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典诗词意象与意境鉴赏复习

上传人:欢**** 文档编号:124620465 上传时间:2022-07-25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347.0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考古典诗词意象与意境鉴赏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高考古典诗词意象与意境鉴赏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高考古典诗词意象与意境鉴赏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资源描述:

《高考古典诗词意象与意境鉴赏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古典诗词意象与意境鉴赏复习(4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高考古典诗词意象高考古典诗词意象与意境鉴赏复习与意境鉴赏复习 v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v1.1.掌握意象与意境类题型的解题技巧。掌握意象与意境类题型的解题技巧。v2.2.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v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v1.1.掌握意象与意境的内涵掌握意象与意境的内涵v2.2.掌握意象与意境类题型的解题技巧掌握意象与意境类题型的解题技巧v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v教学要点:教学要点:v复习鉴赏复习鉴赏意象与意境题型方法意象与意境题型方法与技巧与技巧v考纲考纲:v1.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语言、和表达技巧表达技巧v2.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评价文章

2、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点态度。v考纲解读考纲解读 v 鉴赏作品中的形象,鉴赏作品中的形象,就是要把握形就是要把握形象的特征,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象的特征,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领会浸润于形象之中的诗歌内容,领会浸润于形象之中的诗歌内容,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情感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情感。诗歌。诗歌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物形象。v (1 (1)人物形象人物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我”,一般指的,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我”(非作者本人)。(非作者本人)。v (2

3、 2)景物形象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这里的情形象,这里的“景物形象景物形象”特指写景诗中的景象。特指写景诗中的景象。v 山行山行(杜牧):(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中写诗中写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红叶等景物,构成了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红叶等景物,构成了一幅秋山晚景图。流露出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一幅秋山晚

4、景图。流露出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v (3 3)事物形象事物形象。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v 如如石灰吟石灰吟(于谦):(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这首诗给我们塑造了石灰这一物象。它在深山中被开采出首诗给我们塑造了石灰这一物象。它在深山中被开采出来,然后在烈火中焚烧,即使粉身碎骨,也要留下清白。来,然后在烈火中焚烧,即使粉身碎骨,也要留下清白。诗人借石灰寄托自己不畏艰苦的的考验,坚决保持清

5、廉诗人借石灰寄托自己不畏艰苦的的考验,坚决保持清廉品质的志向。品质的志向。v 一、诗歌的形象(意象意境)内涵一、诗歌的形象(意象意境)内涵v(一)什么是诗歌的(一)什么是诗歌的意象意象v 先看一首诗:先看一首诗:v 春晓(孟浩然)春晓(孟浩然)v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v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v 这首诗中写了那些形象?这些形这首诗中写了那些形象?这些形 象让你产生怎样的联想?象让你产生怎样的联想?v分析分析v先想到先想到啼鸟啼鸟:早上起来,到处听到:早上起来,到处听到小鸟的啼唱小鸟的啼唱v风雨风雨:昨晚风雨交加:昨晚风雨交加v落花落花:花都

6、凋谢了,落了一地:花都凋谢了,落了一地v再想到再想到:啼鸟:啼鸟:欢快欢快的气氛的气氛v风雨:风雨:无情无情的风雨的风雨v落花:实让人落花:实让人惋惜惋惜v总结:总结:v 在这首诗中,诗人借在这首诗中,诗人借啼鸟啼鸟写出自己的写出自己的高兴高兴的的心情,借心情,借风雨、落花风雨、落花写出诗人的感伤之情,将写出诗人的感伤之情,将喜喜春、惜春春、惜春之情表现得贴切自然。之情表现得贴切自然。v 这就是意象。从刚才的诗歌中,可以归纳这就是意象。从刚才的诗歌中,可以归纳两点:两点:v 1、形象可、形象可引发引发我们的我们的丰富联想丰富联想。v 2、这种联想以我们的、这种联想以我们的生活底蕴、人生阅历生活

