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病例报告及随访管理PPT

上传人:wuxin****2020 文档编号:124606006 上传时间:2022-07-25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2.45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艾滋病病例报告及随访管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艾滋病病例报告及随访管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艾滋病病例报告及随访管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资源描述:

《艾滋病病例报告及随访管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艾滋病病例报告及随访管理PPT(6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西充县疾控中心_年_月一、病例报告报告标准报告要求报告内容二、随访管理随访要求随访内容三、死亡报告四、质量控制与管理审核查重补报五、信息统计与上报六、信息安全管理七、病例报告主要问题八、HIV检测份数表的填报报告标准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艾滋病病人 报告要求 报告时限 报告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 艾滋病性病相关信息附卡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04)艾滋病疫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2005)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2006)指感染艾滋病病毒(HIV)后,尚未发展到艾滋病阶段的患者。(1)成人及15岁(含15岁)以上青少年符合下列一项者即可诊断:HIV抗体确证实验阳性或血液中分离出H

2、IV毒株;有急性HIV感染综合征或流行病学史,且不同时间的两次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阳性。(2)15岁以下儿童符合下列一项者即可诊断:小于18个月龄:为HIV感染母亲所生,同时HIV分离试验结果阳性,或不同时间的两次HIV核酸检测均为阳性(第二次检测需在出生4周后进行)。18个月龄以上儿童:诊断与成人相同。依据: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诊断标准(WS293-2008)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_年版)标准报告 如有修订,执行新版本。F F组临床表现组临床表现 该组临床表现为艾滋病指征性疾病。包括:该组临床表现为艾滋病指征性疾病。包括:a)a)不明原因的严重消瘦,发育或营养不良;不明原因的严重消瘦,发育或

3、营养不良;b)b)肺孢子菌肺炎;肺孢子菌肺炎;c)c)食管、气管、支气管或肺念珠菌感染;食管、气管、支气管或肺念珠菌感染;d)d)播散性真菌病播散性真菌病(组织胞浆菌病或球孢子菌病组织胞浆菌病或球孢子菌病);e)e)反复发作的严重细菌性感染,如脑膜炎、骨或关节感染、体腔或反复发作的严重细菌性感染,如脑膜炎、骨或关节感染、体腔或内脏器官脓肿、脓性肌炎内脏器官脓肿、脓性肌炎(肺炎除外肺炎除外);f)f)肺外结核病;肺外结核病;g)g)播散性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播散性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h)h)慢性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慢性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口唇或皮肤口唇或皮肤),持续,持续1 1个月以上;个月以上;i)

4、i)任何的内脏器官单纯疱疹病毒感染;任何的内脏器官单纯疱疹病毒感染;j)j)巨细胞病毒感染,包括视网膜炎及其他器官的感染巨细胞病毒感染,包括视网膜炎及其他器官的感染(新生儿期除新生儿期除外外);k)k)慢性隐孢子虫病慢性隐孢子虫病(伴腹泻伴腹泻);1)1)慢性等孢子虫病;慢性等孢子虫病;m)m)有症状的有症状的HIVHIV相关性心肌病或肾病;相关性心肌病或肾病;n)n)卡波西肉瘤;卡波西肉瘤;o)o)脑或脑或B 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p)p)弓形虫脑病弓形虫脑病(新生儿期除外新生儿期除外);q)q)肺外隐球菌病,包括隐球菌脑膜炎;肺外隐球菌病,包括隐球菌脑膜炎;r)r)进行

5、性多灶性脑白质病;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s)HIV s)HIV脑病。脑病。_年版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应对献血人员进行登记,发现HIV抗体检测两次初筛阳性结果的,应按传染病报告卡登记的内容,在本规范报告时限内,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传染病报告卡及艾滋病性病附卡需统一格式,可采用纸质或电子形式填报,内容完整、准确,填报人签名。其中纸质报告卡要求A4纸印刷,使用钢笔或圆珠笔填写,字迹清楚。通过电子病历、电子健康档案自动抽取的电子传染病报告卡交换文档,应当使用符合国家统一认证标准的电子签名和时间戳;暂不符合的须打印成纸质卡片由填卡医生签名后进行保存。根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

