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4)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24030873 上传时间:2022-07-23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2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三单元 (4)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第三单元 (4)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第三单元 (4)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 (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 (4)(2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三单元、乘法单元要点分析教学内容: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根据课程标准具体内容目标的要求,对乘法的数数计算只要求是“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此教材编排中删除了以往的机械、复杂的操练题目,增添了能使学生体验一些数学的思维方法的韪,多让学生尝试一些探索,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理解运算的意义,并能用运算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教学内容结构安排如下:卫星运行时间(三位数乘两位数)体育场(估算)神奇的计算器探索与发现(一)有趣的算式数学阅读 计算工具的演变探索与发现(二)乘法结合律探索与发现(三)乘法分配律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难点:理解乘法分配律的版式意

2、义及简便条件关键:引导观察算式特征,理解算式含义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划方法,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运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3、通过对乘法以及有趣算式规律的探索,经历数学问题探索的过程,并会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课时划分(9课时)卫星运行时间体育场练习三神奇的计算器探索与发现(一)有趣的算式数学阅读 计算工具的演变探索与发现(二)乘法结合律探索与发现(三)乘法分配律练习四课 题第1课时:卫星运行时间课时1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

3、两位数的积的范围,并逐步养成估算的习惯。2、能结合已有的知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计算3、能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教 学 过 程二 次 备 课教学过程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提示课题用电脑课件呈现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转动的情景。(或用幻灯呈现课文主题图)。呈现字幕“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时间。教师: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圈、圈、圈所需要的时间,你可以计算吗?1、揭示课题。2、教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3、板书:卫星运行时间二、探索交流,获取新知1、旧知铺垫(1) 提出问题:请你

4、算一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圈、圈、圈需要多少时间?(2) 学生用算式计算(3) 反馈计算结果(4) 1142=228分 1145=570(分) 11410=1140(分)说一说:“11410“你是怎么算的?2、 探索新知(1) 提出问题: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1畔需要多少时间?(2) 列出算式表示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很容易列出算式:11421= (分)(3) 估算结果 要求,你能估一估这个算式的得数吗? 学生可以把114看亻100来估算,也可以把21看作20来估算,学生可能回答:学生1:比2000分多学生2“比2500分少(4)具体计算:教师:你还可以用哪些方法进行计算呢?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然

5、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教师巡视全班,观察并指导学生认识各种不同的计算方法,然后有选择的展示学生的计算方法。解决方法1:11420=2280(利用旧知,先算20圈的时间)1141=1142280+114=2394解决方法2:11421= 11473(用21看成“73”)= 7983(利用旧知,多位数乘一位数)= 2394解决方法31 1 4 (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进行类推) 2 11 1 411412 2 8 114202 3 9 4展示过程中,要让学生说明每一步计算的算理3、 试一试课文第34页的“试一试“(1)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辅导,特别要关注学有困难的学生,耐心辅导,使他们掌

6、握笔算方法(2) 反馈运算结果 3 1 2 54312 列竖式时的注意点:写作: 5 4 40825 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4 0 8 2 52 0 4 08 1 6 47210因数末尾有0的简便计算4 72 1 0课堂活动:课文第32页“练一练“的第2题“森林医生“先认真观察算式的每一步计算,找出错误的地方,并说明错误的原因,然后再写出正确的竖式计算过程和结果.巩固练习:1、 课内外作业课文第32页“练一练“的第1、3、4题2、 选用课时作业设计教具准备:计算器和学具板书设计: 卫星运行时间 11421= 竖式教学反思:课 题第2课时:体育场课时1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

7、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2、 能与同学交流自己估计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品格,形成积极、主动的估算意识。教学重难点三位数第六两位数的估算的方法难点:能正确、合理地对数据进行估算教 学 过 程二 次 备 课教学过程学具准备:同桌准备一张报纸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 实物投影呈现图片。略。(图片可以是课文主题图,也可以自选)教师:你知道这是什么建筑物吗?你有什么感想?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2、 提出问题。教师:你能俦这个体育场的座位数吗?二、 合作交流、解决问题1、 让学生认真观察体育场座位排列情况,估一估这个体育场能坐多少人。(1) 独立思考,估算整

