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文版四年级下册书法计划及教案

上传人:回**** 文档编号:123701382 上传时间:2022-07-23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71.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华文版四年级下册书法计划及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华文版四年级下册书法计划及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华文版四年级下册书法计划及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资源描述:

《华文版四年级下册书法计划及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文版四年级下册书法计划及教案(2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一单元 基本笔画-鈎第1课 、竖钩和弯钩教学目的:1.掌握竖钩、弯钩的写法以及在结字中的运用。2.培养学生观测、分析、比较、评改以及鉴赏能力,初步能把本课例字写得构造匀称、整洁美观。3、进行补字练习,培养对的的书写习惯和能力,培养情操。教学重点:竖钩、弯钩的写法以及结字时的变化和搭配要领。教学准备:班班通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课堂规定,情景导入。二、示标三、合伙探究1.阅读课本第1页中部例字“乎”文字,思考:“竖钩”的书写要领是什么?同独体字木的书写有什么变化? (1)小组讨论、总结班内交流教师点拨。(2)多媒体展示“刊”字的书写,(3)学生临写,教师巡视指引。(4)拓展例字书写。

2、“木、乎、刊”2.小组内交流它们的构造特点。结合课本2页上的碑帖例字,教师点拨,并进行个别例字的书写与分析。3学生自主研究,刊、集、像,体会不同书体字的特点4.我懂得了-碑帖5拓展:学生用铅笔或钢笔给“作、牙、学”补上竖钩和弯钩,进一步巩固两个偏旁在合体字中的书写。6. 每日一得:教师讲临写规定,然后学生书写。四、展示其作品,学生互相评价,教师提出长处和局限性。五、书法家故事:王次仲弱冠创八分书王次仲,上谷(今河北省怀来县东南)人,秦代书法家。她小時候聪颖伶俐,志气很高,博览群书而又善于独立思考。她十多岁时,学识已达到成熟的阶段。当时,人們普遍使用构造修长,笔画之间空距非常匀均的秦篆。这种字体

3、既繁复又难写,不必说民间使用,单是官府书吏就为公文山积、批覆缓慢而叹苦。年近弱冠的王次仲深知文字改革的必要,就把多种钟鼎器皿以及诏版文字广泛收集在一起,勾摹出來,按文字相似、形体不同排列在一起,然后互相比较,反覆揣摩,度过了数百个不眠之夜,终于创制出一套笔带曲折,並向左右分分的八分书。 王次仲将这些文字上奏朝廷。秦始皇見了后,觉得简便,赶急疾之用,十分赞同。便征召王次仲到京城咸阳做官。书写篇章和法令。但王次仲性品清高,三拒诏书,因而触怒了秦始皇。秦始皇觉得她对己大不敬,就派人用监车押送赴京。王次仲自知抗旨性命难保,便乘狱吏不备,投河自尽。可是王次仲所发明的八分书,却蔚为风行,造福子孙第2课 横

4、钩教学目的:1.掌握横钩的写法以及在结字中的运用。2.培养学生观测、分析、比较、评改以及鉴赏能力,初步能把本课例字写得构造匀称、整洁美观。3、进行补字练习,培养对的的书写习惯和能力,培养情操。教学重点:横钩的写法以及结字时的变化和搭配要领。教学准备:班班通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展示上节课作品,学生互相评价,教师提出长处和局限性。二、情景导入。三、示标四、合伙探究(一)简介横钩的名称及写法 横钩的转折与横撇相似,但是转折后的运笔过程比较短。(二)、教师指引学生书写1.横画至末端微提。2.向右下方略顾3.折转笔锋向左下提笔出钩。(三)、作业练习:塞 露 儒 容 守 妆(1)小组讨论、总结班内交流教

5、师点拨。(2)展示“容、塞、露”字的书写,(3)拓展补字书写。“虑、壹、守”6. 每日一得:教师讲临写规定,然后学生书写。五、书法家故事:程邈狱中制隶书隶书又名佐书、史书,是秦代末年浮现的一种能协助书写者达到篆书所难以达到的迅速度的新书体。它字体方形,线条平直,粗细有致,打破了六书的老式,奠定了楷书的基本,标志着中文演进史上的一种转折点。隶书的发明者相传为秦代下杜(今陝西西安南)人程邈。程邈,宇元岑,起初她在一种县衙里当狱吏,后来因事得罪秦始皇,被幽禁于云阳(今陝西淳化西北)狱中。那时候,由于中央政权集中,文书繁多,许多军中急事往往因篆字难以速成而被延误。程邈深知这是当务之急,早年她就发誓将自

6、己的毕生精力倾注于文字的改革,因而她虽身陷囹圄,仍念念不忘悉心钻研大小篆的书法。每一字她都用不同字体写上数百个,然后从中选用最满意的一种。通过十年精思苦索,她终于简化了大小篆,创制出三千多种美观实用的隶书。第3课 卧钩教学目的:1.掌握卧钩的写法以及在结字中的运用。2.培养学生观测、分析、比较、评改以及鉴赏能力,初步能把本课例字写得构造匀称、整洁美观。3、进行补字练习,培养对的的书写习惯和能力,培养情操教学重点:卧钩的写法以及结字时的变化和搭配要领。教学准备:班班通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展示上节课作品,学生互相评价,教师提出长处和局限性。二、情景导入。三、示标四、合伙探究阅读课本第7页中部例字

7、简介卧钩的名称及写法 卧钩是书写措施最难的笔画之一。(二)、教师指引学生书写1.顺锋入笔。2.从左上向右下,由轻到重写出弯弧。3.尾部略停止,调好笔锋。4.向左上方提笔出锋。(三)、作业练习:心 志 念 悉 息 思(1)小组讨论、总结班内交流教师点拨。(2)展示“心、志、念”字的书写,(3)拓展补字书写。“思、息、”6. 每日一得:教师讲临写规定,然后学生书写。五、书法家故事:蔡邕(yong)救琴东汉灵帝在位的时候,有个大臣名叫蔡邕。蔡邕为人正直,性格耿直诚实,眼里容不下沙子,对于某些不好的现象,她总是敢于对灵帝直言相谏。这样,她顶撞灵帝的次数多了,灵帝徐徐讨厌起她来。再加上灵帝身边的宦官也对

