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塞山怀古》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23959598 上传时间:2022-07-23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81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西塞山怀古》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西塞山怀古》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西塞山怀古》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资源描述:

《《西塞山怀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塞山怀古》(2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江南春绝句 杜牧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多少楼台烟雨中。内容:莺歌燕舞,万紫千红,辽阔江南,景色如画;蒙蒙细雨,南朝佛寺尚存,而统治者早已消亡。寓意:对统治者广建佛寺的不满,兴亡之叹。余秋雨先生说过,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余秋雨先生说过,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的抒情主题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怀古之情、兴亡之叹古之情、兴亡之叹。咏史咏史诗就是以吟咏诗就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或人物为题材,借此抒或评论历史故事或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怀

2、古怀古诗则是诗则是由作者身临旧地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由作者身临旧地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怀古诗词,是诗人在游览古迹或阅读史书时,有感于历怀古诗词,是诗人在游览古迹或阅读史书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多以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多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或借古以喻今,或借古以讽今之作。这类作品内容与思想大都或借古以喻今,或借古以讽今之作。这类作品内容与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

3、凉。怀古诗词因为要摘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怀古诗词因为要摘取历史的某些片段,因此人们往往又笼统地称其为咏史怀古诗。取历史的某些片段,因此人们往往又笼统地称其为咏史怀古诗。怀人伤己(对比失落怀人伤己(对比失落、同病相怜、同病相怜)怀古伤今(昔盛今衰怀古伤今(昔盛今衰、借古讽今、借古讽今)怀古诗的结构一般是临古地,思古人,忆怀古诗的结构一般是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其事,抒己志。表现主观情感表现主观情感观照历史兴衰观照历史兴衰怀古诗的主旨怀古诗的主旨怀古诗有的是咏古迹,有的是怀古人,有的是忆古事。但是多怀古诗有的是咏古迹,有的是怀古人,有的是忆古事。但是多或借古喻今,或借古

4、讽今或借古喻今,或借古讽今。主题大致有:主题大致有:1 1、感慨盛衰无常,如唐代李白的、感慨盛衰无常,如唐代李白的越中览古越中览古;2 2、揭露统治者的昏庸奢侈,警告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如杜揭露统治者的昏庸奢侈,警告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如杜牧牧过华清宫绝句过华清宫绝句。3 3、感慨国运衰微,、感慨国运衰微,如刘禹锡的如刘禹锡的石头城石头城;4 4、抒发爱国情怀,如抒发爱国情怀,如辛弃疾的辛弃疾的永遇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京口北固亭怀古;5 5、追慕古贤、渴望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如卢照邻的追慕古贤、渴望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如卢照邻的咏史咏史四首四首。6 6、感慨壮志难酬,如苏轼的感慨壮志难酬,如

5、苏轼的念奴娇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怀古;1、2、3无我之境无我之境 4、5、6有我之境有我之境品读怀古诗的方法品读怀古诗的方法 1、要弄清作品所涉及的史实、人物和典故;、要弄清作品所涉及的史实、人物和典故;2、清楚诗人的生平际遇和所处时代;、清楚诗人的生平际遇和所处时代;3、明确古与今(人与己)的连接点;、明确古与今(人与己)的连接点;4、古今(人己)对比,结合诗句,体会作品主旨。、古今(人己)对比,结合诗句,体会作品主旨。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作者简介 刘禹锡(刘禹锡(772772842842),),字梦得字梦得 ,晚年自号庐山人,彭,晚年自号庐山人,彭城城(今江苏徐州今江苏徐州)人,是汉中山靖王

6、后裔。唐代中晚期诗人,是汉中山靖王后裔。唐代中晚期诗人、哲学家。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人、哲学家。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人物之一。刘禹锡天资聪颖,敏而好学,从小就才学过人,刘禹锡天资聪颖,敏而好学,从小就才学过人,气度非凡。他十九岁游学长安,上书朝廷。二十一岁,气度非凡。他十九岁游学长安,上书朝廷。二十一岁,与柳宗元同榜考中进士。同年又考中了博学宏词科。与柳宗元同榜考中进士。同年又考中了博学宏词科。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他没有自甘沉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

7、为朗州司马。他没有自甘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精神进行创作,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精神进行创作,积极向民歌学习,积极向民歌学习,创作了创作了采菱行采菱行等仿民歌体诗歌。等仿民歌体诗歌。一度奉诏还京后,刘禹锡又因诗句一度奉诏还京后,刘禹锡又因诗句“玄都观里桃千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触怒新贵被贬为连州刺史。触怒新贵被贬为连州刺史。后被任命为江州刺史,在那里创作了大量的后被任命为江州刺史,在那里创作了大量的竹枝竹枝词词。名句很多,广为传诵。名句很多,广为传诵。824824年夏,他写了著年夏,他写了著名的名的西塞山怀古西塞山怀古:“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

