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18个虚词整理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24777036 上传时间:2022-07-2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0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中18个虚词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中18个虚词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中18个虚词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资源描述:

《高中18个虚词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18个虚词整理(1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高中18个文言虚词用法及举例: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1【而】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劝学)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译文:北边去救赵国,西边击退强秦,这是五霸的功业啊。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译文: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广泛。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骊山北构而西折(阿房宫赋) 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2、(鸿门宴)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始得西山宴游记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劝学)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逍遥游),第一个“而” 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译文:死后如果有知觉,那我们的分离还能有多久?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 7表示因果关系, 余亦悔其随

3、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译文:我也后悔自己跟着他一起从洞里出来了,不能完全得到这次游玩的乐趣。 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译文:刘表厌恶(刘备的)的贤能,不能够重用他。 8表示目的关系,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译文:你父亲回来,自然会找你算帐的。(三)通“如”:好像,如同。 军惊而坏都舍。(察今)译文:军队惊乱如同大房屋崩塌。 【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闻道有先后,术

4、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逍遥游) 【而后】才,方才。 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石钟山记)译文:现在把钟磬等打击乐器放在水里,即使有大的风浪撞击,它们也不会鸣响的,更何况石头呢? 【既而】不久,一会儿。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 2【何】 (一)用作疑问代词。 1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予尝求古仁

5、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六国论) 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 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译文:刘豫州你现在要去哪里呢? 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译文: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能快乐呢? (二)用作疑问副词。 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 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译文:为什么不放下武器、捆起铠甲,向他面北朝拜称臣?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

6、么多么怎么这样。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蜀道难) (三)作语助词,相当于“啊”。 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孔雀东南飞)译文:刘兰芝的车行在后面,车子发出隐隐甸甸的响声。 (四)何:通“呵”,喝问。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译文:忠心的官员、精锐的士卒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过往行人。【何如】【奈何】【若何】表示疑问或反问,译为“怎么样”“怎么办”“为什么”。 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五人墓碑记)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鸿门宴)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 【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根据以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等。 一旦山

7、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译文:一旦太后您百年/驾崩了,长安君拿什么/凭什么在赵国立身? 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齐桓晋文之事)译文:不去做和不能做的表现形式有什么不一样呢? 3【乎】 (一)用作语气助词 1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 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 壮士!能复饮乎?(鸿门宴) 2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鸿门宴)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 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译文:可是(然而)刘豫州(备)才刚刚吃了败战不久,怎么能抵抗得了(当前的)祸难呢?3表推测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 圣人之所以

8、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译文:如果齐王(果真)很喜欢音乐,那么齐国治理得大概很不错了吧?日食饮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译文:平常的饮食该没有减少吧?4用于感叹句或祈使句,可译为啊呀等。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阿房宫赋)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离骚)译文:我后悔没看清道路,现在迟疑伫立着,恐怕要回头了。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齐桓晋文之事)译文:应该啊,百姓认为我吝啬。 5用在句中的停顿处。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蜀道难)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并序)译文:为什么心神不定,想到哪里去呢? (二)用作介词,相当于于,在

9、文中有不同的翻译。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岳阳楼记)(乎:于)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捕蛇者说)(乎:在)译文:现在我即使死在这差事上,比起我的乡邻们已经死在他们后面了。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前一个“乎”:在;后一个“乎”: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乎:对。) 以吾一日长乎尔。(论语)(乎:比) 季氏富于周公(论语)(乎:比)(三)可作词尾,译为“的样子”“地”。 郁乎苍苍(赤壁赋)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赤壁赋)4.【乃】 (一)用作副词。 1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才”“

10、这才”“就”等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赤壁之战)译文:全部让弱兵背着草填到(坑洞中),骑马的士兵才得以过去。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2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可译为却竟(然)反而等;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石钟山记)译文:浅陋的人竟用斧头敲击来寻求用钟命名的缘由。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廉颇蔺相如列传) 3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只仅等。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本纪)译文:项羽于是带领

