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导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23858271 上传时间:2022-07-23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47.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导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导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导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导(1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授课年级五()学科语文课题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任课教师课型问题生成课问题解决课课时2课时授课时间教材分析这是一篇充满了昂扬向上的精神和英雄气概的文章。文章记叙了在高寒缺氧,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施工条件异常艰苦的情况下,西部建设者们以智慧和力量克服了一个个世界级难题,攻克了国际性技术难关,创下了世界铁路建设奇迹,那就是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隧道风火山隧道贯通的经过。文章条理清楚,数据详实,字里行间包含着对西部建设者智慧与力量、吃苦奉献精神的歌颂。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14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过程与方法默读全文,了解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

2、路,建设者在修建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修建青藏铁路的重要意义,感受建设者无私奉献、乐观向上和科学创新的精神。继续增加对西部大开发的了解。重点难点1.把握主要内容,弄清建设者们是如何克服复杂冰冻土层、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这些困难的,并从中受到感染。2.修建风火山隧道中的施工困难及科技攻关的方法。教学方法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全班汇报交流。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青藏铁路地图。导学案学生准备搜集关于青藏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资料。认真完成预习板块。教 学 过 程 设 计第 一 课时教学环节时间分配教学内容教师行为期望学生的行为激趣导入呈现目标5分钟质疑激趣导入新课1.播放天路歌曲。2. 在人们

3、的心目中,“出国易,入藏难”。拉萨地处偏远,交通闭塞,给物资流通,文化交流带来了重重困难,是全国唯一一座未通火车的城市。为了造福广大人民,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2001年,党中央作出了指示: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听唱着动听的歌曲,你想到了什么?1.跟唱天路,以饱满热情走进新课学习。2、积极踊跃针对课题质疑。大胆阐明自己观点。3对新课充满好奇和期待。小组展示合作评价8分钟组内交流评价读单1、要求小组内展示预习成果交流课前自主预习板块.2、在小组间巡回指导,整体调控关注:课文的重点字词借助工具书,确保万无一失。重点句子要读准确,读流利。长句子的断句要准确。认清写对字形。边读边想,做好批注。无特殊情况

4、,必须认真填写我的疑问。3、要求解决个性问题。4、收集共性问题。形成班级问题。1、学科长组织交流课前自主预习板块. 2、能根据不同的题目选择相应的最为恰当的交流方法,切实提高交流质量。学科长能合理分工,照顾到每位组员,尤其是关照学困生。3、学科长组织解决个性问题,排疑解难。4、收集上交共性问题。自主学习 问题探究10分钟小组内合作学习解决问题1、阅读课中合作探究板块,要求小组开展学习。2、在小组间巡回指导,整体调控督促解决问题的速度。提醒突破口。指导板书关注学困生的学习状态。调控整体节奏。3、做好问题的发现及记录1、学科长领读问题,快速分工,组织小组成员开展探究活动。2、将小组探究的成果加以提

5、炼、整合,做好记录。3、学科长能合理分工,照顾到每位组员,尤其是关照学困生。使得组内人人参与,确实学有所获。4、小组内做好汇报准备。选择恰当的汇报方法。 展示汇报交流体会10分钟小组上台展示各自学习学习成果1、要求各组上台汇报,展示学习成果(由学术助理组织开展)2、相机引导。“卡壳”时,给予启发式引导。偏向时给予规范性引导。错误时给予科学性引导。混乱时给予点拨性引导。问题深入时用递进式发展式引导。3、归纳小结1、小组派代表上台汇报交流。当好“老师”,沉着智慧应对同学们的质疑、反驳。大方诚恳接受大家的补充建议甚至批评。其他组员做好配合协助。注意运用“六字诀”多元化展示学习成果。2、其他同学认真听

