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走向生活

上传人:精****料 文档编号:123830448 上传时间:2022-07-23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21.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作文走向生活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资源描述:

《作文走向生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文走向生活(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作文走向生活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应当十分重视。新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教科书的规范化、民族化、多元化、现代化、生活化,要注意人文和科学相结合,注重学生的发展,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生活是学生写好一篇作文的源泉,学生的写作灵感来自于生活,依靠生活,高于生活,只有从生活中取材来感悟生活,才能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作文是一个人语文智慧生成的重要途径。在语文考试中,最能体现学生综合能力的试题是作文。目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许多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语文教学中最怕最最难的是作文教学,费时多,收效微。在教授学生一系列的写作技巧之后

2、,学生对于写作还是束手无策。一次作文,全班几十个学生,令人满意的不过三、五篇,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学生知识面狭窄、疏于训练;另一方面是学生写的作文空洞,没有与生活联系起来。现就语文作文谈几点我的看法:一、 作文源于生活要使学生感觉有话可说,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敢于将自己的生活书面化而成为作文,激发学生作文兴趣。教师应该熟悉学生的生活,以宽容的态度理解学生的世界,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体会自己的生活,将之书面化,使之成为学生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二、 料来自生活“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巧匠难织无线罾。鸟儿无风飞不起,文章无材写不成”,这就是强调材料是文章的必需物。而这个物从哪儿来呢?顾名思

3、义来自生活,只有把生活中的物进行加工然后才成为文章中的材料。我国唐代的杰出诗人李贺,为了把诗写好,他每天骑驴在外游历,观察自然,观察生活。每当他触景生情或想到好句子时,就马上在纸条上记下。这些好句子哪儿来的呢?是生活给予他的灵感,给予他创作的素材,最后使他成为唐代著名诗人,可见他的创作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鲁迅先生说:“必须采很多花的,才能酿出蜜来。”传统的作文训练一般一个单元一次课堂作文,要求学生在两课内完成,因此造成学生绞尽脑汁“闭门造册”,教师则倾注心血拼命修改,反复权衡,给个分数。而我认为,让学生以积极的生活态度,乐观向上的精神,高尚的审美情感去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那么他们就能从种种

4、不同的生活现象采撷到闪烁着时代光华的写作题材,就能在构思立意过程中刻意求新,表现出对社会、对人的独特感受,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写作水平。如果以分数高低为标准来判断学生的写作能力,不但收不到理想的效果,而且严重束缚了师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必须联系生活开展一系列的活动来点燃学生的创新激情。爱表现自己,参与意识强是中学生的心理特征之一。为强化学生的写作动机,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有准备地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有意义活动,为学生提供创设写作题材,让他们有东西可写,从而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比如前3分钟班级论坛比赛、辩论会、讲故事比赛,男女对阵的乒乓球、篮球赛、跳绳比赛、野炊,小范围的踏青,小距离的旅游送温暖、献爱

5、心、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系列活动,让学生从中找素材,在生活中磨练意志,锻炼思想,培养兴趣,陶冶情操,创造思维,为作文提供丰富的素材。三、 作文模仿生活重视学生认识力的训练,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能力。所谓认识实际上就是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准确性和深刻性。古今中外许许多多作家之所以成功,跟他们对人对事有深刻的了解与认识是分不开的,曹雪芹如果没有对封建社会封建大家族腐败堕落的生活有切身体验和细致观察,就没法创作出红楼梦。高尔基只读过小学,但他在社会生活这所大学里摸爬滚打艰难求生对世间百态有深刻认识,终于使他成为一名杰出的无产阶级作家。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力,使学生准确地、深刻地认清周围的形形色色事物的本质,把握时代的脉搏,就能使他们在审题、选材、立意等方面高人一筹,作文才能写出新意,写出深度。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是当代教育的重中之重。学生应踩着时代的脉搏到生活中去取材,才能感悟生活,从生活中发掘可塑造的材料进行作文。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如果离开了特定的环境,没有作者笔下人物的内心感觉和心理依据,故意对事物的动和静颠倒描绘,那就会导致文章失真,失去应有作用。写文章借助于文采和生活,可以使思想表达更深刻、更生动,可以使思想的灵魂乘着文采的翅膀飞得更高、更远。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