8、个体育场座位数;(2) 小组交流,让每个同学都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估算的方法,估算的结果数据。(3) 由小组派代表反馈交流结果。由于图中没有具体数据信息,也没有呈现体育场的四周看台,所以学生的回答不可能得到较准确的数据结果,只要有合理的估算方法,教师就应该予以肯定。学生1、从图中看出每小块看台大允有50个座位,这个体育场可能有30个扑克台,大约有1500个座位;学生2:把体育场分东、西、南、北四个方位,每个方位大约坐1000人,4个方位,大约坐4000人:学生3:体育场的每一排座位数大允是2000人,估计这个体育场有30排,大约共6000个座位。以上估算的方法,都有一定的道理,教师都应该予以肯定

9、和表扬,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2、 出示具体看台数据,进行估算。(1) 幻灯呈现:这个体育场共有28个看台,如果每个看台的座位数相同,你能估计出这个体育场的座位数吗?3、解数量关系,列出解答版式。引导提问:这个体育场一共有多少个看台? 每个看台有多少个座位(根据课文插图,说出准确数)? 整个体育场的座位数可以用什么算式表示?从而板书:12628或7228i. 估算版式结果。一般情况下,学生把72看成70、28看成30来估算。即:7030=2100(4)小结:一般情况,估算时是根据“四舍五入“法把数据估算成整十、整百的数,方便计算。3、 课堂活动课文第34页“练一练“的第1题。韪要求估计一张报纸

10、一个版面的字数,学生有多种方法,可以将报纸折一折或圈出一块,在知道这一块的字数的基础上再得到整版的字数“也可以数一数某一行的字数与总行数,然后相乘得到整版的字数。4、 巩固练习a) 课内外作业。课文第34页“练一练”的第2-4题。b) 选取用课时作业设计。教具准备:计算器和学具教学反思课 题第3课时:练习三课时1教学内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教学目标1、 通过练习,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算理及笔算方法。掌握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的笔算的方法。2、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估算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渗透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的教育教学重难点1、 正确笔算,提高一次计算的正确

11、率。2、 能够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 学 过 程二 次 备 课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 基本练习。1、口算。 156= 1403= 292=5610= 1730= 805=1406= 2402= 524=2、笔算下面各题。 62953= 40875= 120040=注意:为防止丢进位数,在没有达到熟练之前可以标出进位数的方法,但必须在练习中逐渐锻炼用自己的脑子记住进位数。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在学习中更容易出错,应该引起我们注意,在订正时可以增加对比。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要问清学生,为什么可以把0甩出去进行简便运算。以120040为例,可以这样理解:1200=12100 40=410所以

12、120040=12410010这就是“因数末尾有0时,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数的末尾填写几个0”的道理。(二) 综合练习。36页第1题。 306 167 1230 50603006 1670 12300 500601、 比一比谁算得快。4823 72124 10215 5645660334 25112 46018 354402、 不计算,判断对错。5818=4534 ( ) 8834=318 ( )15040=600 ( ) 35070=2450 ( )(三) 课堂作业设计:36页第4题、5题、6题。板书设计: 卫星运行时间 11421= 竖式课 题第

13、2课时:体育场课时1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能与同学交流自己估计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品格,形成积极、主动的估算意识。教学重难点三位数第六两位数的估算的方法能正确、合理地对数据进行估算(难)教 学 过 程二 次 备 课教学过程三、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 实物投影呈现图片。略。(图片可以是课文主题图,也可以自选)教师:你知道这是什么建筑物吗?你有什么感想?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2、 提出问题。教师:你能俦这个体育场的座位数吗?四、 合作交流、解决问题1、 让学生认真观察体育场座位排列情况,估一估这个体育场能坐多少人。(1) 独

14、立思考,估算整个体育场座位数;(2) 小组交流,让每个同学都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估算的方法,估算的结果数据。(3) 由小组派代表反馈交流结果。由于图中没有具体数据信息,也没有呈现体育场的四周看台,所以学生的回答不可能得到较准确的数据结果,只要有合理的估算方法,教师就应该予以肯定。学生1、从图中看出每小块看台大允有50个座位,这个体育场可能有30个扑克台,大约有1500个座位;学生2:把体育场分东、西、南、北四个方位,每个方位大约坐1000人,4个方位,大约坐4000人:学生3:体育场的每一排座位数大允是2000人,估计这个体育场有30排,大约共6000个座位。以上估算的方法,都有一定的道理,教师

