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课后答案 (数据库基础知识)

上传人:积*** 文档编号:124544190 上传时间:2022-07-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数据库课后答案 (数据库基础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数据库课后答案 (数据库基础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数据库课后答案 (数据库基础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数据库课后答案 (数据库基础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据库课后答案 (数据库基础知识)(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数据库技术及应用基本教程第一章参照答案-负责人:崔朝霞一、名词解释关系数据库系统:相应于一种关系模型的所有关系的集合称为关系数据库。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就是管理关系数据库,并将数据组织为有关的行和列的系统。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有两种:一种是物理上分布的,但逻辑上却是集中的。这种分布式数据库只合合用途比较单一的、不大的单位或部门。另一种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在物理上和逻辑上都是分布的,也就是所谓联邦式分布数据库系统。由于构成联邦的各个子数据库系统是相对“自治”的,这种系统可以容纳多种不同用途的、差别较大的数据库,比较合适于大范畴内数据库的集成。多媒体数据库:可以管理数值、文字、表格、图形、图

2、像、声音等多媒体的数据库称为多媒体数据库。逻辑数据:逻辑数据是一种抽象的概念,是对客观现实世界的反映和记录,这些数据也可以称为逻辑记录。逻辑数据涉及了两个层次:一是对客观世界的鄙视,二是对数据库管理系统中数据的描述。物理数据:物理数据是实际寄存在存储设备上的数据。外模式:外模式是顾客与数据库系统的接口,是顾客用到的那部分的数据的描述。概念模式:是数据库中所有数据的整体逻辑构造的描述。它由若干个概念记录类型构成,还涉及记录间联系、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等规定。内模式:内模式(也称存储模式)是数据物理构造和存储方式的描述,是数据在数据库内部的表达方式。一种数据库只有一种内模式 ,可以给出数据库物理存

3、储构造与物理存取措施。物理存储介质:物理存储介质可以分为六大类,高速缓冲存储器、主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存储器、光存储器、磁带。网状数据库:解决以记录类型为结点的网状数据模型的数据库。二、选择题 1.A 2.B 3.B 4.B三、1.2.3.4.四、1. 数据库最初是在大公司或大机构中用作大规模事务解决的基本。后来随着个人计算机的普及,数据库技术被移植到PC机(Personal Computer,个人计算机)上,供单顾客个人数据库应用。接着,由于PC机在工作组内连成网,数据库技术就移植到工作组级。目前,数据库正在Internet和内联网中广泛使用。2. 数据库系统是一种实际可运营的存储、维护

4、和应用系统提供数据的软件系统,是存储介质、解决对象和管理系统的集合体。它一般由软件、数据库和数据管理员构成。其软件重要涉及操作系统、多种宿主语言、实用程序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由数据库管理系统统一管理,数据的插入、修改和检索均要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数据管理员负责创立、监控和维护整个数据库,使数据能被任何有权使用的人有效使用。数据库管理员一般是由业务水平较高、资历较深的人员担任。 数据库系统的个体含义是指一种具体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和用它建立起来的数据库;它的学科含义是指研究、开发、建立、维护和应用数据库系统所波及的理论、措施、技术所构成的学科。在这一含义下,数据库系统是软件研究领域的一

5、种重要分支,常称为数据库领域。 数据库研究跨越于计算机应用、系统软件和理论三个领域,其中应用增进新系统的研制开发,新系统带来新的理论研究,而理论研究又对前两个领域起着指引作用。数据库系统的浮现是计算机应用的一种里程牌,它使得计算机应用从以科学计算为主转向以数据解决为主,并从而使计算机得以在各行各业乃至家庭普遍使用。在它之前的文献系统虽然也能解决持久数据,但是文献系统不提供对任意部分数据的迅速访问,而这对数据量不断增大的应用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为了实现对任意部分数据的迅速访问,就要研究许多优化技术。这些优化技术往往很复杂,是一般顾客难以实现的,因此就由系统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来完毕,而提供应顾客

6、的是简朴易用的数据库语言。由于对数据库的操作都由数据库管理系统完毕,因此数据库就可以独立于具体的应用程序而存在,从而数据库又可觉得多种顾客所共享。因此,数据的独立性和共享性是数据库系统的重要特性。数据共享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为数据库系统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基本。数据库系统的浮现使得一般顾客可以以便地将平常数据存入计算机并在需要的时候迅速访问它们,从而使计算机走出科研机构进入各行各业、进入家庭。3. Access、Sybase、SQL server、ORACLE、Foxpro等。4.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对信息需求的不断增强、信息资源的作用日益显现,是推动数据库技术发展的重要动

