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

上传人:s****a 文档编号:124539181 上传时间:2022-07-25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124.7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资源描述:

《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3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 测方案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为加强疫苗使用的安全性监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 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 种管理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参 照世界卫生组织的疫稣良反应监测指南,制定本方案。、目的规范疑颇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工作,调查核实疑颇防接 种异常反应发生情痫原因,为改进疫苗质量和提高预防接种服 务质B提供依据二、监测病例定义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 Following Immunization,简称AEFI)是指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怀疑与预 防接种有关的反应或事件。三、报告(一)报告

2、范虱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范围按照发生 时限分为以下情形:24小时内:如过敏性休克、不伴休克的过敏反应(荨麻 疹、斑丘疹、喉头水肿等),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晕厥、癔症等。IIIHIHI5天内:如发热(腋温238.6。0、血管性水肿、全身化脓 性感染(毒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接种部位发生的红肿(直 径2.5cm )、硬(直径2.5cm )、局部化脓性感染(局部脓肿、 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蜂窝组织炎)等。15天内:如麻疹样或猩红热样皮疹、过敏性紫癜、局部敏坏死反(Arthus反应)、热性惊麻癫痫、多发性神经炎、 岫脑炎和脑膜炎事Ill6周内:如血4微减少性紫癜、格林巴利综合征、疫苗 相关麻痹型脊

3、髓灰质炎等。3个月内:如臂丛神经炎、接种部位发生的无菌性脓肿等。-接种卡介苗后1-12个月:如淋巴结炎或淋巴管炎、骨H炎、 全身播散性卡介苗感染等Ll他: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其他严重疑似预防接种异 常反应(二)报告单位和报告人。医疗机构、接种单位、疾病预防 控制机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疫苗生产企业、疫苗批发企 业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责任报告单位 和报告人。监督管(三)报告程扇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实行属地化管 理。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发现属于报告范围的疑似预防接种异 常反应(包括接到受种者或其监护人的报告)后应当及时向受种 者所在地的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

4、门报告。发现怀监督管与预防接种有关的死亡、严重残疾、群体性疑似预防接种异常 反应、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时,责任报告 单位和报告人应当在发现后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 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监督管理 部门在2小时内逐级向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报告。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应当在发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瞄 48小时内填写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个案报告卡(附表1),向 受种者所在地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发现怀疑与预防接 种有关的死亡、严重残疾、群体性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对社 会有重大影响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时,在2小时内填写疑似 预

5、防接种异常反应个案报告卡或群体性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登 记表(附表2),以电话等最快方式向受种者所在地的县级疾病预 防控制机构报告。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经核实后立即通过全 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应当通过全国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实时 监测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信息。对于死亡或群体性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同时还应当按照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调查诊断(一)核实报告。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疑似预防接种 异常反应报告后,应当核实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基本情况、 发生时间和人数、主要临床表现、初步临床诊断、疫苗接种等,完善

6、相关资料,做好深入调查的准备工作。(二)调查。除明确诊断的一般反应(如单纯发热、接种部 位的红肿、硬结等)外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均需调查。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需要调查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 应,应当在接到报告后48小时内组织开展调查,收集相关资料, 并在调查开始后3日内初步完成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个案调查 表(附表 3)的填写,并通过全国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氤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死亡、严重残疾、群体性疑似预防接 种异常反应、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由市 级或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预防接种异常 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进行调查。对于死亡或群体性疑似预防接种

7、异常反应,同时还应当按照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调查。(三)资料收集。一是临床资料。了解病人的既往预防接种 异常反应史、既往健康状况(如有无基础疾病等家族史、过敏 史,掌握病人的主要症状和体征及有关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已采 取的治疗措施和效果等资料。必要时对病人进行访视和临床检查。 对于死因不明需要进行尸体解剖检查的病例,应当按照有关规定 进行尸检。二是预防接种资料。疫苗进货渠道、供货单位的资质证明、 疫苗购销记录;疫苗运输条件和过程、疫苗贮存条件和冰箱温度 记录、疫苗送达基层接种单位前的贮存情况;疫苗的种类、生产 企业、批号、出厂日期、有效期、来源(包括分发、供应或销售 单位领