6、讲,思考消化,不懂就问,大胆质疑,敢于反驳。3、听讲过程中做好笔记。问题训练5分钟拓展练习完成训练单1、自主学习拓展延伸板块。2、师适时点拨引导。1、拓展学习,提高认识。2、归纳总结学习收获总结提升 评价反思2分钟总结学习内容1.正是建设者挑战极限,勇创第一的精神,正是建设者勇克难关,顽强拼搏的气概,才有了一次次实验,一次次攻关,一次次失败,一次次成功。突击队员和科技人员一次次呼喊出同一个心愿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把铁路修到拉萨去!”2.评选今日之星客观公正开展自我评价,反思改进,以资提高。板书设计把铁路修到拉萨去难以控制温度遇到困难天气恶劣极度缺氧战胜困难教学反思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导学单

7、五年级( )班 姓名_学习目标1认识14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修建青藏铁路的重要意义,感受建设者无私奉献、乐观向上和科学创新的精神。继续增加对西部大开发的了解。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学习重点 把握主要内容,弄清建设者们是如何克服复杂冰冻土层、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这些困难的,并从中受到感染。知识链接 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翻越唐古拉山的铁路最高点海拔5 072米,经过海拔4 000米以上地段960公里,连续多年冻土区550公里以上。新中国成立不久,国家有关部门就着手研究进藏铁路问题。在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

8、老一辈领导人的亲切关怀下,青藏铁路一期工程西宁至格尔木段1958年开工,1984年交付营运。但是,限于当时的经济实力和高原、冻土等筑路技术难题尚未解决,格尔木至拉萨段停建;二期工程格尔木至拉萨段于2001年6月29日开工,全长1 142公里,计划投资262亿元。2005年,是被人们称为“天路”的青藏铁路铺轨建设的决战之年,年底将完成铺轨工作,2007年7月将正式通车运行。【课前自主预习板块】 自主预习1.读准字音。yo ro su zo wi zhng nng妖 娆 隧 道 开 凿 巍 峨 狰 狞2.理解词语意思。银装素裹:杯水车薪:废寝忘食:不翼而飞:3.多音字组词。 sh ( ) f (

9、) do( )数 发 倒 sh( )f ( ) do( ) 学习收获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我的疑问1.通过自学课文,我还有一些不理解的问题:2.通过小组讨论、归纳后生成的问题:【课中合作探究板块】问题一、说说青藏铁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铁路?问题二、建设者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都是怎样克服的?问题三、“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个句子在课文中反复出现,请你找出一共有几次,读一读,想想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问题四、本课你积累了哪些写作方法?相互交流一下。【课后拓展延伸板块】1.我能为文中插图写解说词。2.交流关于青藏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相关资料。自我评价: 学科长评价: 教师评价:授课年级五

10、()学科语文课题回顾拓展一任课教师课型综合解决课课时1课时授课时间教材分析本组课文引领我们走进了祖国的西部,此次“交流平台”要求学生交流以下内容:一是对西部的认识与感受;二是文章的表达方法及其他方面的收获。学生分析借助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展开交流与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自主交流、自主体验,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相机指导,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单杠内外资料的引用和延伸,也是在本课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内容。教学目标1.结合本单元“走进祖国西部”的专题学习,交流课内外的学习与活动,在交流中积累学习方法并理解性地分析、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不断进行改进。2.引导学生交流在课内外学习中的

11、真实感受,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对西部建设、发展的看法或者建议,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建设西部的豪情。3.从课文中汲取写法特点,在交流探讨中提高习作水平。4.引导学生朗读、背诵研读词,并能谈谈对诗词的理解和体会。5.引导学生感受标点符号的作用。重点难点1.在交流中积累学习方法。2.谈谈自己对诗词的理解和体会。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全班汇报交流。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导学单及相关资料学生准备完成导学单课前自主预习板块,学习词语导 学 过 程 设 计第 一 课 时教学环节时间分配教学内容教师行为期望的学生行为呈现目标2分钟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播放歌曲大中华。2.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老师补充讲述:我们的祖国

