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的防治PPT课件02

上传人:y****3 文档编号:124625695 上传时间:2022-07-25 格式:PPT 页数:87 大小:4.20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慢性病的防治PPT课件02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慢性病的防治PPT课件02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慢性病的防治PPT课件02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资源描述:

《慢性病的防治PPT课件0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慢性病的防治PPT课件02(8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慢 性 病 的 防 治 洛阳石化医院 内科主任 体检中心主任 孟凡伟疾病流行趋势传染病发病率传染病发病率 慢性病发病率慢性病发病率 定 义 慢病全称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对一类起病隐匿,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病因复杂,具有长期积累形成疾病形态损害的疾病的总称 常见的慢性病 主要有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肥胖。其中心脑血管疾病包含高血压、脑卒中和冠心病 危 害 主要是造成脑、心、肾等重要脏器的损害,易造成伤残,影响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且医疗费用昂贵,增加了社会和家庭的经济负担。心脑血管病和恶性肿瘤已成为主要死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已占全国总死亡的86.6%。我国的癌症发

2、病率为235/10万,肺癌和乳腺癌分别位居男、女性发病首位 发生原因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人的健康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人的健康7%取取决于气候与地理条件,决于气候与地理条件,8%取决于医疗条件,取决于医疗条件,10%取决于社会条件,取决于社会条件,15%取决于遗传,取决于遗传,60%取决于个人的的生活方式。取决于个人的的生活方式。在生活方式中,膳食不合理,身体活动在生活方式中,膳食不合理,身体活动不足,烟草使用和有害使用酒精是慢性病不足,烟草使用和有害使用酒精是慢性病的四大危险因素。的四大危险因素。体能消耗过少,包括体育锻炼过少和日体能消耗过少,包括体育锻炼过少和日常活动减少是慢性病发生的

3、首要因素。常活动减少是慢性病发生的首要因素。疾 病危害因素一级预防 亦称为病因预防,是在疾病尚未发生时针对危险因素采取措施,也是预防和消灭疾病的根本措施。WTO提出的人类健康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是一级预防的基本原则 二级预防 亦称“三早”预防,三早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防止或减缓疾病发展而采取的措施。慢性病大多病因不完全清楚,因此要完全做到一级预防是不可能的。但由于慢性病的发生大都是致病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因此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并给于早治疗是可行的。可采用普查、筛查、定期健康检查来实现 三级预防 用普查、筛查、定期健康检查来实现。亦称为临床预防,三级预防可以

4、防止伤残、促进功能恢复,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寿命,降低病死率,主要是对症治疗和康复治疗措施 脑卒中是指急性起病,由于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所导致的神经功脑卒中是指急性起病,由于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所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综合症,症状持续时间至少能缺损综合症,症状持续时间至少24小时,脑卒中能引起局灶性的小时,脑卒中能引起局灶性的症状和体征,与受累的脑血管的血供区域相一致。症状和体征,与受累的脑血管的血供区域相一致。按脑的病理改变可分为脑栓塞缺血性卒中 出血性卒中 脑血栓形成 脑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RealityIdentity 脑的血液循环脑的血液供应来自颈内动脉系统 椎-基底动脉系统 颈内动脉主要供应

5、眼部和大脑半球前颈内动脉主要供应眼部和大脑半球前3/53/5部分(额叶、颞叶、顶叶部分(额叶、颞叶、顶叶和基底节)的血液。和基底节)的血液。椎椎-基底动脉系统主要供应大脑半球后基底动脉系统主要供应大脑半球后2/52/5部分、丘脑、脑干和小部分、丘脑、脑干和小脑的血液。脑的血液。脑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虽然质量仅占体重的脑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虽然质量仅占体重的2 23 3,但正常成人全脑血流量约为,但正常成人全脑血流量约为800-800-1000ml/min1000ml/min,占每分钟心搏出量的,占每分钟心搏出量的2020,葡萄糖,葡萄糖和氧耗量占全身供给量的和氧耗量占全身供给量的2020252

6、5。脑组织中。脑组织中几乎无葡萄糖和氧的储备,当脑血供中断导致脑几乎无葡萄糖和氧的储备,当脑血供中断导致脑缺氧时。缺氧时。2 2分钟内脑电活动停止,分钟内脑电活动停止,5 5分钟后脑组织分钟后脑组织出现不可逆性损伤。出现不可逆性损伤。脑血管病的流行病学及预防 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均高,它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均高,它与心脏病、恶性肿瘤构成人类的三大致死病因。在对脏病、恶性肿瘤构成人类的三大致死病因。在对脑血管病进行有效治疗的同时,积极开展对脑血脑血管病进行有效治疗的同时,积极开展对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预防更加重要。管病危险因素的预防更加重要。全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约为全国每年新发脑