6、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乙类传乙类传染病报告的要求,应在染病报告的要求,应在诊断后诊断后2424小时内小时内进行网络进行网络报告。发现漏报的感染者或病人应及时补报。报告。发现漏报的感染者或病人应及时补报。省级及以下用户登录地址:(VPN)(电信)(电信)(联通)(域名)用户权限管理系统:http:/10.249.1.170/UAAMS(VPN)患者姓名、身份证号(性别、出生日期、年龄均根据身份证判断)现住址等患者个案基本信息填写必须详细准确,以便于随访管理。14岁以下的患儿要求填写患者家长姓名工作单位工作单位:填写患者的工作单位,学生或托幼儿童须填写其所在学校及班级名称HIV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报告时

7、在羁押场所内需填写羁押场所地点。“现住址详细地址”除必须填写省、市、县、乡(镇)等信息外,还要详细填写村、组及社区、门牌号等详细信息。详细地址不可手动更改地区名称。病例分类:符合HIV抗体确认试验、替代策略阳性或核酸检测阳性判断标准上报的HIV感染者病例或艾滋病病人均选择“实验室确诊病例”。发病日期:HIV感染者填写首次发现抗体阳性的初筛检测日期,艾滋病填写本次就诊日期。诊断日期:填写接到确认(替代策略、核酸)检测阳性报告单的日期。死亡日期:病例的实际死亡时间,新确认的感染者或病人在检测前发生死亡,确认试验日期可以用本次采血日期。疫情报告时,如果报告“采血浆”和“输血/血制品”、“母婴传播”、

8、“职业暴露“途径感染,应满足其途径感染的报告要求。核酸检测阳性(为_年新增选项)非婚异性性接触史:指与非婚异性性伴(不包括固定的同居异性)的性接触经历。a.商业异性性接触史:指与非婚异性发生商业性性接触的经历(卖淫、嫖娼)。b.非商业异性性接触史:指与非婚异性发生非商业性性接触的经历(一夜情等)。注意:首次随访过程中需要了解该信息。_年新增选项,可单选,或同时选。艾滋病实验室检测结论的填写,可以根据实验室检测情况选择确认结果阳性、替代策略检测阳性、核酸检测阳性(为_年新增选项)。关于核酸诊断:1)18个月以下的婴幼儿 如HIV抗体确证试验阳性,不作疫情报告。如做了早期核酸诊断可以报告疫情。2)

9、成人核酸诊断报告 在单纯HIV抗体检测结果不能进行明确的诊断的情况下,如在感染早期或疾病终末期出现抗体不确定反应时,可以进行核酸诊断,并进行疫情报告。23l由县区级业务管理员登录权限系统,将“HIV/AIDS直报”角色分配给已经建立好的乡镇级用户,乡镇级功能授权完成。注:系统授权(随访授权给乡镇级用户)注:系统授权(随访授权给乡镇级用户)一定一定要在要在完成县区级直报用户所属机构的所属地区设置为乡完成县区级直报用户所属机构的所属地区设置为乡镇级之后镇级之后操作,否则用户权限会放大。操作,否则用户权限会放大。24查询“HIV/AIDS直报”角色 县区级业务管理员登录权限系统,点击功能菜单的“角色

10、操作”,查询条件设置“所属业务系统”选择“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角色名称”填写“HIV/AIDS直报”,如下图:25为乡镇级用户赋“HIV/AIDS直报”角色26 随访执行单位应在网络直报日后10个工作日内完成首次随访,以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每6个月随访一次,艾滋病病人每3个月随访一次。随访内容包括:咨询;发放安全套和宣传材料;生活救助和社会支持;每年至少开展一次CD4细胞检测和结核病筛查,每年至少对非阳配偶/固定性伴进行一次检测;提供转介服务。每次随访需填写“个案随访表”,并进行网络直报。1 1.登录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管理系统,了解辖区感染者/病人情况 新报告 转入 需要随访的感染者/病

