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学word讲义8

上传人:积*** 文档编号:124520101 上传时间:2022-07-2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77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测量学word讲义8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测量学word讲义8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测量学word讲义8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资源描述:

《测量学word讲义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量学word讲义8(1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八章 地形图的测绘与应用第一节 地形图基本知识一、地形图 按照一定的比例尺和规定的符号,将测区内的地物和地貌在图纸上绘制成图。平面图:只表达地物不表达地貌。二、测图比例尺图上某一线段的长度与地面上相应线段的水平距离D之比,一般以分子等于1的分数形式表达,即:1/M,M称为比例尺分母。1、 数字比例尺: 1/M2、 图示比例尺三、地形图分类1、 大比例尺地形图1:5001:50002、 中比例尺地形图 1:50001:10万3、 小比例尺地形图:不不小于1:20万 四、比例尺精度 人眼在图上能辨别的最小距离为0.1mm,因此在地形图上0.1mm所代表的地面上的实地距离称为比例尺精度。即:比例尺

2、精度=0.1M(mm) 根据比例尺精度可以懂得地面上量距应精确到什么限度,比例尺越大,表达地形变化的状况越具体,精度越高。因此测图比例尺应根据用图的需要来拟定,工程常用的几种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比例尺精度,如表8-1所列。表8-1比例尺1:5001:10001:1:5000比例尺精度(m)0.050.100.200.50第二节 地形在图上的表达措施一、地物的表达措施一、地物符号1、 比例符号:如房屋、池塘等,2、 非比例符号:如水井、独立树、测量控制点等3、 半依比例尺符号:线状地物4、 注记符号:用文字、数字或特殊的标记对地物加以阐明的符号称为注记符号,如城乡 名、道路名、高程注记、平面控制点点

3、号等。二、地貌的表达措施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多种起伏形态,它涉及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等。1.等高线的概念1)等高线的形成和定义用不同高程而间隔相等的一组水平面P1 ,P2, P3与地表面相截,在各平面上得到相应的截取线,将这些截取线沿着垂直方向正射投影到水平投影面P上,便得到表达该地表面的某些闭合曲线,即等高线。如图8-5所示的就是地面高程为90m、95m、100m的等高线,因此等高线就是地面上高程相等的相邻点连接而成的闭合曲线。图8-5 等高线示意图用等高线表达的几种典型地貌如图8-6所示。2)等高距和等高线平距 两条相邻等高线的高差称为等高距。相邻等高线间的水平距离称为等高线平距。等

4、高距越小,显示地貌就越具体,但等高距过小,图上等高线将很密,会使地形图不清晰。因此,要根据测图比例尺和地面倾斜角及其用图的目的来选择等高距。但在同一幅图内,等高距一般取定值。2.等高线的分类(1) 首曲线:按所选定的等高距描绘的等高线称为基本等高线(首曲线),用实线表达(2) 计曲线:从高程0m起算每隔四根等高线需加粗一根, 称为加粗等高线(计曲线)。(3) 间曲线和助曲线:在局部地区用基本等高线局限性以表达地貌的实际状态时,可用一半等高距的等高线,称为半距等高线(间曲线),用长虚线表达;四分之一等高距的等高线称为辅助等高线(助曲线),用短虚线表达。, 3、典型地貌及等高线图(1) 山头、盆地

5、、示坡线(2) 山脊、山沟(集水线、分水线)(3) 鞍部(4) 特殊地貌:冲沟、悬崖、陡壁4.等高线的特性(1)在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高程相等。(2)每条等高线必为闭合曲线,如不在本幅图内闭合,也在相邻的图幅内闭合。(3)不同高程的等高线不能相交。当等高线重迭时,表达陡坎或绝壁。(4)山脊线(分水线)、山沟线(集水线)均与等高线垂直相交。(5)等高线平距与坡度成正比。在同一幅图上,平距小表达坡度陡,平距大表达坡度缓,平距相等表达坡度相似。换句话说,坡度陡的地方等高线就密,坡度缓的地方等高线就稀。(6)等高线跨河时,不能直穿河流,须绕经上游正交于河岸线,中断后再从彼岸折向下游。等高线的这些特性是