7、底蕴、人生阅历为资本,又与诗歌为资本,又与诗歌具体语境具体语境有关。有关。意象是读者与意象是读者与作者共同完成的。作者共同完成的。v 要由要由“落花落花”产生产生“让人惋惜让人惋惜”的联想,首的联想,首先,读者要有一定先,读者要有一定生活体验生活体验;其次,作者有;其次,作者有明显明显的语言暗示的语言暗示(“知多少知多少”)。)。v 意象的定义:意象的定义:v 意象,就是表意之象,即诗歌意象,就是表意之象,即诗歌中中熔入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熔入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象,是作者内在的,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思想情感与外外在的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客观物象的统一。v 而对于古典诗歌而言,更多而对于

8、古典诗歌而言,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和物景和物。v (二)什么是诗歌的意境(二)什么是诗歌的意境v 是诗人要表达的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即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即诗中诗中“意意”与与“境境”的和谐统一。的和谐统一。“意意”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情,“境境”是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是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简单的说,意境就是景。简单的说,意境就是环境加上环境加上心境心境。v题型一:意象类题型一:意象类v提问方式:这首诗写了哪些意象?这些

9、意象有什提问方式:这首诗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么特点?v(0909年宁夏年宁夏.海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海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 1)-(2 2)题。)题。v 鹧鸪天鹧鸪天 代人赋代人赋 辛弃疾辛弃疾v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v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v【注】【注】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

10、幌子。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v 词的上阙描绘了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请简要叙述。v 考点考点:考查对诗歌形象的分析。考查对诗歌形象的分析。v答题步骤答题步骤:诗中形象(意象)倾注了诗人:诗中形象(意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包孕着诗人的情感,分析诗歌形的思想,包孕着诗人的情感,分析诗歌形象要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v答题思路与步骤答题思路与步骤v抓住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形象)抓住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形

11、象):柔桑、嫩芽、:柔桑、嫩芽、蚕种、平冈、细草、黄犊、斜日、寒林、暮鸦。蚕种、平冈、细草、黄犊、斜日、寒林、暮鸦。v描绘诗歌展现的图景画面描绘诗歌展现的图景画面。诗歌描绘的是乡村。诗歌描绘的是乡村初春时节的画面: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初春时节的画面: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v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生机盎然。:生机盎然。v分析作者的

12、思想感情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喜悦、欢快之情。:喜悦、欢快之情。v 答案提纲答案提纲v 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作者喜作者喜悦欢快之情跃然纸上。悦欢快之情跃然纸上。v2.2.(0909年全国卷年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13、然后回答问题。v 次石湖书扇韵次石湖书扇韵v 姜姜 夔夔v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v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v 注注 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2611931193)晚年去职)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v姜夔(姜夔(115511551221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四年(1187

14、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v(1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什么样的画面?是由?是由哪些景物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构成的?请简要叙述。v 答题思路与步骤答题思路与步骤.v抓住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抓住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形象):小桥、(形象):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庭院等。v描绘诗歌展现的图景画面描绘诗歌展现的图景画面。诗歌描绘了。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画面一幅江南水乡的画面:山环水绕,溪桥横山环水绕,溪桥横跃,曲水弯流,楼阁隐约,浮萍漂碧,藕跃

15、,曲水弯流,楼阁隐约,浮萍漂碧,藕花飘香。花飘香。v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清幽恬静。:清幽恬静。v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闲适自得。:闲适自得。v 答案提纲一答案提纲一v 描绘了一幅山环水绕,村阁隐然,描绘了一幅山环水绕,村阁隐然,浮萍泛绿,藕花飘香的恬静优雅的浮萍泛绿,藕花飘香的恬静优雅的隐居风光图。分别写了溪桥横跃,隐居风光图。分别写了溪桥横跃,曲水弯流,楼阁隐约,浮萍漂碧,曲水弯流,楼阁隐约,浮萍漂碧,藕花飘香。从视觉与嗅觉等角度渲藕花飘香。从视觉与嗅觉等角度渲染出闲适雅寂的石湖风景。染出闲适雅寂的石湖风景。v答案提纲二答案提纲二v诗歌描绘了一幅

