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设计

上传人:卷*** 文档编号:124731060 上传时间:2022-07-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按劳分派为主体 多种分派方式并存教学设计政治科组 蔡曼娜【课程分析】按劳分派为主体 多种分派方式并存是一般高中课程原则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1必修模块经济生活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题。本框题分为两目,其中第一目讲“按劳分派为主体”的逻辑顺序为:按劳分派是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派的基本原则按劳分派的基本内容和规定坚持按劳分派的必然性按劳分派原则的意义按劳分派为主体的体现。第二目讲“多种分派方式并存”,其逻辑顺序为:多种分派方式重要涉及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派和按生产要素分派按生产要素分派的含义确立按生产要素分派的意义。分派是再生产全过程的一种重要环节。生产决定分派,没有生产就没有分派,分派的性质、原

2、则和形式由生产方式和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所决定的。同步,分派对生产也有反作用,能增进或阻碍生产的发展。因此,对分派中个人收入分派的分析,是经济理论研究的重要方面。这个问题自身是个比较深的理论问题,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比较密切,学生有所理解,但对于高一的学生,要将深层的理论简朴化、生活化,使其能分清哪些收入是按劳分派的收入,哪些收入是非按劳分派的收入,并进一步协助学生分析南海区个人收入的特殊性,以进一步协助学生加深理解国内分派制度,结合实例阐明国内实行这种分派制度的客观必然性,同步提高学生学习科学技术的积极性以及对民族兴旺发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已经具有相称的比较、鉴别、归纳、发散

3、等方面的思维能力,面对国内目前浮现的复杂多样的个人收入方式,特别是南海区个人收入方式的特殊性,更使得她们对这个问题感到困惑,她们在这种好奇心理的支配下,正在尝试探究:国内目前的分派制度还是按劳分派为主体、多种分派方式并存吗?其实,从理论角度来看,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已经对这个问题有所涉猎,但在现实生活中,层出不穷的新的分派方式和收入方式却使她们感到困惑,需要一种对的的引导。【学习目的】1、知识方面:(1)能识记按劳分派的基本含义、按生产要素分派的基本含义。 (2)能理解按劳分派为主体、多种分派方式并存,把按劳分派和按生产要素分派结合起来的必然性2、 能力方面:(1)联系经济生活中的实际,初步结识

4、国内目前存在的多种分派方式,并确认按生产要素分派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2)培养学生结识事物主线性质的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3、觉悟方面:国内现阶段的分派制度适合国内国情,使学生树立起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增强其使命感和责任感。【教学重点和难点】 1、以按劳分派为主体、多种分派方式并存,把按劳分派和按生产要素分派结合起来的必然性。是生产关系的重要方面,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重要内容,因此,它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2、实行按劳分派的因素和国内现阶段的多种分派方式是教学难点。【设计理念】根据课程改革的目的,结合学生家庭收入实际,采用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相结

5、合,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发挥信息技术优势,进行学生家庭收入的个案信息解决、信息问题解决、信息交流、信息文化的多重建构。诱导学生在多边信息交流和多向思维的撞击中学会分析,学会归纳,让学生在教与学、学与学的互动中,获得知识,能力和品德三者的统一。六、媒体设计:在按劳分派为主体 多种分派方式并存课题的信息教育设计方面,将MTV动画、声音与数据表格、图片等通过超级链接等技术手段融入合成为ppt为本的课件中;以MTV动画、声音演示打开课题;用ppt课件平台展示课目;再配以数据表格来让学生分析归纳,从而理解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流程】一、 课前准备(一) 学生预习学生预习按劳分派为主体 多种分派方式并

6、存教材内容,对国内的分派制度以及多种分派方式有初步的理解,并根据自己家庭成员的收入方式完毕如下问题的分析研究:第一,家庭成员中有哪几种人有收入?第二,她们的收入方式有什么特点,分别属于哪种分派方式?第三,这种收入方式有什么长处?(实录:大多数学生在预习的基本上对国内的分派制度和多种分派方式有了初步的理解,并能辨别多种分派方式,基本上能识记按劳分派和按生产要素分派的含义,并能分析自己家庭成员的收入方式。让学生在预习中养成自觉阅读、自觉构建知识构造的良好习惯,诱导她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内化和吸取,并学会对现实问题的分析和探究)(二)教师准备教师运用对学生家庭的调查制作学生家庭成员收入状况数据

7、表,与按劳分派为主体 多种分派方式并存教材内容及学生的疑惑问题进行整合,制成ppt课件。(实录:ppt课件共18张幻灯片。在课件中,采用了一种MTV动画、三个个案、4张名人图片,以及有关教材的整合原理,将本课题分为两个课目。一是按劳分派为主体;二是多种分派方式并存。运用学生家庭成员收入状况制作数据表格,突出南海区收入状况的特殊性,结合学生生活的实际理解,“学习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学习”的道理,对学生的指引才干清晰具体,有的放矢,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二、 情境导入(一) MTV动画开题运用MTV动画1234567多劳多得歌曲以及卡通人物猪太的动画将课题展示出来,并在播放动画前提示:请留意歌词,猪

