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生态经济带报告最终稿上报版[1]

上传人:卷*** 文档编号:123630761 上传时间:2022-07-22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5.0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淮河生态经济带报告最终稿上报版[1]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淮河生态经济带报告最终稿上报版[1]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淮河生态经济带报告最终稿上报版[1]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资源描述:

《淮河生态经济带报告最终稿上报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淮河生态经济带报告最终稿上报版[1](2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课题阐明上半年,江苏淮安市委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承当“构建淮河生态经济带先导区”研究课题。随着研究逐渐进一步,课题组发现需要从全流域角度进行整体规划。同步,沿淮信阳、盐城等地相继加入委托,但愿通过课题研究,明确自身在淮河生态经济区的功能定位。根据形势的发展,课题名称相应更改为“淮河经济带发展规划”。课题由郑新立同志任组长。课题组用一年多时间,先后两次赴沿岸地区进行实地调研。自源头至入海口,行程千余公里,跨越三个省。曾8次赴淮安、5次赴蚌埠、4次去信阳盐城调研。课题组先后在北京、南京、淮安、蚌埠、信阳、淮南等地组织不同层次的研讨会、论证会近20次。通过调研,课题组掌握了大量的数据材料。此外,课

2、题组还多次向地方领导请教,向各行业专家征询,向各级发改委沟通,向中央领导、国家发改委领导报告,最后形成了淮河经济带发展规划(-2030)建议稿。可以说,课题凝聚了众多专家学者的智慧与辛苦。课题组筹划于近期邀请江苏、安徽、河南三省发改委在淮南市召开座谈会,征求三省意见。修改完善后,拟将该文本报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农业部、交通运送部等部门征求意见。之后,拟由三省政府联合向国务院呈报。淮河经济带发展规划(-2030)建议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7月)【摘要】淮河经济带是国内区域经济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抓住目前扩大内需的机遇,制定根治淮河和流域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引导社会各方面增长投入,努力把淮河

3、打造为国内第三条出海黄金通道,把淮河流域打造为继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地区之后的第四增长极,可使淮河经济带建设成为目前和将来时期扩大内需的重要战略支点。这一宏伟规划若能付诸实行,其建设规模之大、受益人数之多、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之好,将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美丽中国的重大工程。贯彻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小康和“双倍增”战略目的,克服目前经济下行压力,需要增强扩大内需力度,谋求新的投资热点和经济增长点。把淮河经济带建设作为扩大内需的一种战略重点,加大投入,兴利除害,使千年水患得以根治,把淮河打造为国内第三条出海黄金水道,让淮河流域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地区之后的第四个增长极,不仅是淮河流域人

4、民的迫切愿望,更能为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淮河经济带建设总体思路:以千里河川式水库建设为基本,调蓄兼筹,打造黄金水道,实现汛期蓄水、常年运用、科学调度、变害为利;以现代综合运送体系建设为保障,增进沿岸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以煤盐碱化工等新型产业为抓手,推动流域产业升级,打造若干万亿级产业集群;以淮河流域水质改善为重点,推动全流域污染治理,建设生态淮河;以国家级绿色农产品和食品基地为依托,发呈现代农业;以千里淮堤为主干,推动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最后把淮河建设成地绿、水清、天蓝的美丽淮河,形成产业协调发展、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淮河生态经济带。一、淮河流域发展的基本状况淮河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流经

5、河南、安徽、江苏三省,全长1000公里,其中河南境内364公里、安徽境内436公里、江苏境内200公里。淮河流域地处国内东中部,位于长江和黄河两大流域之间,流域面积27万平方公里,水系密布,纵横交错,跨越豫、皖、苏、鄂、鲁五省40个地市,181个县(市),流域总人口为1.72亿人、耕地1.9亿亩、地区生产总值1.73万亿元,分别占全国的13%、11.7%、8.1%,城乡化率为33.3%,是全国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工业化、城乡化明显滞后于全国平均水平。 -,流域平均经济增长率12.9%,高于全国10.5%的增速。1降雨时空分布很不均匀,水多水少矛盾十分锋利。由于流域平原广阔,地势低平,地处国

6、内南北气候过渡地区,天气系统复杂多变,降雨时空分布很不均匀。每年雨季集中在7、8月份,占全年降水70-80%,驻马店地区至今保持着24小时持续降雨量达1300毫米的世界纪录。一下雨就发生洪涝灾害;汛期一过,即无水可用,形成旱灾,水多水少矛盾十分锋利。河流上游落差大,中下游落差小,且蚌埠淮河河床海拔低于洪泽湖湖面2-3米,淮安市地面海拔低于洪泽湖湖底3米左右,洪泽湖作为淮河最大的蓄水池,洪水消纳功能越来越小,汛期对下游安全威胁越来越大。干旱与洪涝灾害的交替发生,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淮河流域又是鄂豫皖根据地和新四军根据地,战争年代为革命做出了重大牺牲。由于山区可耕地少,交通不便,为脱贫致富带来困难

