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学第七章 疮疡

上传人:lis****210 文档编号:124039560 上传时间:2022-07-2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4.6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医外科学第七章 疮疡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医外科学第七章 疮疡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医外科学第七章 疮疡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资源描述:

《中医外科学第七章 疮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外科学第七章 疮疡(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七章疮疡第一节疖疖:发生在肌肤浅表部位、范围较小的急性化脓性疾病。根据病因、症候不同, 分为有头疖、无头疖、蝼蛄疖(多发于儿童头面部)、痈病(好发于项后发际、 背部、臀部)。西医名称:疖(毛囊炎)、头皮穿凿性脓肿、疖病等。特点:好发:暑季,小儿 色红、灼热、根浅突起、多在3厘米。(石疖有一脓头;软疖无头)。 易脓、易溃、易敛,出脓即愈。病因病机:暑毒或汗出不畅或痱子抓伤染毒治法:以清热解毒为主。1. 内治法:轻者无须内治。 热毒蕴结证一一清热解毒一一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 暑热浸淫证清暑化湿解毒清暑汤 体虚毒恋,阴虚内热证养阴清热解毒仙方活命饮+增液汤 体虚毒恋,脾胃虚弱健脾化湿,清化湿热五

2、神汤+参苓白术散2. 外治法:初:金黄膏外敷,每日一次中:切开排脓后期:生肌长皮生肌橡皮膏 蟠蛄疖十字切开,有死骨者取出第二节疔 疔:发病急,易于变化而危险性极大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多发于颜面和手足等 处)。分颜面部疔疮、手足部疔疮、红丝疔、烂疔、疫疔特点:好发:手足、颜面。 疮形如粟,根深而硬,肿痛并见,寒热并现。 如处理不当,颜面部的疔疮易走黄而有生命危险;手足部的疔疮易损筋伤骨而影响其功能1. 颜面部疔疮西医名称:颜面部疖、痈病因病机:因火毒之热为患治法:内治:以清热解毒为主,火热炽盛证宜凉血清热解毒。 热毒蕴结证 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 火热炽盛证一一凉血清热解毒一一犀角地黄汤

3、+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外治: 初起箍脓消肿金黄散、玉露散 脓成提脓去腐九一丹、八二丹 溃后提脓去腐,生肌收口生肌散、白玉膏2手足部疔疮西医名称:甲沟炎、化脓性指头炎等病因病机:内因脏腑火毒炽盛,外因手足部外伤染毒临床表现: 蛇眼疔:甲边肿痛,23天即可成脓,部分可形成甲下成脓 蛇头疔:发于手指末节,肿如蛇头状,7天可成脓,多伴恶寒、发热等 托盘疔:发于手掌部,肿胀高突,疼痛剧烈,约2周成脓,常伴全身症状,易损筋伤骨肚脐疔、足底疔治法:以清热解毒为主,如发于下肢者应注重清热利湿。脓成后应尽早切开排脓;愈后 须加强功能锻炼。内治:清热解毒为主,发于下肢注重清热利湿 毒蕴结证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黄

4、连解毒汤 热盛肉腐症清热透脓托毒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加皂角刺、炙山甲 湿热下注证清热解毒利湿五神汤+萆薢渗湿汤外治 初期:金黄膏或玉露膏外敷。 溃脓期:脓成应及早切开排脓。 收口期:脓尽用生肌散、白玉膏外敷。红丝疔:急性淋巴管炎烂疔:气性坏疽 疫疔:皮肤炭疽第三节痈 痈:发生在体表皮肉之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痈者“壅滞不行”之意,此以外痈 为主。西医名称:皮肤浅表脓肿、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颈痈 腋痈委中毒)、脐炎(脐痈)特点:发病迅速,局部红肿热痛为主。 光软无头,多在69厘米。 易肿、易脓、易溃、易敛 多不发生内陷及损筋伤骨。病因病机:外六淫、外伤染毒;内内蕴火热之毒营卫不和,气血壅滞,经络