8、取日期、同批次疫苗的感官性状;接种服务组织形式、 接种现场情况、接种时间和地点、接种单位和接种人员的资质; 接种实施情况、接种部位、途径、剂次和剂量、打开的疫苗何时 用完;安全注射情况、注射器材的来源、注射操作是否规范;接 种同批次疫苗其他人员的反应情况、当地相关疾病发病情况。1=1(四)诊断。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接到疑 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后,对需要进行调查诊断的,交由县级防控制组织专g调查诊断。死亡、严重残隙群 体性网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对社会有重林响的疑似预防接种 异常反应,由市咐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组织预防接种异常反 应调查诊断专家组进行调查诊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调查诊

9、断结论应当在调查结束后 30天内尽早作出。调查诊断专家组成当依据法律、行政法规、部 门规章和技术规范,结合临床表现、医学检查结果和疫苗质量检 验结果等,进行综合分析,作出调查诊断结论。调查诊断怀疑引起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疫苗有质量问题 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对相关疫苗质量进行检验,出具 检验结果报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或药品检验机构应当及时将疫 苗质量检测结果向相关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反馈。(五)调查临。对死亡、严重残隙群体性疑似预防接种 异常反应、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疾病预 防控制机构应当在调查开始后7日内完成初步调查报告,及时将 调查报告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上一级疾病

10、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向同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通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向同 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上一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瞄。县级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及时通过全国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上报 步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包括以下内容:对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描述,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诊断、治疗及实验室检查,疫苗和预防 接种组织实施情况,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发生后所采取的措施,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原因分析,对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初步判定及依据,撰写调查报告的人员、时间等。(六) 分类。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经过调查诊断分析,按 发生原因分成以下五种类型:1不良反应: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后,发

11、生的与预防 接种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成,包括T般反应和异常反应。(1)T般反应: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 特性引起的,对机体只会造成一过性生理功能障碍的反应,主要 有发热和局部红肿,同时可能伴有全身不适、倦怠、食欲不振、 乏力等综合症状。(2 )异常反应: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 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 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2疫苗质量事故:由于疫苗质量不合格,接种后造成受种者 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3接种事故:由于在预防接种实施过程中违反预防接种工作 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接种方案,造成受种者机 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

12、4偶合症:受种者在接种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前 驱期,接种后巧合发病。5心因性反应:在预防接种实施过程中或接种后因受种者心 理因素发生的个体或者群体的反应。五、处置原则(一) 因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造成受种者死亡、严重残疾或者 器官组织损伤的,依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有关规定给予受种者一次性补偿。(二)当受种方、接种单位、疫苗生产企业对疑似预防接种 异常反应调查诊断结论有争议时,按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 办法的有关规定处理。(三)因疫苗质量不合格给受种者造成损害的,以及因接种 单位违反预防接种工作规散免疫程队疫苗使用指导原则、接 种方案给受种者造成损害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13、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有关规定处理。(四)建立媒体沟通机制,引导媒体对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 应作出客观报道,澄清事实真相。开展与受种者或其监护人的沟 通,对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发生原虱事件处置的相关政策等 问题进行解释和说聪六、分析评价与信息交流(一)监测指标。以省(区、市)为单位,每年达到以下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 应监测指标要求:防接种异常反应在发现后48小时内报告率290%;要调查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在报告后48小时内 调查率290% ; 、严重残疾、群体性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鬼对社 会有重大影响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在调查后7日内完成初步 调查报告率290% ;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个案调查表在调查

14、后3日内报告率290%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个案调查表关键项目填写完整率 达到100%;防接种异常反应分类率290%;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县覆盖率达到100%。(二)数据的审核与分析利用。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的数 据由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维护管理,各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 构应当共享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信息。县级疾病预防控制 机构应当根据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进展和结果,随时 对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个案报告信息和调查报告内容进行订正 和补充。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对疑似预防 接种异常反应报告信息实行日审核、定期分析报告制度。国原 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药品不良反应监

15、测机构至少每月进行一 次分析瞄,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 构至少每季度进行一次分析瞄。家、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对于 全国范围内开展的群体性预防接种活动,应当及时进行疑似预防 接种异常反应监测信息的分析报告。地方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对于全省(区、市)范围内或局部地区 开展的群体性预防接种或应急接种活动,应当及时进行疑似预防 接种异常反应监测信息的分析报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着置于分析评价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发 生情况及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并将分析评价情况上报1司级卫生行 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同时向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和接种

16、单位反馈;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着置于分析评价疫苗安 全性问题,并将分析评价情况上报同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上级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同时向下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反馈。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应当实时跟踪疑似预 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信息,如发现重大不良事件、疫苗安全性相 关问题等情况,应当及时分析评价并按上述要求处理家、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实行 会商制度,针对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重大不良事件或疫 苗安全性相关问题等情况随时进行协商。(三)信息交流。国家和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药品检验机构等应 当每