6、互相联系的,在测绘地形图时,对的运用等高线的特性,才干较逼真地显示地貌的形状。第三节 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一类是按经纬线分幅的梯形分幅法(又称为国际分幅),另一类是按坐标格网分幅的矩形分幅法。 一、地形图的梯形分幅与编号 1、1:1000000比例尺图的分幅与编号 按国际上的规定,1:1000000的世界地图实行统一的分幅和编号。即白赤道向北或向南分别按纬差4提成横列,各列依次用A、BV表达。自经度180开始起算,自西向东按经差6提成纵行,各行依次用l、260表达。每一幅图的编号由其所在的“横列一纵行”的代号构成。例如北京某地的经度为东经1182420,纬度为395630,则所在的1:10000

7、00比例尺图的图号为J50。 2、1:100000比例尺图的分幅和编号 将一幅1:1000000的图,按经差30,纬差20分为144幅1:100000的图。 3、1:50000、1:25000、1:10000图的分幅和编号 这三种比例尺图的分幅编号都是以1:100000比例尺由于基本的。每幅1:100000的图,划提成4幅1:50000的图,分别在1:100000的图号后写上各自的代号A、B、C、D。每幅1:50000的图又可分为4幅1:250000的图,分别以1、2、3、4编号。每幅1:100000图分为64幅1:10000的图,分别以(1)、(2)、(64)表达。 4、1:5000和l:

8、比例尺图的分幅编号 1:5000和1:比例尺图的分幅编号是在1:10000图的基本上进行的。每幅1:10000 的图分为4幅1:5000的图,分别在1:10000的图号背面写上各自的代号a、b、c、d。每幅1:5000的因又提成9幅1:的图,分别以l、2、9表达,图幅的大小及编 二、地形图的矩形分幅与编号 大比例尺地形图大多采用矩形分幅法,它是按统一的直角坐标格网划分的。采用矩形分幅时,大比例尺地形图的编号,一般采用图幅西南角坐标公里数编号法。其西南角的坐标X35300km,y5310km,因此其编号为“35300531.0”。编号时,比例尺为1:500地形图,坐标值取至001km,而1:10

9、00、1:地形图取至01km。 某些工矿公司和城乡,面积较大,并且测绘有几种不同比例尺的地形图,编号时是以1:5000比例尺图为基本,并作为涉及在本图幅中的较大比例尺图幅的基本图号。例如,某1:5000图幅西南角的坐标值x20km,y10km,则其图幅编号为“2010”。这个图号将作为该图幅中的较大比例尺所有图幅的基本图号。也就是在1:5000图号的末尾分别加上罗马字、,就是1:2千比例尺图幅的编号。同样,在1:图幅编号的末尾分别再加上、,就是1:1000图幅的编号,在1:1000比例尺的图号末尾再加上、,就是1:500图幅的编号。 三、地形图图外注记 1、图名和图号 图名即本幅图的名称,是以

10、所在图幅内最出名的地名、厂矿公司和村庄的名称来命名的。为了区别各幅地形图所在的位置关系,每幅地形图上都编有图号。图号是根据地形图分幅和编号措施编定的,并把它标注在北图廓上方的中央。 2、接图表 阐明本图幅与相邻图幅的关系,供索取相邻图幅时用。一般是中间一格画有斜线的代 表本图幅,四邻分别注明相应的图号(或图名),并绘注在图廓的左上方(见图71)。在 中比例尺多种图上,除了接图表以外,还把相邻图幅的图号分别注在东、西、南、北图廓 线中间,进一步表白与四邻图幅的互相关系。 3、图廊 图廓是地形图的边界,矩形图幅只有内、外图廓之分。内图廓就是坐标格网线,也是图幅的边界线。在内图廓外四角处注有坐标值,