7、。特别是安徽中部六安与阜阳两个地区,人均GDP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2。2具有良好耕作条件,农业生产潜力巨大。淮河流域四季分明,光热充足,农业发展潜力巨大。目前粮食产量已占全国17%,商品粮占全国25%。农村富余劳动力多,输出了3000多万农民工。沿淮设立的蓄洪区、滞洪区,占了大片农田,影响了村镇建设。若能将其运用起来,加上淮三角地区大量待开发的滩涂地,可新增高产粮1000-3000万亩。流域内湖泊众多,水面广阔,为发展水产养殖业提供了抱负条件。生物资源丰富,发展畜牧业潜力巨大。进一步加大投入,可建成稳产高产、集约化、现代化农业示范区。3矿产资源丰富,工业发展基本较好。淮河流域濒临长三角和环渤

8、海地区,区位优势明显,吸引产业转移的条件优越,经济发展的资源约束相对较小,对人口和产业承载能力强,发展空间巨大。桐柏的碱矿、银矿,霍邱的铁矿,淮南的煤矿,淮安的凹凸棒石粘土、岩盐和芒硝,盐城的石油天然气等,都居全国前列,发呈现代能源、化工、原材料工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可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特别是国内煤炭资源绝大部分分布在缺水地区,成为发展煤化工的制约因素。唯有淮南煤矿在水资源富集地区。在淮南市建立煤制油基地,并逐渐扩大规模,可有效减少对进口石油的依赖限度。4制定淮河流域总体发展规划已成为当务之急。淮河流域处在河南、安徽、江苏的边沿地区,三省在制定发展规划时,都未将沿淮地区当做区域发

9、展重点。建设淮河经济带,与中原经济区、皖江经济带和苏南地区互相支持,对增进豫、皖、苏三省区域协调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在淮河治理上尽管上世纪50年代以来有了很大投入,但始终以防汛为主,从发展和运用的角度考虑较少。由于缺少流域发展总体规划,各部门各行其是,防洪、灌溉与航运之间,农业、工业与交通之间,未能统筹考虑;三省产业发展和交通运送自成体系,沿河至今没有便捷的陆路通道,人为割裂了上中下游之间的经济内在联系。打破部门和行政区划界线,制定一种全流域的总体发展规划,统筹协调流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发明了世界经济奇迹。沿海地区率先发展,先后形成了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三大

10、增长极,带动了中国经济三十近年的高速增长。将来二十年,保持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迫切需要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为经济发展谋求新的动力。淮河流域从人口、资源和国土面积来看,是目前潜力最大、经济起飞条件最为成熟的地区。对淮河流域增长投入,见效快、效益高,短期内即可形成与前三个增长极相称的拉动力,成为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淮河流域尽快发展起来,使1.8亿人口尽快富裕起来,是无数革命先烈的夙愿和老区人民的殷切期盼。二、把防洪、灌溉、航运结合起来,使淮河成为造福人民的第三条出海黄金通道20世纪以来,淮河流域每十年左右会浮现一次大的洪涝灾害。上游淮滨市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共发生洪

11、灾57次。每次洪水来临,国家和本地干部群众都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直到仍炸坝泄洪,使良田和民众财产遭受重大损失。随着流域防洪安全规定的不断提高,目前以五年或十年一遇的防洪原则已明显偏低。淮河水患长期未能根治的重要因素,在于投入局限性,治理理念仅以蓄洪、滞洪、排洪、减灾为主,没有采用根治措施。随着国力的增强,应彻底变化治淮思路,由以防御水患为主向综合开发运用为主转变。要确立防洪、灌溉、航运相结合,以发展为主旨的治淮理念,通过工程措施,将洪水资源化,做到汛期蓄水、常年用水、统筹规划、变为利,使流域人民永远挣脱旱涝灾害之苦,与全国人民一道同步迈入小康社会。1控制洪水,清淤固堤,提高防洪原则。在淮河干支