8、她的正直又恨又怕,常常在灵帝面迈进谗言说她目无皇上,骄傲自大,早晚会有谋反的也许,蔡邕的处境越来越危险。她自知已成了灵帝的眼中钉、肉中刺,随时有被加害的危险,于是就打点行李,从水路逃出了京城,远远来到吴地,隐居了起来。蔡邕爱好音乐,她本人也通晓音律,精通古典,在弹奏中如有一点小小的差错,也逃但是她的耳朵。蔡邕尤擅弹琴,对琴很有研究,有关琴的选材、制作、调音,她均有一套精辟独到的见解。从京城逃出来的时候,她舍弃了诸多财物,就是始终舍不得丢下家中那把心爱的琴,将它带在身边,时时细加庇护在隐居吴地的那些日子里,蔡邕常常抚琴,借用琴声来抒发自己壮志难酬反遭迫害的悲愤和感慨前程渺茫的怅惘。有一天,蔡邕坐

9、在房里抚琴长叹,女房东在隔壁的灶间烧火做饭,她将木柴塞进灶膛里,火星乱蹦,木柴被烧得“噼里啪啦”地响忽然,蔡邕听到隔壁传来一阵清脆的爆裂声,不由得心中一惊,昂首竖起耳朵细细听了几秒钟,大叫一声“不好”,跳起来就往灶间跑。来到炉火边,蔡邕也顾不得火势的人,伸手就将那块刚塞进灶膛当柴烧的桐木拽了出来,大声喊道:“快别烧了,别烧了,这可是一块做琴的难得一见的好材料啊!”蔡邕的手被烧伤了,她也不觉得疼,惊喜地在桐木上又吹又摸。好在急救及时,桐木还很完整,蔡邕就将它买了下来。然后精雕细刻,一丝不苟,费尽心血,终于将这块桐木做成了一张琴。这张琴弹奏起来,音色美妙绝伦,盖世无双这把琴流传下来,成了世间罕有的

10、珍宝,由于它的琴尾被烧焦了,人们叫它“焦尾琴”灵帝不识人才,使蔡邕落魄她乡;而焦尾琴又何其有幸,遇到了蔡邕这样慧眼识良材的音乐专家,终于使一身英华得以呈现。这两件事情形成了鲜明对比,告诉我们的道理却是同样的:要爱惜人才、尊重人才,要善于发现别人的才干并合理地使用,做到人尽其才 第4课 竖弯钩教学目的:1.掌握竖弯钩的写法以及在结字中的运用。2.培养学生观测、分析、比较、评改以及鉴赏能力,初步能把本课例字写得构造匀称、整洁美观。3、进行补字练习,培养对的的书写习惯和能力,培养情操教学重点:竖弯钩的写法以及结字时的变化和搭配要领。教学准备:班班通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展示上节课作品,学生互相评价,教

11、师提出长处和局限性。二、情景导入。三、示标四、合伙探究.阅读课本第10页中部例字,“(一)简介竖弯钩的名称及写法 竖弯钩在书写时笔锋转换两次方向,两次转向的措施有所不同。二、教师指引学生书写1.写竖画时向左稍斜,至转弯处微提,转笔右行。2.出钩前微顿后向上挑出。三、作业练习:充 先 甚 她 纪 (1)小组讨论、总结班内交流教师点拨。(2)展示“充 、 先、 甚”字的书写,(3)拓展补字书写。“纪、也、化、”6. 每日一得:教师讲临写规定,然后学生书写。五、书法家故事:师宜官卖字换酒汉代(公元前2到公元2)前后共经历426年,这是中文书法发展史上继往开来、由不断变革而趋于定型的核心时期,至汉末,

12、国内中文书体已基本齐备。隶书是汉代普遍使用的书体。汉代隶书又称分书或八分,笔法不仅日臻纯熟,并且书体风格多样。到东汉,隶书进入了书体成熟,流派纷呈的阶段,名家迭出。东汉灵帝虽昏庸无能,却爱慕书法,一次征召天下擅长书法的人集会在鸿都门,大概有几百人。汉灵帝仔细看了各人的作品后来,发现这些人中,南阳人师宜官的书法如鹍鹏展翅,大开大阖,一派人们风范。而她的八分书法最为杰出。大的,一种字的直径可以有一丈长;小的,在寸方的一片竹简上,可书写一千个字。汉灵帝大喜,便差人召师宜官入宫此时的师宜官,并不知情,正口袋空空地在酒店里喝酒。喝足了,店家来要酒钱。恃才傲物的她,取出笔,在酒店的墙壁上挥书求售,招来许多

13、人围观。师宜官的条件很简朴:若卖给她酒,就多余售给店家几种字;否则,就铲掉墙上的字。酒钱是付足了,但汉灵帝据说后来,召她为官的想法就此打消师宜官曾为袁术立的钜鹿耿球碑书写文字,这也是她唯一见于史书记载的作品,但是历史长远,碑也不见踪迹了 第5课 斜 钩教学目的:1.掌握斜钩的写法以及在结字中的运用。2.培养学生观测、分析、比较、评改以及鉴赏能力,初步能把本课例字写得构造匀称、整洁美观。3、进行补字练习,培养对的的书写习惯和能力,培养情操教学重点:斜钩的写法以及结字时的变化和搭配要领。教学准备:班班通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展示上节课作品,学生互相评价,教师提出长处和局限性。二、情景导入。三、示标

14、四、合伙探究阅读课本第13页中部例字(一)简介斜钩的名称及写法 斜钩又称为“戈钩”,也是比较难写的笔画。二、教师指引学生书写1.入笔后向右下行,中间略带弧度2.至末端略作停止3.调节笔锋向右上方挑出。三、作业练习:或 民 岁 哉 氏(1)小组讨论、总结班内交流教师点拨。(2)展示“或 、 民、 哉”字的书写,(3)拓展补字书写。“氏、几、”6. 每日一得:教师讲临写规定,然后学生书写。五、书法家故事: 潜心苦学墨当饭王羲之大概五六岁的时候,就拜卫夫人为教师学习书法。她的书法进步不久,7岁的时候,便以写字而在本地小有名气了,很得前辈的爱慕和夸奖王羲之在11岁的时候,就读了大人才干读懂的笔说。她按

