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第二轮专题复习-第17讲-身边的化学物质—二氧化碳(新题赏析)课后练习

上传人:时间****91 文档编号:123798407 上传时间:2022-07-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考化学第二轮专题复习-第17讲-身边的化学物质—二氧化碳(新题赏析)课后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考化学第二轮专题复习-第17讲-身边的化学物质—二氧化碳(新题赏析)课后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考化学第二轮专题复习-第17讲-身边的化学物质—二氧化碳(新题赏析)课后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第二轮专题复习-第17讲-身边的化学物质—二氧化碳(新题赏析)课后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第二轮专题复习-第17讲-身边的化学物质—二氧化碳(新题赏析)课后练习(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十七讲 身边的化学物质-二氧化碳新题赏析题一: 下列实验措施一定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措施A鉴别KCl和NH4NO3取样与熟石灰混合研磨,闻气味B鉴别H2和CH4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烧杯C鉴别石灰水和NaOH溶液加入适量的稀盐酸D检查一瓶气体与否为CO2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题二: (双选)下列鉴别物质的措施中,切实可行的是( ) A. 用酚酞溶液鉴别NaCl溶液和盐酸B. 用燃着的木条鉴别CO2和COC. 用石蕊溶液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D. 用水鉴别NaOH和CaCO3固体题三: 为了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可以发生化学反映,某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问题:(

2、1)打开止水夹a和c,关闭活塞b,从长颈漏斗向锥形瓶中注入稀盐酸至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浸没在液面下的因素是_。(2)当观测到烧杯中_(填实验现象)时,阐明集气瓶中已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然后进行的操作是_,向集气瓶中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然后关闭活塞b,轻轻振荡集气瓶。一段时间后可观测到_,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映。(3)小红觉得仅做上述实验有局限性之处,应运用上图装置做一种对比实验。该对比实验所选的试剂是_,产生的现象与上述实验不同的是_。题四: 化学小组的同窗欲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能否反映,实验方案如下: 实验装置实验环节及操作实验现象将注射器1中的溶液推入充有CO2的瓶中气球鼓起

3、_无明显现象将注射器2中的溶液推入瓶中溶液中有气泡产生,气球变瘪向外拉注射器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1)环节中气球鼓起的因素也许是_。 (2)环节中的操作是_,其目的是证明环节中装置内的CO2已被完全吸取。 (3)环节中发生反映的化学方程式为_。 (4)本实验的结论是_。 题五: 科学家正在研究如下图所示的二氧化碳新的循环体系。从图中分析得出的下列结论中对的的是( ) A. 二氧化碳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B. 运用降温、加压将二氧化碳分离是化学变化C. 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复合催化剂下反映产物是纯净物D. 液化石油气、汽油、甲醇燃烧只有二氧化碳产生题六: 近日有媒体报道,国内科学家发现“把二氧化碳变成汽油

4、”的高效转化新途径即通过设计一种新型多功能复合催化剂,初次实现了CO2直接加氢制取汽油。被同行誉为“CO2催化转化领域的突破性进展”,据此,你觉得下列说法不对的的是( )A. 新途径可有效缓和全球温室效应B. 此技术可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C. 该转化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反映D. 催化剂对转化起着举足轻重作用题七: 学习小组用石灰石(杂质不溶于水,不和盐酸反映)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1)对反映后溶液中的溶质进行了如下探究:【提出猜想】猜想一:_猜想二:CaCl2和CaCO3猜想三:CaCl2和HCl通过讨论,人们觉得“猜想二”不成立,理由是_。【实验探究】操作现象结论溶液中加入少量铁粉有气泡冒出猜

5、想_成立【实验反思】实验结束后,同窗们根据复分解反映发生的条件,总结出得到CaCl2的不同途径,如:Ca(OH)2+ZClnCaCl2+M,那么M也许是_或_。(填不同类别的物质)CaO+YClnCaCl2+H2O,则“YCln”属于_类物质。(填“酸”、“碱”或“盐”)(2)若猜想三成立,现欲对废液进行解决,某同窗做了如下实验:取废液20g于烧杯中,逐滴滴入溶质质量分数为5.3%的碳酸钠溶液至过量,滴入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沉淀的质量的变化 关系如图所示。求:废液中氯化钙的质量_。当废液中两种物质刚好消耗完毕时,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_。 题八: 小新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发现:如果用大理石

