(2)强调知识的系统化和构造化(3)注重智力开发与学习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4)注重个别差别(5)加强课程与社会生活,生产实际的联系

41、,实行综合技术教育(6)注重课程的文化内涵,本民族文化老式的继承,加强对国际化的理解与交流。p2354简述教学措施选择的衡量原则.(1)与否符合学生的特点,教师的特点和大纲的规定,与否采用了现代化设备(2)选择的教学措施与否维持学生的注意与爱好(3)分析教师用什么措施解决阻碍、干扰教与学的智力问题和情趣问题。(4)选择的教学措施与否给学生带来了满足感(5)维持课堂纪律是实行教学措施的重要前5简述学习措施指引的基本规定.(1)反映学习活动的整体性:保证学习活动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使学习活动既有多样性,又有综合性;一般心理活动与学科心理活动的统一;学习活动的程序性与持续性的统一;(2)学习活动总量的

42、合理拟定和分派:保证不同年龄的学生必需的休息和娱乐时间;合理分派主干活动与辅助活动的时间;合理设计各文化基本学科的作业量;合理安排劳动量与体育运动量。(3)劳逸安排的节奏性;6民主型师生关系的重要体既有哪些?(1)师生互相态度方面:教师对学生严格规定,热情、和蔼、公正,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学生尊敬教师,接受指引,积极自觉进行学习;(2)师生感情关系方面:情绪热烈、和谐,课堂氛围活跃;(3)师生在课堂合伙状态方面:师生之间呈现积极的双向的交流,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各抒己见;教师认真引导;(4)效果方面:教学效果良好。7课堂管理的原则有哪些?(1)理解学生需要(2)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和同伴

43、关系(3)实行有效的教学措施,增进最佳学习(4)建立教师常规8学生学习措施的指引方式重要有哪些?9教育对文化的作用重要表目前哪些方面?教育对社会文化的作用:教育是文化延续和更新必不可少的手段;对文化的普及;具有交流、整合不同类型文化的作用;10素质教育重要有哪些特点?整体性、基本性、内化性和综合性11家庭具有哪些教育功能?(1)家庭在教导基本生活技能方面起重要作用;(2)家庭在教导社会规范,形成道德情操方面起重要作用;(3)家庭在指引生活目的、形成个人抱负和志趣方面起重要作用;(4)家庭群体在培养社会角色过程中也具独特作用;(5)家庭在形成个人性格特性、个人对社会适应的动力特性等方面,也有着它

44、不可替代的影响。12简述影响个体发展的重要因素.P35-36:遗传、环境、教育、个体的主观能动性13简述教师的多种角色.(1)教师的教员角色(最基本的角色)(2)教师的领导者角色(3)教师的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角色(4)教师的心理医生的角色(5)教师的青少年朋友的角色(6)教师的父母角色(7)教师的楷模角色(8)教师作为“被袭击对象”的角色(9)教师的研究者角色(10)学校管理者角色14简述隐性课程的功能. p227(1)陶冶;(2)育美;(3)益智、(4)健体15简述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 (1)在内容上要做到科学性、思想性、效用性的统一(2)在教材的编排上,要做到知识的内在逻辑性与教法规定的统一

45、(3)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助于学生的学习16简述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 (1)学校领导的管理方式(2)学生的定期盼望(3)班集体的特点(4)教师的行为方式:强制性因素、亲和性因素、操作性因素17为什么说学生是发展中的人,简述其理由。学生具有与成人不同的身心特点;学生具有发展的潜在也许;学生具有获得成人教育关怀的需要;18简述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协调一致,互相配合的重要性。(1)有助于实现整个教育在时空上的紧密衔接;(2)有助于保证整个教育在方向上的高度一致;(3)有助于实现多种教育间的互补作用,从而加强整体教育的有效性;20、简述应试教育的负效应。(1)片面追求升学率;(2)中小学生课业

46、承当过重;(3)升学教育导致学生分化21简述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特点?1, 以马克思主义有关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学说为理论基本;2, 鲜明地提出培养人的政治方向;3, 主张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22简述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基本条件?A, 父母的表率作用:幼小的孩子没有与社会接触交往的经验,一方面教她们结识周边人和事的是父母,父母如何学习工作生活,如何看待邻里如何为人处世都在孩子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象,影响她们的行为;B, 民主和睦的家庭氛围:家庭氛围是家庭物质生活条件、父母文化和道德素质水平和家庭成员间互相关系的准则和体现,一种完美的家庭,一种民主和睦的家庭氛围是孩子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条件。C, 父母的文化修养:改善家庭教育,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基本的一条就是提高家庭文化修养。D, 对的的教育观点和措施:教育孩子是一门复杂的学问,不仅要有广泛的知识,并且要学习教育、心理科学的专门知识,掌握教育规律、教育的措施和技巧,遵循教育规律 ,按照孩子身心发展特点,才干引导孩子健康成长。五、论述题1试述在师生关系中,如何建立民主型的师生关系?(1)师生互相态度方面:教师对学生严格规定,热情、和蔼、公正,尊重学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