12、流新建或改造一批水利设施。在支流上应建未建的水库,如出山店水库、前坪水库等,要加快建设。对病险水库要加快进行除险加固。同步,整治淮河中下游河道,对行洪区的布局、功能和运用原则进行调节,实行淮河河道盱眙段裁弯取直工程,对河床清淤加深,淤土加固加宽加高河堤,扩大洪水通道,巩固排洪能力,切实解决上游拦蓄能力局限性、中游行洪不畅、下游出路局限性等问题。通过扩大行洪区水道,逐渐减少直至取消滞洪区、蓄洪区,从而增长耕地。加快平原洼地除涝工程建设,完善防洪湖泊和骨干河道防洪工程体系,提高河道的防洪除涝原则。推动城乡防洪工程建设,提高淮河沿线城乡的防洪原则。2扩大蓄水能力,完善灌溉和水资源保障体系。淮河水系近

13、年平均降水量911mm,约1731亿吨,近年平均径流深约为238mm。通过加宽加深河道,可常年蓄水50亿吨左右。对洪泽湖、瓦埠湖清淤,可分别增长蓄水量60亿吨、40亿吨。通过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每年向淮河中游调水50亿吨左右。加上各支流水库蓄水,淮河流域年蓄水量可达200亿吨以上,不仅可以满足沿岸工农业用水、生活用水及常年通航需要,并且可以向阜阳、宿州等皖北缺水地区调水,使全流域大部分农田成为可灌溉农田。完善流域内水资源配备工程体系,提高调配能力,从主线上解决淮河流域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局限性的问题。适时启动建设南水北调东线后续工程、引江济淮工程、苏北引江工程等跨流域调水工程,提高引江能力,增长

14、外调水量。严格实行筹划用水和定额管理,全面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提高水资源运用效率,以供定需。3建设第三条出海黄金水道。目前淮河入海水道下游有通航能力,却只能泄洪、排污,无法实现江海联运。淮河中上游的物资若通过淮河干流直接出海,将大大节省运送里程、时间和费用,效益巨大。一是大力开发淮河航运,重点推动黄金水道建设。以中央政府为投入主体,进行淮河干线航道疏浚、淮河入海水道万吨级航道整治工程,提高改造淮河航运级别。在淮河干流建若干船闸,形成一种千里河川式水库,将淮河打导致为继长江、珠江之后中国第三个出海黄金通道。目的是将滨海至蚌埠段建设成一级航道,可通行万吨级船只;将蚌埠段至正阳关由目前的三级航道升级

15、为二级航道,可通行3000吨级单船和万吨级船队;将正阳关至息县升级为三级航道,可通行1000吨级船只。二是积极推动支线航道和沿淮港口建设。以中央部分投入、地方政府配套为重要方式,改造、升级支线航道级别,推动浉河、史灌河、沙颖河、涡河、沱浍河、洪河、汾泉河重要支流航道的整治工程,分段提高航道通航原则和船闸通行能力。要推动沿淮内河港口群建设,以淮安、蚌埠、淮南、淮滨等为重点,优化沿线港口布局,形成以淮干为主线、各港口为珍珠的项链形港口布局。其中,将淮安、蚌埠、淮南定位为内河国际港,完善港口“大通关”物流体系,设立相应的保税园区和物流园区,使之成为区域性物流枢纽。三是对淮河出海门户滨海枢纽进行通航改

16、造。开挖堤坝,将南泓和北泓两条水道合流,开发建设滨海港30万吨级航道工程。在滨海建一种大型船闸以及河海轮船的转运设施,使海轮货品通过这一设施转移到河轮,形成一种物流枢纽,实现入海水道和滨海港的无缝对接,从而真正打通淮河入海口,发明淮河流域对外开放发展新机遇,开拓生产要素流通和承办产业转移新途径。通过30年近年改革开放,国内已具有了根治与开发淮河的经济实力。要把淮河在水利防洪、农业灌溉和综合运送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充足发挥并有机结合起来,使淮河成为推动两岸经济发展、造福一方的“黄金水道”。三、沿河建设公、铁、空、管现代综合运送体系,增进沿岸经济一体化发展以淮河“黄金水道”为核心,形成公、铁、水、空、

17、管现代综合交通运送体系,增进淮河上中下游资源自由流动与优化配备,形成沿河产业带和都市群,推动淮河流域迅速发展。建设沿淮铁路、高速公路、运送管道网络和国际航空运送体系。规划建设东西铁路通道沿淮铁路,与京广、京九、京沪线联通,形成“新的陇海铁路”;在淮安、蚌埠、淮南、阜阳、信阳之间500公里的距离内规划建设沿淮高速公路,打造“四小时公路交通经济产业带”;研究建设沿淮盐卤、成品油、LNG、碱液运送管道网络,把桐柏碱矿、淮安盐矿、滨海油气码头的资源输送到加工地和顾客。运用上下游地势落差,东向管道输送液体,西向管道输送气体,充足发挥管道运送成本低的优势,形成布局合理的四大管道网络体系;构建淮安、盐城、蚌

