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质量保证与事故预防体系

上传人:z**** 文档编号:124008956 上传时间:2022-07-23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9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公路工程质量保证与事故预防体系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公路工程质量保证与事故预防体系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公路工程质量保证与事故预防体系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资源描述:

《公路工程质量保证与事故预防体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路工程质量保证与事故预防体系(3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公路工程是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百年大计,质量第一。为 强化公路建设工 程质量管理, 切实解决好当前公路工程施工中普 遍存在的质量通病,提高工程的 耐久性、安全性,依据山西省同 源高速公路文件精神, 结合本项目建设实际, 特 制定本实施方案。一、实施工作目标通过公路工程质量通病的治理, 进一步提高各参建单位质量 意识,进一步营 造强化质量管理的氛围, 切实加强工程质量管理, 使质量通病得到有效控制, 得 到有效预防, 全面提高公路工程的 耐久性、安全性和可靠性、保证其在使用年限 内的有效。二、实施范围和主要内容1管理通病:(1)质量责任制不明确、落实不到位:未严格贯彻执行交 通运输部文件交公 路

2、发 2008116 号文件;质量责任划分未覆 盖到所有施工内容; 部分关键工序 质量责任人未落实; 质量责任 奖惩不落实;部分参建人员缺乏培训,质量责任意 识薄弱。(2)设计管理不到位:设计及施工技术交底工作不到位; 设计代表未驻现场 或设计服务不到位;设计变更手续办理不及 时。(3)试验检测及管理工作不规范:原材料和实体质量技术 指标内容未检、 漏检或检测频率不足; 检测设备或仪器不满足试 验要求; 试验检测适用标准错 误; 试验台帐建立不完善或台帐不 能与报告相符;标养室设施、试块养护不能满 足规范要求;委托 试验管理不规范;试验人员数量、资质不能满足规定要求;试验 检测原始资料记录、签认

3、不规范。(4)合同有关质量条款履约不到位:主要管理、技术人员 变更手续不完善; 变更后的人员数量、 资质、职称低于合同规定; 主要管理、技术人员不能保持相 对稳定;监理人员持证率、培训 率不能满足合同规定要求; 劳务分包未经监理批 准; 施工组织设 计审批手续不全。(5 )质量隐患或质量问题处理不规范:对质量隐患或质量 问题未及时处理 或处理不到位; 整改结果不够明确, 未附相应证 明资料;出现质量事故未及时按 规定报告和处理。(6 )施工质量保证体系不健全,质量保证措施无针对性和 可操作性;混凝 土施工控制、保证资料可追溯性差;混凝土拌和 场地排水设施不完善, 场地硬化 不到位, 不同集料之

4、间隔断有效 性差,施工现场管理不规范。三. 施工工艺通病:(一)、混凝土(1)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控制不严;外加剂未检测;雨季施 工未增加砂、 石 材料含水率检测频率, 施工配合比未及时予以调 整;未经批准随意改变配合比; 商品混凝土、预拌混凝土未检测 或检测频率不够。(2)混凝土生产、浇筑、养护不规范:混凝土拌和设备陈 旧,计量不准确, 生产记录不全;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混凝土模 板安装不规范; 混凝土新老结合面 处理不规范; 现场塌落度检测 频率不足; 浇筑过程中混凝土分层层厚过大, 钢 筋密集区振捣不 到位;养护未覆盖或覆盖不到位,不能及时规范养护;保护层垫 块制作工艺落后,浇筑前出现变位偏差

5、。(3)预应力施工不规范:张拉机具未及时标定;工序安排 不够合理,穿束后 放置时间过长;张拉时龄期控制不规范,张拉 时强度、弹性模量不明确;孔道压浆 设备简陋、压浆不密实。(二)路基工程(1)填土路基未能够按照施工规范及设计要求去施工,容 易形成路基不均匀 沉降和纵向裂缝。(2)特殊路基处理不到位,监控不到位,形成路基整体沉 降。(3)填石路基孔隙率控制不好,形成路基整体沉降。(4 )半填半挖路基搭接不规范, 形成整体不规则纵向裂缝。(三)实体质量通病:1、混凝土工程(1 )质量技术指标合格率低:混凝土强度离散性大;钢筋 布设偏差超标;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偏差大;桥梁立柱轴线偏位、 竖直度超标。

