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写作能力培养的策略与研究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24676353 上传时间:2022-07-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初中英语写作能力培养的策略与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初中英语写作能力培养的策略与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初中英语写作能力培养的策略与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初中英语写作能力培养的策略与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英语写作能力培养的策略与研究(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初中英语写作能力培养的策略与研究课题实施方案发布:张惠霞 时间:2011-1-9 18:15:37 来源:宁夏教研网 点击: 2788讨论: 1初中英语写作能力培养的策略与研究课题实施方案石嘴山市第十五中学张惠霞一、课题概念的界定随着新课程英语的实施,很多教师教师课堂的授课模式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对学生的写作教学却还是停留在传统的方法上。现阶段随着对新课程英语教学研究的深入,英语写作教学也开始引起语言研究者和教学研究者的重视。新课程给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改进带来新的契机。什么是英语写作?写作就是通过语言表达你自己的思想。英语写作是学生根据自己的领悟和生活体验运用英语进行书面表达的过程。这一过程涉及多

2、方面的知识、技能和能力。英语写作要求写作者必须掌握大量英语词汇,通晓英语组词成句、连句成篇的各种技巧,熟练驾驭这一门语言。在英语写作过程中,作者必须充分调动思维能力、生活积累、语言知识、写作技巧等多方面的储备,再用英语进行恰当的表达。写作的全过程,是素材思维文章的过程,英语写作就是用英语进行的这种生产过程二、英语写作教学国内研究的现状及背景1、英语写作国内研究的现状与外语口语教学、阅读教学理论研究相比,外语写作教学研究的历史短暂得多。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前,这一方面的研究既陈旧,又未形成科学的体系。由于长期受语法翻译法的影响,学生只习惯于死背英语语法条目和单词,写作上机械地照搬翻译法。在写作课堂

3、教学上,注重结果和语言错误的纠正,教学方法单一死板、缺乏灵活性和交际性。新型写作教学方法研究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起步后,基本上吸收了第一语言写作教学研究的方法和成果,但缺乏本学科的个性特点。直至八十年代,我国英语教学引进吸收国外写作教学方法,第二语言写作教学的研究才初具规模,出现了大量可予以借鉴的外语写作教学模式和写作训练模式。2、课题研究的背景英语写作教学是整个英语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英语写作教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英语教学质量的高低。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写作能帮助他们提高使用英语的准确性、表达能力;还有助于提高观察分析和逻辑思维力;同时写作对阅读、听力、口语有促进的作用。我校的现状是生源不是太好,

4、他们在小学的英语学习只是停留在听说上,更别提写作了,进入初中以后他们在写作中存在的“内容少,逻辑差,错误多”,的现状,每次考试也只有一半的学生能拿到一半分,其他学生得分率很低,因此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在我校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三、课题研究的意义及价值 1、课题研究的意义学好英语,离不开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这四项能力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语言学家的研究证明:写作教学有助于词汇、语法、句型、课文等语言知识的学习,并能够促进听、说、读和思维能力的潜在性发展,同时,听、说、读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又反作用于写的能力的培养。写作教学对于帮助学生了解英语思维的方式,形成用英语进行思维的习惯,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

5、知识的能力大有益处。同时,通过对英语写作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也能更好地推进校本研训,促使教师进行更多教学理论的学习,用更新的理念指导教学实践,从而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素养和教学能力。2、课题研究的价值(1)在理论上,让教师接受一些与有效的写作教学策略相关的理念和理论,改进教学模式,从而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化,为进一步开展写作研究提供新的思路。(2)在实践上,有助于落实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提高我校英语教师的写作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写作能力。四、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以及所遵循的原则(一)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1、系统论的整体原理:整体功能大于部分的功能之和,实现英语写作的整体优化。2、控制论的有序原理:任何系统只

6、有开放,与外界交换才有可能有序,才能建立知识的序,能力的序,训练的序。3、信息论的反馈原理:任何系统只有通过反馈信息才能实现控制,实现协作的定向控制,定质控制,定度控制。4、写作学原理:文章是客观世界的反映,是社会实践的产物,该实验以内容为中心,以训练为主线,以教材为借鉴。5、主体教学论原理:在教学中应突出学习者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自始至终强调教师要起一个“导”的作用,灵活多样地处理教材,扩充教学容量,增加练习机会,调动全体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可明显提高教学效果。(二)课题研究所遵循的原则1、渐进性原则。要坚持“句段篇”的训练程序,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在英语写作