7、卒中患者约为200200万人,每万人,每年死于脑卒中患者约为年死于脑卒中患者约为150150万人。我国脑血管病的万人。我国脑血管病的地理分布呈现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发病趋势。地理分布呈现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发病趋势。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寒冷季节发病率高。脑卒中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寒冷季节发病率高。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男性显著高于女性。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男性显著高于女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可分 可干预性 不可干预性 可干预性危险因素脑卒中一级预防主要针对的目标,包括高血压、可干预性危险因素脑卒中一级预防主要针对的目标,包括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血脂异常、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短暂性脑缺血发心脏病、糖尿

8、病、血脂异常、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作(TIATIA)、吸烟、酗酒、肥胖及不合理的生活方式等。)、吸烟、酗酒、肥胖及不合理的生活方式等。不可干预性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种族、遗传因素等。不可干预性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种族、遗传因素等。脑血管病的预防 一级预防:一级预防:指发病前的预防,即通过早期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指发病前的预防,即通过早期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主动地控制各种危险因素,从而达到使脑血管病不发生或者推积极主动地控制各种危险因素,从而达到使脑血管病不发生或者推迟发生的目的。迟发生的目的。1、防治高血压:高血压是脑出血和脑梗死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控制高血压是

9、预防脑卒中发生和发展的核心环节。高血压的防治措施包括:高血压的防治措施包括:a、限制食盐的摄入量限制食盐的摄入量 b、减少膳食中脂肪的含量,减轻体重、减少膳食中脂肪的含量,减轻体重,适当的,适当的体育运动体育运动 c、戒烟、减少饮酒,长期坚持降压药物治疗。、戒烟、减少饮酒,长期坚持降压药物治疗。根据根据WHO的标准,血压应该控制在的标准,血压应该控制在140/90mmHg之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或肾病的患者,血压要控之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或肾病的患者,血压要控制在制在130/80 mmHg以下。以下。2、防治心脏病:心房纤颤、瓣膜性心脏病、冠心病、充血性心力、防治心脏病:心房纤颤、瓣膜性心脏病、

10、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扩张型心肌病及先天性心脏病等可能增加脑血管病的危险性,衰竭、扩张型心肌病及先天性心脏病等可能增加脑血管病的危险性,其中以心房纤颤最为重要。其中以心房纤颤最为重要。在普通人群中,房颤的患病率为在普通人群中,房颤的患病率为1,并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并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80岁以上老年人中,超过岁以上老年人中,超过7有房颤发生。约有房颤发生。约15的脑卒中发生于的脑卒中发生于房颤。未经治疗的房颤患者卒中发生率为房颤。未经治疗的房颤患者卒中发生率为5。3、防治糖尿病 糖尿病也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且糖尿病也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且不受年龄和性别的限制,它引

11、起缺血性脑卒中的不受年龄和性别的限制,它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因素是糖尿病所致的微血管和脑血管的动脉主要因素是糖尿病所致的微血管和脑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肥胖和血脂异常。粥样硬化、肥胖和血脂异常。糖尿病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性是非糖糖尿病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性是非糖尿病的尿病的4倍。糖耐量异常的病人患脑梗塞的危险性倍。糖耐量异常的病人患脑梗塞的危险性是非糖尿病的是非糖尿病的2倍。因此,糖尿病患者应经常应用倍。因此,糖尿病患者应经常应用降糖药物和主动积极地控制饮食,限制淀粉和含降糖药物和主动积极地控制饮食,限制淀粉和含糖食品的食入,把血糖糖食品的食入,把血糖(7mmol/L以下以下)、血

12、脂一直、血脂一直控制在正常水平,以避免脑卒中的发生。控制在正常水平,以避免脑卒中的发生。糖尿病下肢血管坏死4、防治高脂血症 低密度脂蛋白增高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低密度脂蛋白增高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但高胆固醇血症却不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素,但高胆固醇血症却不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防治时强调以控制饮食及体育锻炼为主,辅以药防治时强调以控制饮食及体育锻炼为主,辅以药物治疗,如他汀类药物,对于糖尿病等引起的继物治疗,如他汀类药物,对于糖尿病等引起的继发性血脂异常,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发性血脂异常,应积极治疗原发病。LDL-C目标值,对于既往发生过缺血性脑卒中的目标值,对于既往发生过缺血性脑卒中

13、的患者,(二级预防)建议将其患者,(二级预防)建议将其LDL-C降至降至2.0mmol/L(80mg/dl),对于无脑卒中史的心血管,对于无脑卒中史的心血管高危患者,应将高危患者,应将LDL-C降到降到2.6mmol/L(100mg/dl)以下,总之,越低越好。以下,总之,越低越好。5、戒烟:吸烟是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其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随吸烟量戒烟:吸烟是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其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随吸烟量的增加而增加,这是因为吸烟时烟中的尼古丁等多种有毒物质会刺的增加而增加,这是因为吸烟时烟中的尼古丁等多种有毒物质会刺激自主神经,使血管痉挛,血压升高,血中胆固醇增高,加速动脉激自主神经,使血管