16、江南水乡清幽恬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写了小桥、流水、村静的画面。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表现了作者闲适自庭院等景物。表现了作者闲适自得的雅致情怀。得的雅致情怀。v例例3.(2004 3.(2004 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6(6分分)v 征人怨征人怨 v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v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v (1)(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

17、?结合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句具体说明。v 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v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2009(2009 江苏江苏卷)卷)v 满江红满江红 登黄鹤楼有感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岳飞v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笙歌作。注注 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v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

18、?填沟壑。叹江山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v【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苑囿、亭台宫殿。v词中写了哪些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风尘恶”的的景象景象?(4(4分分)v铁骑满郊畿,士兵铁骑满郊畿,士兵“膏锋锷膏锋锷”,百姓,百姓“填沟壑填沟壑”,千村寥落。千村寥落。v题型二:意境型题型二:意境型v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的意境?

19、v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情?v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 6 分)分)v 江汉江汉 杜甫杜甫v江汉思归客,乾冲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江汉思归客,乾冲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永夜月同孤。v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不必取长途。v(l)(l)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片云”、“孤孤月月”、“落日落日”、“秋风秋风”几个意象,

20、请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v答题思路与步骤答题思路与步骤v抓住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形象)抓住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形象)。诗中二三联。诗中二三联用了用了“片云片云”、“孤月孤月”、“落日落日”、“秋风秋风”等意象。等意象。v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先抓意象:先抓意象:“片片云云”、“孤月孤月”、“落日落日”、“秋风秋风”,再用自,再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己的语言再现画面。v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概括景物特点:。概括景物特点:“片云片云”和和“孤月孤月”意显凄凉与孤独、意显凄凉与孤独、“落日落日”和和“秋风秋风”画面开阔

21、而雄浑画面开阔而雄浑 。v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片云片云”“”“孤月孤月”这这凄清而孤寂的画面反映了作者孤独而知音难觅的凄清而孤寂的画面反映了作者孤独而知音难觅的伤感与烦恼;伤感与烦恼;“落日落日”“”“秋风秋风”这开阔而雄浑这开阔而雄浑的画面则反映了作者虽是他乡一介病中腐儒,但的画面则反映了作者虽是他乡一介病中腐儒,但仍壮心犹在、有志为国的乐观旷达、积极向上的仍壮心犹在、有志为国的乐观旷达、积极向上的情怀。情怀。v 答案提纲答案提纲 遥远的天际遥远的天际“片云片云”飘零,深邃的夜飘零,深邃的夜空空“孤月孤月”高悬,画面意境凄凉,流高悬,画面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

22、的烦闷;辉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辉煌的煌的“落日落日”依旧辉映大地,强劲的依旧辉映大地,强劲的“秋风秋风”催人振奋,画面催人振奋,画面意境雄壮、意境雄壮、开阔开阔,又体现了作者,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心不已”的的乐观旷达乐观旷达。v例例4.(20084.(2008天津天津)(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5 5分)分)v 山居即事山居即事 王维王维v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v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v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v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渡头烟火起,处

23、处采菱归。v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v 诗人选取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诗人选取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悠然闲适然闲适的心情。的心情。v例例5.(20055.(2005江苏卷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问题。(8(8分分)v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v 李益李益v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v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v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24、。v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v*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v(2)“(2)“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么样的氛围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心情?v 清冷清冷 幽静幽静 孤单、寂寞孤单、寂寞 v三、三、方法总结方法总结v描绘诗中展现的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图景画面。v概括景物营造的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氛围(意境)特(意境)特点。点。v分析作者表现的分析作者表现的思想感情思想感情。v强调:强调:v 如何画中品诗:如何画中品诗:由形象画面的色调,由形象画面的色调,把握诗人的情感思想把