11、士兵往东去,到了东城,只剩下二十八个骑兵。4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译文:如果事情不能够成功,那是天意啊。 嬴乃夷门抱关者也。(信陵君窃符救赵)译文:侯嬴(我)本是夷门的守门人。 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齐桓晋文之事)译文:没有关系,这正是仁爱之道,(因为您只)见到牛没有见到羊。(二)用作代词。 1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不能作宾语。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2用作指示代词,译为“这样” 。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齐桓晋文之事)译文:我是根据我这个心理来办事情的,做了之后

12、我回过来求我自己的心,可是国内的老百姓不了解我的心。 3还可作连词用,释为若夫、至于如果等。【无乃】表猜测,译为“恐怕”。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灭吴)译文:现在您大王退守到会稽山之后,才来寻求有谋略的大臣,未免太晚了吧? 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报任安书) 【乃尔】译为“这样”。 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孔雀东南飞译文:焦仲卿向母亲拜了两拜就回房,在自己的空房里长声叹息,自杀的打算就这样决定了。5.【其】 (一)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1第三人称代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 臣从其

13、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逍遥游)2第三人称代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应译为他它(包括复数)。 秦王恐其破壁。(廉颇蔺相如列传)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3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译为“我的”“我(自己)”或者“你的”“你”。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始得西山宴游记)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触龙说赵太后)译文:老臣认为太后为长安君考虑得太短浅了,所以认为你爱他不如爱燕后(深)。 4指示代词,表示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廉颇蔺相如列传) 5指示代词,

14、表示近指,相当于“这”“这个”“这些”。 今存其本不忍废。(指南录后序)(其:这)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捕蛇者说)译文:有一个姓蒋的家庭,连着三代人享受这样的待遇。 6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译文:在乱石中间选其中的一两处敲打它。 (二)用作副词。 1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一定”、“应当”。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译文:我打算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望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啊!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译文:给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了你父亲的志向! 2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

15、、“大概”、“可能”。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论语) 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论语)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论语)3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谏太宗十思疏)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译文:尽了自己的主观努力而未能达到,便可以无所悔恨,难道谁还能讥笑他吗? 4.表示商量语气,相当于“还是”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三)用作连词。 1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 。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逍遥游)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

16、真邪?(祭十二郎文)译文:哎!难道这是真的吗?还是做梦呢?还是传信的弄错了真实情况呢? 2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送东阳马生序译文:如果他们学业有不精通的地方,品德有没有养成的地方,不是天资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专一罢了。 其若是,孰能御之?(孟子见梁襄王)译文:假如是这样的话,谁能阻挡得了他/它? (四)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离骚)译文:佩戴上缤纷多彩的服饰啊,菲菲的芳香更加显著。 【何其】译为“多么”。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17、译文:到了割下头发来对天发誓,抱头痛哭,眼泪沾湿衣襟的可怜地步,多么衰败差劲啊!6.【且】 (一)用作连词。 1递进关系,而且,况且。例: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五人墓碑记) 且在邦域之中矣(季氏将伐颛臾) 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己久疲。(赤壁之战)译文:他率领的中土士兵,不超过十五六万,而且军队早已经疲乏不堪了。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六国论) 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赤壁之战)译文:况且将军在抵御曹操方面拥有的最大的便利条件就是长江。 2假设关系,如果,即使是。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廉颇蔺相如列传)3并列关系:又,又又,一面,一面 示赵弱且怯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命

18、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孔雀东南飞)译文:希望母亲的寿命能向南山的巨石一样长,身体健康又强壮。 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石钟山记)译文:又有(发出)像老人在山谷中咳嗽并且大笑的(声音的动物) 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五人墓碑记) (二)用作副词。 1让步关系,尚且,还。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2将,将要。 且为之奈何(鸿门宴) 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游褒禅山记)译文:有个懈怠而想退出的伙伴说:“再不出去,火把就要熄灭了。” 3暂且,姑且。 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报任安书

19、)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译文: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 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孔雀东南飞)译文:发誓不和你分开,你暂时回娘家去。4将近,将要。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且夫】句首助词,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况且”,“再说”。例: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赤壁赋) 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报任安书)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肴函之固,自若也(过秦论)译文:况且天下并没有变小变弱,雍州的土地,崤山函谷关的坚固,还是象以前一样。 【且如】就像。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兵车行7.【若】 (一)动词1像,好像。 其翼若垂天