11、并在内廓线内侧,每隔10cm绘有5mm的短线,表达坐标格网线的位置。在图幅内绘有每隔10cm的坐标格网交叉点。外图廓是最外边的粗线。 在都市规划以及给排水线路等设计工作中,有时需用1:10000或1:25000的地形图。这种图的图廓有内图廓、分图廓和外图廓之分。内图廓是经线和纬线,也是该图幅的边界线。内、外图廓之间为分图廓,它绘成为若干段黑白相问的线条,每段黑线或白线的长度,表达实地经差或纬差1。分度廓与内图廓之间,注记了以公里为单位的平面直角坐标值。 4、三北方向关系图 在中、小比例尺图的南图廓线的右下方,还绘有真子午线、磁子午线和坐标纵轴(中央子午线)方向这三者之间的角度关系,称为三北方向

12、图。运用该关系图,可对图上任一方向的真方位角、磁方位角和坐标方位角三者间作互相换算。此外,在南、北内固廓线上,还绘有标志点P和P,该两点的连线即为该图幅的磁于午线方向,有了它运用罗盘可将地形图进行实地定向。第四节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 一、视距测量公式经纬仪(或水准仪)望远镜筒内十字丝分划板的上下两条短横丝,就是用来测量距离的,这样的两条短横丝称为视距丝,如图8-11a)所示。在图811b中,A为测绘点,B为欲测地形碎部点。在A点安顿仪器,B点立尺,读取上下视距丝在尺上的读数间隔n和中丝读数v,以及竖直角,并量取仪器高i,则A、B两点间的水平距离高D和高差h可用下式计算:图8-11 视距测量示意

13、图 (8-2)式中:k仪器乘常数,可取k=100 如果令=i-v,在实际工作中只要能使所观测的中丝在尺上读数V等于仪器高i,就可使等于零,高差计算公式式可简化为:h = Dtan (8-3)为了以便起见,现将视距测量公式列于表8-3中,以便在使用中查用。表8-3水 平 距 离高 差i =viv视线水平时(=0)D=Knh=0h= i-v视线倾斜时D=K ncos2h = Dtanh= Dtan+ i-v 立尺点B的高程计算公式应为:HB=HA+ Dtan+i-v二、观测与计算如图8-11所示,欲测定A、B两点间的水平距离D和高差h,其观测措施如下:(1) 在测站A安顿经纬仪,量取仪器高i,在测

14、点B竖立视距尺;(2)盘左位置,照准视距尺,消除视差后使十字丝的横丝(中丝)读数等于仪器高i,固定望远镜,用上下视距丝分别在尺上读取读数,估读到mm,算出视距间隔n(n=下丝读数-上丝读数)。为了既迅速又精确地读出视距间隔,可先将中丝对准仪器高读竖直角,然后把上丝对准邻近整数刻划后直接读取视距间隔;(3)转动竖盘指标水准管微动螺旋使竖盘指标水准管气泡居中,读取竖盘读数,算出竖直角。对有竖盘指标自动归零装置的仪器,应打开自动归零装置后再读数;(4)根据表8-3所列公式,计算水平距离和高差及立尺点的高程。进行视距观测时,应注意如下几点:(1)使用的仪器必须进行竖盘指标差的检校。(2)视距尺应竖直。

15、(3)必须严格消除视差,上下丝读数要迅速。(4)若为提高精度并进行校核,应在盘左、盘右位置按上述措施观测一测回,最后取上、下半测回所得的尺间隔n和竖直角的平均值来计算水平距离D和高差h。(5) 有障碍物或其他因素,中丝不能在尺上截取仪器高i的读数时,应尽量截取不小于仪器高的整米数来,以便于测点高程的计算。例如,i1.42,则可截取2.42m或3.42m等。三、大平板仪及测图平板仪测量是一种观测与绘图相结合的措施。它可以同步测定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它的特点是运用相似形原理图解水平角度,再用视距测量措施测定水平距离较差,将测点位置直接绘制在图纸上。1.平板仪测量原理如图8-16所示,设地面上有A、