14、痉挛,血压升高,血中胆固醇增高,加速动脉硬化的发展,并引起脑血管和脑组织缺氧,使血液粘稠度增高,血硬化的发展,并引起脑血管和脑组织缺氧,使血液粘稠度增高,血流变慢,形成脑血栓。因此,对于已有心脑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流变慢,形成脑血栓。因此,对于已有心脑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应坚决戒烟,并防止被动吸烟,以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应坚决戒烟,并防止被动吸烟,以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生。6、戒酒:酒精可能通过多种机制,包括升高血压、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戒酒:酒精可能通过多种机制,包括升高血压、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心律失常和降低脑血流量等导致脑卒中。长期大量饮酒和急性态、心律失常和降低脑血流量等导致脑卒中。长期大

15、量饮酒和急性酒精中毒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酒精的摄入量和出血性卒中存在直酒精中毒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酒精的摄入量和出血性卒中存在直接的剂量相关性联系。有饮酒习惯的人应适度饮酒,可减少卒中发接的剂量相关性联系。有饮酒习惯的人应适度饮酒,可减少卒中发生。生。7、控制体重:目前认为男性腹部肥胖和女性体重指数(控制体重:目前认为男性腹部肥胖和女性体重指数(BMI,BMI,体重(体重(kgkg)/身高的平方(身高的平方(m2m2)增高是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这与肥胖已导致)增高是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这与肥胖已导致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有关。超重者和肥胖者采用的健康生活方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有关。超重者和肥

16、胖者采用的健康生活方式、增加体力活动等措施减轻体重,成年人体重指数应控制在式、增加体力活动等措施减轻体重,成年人体重指数应控制在2828以以内或腰内或腰/臀围比小于臀围比小于1 1。8、颈动脉狭窄: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颈动脉狭窄: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多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狭窄程度要危险因素,多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狭窄程度超过超过7070的患者,每年脑卒中的发病率大约为的患者,每年脑卒中的发病率大约为3 3-4-4。应用药物治疗颈动脉狭窄,包括他汀类药。应用药物治疗颈动脉狭窄,包括他汀类药物和阿斯匹林等。对于反复物和阿斯匹林等。对于反复TIATIA发作或首次卒中的

17、发作或首次卒中的轻症患者,如果颈动脉狭窄程度超过轻症患者,如果颈动脉狭窄程度超过7070,可行,可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其他手术方式还包括颈动脉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其他手术方式还包括颈动脉血管成形术和放置动脉支架等血管成形术和放置动脉支架等。颈动脉斑块9、防治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防治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正常时症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正常时HcyHcy水平为水平为515umol/L515umol/L,当,当HcyHcy含量高于含量高于16 umol/L16 umol/L时,提时,提示有高同型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一般人应以饮示有高同型同型半胱氨

18、酸血症。一般人应以饮食调节为主,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应食调节为主,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应该采用叶酸、维生素该采用叶酸、维生素B6B6和和B12B12联合治疗。联合治疗。10、适度的体育活动和合理膳食:规律、适度的体适度的体育活动和合理膳食:规律、适度的体育活动可以改善心脏功能,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育活动可以改善心脏功能,增加脑血流量,改善微循环,还通过对血压、血糖和体重的控制而起微循环,还通过对血压、血糖和体重的控制而起到保护性作用。过多摄入脂肪、胆固醇以及食盐到保护性作用。过多摄入脂肪、胆固醇以及食盐可以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食物的种类单调也可以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食物的种类单调

19、也是造成营养素摄入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提倡饮食是造成营养素摄入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提倡饮食种类多样化,每日总脂肪摄入量应少于总能量的种类多样化,每日总脂肪摄入量应少于总能量的3030,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每日钠,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每日钠盐摄入少于盐摄入少于6g6g。目前,在非心源性缺血卒中仅有阿斯匹林获得了一级预防证据。二级预防:是针对发生过一次或多次脑卒中的患者,通过寻找卒中事件发生的原因,纠正所有可干预的危险因素,达到降低卒中复发危险性的目的。(1)病因预防:对于可干预的危险因素要进行病因学预防,包括一级病因预防:对于可干预的危险因素要进行病因学预防,包括一级预防中的所有