12、幅员辽阔,江南水乡、塞外风光、西部高原各地都有地方特色和迥异的风土人情,作为中国人,我们感到无比自豪和骄傲。学生听、跟唱大中华歌曲,畅谈自己的感受。导读评价10分钟检查预习出谋划策现在,请同学们结合“自主预习板块”,检查生字词的预习情况。 1、教师巡视检查指导,随时掌握学生的进展情况。2、对有难度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学科长组织大家订正导学单上的字词题并指导有错误的同学及时改正。自主合作12分钟集思广益合作交流看到大家都凝神思考了,我相信,你们一定对照导学单策划出了好方案,大家赶快在小组里讨论,看看谁的方案最实用,结交的朋友最多。 1、教师参与各小组的探讨活动中,对活动的可行性以及可以为对方做些

13、什么有益的事来进行具体指导。2、教师对学生的个性化见解要予以表扬。1、学生根据导学单策划“手拉手”活动,结交更多的朋友。2、学科长关注小组内同学的交流情况,并指导学生建立好联系。展示交流14分钟重点问题展示解决与远方朋友建立联系的方法好多,现在就请大家来展示自己的金点子。1、教师认真倾听学生的交流,在适当时机及时点拨。2、对学生进行真实性、激励性的评价。1、学生能够将本组的金点子准确地表达出来。2、其余学生能够在交流时认真倾听,并适时补充,质疑。总结提升2分钟总结评价课外延伸经过刚才的商量,你们一定还有很多与小伙伴建立联系的方法,请大家课后再收集一些,然后我们下节课把自己的建议告诉他们。愿我们

14、的“手拉手”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让我们和远方的小伙伴心手相牵。学生利用网络、报志杂志、电视节目上小伙伴的联系地址,积极地付诸,与他们一同架起友谊的长桥。导 学 过 程 设 计第 二 课 时教学环节时间分配教学内容教师行为期望的学生行为呈现目标2分钟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本单元课文的学习,让我们有哪些收获呢?大家一起来回顾一下。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参与热情。自主合作14分钟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现在,大家就对照导学单来自主学习“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和“趣味语文”吧! 1、教师巡回检查指导,适当评价。2、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对学生的见解进行规范引导。1、学生根据导学单自主学习2、学科长关注小组内同学的学习情况

15、,并指导学生将答案要点填写在导学单上。展示交流12分钟重点问题展示解决刚才看了同学们的小组学习,老师非常满意。现在就请大家来展示交流一下。1、教师认真倾听学生的交流,在适当时机及时点拨。2、对学生进行真实性、激励性的评价。1、学生能够将本组的见解,准确的表达出来。2、其余学生能够在交流时认真倾听,并适时补充。问题训练10分钟完成问题训练单同学们本节课表现得非常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完成导学单拓展延伸板块。教师对大胆解决问题,富有创造性思维的同学予以鼓励。学生积极完成导学单拓展延伸板块,疑难问题小组讨论,合作解决。总结提升2分钟总结全文课外延伸1.师生共同推荐课前搜集的诗词名篇,喜欢的学生诵读或吟

16、唱。2.古时候,人们把朋友间互通书信称之为鸿雁往来。看,这一封封信就像一只只鸿雁,它们将把你们的心愿带到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不论相隔多么遥远,我们和远方的小伙伴一定会在“手拉手”的活动中不断成长,收获美好、幸福的明天。1.学生表现出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2.积极和远方的小朋友相互建立联系,鸿雁往来。板书设计浪淘沙(唐)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教学反思语文园地一导学单学习目标1.结合本单元“走进祖国西部”的专题学习,交流课内外的学习与活动,在交流中积累学习方法并理解性地分析、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不断进行改进。2.引导学生交流在课内外学习中的真实感受,鼓

17、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对西部建设、发展的看法或者建议,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建设西部的豪情。3.从课文中汲取写法特点,在交流探讨中提高习作水平。4.引导学生朗读、背诵研读词,并能谈谈对诗词的理解和体会。5.引导学生感受标点符号的作用。学习重点 1.在交流中积累学习方法。2.谈谈自己对诗词的理解和体会。知识链接 诗与词的比较 诗可以分为古体诗和格律诗。古体诗只要求大体押韵,句式可齐可不齐,句数不限。格律诗在句数、字数、声律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律诗八句,绝句四句。又根据每句字数的不同,分为五律、七律、五绝、七绝等。律诗的二、四、六、八句押韵,两联必须对仗。词是我国诗歌中的一种特殊文学体裁,是隋唐时兴起的