6、(2)混凝土外观质量存在缺陷:蜂窝、麻面、露筋、色差 大;轮廓线不顺 滑,有歪斜、错台现象;边角破损;通道沉降缝 歪斜。(3)原材料质量得不到保证: 砂、石材料混堆或杂质过多; 钢材、水泥保 管措施不到位,造成钢材锈蚀、水泥变质。2、路基工程(1 )路基工程没有按照规范要求去超填30-50 cm,形成亏坡。(2)路基原地面翻浆处理不彻底,形成路床翻浆。(3)路基填筑松铺厚度控制不好,造成路基压实度不够。(4)特殊路基处理没有按照规范和要求去处理,形成路基 沉降。(5)路基在填筑过程中,横坡控制不好,在雨季路基存在 积水,形成路基翻浆。四、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一)、路基工程1、填方路堤原地面未进

7、行处理填土施工;预防措施: 做好原地面临时排水设施,并与永久排水设施相结合。路堤修筑范围内,原地面的坑洞 基穴等,应用原地面的土或砂性土回填, 并按规定进行压实。、路堤基底为腐植土的,应先清除有机土,种植土,平整后按规定要求压实。、路堤基底原状土的强度不符合要求时,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换填。2 横向斜坡路堤填筑未挖台阶,出现路基横移,下挡墙挤裂。预防措施:、山坡路堤,当地面横坡陡于1 : 5,原地面应挖成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1 米,并用小型夯实机加以夯实,填筑应由最底一 层台阶填起,并分层夯实。、对半填半挖横坡陡峻地段路基,必须在山坡上从填方向上 挖成向内倾斜的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1 米。3、路基

8、填料不合格,不同类型土混填。预防措施:(1) 、以透水性较小的土填筑于路堤下层,应作成4%的双向横 坡。(2) 、不同性质的土应分别填筑,不得混填,每种填料层累计总 厚度不宜小于 0.5 米。(3) 、应合理安排不同土质的层位。(4) 、在不同土质填筑的路堤交接处应作成斜面,并将透水性差 的土料在斜面下 部。4、填石路堤的石块尺寸过大,造成很大的空隙,使路堤上部陷落下沉。预防措施:、填石路堤的石料强度不应小于15Mpa,填石路堤石料最大粒径不宜超过层厚的 2/3。、当石块级配较差,粒径较大石块间有空隙存在时,可于每层表面的空隙里扫入石渣、石屑等,用压力水将砂冲入下部,时空隙填满。5、路基施工中

9、有积水现象。预防措施:(1) 、路基施工中,各表层不应有积水,填方路堤应根据土质情 况和施工时气候状况,做成 2% 4%的排水横坡。(2) 、雨季施工或因故中断施工时,必须将施工表层及时修理平 整并压实。(3) 、路基施工前应先做好截水沟、排水沟等排水及防渗设施。6、路基填筑压实度达不到设计要求。预防措施:(1)、路基填料须符合设计和有关规定的要求。(2)、路基填料的含水量必须在最佳含水量土2%的范围内碾压。(3)、路基应水平分层填筑,每层需铺厚度不应超过试验段所确 定的松铺厚度。(4)、碾压机具组合、碾压速度、碾压顺序、碾压遍数均应与试 验段确定的参数符合。7、桥涵台背回填土质量达不到要求。

10、预防措施:(1 )、应选用渗水性土填筑,不得将构造物基础挖出来的劣质 土混入填料中。(2 )、台背后回填土应与锥坡填土同时进行,涵洞、通道台背 填土,应两侧对 称均匀回填。(3 )、施工中要防止雨水渗入, 对已有积水应挖排水沟或用水 泵将其排除, 对于地下渗水,可设盲沟引水。(4 )、应在最佳含水量状态下分层填筑,分层压实,每层松铺 厚度不宜超过 20 厘米。涵顶填土 50 厘米内应用轻型静载压路 机压实,以达到规定的压实度为准。(5 )、为保证填土压实质量,在比较宽阔部位应尽量使用大型 压实机械,只是 在临近构造物边缘大型机械到不了的地方处, 采 用人工配合小型夯实机械,分层夯实。桥涵工程(

11、二)、涵洞、通道1、基底承载力不足造成的不均匀沉降。预防措施:(1 )、机械开挖时,预留 20 30 厘米由人工清理,减少对原 状土的扰动。(2 )、基底挖至标高后不得长时间暴露、扰动或浸泡。(3 )、按设计和施工规范对基底进行处治。(4 )、开挖到设计标高后,当基底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应 及时和设计单位 联系,不得私自处理。2、跑模、露浆、表面不平整、蜂窝麻面。预防措施(1 )、加强模板与支撑,在模板拼装时接缝要严密、平整,支 撑牢固,误差在 规范范围内。(2 )、脱模剂必须采用优质专业脱模剂,如:新机油、食用油 等,严禁用废机 油、肥皂液等。(3 )、尽量采用整体式模板,减少模板接缝数量