17、月以例会、座谈会等形式,针对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 情况、疫苗安全性相关问题等内容进行信息交流。如发现重大不 良事件或安全性问题,部门间应当及时进行信息交流,药品监督 管理部门及时向疫苗生产企业通氤七、职责(一)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卫生部和国家食 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对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工作的监督 管理工作;联合发布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和重大不良 事件处理的信息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会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开展 本辖区内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调查处理;药品监督管理 部门对涉及疫苗质量问题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进行调查处oeuHIX&lM 星点菖wc%羞Bps股

18、- SSWSBMISlsl ss a二雷蚩是彖着SYMRA sssx ww冒 %snsOllis (II),凶)*推现曷c着fflm辑Ds着c%s昌如 ONII携菖wmJ%4K驱IIP胃 留gfsWWSWIF建切程 胃喜着H;-地亶兼驱胃mKDE着女 eHsiw ssisslsl(III) 穗曾WSC%4KS1IP胃与相关部门进行信息交流(四)药品检验机构。对导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可疑 疫苗、稀释液或注射器材等进行采样和相关实验室检查,并向药 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结臬1=1L1(五)疫苗生产企业、批发企业。向受种者所在地的县级疾 病预防控制机构瞄所发现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向调查人 员提供

19、所需要的疫苗相关信息。(六)医疗机构。向所在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所发 现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对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进行临床 诊治;向调查人员提供所需要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临床资料。(七)接种单位。向所在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所发 现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向调查人员提供所需要的疑似预防 接种异常反应临床资料和疫苗接种等情况。1.编码3. 性别*1男2女 住曰 /4. 出生日期*日年月 /日5. 职业口口6. 现住址、壬7. 联系电话8. 监护人 9. 可疑疫苗接种情况(按最可疑的疫苗顺序填写)11.发现/就年月/12.13.14.15.诊日期*诊单*局部红肿(直cm) * 局结

20、(直 cm)*、步临是否住 院* 病人转 归* 类*步分 得方式获 报告日 期*报告单 位* 21.报告人16.17.18.19.20.22.37.1-37.5 24 1 33 N38.6W 2.5 5.0W 2.5 5.02 2.6-5.0 4无2 2.6-5.0 4无1是 2否1魅做来臂1 一般反应 2待定1被动监测2主动/ /说明:*为关键项目。群体性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登记表群体性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编码:县国标码 一编号口口发生地区:疫苗名称*:生产企业*:有无批签发合格证:接种单位:接种人数*:反应发生人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个案调查表1.、编码况 5.职7. 联8. 监1.i

21、人话 / /3.敏前患病病2.接,疾如有,过患病&4.病往鹫常反应发如有反苗名接种疫 k临床诊 断1有2无 3不详1有2无 3不详1有2无3不详1有2无3不详年月日/ /三、可疑疫苗情况(按最可疑的疫苗序填写)疫苗 2 疫苗 3-81 -sxtTT块01 口蕾SBwu HI- 晋#雷熟口 显 中冒 lll-EiiM# 1(0wl%la w1-6-8-9estTT7 /r r s ofw1 M瑟譬亦蛰 音轻 * *葬塞 昼玛 渔、一T2 34 56789*-*.馨.实10 112.3.4.6.=三.诊*rrltLV 二1 A XM-nJ现/就诊日发热(腋 温。C) * 局部红径 cm) *局部裁

22、第 (直径cm)*步临床诊否住院*心 如是,医Ill疫苗1 疫苗2 疫苗3曰/ 月/ / 月/1 37.1-37.5 2 37.6-38.53N38.64 无1W 2.535.04 无1W 2.535.04无 1是2否院名称期出院日 期7.病人转归*1是 2否年 月1逢愈2好转3后 详症4死亡5不 年月日 / / / / /1. 髀得方2. 报告日期*1被动监测 2主动监测/年月/日* * 童3456-年月 /日 /7:调查普亡、组织*结论的组织级别*2:反应分类*1医学诊酬组 2市级3县级4乡 应故2譬 ? 6心心因性反应71U口1是 2否1是 2否事故分级标准)(参照医疗 编码说明:*为关