25、握诗人的情感思想.v 读一首诗,首先看它描写了什么景象,读一首诗,首先看它描写了什么景象,呈现一种怎样的色调,并由此推及其内在呈现一种怎样的色调,并由此推及其内在情感。一般而言,作品所描绘的外在形象情感。一般而言,作品所描绘的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色调的,画面,具有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高昂乐观的;反之,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高昂乐观的;反之,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阴暗、凄冷和低沉色调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阴暗、凄冷和低沉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低沉伤感的。有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低沉伤感的。有时可能相反。要特别注意。时可能相反。要特别注意。v四、课堂训练四、课堂训练

26、v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 89 9题题(11(11分分)v 题李世南画扇题李世南画扇 蔡肇蔡肇v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v 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v 注注 1 1 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v2 2 蔡肇(?蔡肇(?1119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v3 3 瓮:这里指水瓮。瓮:这里指水瓮。v4 4 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凹的地方,这里指坞。

27、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凹的地方,这里指坞。v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v 画面大概是:有条小溪从两山之画面大概是: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隐约露出寺庙。这画面呈现出的是乡。这画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恬静、安详的气氛。v 画面中应有小溪、山(山坞)、画面中应有小溪、山(山坞)、树林(落叶)、人、瓮、寺庙等六种树林(落叶)、人、瓮

28、、寺庙等六种景物,给景物,给3 3分。答出画面呈现出什么样分。答出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的气氛的,给的的气氛的,给2 2分。分。v2.2.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v 西西 楼楼 曾巩曾巩v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v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v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v问: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问: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感?v【答案】这首诗描写了【答案】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景象。连

29、天的海浪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连天的海浪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这种壮美景象的描写渲染了这种壮美景象的描写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的雄伟气势雄伟气势。从而表现了诗人。从而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的豪情。v3.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v 滁州西涧滁州西涧v 韦应物韦应物v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v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v 问:这首山水名篇历来

30、为人们称道,请问诗问:这首山水名篇历来为人们称道,请问诗中描绘了哪些景象?这些景象又创设出一种怎样中描绘了哪些景象?这些景象又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的意境?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v 主要描绘了幽草、西涧、黄鹂、深树、春潮、主要描绘了幽草、西涧、黄鹂、深树、春潮、雨、野渡、舟自横等雨、野渡、舟自横等景象景象,诗人通过这些景象,诗人通过这些景象,创设出一种创设出一种孤寂、闲适孤寂、闲适的意境,表达了作者的意境,表达了作者自甘自甘寂寞的恬淡胸襟和忧伤情怀寂寞的恬淡胸襟和忧伤情怀。v第二课时第二课时v教学要点:教学要点:v掌握意象描写的方法及意象的掌握意象描写的方法及意象的作

31、用作用v二、高考例题二、高考例题v1.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8分分)(06(06辽宁卷辽宁卷)v 东坡东坡苏轼苏轼v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v 莫嫌荦确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v 注注 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荦确:山多大荦确:山多大石。石。v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3(3分分)v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第一句

32、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作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3(3分分v三、方法总结三、方法总结v1.1.意象的作用意象的作用v明确意象的作用:明确意象的作用:v 营造氛围。如营造氛围。如琵琶行琵琶行 中的中的“枫叶枫叶荻花秋瑟瑟荻花秋瑟瑟”句,就营造出与朋友离别时的萧瑟、句,就营造出与朋友离别时的萧瑟、落寞的氛围。落寞的氛围。v借景抒情。一切景语皆情语。凡诗歌中有描写借景抒情。一切景语皆情语。凡诗歌中有描写的景物,一般都具有这一作用。的景物,一般都具有这一作用。v 塑造背景或环境。这一作用与塑