12、。(4 )、模板接缝尽量采用子母接缝。(5 )、混凝土捣固应用技术熟练的工人,既不能过捣,也不能 漏捣,振捣时应 快插慢提,以表面泛浆振平为宜。(6 )、模板每次使用后,应专人整修、清理,不得乱仍乱放。3、混凝土养护不及时产生表面裂纹。预防措施: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及时覆盖和养护,或采用塑料包裹养生方法。、 混凝土浇水养护时间不宜少于 7 天。、混凝土养护过程中,注意温度变化。 混凝土的配合比,水灰比不宜过大。4、拆模时使砼结构物损坏、变形。预防措施:(1 )、不承重的侧面模板,应在砼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 因拆摸而受损后 方可拆除,一般须达到 2.5Mpa 的抗压强度。(2 )、承重的模板应在

13、砼强度能承受起本身重力及其他叠加荷 载时方可拆除。(3 )、拆模时应先拆除侧模板,然后拆除承重模板。从上到下 依次进行。(4 )、拆模时应防止砼受到振动损伤,防止模扳擦伤砼表面。5、明挖地基 明挖基坑有积水,未除去松土和松碎石就进行基础作业。预防措施;(1 )、开挖前,根据地质,水文资料,确定开挖范围和防、排 水的支护措施。(2 )、挖基应避免超挖,如超挖,应将松动部分清除,其超挖 部分用与基础同 材料回填或其处理方案应报监理单位批准。(3 )、挖至标高的基坑,应及时检查,不得长期暴露或浸泡, 符合要求后,立 即进行基础作业,如暴露或浸泡时间过长,应重 新检查后,方可进行基础施工。(4 )、基

14、础作业前,基底保持平整,松动部分应及时清除干净, 岩层基底表面 要刷洗干净。(5 )、明挖基坑,可米用汇水井或井点法排、降水,应保持基 坑底不被水淹。6、基坑排水方法不当。预防措施;(1 )、明挖基坑,可米用汇水井或井点法排、降水,应保持基 坑底不被水淹。(2 )、粉、细砂土质的基坑,宜用井点法降低水位。当用集水 井排水时,应采取 防止带走泥砂的措施。(3) 、水下挖基时,抽水能力应为渗水量的1.5 2.0倍V(4 )、基坑排出的水应以水管或水槽远引。(三) 、桥梁工程钻孔灌注桩基础1、孔径不足预防措施:(1 )、选用适当的钻头直径,钻头磨耗严重时要及时焊补。(2 )、流塑性地基土变形造成缩孔

15、时,宜上下反复扫孔,以扩 大孔径。(3 )、泥浆指标控制在规范范围内,防止泥浆糊壁。2、孔深不够。预防措施:(1 )、检查土样,与地质剖面图对照,防止误判。(2 )、根据钻进速度变化和钻进工作状态判定。(3 )、根据钻杆和钢丝绳的长度控制,并随时用测绳检查3、孔底沉渣过厚。预防措施:(1 )、选用合适的清孔方法,保证清孔后泥浆指标符合要求。(2 )、测量实际孔深与钻孔深度比较。(3 )、清孔、下钢筋笼、下导管应连续作业。(4 )、浇筑砼前,应再次检查沉渣厚度。不满足,二次清孔。4、砼在灌注过程中钢筋笼上浮。预防措施:(1 )、砼在接近钢筋笼骨架时,宜使导管保持较大的埋深,在 钢筋笼底部 1米

16、左右范围内,减慢灌注速度,当砼上升到骨架底 口 4 米以上时,再提升导管,使 其底高于骨架底部2 米以上即可恢复正常灌注速度。(2)、保持合适的泥浆相对密度防止流沙涌入托起钢筋笼。(3)、坍落度不宜过小。5、导管进水。(1)、首批混凝土储量要充足,导管底口距孔底的间距以30 -50 厘米为宜,首批混凝土浇注后导管应埋入混凝土。(2)、导管接头要严密,灌注前要进行水密性、 承压、抗拉试验。预防措施;(3) 、导管提升平稳,测深准确。6、卡管。预防措施:(1) 、隔水球胆直径应略小于导管直径,灌注前要做隔水球通过 试验。(2) 、混凝土坍落度不宜过小、流动性差、夹有大粒径集料、粗 集料集中的混凝土