7、力。从数据管理的实践来看,数据库技术的演变过程是从手工管理、面向文献的数据管理阶段逐渐向面向数据库系统的数据管理阶段发展的过程。计算机技术的存储技术和检索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数据库技术的进步有了物质基本。数据库技术的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解决数据,这需要把大量的数据存储在存储器中,因此,存储器的类型、容量和速度直接影响着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初期的计算机系统使用80列卡片存储数据,卡片列含穿孔,表达单个字符。每张卡片最多容纳80个字符。穿孔机操作员将数据和程序代码输入到卡片上。后来,计算机系统将数据存储在磁带上。磁盘的生产是从1956年开始的,当时的容量只有5MB,而到,磁盘的容量已经达到了TB级。从信

8、息需求来看,计算机应用范畴的不断扩大和计算需求的不断增长也推动着数据库技术的发展。最早的数据库技术仅仅应用于科学计算,侧重于提高计算速度和精度,数据量相对比较少。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应用范畴越来越广泛,从科学计算发展到了行政管理和技术控制,信息需求的增多,需要解决的数据量也随之大幅度增长。因此,这时的数据库技术侧重于收集、传送、解决和使用这些数据,数据库技术要保证数据解决的及时性和精确性。在初期,一种公司每个季度或者每月进行一次销售记录、财务报表记录,但目前,公司需要逐日进行销售记录、财务分析。目前,信息已经像资金、设备、物料、人力同样成为公司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公司管理的目的就是对公

9、司资源的优化配备和充足发挥资源的作用。为了充足发挥信息资源的作用,需要运用先进的技术和措施来存储、检索和使用多种信息。在计算机应用的初期,许多公司仅仅满足系统显示目前活动的信息,由于使用这些信息就可以管理平常业务。但是,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剧烈,公司不仅需要平常运营信息,并且需要运用这些信息征询进行分析和制定战略。数据分析的需求越来越强,客观上需要存储容量大、检索以便快捷、使用灵活的数据库技术提供信息资源的分析能力。在计算机技术开始浮现之前,许多公司通过手工记录文献来管理多种数据。例如,会计人员手工进行成本核算、制作财务报表等。固然,手工管理数据文献的效率是非常低的。计算机浮现的初期,

10、重要用于科学计算。从计算机的硬件技术来看,除了内存之外,浮现了称为第二存储器的外存储器例如磁盘,软件领域则逐渐浮现了操作系统和高档程序设计语言。操作系统中的文献系统是专门管理外存储器上数据的管理软件。应用程序的开发是独立的,没有一种统一的规划,例如,公司中每个职能领域都会开发某些完全独立于其她职能领域的系统。财务、生产、营销和人事等业务部门都开发各自的应用程序,都拥有自己的数据文献。这种采用多种文献来存储和管理数据的方式称为面向文献的数据管理方式,简称为文献管理方式。从数据库技术发展的阶段来讲,该阶段是文献管理阶段。在老式的文献管理阶段,每个应用都需要自己的数据文献和应用程序。例如,人事部门需

11、要一种雇员清单文献、一种工资文献、一种津贴文献、一种医疗保险文献、一种邮件列表文献等。销售部门则需要一种销售人员清单文献、一种产品名称文献、一种销售记录文献等。这些文献可以有诸多,但文献之间都是独立的,同一种数据也许存储在多种不同的数据文献中。随着数据量的剧增,数据管理阶段存在的许多问题越来越突出。这些问题重要涉及:(1) 数据冗余性(data redundancy):是指同一种信息在多种数据文献中同步浮现。当多种不同的部门独立采集同一种信息时,就发生了这种冗余性。(2) 数据不一致性(data inconsistency):是指由于同一种信息数据在多处采集和维护,有也许导致同一种信息有不同的

12、数据表达。(3) 数据联系弱(data poor relationship):是指不同的数据文献之间互相独立,缺少联系特性。虽然某些数据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但是由于实现的复杂性,很少在系统中提供数据之间的紧密联系。(4) 数据安全性差(data poor security):是指对数据的管理和控制比较少。数据文献很容易被非法顾客使用和操作。(5) 缺少灵活性(lack of flexibility):是指在特定领域中的应用程序编写完毕之后,如果需要增长多种特殊查询的报表,那么这些修改将非常困难,由于这些数据文献和应用程序的修改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人力和财力。老式的文献管理存在的许多问题终于在2