8、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故垒萧萧芦荻秋。”这首诗为后世的文学评论家所这首诗为后世的文学评论家所激赏,认为是含蕴无穷的唐诗杰作。激赏,认为是含蕴无穷的唐诗杰作。后来,几经多次调动,刘禹锡被派往苏州担任后来,几经多次调动,刘禹锡被派往苏州担任刺史。当时苏州发生水灾,饥鸿遍野。他上任以后刺史。当时苏州发生水灾,饥鸿遍野。他上任以后开仓赈饥,免赋减役,很快使人民从灾害中走出,开仓赈饥,免赋减役,很快使人民从灾害中走出,过上了安居乐业的

9、生活。苏州人民爱戴他,感激他,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苏州人民爱戴他,感激他,就就把曾在苏州担任过刺史的韦应物、白居易和他合把曾在苏州担任过刺史的韦应物、白居易和他合称为称为“三杰三杰”,建立了三贤堂。,建立了三贤堂。唐文宗也对他的政唐文宗也对他的政绩予以褒奖,赐给他绩予以褒奖,赐给他紫金鱼袋紫金鱼袋。刘禹锡晚年回到洛阳,任太子宾客,与朋友交游赋诗,生活闲适。死后被追赠为户部尚书。其诗现存800余首。其学习民歌,反映民众生活和风土人情的诗,题材广阔,风格上汲取巴蜀民歌含蓄宛转、朴素优美的特色,清新自然,健康活泼,充满生活情趣。其讽刺诗往往以寓言托物手法,抨击镇压永贞革新的权贵,涉及较广的社会现象

10、。晚年所作,风格渐趋含蓄,讽刺而不露痕迹。解题:西塞山,在今湖北大冶东面的西塞山,在今湖北大冶东面的长江边,形势险峻,是六朝有长江边,形势险峻,是六朝有名的军事要塞。长庆四年(八名的军事要塞。长庆四年(八二四年)刘禹锡由夔州刺史调二四年)刘禹锡由夔州刺史调任和州刺史,沿江东下,途经任和州刺史,沿江东下,途经西塞山,西塞山,即景抒怀即景抒怀,写下此,写下此诗。诗。西塞山风光 西塞山怀古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

11、,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故垒萧萧芦荻秋。诗文解释诗文解释王濬率领高大的战船,顺江而下,讨王濬率领高大的战船,顺江而下,讨伐东吴,金陵城中的士气黯然消失。伐东吴,金陵城中的士气黯然消失。千丈的铁链沉入江底,一片投降的旗千丈的铁链沉入江底,一片投降的旗子挂在石头城上。人生中有几回伤感子挂在石头城上。人生中有几回伤感往事,山形依然没有改变,枕靠在长往事,山形依然没有改变,枕靠在长江上。从今以后天下统一,旧日的堡江上。从今以后天下统一,旧日的堡垒在一片芦荻草中显得凄凉萧瑟。垒在一片芦荻草中显得凄凉萧瑟。1、“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这一联中哪两个字用得好?“下”和“收”字用得好。“下”

12、:一有符合地理形式,由上游向下游进军,符合历史事实的意思;又有西晋攻下了东吴的意思;“收”字,写出了东吴的望风披靡。益州金陵,相距遥遥,一“下”即“收”,何其速也!两字对举就渲染出一方是声势赫赫,一方是闻风丧胆。2、颔联将晋吴之战的形势从哪些方面 作了形象地描绘?什么手法?从形象上看,一横一竖,一下沉一高扬;从色彩上看,一边是晋军烧毁铁锁的冲天火光,一边是投降的白旗;从气氛上,晋军得胜趾高气扬,东吴兵败无限凄惨。对比的手法。在对比中写出了战争双方的强弱,更写出了胜利者那种摧枯拉朽、咄咄逼人,而失败者黯然失色,仓皇逃窜的神态。“沉、出沉、出”写出了战事及结果,写出了战事及结果,细腻传神的点出孙吴

13、政权日薄细腻传神的点出孙吴政权日薄西山的颓势和溃败的丑态。西山的颓势和溃败的丑态。“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是,是承上联具体地写出金陵政权承上联具体地写出金陵政权“黯然收黯然收”的的景况和原因。景况和原因。“千寻铁锁千寻铁锁”是东吴在西塞是东吴在西塞山下江险碛要处的设防。它包含有两层意山下江险碛要处的设防。它包含有两层意思:一是表明孙皓政权尽管腐败,但还是思:一是表明孙皓政权尽管腐败,但还是不愿轻易失国,而进行拚死抵抗的;二是不愿轻易失国,而进行拚死抵抗的;二是渲染王濬的足智多谋,英勇善战。渲染王濬的足智多谋,英勇善战。“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人世