17、 不允许灌注。(3) 、埋管不宜过深,加快灌注速度,避免混凝土在管内初凝。7、埋管。预防措施:(1) 、严格控制埋管深度一般不得超过 6 8 米。(2) 、在导管上端安装附着式振捣器, 拔管前或停灌时间较长时, 均应适当振 捣,使导管周围的混凝土不致过早地初凝。(3) 、首批混凝土掺入缓凝剂,加速灌注速度,(4) 、导管接头螺栓事先应检查是否稳妥。(5) 、提升导管时不可猛拔。8、断桩、夹泥。(1) 、预严防格措控施制:混凝土的坍落度和和易性。(2) 、应连续灌注,灌注时间不能过长,防止续灌的混凝土冲破 顶层。(3) 、导管埋入混凝土不得小于 2米,导管不得漏水,导管第一 节长度应大于 4 米

18、。(4) 、灌注时,经常精确测定已灌注混凝土面标高,防止误判, 导致管埋深过小。9、桥墩与桥台混凝土墩台质量控制措施:(1) 、墩台施工前应将顶面冲洗干净,混凝土基础应凿除表面浮 浆,整修连接钢/筋。墩台模板支架应满足强度 刚度和稳定性的要求。模板结缝应严密,不得漏 浆。(3) 模板采用分段整体吊装时,应连接牢固,保证其整体性, 可视吊装能力确定分段高度。(4) 浇筑墩台混凝土时,脚手架工作平台不得与模板支架 联结。支架应支于 可靠的地基上。(5) 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检查模板钢筋及预埋件预留孔 位置和保护层厚 度。(6) 墩台混凝土应一次性浇筑,当间歇浇筑时,施工缝应符合 规范要求。(7)

19、墩台混凝土的浇筑,应分层进行,分层厚度30 50厘米, 且捣固密 实,捣固时捣固棒应快插慢提,以表面浮浆平整为宜, 不过捣漏捣。(8) 墩台混凝土未达到终凝前,不得泡水。10桥面及附属工程1、桥面防水预防措施:(1 )、桥面防水层应按设计要求设置。(2 )、防水层材料应经过检查。在符合规定标准后方可使用。(3 )、防水层通过伸缩缝或沉降缝时,应按设计规范铺设。(4 )、防水层应横桥向闭合铺设,底层表面应平顺、干燥、干 净。沥青防水层 不宜在雨天或低温下铺设。(5 )、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层当采用油毛毡或织物与沥青粘合 的防水层时,应 设置隔断缝。2、泄水管的安装不到位。预防措施:(1 )、泄水管

20、的施工应按设计要求执行。泄水管应审出结构物底面 100 150mm.(2 )、桥面泄水孔应略底于桥面标高。(四)、其它工程钢筋工程1、 钢筋骨架外形尺寸不准。预防措施:(1 )、在绑扎时将多根钢筋端部对齐,防止钢筋绑扎偏斜或骨 架扭曲。(2 )、将导致骨架外形尺寸不准的个别钢筋松绑,重新安装帮 扎。2、同一截面内钢筋接头太多。预防措施;(1 )、在下料时按下料钢筋编号再编分号。(2 )、轴心受拉和小偏心受拉杆件中的钢筋接头,均应焊接, 不得采用帮扎接 头。(3 )、如果分不清受拉或受压区时, 接头位置均应按受拉区的 规定办理。(4 )、在钢筋骨架未绑扎时,发现接头数量不符合要求时,应 立即改变

21、设置方 案。3、钢筋少放。预防措施:1 )、加强配料工作,按图核对配料单或料单。2 )、钢筋绑扎和安装前认真熟悉图纸和配料单,确定合理的绑扎顺序。3 )、钢筋绑扎完毕,技术干部和专职质检员要认真检查。4、钢筋焊接接头的机械性能达不到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预防措施:(1 )、焊接材料、焊接方法、工艺参数,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及 施工组织设计的 规定。(2)、焊工必须根据施工条件试焊, 经试验合格后方可在工程 中施焊。5、焊缝尺寸不足。预防措施:(1 )、按照设计图纸的规定进行检查。(2 )、图上无标注和要求时,检查焊件尺寸,焊缝宽度不小于0.7d,焊缝厚度不小于0.3 d,允许误差0.05 d

22、( d钢筋直径),发现尺寸不 足,应清除焊渣后及时补焊。模板工程1、模板面之间不平整,接缝不严密。预防措施:(1 ) 、模板制作时采用大块钢模或木模, 保证模板表面平 整度,尽量减少接缝。(2)、钢模板的拼装应符合国家标准组合钢模板技术规范 各种螺栓连接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3 ) 、多次重复使用的木模应在内侧加丁薄铁皮。木模的转角处加嵌条或作成斜角。(4)、模板拼装时接缝处应采用双面胶处理。2、模板位置不准,线条不流畅。 预防措施:(1 ) 、模板安装位置应准确定位并做出明显标志。(2 ) 、模板安装时应严格控制模内尺寸。(3)、对小半径曲线上的模板应适量减少模板尺寸,以免模板安装后线