15、都应该予以肯定和表扬,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2、 出示具体看台数据,进行估算。(1) 幻灯呈现:这个体育场共有28个看台,如果每个看台的座位数相同,你能估计出这个体育场的座位数吗?3、解数量关系,列出解答版式。引导提问:这个体育场一共有多少个看台? 每个看台有多少个座位(根据课文插图,说出准确数)? 整个体育场的座位数可以用什么算式表示?从而板书:12628或7228i. 估算版式结果。一般情况下,学生把72看成70、28看成30来估算。即:7030=2100(4)小结:一般情况,估算时是根据“四舍五入“法把数据估算成整十、整百的数,方便计算。5、 课堂活动课文第34页“练一练“的第1题。韪要

16、求估计一张报纸一个版面的字数,学生有多种方法,可以将报纸折一折或圈出一块,在知道这一块的字数的基础上再得到整版的字数“也可以数一数某一行的字数与总行数,然后相乘得到整版的字数。6、 巩固练习a) 课内外作业。课文第34页“练一练”的第2-4题。b) 选取用课时作业设计。学具:同桌准备一张报纸板书设计: 体育场 223228= 第四课时:神奇的计算器课 题第3课时:练习三课时1教学内容教学目标3、 通过练习,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算理及笔算方法。掌握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的笔算的方法。4、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估算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5、 进一步渗透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的教育

17、。教学重难点3、 正确笔算,提高一次计算的正确率。4、 能够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 学 过 程二 次 备 课教学过程(一) 基本练习。1、口算。 156= 1403= 292=5610= 1730= 805=1406= 2402= 524=2、笔算下面各题。 62953= 40875= 120040=注意:为防止丢进位数,在没有达到熟练之前可以标出进位数的方法,但必须在练习中逐渐锻炼用自己的脑子记住进位数。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在学习中更容易出错,应该引起我们注意,在订正时可以增加对比。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要问清学生,为什么可以把0甩出去进行简便运算。以120040为例,可以这样理解:1

18、200=12100 40=410所以120040=12410010这就是“因数末尾有0时,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数的末尾填写几个0”的道理。(二) 综合练习。36页第1题。 306 167 1230 50603006 1670 12300 500603、 比一比谁算得快。4823 72124 10215 5645660334 25112 46018 354404、 不计算,判断对错。5818=4534 ( ) 8834=318 ( )15040=600 ( ) 35070=2450 ( )(三) 课堂作业设计:36页第4题、5题、6题。 板书设计: 教

19、学反思:课 题第4课时:神奇的计算器课时1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 使学生认识阈学会使用计算器。2、 会利用计算器进行一些四则运算,并探索一些数学规律。教学重难点1、运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简单的四则运算。(重)2、对计算器一些功能键了解。(难)3、利用实物加强练习、应用教 学 过 程二 次 备 课教学过程一、 提示课题:1、 教师取出电子计算器,让学生也合出自己的计算器。教师:猜一猜,今天,这一节刘我们一起学习什么?学生:认识计算器。板书呈现:神奇的计算器。2、 教师:你知道如何使用计算器吗?二、 引导探索1、 让学生说一说他自己所掌握的使用计算器的方法。这时,学生可能会展示一些简单的加、减速法的计算

20、方法。教师应给学生提供较多时间,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技能、知识。从中也可以了解本班学生对操作计算器的认识程度,为教学工作提供帮助。2、 认识一些功能键。(1) 由学生来说明。随着计处器的普及,大多数学生在教师讲解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前,已经懂得了一些操作计算器的方法以,所以本活动可以先让一部分学生做小才师,来介绍计算器各功能键的作用,然后根据学生的介绍,教师再作适当的补充。(2) 集中说明一些功能键的作用。 开关及清除键。按一下此键,打开计算器,再按一下就关赣计算器。 运处符号键。只要介绍“+、-、/“键的使用方法 。 数学键数字键的使用。如按1 2 。显示屏就显示“1 2”。 等号键按下数字键及运算