18、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等,盛行于宋代。特点是每首词有词牌。词牌与内容没有必然的联系,所以有些在词牌下另有标题或小序,表明主题或写作缘由。在音韵上,词和音乐密切结合。词不是面的展开,而是点的深入,抓住一点,描之绘之,渲之染之,步步深入,细入微芒【课前自主预习板块】自主预习 1.我读得又快又准。(词语盘点)2.我音读得准,词语写得棒!xun rn l tn xi s j sh gu l chng shn jn lng ( ) ( ) ( ) ( ) ( ) ( ) y hi l mo q l f m qng x yn zhung s gu( ) ( )

19、( ) ( ) ( ) ( ) 学习收获1.我会写信封?2.书信的格式包括哪几方面? 我的疑问 1.通过自学课文,我还有一些不理解的问题:2.通过小组讨论、归纳后生成的问题:【课中合作探究板块】问题一、和远方的小伙伴“手拉手”,认识他们、了解他们,我能出谋划策?书信的内容包括哪几方面?问题二、回顾课文内容,谈谈自己对西部的感受?问题三、诵读古诗,说说自己对浪淘沙的理解。问题四、阅读趣味语文想想讲了什么,故事的趣在何处?【课后拓展延伸板块】1.给远方的小朋友写一封信。2.小组讲讲自己课外收集到的趣味语文故事。然后评出最有趣的一个故事推荐给全班同学。自我评价: 学科长评价: 教师评价:授课年级五(

20、)学科语文课题5.古诗三首任课教师课型问题生成课问题解决课课时2课时授课时间教材分析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三首古诗词,描写的是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读着这些诗词,顿觉清新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浓郁的生活情趣洋溢在字里行间。从那充满灵气的诗句里,我们可以窥见古代儿童的生活场景,感觉那遥远的、古人童年的生活;那一幕一幕生活的场景,一经诗人的生花妙笔,就变得生动、鲜活起来,虽事隔千年,却犹如发生在身边。一种亲切感,也便油然而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牧童、蓑衣、鸡笼、莲蓬”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牧童。3通过看注

21、释,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的方法,感知诗词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过程与方法生生互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古诗词的学习,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重点难点理解诗词的意思,背诵、默写诗词,体会童年生活的无邪和美好。教学方法朗读讨论法、 小组合作学习法、 展示学习法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导学单学生准备预习学习内容,认真完成课前预习模块教 学 过 程 设 计第 一 课 时教学环节时间分配教学内容教师行为期望的学生行为呈现目标2分钟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身处童年,我们每天都在编织着美丽的故事。这些故事饱含着我们的快乐、梦想和追求。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

22、词三首也真实地再现了一千多年前多彩的童年生活。我们看看这几个孩子的身上是否有你们的影子。学生想着自己快乐的课外生活,并对一千多年前的儿童生活表现出浓厚的探究欲望。自主学习6分钟初读古诗想象画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两首古诗,读出诗歌的节奏。1、教师深入学生中进行指导。“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2、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说说你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1、自由朗读两首古诗。读准“蓑”“遮”的读音。2、能畅谈牧童和舟过安仁自己的读文后分别看到的画面。课前预习评价5分钟检查

23、预习合作探究现在,请同学们结合老师提供的课前预习模块,进行小组检查。1.师巡回检查指导,及时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2.参与学生合作交流,对学生的见解进行评价指导。1.解决课前预习模块中的习题。2.学生可以就预习中自己的见解、疑惑与同伴进行交流。课中探究5分钟品读古诗领悟诗意大家预习非常扎实,相信你们能挑战成功以下难题。1.请同学们读问题,自己读书查资料独立完成。2.老师给各小组分配重点讨论的问题。3.学科长负责小组交流自己对问题的理解。1.学生能沉下心去读古诗,让自己有所想,所悟。2.小组交流自己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哪些生活趣事?展示交流10分钟交流古诗领悟诗意现在,同学们可以展示你们