11、人信息2.2.完成随访提供随访干预、咨询提供CD4检测提供配偶/固定性伴检测提供结核病筛查逐项填写并核实随访表登录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管理系统,上报个案随访表3.3.转介服务本地服务平台HIV/AIDS同意并在医学转介卡上签字与拟转介单位随访协调员联系 按需求提供HIV/AIDS资料及档案 抗病毒治疗机构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 结核治疗机构机会性感染治疗机构 母婴阻断机构针具交换点 性病治疗机构保存转介卡底联转介成功后从服务平台收回转介卡回执联流出本地HIV/AIDS同意在流入地接受随访并在转介通知单上签字与流入地随访单位联系将转介通知单邮寄或传真至流入地随访责任人流入地随访单位通过邮寄或传真返回接

12、受通知单变更现住址,向流入地随访单位提供流出HIV/AIDS资料及档案(注意保密)4.4.归档感染者/病人随访管理资料建立一人一档将纸质个案随访表、CD4检测单、配偶检测单、转介单等归档39(一)随访要求 1.负责单位和人员 2.完成时间 3.随访方式(二)随访内容 1.咨询 2.信息收集 1.负责单位和人员 感染者和病人的首次随访由报告地的随访执行单位报告地的随访执行单位负责完成。随访责任人由随访执行单位指定的专职人员随访执行单位指定的专职人员担任。2.完成时间 结合阳性告知工作结合阳性告知工作完成首次随访,网络直报病例后10个工作日内将随访信息上报至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如果发现异地病人

13、在首次随访时已离开当地,报告地的随访执行单位负责通知现住址所在地的随访执行单位协助完成,并按时网络直报。3.方式 原则上首次随访,随访人员要与感染者或病人本人进行面对面的随访。如感染者或病人为未成年人,可以与其监护人进行随访,如感染者或病人死亡可以与其家属进行随访。1咨询(1)医学咨询。了解身体状况,告知未来可能出现的症状等,给予必要的医学指导。帮助感染者/病人正确认识艾滋病,树立生活的信心。(2)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建立安全行为习惯,包括杜绝无保护性行为,不注射毒品等;特别是单阳家庭,说明保护配偶免于感染对于保护家庭的重要意义。对注射毒品者提供美沙酮治疗相关信息咨询,并提供转介;提供当地针具

14、交换信息。(3)政策信息咨询。艾滋病防治相关政策,包括免费提供抗病毒治疗药物、免费提供母婴阻断药物、定期提供随访咨询、免费提供CD4检测、单阳家庭配偶定期提供免费HIV抗体检测等。强调故意传播艾滋病将承担的法律责任。在对报告的感染者或病人进行首次随访或后续随访时,发现传染病报告卡信息有误、诊断状态发生变更、现住址变更时,应及时进行订正报告,并通过网络记录病例个案相关变更信息。(1)错误信息订正年龄与职业、传播途径(采血浆、输血/血制品、母婴传播)等逻辑关系 如10岁以下性途径、吸毒途径职业暴露的报告(艾滋病职业暴露鉴定的相关要求)(2)现住址订正 在首次流调或随访过程中发现病例现住址改变时,需

15、要订正。直接查询到该病例,利用“订正”功能将该病例的传染病报告卡中的“现住详细地址”进行修改通过添加随访表,在随访表的“现住址”填写更新的地址,将自动更新传染病报告卡中的现住址信息。(推荐使用)如果不知道病例去向地的详细地址,不能订正“现住详细地址”将病人转出。(3)病程阶段订正:HIV AIDS须通过添加随访表的相应信息实现,不得修改该病例的传染病报告卡。(4)病程阶段订正:AIDS改为HIV如果网络报告时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错报为艾滋病病人,目前网络报告系统不允许从艾滋病病人订正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需要将该情况说明书面报告给省级疾控部门核准后,进行订正。AIDS病人接受抗病毒治疗后情况好转、