7、的初始阶段,要始终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狠抓基本功训练。 2、多样性原则。要坚持训练形式的多样化及写作文体的多样性。3、结合性原则。要坚持听说读训练和写训练相结合。进行多元化的能力训练,可使学生的各项能力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互相促进。 4、控制性原则。要坚持写作前的指导,控制学生的汉语语言思维,发展英语语言思维。同时要控制其汉语语言思维,尽可能让学生习惯英语语言思维,以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地道、正确的英语。 5、持久性原则。要坚持长期、正确的写作训练。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渐进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学生都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必胜的信

8、心。五、课题研究的目标、主要内容及方法(一)研究目标:1、寻求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2、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3、发展学生从口头表达转向书面表达的能力4、让学生逐步学会整合所学的语法、句型等知识点,把它们变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二)研究内容:1、解决学生语法知识薄弱,自身缺乏对语法知识的总结的问题。例如,有学生在描绘自己的同学时这样表达:Not only they are good in study, but also good in PE.该学生在写作时仍然停留在中文思维的水平,没有注意简单的语法和表达法。 2、解决对写作缺乏兴趣,作文内容空洞的问题。目前学生英语写作中是突出的难点

9、是写作内容贫乏和思路不畅,表现为对主要思想和细节的挖掘还远远不够。不能完整深刻地挖掘主题思想,不能完整连贯地刻画主要细节。例如,在描述自己难忘的一天时,有学生写道:I finish my homework , do some housework and then take part in a party . Thats all my plan .该学生的句子平淡无奇, 根本谈不上难忘。3、解决写作时不进行构思,作文缺乏条理性的问题。例如,学生在写电视对青少年的影响时,这样写:(A)、 They were attracted by the TV programs. So they forgot

10、the time . When the TV programs finished, they were too tired to do any homework .(B)、They went to school earlier and copied the homework . During the lessons , they felt so tired that they couldnt be devoted to listening to their teacher.很显然A句与B句缺乏逻辑关系, 放在一起很不连贯。 4前后时态不一致。在书面表达中,前后时态不一致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如

11、在一篇作文中,考生在文章开始时是这样写的:We had to go to school every day. 而到了文章的最后,他却这样写道:Now I can go to bed at 10 oclock in the evening. 前面用的是第一人称的复数形式,后面却变成了第一人称单数,前后显然不一致。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在书面表达训练中,考生要时刻提醒自己,前后人称是否一致。如果自己总是会出现这个问题,那么,在每次书面表达训练时就要特别注意这个问题。5、解决易受母语干扰的问题由于初学者对英语语言习得过程中的认知心理表征缺乏系统训练,所以在用英语表达思想的过程中必然受到母语的影响。

12、当对一些概念的表达方法不知所措时,就按照汉语的表达方式或者思维方式强行翻译,致使写作中出现大量的“中文式英语”。(三)研究方法 1运用观察法了解学生地兴趣趋向,在教师指导下的增长点,同时了解学生在写作中的困难之处。 2运用实验法尝试多种写作指导模式,循序渐进,对学生进行不同层次地写作训练指导。3运用案例法对学生的指导及收获做具体分析,同时运用总结法总结罗列有效的可操作的写作指导方法。4教育反思法。实验过程中要求教师不断反思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5案例研究法。选择优秀实验教师优秀课例组织教师进行研究讨。6经验总结法。在实验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形成大英语教学的新理念、新策略。

13、六、本课题研究对象、研究过程及步骤(一)本课题研究对象石嘴山市第十五中学七、八年级全体学生。(二)研究本课题主要运用形式英语作文分类有多种,如:按体裁分为描写、记叙、议论和说明四类。虽然文章按照传统分为四类体裁,实际上却很少有纯粹属于哪一类体裁的文章。写文章的目的常常不是单一的,而是重叠的,作为手段,它们在写文章表达思想时的使用是不可能受到完全严格的限制。根据当前初中英语写作训练中所用的方法和形式,我们分为以下四类:1、运用句型写作。要想写作时做到句子正确,学生在写作时就要能灵活正确地运用所学的短语和句型。这一类型的写作主要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短语和句型。2、语篇连接写作。这一类型的写作