23、键项目。名词解释名称dr-英文名称Vaccine预防 接 种预防 接 种 安 全 性immunization或VaccinationImmunization Safety 或 Vaccination Safety定义为了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 生、流行,用于人体预防 接种、使机体产生对某种 疾病的特异免疫力的生物 制品。利用人工制备的抗原或抗体 通过适宜的途径对机体进 行接种,使机体获得对某 种传染病的特异免疫力, 以提高个体或群体的免疫 水平,预防和控制针对传 染病的发生和流行。通过制定正确使用疫苗的公 共卫生规范和策略,最大 限度减小因注射传播疾病 的风险和保证疫苗效果。 即从疫苗规范生产到

24、正确 使用的一系列过程,通常 包括注射安全性与疫苗安liiJ全性疑似Adverse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怀疑与预Event预防接种有关的反应或事防Following件。包括不良反应、疫苗接Immunizati质量事故、接种事故、偶种on合症、心因性反应。异常反应严重Serious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中有疑Adverse下列情形之一者:导致死似Event亡;危及生命;导致永久预Following或显著的伤残或器官功能防Immunizati损伤。严重疑似预防接种接on异常反应包括过敏性休种克、过敏性喉头水肿、过异敏性紫瘢、血小板减少性常紫瘢、局部过敏坏死反应反(Arthus反应)、热性惊厥、应癫痫、臂

25、丛神经炎、多发性神经炎、格林巴利综合征、脑病、脑炎和脑膜炎、 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 炎、卡介苗骨髓炎、全身 播散性卡介苗感染、晕厥、 中毒性休克综合征、全身 化脓性感染等。群体Adverse短时间内同一接种单位的受性Event种者中,发生的2例及以疑Following上相同或类似临床症状的似Immunizati严重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预on Cluster应;或短时间内同一接种防单位的同种疫苗受种者接中,发生相同或类似临床种症状的非严重疑似预防接异种异常反应明显增多。常反应预防Adverse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接Reaction后,发生的与预防接种目种Following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

26、不Immunizati应,包括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on或Vaccine Reaction Following Immunizati异常反应onCommon Adverse Reaction 或 Common Vaccine ReactionRare Adverse Reaction 或 Rare Vaccine Reaction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由疫 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 的,对机体只会造成一过 性生理功能障碍的反应, 主要有发热和局部红肿, 同时可能伴有全身不适、 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 综合症状。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 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 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 官、功能损害,相关

27、各方 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 应。异常反应是由疫苗本 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的相 对罕见、严重的不良反应,严重异 常 反 应Serious Rare Adverse Reaction 或 Serious Rare Vaccine Reaction疫苗 质 量 事Vaccine Quality Event与疫苗的毒株、纯度、生 产工艺、疫苗中的附加物 如防腐剂、稳定剂、佐剂 等因素有关。严重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中诊断为异常反应者。可 能的严重异常反应包括过 敏性休克、过敏性喉头水 肿、过敏性紫瘢、血小板 减少性紫瘢、局部过敏坏 死反应(人血盛反应)、热 性惊厥、癫痫、臂丛神经 炎、多发性神经炎、格林

28、 巴利综合征、脑病、脑炎 和脑膜炎、疫苗相关麻痹 型脊髓灰质炎、卡介苗骨 髓炎、全身播散性卡介苗 感染等。由于疫苗质量不合格,接种 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 官、功能损害。疫苗质量 不合格是指疫苗毒株、纯、 ,tL、附加物、外源性因子、疫 苗出厂前检定等不符合国 家规定的疫苗生产规范或 标准。接种Program 事 Error 故由于在预防接种实施过程中 违反预防接种工作规范、 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 原则、接种方案,造成受 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 损害。偶合Coincidental症 Event受种者在接种时正处于某种 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前驱 期,接种后巧合发病。偶 合症不是由疫苗的固有性 质引

29、起的。心因 性 反 应PsychogenicReaction 或 Injection Reaction在预防接种实施过程中或接种后因受种者心理因素发生的个体或者群体的反 应。心因性反应不是由疫苗的固有性质引起的。疑似Surveillance有计划、连续、系统地收集、预 防 接 种 异 常 反 应 监 测of AdverseEventFollowing Immunizati on整理、分析和解释疑似预 防接种异常反应发生及其 影响因素的相关数据,并 将所获得的信息及时发 送、反馈给相关机构和人 员,用于疑似预防接种异 常反应控制策略和措施的 制定、调整和评价。药品 不 良 反 应Adverse DrugReaction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 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 或意外的有害反应。i=j突发 公 共 卫 生 事Public HealthEmergency Event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 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 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 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 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 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30 -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