24、对这两首古诗的理解。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讲得非常出色。1、教师认真倾听学生的交流,在适当时机及时点拨。2、对学生进行真实性、激励性的评价。1、学生能够将本组的见解,准确的表达出来。2、其余学生能够在交流时认真倾听,并适时补充。生成问题2分钟收集疑难生成共性问题看到同学们的表现,老师非常高兴。下面,请大家把关于第三首词的一些疑难问题整理到导学单上。教师指导学生整理一些有价值的、有代表性的问题。1、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整合提炼出小组的共性问题。2、将有价值的、有代表性的问题写在导学单上。教 学 过 程 设 计第 二 课时教学环节时间分配教学内容教师行为期望的学生行为呈现目标2分钟

25、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背诵牧童和舟过安仁这两首诗。2.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1、学生能大胆背诵所学的前两首古诗2、学生表现出浓厚的探究欲望。自主合作13分钟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利用上节课的学习方法,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解决课中合作探究板块中的这些疑难问题,大家赶快在小组里讨论解决吧! 1、教师巡回检查指导,适当评价。2、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对学生的见解进行规范引导。3、关注学困生,帮他们解决问题。1、学生根据课中合作探究板块再次阅读词。2、学科长关注小组内同学的学习情况,并指导学生将答案要点填写在导学单上。展示交流15分钟重点问题展示解决刚才看了同学们的小组学习

26、,老师非常满意。现在就请大家来展示交流一下。1、教师认真倾听学生的交流,在适当时机及时点拨。2、对学生进行真实性、激励性的评价。1、学生能够将本组的见解,准确的表达出来。2、其余学生能够在交流时认真倾听,并适时补充。问题训练8分钟完成问题训练单同学们对本课的知识已经基本掌握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完成课后拓展延伸板块。教师对大胆解决问题,富有创造性思维的同学予以鼓励。学生积极完成课后拓展延伸板块,疑难问题小组讨论,合作解决。总结提升2分钟总结全文拓展积累同学们,你能在课外搜集一些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词吗?学生表现出积极的情感体验。板书设计牧童草铺横野无拘无束笛声弄晚自由自在卧明月教学反思5.古诗三首

27、导学单学习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牧童、蓑衣、鸡笼、莲蓬”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牧童。3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的方法,感知诗词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4通过古诗词的学习,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学习重点 理解诗词的意思,背诵、默写诗词,体会童年生活的无邪和美好。【知识链接】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诗以善写田园著称,南宋四大家之一。有诚斋集。吕岩字洞宾,唐代京兆人。咸通举进士,曾两为县令。值黄巢起义,携家入终南山学道,不知所终。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

28、山东济南)人。有稼轩长短句。【课前自主预习板块】自主预习1.读准字音,并工工整整地抄写。m su zh zu mi ch bo go zh o牧 蓑 遮 醉 媚 锄 剥 篙 棹 媪2.查工具书理解词语意思。弄: 铺: 怪生: 相媚好: 翁媪: 亡赖:3.多音词字组词 p( )hng( )b( )铺 横 剥 p( )hng( ) bo( )4.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这三首古诗词,并诵读出诗的节奏。 学习收获牧童是( )代诗人( )的作品。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一幅( )的图,透过这首诗,我们也看到了诗人心灵世界的一种追求,对( )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我的疑问1.通过自学课文,我还有一些不理解的问题:2.通过小组讨论、归纳后生成的问题:【课中合作探究板块】问题一、诵读全诗,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牧童中的画面。问题二、我能说出舟过安仁的诗歌大意。问题三、用生动的语言将自己欣赏到的清平乐村居这幅画面描绘给大家听听。问题四、读了这三首古诗词,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体会到怎样的乐趣?【课后拓展延伸板块】从本课中选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改写成一篇短文。自我评价: 学科长评价: 教师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