23、条不流 畅。(4)、加强对模板的支撑,以免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出现跑模现象。(5)、混凝土浇筑,发现模板有超过容许偏差变形值的可能时,及时纠正。3 、模板翘曲、变形。预防措施:(1 )、 混凝土应分层浇筑以减少对模板的集中应力。(2 )、 模板拆除后应及时清理并涂防锈剂。(3 )、 木模应保持湿润,严禁长时间的暴晒。(4 )、 模板应经常维修整理,分类妥善存放。木模应侧放,钢 模下设垫块平 放。(五)、混凝土工程1、混凝土和易性不良。预防措施:(1 )、 控制水泥标号与混凝土强度等级之间的合理比值, 严格 遵守施工规定的 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2 )、 严格按试验确定的配合比施工。(3 )、

24、 配料准备,并保证足够的搅拌时间。(4 )、 选用正确的运输方法,控制运输时间不过长。(5 )、 测定拌和站和浇筑处的坍落度, 控制后者的数量符合施 工规范的规定。 (6 )、 对已离析的混凝土,应进行二次拌合或弃之不用。 2、混凝土强度达不到 设计要求、和易性差。预防措施:(1 )、 控制材料质量。(2 )、 按照施工规范要求和施工水平确定配制强度。(3 )、 配合比设计应遵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 配料误差不超 过施工规定。(4 )、 控制混凝土施工工艺中各个环节的质量。5 )、 试块应标准养护。3、混凝土表面蜂窝麻面。预防措施:(1 )、 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和搅拌时间。(2 )、 防止运输中

25、漏浆、离析和运输时间过长。(3 )、 浇筑时控制坍落度符合施工要求。(4 )、 采用合适的浇筑顺序和方法, 控制自由下落高度不超过2 米。(5 )、 浇筑应分层进行, 分层厚度根据捣实方法及相应施工规 范要求确定。(6 )、 选择合适的振捣设备,采用正确的振捣方法,防止漏振 和过度振捣。(7 )、 模板表面要清理干净,接缝严密。(8 )、 浇筑时随时检查模板及支架的稳固性, 发生问题及时维 修,尤其防止变 形漏浆。4 、混凝土结构或构件缺棱、掉角。预防措施;(1 )、 拆模不宜过早, 按规范规定结合实际浇筑的自然条件来 确定拆模时间。(2 )、 模板支设和拆除顺序方法要正确。(3 )、 对混凝

26、土构件移位时应选择合理的起吊和运输方法。(4 )、 加强成品保护,防止碰撞混凝土结构或构件。 5、混凝土表面裂缝。预防措施:(1 )、 检查水泥是否符合规定要求。必要时要作安定性检验, 合格后方可使 用。(2)、 砂石质量应符合有关标准规定, 石子含泥量高时应冲洗, 抗裂要求高时不宜采用细砂。(3 )、 对于温度影响的裂缝应采用低热水泥, 合理采用骨料和 配合比,以降低水 泥用量。6、混凝土蜂窝现象: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 间形成空隙类似 蜂窝状的窟窿。产生的原因(1) 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予、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 准,造成砂浆少、石于多;(2) 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

27、,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 密实;(3) 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通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 砂浆离析(4) 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 够;(5) 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6) 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7) 基础、柱、墙根部未稍加间歇就继续灌上层混凝土。 防治的措施(1) 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 量准确,混凝土拌 合均匀,坍落度适合;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 2m 应设串筒或溜槽:浇灌应分层下 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 模板缝应堵塞严密, 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 况防止漏浆; 基础、柱、墙根部应在下部浇完间歇 11

28、5h ,沉实后再浇上 部 混凝土,避免出现“烂脖子”。(2 )小蜂窝:洗刷干净后,用 1:2 或 1:2 5 水泥砂浆抹 平压实;较大蜂窝,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净后,支模 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 实,较深蜂窝,如清除困难,可 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灌筑混凝土封闭 后,进行水泥 压浆处理,7、混凝土麻面 现象: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 粗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产生的原因(1) 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于净,拆模时 混凝土表面被粘 坏;(2) 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 去,使混凝土失 水过多出现麻面;(3) 模板

29、拼缝不严,局部漏浆;(4) 模扳隔离剂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 模板粘结造成麻 面;(5) 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悱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防治的措施(1) 模板去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应用油毡纸、腻子等堵严,模扳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 凝土应分层均匀振 捣密实,至排除气泡为止;( 2 )表面作粉刷的,可不处理,表面无粉刷的,应在麻面部 位浇水充分湿润后, 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 将麻面抹平 压光。8、混凝土孔洞现象: 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 局部没有混凝土或 蜂窝特别大,钢筋局