16、B、O三点,在O点上安顿一块贴有图纸的水平图板,将地面O点沿垂线方向投影到图纸上得o点,然后通过OA和OB方向作两个竖直面,则竖直面与图板面的交线oA和oB所夹的角度就是AOB的水平角,用视距测量措施测出OA和OB的水平距离oA和oB,并按一定的比例尺在oa和ob方向线上定出a和b点,使图上a、o、b三点构成的图形与地面上相应的A、O、B三点构成的图形相似,然后再应用视距测量措施测出A、B两点对O点的高差,并根据O点的已知高程,计算出A、B点的高程。这就是平板仪测量的原理。2.大平板仪的构造大平板仪的构造由照准仪、图板、基座和附件构成。(1)照准仪:图8-17为西安光学测量仪器厂制造的PG3X

17、Z型平板仪的照准仪。它由望远镜、竖盘、支柱和直尺所构成,其作用和经纬仪相似。平板相称于水平度盘,照准目的后用平行尺来画方向线。竖直度盘分划值为1,向两个方向依正负每2为一注记,分别注记到40,当望远镜水平时读数为0。在竖直度盘右侧附有水准管,读数前必须先调节水准管,当气泡居中时才干读取竖直度盘读数,直读到10估读到1,读数窗影像如图8-28所示,其读数分别为000和+623。图8-18 照准仪读数窗示意图(2)图板:又称测板,用轻而干的木料制成,一般为60603cm3的方形板,背面有螺孔,用连接螺旋可将其固定在基座上。基座:基座上有脚螺旋以及水平制动螺旋,其作用与经纬仪相似,基座是通过连接螺旋

18、与三脚架固连,如图8-19所示。(3)附件:有圆水准器,是用来整平图板的;对点器又称移点器,由金属的叉架和一垂球构成,运用它可使地面点与图上相应点位于同一铅垂线上;定向罗盘是用来测定图板方向的。3大平板仪的安顿平板仪在一种测站上的安顿过程,涉及对中、整平和定向三项工作。对中就是使地面点和图板上的相应点位于同一铅垂线上。整平是使图板成水平位置。定向是使图板上的直线方向与相应的地面线方向重叠或互相平行。这三项工作是互相影响的。第五节 测图前的准备工作一、资料和仪器的准备在测图前要明确任务和规定,抄录测区控制点的成果资料,并进行测区踏勘,拟定施测方案;根据方案所规定的测图措施准备仪器、工具和所用物品

19、,并配备技术人员;对重要仪器应进行检查和校正,特别是竖盘的指标差要常常进行检校。 二、图纸准备 为了保证测图质量,必须采用优质图纸。对于较小地区的临时性的测图,可将图纸直接固定在图板上进行测绘。对于需长期保存的地形图,为了减少图纸变形,采用聚脂薄膜测图。 为了测绘、保管和使用上的以便,测绘单位采用的图幅尺寸一般有50cm50cm、40cm50cm、40cm40cm几种,测图时可根据测区状况选择所需的图幅尺寸。二、绘制坐标格网如图8-12所示,先用直尺在图纸上画两条互相垂直的对角线AC、BD,再以对角线交点O为圆心量出长度相等(此长度可根据图幅尺寸计算求得)的四段线段,得a、b、c、d四点,连接

20、各点即得正方形图廓。在图廓各边上标出每隔10cm的点,将上下和左右两边相相应的点一一连接起来,即构成直角坐标格网。连线时,纵横线不必贯穿,只画出1cm长的正交短线即可。图8-12 坐标格网图坐标格网绘成后,必须检查绘制的精度。用直尺检查各方格网的交点与否在同始终线上,其偏离值不应超过0.2mm;小方格网的边长与理论值10cm相差不应超过0.2mm;小方格网对角线长度与其理论值14.14cm相差不应超过0.3mm。如超过限值应重新绘制。方格网检查合格后,根据测区控制网各控制点的坐标(X i,Y i)按照尽量把各控制点均匀分布在格网图中间的原则,选用本幅图的圆点坐标,在图廓外注明格网的纵横坐标值(