20、之云(逍遥游)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吾不忍其觳觫h s,若无罪而就死地(齐桓晋文之事)译文:我不忍心看它惊惧哆嗦的样子,像这么毫无罪过就被拉去杀掉。2比得上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邹忌讽齐王纳谏)“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廉颇蔺相如列传)(二)用作代词。 1. 表对称,相当于你你们;作定语时则译为你的。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鸿门宴) 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项脊轩志) 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捕蛇者说)译文: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那么怎么样? 2表近指,相当于这这样如此。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齐桓晋文之事)译文:用你现在所做的事情去求

21、得你想要得到的,就像爬到树上找鱼一样。 (三)用作连词。 1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设等。 若使烛之武退秦师,师必退(烛之武退秦师)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金铜仙人辞汉歌) 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赤壁之战)译文:如果刘备和刘表的部下们同心协力,上下一致,就应当安慰他们,与他们结盟友好。2表选择,相当于或或者。 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汉书高帝纪)译文:带领一万人或者一个郡投降的,封为万户侯。3至,至于。 若圣与仁,则吾岂敢(论语)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齐桓晋文之事)译文:至于一般的民众,只要没有固定的资产,便没有一定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4表并列,相当于“和

22、、跟、与”。愿取吴王若将军头以报父仇(史记)(四)用作助词,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氓) (五)副词,译为“才,就”必有忍也,若能有济也。(国语)译文:一定要有忍让之心,才能有所成就【若夫】是用在一段话的开头、引起论述的词。近似“要说那”、“像那”的意思。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岳阳楼记)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逍遥游) 【若定】心中有数,从容不迫。 指挥若定。(赤壁之战) 【若何】怎么样。 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崤之战)译文:你们回到该国的兽园中去猎取麋鹿,让敝国得到安宁,怎么样? 【若干】约计之词,相当于“几许”、“多

23、少”。 车后若干递送夫。译文:车子后边有几个递茶送水的人。 8【所】 (一)名词,处所,地方。 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若予者,将无往而不得死所矣(指南录后序) 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促织)译文:成名反复自言自语,(这画)莫不是向我暗示捕捉蟋蟀的地方吗? (二)助词 1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等。 非人世所堪(指南录后序) 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陈情表)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赤壁赋)2“所”和动词结合,后面再有名词性结构,则所字结构起定语的作用。 夜则以兵围所寓舍。(指南录后序)译文:晚上派士兵包围其所住的地方 臣所

24、过屠者朱亥(信陵君窃符救赵)译文:我所拜访的屠夫朱亥。 【为所】“为”和“所”呼应,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报任安书)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指南录后序) 为巡船所物色(指南录后序)【所以】 1. 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方法” “是用来的”等。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兰亭集序)译文:用来纵展眼力,开阔胸怀,穷尽视和听的享受,实在快乐啊!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信陵君窃符救赵)译文:我用来礼待侯生的方法已经够完备的了,天下没有谁不知道。 2. 表示原因。相当于“的

25、原因(缘故)”。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所谓】所说的。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师说) 所谓誓不与贼俱生,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指南录后序)【所在】 1.到处。 石之铿然有声音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译文:能敲得发出铿锵作响的山石,到处都有。 2.所在之处,处所。 急趋之,折过墙隅,迷其所在。(促织)译文:急忙追它,转过墙角,又不知它的去向了。9【为】 (一)动词。 1有“做”“作为”“充当”“变成”“成为”等义,翻译比较灵活。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

26、交。(廉颇蔺相如列传)为(治理)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论语)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赵王窃闻秦王善为(演奏)秦声。(廉颇蔺相如列传)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过秦论)译文:砍树木作为兵器,举树干为大旗。今日嬴之为(帮助)公子亦足矣(信陵君窃符救赵)译文:如今我侯嬴帮助公子也值得了。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划为)桂林、象郡。(过秦论)译文:向南攻取南边的百越之地(百越之地一般意义上也叫岭南,就是现在的广东和广西),把它设置为桂林郡、象郡。 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过秦论)译文:然后将天下作为一家私产,用崤山、函谷关作为宫墙。 2以为,认为。 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鸿门宴