30、部或全部裸露。产生的原因(1) 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和埋件处,混凝上下料被 搁住,未振捣就 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 ;(2) 混凝上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又未进 行振捣。(3) 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下料过高,振捣器振动不 到,形成松散孔 洞;(3) 混凝土内掉入工具、木块、泥块等杂物,混凝土被 卡住。防治的措施(1) 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灌,在模 扳内充满,认真分 层振捣密实,预留孔洞,应两侧同时下料,侧 面加开浇灌门,严防漏振,砂石中混有粘土块、模板工具等杂物 掉入混疑土内,应 及时清除干净;(2) 将孔洞周围的松散混凝土和软弱浆膜凿除,用压力水冲

31、洗,湿润后用高强 度等级细石混凝土仔细浇灌、捣实 。9、混凝土露筋现象:混凝土内部主筋、 副筋或箍筋局部裸露在结构构件表面。 产生的原因(1)灌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或垫块太少或漏放, 致使钢筋紧贴模 板外露 ;(2) 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石子卡在钢筋上,使水泥 砂浆不能充满钢 筋周围,造成露筋 ;(3) 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产生离折,靠模板部位缺浆或模板 漏浆。(4) 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保护层处混凝土振或振捣不实;或 振捣棒撞击钢筋 或踩踏钢筋,使钢筋位移,造成露筋;(5) 木模扳未浇水湿润吸水粘结或脱模过早,拆模时缺棱、 掉角,导致漏/筋防治的措施(1) 浇灌混凝土,应保证钢筋

32、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并加强检验查,钢筋密集时,应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保证混凝土配合 比准确和良好的和 易性;浇灌高度超过 2m ,应用串筒、或溜槽 进行下料,以防止离析;模板应充分 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混凝 土振捣严禁撞击钢筋,操作时,避免踩踏钢筋,如有踩 弯或脱扣 等及时调整直正; 保护层混凝土要振捣密实; 正确掌握脱模时间, 防 止过早拆模,碰坏棱角。(2 )表面漏筋,刷洗净后,在表面抹 1 :2 或 1 :2.5 水泥 砂浆,将允满漏 筋部位抹平; 漏筋较深的凿去薄弱混凝上和突出 颗粒,洗刷干净后,用比原来高 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 。11 、缝隙、夹层 现象:混凝土内存在水平或垂直

33、的松散混疑土夹层。产生的 原因(1) 施工缝或变形缝未经接缝处理、 清除表面水泥薄膜和松 动石子,未除 去软弱混凝土层并充分湿润就灌筑混凝土;(2) 施工缝处锯屑、泥土、砖块等杂物未清除或未清除干 净;(3) 混疑土浇灌高度过大,未设串简、溜槽,造成混凝土离 析;(4) 底层交接处未灌接缝砂浆层,接缝处混凝土未很好振 捣。 防治的措施(1)认真按施工验收规范要求处理施工缝及变形缝表面;接缝处锯屑、泥土砖块等杂物应清理干净并洗净;混凝土浇灌高度大于2m应设串筒或溜槽,接缝 处浇灌前应先浇50 一 100mm厚原配合比无石子砂浆,以利结合良好,并加强接 缝处混凝土的 振捣密实(2)缝隙夹层不深时,

34、可将松散混凝土凿去,洗刷干净后,用1: 2或1:2.5水泥砂浆填密实;缝隙夹层较深时,应清除松散部分和内部夹杂物,用压力水冲洗干净后支模,灌细石混凝土或将表面封闭后进行压浆处理。五、第一总监办质量通病分析 (一)、桥头跳车1、原因分析桥头搭板施工中台背填砂石料的过程没有按照规范要求,分层 填土、碾压,导致使用过程中路床下沉。2、防治措施在进行台背回填砂石料时,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分层碾压,分 层厚度不大于15厘米,保证回填土的密实度。在台背局部大型机械不能展开的部 位,采用小型碾压设备进行压实,保证在使用过程中不“跳车” 。(二)、路基沉陷1、原因分析(1)填筑前对基底的杂草、有机土、种植土及垃

35、圾等没有清理,对耕地及 土质松散的基底在填筑前没有压实;(2 )路基填料选择不当,用粉质粘土或含水过高的粘土等填料,不易压实;3)压实机械选择不当,或压实方法不对,压实遍数不足等形成压实度不够或压实不均匀;(4)路基填筑前没有对软基进行处理,在路基自重下,软 基压缩沉降或因承 载力不足向两侧挤出,引起路基沉陷。2、预防措施(1 )填筑前对地基进行彻底清理,挖出杂草,树根、清除 表面有机土、 种 植土及垃圾, 对耕地及土质松散的基底进行压实 处理。(2 )选用较好的粗粒土作为填筑材料,当采用细粒土时, 如含水量超过最 佳含水量两个百分点以上时, 应采取晾晒或掺入 石灰、固化材料等技术措施进行 处