21、X i,Y i),并在格网上边注明图号,下边注明比例尺。三、展绘测图控制点图纸上绘出坐标格网后,根据控制点的坐标值先拟定点所在的方格,然后计算出相应格网的坐标差数X和Y,按比例在格网和相对边上截取与此坐标相等的距离,最后相应连接相交即得点的位置。如图8-14中,要展绘1号点,其坐标X1=679.12m,Y1=580.08m,测图比例尺为1:1000。由坐标值可知1点所在方格(X=650 750, Y=500 600),其纵坐标X=29.12m,按比例在方格内截取29.12m得横线cd,横坐标差Y=80.08m,按比例在本格网内截取80.08m得纵线ab,将相应截取的横线cd与纵线ab相交,其交

22、点即为1点在图上的位置。在此点的右侧平画一短横线,在横线上方注明点号,横线的下方注明此点的高程。控制点展好后应检查各控制点之间的图上长度与按比例尺缩小后的相应实地长度之差,其差数不应超过图上长度的0.3mm,合格后才干进行测图。四、碎部点测量及等高线的勾绘一、 碎部点的选择与跑尺对于地物而言,其地形点应选在地物轮廓线的方向变化处,如房屋应选屋角为地形点,水塘应选有棱角或弯曲的地点为地形点。测完一种地物后再转向另一种地物,以便于在图上绘出它们的位置。对于地貌来说,地形点应选在山脊线、山沟线、山脚线、坡度变换点和方向变换点及山顶、鞍部等地貌的特性点处。为能对的而具体地表达实地状况,一般规定地形点间

23、在图上的最大距离不应超过3cm。对于多种比例尺的地形点间距以及最大视距长度,如表8-4所列。地形点间距和视距长度的规定 表8-4比例尺地形点间距(m)最大视距(m)地物点地形点1:50015601001:1000301001501:50180250在地形图测绘中地形点就是立尺点,因此跑尺是一项很重要的测图工作,立尺点和跑尺路线的选择对地形图的质量和测图效率均有直接影响。测图开始前,观测员、绘图员和跑尺员应先在测站上研究需要立尺和跑尺的方案。一般在地性线明显地区,可沿地性线和坡度变换点依次立尺,也可沿等高线跑尺;在平坦地区,一般常用环形法和迂回路线法来跑尺。地物点跑尺最佳是沿地物轮廓逐点立尺,以

24、以便绘图。常用目估法勾绘等高线。其要领是:“先取头定尾,再中间等分”二、 测站点加密测站点是地形碎部测量过程中安顿仪器的点,如果测区地形较复杂,在碎部测量中需要增设测站点时,可以已知图根控制点为基本,用图解交会法或视距支点法测设临时测站点,以满足测图的需要。三、经纬仪测绘法测图将经纬仪安顿于测站点A上,如图8-15所示,量取仪器高i,并测定竖直度盘的指标差X,然后照准另一控制点B作为起始方向,并在该方向上使水平度盘读数配备成00000。照准立在碎部点1上的视距尺,读取水平角、中丝读数(一般使中丝对准尺上仪器高i处)和视距间隔,并读出竖盘读数,分别记入地形碎部点测量登记表中,见表8-5,然后按表

25、8-3所列公式计算测站点到碎部点的水平距离和碎部点的高程。地形碎部点测量登记表 表8-5点号视距kn中丝读数竖盘读数竖直角初算高差h(m)=i-v(m)高差+h(m)水平角水平距离(m)高程(m)点号备注176.01.429328-328-4.590-4.592752575.7202.81屋 角275.02.429300-300-3.92-1.00-4.923723074.7202.52v=2.42351.41.429145-145-1.570-1.5774051.4205.93鞍 部425.71.428726+234+1.150+1.151782025.6208.64测站:A;后视点:B;仪