15、照笔说中所讲的措施,每天起早摸黑地写呀,练呀,简直都入了迷。过了一段时间,看看自己写的字,与此前写的比较,果然有些变化。一天她的教师卫夫人看了后吃了一惊,对人说:“这孩子一定是看到书法秘诀了,我发现她近来的字,已达到成年人的水平了,照这样发展下去,这孩子将来在书法方面的成就一定会沉没我的名声的王羲之并没有因教师夸奖而沾沾自喜,骄傲自满,她临帖更用心、更刻苦了,甚至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有一次吃午饭,书童送来了她最爱吃的蒜泥和馍馍,几次催她快吃,她仍然连头也不抬,像没听见同样,用心致志地看帖、写字。饭都凉了,书童没有措施,只得去请王羲之的妈妈来劝她吃饭。妈妈来到书房,只见羲之手里正拿着一块沾了墨汁

16、的馍馍往嘴里送呢,弄得满嘴乌黑。本来羲之在吃馍馍的时候,眼睛仍然看着字,脑子里也在想这个字怎么写才好,成果错把墨汁当蒜泥吃了。妈妈看到这情景,憋不住放声笑了起来。王羲之还不懂得是怎么回事呢!听到妈妈的笑声她还说:“今天的蒜泥可真香啊!”王羲之坚持数十年如一日,勤学苦练,临帖不辍,练就了很夯实的功夫,这为她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本,铺平了道路。 第6课 我来写“求知”教学目的:1.掌握求知的写法以及在结字中的运用。2.培养学生观测、分析、比较、评改以及鉴赏能力,初步能把本课例字写得构造匀称、整洁美观。3、培养对的的书写习惯和能力,培养情操教学重点:求知的写法以及结字时的变化和搭配要领。教学准备:班班

17、通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展示上节课作品,学生互相评价,教师提出长处和局限性。二、情景导入。三、示标四、合伙探究阅读课本第16页中部例字(一)简介“求知”写法 建议幅式:条幅和横幅(二)、教师指引学生书写1.书写“求”字时,注意“竖钩”两侧四笔的聚散关系。2.书写“知”字时,注意左右两部分的长短、错落关系。(三)、作业练习:求知(1)小组讨论、总结班内交流教师点拨。(2)展示“求、 知”字的书写,四、每日一得:教师讲临写规定,然后学生书写。五、书法家故事:东床快婿郗山与微山岛隔水相望,山上有一座好大的坟墓,墓前有一统石碑,上书:“东晋太尉郗鉴之墓”,系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手笔郗鉴是金乡县人,少年

18、时家中贫寒,连饭也吃不上,可为人聪慧好学,加上她贤达的人品德性,以儒雅出名乡里。人们伙都想让她成才成名,就自愿献粮献钱资助她,于是她便刻苦地习文练武,奋进不息,不久就文武全才了。到了东晋元帝司马睿当皇上时,郗鉴被诏为龙骧将军兼兖州刺史。后来司马绍登基又升她为东骑大将军,督都徐、兖、青三州军事。咸和年间,郗鉴奉旨平叛叛党,立了大功,又加封她为太尉。在朝廷里除了文官丞相王导,就数她这武官太尉了郗鉴有个女儿,年长二八,生得人有人才,貌有貌相,郗鉴爱如掌上明珠。女儿尚未婚配,要为女择婿,这样一种宝贝疙瘩,可得要找个门当户对的人家。郗鉴觉得丞相王导与自己友谊深厚,又同朝为官,据说她家子弟甚多,个个都才貌

19、俱佳。一天早朝后,郗鉴就把自己择婿的想法告诉了王丞相。王丞相说:“那好啊,我家里子弟诸多,就由您到家里任意挑选吧,凡你相中的,不管是谁,我都批准。”郗鉴就命心腹管家,带上重礼到了王丞相家。王府子弟据说郗太尉派人觅婿,都仔细打扮一番出来相见。寻来觅去,一数少了一人。王府管家便领着郗府管家来到东跨院的书房里,就见靠东墙的床上一种袒腹仰卧的青年人,对太尉觅婿一事,无动于衷。郗府管家回到府中,对郗太尉说:“王府的年轻公子二十余人,据说郗府觅婿,都争先恐后,唯有东床上有位公子,袒腹躺着若无其事。”郗鉴说:“我要选的就是这样的人,走,快领我去看!”郗鉴来到王府,见此人既豁达又文雅,才貌双全,当场下了聘礼,

20、择为快婿。“东床快婿”一说就是这样来的这“东床快婿”王羲之后来成了大名鼎鼎的书法家,被后人称之为“书圣”再说郗鉴晚年病重时叮嘱家人道:“吾历来崇拜仁者的微子,智者的张良和军家之杰的目夷,离她们的坟场不远有一风景秀丽的小山丘,地处徐(州)兖(州)之间,历为吾供职辖区,吾死后就葬于此。”王羲之还为其岳父撰写了流传千古的碑文。后来,这座无名的小山丘就叫做“郗山”了 第7课 横 折 钩教学目的:1.掌握横折钩的写法以及在结字中的运用。2.培养学生观测、分析、比较、评改以及鉴赏能力,初步能把本课例字写得构造匀称、整洁美观。3、进行补字练习,培养对的的书写习惯和能力,培养情操教学重点:横折钩的写法以及结字