20、措施。如治疗高血压、心房纤颤、糖尿病等。预防中的所有措施。如治疗高血压、心房纤颤、糖尿病等。(2)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抗血小板聚集药物:n 阿斯匹林(阿斯匹林(50-325mg/d)。副作用:胃肠道反应、过敏性哮喘。)。副作用:胃肠道反应、过敏性哮喘。n 缓释双嘧达莫(缓释双嘧达莫(200 mg)与阿斯匹林()与阿斯匹林(25 mg)复方制剂()复方制剂(2次次/天)。天)。副作用:头痛。副作用:头痛。n 氯吡格雷(氯吡格雷(75 mg/d)。副作用:胃肠道反应,但较阿斯匹林稍低。)。副作用:胃肠道反应,但较阿斯匹林稍低。n 缓释双嘧达莫和阿斯匹林复方制剂与氯吡格雷预防卒中及血管性事件缓释双嘧

21、达莫和阿斯匹林复方制剂与氯吡格雷预防卒中及血管性事件疗效相当,均优于阿斯匹林。疗效相当,均优于阿斯匹林。n 卒中后早期使用氯吡格雷卒中后早期使用氯吡格雷+阿斯匹林二级预防,可能比氯吡格雷或阿阿斯匹林二级预防,可能比氯吡格雷或阿斯匹林单药治疗更有效。斯匹林单药治疗更有效。n 长期联合治疗虽然有效,但出血风险大于单药治疗。长期联合治疗虽然有效,但出血风险大于单药治疗。n 高危复发患者短期使用氯吡格雷高危复发患者短期使用氯吡格雷+阿期匹林治疗可能更有效,然后再阿期匹林治疗可能更有效,然后再改为氯吡格雷单药治疗。改为氯吡格雷单药治疗。及时就诊、时间就是生命 脑卒中是急症,只有在症状发作几个小时内接脑卒

22、中是急症,只有在症状发作几个小时内接受急诊治疗,才有可能获得良好的预后,当发生受急诊治疗,才有可能获得良好的预后,当发生下列任何一个或多个症状,您应该立即去医院:下列任何一个或多个症状,您应该立即去医院:1、一侧面部或手脚感觉麻木、软弱、无力、嘴歪、一侧面部或手脚感觉麻木、软弱、无力、嘴歪、流口水;流口水;2、短暂的意识不清、嗜睡、眩晕、摇晃不稳;、短暂的意识不清、嗜睡、眩晕、摇晃不稳;3、说话困难,听不懂别人的话,眼睛失明、视力、说话困难,听不懂别人的话,眼睛失明、视力下降;下降;4、难以忍受的头痛、喷射性呕吐。、难以忍受的头痛、喷射性呕吐。心绞痛、心肌梗死常见症状1.突然发作剧烈而持久的胸

23、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疼痛。常伴有烦躁不安、突然发作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疼痛。常伴有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濒死感。出汗、恐惧或濒死感。2.部分患者疼痛位于上腹部,可能误诊为胃穿孔,急性胰腺炎等急腹症;部分患者疼痛位于上腹部,可能误诊为胃穿孔,急性胰腺炎等急腹症;少数患者表现颈部、下颌、咽部及牙齿疼痛,易误诊。少数患者表现颈部、下颌、咽部及牙齿疼痛,易误诊。3.全身症状:难以形容的不适、发热。全身症状:难以形容的不适、发热。4.胃肠道症状:表现恶心、呕吐、腹胀等,下壁心肌梗胃肠道症状:表现恶心、呕吐、腹胀等,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更常见。死患者更常见。5.心律失常:见于心律失常:见于75%95

24、%患者,发生在起病的患者,发生在起病的12周内,以周内,以24小时内多见小时内多见前壁心肌梗死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下壁心肌梗死易发前壁心肌梗死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下壁心肌梗死易发生心率减慢、房室传导阻滞。生心率减慢、房室传导阻滞。6.心力衰竭:主要是急性左心衰竭,在起病的最初几小心力衰竭:主要是急性左心衰竭,在起病的最初几小时内易发生,也可在发病数日后发生,表现为呼吸困时内易发生,也可在发病数日后发生,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发绀、烦躁等症状。难、咳嗽、发绀、烦躁等症状。7.低血压、休克:急性心肌梗死时由于剧烈疼痛、恶低血压、休克:急性心肌梗死时由于剧烈疼痛、恶心、呕吐、出汗、血容量不足、心律失常等可引起心、呕吐、出汗、血容量不足、心律失常等可引起低血压,大面积心肌梗死(梗死面积大于低血压,大面积心肌梗死(梗死面积大于40%)时)时心排血量急剧减少,可引起心源性休克,收缩压心排血量急剧减少,可引起心源性休克,收缩压80mmHg,面色苍白,皮肤湿冷,烦躁不安或神,面色苍白,皮肤湿冷,烦躁不安或神志淡漠,心率增快,尿量减少(志淡漠,心率增快,尿量减少(20ml/h)。)。动脉粥样硬化动脉血栓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