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的五个要素

上传人:jin****ng 文档编号:123734108 上传时间:2022-07-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决策的五个要素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决策的五个要素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决策的五个要素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决策的五个要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决策的五个要素(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决策的五个要素1、要确实了解问题的性质,如果问题是经常性的,那就只能通过一项建立规则或原则的决策解 决。2、要确实找出解决问题时必须满足的界限,换言之,应找出问题的“边界条件”。3、仔细思考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案是什么,以及这些方案必须满足哪些条件,然后再考虑必要的 妥协、适应及让步事项,以期该决策能被接受。4、决策方案要同时兼顾执行措施,让决策变成可以被贯彻的行动。5、在执行过程中重视反馈,以印证决策的正确性及有效性。了解问题的性质有效的决策人首先需要辨明问题的性质:是一再发生的经常性问题呢,还是偶然的例外?换言之, 某一问题是否为另一个一再发生的问题的原因?或是否确属特殊事件,需以特殊方法解决

2、?倘若是经常 性的老毛病,就应该建立原理原则来根治;而偶然发生的例外,则应该按情况做个别的处置。按问题的发生情况来说,细究起来,不只有“经常”和“例外”两类,一般可以分成四类。第一类,是真正经常性的问题。发生的个别问题,只是一种表面现象。第二类问题虽然是在某一特殊情况下偶然发生,但在实质上仍然是一项经常性问题。第三类问题,才是真正偶然的特殊事件。真正偶然性的例外事件实在少之又少。但是,一旦发生时,我们必须自问:这究竟是一次“真正的 偶发事件”,还是另一种“经常事件”的首次出现?这也就是我们要介绍的第四类问题:首次出现的“经常 事件”。除了上述第三类“真正偶发的特殊事件”之外,其余三类均需要一种

3、“经常性的解决方法”。换言之, 需要制订一种规则、一种政策或一种原则。一旦有了正确的原则,一切类似问题的解决就将易如反掌。 换句话说,问题再度发生时,即可根据原则去处理了。只有第三类“真正偶发的特殊事件”才必须个别 对付,没有原理原则可循。有效的决策人常需要花费不少时间来确定问题的属性。如果类别错了,其决策必为错误的决策。 我们常犯的错误,便是误将“经常问题”视为一连串的“偶发问题”。换言之,没有了解问题症结所 在的基础,其结果自然是失败与无效。另一种常犯的错误,是误将真正的新问题视为旧病复发,因而仍旧应用旧原则。第三种常见的错误,是对某些根本性问题的界定似是而非。最后一种错误,是只看到问题的

4、部分,而没有看清全貌。一位有效的决策者碰到问题,总是先假定该问题为“经常性质”。他总是先假定该问题是一种表面 现象,另有根本性的问题存在。他要找出真正的问题,不会只满足于解决表面现象这类的问题。即使问题确实是偶发性的,有经验的决策者也会先怀疑这是不是另一项新的经常问题的首次出 现。所以,一位有效的决策者,第一步总是先从最高层次的观念方面去寻求解决方法。如果公司资金 不足,他不会马上想到发行最容易售出的债券。如果他认为在可预见的未来,有赖资金市场的协助, 他会创造一类新的投资人,设计一种也许目前根本还不存在的大众资本市场的新证券。如果公司的各 部门主管都非常干练,但是不肯听命,他也不会马上想到杀

5、鸡惩猴,而会从更根本的立场建立一种大 组织的观念。考虑边界条件决策的第二个要素,在于确实了解决策应遵循的规范。决策的目标是什么?换言之,最低限度应 该达成什么目的?应该满足什么条件?用科学的术语来说,这就是所谓“边界条件”。一项有效的决策 必须符合边界条件,必须足以达成目的。边界条件说明得越清楚和越精细,则据此做出的决策越有效,越能解决需解决的问题。反过来说, 边界条件不够明确,则所做的决策不论看起来如何了不起,都肯定是一项无效的决策。有效的管理者明白,一项不符合边界条件的决策,肯定是无效和不适当的决策。不符合边界条件 的决策,有时比一项符合“错误的边界条件”的决策更加误事。当然,不符合边界条

6、件,与符合错误的 边界条件,两者都是错误的决策。不过,边界条件错了,还可能有修正的余地,仍可能成为有效的决 策。如果根本与规范相反,那就往往难于补救了。事实上,我们对边界条件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这能提醒我们一项决策什么时候应该抛弃。在各种不同的可能决策中要识别出哪项决策最危险(所谓最危险的决策,就是勉强可行的决策, 惟有在一切顺利的情况下,才可能达成的决策),也必须了解边界条件。几乎每一项决策都有其意义, 但是当我们进一步探究必须满足的规范时,便可能发现各项规范有互相冲突的情况。这样的决策纵然 不能说是不可能成功的,最多也只是大致可能成功而已。若成功需寄望于奇迹,则问题不是奇迹出现 的机会太小