21、时的变化和搭配要领。教学准备:班班通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展示上节课作品,学生互相评价,教师提出长处和局限性。二、情景导入。三、示标四、合伙探究阅读课本第18页中部例字简介横折钩的名称和写法 横折钩相称于“横折”和“钩”的结合。书写时笔锋有两次转变方向。(二)、教师指引学生书写1.把“横折”和“钩”的写法结合起来。2.折后“竖”有曲直或长短的变化。(三)、作业练习:月 而 身 弗 周 (1)小组讨论、总结班内交流教师点拨。(2)展示“ 月、 而、 身”字的书写,(3)拓展补字书写。“为、高、周、”四. 每日一得:教师讲临写规定,然后学生书写。五、书法家故事: 王羲之与天鹅饺子王羲之从小就爱慕练

22、字,她7岁时跟书法家卫夫人习字。她集中心力刻苦勤练,日有长进,不到三年已经是笔力沉劲,顿挫生姿。在琅琊太守举办的书法赛会上,一举夺魁,震惊了方圆百里的书法名家。一时间,赞声不断,贺客盈门。刚满10岁的王羲之,在这种状况下,也不禁飘飘然地骄傲起来了一天,王羲之路过一种小巷,见一家饭店门口人声喧沸,热闹非常。特别是店门上那副对联分外惹人注目。上面写着:味道美,有口皆碑,模样俊,无人不爱横匾上写着“天鹅饺子”。但是字却写得无气愤,缺功夫,呆呆板板王羲之看罢,小嘴一撇,心中暗想:这缺少功夫的字儿,也只有配在这陋巷小店门口献丑罢了!但她又一揣摩:味道美,有口皆碑,模样俊,无人不爱。饺子有什么出奇?这是谁

23、开的饺子店?竟敢如此狂傲王羲之走进店内一瞧,见店内有四口开水大铁锅,并排设在一道屏风下边。包好的饺子,好似一只只白色飞鸟,一种接一种地飞过屏风,不偏不倚,降落在各个滚沸的锅内。饺子店内的伙计,则忙前忙后地招呼着食客,每个伙计管一口锅,各自报着数:一号锅半斤,好,再来1斤。”“二号锅斤半。”“三号锅9两。王羲之好奇,顺手掏出几种铜钱,要了半斤饺子,然后坐下。饺子不一会儿端上了桌。她仔细观看,这里的饺子果然与众不同,一种个玲珑精致,仿佛浮水嬉戏的白天鹅,曲项向天歌,真是巧夺天工。她用筷子夹起一种饺子,送到嘴边轻轻咬了一口。呀,顿时鲜香盈盈,味美绝伦,不知不觉间,把那一盘饺子全吞到了肚里,真是饱餐之

24、后,回味深长王羲之不由自言自语:“这天鹅饺子,果然名不虚传。”心中暗想:只是门口那副对联的拙笔劣迹,实难和这饺子相配。我王羲之何不乘此机会,为饭店另写一副对联,也好不辜负食此美味。想到此,她便问伙计:“请问店主人在哪里?店伙计用手指了指屏风说:“回相公,店主人就在屏风后。王羲之绕过屏风,见一白发老妪端坐在案板前,一种人一边擀面皮,一边包饺子。填好馅,飞快捏上几下,转瞬成了一只白天鹅,动作娴熟。更令她惊奇的是,饺子包好之后,白发老妪随手将饺子向屏风那边甩去。天鹅饺子便一种接一种越屏而过,降落在锅内。每两5只,按伙计报的数,每口锅下多少,斤两分毫不差白发老妪的高超绝艺,使王羲之惊叹不已。忙走上前施

25、礼问道:“老人家,像你这样的功夫,多长时间才干练成?”白发老妪答道:“不瞒你说,纯熟需40年,深练需毕生。一听这话,王羲之不由沉默深思,仔细品尝这番话的滋味。然后又问:“您的手艺这样高超,为什么门口对子不请人写得好一点呢?它和这天鹅饺子很不般配!王羲之不问还好,一问倒使白发老妪生起气来,只见她气鼓鼓地说:“相公有所不知,并非老身不肯请,只是不好请啊!就拿那个刚露了点脸儿的王羲之来说吧,都让人捧上天了!说句实话,她写字所下的那点功夫,真不如我扔饺子的功夫深呢。你可别学她,常言说得好:学海无涯苦作舟,勤奋当桨争上游。一次划前就骄傲,终久要落人后头。白发老妪一席话,说得王羲之面红过耳,羞愧难当。她恭

26、恭敬敬地给老妪写了一副对联。从此后来,这家天鹅饺子店,就挂上了王羲之写的对联,生意越发兴隆了。此事也变化了王羲之的毕生,使她终身与鹅结缘。更虚心刻苦地练字,博采众长,精研体势,推陈出新,创出字势雄强而多变化、妍美的新体,名扬天下,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书法名家。 第8课 横折弯钩和横折斜钩教学目的:1.掌握横折弯钩和横折斜钩的写法以及在结字中的运用。2.培养学生观测、分析、比较、评改以及鉴赏能力,初步能把本课例字写得构造匀称、整洁美观。3、进行补字练习,培养对的的书写习惯和能力,培养情操教学重点:横折弯钩和横折斜钩的写法以及结字时的变化和搭配要领。教学准备:班班通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展示上节课作品

27、,学生互相评价,教师提出长处和局限性。二、情景导入。三、示标四、合伙探究: 阅读课本第21页中部例字简介横折弯钩和横折斜钩的名称和写法 横折弯钩相称于“横”和“竖弯钩”的结合。横折斜钩,相称于“横”和“斜钩”的结合。书写时笔锋有两次或三次转变方向。二、教师指引学生书写1.把“横”和“竖弯钩”的写法结合起来。三、作业练习:九 气 飞 (1)小组讨论、总结班内交流教师点拨。(2)展示“九 、 气、 飞 ”字的书写,(3)拓展补字书写。“凡、”6. 每日一得:教师讲临写规定,然后学生书写。五、书法家故事: 羲之换鹅王羲之从小爱慕写字。据说她平时走路的时候,也随时用手指比划着练字,日子一久,连衣服都划