27、)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译文:两个小孩子笑着对孔子说:“是谁说你见多识广呢?” 3判断词,是。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廉颇蔺相如列传)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孔雀东南飞)译文:不是我织布织的慢,是你家的媳妇太难做。 (二)介词。 1表被动,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译为“被”。 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过秦论)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赤壁之战)译文:老弱残兵被后面涌过来急于渡河的士兵挤倒践踏死亡者不计其数。 2介绍原因或目的。为了,因为。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货殖

28、列传)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庄暴见孟子)译文: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 3介绍涉及的对象。给,替。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廉颇蔺相如列传) 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廉颇蔺相如列传)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廉颇蔺相如列传)4对,向。 为之奈何?(鸿门宴) 如姬为公子泣(信陵君窃符救赵)译文:如姬对公子哭诉。 (三)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呢。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 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列传10【焉】 (一)兼词。 1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 三人行,必有

29、我师焉(在其中)。(论语)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从这里)。(劝学)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子被逮,激于义而死焉(在这件事情上)者也。(五人墓碑记) 置杯焉(在这里)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逍遥游)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2相当于“于何”。译为“在哪里”“从哪里”等。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秦师) (二)代词。 1相当于“之”。 吴之民方痛心焉(五人墓碑记) 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 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五人墓碑记) 2疑问代词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归去来兮辞并序)译文:他们的一切都跟我的志趣不合,再驾车出去又有何求?(三)语气词。 1句末语

30、气词,了,啊,呢。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寡人之于国也)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报任安书)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寡人之于国也)2作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师说)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赤壁赋)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3作词尾,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地”。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阿房宫赋)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石钟山记) 4表反问,哪里,怎么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季氏将伐颛臾) 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秦师) 11【也】 (

31、一)句末语气词1表示判断语气。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阿房宫赋)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 2表示陈述或肯定语气。 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齐桓晋文之事)译文:就是不忍看它那副恐惧发抖的样子,这样毫无罪过而走向受死的地方,所以用羊去换它。“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阿房宫赋) 3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感叹语气。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六国论) 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

32、,何也?(谏太宗十思疏) (二)句中语气词。用在句中,表示语气停顿。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烛之武退秦师)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师说) 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指南录后序)【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乎】意思是“说的就是啊” 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齐桓晋文之事)译文:诗经里说:“别人有什么心思,我能揣测出。”这说的就是先生您吧。 【也哉】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多有感叹或反诘之意。例: 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触龙说赵太后)译文:难道这不是为她作长远打算,希望她生育子孙,一代一代地做国君吗? 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病梅馆记)译文:用尽我一生的时光来治疗那

33、些已成为病态的梅树。 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译文:哪里能说得完啊? 12【以】 (一)介词 1表示工具。译为:拿,用,凭着。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以小舟涉鲸波出(指南录后序)以乱易整,不武烛之武退秦师王好战,请以战喻。(寡人之于国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逍遥游)2表示凭借。译为:凭,靠。 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 奚以知其然也(逍遥游)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六国论)以身份以资政殿学士行(指南录后序)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五人墓碑记)3表示所处置的对象。译为:把。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廉颇蔺相

34、如列传)私见张良,具告以事(鸿门宴)4表示时间、处所。译为:于,在,从。 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祭妹文)译文:果然我在未时到家,可是你在辰时断了气。以崇祯十七年夏,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复庵记)译文:在崇祯十七年夏天,从京都徙步到华山当道士。 5表示原因。译为:因为,由于。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颇蔺相如列传) 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五人墓碑记)是以见放(渔父)6表示依据。译为:按照,依照,根据。 斧斤以时入山林(寡人之于国也) 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译文:其余的船只按照顺序依次前进。 说明:“以”字的宾语有时可以前置,有时可以省略。 以一当十(成语) 夜以