7、,而是我们不能依赖奇迹。不过,对重要的决策而言,要确定边界条件和提出规范,光靠事实”是不够的,还要看我们如何 理解问题,这是一种充满风险的判断。任何人都可能做出错误的决策,事实上任何人也确实会做出错误的决策。但是,任何人做决策, 都不能不顾及边界条件。研究“正确”的决策是什么决策的第三个要素,是研究“正确”的决策是什么,而不是研究“能为人接受”的决策是什么。人总 有采取折中办法的倾向,如果我们不知道符合规范及边界条件的“正确”决策是什么,就无法辨别正确 的折中和错误的折中之间的区别,最终不免走到错误的折中的方向去。那是在1944年,我第一次承接一件最大的管理咨询项目时得到的教训。当时我负责研究

8、通用汽车公司的管理结构和管理政策,斯隆先生是该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开始工 作的第一天,斯隆先生便请我到他的办公室,对我说:“我不知道我们要你研究什么,要你写什么,也 不知道该得到什么结果,这些都应该是你的任务。我惟一的要求,只是希望你将你认为正确的部分写 下来。你不必顾虑我们的反应,也不必怕我们不同意。尤其重要的是,你不必为了使你的建议容易为 我们接受而想到折中。在我们公司里,谈到折中,人人都会,不必劳你驾来指出。你当然可以折中, 不过你必须先告诉我们什么是正确的,我们才能有正确的折中。”斯隆先生的这段话,我认为可以作为每一位管理者做决策时的座右铭。关于决策是否容易被他人接受的问题,如果老是要考

9、虑如何才能被他人接受,又怕他人会反对, 那就完全是浪费时间,不会有任何结果。世界上的事,你所担心的往往永不出现;而你从来没有担心 的,却可能忽然间变成极大的阻碍。这就是说,如果你一开头就问:“这样做恐怕别人不肯接受吧!” 那你永远不会有结果。因为在你这样考虑时,通常总是不敢提出最重要的结论,所以你也得不到有效 和正确的答案。化决策为行动决策的第四个要素,是化决策为行动。考虑边界条件,是决策过程中最难的一步化决策为行动, 则是最费时的一步。然而打从决策开始,我们就应该将行动的承诺纳入决策中,否则便是纸上谈兵。事实上,一项决策如果没有列举一条一条的行动步骤,并指派为某某人的工作和责任,那便不能 算

10、是一项决策,最多只是一种意愿而已。若要化决策为行动,首先必须明确无误地回答下面几个问题:谁应该了解这项决策?应该采取什 么行动?谁采取行动?行动应如何进行,才能使执行的人有所遵循?特别是第一个和最后一个问题, 通常最容易被人忽略,以至于即使有了结果,也是灾难性的。决策行动还必须与执行人员的工作能力相适应。建立一项信息反馈制度决策的最后一个要素,是应在决策中建立一项信息反馈制度,以便经常对决策所预期的成果做实 际的印证。决策是人做的,人难免会犯错误。再了不起的决策,也不可能永远正确;即使是最有效的决策, 总有一天也是会被淘汰的。艾森豪威尔当选美国总统时,他的前任杜鲁门总统曾说:“可怜的艾克,他是

11、军人,下达命令后必有人执行;现在他要坐在这间大办公室里了,只怕他发布命令之后,一件事也做不成。”为什么美国总统发布的命令不能贯彻,这不是因为军事将领比总统的权力更大,其实是因为军事 组织早就知道仅仅发布命令是没有用的,必须同时建立反馈制度,可以检讨命令的执行。而最可靠的 反馈,却在于亲自视察。然而当了总统,通常只能批阅报告。批阅报告有什么用呢?在军队里,长官 发了命令,总得亲自检查命令的执行,至少也得派遣代表去检查,而不会坐在总部等候报告。这不是 说军人不信任下属,而是经验告诉他们,“报告或沟通”不一定靠得住。这就是为什么营长常到食堂去亲自品尝菜肴的道理。照理说,他只要看看菜单,指示一番就可以

12、 了。但是他没有这样做,他总是要自己到食堂去,看看他的官兵究竟吃些什么。自从电脑问世以来,这个问题更加重要了。因为有了电脑,决策者和执行者之间的关系可能更加疏 远。所以,如果管理者老坐在办公室,不到工作现场,他和实际情形必将越来越脱节。电脑处理的只是 抽象资料,抽象资料只有经过实践的检验之后才是可靠的。否则,电脑必将引人走入歧路。若想了解赖以做出决策的前提是否仍然有效,或者是否已经过时,只有亲自检查才最为可靠。而 且,这种前提迟早是要过时的,因为现实绝不会一成不变。我们看到许多早该修改的措施始终没有修改,其原因主要就是管理者不肯亲自去了解情况。企业的决策如此,政府的政策也是如此。我们需要组织化的信息作为反馈。我们需要数字,也需要报告。可是如果反馈不能反映实际情况,我们又不肯亲自察看,那么我们缺乏有效性也就不该怨谁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