26、器高:i=1.42;指标差X=0;测站高程HA=207.40置绘图板在测站边,如图8-15所示。根据水平角和距离按极坐标法,仍以图上的ab方向为零方向,用透明半圆仪量测水平角,得到自测站点A到碎部点1上的方向线,沿此方向线从a点截取水平距离在图上的长度,即得碎部点1的点位,并将高程注记在点旁。用同法可测绘其他碎部点。这种措施也可在野外用经纬仪观测碎部点的数据,做好记录并画出草图,而后在室内根据记录数据和草图来绘制地形图。经纬仪测绘法测图,操作简朴、以便,工作效率高,任务急切时可分组进行。其缺陷是因在室内绘图不能对照实地及时发现问题,因此成图后应到现场核对。4大平板仪测图如图8-20所示,将大平

27、板仪安顿在测站点A上,进行对中、整平,按AB已知直线定向,以AG已知直线为检查方向,量取仪器高i,并进行高程检查,用照准仪的直尺边紧靠在图上的a点,照准碎部点所立的尺子,使十字丝横丝对准标尺上的仪器高处(也可对准其他位置读数),读上下丝的读数,计算视距。调平竖盘指标水准管并读取竖直角,根据视距和竖直角按表8-3所列公式计算碎部点与测站点间的水平距离和高差,然后根据测站点高程,再计算碎部点的高程。 在直尺边上,把水平距离按测图比例尺缩小后,用两脚规在图上刺点,即得碎部点在图上的位置,并在点位右边注记高程,用同法测绘其他碎部点。第六节 地形图的应用一、 应用地形图解决的几种基本问题1在图上拟定某点

28、坐标在地形图上进行规划设计时,往往要用图解法量测某些设计点的坐标,每幅地形图的内外图廓线之间均按一定格式注有坐标数字,图的西南角是该幅图的坐标始点。如图8-21所示,其始点坐标为X=57000m,Y=18000m。要拟定A点在图上的坐标,其措施如下:根据A点所在的方格abcd,按测图比例尺量出ag和ae的距离为:ag=75.3m ae=60.1m再加上小方格的a点坐标,即为A点在图上的坐标值:X A= X a + ag = 5710075.3 = 57175.3 mY A = Y a + ae = 1810060.1 = 18160.1 m为了避免错误还应量出gd和eb的距离来计算A点坐标,作

29、为校核。2 图上拟定直线的长度1)根据两点坐标求直线长度先在图上量出两端点A及B的坐标 XA 、 YA 和X B 、 YB 。再按下式计算直线长度DAB为:DAB= (8-4)例一 设X A=57175.3m,YA=18160.1m及X B =57345.0m, YB =18364.5m,试求A、B两点间的距离DAB。 DAB= =255.66(m)2)在地形图上直接量测直线长度用卡规在图上直接卡出线段长度,而后在地形图的图示比例尺上读取该线段的长度。当精度规定不高时,也可以用三棱比例尺直接在图上量取线段长度。3在图上拟定直线的坐标方位角如图8-21所示,图上直线的坐标方位角可用量角器直接量取

30、,也可先求得A、B 两点的坐标,再按下式计算AB的坐标方位角 : (8-5)在例一中,AB的坐标方位角 为: =501759 4在图上拟定点的高程若某点的位置正好在某一条等高线上,则该点的高程就等于这条等高线的高程。如图8-22所示,b点的高程为51m。 若点的位置不在等高线上,则可用比例的关系求得该点的高程。例如欲求C点的高程时,过C点作相邻等高线间的最短线段ab,量取ab的长度d,ac的长度为d1,已知A点的高程为HA,等高距为h,则C点的高程为: HC=HA+h = HA+h (8-6)例二 设HA=50m,d=7.2mm,d1=4.0mm,h =1m,求C点高程HC。解根据式(8-7)