28、破了。通过勤学苦练,王羲之的书法就达到很高的水平。由于她出身士族,加上她的才华杰出,朝廷中的公卿大臣都推荐她做官。她做过刺史,也当过右军将军(人们也称她王右军)。后来又在会稽郡做官。她不爱住在繁华的京城,见到会稽的风景秀丽,非常爱慕,一有空,就和她的朋友们一起游览山水。有一次,王羲之和她的朋友在会稽郡山阴的兰亭举办宴会。人们一面喝酒,一面写诗。最后由王羲之当场挥笔,写了一篇文章纪念这次宴会,这就是有名的兰亭集序。那幅由王羲之亲笔书写的兰亭集序,历来被觉得是国内书法艺术的珍品,可惜它的真迹已经失传了王羲之的书法越来越有名。当时的人都把她写的字当宝贝看待。据说有一次,她到她门生家里去,门生很热情地

29、接待她。她坐在一种新的几案旁,看到几案的面又光滑又干净,引起了她写字的爱好,叫门生拿笔墨来。那个门生快乐得不得了,立即把笔墨拿来给王羲之。王羲之在几案上写了几行字,留作纪念,就回去了。过了几天,那个门生有事出门去了。她的爸爸进书房收拾,一看新几案给墨迹弄脏了,就用刀把字刮掉。等门生回来,几案上的笔迹已经不见了。门生为这件事懊恼了好几天又有一次,王羲之到一种村子去。有个老婆婆拎了一篮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卖。那种竹扇很简陋,没有什么装饰,引不起过路人的爱好,看样子卖不出去了,老婆婆十分着急。王羲之看到这情形,很同情那老婆婆,就上前跟她说:“你这竹扇上没画没字,固然卖不出去。我给你题上字,怎么样?

30、”老婆婆不结识王羲之,见她这样热心,也就把竹扇交给她写了。 王羲之提起笔来,在每把扇面上龙飞凤舞地写了五个字,就还给老婆婆。老婆婆不识字,觉得她写得很潦草,很不快乐。王羲之安慰她说:“别急。你只告诉买扇的人,说上面是王右军写的字。”王羲之一离开,老婆婆就照她的话做了。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军的书法,都抢着买。一箩竹扇立即就卖完了许多艺术家均有各自的爱好,有的爱种花,有的爱养鸟。但是王羲之却有她特殊的嗜好。不管哪里有好鹅,她均有爱好去看,或者把它买回来玩赏。山阴地方有一种道士,她想要王羲之给她写一卷道德经。可是她懂得王羲之是不肯容易替人抄写经书的。后来,她打听到王羲之喜欢白鹅,就特地养了一批品种好

31、的鹅。王羲之据说道士家有好鹅,真的跑去看了。当她走近那道士屋旁,正见到河里有一群鹅在水面上悠闲地浮游着,一身洁白的羽毛,映衬着高高的红顶,实在逗人爱慕。王羲之在河边看着看看,简直舍不得离开,就派人去找道士,规定把这群鹅卖给她。那道士笑着说:“既然王公这样爱慕,就用不到破费,我把这群鹅所有送您好了。但是我有一种规定,就是请您替我写一卷经。”王羲之毫不踌躇地给道士抄写了一卷经,那群鹅就被王羲之带回去了。 第9课 竖 折 折 钩教学目的:1.掌握竖折折钩的写法以及在结字中的运用。2.培养学生观测、分析、比较、评改以及鉴赏能力,初步能把本课例字写得构造匀称、整洁美观。3、进行补字练习,培养对的的书写习

32、惯和能力,培养情操教学重点:竖折折钩的写法以及结字时的变化和搭配要领。教学准备:班班通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展示上节课作品,学生互相评价,教师提出长处和局限性。二、情景导入。三、示标四、合伙探究阅读课本第24页中部例字简介竖折折钩的名称和写法 二、教师指引学生书写竖折折钩,相称于“竖”和“横折钩”的结合。三、作业练习:和 弱 强 (1)小组讨论、总结班内交流教师点拨。(2)展示“强、 和、 弱”字的书写,(3)拓展补字书写。“发”6. 每日一得:教师讲临写规定,然后学生书写。五、书法家故事: 王羲之天台山拜师王羲之在兰亭修禊之前来到天台山,被神奇秀丽的天台山风景吸引住了,便在华顶住了下来。她尽

33、情欣赏日出奇观和云涛雾海,这些山光胜景使她的书法也得到润色。她不断地练字,不断地洗笔洗砚,竟把一种澄澈清碧的水池都染黑了墨池就是这样得名的有一天夜里,王羲之在灯下练字,练呀练呀,白纸写了一张又一张,铺得满地都是。夜深了她还逐个字逐个字细看着,思考着。对自已所写的字,她还不满足,又看又练,实在练得太疲倦了,握着笔伏在案上。忽然,一阵清风过处,一朵白云飘然而至,云朵上有位鹤发银髯的老人,笑呵呵地看着她说:“你的字写得不错呀“哪里,哪里!”王羲之一边让坐,一边谦虚地回答。她见这位老人仔仔细细地观看自已写得字,便请教说:“老丈啊,请您多多指正。老人见王羲之一片诚心,说道:“你伸过手来王羲之心里纳闷,老

34、人要做什么呢?她见老人一本正经,不像开玩笑,便慢慢地伸了过去。老人接过笔,笑容可掬地说:“我看你诚心诚意学写字,让你领悟一种笔诀,后来自有作用。”老人说完,在王羲之的手心上写了一种字,然后点点头说:“你会更快进步起来的。”说罢去了。王羲之匆匆喊道:“先生家居何处?”只听空中隐隐约约地传来一声:“天台白云”王羲之一看手心是个“永”字,她比呀划呀,写呀练呀,终于领悟了:横竖勾,点撇捺,方块字的笔划和架子构造的诀窍,都体目前这“永”字上。白云先生授的真是好笔诀!此后,王羲之练得更勤奋了,她的书法也更加洒脱了,奇妙了后来,王羲之回到绍兴,与文友在兰亭欢聚时,挥笔写下了千古流传的书法珍宝兰亭集序。王羲之