8、太告诉我们什么呢?(实录:学生认真观看MTV动画,对可爱的卡通人物猪太的动作,歌曲布满爱好并认真思考。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发挥多媒体手段的优势,以一种全新的手法,轻松把理论性很强的问题引入到课堂来。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及摸索热情,使课堂布满乐趣)(二) 提问提问:猪太告诉了我们什么呢?猪太的收入方式是属于哪种分派方式呢?(实录:学生争相回答问题,都可以指出猪太告诉我们要多劳才干多得,要勤快致富,但是有少数学生把多劳多得等同于按劳分派,及时发现学生的思维误区并予以指正。让学生从熟悉的卡通人物身上开始思考理论问题,展示课题的中心内容,实行“观测思维”的过渡。)三、 摸索研究1、以大李与小李

9、两兄弟同富不同路的例子,让学生分析她们的收入方式有什么特点,分别是属于哪种分派方式。(实录:采用信息技术,展示形象可爱的卡通人物大李和小李,配以文字阐明,与教材相结合,图文并茂,学生对材料倍感亲切,爱好浓厚,基本上都能对的分析大李和小李的收入特点和属于哪种分派方式,对国内的多种分派方式有了初步的理解,对国内的分派制度有了初步的把握。从具体的例子来入手,让学生从感性材料进行分析,检查学生预习状况,寻找学生的思维误区。)2、学生简介自己家庭成员的收入,并分析其收入特点及属于哪种分派方式。(实录:学生积极发言,但是由于时间关系只能让两三位同窗简介自己家庭收入的状况,以学生的家庭成员收入状况为例子,从

10、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学生对材料熟悉,同步进行学生之间互动,使同窗之间更加理解,增强了同窗之间的友谊。学生通过简介自己家庭成员的收入方式并与其她同窗合伙进行分析。让学生从课堂走向生活,对教材内容有更进一步的把握。)3、 学生采访现场教师的收入方式并进行分析。(实录:进一步对多种分派方式加深理解,同步增强师生互动,拉近师生距离,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教师,培养学生与人交往能力。)4、材料分析:中国的比尔盖茨中国科技大学6名学生,其中博士生2人,研究生生1人,本科生3人,参与研制的中文语言合成技术,可与IBM国际语音辨认技术媲美或互补,由此诞生了国内首台“能听会说”汉语的电脑。她们得到了总计66885万元

11、的技术股权奖励。 这属于哪一种分派方式?你觉得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你自己有什么感受?(实录:学生对这种凭借科学技术生产要素参与分派的收入方式感受颇深,同步进一步向学生强调中国经济要腾飞,发展尖端科学技术至关重要,而科技的发展重任就落在学生身上,以此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民族使命感和责任感。)5、 小结学生对以上内容进行小结,梳理国内的多种分派方式以及国内的分派制度。展示知识构造图。四、 延伸拓展(难点突破)展示本班学生家庭成员收入状况数据表,学生分析数据表并探究:国内目前的分派制度还是以按劳分派为主体吗?为什么?坚持国内按劳分派为主体,多种分派方式并存的客观必然性是什么?(实录:鼓励学生从多

12、种角度分析国内实行这种分派制度的客观必然性,第一,从国内的生产资料所有制角度进行分析。第二从国内目前的生产力水平角度进行分析。第三,从目前国内劳动者劳动的性质和特点进行分析。教师最后再对学生的分析进行总结归纳,明的确行这种分派制度的意义,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五、 迁移深化结合上述所有材料,教师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分派制度,应体现一般劳动的价值,调动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发明性;也应体现科学技术、经营管理等复杂劳动的价值,激发广大科技人员和管理工作者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活力;还应体现涉及土地、资本、知识产权等的价值,以集中多种生产要素投入经济建设。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

13、相迸发,让一切发明财富的源泉充足涌流,以造福于人民,造福于社会。六、 结束语展示社会名人:刘翔、袁隆平、杨利伟、姚明的图片,让学生课后分析这些名人的收入有什么特点,分别属于哪种分派方式。【课后反思】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我们在网络环境下实行诱思探究,要尽量的运用网络与多媒体进行信息解决、信息问题解决、信息交流、信息文化的多重建构。把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学习与社会现象整合起来,使我们的教学更为丰富多彩。本课设计的环节环环相扣,层次清晰,趣味性和针对性强,符合了学生认知的规律,学生参与积极探究的热情高,参与面广。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设计好情境,引导学生自觉积极地去感受领悟知识,同步把感悟的知识结合自身所处的环境进行运用升华。但是,值得研究的是,在新课程原则的环境下,教师应故意识地将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在本课题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与人交往素质,语言体现能力等。然而,课堂的40分钟是珍贵的,如何在保证完毕课题内容的基本上尽量多方面地的培养学生的能力呢?如何在增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同步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呢?总之,新课程,需要我们树新观念、定新目的、学新学法、倡新教法、迎新挑战。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