16、CD4上升,不得将病程阶段修改为“HIV”。订正信息订正信息进行首次随访或后续随访时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死亡,须及时进行死亡报告。感染者或病人发生死亡,无论是否是由于艾滋病导致死亡均须报告。在进行病例死亡报告时,均须在随访表中填写死亡日期、主要死因、死亡地点、死亡信息来源等相关信息。填写后的死亡日期将在传染病报告卡中自动更新。新确认的感染者或病人在检测前发生死亡,确认试验日期可以用本次采血日期。死因分类主要分为“艾滋病相关疾病死亡”、“艾滋病无关死亡”、“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药物毒副反应”及“无法判定”4大类。按法定死因确定机构或部门(如医院、公安部门等)确定的死亡原因填写,如无上述依

17、据,按随访时向病例亲属或知情人等了解死亡相关信息填写。只有在传染病报告卡的疾病名称或个案随访表的病程阶段为艾滋病状态时,依据死因判断标准为“艾滋病相关死亡”,才能报告“艾滋病相关死亡”。(一)审核(二)查重(三)补报查重时限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疫情管理人员,须每个工作日对病例进行查重。查重方式进入“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在 HIV/AIDS病例报告模块的浏览状态下,用“查重”功能,选择“姓名”和“身份证号”为查重条件进行病例查重。有两张或两张以上的姓名和身份证号均相同的病例报告卡的病例即为重报病例,后报告的传染病报告卡即为重卡。发现重复病例应及时与其相关现住址管理单位核实,确认为重复病例后

18、,按照“先报保留、补全资料、删除后报”的原则,对后报告的传染病报告卡进行删除。如果信息不一致,要注意更新先报告卡的个案信息,确保该卡信息完整准确,再删除后报告卡。删除后报告卡时,请注明删除原因“重卡”,并填写先报告卡的卡片ID。对于能确定现住址在本地区、正在随访管理及治疗的病例,不管先报后报,都应主动要求重复对方将现住址转过来,补全信息后删除后报病例。重卡只能由原报告单位、报告地或现住址所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删除。已完成报告的病例,在删除时不能物理删除,仅仅是进行了删除标记,不纳入统计。若发现确为误删,可以进行恢复。病例恢复可由该病例的原删除单位、报告地或现住址所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其上级疾病预

19、防控制机构恢复。各级疾控中心每月从确证实验室获得核查期间内的所有阳性HIV抗体确证检测报告单或确证试验记录,查看是否上报至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系统,如发现本辖区内漏报病例,应及时与责任直报单位核实后进行网络直报补报。艾滋病病例报告统计根据统计目的不同,可以分别按现住址、报告地和户籍地统计艾滋病病例报告数据。当目的在于了解艾滋病疫情情况,了解艾滋病随访、干预、治疗等工作开展情况时,按照现住址统计;当目的在于了解艾滋病疫情报告工作、病例发现工作等情况时,按照报告地统计;当目的在于了解民政救助等工作情况时,按照户籍地统计。(一)县级及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必须使用专网或虚拟专网进行网络报告,并逐步覆

20、盖辖区内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二)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辖区内信息系统用户与权限的管理维护,制定相应的制度,加强对信息系统帐号的安全管理。责任报告单位应当建立痕迹管理制度,任何建立、修改和访问的用户都应通过严格的电子认证实名身份鉴别和授权控制,做到其行为可管理、可控制、可追溯。(三)信息系统使用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转让或泄露信息系统操作帐号和密码。发现帐号、密码已泄露或被盗用时,应立即采取措施,更改密码,同时向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四)艾滋病信息报告、管理、使用部门和个人应建立数据使用的登记和审核制度,不得利用艾滋病数据从事危害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的活动,不得对外泄露艾滋