35、念念不忘天台山白云先生的“永”字笔诀,诚心诚意地写了一部黄经洞,放在山顶一种突兀峭险的岩洞里,后人就叫它“黄经洞”。今天,有些胆大的旅游者,还要爬上黄经洞看一看,是不是洞里还藏着王羲之的黄庭经呢? 10课 我来写个“龙”教学目的:1、初步理解龙。 2、 掌握龙的基本笔画的书写技法。重点: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 简介龙 龙是国内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灵异礼物,它善于变化,能翻江倒海、兴云降雨。相传,龙的形体集合了牛、蛇、鱼等几种动物的特点。二、教师指引学生书写1.把“撇”和“竖弯钩”的写法结合起来。三、作业练习:龙(1)小组讨论、总结班内交流教师点拨。(2)展示“龙”字的书写

36、,(3)书写格式:小斗方,字体自由选择。四、理解跟龙有关的节日五. 每日一得:教师讲临写规定,然后学生书写。六、书法家故事:戒珠王羲之的书法怎么这样深刻有力呢?这与她平常坚持不懈的锻炼有关。有一种“戒珠”的故事可以从侧面阐明这一点据说王羲之有一颗心爱的明珠。这颗明珠不光是好玩,用来欣赏的,王羲之还常常双手摩挲它,用来增强书写的腕力。有一天,明珠忽然不见了,找呀找,怎么也找不到。王羲之十分懊恼,是谁偷去了呢?常常在她身边的,除了一种寄住在她家的和尚外,再没有别的外人了因此,她对这位和尚淡漠起来。这位和尚发现主人对她有怀疑,就以“坐化”为名,不吃东西,饿死了。后来,家人在宰杀白鹅时,发现明珠在大白

37、鹅的肚子里。本来,是大白鹅把珠子吞下去了。事情弄清晰了,王羲之深感自己错怪了和尚,懊悔不已,十分悲哀。为了纪念这位清白的和尚,她将住房改建成“戒珠寺”,表达以失落明珠的事件为教训,对朋友应以热诚相待,不能容易怀疑人家,使人家蒙受不白之冤。作为一种书法家,王羲之不仅自己注意锻炼腕力,增强书写时的笔力,也严格规定后人。她的儿子王献之,很小就在爸爸的指引下学习书法。有一次为了检查献之的笔力,王羲之悄悄地站在背后,趁献之集中精力写字时,她猛地用手指夹住儿子手中的毛笔往上拉,谁知献之握笔很紧,毛笔没有被夺下来。王羲之对此很满意,她快乐地说;“这孩子将来能成为书法家。”并当场写了一幅字赠给献之。这件事阐明

38、,书法家的笔力是下苦功夫练出来的. 第11课 横的组合变化教学目的:1.掌握横的组合变化的写法以及在结字中的运用。2.培养学生观测、分析、比较、评改以及鉴赏能力,初步能把本课例字写得构造匀称、整洁美观。3、进行补字练习,培养对的的书写习惯和能力,培养情操教学重点:横的组合变化的写法以及结字时的变化和搭配要领。教学准备:班班通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展示上节课作品,学生互相评价,教师提出长处和局限性。二、情景导入。三、示标四、合伙探究阅读课本第30页中部例字简介横的变化横是中文的重要笔画,许多字里有多种横,这种状况下书写时要有变化。(二)、教师指引学生书写(三)、作业练习:诸 昧 真 言 善 寿(

39、1)小组讨论、总结班内交流教师点拨。(2)展示“诸 昧 真 言 善 寿”字的书写,(3)结识古代出名书法家-张芝6. 每日一得:教师讲临写规定,然后学生书写。五、书法家故事:子换父字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都是出名的大书法家。父与子之间有这样一种小故事有一次,王羲之有事去京城,临走时在家中的墙壁上题了几种字。王献之也受好写字,她偷偷地把爸爸题的字擦掉,照原样题写上自己的字。王献之写好后,仔细打量了一番,自觉得写得不错,可以以假乱真了。王羲之回到家中,看到墙壁上的字,仍旧觉得是自己原先题的字,很不满意,不觉叹气说:“我离家时真是喝得大醉了。”王献之听了,内心非常羞愧。从此,她更加认真刻苦地练字也成了一

40、种与父样齐名的书法家。 第12课 竖的组合变化教学目的:1.掌握竖的组合变化的写法以及在结字中的运用。2.培养学生观测、分析、比较、评改以及鉴赏能力,初步能把本课例字写得构造匀称、整洁美观。3、进行补字练习,培养对的的书写习惯和能力,培养情操教学重点:竖的组合变化的写法以及结字时的变化和搭配要领。教学准备:班班通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展示上节课作品,学生互相评价,教师提出长处和局限性。二、情景导入。三、示标四、合伙探究阅读课本第33页中部例字简介竖的变化竖在一种字里也常常浮现,书写时同样也要注意变化。(二)、教师指引学生书写1.把握笔画之间相向,相背的关系。2.注意笔画之间的长短,粗细的变化。

41、(三)、作业练习:无 惟 兴(1)小组讨论、总结班内交流教师点拨。(2)展示“无、 惟、 兴”字的书写,(3)结识古代出名书法家 锺繇6. 每日一得:教师讲临写规定,然后学生书写。五、书法家故事:王徽之“雪夜访戴”王徽之,字子猷,王羲之子,官至黄门侍郎。性爱竹,尝曰:“何可一日无此君邪!”。晋书王徽之传里记载着一则她“雪夜访戴”故事,历来为文人所称道王徽之在山阴县住的时候,一天晚上突降大雪。她看到皑皑白雪心生感慨,立即叫下人斟了酒来,一种人在屋里踯躅彷徨,吟诵左思的招隐诗。忽然,王徽之想到了自己的好朋友戴逵。戴逵(?年):字安道,东晋学者,著释疑论反对佛家因果报应说,擅雕塑、书、画、鼓琴。屡征