31、知:HC=501=50.556(m)二、 按指定坡度选定线路直线的坡度i是其两端点的高差h与水平距离d之比。即 i=tan = (8-8)在公路上坡度一般以百分数表达,即:图8-23 按制定坡度选线示意图i =100%在公路路线设计时,往往规定在线路不超过某一限制坡度的条件下,选定一条最短路线。如图8-23所示。若地形图的比例尺为1:5000,等高距h =2m,今由A点到D点选一条路线,其路线的平均纵坡规定为i=4,则相邻等高线间应有的图上距离为: (8-9) =10(mm) 因其图上距离为10mm,使两脚规开口长度为10mm,从A点起用两脚规画圆弧与较高的等高线上交出1点,再从1点用同法在较

32、高的等高线上交出2点,如此继续下去即得3、4、5D的交点位置。若直线34长度不小于两脚规距离,阐明34直线坡度不不小于4,图上可有两条路线可走,最后根据路线的选线设计规定,从中选定一条路线。 图 8-23四、按一定方向绘制纵断面图 欲沿MN方向绘制断面图,可在绘图纸或方格纸上绘制MN水平线,过M射点作MN的垂线作为高程轴线。然后在地形图上用卡规自M点分别卡出M点至各点的距离,并分别在图上自M点沿MN方向截出相应的点。再在地形图上读取各点的高程,按高程轴线向上画出相应的垂线。最后,用光滑的曲线将各高程线顶点连接起来,即得MN方向的断面图。 断面过山脊、山顶或山沟处的高程变化点的高程,可用比例内插

33、法求得。绘制断面图时,高程比例尺比水平比例尺大10至20倍是为了使地面的起伏变化更加明显。如,水平比例尺是1:,高程比例尺为1:200。五、拟定汇水面积 修筑道路时有时要跨越河流或山沟,这时就必须建桥梁或涵洞;兴修水库必须筑坝拦水。而桥梁、涵洞孔径的大小,水坝的设计位置与坝高,水库的蓄水量等,都要根据汇集于这个地区的水流量来拟定。汇集水流量的面积称为汇水面积。 由于雨水是沿山脊线(分水线)向两侧山坡分流,因此汇水面积的边界线是由一系列的山脊线连接而成的。条公路通过山沟,拟在m处架桥或修涵洞,其孔径大小应根据流经该处的流水量决定,而流水量又与山沟的汇水面积有关。量测该面积的大小,再结合气象水文资

34、料,便可进一步拟定流经公路M处的水量,从而对桥梁或涵洞的孔径设计提供根据。 拟定汇水面积的边界线时,应注意如下几点: 1边界线(除公路段外)应与山脊线致,且与等高线垂直; 2边界线是通过一系列的山脊线、山头和鞍部的曲线,并与河谷的指定断面(公路或 水坝的中心线)闭合。 六、地形图在平整土地中的应用 在多种工程建设中,除对建筑物要作合理的平面布置外,往往还要对原地貌作必要的改造,以便适于布置各类建筑物,排除地面水以及满足交通运送和敷设地下管线等。这种地貌改造称之为平整土地。 在平整土地工作中,常需预算土、石方的工程量,即运用地形图进行填挖土(石)方量的概算。其措施有多种,其中方格法(或设计等高线

35、法)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下面分两种状况简介该措施。 假设规定将原地貌按挖填土方量平衡的原则改导致平面,其环节如下: 1在地形图图上绘方格网 在地形图上拟建场地内绘制方格网。方格网的大小取决于地形复杂限度,地形图比例尺大小,以及土方概算的精度规定。例如在设计阶段采用1:5百的地形图时,根据地形复杂状况,一般边长为10m或20m。方格网绘制完后,根据地形图上的等高线,用内插法求出每一方格顶点的地面高程,并注记在相应方格顶点的右上方。 2计算设计高程 先将每一方格顶点的高程加起来除以4,得到各方格的平均高程,再把每个方格的平均高程相加除以方格总数,就得到设计高程H。 3计算挖、填高度 根据设计高程和