36、理。(3)用不同材料填筑路基时,应分层填筑,每一水平层均 应采用同类材料, 不得混填。路床应分层压实,每层压实厚度, 不宜超过 20 厘米,路床顶面最后一 层最小压实厚度不应小于 8 厘米,压实机械的功能及碾压变数经过试验确定。(4 )对软地基应是不同情况进行换填强度较大的砂、 碎石、 灰土、素土或 采取挤密桩法处理。六、有关要求(一)严格执行首件验收合格制 各施工合同段路基试验段、 同类型混凝土构 件施工需实行首 件验收合格制度,及时总结经验,指导后续施工。二)精细管理,保证效果1. 推行集中拌和、工厂化预制,按标准化流程进行施工。 对使用商品混凝土 的合同段, 选择商品混凝土生产厂家前,

37、必须 经建管处、总监办对其生产设备、 质量控制体系、原材料来源、 堆料场地硬化情况及堆料场大小等进行考查。 经考 查认可后的商 品混凝土生产厂家, 必须严格按经建管处、 总监办批准的配合比 进行生产,接受建管处、总监办、施工单位对其混凝土生产全过 程进行的监督、检 查,总监办、施工单位必须派驻人员对其生产 全过程进行有效监控。2. 对其他合同段的混凝土拌合场, 必须按招标文件要求及投 标文件承诺配 置拌合设备、 设施进场。 要求混凝土拌和场的堆料 场地面积应至少能满足同时堆 放 2000m3 砂、石等原材料的需 要,要求尽量采用同一料场的原材料施工; 拌和 场地要有良好的 排水、防水措施, 场

38、地应进行硬化处理; 不同集料应按不同产 地、 规格分别堆放,不同料堆间应建立有效的隔断,避免窜料,不同 集料应具有 规范、明显标识。3. 加强施工作业人员培训和施工技术交底。在施工组织设 计中采取有针对 性的措施治理质量通病, 对施工人员层层进行技 术质量交底, 有针对性的开展施 工作业人员技能培训, 提高具体 施工作业人员(施工现场的技术、质量、试验检 测人员以及参与 施工的主要劳务人员等) 治理质量通病的意识和技能。 施工作业 人员应保持固定, 不得随意更换。 监理工程师应详细记录参与关 键部位、关键工 序施工各环节的施工、管理、检验人员信息。4. 加强对原材料、模板制作安装及混凝土拌和、

39、运输、振 捣、养护等环节 的精细化管理。加强水泥、钢筋(钢绞线) 、集 料等原材料的进场检验, 建立原 材料进场台帐和检验台帐, 发现 不合格的原材料必须立刻清退出场并做好记录。 进场的钢筋、 水 泥、外掺剂等产品应具有完整、有效、合格的供货质量证明和工 厂试验报告等资料;严禁使用锈蚀严重的钢筋(钢绞线) ,杜绝 使用不合格材 料。 拌制混凝土用的水应满足规范要求。 进场的砂、 石材料的各项技术指标经检 验合格后方能使用。 根据混凝土使用 特点合理选择外掺剂, 选用时要熟悉其产品 性能, 经检验确认符 合施工要求后方可使用。 必须准确控制掺配剂量, 严禁使 用对工 程质量和耐久性有不利影响的外

40、掺剂。水泥应按不同生产时间、 生产批次 入库,分别储存、堆放。 采用强制性拌和机,并具有 电子精确计量的设备,保证 拌和时间,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混 凝土运输采用混凝土罐车,避免混凝土离析。5. 高速公路必须使用钢模板。 模板制作安装必须牢固, 选用 合理的脱模 剂, 制定合理的支架设立方案, 注意模板接缝的处理; 模板首次使用前要打麿、 除锈, 周转使用前要将表面残渣清理干 净,并均匀涂刷脱模剂,定期对模板进行 校正。预应力张拉严格 按照强度和龄期双控的要求进行作业。6. 钢筋加工与安装要规范,严格控制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 度,避免过振松 顶和漏振,在混凝土振捣过程中,防止振捣棒触 及钢筋;混