33、造背景或环境。这一作用与“营造氛围营造氛围”有相似之处,但亦有不同,那就是通过多个意象有相似之处,但亦有不同,那就是通过多个意象组合组合意象群,为人物的活动提供背景或环境,意象群,为人物的活动提供背景或环境,这种作用在山水诗、这种作用在山水诗、v塑造意境。意境是作者描绘自然景物中景物而表现出塑造意境。意境是作者描绘自然景物中景物而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目的是让读者来的境界和情调,目的是让读者“临其境临其境”或或“入其入其境境”感知境界之妙以及作者的情感。如感知境界之妙以及作者的情感。如“明月松间照,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清泉石上流”、“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大漠大漠

34、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鹜齐飞”、“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等都是意境深等都是意境深远的诗句。远的诗句。v 衬托人物节气、品质或性格。这种作用在写物诗中衬托人物节气、品质或性格。这种作用在写物诗中较为普遍,在表达技巧上,常用象征手法或比喻修辞,较为普遍,在表达技巧上,常用象征手法或比喻修辞,如雪、竹、梅、松、鹤、荷、平仲、金风玉露等等,衬如雪、竹、梅、松、鹤、荷、平仲、金风玉露等等,衬托人物品行高洁、性格坚毅、情感纯洁等。托人物品行高洁、性格坚毅、情感纯洁等。v奠定情感基调。如柳永奠定情感基调。如柳永

35、雨霖铃雨霖铃开头三句开头三句“寒蝉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为全词奠定了凄凉、伤感,为全词奠定了凄凉、伤感的基调。的基调。v 以景衬境。这一作用在山水诗中运用最多,如以闹以景衬境。这一作用在山水诗中运用最多,如以闹景衬静境景衬静境“竹喧归浣女竹喧归浣女”,以动景衬静境,以动景衬静境“莲莲动下渔舟动下渔舟”,以暖景衬冷境,以暖景衬冷境“日色冷青松日色冷青松”,以亮,以亮景衬暗境景衬暗境“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以满景衬,以满景衬空境空境“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以物语(或物态),以物语(或物态)衬心境衬心境“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36、废池乔木,犹厌言兵”等等。等等。v2.2.意象描写方法意象描写方法v(1 1)各种修辞手法)各种修辞手法v(2 2)侧面描写)侧面描写衬托对比衬托对比v衬托是有主次之分两者相比较一方为另一方服务从而突衬托是有主次之分两者相比较一方为另一方服务从而突出主要的一方的手法,它分为正衬与反衬。对比是相并出主要的一方的手法,它分为正衬与反衬。对比是相并的两方内容相反目的在于突出不同点的手法。的两方内容相反目的在于突出不同点的手法。v(3 3)正面描写)正面描写动静结合动静结合v 诗人描写景物非常注重景物动态与静态的相互映衬,诗人描写景物非常注重景物动态与静态的相互映衬,也可以以静写动,以动写静,以动衬静

37、,还可以化动为也可以以静写动,以动写静,以动衬静,还可以化动为静与化静为动。动静的结合往往和衬托相关。静与化静为动。动静的结合往往和衬托相关。v(4 4)正面描写)正面描写虚实结合虚实结合v 在景物描写中,虚是联想想象之景,如回忆想象未来在景物描写中,虚是联想想象之景,如回忆想象未来或幻想幻觉之景;实指当前视听之景。或幻想幻觉之景;实指当前视听之景。v(5 5)正面描写)正面描写光影、色彩的渲染光影、色彩的渲染v (6(6)正面描写)正面描写观察角度的变化与远近高低的顺观察角度的变化与远近高低的顺序序v三、课堂训练三、课堂训练v1.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v 余