5、阻隔辨证:1. 初期:皮肉间突然肿痛,光软无头,红肿热痛。轻无全身症状,重者可 伴全身症状。2. 成脓期:7天左右化脓、中软、跳痛、应指。3. 溃后期:脓稠而黄白,肿消痛减,再调可愈。治疗:内治:初期清热解毒,中后期和营消肿。 火毒凝滞证清热解毒,行瘀活血仙方活命饮 热盛肉腐证和营清热,透脓托毒仙方活命饮+五味消毒饮 气血两虚证益气养血,托毒生肌托里消毒散外治:按一般阳证疮疡治疗各痈特点颈痈:多发于儿童,冬春季 初期局部肿胀疼痛,皮色不变 多伴风温外感症状 风热痰毒证牛蒡解肌汤脐痈:局部红肿热痛较甚 反复发作,若脓中挟羹汁多为透膜 湿热火毒证黄连解毒汤+四苓汤;脾气虚弱症四君子汤腋痈:腋下暴肿

6、、灼热、疼痛而皮色不变 发热、恶寒、肢体活动不利 易形成袋脓 肝郁痰火证柴胡清肝汤第四节发发:病变范围较痈大的急性化脓性疾病西医名称:急性蜂窝组织炎(锁喉痈、臀痈、手发背、足发背)慢性特点 初期肿块明显,红肿不明显 肿块不易化脓、消失 化脓后腔深而大,不易愈合,易复发 无全身症状 急性特点 发病急,红肿中心明显,四边色淡,边缘不清 数日后皮肤湿烂坏死 多伴高热,恶寒,苔黄,脉数等全身症状1、锁喉痈一发于颈前正中喉结处病因病机:外感风温客于肺胃、体虚余毒未清卜痰热蕴结于喉,热盛肉腐体虚感染毒邪J辨证论治:内治:痰热蕴结证一散风清热,化痰解毒普济消毒饮热盛肉腐证一清热化痰,和营托毒仙方活命饮热伤胃

7、阴证清养胃阴一益胃汤外治:初期消散成脓切开弓【流溃后化腐生肌2、臀痈一发于臀部,病位深,范围大,发病急,成脓快,腐溃慢,收口难病因病机:湿热火毒内生痰热火毒搏结痰湿蕴结肉腐化脓辨证论治:内治:湿火蕴结清热解毒,和营化湿黄连解毒汤+仙方活命饮湿痰瘀结证 和营活血,利湿化痰桃红四物汤+仙方活命饮气血两虚补气活血 八珍汤外治:同上3、手(足)发背一好发于手背(足背),手(足)背漫肿,手(足)心不肿,久则损筋伤骨辨证论治:内治:湿热蕴阻证清热解毒,和营化湿五味消毒饮+仙方活命饮气血两虚证补气调血托里消毒散湿热下注证(足发背)清热解毒,和营化湿五神汤外治:同上第五节有头疽有头疽:发生于肌肤间的急性化脓性

8、疾病。西医名称:痈特点: 范围912cm,大者可在30cm以上 初起皮肤上即有粟粒样脓头,瞅热红肿热痛,迅速向深部及周围扩散,脓头相 继增多,溃烂后状如莲蓬、蜂窝 好发于项后、背部等皮肤坚韧之处,多见于中老年人及消渴患者,并容易发生内陷病因病机:1. 外感风温、湿热,毒邪凝聚肌肤2. 情志内伤,脏腑蕴毒,或劳伤虚损 临床表现:对疽、发背必以候数为期,七日成形,二候成脓,三候脱腐,四候生肌疡科心得集辨证论治内治:火毒凝结证清热解毒,和营化湿五味消毒饮+仙方活命饮湿热蕴阻证清热化湿,和营化湿仙方活命饮阴虚火热证滋阴生津,清热托毒竹叶黄芪汤气虚毒滞证一一扶正托毒一一八珍汤+仙方活命饮外治第六节流注流