41、凝土应保湿覆盖,养护 要加强,养护时间必须达到规范要求;7. 严格按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试配时应 使用施工实际采 用的材料,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 应根据施工工艺、 施工条件、材料、混凝土质量 波动的变化情况,及时进行配合比 调整、报批。加强混凝土拌和管理、保证计量准 确,搅拌均匀, 防止离析。8. 严格按交通运输部、山西省交通运输厅及厅质量监督站 的相关要求开展 工地试验室管理达标活动, 规范开展各项混凝土 质量技术指标检测。(三)施工过程的基本要求1预制梁板、现浇梁施工的基本要求(1 )加强混凝土的震捣和养生。预制 T 梁和小箱梁要使用 附着式震捣器, 预制梁板养生采用喷淋方式

42、, (可在预制场设置 高位水池,沿台座两侧布量带孔 软管, 安装配套供水管道和阀门, 打开阀门实现自动喷淋) ,墩柱和现浇梁板应 配置抽水机和相应 输水管道供水养生;(2)同跨预制梁板张拉龄期和存梁时间应基本一致,预拱 度应符合设计要 求,梁板顶部浇注应平整、无浮浆;(3 )预制梁板底支座处钢板位置、支座垫石高度应符合设 计要求,墩台支 座垫板应稳固;(4)梁板就位后梁两端支座应对位,梁板底与支座以及支 座底与垫石顶是否 密贴;(5)预制梁板、现浇梁的结构尺寸应符合现行施工规范的 有关规定;(6 ) 两梁板之间接缝、 填充应符合设计要求, 填缝应平整 密实。2. 桥面铺装机械设备的基本要求 桥

43、面铺装施工应采用三辊轴整平机、大功率 平板式振捣器、 旋转磨平机等;3. 桥面混凝土铺装层施工的基本要求(1 ) 桥面混凝土铺装层施工前应凿除梁顶浮浆、砂浆块、 油污等;(2)桥面混凝土铺装施工前应对桥面铺装厚度采取双控措 施:厚度代表值应 满足设计要求, 极限最小厚度不应小于设计厚 度;(3 ) 桥面混凝土铺装施工基准线固定应牢固、 顺直, 精度 应满足现行施 工规范的有关规定;(4)桥面混凝土铺装施工前,应对梁顶洒水湿润,但不得 局部积水;(5)铺筑作业时应有专人指挥均匀布料,混凝土坍落度需 满足批准的混凝土 配合比设计要求;(6)桥面混凝土铺装施工混凝土拌合物出料、铺筑完毕允 许的最长时

44、间应满 足现行施工规范的有关规定。4. 桥面混凝土铺装层钢筋安装的基本要求(1 ) 梁板混凝土顶面应安装锚固架立钢筋, 桥面铺装钢筋 网与锚固架立 筋焊接应牢固,锚固架立筋每平方米应有 4 一 8 根,梁端或支座部位剪应力较大 处取大值,反之取小值;(2)桥面铺装钢筋网不得贴梁板顶面,不得使用非锚固钢筋网支架和砂浆垫 块;(3)桥面铺装层钢筋网应使用焊接网或预制带肋钢筋网,不宜使用绑扎钢筋 网;(4)桥面铺装钢筋网应在整个桥面铺装层内连续,不得因铺装宽度不足或停 工而切断纵、横钢筋。5. 桥面铺装混凝土养生(1 )桥面铺装混凝土施工完毕后应立即开始养生,应采取土工布(毡) 或其他材料进行覆盖保

45、湿养生,保持混凝土表面始终处于湿润状态;(2)昼夜温差大于10 C以上或日平均温度小于5 C施 工应采取保温保湿 养生措施;( 3 )桥面铺装混凝土在养护期间内,严禁人、畜、车辆通行,在强度符 合设计、规范要求后,才能开放通车。6. 预应力张拉、压浆(1)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且砼龄期不少于 7天,方能张拉预应力。预应力张拉应进行张拉力和伸长量双指标控制。预应力筋、锚 具和压浆的原材料、浆体的各项技术指标必须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孔道压浆一律/卜八J 一亠刁I、9(2)制孔管道应采用定位钢筋固定安装,且安装牢固,接头密合,弯曲圆顺,不漏浆。固定各种成孔管道用的定位钢筋的间距,对于钢管不宜大于Im ;对 于波纹管不宜大于05m ;对于胶管不宜大于03m ;对于曲线管道宜适当加 密;3)锚垫板平面应与孔道轴线垂直;(4 )千斤顶、油表、钢尺等器具应经检查较正、标定,张 拉设备应定期维 护和校验;(5 ) 浇筑混凝土时严禁振捣器触碰预应力管道或预应力 筋;(6 )桥梁墩柱、梁板等混凝土构造物在养护龄期达到28天后,要求全部进行混凝土强度回弹检测, 以进一步判定混凝土 实体强度。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