21、符号键后,按下此键,显示屏就显示出输入算式的计算结果。 小数点键按下此键,就呈现一个小数点因为学生所准备的计算器的型号不同,所以各计算器中配置的功能键也不一样,以上5种功能键是比较普遍的存在。如果学生有兴趣,教师还可以借助一些计算器,介绍一些其他的功能键。如:时间键、日期键、括号键、存储运算键等。3、 尝试练习。(1) 计算254操作过程:输入254=,屏幕上呈现100,就是计算的结果。(2) 计算一份菜单的价钱。 实物投影呈现:菜 单酒 14元凉拌豆腐 3元肉丝: 5元清蒸鱼: 16元三鲜汤: 12元甜点: 8元青菜: 3元 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反馈计算结果。4、 索一些数学规律。(1)

22、呈现计算题。 1+2+3+4+98+99+100 9999 99999 999999(2) 让学生独立用计算器计算,教师巡视课堂。(3) 反馈计算结果。(4) 引导提问:通过计算,你有什么发现(特别指导观察第题中各算式的计算结果,并进行比较)?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学生可能会提出一些简便的计算方法。如: 1+2+3+1+98+99+100=10150,只要用计算器计算10150 9999=899199999=89991999999=899991发现:积的个位都是1;积的最高位都是8;中间几位数都是9,9的个数比第1个因数中的9个数少一个。接着,让学生说一说以下几个算式的结果:9999999999

23、99999999999999通过以上活动,让学生观察计算结果、发现规律,同时突出了运用简便方法计算很可能比计算器还要快定眯,充分体现了计算方法的灵活性,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活动课文第39页的“试一试“。教具:计算器、实物投影仪。板书设计: 神奇的计算器 计算器图 四则运算题课 题第5课时:有趣的算式课时1教学内容巩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探索一些数学规律。教学目标1、 通过有趣的探索活动,使学生巩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2、 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体会探索的方法。3、 通过活动,提高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学重难点体会探索数学规律的方法。(重)发现、归纳算式的特点。(难)教 学 过 程二 次

24、备 课教学过程一、 提示课题: 导入谈话,提示课题教师:同学们,在数学运算中,有很多有趣的算式。,这一节课教师要带你去探索算式背后的规律,你愿意去吗?请带上你的计算器,让我们地起出发。板书:探索与发现(一)有趣的算式二、 探索交流,发现规律1、 第一关:奇妙的宝塔。(1) 实物投影呈现:11,1111,111111三个算式与答案。(2) 请学生仔细观察这三个算式的答案有什么特点,它们与算式的两个因数之间又有什么关系。(3) 讨论:11111111的结果。(4) 反馈讨论的结果时,重点是让学生说一说写出结果的依据是什么,教师结合算式说明。11111111=1234321(5) 依据规律填得数。1

25、111111111=123454321111111111111=1234565432111111111111111=12345676543212、 第二关:奇怪的142857(1) 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142857分别乘1、2、3、4(2) 反馈计算结果。1428571=142857 1428573=4285711428572=285714 1428574=571428(3) 观察积的结果特点及与因数的关系。(4) 根据发现规律,写出“乘以5、6”的得数。1428575=714285 1428574=8571423、 第三关:神奇的9。(1) 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9999=9801 999999

26、=998001(2) 猜一猜:99999999的结果。学生根据以上两个算式,猜测规律得出:99999999=99980001(3) 了现规律并归纳:(4) 根据规律,直接写出以下算式的得数。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4、 第四关:寻找神秘的数。(1) 板书呈现0-9十个数字。(2) 让学生在这个十个数字中,随意选取4个数字。教师:请你在这十个数字中,选出4个你喜欢数字。(3) 老师也选取了4个数字:6、1、7、4。(4) “卖关子”。教师:你到底是好孩子呢,还是坏孩子,老师可以从你选的4个数字中,推出来,你相信吗?学