13、0世纪60年代末得到理解决。这时,从计算机硬件技术来看,浮现了具有数百兆字节容量、价格低廉的磁盘。从软件技术来看,操作系统已经开始成熟,程序设计语言的功能也更加强大,操作和使用更加以便。这些硬件和软件技术为数据库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本。从现实需求来看,数据量急剧增长,对数据的管理和分析需求力度加大。1970年,数据库专家E. F. Codd持续刊登论文,提出了关系模型,奠定了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这时,数据管理进入到了一种新的阶段,这种面向数据库系统的数据管理阶段称为数据库管理系统阶段。数据库管理系统克服了老式的文献管理方式的缺陷,提高了数据的一致性、完整性并减少了数据冗余。与老

14、式的文献管理阶段相比,现代的数据库管理系统阶段具有如下特点:(1) 使用复杂的数据模型表达构造。在这种系统中,数据模型不仅描述数据自身的特性,并且还要描述数据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通过存取途径来实现。通过所有存取途径表达自然的数据联系是数据库系统与老式的文献系统之间的本质区别。这样,所要管理的数据不再面向特定的某个或某些应用,而是面向整个应用系统,从而极大地减少了数据冗余性,实现了数据共享。(2) 具有很高的数据独立性。数据的逻辑构造与实际存储的物理构造之间的差别比较大。顾客可以使用简朴的逻辑构造来操作数据,而无需考虑数据的物理构造,该操作方式依托数据库系统的中间转换。在物理构造变化时,尽量不影

15、响数据的逻辑构造和应用程序。这时,就觉得数据达到了物理数据的独立性。(3) 为顾客提供了以便的接口。在该数据库系统中,顾客可以非常以便地使用查询语言,例如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构造化查询语言)或实用程序命令来操作数据库中的数据,也可以以编程方式(例如在高档程序设计语言中嵌入查询语言)操作数据库。(4) 提供了完整的数据控制功能。这些功能涉及并发性、完整性、可恢复性、安全性和审计性。并发性是容许多种顾客或应用程序同步操纵数据库中的数据,而数据库仍然保证为这些顾客或应用程序提供对的的数据;完整性是指始终涉及对的的数据,例如通过定义完整性的规则使数据值可以限制在

16、指定的范畴内;可恢复性是指在数据库遭到破坏之后,系统有能力把数据库恢复到近来某个时刻的对的状态;安全性是指只有指定的顾客才干使用数据库中的数据和执行容许的操作;审计性是指系统可以自动记录所有对数据库系统和数据的操作,以便跟踪和审计数据库系统的所有操作。(5) 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对数据库中数据的操作既可以以记录为单位,也可以以记录中的数据项为单位。例如,在SQL语言中,可以使用SELECT语句指定记录或记录中的数据项。从数据库技术的发展过程和演变趋势来看,数据库系统自身也在不断发展,从最初的层次数据库系统、网状数据库系统,在向关系型数据库系统、关系对象数据库系统、对象数据库系统等类型发展和演变

17、。5.并行数据库服务器与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分布式知识库系统、分布式面向对象数据库。6.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它是为数据库的建立,使用和维护而配备的软件, 其特点有:1 数据构造化.2 数据冗余小易扩大,3 数据独立于程序,4 数据由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7.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重要特点:多数解决就地完毕;各地的计算机由数据通信网络相联系。克服了中心数据库的弱点:减少了数据传播代价;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局部系统发生故障,其她部分还可继续工作;各个数据库的位置是透明的,以便系统的扩大;为了协调节个系统的事务活动,事务管理的性能耗费高;8. 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代是网状和层次数据库系统,第二代

18、是关系数据库系统,第三代是以面向对象数据模型为重要特性的数据库系统。9. 数据库的完整性 数据的对的性和相容性 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是两个不同概念 数据的完整性* 避免数据库中存在不符合语义的数据,也就是避免数据库中存在不正确的数据* 防备对象:不合语义的、不对的的数据 数据的安全性* 保护数据库避免歹意的破坏和非法的存取* 防备对象:非法顾客和非法操作为维护数据库的完整性,DBMS必须:1.提供定义完整性约束条件的机制* 数据模型的构成部分约束数据库中数据的语义* DBMS应提供定义数据库完整性约束条件,并把它们作为模式的一部分存入数据库中2.提供完整性检查的措施* 检查顾客发出的操作祈求与否违背了完整性约束条件3.违约解决* 如果发现顾客的操作祈求使数据违背了完整性约束条件,则采取一定的动作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10. 1、数据信息安全,不易被非法程序读取。2、数据信息完整,不会由于存储时间长等意外状况而丢失数据。3、好备份还原机制,从而使损坏数据可以恢复。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