21、病病人的个人隐私信息资料。报告问题报卡问题传播途径误报2022-7-2358个别地区误将HIV误报为AIDS:个案随访表缺乏 CD4细胞检测结果或艾滋病指征性疾病支持。2022-7-2359 错项:姓名、身份证号、传播途径等误报。漏项:身份证号、非婚异性性接触史、母婴传播病例阳性母亲ID号等未填。逻辑错误:“艾滋病”无CD4检测或临床表现结果支持;既往采血浆及输血/血制品无相关证明材料;18个月以下儿童确证方式非核酸检测等。2022-7-2360既往采血浆及输血既往采血浆及输血/血制品,无相关证明材料血制品,无相关证明材料“采血浆采血浆”必要条件:必要条件:1980年及以前出生;报告后,首次C

22、D4检测350个/l。参参考条件任一:考条件任一:1998年及以前采血浆证或相关机构采血浆记录中能查到;既往大筛查时HIV检测阳性而未报告的病例。“输血感染输血感染”同时具备:同时具备:医疗文件证明其受血地点和受血记录;血源(或供血者)追溯,血源HIV核酸检测(或供血者HIV抗体检测)阳性。“血制品血制品”同时具备:同时具备:有明确的医疗文件记录证明1998年之前曾经输注过因子;若自购应提供购买发票或其他票据;报病后,首次CD4检测 350个/l。儿童的传播途径儿童的传播途径(如性传播、吸毒传播)是否有(如性传播、吸毒传播)是否有依据依据职业暴露的传播是否有依据职业暴露的传播是否有依据2022

23、-7-2361样本来源分类初筛人次数筛查阳性人次数确证检测数(含替代策略、含替代策略、核酸检测核酸检测)确证阳性数(含替代策略、含替代策略、核酸检测核酸检测)关于规范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情况统计报表填报的通知关于规范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情况统计报表填报的通知(中疾控艾发201485号)63此表在每月_日前,通过“艾滋病网络直报信息系统”由开展初筛检测单位(含检测点)上报上月的数据,无网络直报条件的单位,由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以初筛检测单位名义进行代报。本表中所有数据均应由初次检测的单位填报;任何筛查实验室和确认实验室如仅对下级单位送检标本进行复检或确证检测,均应将复检、确证检测结果反馈回初筛检测的

24、单位,由后者进行填报。确证检测结果在规定上报期限截止后反馈,初筛检测单位可在收到检测结果后进行相应栏目数据的更新或补填。64“初筛人次数”一栏只填写填报月初筛检测人次数。“筛查阳性人次数”一栏应填写“初筛检测人次数”中最后筛查结果为阳性的人次数,无论复检结果如何。如检测后发现为既往已报告病例,仍需在此栏填报。65样本来源分类初筛人次数筛查阳性人次数确证检测数(含替代策略、含替代策略、核酸检测核酸检测)确证阳性数(含替代策略、含替代策略、核酸检测核酸检测)“确证检测数”一栏填写“筛查阳性人次数”中实际开展了确证试验(含替代策略、核酸检测)的检测数。如发现为既往已报告病例,但确实进行了确证检测,仍

25、需在此栏填报。“确证阳性数”一栏填写“确证检测数”一栏中检测结果为阳性的人数。如发现为既往已报告病例,但确实进行了确证检测,仍需在此栏填报。66样本来源分类初筛人次数筛查阳性人次数确证检测数(含替代策略、含替代策略、核酸检测核酸检测)确证阳性数(含替代策略、含替代策略、核酸检测核酸检测)对初筛阳性者的样品进行重新采样或多次复检、确证检测者,数据不能重复填报。样本来源分类中,医疗机构实际开展的自愿咨询检测工作,应将数据填入“自愿咨询检测(VCT)”栏中,其他检测数据按上述相应类别填写。“女性阳性者子女检测”中包含小于18个月婴儿检测:如仅做核酸检测,未做筛查检测,则初筛人次数及筛查阳性人次数中均应填写0,确证检测数和确证阳性数中填入实际数值。67筛查实验室和确认实验室将检测结果反馈回初筛检测单位进行填报时,如果该时限超过初筛检测单位上报数据时限(即每月_日前)时,该反馈的数据将在信息系统的定时报表的季报表及年报表中统计。68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