27、生A:不相信!学生B:老师怎么讲迷信呢。学生C:感到迷惑。(5) 运算规则。规则:将四个数字组成数字不重复的最大四位数和最小的四位数。如:1,2,5,0。最大四位数:5210最小四位数:1025然后两数相减,并把结果的四个数字得新组成一个最大的四位数与最小的数,再次相减5 2 1 0 8 5 4 1 8 7 3 01 0 2 5 1 4 5 8 3 0 7 84 1 8 5 7 0 8 3 5 6 5 2 6 5 5 2 9 9 6 3 6 6 4 2 2 5 5 6 3 6 9 9 2 4 6 63 9 9 6 6 2 6 4 4 1 7 67 6 4 11 4 6 76 1 7 4达样不断

28、重复的过程中,你得到的最后结果如果是6174的就是好孩子,否则就不是好孩子。(6) 学生探索。 学生独自按照规则进行计算。 最终发现,计算的结果全部都是“6174”。学生发觉大家都是好孩子,笑了。三、 趣味练习让学生互相提供一些趣味计算题进行练习。(在课前,教师布置学生准备)教具:计算器、实物投影仪。板书设计: 神奇的计算器 计算器图 四则运算题第六课时:计算工具的演变教学内容:简要介绍一些计算工具的演变过程。(课文第42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 使学生感受到计算在日常生活、生产实践中的作用,体会到人们为了方便计算在计算工具方面的探索和努力,使学生受到爱科学、学科学的教育。2、 使学生对计算

29、工具的发展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渗透数学的文化教育。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算盘等学具准备:算盘、计算器等。教学过程:一、 指导阅读:1、 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获取书本提供的信息。2、 小组交流,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已所知道计算工具的计算公式3、 教师巡视,简要回答部分学生提出的问题,并收集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作全班讲解。二、 简要介绍一些计算工具1、 石子计数、结绳计数(1)幻灯呈现课文第42页第1个图。(2)古时人们记数的方法。石子计数:古时候,牧民用石子的数和羊的头数作对应记录,早上放出几只羊,就用几个石子表示,晚上放牧归来,再把石子与羊一一对应,如果石子数和羊数刚好对应,就说明

30、羊没有少了或丢了。结绳记数:其原理和石子计数类似,如:古时候,人们采集野果,或捕鱼时,在绳子上打结,采几只野果或捕到几只鱼,便在绳子上打几个结。2、 算筹计算。(1)算筹的发明时间、发明人。通过介绍,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公创举,增强爱国主义教育。(2)算筹的计算方法。用树枝或竹条来表示数字。如:“1”就用一根枝条来表示,“2”就用两根枝条来表示。“6”就用枝条“ ”来表示等。3、 算盘。(1)算盘发明的时间、发明人。 在一千多年前,中国人又发明了算盘,使计算的速度快多了。 曾经在生产和生活中广泛应用,还曾传到日本、朝鲜等国。算盘至今还在使用。(2)介绍算盘的结构和记数法。 出示教具

31、、学具-算盘 记数法:上方每颗珠子代表5,下方每颗珠子代表1。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所知道的知识。教师:关于算盘,你还知道什么?4、 计算机。(1)计算机发明的时间、发明人。20世纪40年代,美国科学家发明了最早的计算机。(1) 关于计算机运算速度的了解。让学生说一说,他所知道的知识。(2)提问,关于计算机,你还知道什么?(课前可以让学生通过其他的途径获取更多的有关信息)第七课时:乘法分配律教学内容:探索乘法分配律,应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课文第45页的内容,及第46页的“试一试”、“练一练”等)重点:指导学生探索乘法的分配律。难点:发现并归纳乘法分配律关键:指导观察分析算式的特征。教学目

32、标:1、 通过探索乘法分配律中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2、 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能自主发现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3、 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或挂图(课文插图)教学过程:一、 导入谈话:教师:同学们,通过探索活动我们已经发现了一些数学规律,并应用如乘法结合律等解决问题。这一节课,我们再一起去探索,看看我们又会发现什么规律。板书:探索与发现(三)?今天,又有什么发现呢?让我们一起走上探索之路。二、 探索交流、发现规律1、 呈现课文插图(实物投影或挂图)教师:一共贴了多少块瓷砖?你怎么算?2、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中交流,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小