14、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流”,两句是诗人触景生情,对历,两句是诗人触景生情,对历史上的兴亡,发出伤心的慨叹。眺史上的兴亡,发出伤心的慨叹。眺望金陵的西塞山依然巍峨耸立,其望金陵的西塞山依然巍峨耸立,其下的长江在寒秋中滚滚东流。可是下的长江在寒秋中滚滚东流。可是当年在金陵的帝王都不见了。当年在金陵的帝王都不见了。“往事往事”二字,包蕴深沉,它指二字,包蕴深沉,它指自东吴以后在金陵相继建都的自东吴以后在金陵相继建都的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这些政权的灭亡,大都有代,这些政权的灭亡,大都有相似的原因。但是人们总不接相似的原因。但是人们总不接受历史的教训,在循环往复地

15、受历史的教训,在循环往复地因袭着前人的失误而不自省。因袭着前人的失误而不自省。“往事往事”二字,包蕴深沉,它指自二字,包蕴深沉,它指自东吴以后在金陵相继建都的东晋、东吴以后在金陵相继建都的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这些政宋、齐、梁、陈六个朝代,这些政权的灭亡,大都有相似的原因。但权的灭亡,大都有相似的原因。但是人们总不接受历史的教训,在循是人们总不接受历史的教训,在循环往复地因袭着前人的失误而不自环往复地因袭着前人的失误而不自省。省。“几回伤往事几回伤往事”,不仅有对前朝兴,不仅有对前朝兴所以这里的亡的感叹,也有对自己所以这里的亡的感叹,也有对自己一生遭遇的悲诉。一个一生遭遇的悲诉。一个“

16、伤伤”字,字,充分表现了悲痛之情。充分表现了悲痛之情。“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是,是全诗的主旨。诗人对往事的全诗的主旨。诗人对往事的“伤伤”是根于是根于当世的忧,伤往事是次,忧当世是主。当世的忧,伤往事是次,忧当世是主。“今逢四海为家日今逢四海为家日”既是诗人欣喜唐王朝既是诗人欣喜唐王朝这个暂时还统一的局面,又是警喻世人这这个暂时还统一的局面,又是警喻世人这个局面恐怕很快就要失去,个局面恐怕很快就要失去,“故垒萧萧芦故垒萧萧芦荻秋荻秋”大概将会成为唐王朝未来的真实写大概将会成为唐王朝未来的真实写照。后人会和此时的诗人一样面对前朝的照。后人会和此时的诗人

17、一样面对前朝的故垒遗迹,在一片秋风芦荻的摇曳之中而故垒遗迹,在一片秋风芦荻的摇曳之中而伤心叹喟。如此在内容上则深化了诗的主伤心叹喟。如此在内容上则深化了诗的主题思想,在感情上和前面的题思想,在感情上和前面的“人世几回伤人世几回伤往事往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西塞山怀古西塞山怀古一诗叙说的内容是历史上一诗叙说的内容是历史上的事实,状摹的景色是眼前的实景,抒发的事实,状摹的景色是眼前的实景,抒发的感叹是诗人胸中的真情。诗人巧妙地把的感叹是诗人胸中的真情。诗人巧妙地把史、景、情完美地揉合在一起,使得三者史、景、情完美地揉合在一起,使得三者相映相衬,相长相生,营造出一种含蕴半相映相衬,

18、相长相生,营造出一种含蕴半瞻的苍凉意境,给人以沉郁顿挫之感。瞻的苍凉意境,给人以沉郁顿挫之感。3 刘禹锡所处的中唐是藩镇割据的时代,其间虽然在唐宪宗时期出现过短暂的统一,但至刘禹锡写作此诗时的唐穆宗长庆四年(824),河北三镇又恢复到了割据状态。金陵(今南京)虽是六朝古都,但都是割据一方的政权。诗人在诗中将批判的锋芒指向地方割据势力,因此诗人的怀古其实是在慨今;四海为家,江山一统是诗人所极力赞扬的。同时,六朝灭亡的历史教训,也是对当朝统治者的忠告,有一箭双雕的效果。小结思想感情思想感情:这是一首怀古诗。诗人追怀:这是一首怀古诗。诗人追怀西晋灭吴的史实,抒发感慨借古讽今,西晋灭吴的史实,抒发感慨借古讽今,将批判的锋芒指向地方割据势力,并将批判的锋芒指向地方割据势力,并提醒唐朝统治者不要忘记历史教训。提醒唐朝统治者不要忘记历史教训。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对比、借古讽今:对比、借古讽今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