42、不仕,晋书卷有传。戴逵当时在剡县,离王徽之这里尚有很远的距离。王徽之主线就不管这些,她命令下人备船,深夜冒雪向剡县迈进通过一种晚上的水陆跋涉,第二天上午来到剡县。到了戴逵家门前,王徽之忽然停住了,她告诉下人,不和戴逵会面了,原道返回。下人很是不解,就问她原故。王徽之说:“我本来是乘兴而来,兴尽而返,见不见戴逵主线就无所谓徽之的行径,任性随意,旷达通脱,显示出魏晋时期,名士们任性适情的生活态度。不失清高和风雅,因而“雪夜清兴”之事历来很为后人称道。 第13课 撇的组合变化教学目的:1.掌握撇的组合变化的写法以及在结字中的运用。2.培养学生观测、分析、比较、评改以及鉴赏能力,初步能把本课例字写得构

43、造匀称、整洁美观。3、进行补字练习,培养对的的书写习惯和能力,培养情操教学重点:撇的组合变化的写法以及结字时的变化和搭配要领。教学准备:班班通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展示上节课作品,学生互相评价,教师提出长处和局限性。二、情景导入。三、示标四、合伙探究:阅读课本第36页中部例字(一)简介撇的变化:撇的变化也很丰富,有长撇、短撇、平撇、直撇等。当一字之中浮现多种撇时,撇的姿态、长短、曲直、斜度要有变化。(二)、教师指引学生书写1.在一种中文中同步浮现几种“撇”,角度不适宜平行。2.根据中文的构造需要,撇有长短、粗细之分。3.撇的收笔有多种方式。(三)、作业练习:妙 象 众 度 处 小组讨论、总结班

44、内交流教师点拨。(1)展示“众、 妙、象”字的书写,(2)结识古代出名书法家-王羲之6. 每日一得:教师讲临写规定,然后学生书写。五、书法家故事: 臣书第一,陛下亦第一王僧虔年轻时就写得一手好字,特别擅长隶书。早在刘宋朝,宋文帝在一次偶尔机会见到她的一幅白绢扇面书法,赞叹不己,说:“这不只是超过了王子敬(献之),其骨力内涵,外貌风仪更不一般。不可小看。”王僧虔是晋代三朝宰相王导的五世孙,而出名大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则又是王导的从子、从孙。王僧虔的书法是有其家学渊源的。她不仅继承了家族的老式,字写得好,并且对书法理论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曾著书论一篇。因此宋文帝如是说至齐代,王僧虔书法更臻完

45、美,遂成海内名家。太祖萧道成也是个笃好书法的人,即帝位后,书法雅兴仍不减当年。建元中(公元479482年),太祖召已是丹阳(今江苏镇江)尹的王僧虔来朝,提出要与她进行书法比赛。王僧虔只得从命。君臣二人各自展纸濡墨,挥毫逞兴。作书完毕,太祖十分得意地问:“联与公卿书法,谁是第一?”王僧虔不假思考地回答说:“臣书第一,陛下亦第。”太祖心里明白,自己的书法是不能与王僧虔匹敌的,付度王与否有曲意奉承之露,出如此狡黠之语。于是反问道:“第一就是第一,怎么会有两个第一?”王僧虔不慌不忙地说:“我的书法在所有大臣中数第一,陛下书法在历代帝王中数第一。”经她这样一解释,太祖又觉得似乎不无道理,忍不住哈哈大笑起

46、来,说:“公卿可真会说话,既不失之自信,又不得罪人,真可谓善自为谋啊!”话语中流露出对王僧虔应对机变的嘉许。君臣二人当即互赠各自所珍藏的古代名人法书精品。 第14课 捺 的 组 合 变 化教学目的:1.掌握捺的组合变化的写法以及在结字中的运用。2.培养学生观测、分析、比较、评改以及鉴赏能力,初步能把本课例字写得构造匀称、整洁美观。3、进行补字练习,培养对的的书写习惯和能力,培养情操教学重点:捺的组合变化的写法以及结字时的变化和搭配要领。教学准备:班班通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展示上节课作品,学生互相评价,教师提出长处和局限性。二、情景导入。三、示标四、合伙探究阅读课本第39页中部例字、简介捺的变

47、化捺的重要形态有平捺、斜捺和反捺,凡一字中存在两笔以上的捺时,应有收有放,可将其中一笔改写成反捺。(二)、教师指引学生书写1.遇到走之旁时,上面部件的捺一般都改写成反捺。2.两个临近的字都带捺时,最佳一收一放。(三)、作业练习:大 迷 受 矣 远 (1)小组讨论、总结班内交流教师点拨。(2)展示“迷 、 受、 远”字的书写,(3)结识古代出名书法家- 王献之6. 每日一得:教师讲临写规定,然后学生书写。五、书法家故事:掘墓偷艺钟繇是东汉末年人,她对于书法学习非常的执着热衷,几乎已经达到痴狂的地步。 据说她曾经在抱犊山读书,为了练习好书法,将山中的石头、树木都写成了黑色。有一次,她和曹操、韦诞等

48、人谈论书法用笔,由于兴致浓厚,以致于睡前还不断的心摹手画,居然将被子给划破了几种洞。韦诞也是当时一位书法家,据说她手头东汉大书法家蔡邕的“笔论”,因此她的书法水平非常高,当时人都推崇她的书法,觉得是当朝第一书法家。钟繇想向韦诞借阅这本“笔论”,但韦诞就是不肯,三番五次的回绝,钟繇气得捶胸呕血,幸亏曹操用五灵丹救了她一命。等到韦诞过世后,钟繇便派人从坟墓中挖出那本书,反覆研究,终于理解用笔的奥妙。 第15课 点的组合变化-(一)教学目的:1.掌握点的组合变化写法以及在结字中的运用。2.培养学生观测、分析、比较、评改以及鉴赏能力,初步能把本课例字写得构造匀称、整洁美观。3、进行补字练习,培养对的的

49、书写习惯和能力,培养情操教学重点:点的组合变化的写法以及结字时的变化和搭配要领。教学准备:班班通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展示上节课作品,学生互相评价,教师提出长处和局限性。二、情景导入。三、示标四、合伙探究:阅读课本第42页中部例字简介点的变化点的组合变化十分丰富。点在不同的字里横向排列时,有相向的,有相背的,三点以上的,则变化更丰富而微妙。(二)、教师指引学生书写1.把握横向点之间的形状、大小变化。2.注意各点之间的角度变化。3.体会各点之间的连带、呼应关系。(三)、作业练习:其 无 乐 为 赫 (1)小组讨论、总结班内交流教师点拨。(2)展示“其 、 为、 乐”字的书写,(3)理解三希堂法贴