33、组中说一说是怎么想的。3、 反馈交流情况。由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结果(有选择地板书)。学生A:69+49=54+36=90(块)学生B:(6+4)9=109=90(块)要求学生结合插图说明算式的意义。4、 指导学生结合观察算式的特点。5、 举例验证。让学生根据算式特征,再举一些类似的例子。如:(40+4)25和4025+425 4264+4236和42(64+36)讨论交流:(1)交流学生的举例是否符合要求:(2)交流不同算式的共同特点;(3)还有什么发现?(简便计算)6、 字母表示。教师:如果用a、b、c分别表示三个数,你能写出你的发现吗?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最后教师板书。(a+b)

34、c=ac+bc7、 提示课题。教师在未完成的板书中添上:乘法分配律。三、 应用规律,解决问题课文第46页的“试一试”。1、(80+4)25(1)呈现题目。(2)指导观察算式特点,看是否符合要求,能否应用乘法分配律计算简便。(3)鼓励学生独自计算。2、3472+3428(1) 呈现题目。(2) 指导观察算式特点,看是否符合要求。(3) 简便计算过程,并得出结果。四、 巩固练习1、 课文第46页的“练一练”。第1题,简单的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第2题,注意指导一些算式的计算方法。9911:可以看成(100-1)11=1100-11或看成99(10+1)=990+993829+38应该把算式看作:

35、3829+381第3题,这是一道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在计算中可以应用乘法的分配律使计算简便。第一个问题“一共有多少瓶?”可以直接扳书让学生进行练习,然后进行交流。第二个问题“付1500元够吗?”学生可以算出这些饮料的总价,然后与1500元进行比较,可以用估算的方法。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板书设计乘法结合律 3(54)=60 15254=1500 (35)4=60 15(254)=1500 乘法结合律:(ab)c=a(bc) 教学挂图 第八课时:乘法的分配率教学内容:乘法分配率、结合率练习课。教材47页、48页。教学目标:1、 通过练习,巩固对乘法结合率、乘法分配率的理解,能较熟悉地应用定律进行

36、运算。2、 提高计算、思维能力及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3、 进一步渗透函数思想。重点难点:1、 继续加深对乘法结合率、分配率的理解,进而能熟练地应用定律进行简算。2、 学生对乘法分配率与乘法结合率的应用,对乘法分配率的反向应用。教具准备:略教学过程:(一) 复习。1、 口算。68+22 235100 121 49025100+26 89125 114+152 3581252、 用乘法分配率进行计算(100+2)45订正时要说明为什么要把括号里的数分开来乘。什么叫乘法分配率?(二) 基本练习1、 请同学们任意填一个两位数,老师都会很快说出乘积。2、 学生要尝试解答88102可以讨论:如何把这个算式

37、改写成“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的形式?(100+2)88,为什么这样改写,简便在何处?102(80+8),不要简单地否定,要把两种方法做比较,对比一下,看哪种方法简便,再肯定。教师小结:两个数相乘,把其中一个比较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改写成整十、整百、整千与一个数的和,再应用乘法分配率可以使运算简便。 88102 练习: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88(100+2) 10269=( )69+( )69=88100+2100 75103=75( )+75( )=8800+176 笔算:10283=8976订正时要说明用了什么规律,怎样简便的,简便在什么地方。8582+8215 52892 (125

38、25)+475299+75 9923 12588(125+17)8 12425-254学生要说出简算的步骤及应用的定律。作业设计:47页、48页的习题。板书设计乘法分配律 69+49=90 4025+425=1100 教学挂图 (6+4)9=90 (40+4)25=1100 乘法分配律:(a+b)c=ac+bc第九课时:整理与复习(一)教学内容:整理与复习(一),教材49、50页。教学目标:1、 通过整理和复习,对认识更大的数、线与角以及乘法这三个单元的知识进行系统归纳、整理,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2、 使学生掌握这三个单元的基础知识,提高计算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重点难点:1、 把握三个单元的基础知识,使学生能比较牢固地掌握。2、 提高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解题的正确率。教具准备:口算卡。教学过程:(一) 让学生说一说学到了什么?1、 认识更大的数。2、 线与角。3、 乘法。4、 估算。5、 简算6、 教师画出知识网图。作业设计:49页1、2、3、4、5题。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