9、注:发于肌肉深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西医名称:脓血症、多发性肌肉深部的脓肿及骼窝部脓肿特点:发病急骤,局部漫肿疼痛,皮色如常,容易走窜 好发于四肢躯干肌肉丰厚处的深部或骼窝病因病机:见课本p79辨证论治内治:余毒攻窜证一一清热解毒,凉血通络一一黄连解毒汤+犀角地黄汤湿热交阻证解毒清暑化湿清署汤淤血凝滞证和营活血,祛瘀通络活血散瘀汤外治第七节发颐发颐:热病后余毒结于颐颌间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疾病西医名称:化脓性腮腺炎特点:热病后期,多一侧发病 颐颌部肿胀疼痛,张口受限 全身症状明显,重者可发生内陷病因病机:外感风温、风寒之邪热病后余毒于内情志郁结,饮食不节,内生郁热辨证论治内治:热毒蕴结证清热解毒普济消

10、毒饮毒盛酿脓证清热解毒透脓普济消毒饮加皂角刺、白芷热毒内陷证清热解毒,化痰泄热,养阴生津清营汤+安宫牛黄丸余毒未清证一一清脾泄热,化瘀散结一一夏枯草、连翘、黄苓、山栀子、金银花、玄参、莪术、鲜芦根外治第八节丹毒丹毒:患部皮肤突然发红成片、色如涂丹的急性化脓性疾病西医名称:丹毒特点:好发于头面及小腿部 春秋季多发,并多有皮肤黏膜破溃史 发病急,迅速扩散,色如涂丹,边界清楚 多半全身症状 小腿丹毒易复发,反复发作形成象皮腿。面部丹毒易内陷。丹毒起水精选文档水丹类型: 生于躯干部者内发丹毒发于头面部抱头火丹 发于小腿流火新生儿多生于臀部赤游丹毒病因病机本病总由血热火毒为患。发于头面者,多挟风热;发于

11、胸腹腰胯部者,多挟肝脾 郁火;发于下肢者,多挟风热;发于新生儿者,多因胎热火毒。临床表现多发于小腿、颜面部。1. 发病急骤,初起往往先有恶寒发热。2. 皮肤红斑迅速蔓延成片,边界清楚,略高出皮肤表面,压之红退。3. 患部皮肤肿胀,表面紧张光亮,摸之灼手,肿胀触痛明显。结局:脱屑而愈。辨证论治以凉血清热、解毒化瘀为主内治:风热毒蕴证疏风清热解毒普济消毒饮肝脾湿火证清肝泻火利湿柴胡清肝汤+龙胆泻肝汤+化斑解毒汤湿热蕴毒证利湿清热解毒五神汤+萆薢渗湿汤胎火蕴毒证 凉血清热解毒 犀角地黄汤+黄连解毒汤外治:外敷法; 针砭法;若成脓,切开弓【流,掺九一丹,外敷红油膏第九节无头疽无头疽:发生于骨与关节间的

12、急性化脓性疾病 西医名称:化脓性骨髓炎(附骨疽)、化脓性关节炎(环跳疽)特点:发病急骤,初起无头,发无定处,病位较深 漫肿,皮色不变,疼痛彻骨 难溃、难消、难敛 多见于儿童,发于四肢长骨,多损骨,生于关节者易造成畸形1、附骨疽“以其无破,附骨成疽,故名附骨疽”千金方特点:儿童多见,多见于四肢长骨 常以高热、寒颤始 局部胖肿,附筋着骨,推之不移,疼痛彻骨 不易收口,形成窦道,损伤筋骨病因病机:疔、疖、痈或伤寒、麻疹、天花、猩红热等病后期余毒未清,留着筋骨;外伤染毒辨证论治内治:湿热瘀阻证清热化湿,行淤通络仙方活命饮+五神汤热毒炽盛证清热化湿,和营托毒黄连解毒汤+仙方活命饮脓毒蚀骨证补气调血,清化