50、6. 每日一得:教师讲临写规定,然后学生书写。五、书法家故事:铁门限智永禅师擅长楷书、草书,能傅王羲之的风范。她虽然在永兴寺修行,但是书法的名气却愈来愈响亮。诸多人都透过多种关系来索求她的书法作品,人来人往络绎不绝,门槛都被踩坏了,她只得将门槛用铁皮包起来,人们就笑称为“铁门限。 第16课 点的组合变化-(二)教学目的:1.掌握点的组合变化写法以及在结字中的运用。2.培养学生观测、分析、比较、评改以及鉴赏能力,初步能把本课例字写得构造匀称、整洁美观。3、进行补字练习,培养对的的书写习惯和能力,培养情操教学重点:点的组合变化写法以及结字时的变化和搭配要领。教学准备:班班通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展

51、示上节课作品,学生互相评价,教师提出长处和局限性。二、情景导入。三、示标四、合伙探究阅读课本第45页中部例字简介点的变化点尚有也许横向、纵向结合,汇聚在一起。二、教师指引学生书写1.注意上下点大小和姿态的变化。2.把握上下点之间的远近距离和位置。三、作业练习:深 羽 守 初 灵 (1)小组讨论、总结班内交流教师点拨。(2)展示“深 、 羽、 守”字的书写,(3)结识古代出名书法家-智永6. 每日一得:教师讲临写规定,然后学生书写。五、书法家故事:笔冢智永禅师为隋、唐间人,是王羲之的第七世孙,因非常用功练习书法,用坏的毛笔都弃置在大竹篓里,经年累月之生,积了五大篓,于是她自己作了铭文,并埋葬了这

52、些笔头,称为笔冢,可见得她爱书惜物的襟怀。 第17课 综合练习习作教学目的:1.掌握书法创作“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基本措施。2.培养学生对的的书写能力,受到书法作品内容的感染与熏陶。教学重点:“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八个字的写法及搭配要领。教学准备:班班通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展示上节课作品,学生互相评价,教师提出长处和局限性。二、情景导入。三、示标四、合伙探究1、阅读课本第48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出处和意义及单字的书写提示,思考(1)“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所体现的深刻哲理是什么?(2)作为一件书法作品,“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中各字在不同位置,如何书写,(3)理解同一种内容,使用不同的规

53、格(横幅、竖幅或斗方)体现的措施。2、书法作品创作的基本措施简介。四、自主创作规定:内容“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规格:横幅、竖幅或斗方 1*4的宣纸五、书法家故事:张旭判状得教张旭是一位草书人们。她非常爱喝酒,常常喝得酩(mng)酊(dng)大醉,并呼喊着奔跑,然后她才拿起笔来作书。她所书写出来的作品都是狂草。有时她还发疯般地用头蘸墨写字,苏醒后来,她反复欣赏自己书写的作品,世人称她为“张颠”。张旭真草兼擅,她的书法为时人所爱慕有一年,她被派到常熟当县尉。上任后十多天,有一种老人拿着状纸来告状。张旭理解案情后,作了判决,老人走了。过了几天,老人又来了,张旭气愤地问老人:“你怎么能由于这样一件小事

54、,再来麻烦我呢?”老人说:“其实,我不是来告状的。由于看到你写的字是那样美妙,想收藏它作为珍品!”张旭听了,觉得不寻常,就问她为什么这样爱慕书法。老人说:“我爸爸活着的时候十分爱慕书法,留下了许多书法作品。”张旭请老人拿来作品观看,的确是天下难得的佳作。于是,她反复学习、研究,从中明白了许多书法的奥妙。第18课 综合练习习作教学目的:1.掌握书法创作“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基本措施。2.培养学生对的的书写能力,受到书法作品内容的感染与熏陶。教学重点:“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八个字的写法及搭配要领。教学准备:班班通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展示上节课作品,学生互相评价,教师提出长处和局限性。二、情景导

55、入。三、示标四、合伙探究1、阅读课本第50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出处和意义及书写提示,思考(1)条幅(2)作为一件书法作品,“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笔画数量不同的字在一幅作品中,要注意大小、轻重的协调(3)正文与落款的位置要协调。(4)落款与正文大小要合理搭配。2、书法作品创作的基本措施简介。四、自主创作规定:内容“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规格:条幅 宣纸五、书法家故事:皇帝练字唐太宗李世民是国内封建社会的一位帝王,她常常在解决政事的空闲时间里,潜心练习书法。当时,被誉为初唐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虞世南就在宫中任职,由于她精通古今,文章书法下笔如神,因而唐太宗历来很尊敬她,也常常临摹学习虞世南的书法

56、在练习书法的过程中,唐太宗深深感到虞世南字体中“戈”字最难写,不容易写出其中的神采。有一次,她练习“戬”,因怕写不好有失体面,免得各位大臣看它的笑话,于是便故意将“戈”字空着不写,而私下请虞世南代为弥补唐太宗为了显示自己在书法方面有所进步,便拿着几幅作品请谏议大夫魏征观看,并征求魏征的意见说:“你看朕的字与否像虞世南学士的字?”魏征恭恭敬敬地仔细看了一遍,始终含笑不语。这时,唐太宗有些焦急地问她:“是像还是不像,你怎么不说话?”魏征连忙说道:“臣不敢妄加评论陛下的书法。”唐太宗说道:“你直言无妨,朕恕你无罪。”这时魏征才奏道:“据臣看,其中只有戬字右半边的戈旁和虞学士写的一般无二,其他的均相去甚运”。唐太宗听了这番话后后,感慨不已,深深佩服魏征的眼力,从而也领悟学习书法来不得半点虚假,要想学有所成,必须痛下苦功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