6、和稀硫酸混合制二氧化碳,一开始产生某些气泡,可是不久气泡产生的速度越来越慢,最后停止了。其因素是反映生成硫酸钙微溶物覆盖在固体的表面,阻碍了大理石与稀硫酸的接触,反映速度逐渐减慢甚至停止。因此一般下不选用大理石与稀硫酸反映制取二氧化碳,对此,小新产生了疑问并大胆猜想展开实验。 【猜想一】选择合适的硫酸的浓度能使反映迅速进行。【进行实验】在28时,用装有5mL硫酸溶液的注射器向盛有1g直径为2mm的大理石的大试管中注入硫酸,实验选用5种浓度(如图)的硫酸分5组完毕,每次记录15分钟内生成气体的体积,记录在下表:试管编号12345气体体积(mL)3547555142【猜想二】选择合适的温度可以使反

7、映迅速进行【进行实验】向5只分别盛有1g、直径为2mm大理石的大试管中各加入5mL相似浓度而不同温度的硫酸溶液,观测反映的状况,记录如下表:试管编号ABCDE温度4050607080现象有气泡气泡比A试管多气泡明显比B号试管多,持续时间更长大量气泡产生于常温用盐酸反映相似反映非常剧烈大理石迅速溶解并产生大量气体(1)【实验分析】 稀硫酸与大理石反映,在28时,选用硫酸的浓度最合适的是_%。除选用合适温度和浓度硫酸之外,在反映过程中,为避免微溶物硫酸钙覆盖在大理石上,应增长_操作,更有利气体的制备。 (2)你觉得还可以研究_对该反映速率的影响,请你设计实验简述实验环节_。身边的化学物质-二氧化碳

8、新题赏析题一:A 解析:A、NH4NO3与熟石灰混合研磨,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KCl不能,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措施能达到实验目的。 B、H2和CH4燃烧均会产生水蒸气,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烧杯,均会生成水蒸气,不能鉴别,故选项实验措施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石灰水和NaOH溶液均能与稀盐酸反映,分别生成氯化钙和水、氯化钠和水,均无明显变化,不能鉴别,故选项实验措施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检查一瓶气体与否为CO2 , 应使用澄清的石灰水,不能使用燃着的木条,故选项实验措施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A。题二:BD 解析:A、氯化钠溶液呈中性,盐酸呈酸性,酚酞在酸性和中性溶液中为无色,现象相似

9、,无法鉴别,故A错误; B、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一氧化碳能燃烧,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B对的;C、盐酸和硫酸都呈酸性,石蕊试液在酸性溶液中为红色,现象相似,无法鉴别,故C错误;D、氢氧化钠易溶于水,而碳酸钙不溶于水,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D对的;故选BD。题三:(1)避免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2)溶液浮现浑浊;关闭止水夹a,打开活塞b;烧杯中的混浊液体从导管倒吸入集气瓶中;(3)水;从烧杯中倒吸入集气瓶中的液体较少 解析:(1)如果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没有浸没在液面如下,则生成的气体会从长颈漏斗中逸出。(2)由于集气瓶采用的是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故当集气瓶中已集满

10、二氧化碳气体后,气体会从导气管进入烧杯中的石灰水中去,则可根据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集气瓶中已集满二氧化碳气体;向集气瓶中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需打开活塞b;由于本实验是通过集气瓶内的压强变化来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映,故需同步关闭止水夹a;由于集气瓶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映,集气瓶中的气压会减小,则大气压会将烧杯中的浊液,压入集气瓶中。(3)由于CO2不仅能溶于水,并且能与水反映,故也会导致集气瓶内压强减小,因此不能得出CO2与NaOH溶液发生反映的结论;为了更严谨,应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水,进行对比实验,可观测到二氧化碳与水反映时,水从烧杯中倒吸进入集气瓶中的液体要少的多,从而证

11、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映。题四:(1)NaOH溶液吸取CO2装置内压强变小,气球鼓起;(2)向外拉注射器3(或充足振荡);(3)Ca(OH)2+CO2H2O+CaCO3;(4)CO2能和NaOH反映 解析:(1)NaOH溶液吸取CO2装置内压强变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气球鼓起;(2)向外拉注射器3(或充足振荡),如果无任何现象,证明环节1中装置内的CO2已被完全吸取;(3)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映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碳酸钙背面标上沉淀符号,因此化学方程式是:Ca(OH)2+CO2 = H2O+CaCO3;(4)本实验就是为了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化学反映。故答案为:(1)NaOH