14、已超越句子水平而侧重在段落水平上进行操练。教师除了对学生在写作时有用词贴切、语法结构正确等语言表达形式上的要求之外,同时。还要引导学生从单句转到语篇的连接上。3、模仿练习写作。这类写作指导学生在有精选的范文下练习写作,有助于学生熟悉英语写作的修辞格。重点还是在于作文的语言是否精确,结构是否紧扣提示规定的要求。4、手法技巧写作。英语写作教学的侧重点也有变化,老师不再单单强调语言的精确性了,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写的目的和写的对象上,强调写作的目的意识和读者意识,并引导学生了解外语写作的铺叙手法和写作技巧。 (三)研究过程及步骤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年1月2011年4月)1、组建课题组,制定课题

15、方案及实施计划。2、召开课题组会议,学习讨论研究方案,明确研究思路,落实研究任务。3、查看搜索相关文献资料,把握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4、调查英语写作水平的现状及分析(前测)阶段成果:形成课题方案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1年5月2013年6月)1、课题组教师按实施计划进行实验并收集材料。2、课题组成员理论学习,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对课题进行阶段性小结。3、召开课题研讨会,根据效果调整并完善课题设计。4、收集、整理学生的优秀论文,进一步指导。5、收集、整理教师案例、反思等。6、提高学生运用书面语表达能力的教学模式,其操作要求是:划分阶段要求,落实写作训练;简化作文批阅,正面鼓励学生;采取作文欣赏

16、,展示学生习作;注重自我批改,吸取他人精华。阶段成果:课题小结,中期报告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3年6月2013年10月)1、调查英语写作水平的现状及分析(后测)2、撰写研究报告。3、为完成课题实验,完成各项成果资料工作,做好课题研究的结题和成果论证工作。最终成果:形成课题结题报告。七、课题研究人员及课题的管理(一)课题领导小组及成员1、学校课题领导小组: 组长:贺永生 副组长:刘雪萍、张涛、张照红2、课题负责人:张惠霞3、课题研究成员:马宁、陈晰、李素琴、许要武、贺晨虹、 杨桂荣、信兰英、李蓉 金丽宁(二)课题的管理课题组成员分工研究阶段(起止时间)及主要任务阶段成果名称成果形式承担人20

17、11.1-2011.4学生对提高写作思想的认识调查报告全组成员2011.5-2013.6写作教学的模式教学随笔、反思、案例等全组成员2013.6-2013.10写作教学思想的应用论文张惠霞李蓉等最终研究成果序号完成时间最终成果名称成果形式负责人12012.7写作教学的模式反思、案例、优秀作文集等许要武22013.12写作教学思想的应用教学光盘、论文等张惠霞八、开展课题研究预期成果(一)阶段成果1、整理 “英语写作能力培养的策略与研究”实验研究方案。研究报告实施方案阶段性总结撰写研究报告2、整理 “英语写作能力培养的策略与研究”的优秀教学设计。3、整理 “英语写作能力培养的策略与研究”的优秀教学

18、案例。(二)最终成果1、“英语写作能力培养的策略与研究”教学案例集;2、“英语写作能力培养的策略与研究”教学论文集; 3、“英语写作能力培养的策略与研究”教学反思集;4、“英语写作能力培养的策略与研究”实录光盘、照片、资料等;5、“英语写作能力培养的策略与研究”的结题报告。九、主要参考文献1、马秉义、席安民,英语写作考试指南,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3。2、丁往道等,英语写作手册(修订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3、赵永青,从语篇思维模式看英文写作教学,现代外语第2期,1995。4、黄任,英语修辞与写作,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5、蔡昌卓,刘振聪英语教学研究与论文写作M广西师出版社2002: 6、刘爱英英语写作:课程目标与教学方法的重新定位学20035(24):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