35、继日(成语) 秋以为期(诗经氓) (二)连词。 1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译文: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 2表示承接关系,前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 樊哙侧其盾以撞。(鸿门宴) 3表示目的关系,后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 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琵琶行)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项脊轩志) 4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例如: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36、烛之武退秦师)以吾一日长乎尔(论语)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译文:人们所说的华山洞,是因为它在华山的南面而这样称呼它 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信陵君窃符救赵)译文:诸侯各国因为魏公子贤德,宾客众多(食客三千说的就是他),所以连续十几年不敢动兵谋犯魏国。 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译文:楚怀王因为不辨忠奸,所以在内帷被郑袖所迷惑,在外事上被张仪所欺骗。5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例如: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归去来兮辞)译文:树木欣欣向荣,泉水缓缓流动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始得西山宴游记)

37、(三)助词 1作语助,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例: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以:表时间)(出师表) 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以:方位)(廉颇蔺相如列传) 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以:表范围)(后汉书张衡传)译文:从王侯到下边的官吏,没有谁不过度奢侈的。 (四)动词 1以为,认为。 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触龙说赵太后) 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2用,任用。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译文:忠臣不一定被任用啊,贤者不一定被推荐。 (五)名词。译为:缘由,原因。 古人秉烛游,良有以也(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译文:古代的人秉烛夜游,确实是有原因的啊。 【以为】 1 认为,把当作或看作。 若舍

38、郑以为东道主(烛之武退秦师) 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廉颇蔺相如列传) 则思三驱以为度(谏太宗十思疏)2把作为或制成。 輮以为轮(劝学) 铸以为金人十二(过秦论) 【以是】【是以】相当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 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信陵君窃符救赵)译文:公子去了,我却不给您临别赠言,因此我知公子心里怪我,定会回来的。 【有以】【无以】意思分别是“有什么办法用来”“没有什么办法用来” 项王未有以应,曰:“坐。”(鸿门宴) 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庄暴见孟子)译文:齐王把(他)爱好音乐的事告诉我,我没有什么话用可来回答

39、。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陈情表) 13.【因】 (一)介词。 1依照,根据。 罔不因势象形。(核舟记)译文:没有不就着桃核的形状顺势雕刻出造型的。 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孙子吴起列传)译文:善于用兵作战的人要顺着时势的发展趋势从有利的方面去引导它。 2依靠,凭借。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烛之武退秦师)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译文:凭借有利的局势,就着这种便利,支配割裂天下,分割掠夺江山 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屈原列传)译文:又用丰厚的礼物贿赂掌权的靳尚。 3趁着,趁此。 不如因而厚遇之。(廉颇蔺相

40、如列传) 因击沛公于坐。(鸿门宴) 4通过,经由。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鸿门宴) 5因为,由于。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谏太宗十思书) (二)副词。 1于是,就;因而。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鸿门宴) 相如因持璧却立(廉颇蔺相如列传) (三)动词 1根据 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五蠹)译文:因此情况根据不同时代而发展,政策措施也要适应不断发展的情况。 2沿袭,继续。 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论语) 蒙故业,因遗策。(过秦论)译文:承接已有的基业,沿袭前代策略。 14.【于】(一) 介词1在,从。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或处所徘徊于斗牛之间(赤壁赋)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41、青取之于蓝(劝学)2到。表示趋向则移其民于河东(寡人之于国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逍遥游)3给,对,向,同,表示动作的对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而耻学于师(师说)故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季氏将伐颛臾)4比,胜过。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苛政猛于虎也。(礼记) 5被。在被动句中引出行为的主动者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师说)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五人墓碑记)6由于。表原因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进学解) 7根据,按照。于诸侯之约,大王当王关中,关中民咸知之。(淮阴

42、侯列传) 【于是】1相当于“于+此”,在这时,在这种情况下,对此,从此,因此。于是饮酒乐甚(在这时)(赤壁赋)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在这种情况下)(捕蛇者说)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对此)(廉颇蔺相如列传)于是余有叹焉。(因此)(游褒禅山记)2连词,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代汉语“于是”相同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五人墓碑记)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触龙说赵太后)译文:于是为长安君置办了一百辆车子,到齐国做人质。【见于】表被动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译文:我常常被一些博学多才的行家所嘲笑。15.【与】(一)介词1跟,同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