38、干旅舍余干旅舍v 刘长卿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v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v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v 问:本首诗描写了哪些景象,其作用是什么?问:本首诗描写了哪些景象,其作用是什么?v 诗歌描写了暮天、清枫、霜叶、孤城、独鸟、渡口、诗歌描写了暮天、清枫、霜叶、孤城、独鸟、渡口、月初上等意象。这些景象的作用有两点:交代时令景象月初上等意象。这些景象的作用有两点:交代时令景象烘托渲染了郁郁的离情;暗示了作者的凄清悲愁的内心烘托渲染了郁郁的离情;暗示了作者的凄清悲愁的

39、内心世界。世界。v2.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v 春行即兴春行即兴v 李华李华v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v 芳树无人花自落,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春山一路鸟空啼。v 本首诗描写了哪些景象,其作用是什么?本首诗描写了哪些景象,其作用是什么?v 诗中虽然写的是绿草、芳树、涧水、春山、诗中虽然写的是绿草、芳树、涧水、春山、鸟语,都是一些宜人之景,但着以鸟语,都是一些宜人之景,但着以“自自”和和“空空”,却成了以乐写哀,以闹写寂,意境荒凉、,却成了以乐写哀,以闹写寂,意境荒凉、孤寂,衬托出诗人凄凉的心境

40、,抒发了国破山河孤寂,衬托出诗人凄凉的心境,抒发了国破山河在、花落鸟空啼的愁绪,充分显示了诗人对时代在、花落鸟空啼的愁绪,充分显示了诗人对时代的深沉叹惋。的深沉叹惋。v 3.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v 枕上作枕上作 陆游陆游v 一室幽幽梦不成,高城传漏过三更。一室幽幽梦不成,高城传漏过三更。v 孤灯无焰穴鼠出,枯叶有声邻犬行。孤灯无焰穴鼠出,枯叶有声邻犬行。v 壮日自期如孟博,残年但欲慕初平壮日自期如孟博,残年但欲慕初平【注【注】。v 不然短楫弃家去,万顷松江看月明。不然短楫弃家去,万顷松江看月明。v【注】孟博,即东汉范滂,【注】孟博,即东汉范滂,后

41、汉书后汉书记载他记载他“有澄清有澄清天下之志天下之志”。初平,即黄初平,。初平,即黄初平,神仙传神仙传说他说他“至五至五百岁而有童子之色百岁而有童子之色”。v(1 1)颔联在景物描写上用了什么手法?简析其作用)颔联在景物描写上用了什么手法?简析其作用?(5 5分)分)v 从听觉的角度写,以声衬静(从听觉的角度写,以声衬静(2 2分),分),“孤灯无孤灯无焰焰”,闻声才知,闻声才知“穴鼠出穴鼠出”,听到踩踏枯枝发出的声响,听到踩踏枯枝发出的声响,推想是推想是“邻犬邻犬”在行走,由此衬托出深夜的静谧,刻画在行走,由此衬托出深夜的静谧,刻画了诗人夜不能寐的形象,烘托诗人内心的悲凉(了诗人夜不能寐的形

42、象,烘托诗人内心的悲凉(3 3分)。分)。v4.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v 送严士元送严士元v 刘长卿刘长卿v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v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v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v 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v【注】刘长卿与好友严士元在苏州相逢,短暂相聚后又【注】刘长卿与好友严士元在苏州相逢,短暂相聚后又送严去湖南。送严去湖南。v 本诗中间四句分别是从哪个角度写景的?试简要分本诗中间四句分别是从哪个角度写景的?试简要分析。析。v 三、四句都是写两人相聚时的景物。三句取视觉角三、四句都是写两人相聚时的景物。三句取视觉角度,四句取听觉角度。五、六句都是写送别时的景物,度,四句取听觉角度。五、六句都是写送别时的景物,五句从现实(实)的角度,写严士元乘船从江上离开时五句从现实(实)的角度,写严士元乘船从江上离开时的情景;六句从想象(虚)的角度,写严士元将要去的的情景;六句从想象(虚)的角度,写严士元将要去的湖南的情景。湖南的情景。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