12、溶液吸取CO2装置内压强变小,气球鼓起;(2)向外拉注射器3(或充足振荡);(3)Ca(OH)2+CO2H2O+CaCO3(4)CO2能和NaOH反映。题五:A 解析:A. 二氧化碳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对的;B. 运用降温、加压将二氧化碳分离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C. 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复合催化剂下反映产物是混合物,错误;D. 液化石油气、汽油、甲醇等物质燃烧有二氧化碳和水产生,错误;故选A。题六:C解析:A. 国内科学家发现“把二氧化碳变成汽油”的高效转化新途径,通过设计一种新型多功能复合催化剂,初次实现了CO2直接加氢制取汽油,可有效缓和全球温室效应,故选项说法对的。B

13、. 由题意,实现了CO2直接加氢制取汽油,此技术可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故选项说法对的。C. 实现了CO2直接加氢制取汽油,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D. 通过设计一种新型多功能复合催化剂,初次实现了CO2直接加氢制取汽油,催化剂对转化起着举足轻重作用,故选项说法对的。故选:C。题七:CaCl2;CaCO3不溶于水;猜想三成立;Cu(OH)2;H2O;酸;1.11g;2.34g 解析:【提出猜想】根据题意可知,石灰石(杂质不溶于水,不和盐酸反映)和稀盐酸反映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气体(逸出),故反映后溶液中的溶质中一定具有生成的氯化钙,若两者正好完全反映,则只生成氯化钙;若

14、盐酸过量,则也许还具有盐酸;结合题意可知,猜想一为CaCl2;由于探究的是反映后溶液中的溶质,而CaCO3不溶于水,不也许为溶质,故“猜想二”不成立。【实验探究】根据反映现象“溶液中加入少量铁粉,有气泡冒出”可知,该溶液中具有酸,故猜想三成立。【实验反思】:根据复分解反映发生的条件,结合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分析可知,若要Ca(OH)2+ZClnCaCl2+M的反映能成立,则M要么是Z(OH)2沉淀,要么是水,故该反映也许是碱和盐的反映,生成新碱(沉淀)和新盐,因此M也许是Cu(OH)2、Fe(OH)2、Mg(OH)2、Zn(OH)2、Al(OH)3、Fe(OH)3等难溶性碱,则Z也许是CuCl2

15、、FeCl2、MgCl2、ZnCl2、AlCl3、FeCl3中的一种;也有也许是酸和碱的反映,生成盐和水,故Z也许是盐酸。根据金属氧化物与酸反映能生成盐和水,结合CaO+YClnCaCl2+H2O,可知YCln属于酸。(2)由图中数据可知,开始加入碳酸钠溶液,并没有沉淀生成,阐明是碳酸钠溶液先与盐酸反映,而CaCl2尚未反映;当碳酸钠溶液滴加至20g时,碳酸钠与盐酸正好完全反映;继续滴加碳酸钠溶液,碳酸钠才与氯化钙反映,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且两者正好完全反映时,生成碳酸钙沉淀1g。设废液中氯化钙的质量为xCaCl2+Na2CO3=CaCO3+2NaCl111 100x 1g 解得x1.11

16、g答:废液中氯化钙的质量为1.11g。由于废液中的两种物质都能与碳酸钠溶液反映,都能生成氯化钠,故当废液中两种物质刚好消耗完毕时,所得溶液中的氯化钠的质量等于两个反映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和。设与氯化钙反映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yCaCl2Na2CO3CaCO32NaCl100 1171g y 解得,y = 1.17g设与盐酸反映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zNa2CO32HCl2NaClH2OCO2106 11720g5.3% z 解得,z = 1.17g因此,氯化钠的总质量 = 1.17 g + 1.17 g = 2.34 g答:当废液中两种物质刚好消耗完毕时,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为2.34 g。题八

17、:(1)25;摇动试管;(2)碳酸钙固体颗粒大小;取1 g块状大理石与5 mL 25%稀硫酸,有少量气泡;取1g粉末状大理石与5 mL 25%稀硫酸,迅速产生较多气泡 解析:(1)观测实验一图表,3号试管收集的气体最多,此时管中硫酸浓度是25%。浓度不小于或不不小于此浓度值生成的气体体积都少。为避免硫酸钙覆盖在大理石上,可以用摇动试管的措施除去覆盖在大理石上的硫酸钙。(2)碳酸钙固体颗粒大小也会影响反映的速率,也可作为研究课题;设计实验环节如下: 取1 g块状大理石与5 mL 25%稀硫酸,有少量气泡;取1g粉末状大理石与5mL25%稀硫酸,迅速产生较多气泡。故答案为:(1)25;摇动试管。(2)碳酸钙固体颗粒大小;取1 g块状大理石与5 mL 25%稀硫酸,有少量气泡;取1 g粉末状大理石与5 mL 25%稀硫酸,迅速产生较多气泡。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