43、宴)秦伯说,与郑人盟(烛之武退秦师)悠悠乎与颢气俱(始得西山宴游记)(二)连词1和、跟、同,表并列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赤壁赋)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赤壁赋)蜩与学鸠笑之(逍遥游)备他盗之出于与非常也(鸿门宴)(三)动词1结交,亲附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六国论)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2给予,授予则与一生彘肩(鸿门宴)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3赞同吾与点也(论语)4等待日月逝矣,岁不我与(论语)5y 参与蹇叔之子与师(崤之战)译文:骞叔的儿子参加了军队(四)助词1通“欤”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五)副词1皆。 与前世而皆然兮(涉江)译文:整个朝代都是这样

44、的啊!【孰与】【与孰】表示比较与选择,译为:“跟比较,哪一个.”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沛公曰:“孰与君少长?”(鸿门宴)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吾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孰若】【与其孰若】表示选择(舍前取后),译为“哪如”“与其哪如”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冯婉贞)译文:与其坐着等死,哪如奋起抵抗拯救我们村庄。与其杀是僮,孰若卖之(童区寄传)译文:与其杀掉这个僮仆,哪里比得上卖了他?16.【则】(一)连词1就,于是,便。表示承接关系,一般用来连接两个分句或紧缩复句中的前后两层意思,表示两件事情在时间上、事理上的紧密联系。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

45、。”则与斗卮酒。(鸿门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醉则更相枕以卧(始得西山宴游记)2假使,如果,要是就/那么/便。表示假设关系,有的用在前一分句,引出假设的情况,相当于“假使”“如果”;有的用于后面的分句,表示假设或推断的结果,相当于“那么”“就”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赤壁赋)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 译文:如果我不做这个差事,那么我早就困苦不堪了。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六国论)3表示并列关系,这种用法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则”连用,每个“则”字都用在意思相对、结构相似的一个分句里,表示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可译为“就”,或不译。

46、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师说)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谏太宗十思疏)入则孝,出则弟(论语)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六国论)4表示转折、让步关系。表示意思转折时,“则”字用在后一分句,可译为“可是”“却”;表示姑且承认一件事,预备下句转入正意时,“则”字用在前一分句。可译为“虽然”“倒是”。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北虽貌敬,实则愤怒(指南录后序)(二)副词1就是。表示确认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17.【者】(一)代词1特殊指示代词,指人、物、事、时、地等。“的”“的(人、东西、事情)”。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谏太宗十思疏)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

47、声义(五人墓碑记)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指南录后序)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劝学)2用在数词后面,译为“个方面”“样东西”“件事情”。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鱼我所欲也)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赤壁之战译文:这几项都是用兵的禁忌。3用在时间词或否定词后,表示“的时候”或“的话”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鸿门宴)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季氏将伐颛臾)曩者汝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报任安书)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二)语气助词1用于判断句,放在主语后,引出判断。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鸿门宴)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2放在分句句末,引出原因。吾

48、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耳有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3放在后置的定语后面。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赤壁赋)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赤壁之战)译文:一会儿,浓烟和火焰布满整个天空,被烧死和溺死的人和马很多。18.【之】(一)代词1人称代词不如将军宽之至此也(我)(廉颇蔺相如列传)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你)(与妻书)译文:然而告诉你,我又怕你天天为我担忧。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它

49、们)(六国论)项伯杀人,臣活之(他)(鸿门宴)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她)(琵琶行)既来之,则安之(他们)(季氏将伐颛臾)2指示代词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二)动词1往,去,到去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鸿门宴)(三)助词1结构助词,的。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赤壁赋)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始得西山宴游记)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兰亭集序)2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烛之武退秦师)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赤壁赋)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五人墓碑记)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3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师说)钩党之捕遍于天下(五人墓碑记)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我之谓也(秋水)4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苟以天下之大(六国论)凌万顷之茫然(赤壁赋)5音节助词,无义。顷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填然鼓之,兵刃皆接(六国论)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