36、方格顶点的高程,可以计算出每一方格顶点的挖、填高度,即: 挖、填高度 = 地面高程一设计高程 将图中各方格顶点的挖、填高度写于相应方格顶点的左上方。正号为挖深,负号为填高 4计算挖、填土方量 挖、旗土方量可按角点、边点、拐点和中点分别按下式列表计算。设每一方格面积为400m2,计算的设计高程是252m,每一方格的挖深或填高数据已分别计算出,并已注记在相应方格顶点的左上方。于是,可分别计算出挖方量和填方量。从计算成果可以看出,挖方量和填方量是相等的,满足“挖、填平衡”的规定。 本 章 小 结一、基本概念比例尺图上某一线段的长度与地面上相应线段的水平距离之比,一般以分子等于1的分数形式表达,即:1

37、/M,M称为比例尺分母。比例尺精度地形图上0.1mm所代表的地面上的实地距离。地形图图式符号地面上的地物在地形图上都是用简要、精确、易于判断实物的符号表达的,这些符号称为地形图图式符号。等高线地面上高程相等的相邻点连接而成的闭合曲线。等高距两条相邻等高线的高差。等高线平距相邻等高线间的水平距离。等高线的类型:首曲线、计曲线、间曲线和助曲线。等高线的特性:(1)在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高程相等。(2)每条等高线必为闭合曲线,如不在本幅图内闭合,也在相邻的图幅内闭合。(3)不同高程的等高线不能相交。当等高线重迭时,表达陡坎或绝壁。(4)山脊线(分水线)、山沟线(集水线)均与等高线垂直相交。(5)等高

38、线平距与坡度成正比。在同一幅图上,平距小表达坡度陡,平距大表达坡度缓,平距相等表达坡度相似。换句话说,坡度陡的地方等高线就密,坡度缓的地方等高线就稀。(6)等高线跨河时,不能直穿河流,须绕经上游正交于河岸线,中断后再从彼岸折向下游。二、视距测量1. 视距测量公式,见表8-6所示表8-6水 平 距 离高 差i=viv视线水平时D=Knh=0h= i-v视线倾斜时D=K ncos2h=D tanh=Dtan+ i-v2. 视距测量措施在测站安顿经纬仪,量取仪器高i,在测点竖立视距尺;盘左位置,照准视距尺,读取视距间隔n;转动竖盘指标水准管微动螺旋使竖盘指标水准管气泡居中,读取竖盘读数,算出竖直角。

39、对有竖盘指标自动归零装置的仪器,应打开自动归零装置后再读数;根据表8-6所列公式,计算水平距离和高差及立尺点的高程。三、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1. 准备工作资料和仪器准备;图纸准备;绘制坐标格网;展绘测图控制点。2. 地形图测绘措施1)经纬仪测绘法将经纬仪安顿于测站点A上,量取仪器高i,照准另一控制点B使水平度盘读数设立成00000。然后照准立在碎部点上的视距尺,读取水平角、中丝读数(一般使中丝对准尺上仪器高i处)和视距间隔,竖直角计算测站点到碎部点的水平距离和碎部点的高程。置绘图板在测站边。根据水平角和距离按极坐标法,绘制碎部点的点位,并将高程注记在点旁。大平板仪测图将大平板仪安顿在测站点A上,进行对中、整平,按AB已知直线定向,量取仪器高i,并进行高程检查,用照准仪的直尺边紧靠在图上的a点,照准碎部点所立的尺子,读上下丝的读数,计算视距。调平竖盘指标水准管并读取竖直角,根据视距和竖直角按表8-6所列公式计算碎部点与测站点间的水平距离和高差,然后根据测站点高程,再计算碎部点的高程。在直尺边上,把水平距离按测图比例尺缩小后,用两脚规在图上刺点,即得碎部点在图上的位置,并在点位右边注记高程,用同法测绘其他碎部点。四、地形图应用1. 在图上拟定某点坐标2. 在图上拟定直线的长度和坐标方位角3. 在图上拟定点的高程4. 根据地形图按指定坡度选定线路。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