13、余毒八珍汤+六味地黄丸外治初起箍脓消肿金黄散、玉露散脓成提脓去腐九一丹、八二丹溃后提脓去腐,升肌收口生肌散、白玉膏窦道形成2、环跳疽第十节走黄与内陷走黄定义:疔疮火毒炽盛,早期失治,毒势未能及时控制,或因挤压等邪毒走散入血, 内攻脏腑而引起的一种全身性危急疾病。特点:1. 疮顶突陷,色黑无脓,肿势迅速扩散。2. 伴见心烦狂躁,神识昏聩等七恶证。内陷指疮疡阳证疾患过程中,因正气内虚,火毒炽盛,导致正不胜邪,毒不外泄,反 蜡里,客于营血,内传脏腑的一种危急疾病。多由有头疽发展而来,故称疽毒 内陷。分类:1. 火陷:阴液不足,火毒炽盛邪胜热极2. 干陷:气血两亏,不能酿液外泄正虚邪盛3. 虚陷:毒邪

14、衰退,生化乏源脾肾两竭、阴阳两竭第一节流痰流痰:发生于骨与关节间的慢性化脓性疾病西医名称:骨与关节结核特点:1. 好发于儿童与青少年,多见于骨与关节,以脊椎为最多。2. 起病慢,化脓退,不易收口3. 初期不红不热,漫肿酸痛,化脓退缓。4. 溃后脓水稀少,有败絮状物,易致残。5. 多伴有虚痨症状。第十二节瘰疬瘰疬:发于颈部的慢性化脓性疾病。因其结核多枚,累累如串珠状,故名瘰疬。又称“老鼠疮”、“疬子颈”。西医名称:颈部淋巴结结核特点: 多见于儿童或青年,好发于颈部两侧。 起病慢,初起结核如豆,不红不痛,可活动,化脓退,皮色不变,按之坚实。 成脓时皮肤呈暗红色。 破溃后脓水清稀,有败絮状物,脓水淋

15、漓不断。 易成窦道,不易愈合,并反复发作,愈后形成凹陷形疤痕。病因病机:痰浊、痰火凝结辨证论治内治:气滞痰凝症疏肝理气,化痰散结开郁散阴虚火旺证滋阴降火六味地黄丸+清骨散气血两亏证 补益气血 香贝养荣汤外治第十三节褥疮褥疮:指长期卧床不起的患者,由于躯体重压与摩擦而引起的皮肤溃烂。易称席疮西医名称:褥疮特点: 多发于年老体弱、久病、久卧床之人。 发于受压及摩擦部位,如骶尾部、髋部、脊背、足跟。 溃烂迅速 不易愈合病因病机:内因:久卧伤气,气虚血滞外因:局部长期受压及摩擦分期:初期(红斑期)、中期(水疱期)、后期(溃疡期)全身症状:常伴精神萎靡,神疲体倦,饮食不思等。治疗:加强护理,注重预防。外

16、治为主,配合内治。内治:气滞血淤证理气活血 血府逐瘀汤蕴毒腐溃证益气养阴,理湿托毒 生脉散+透脓散+萆薢渗湿汤气血两虚证气血双补,托毒生肌托里消毒散外治预防与调护1、长期卧床病人一一加强受压部位皮肤清理,如保持清洁干燥,定时翻身2、受压部皮色变暗及早治疗3、发病后积极治疗全身疾病,注意饮食营养第十四节窦道 窦道:是一种只有外口而无内口相通内脏的病理性盲管。是现代医学诊断名称, 因伤口脓水淋漓不断,久不愈合属中医漏的范畴。病因病机1.气血不足2.余毒未尽特点 常有局部手术或感染史。 伤口脓水淋漓或反复发作,长期不愈。 外口闭合时常有红肿热痛之候。 伤口常有结节,小死骨排出,肉芽水肿。【由王贺智整理,程孟祺校对补充】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努力把 内容做得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