18、埠、信阳等区域国际航空运送体系,合理布局旅游地支线机场,开辟更多国内外新航线。建设区域性物流枢纽。依托区位优势、产业基本和综合运送枢纽建设,健全水、铁、公三位一体无缝衔接的集疏运体系,重点将信阳、蚌埠、淮安、滨海打导致物流集散中心:把信阳打导致通南达北、承东启西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枢纽;把蚌埠建成服务皖北、面向淮河中上游地区的区域性物流枢纽;把淮安建成服务苏北、面向长三角的重要物流枢纽;把淮滨建成服务豫南、面向中原的区域性物流枢纽;把滨海港建成30万吨级、年集装箱吞吐量达亿吨的深水大港,并打造面向河海联运中转平台、淮河出海门户和国际物流枢纽港。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将淮河流域打造为国内经

19、济第四增长极结合产业全球布局、产业转移和技术创新,整合淮河流域资源配备,以区域煤、盐、碱、铁矿、石英石、砂等特色资源为基本,以特色产业或产品为轴心,以产业链的核心公司为主导,建设特色产业基地,形成具有较高关联度的产业汇集区。重点打造新型煤盐碱化工产业基地、新材料产业基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打造国家重要现代化工基地与新材料基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充足运用淮河流域丰富的盐卤、天然碱、铁精矿、凹土、石英石等重要经济资源以及区域性成品油、天然气、煤炭中转储配基地,环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逐渐形成万亿元级国家重要现代化工与新材料基地。一是重要以煤炭、碱、盐为主导,以

20、煤盐碱化工深加工、综合运用和配套产业为补充,建设相对集中、互为补充、协调发展的新型化工产业体系,形成中国特色非石油路线的烯烃产业集群,打造国家重要新型煤盐碱化工产业基地。不断壮大煤盐碱化工支柱产业发展,推动产业构造优化升级,增强产业持续发展能力。大力增进煤化工、盐化工、碱化工的融合发展以及上下游产业的一体化进程,积极发展高品位石化产品,加快构建现代化工产业集群,在淮安、桐柏、淮滨、淮南打造国内首个非石油路线烯烃产业集群。二是大力发展金属新材料、化工新材料、凹土新材料、硅基新材料,建设具有特色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开拓发展新型功能材料、先进构造材料、共性基本材料,重点发展淮安、霍邱金属新材料产业集群

21、,淮安、淮南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盱眙、明光凹土新材料产业集群,凤阳硅基新材料产业集群,打造若干个万亿元级、千亿元级特色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重要能源保障基地,支撑华东、华南地区能源供应。一是合理高效开发煤炭资源。淮河流域煤炭资源丰富,是全国14个大型煤炭基地之一,对保障华东、华南地区能源供应具有重要意义。为缓和目前煤炭资源开发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应按照高效开发、保护环境、有效保障的原则,合理控制煤炭开采量和消费量。加强煤炭的清洁运用,提高煤炭运用效率,有效控制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积极推动绿色矿山建设,加快塌陷区生态修复与整治运用。二是优化淮河流域的能源构造,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以

22、提高新能源产业竞争力为目的,集中优势资源,实行一批科技重大项目,重点发展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和天然气运用等关联产业,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建设盱眙、信阳、蚌埠、阜宁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区,支持滨海、淮安区域性成品油、天然气、煤炭中转储配基地建设。三是加快盐城千万千瓦级风电产业基地建设,把风电产业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加快“风光渔”、“风电车”、“风电水”综合开发运用步伐。挖掘淮河流域文化旅游资源,增进淮河文化产业大发展。淮河流域文化底蕴深厚,文明历史悠久,在中华发展史上具有主导地位。要重点开展盘古文化、新石器文化、农耕文化、治水文化、道教文化、民间艺术等淮河文化的传承弘扬。要以重点

23、都市为依托打造地区特色文化圈,重点打造如下游淮安为中心的“淮扬文化”,以中游蚌埠为中心的“皖淮文化”,以上游信阳为中心的“淮汉文化”,全面提高淮河文化影响力。增进淮河文化产业大发展,推动文化产业成为经济支柱性产业。推动淮河流域旅游资源开发,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和旅游服务体系,形成独特的淮河流域旅游风光带。大力加强沿淮地区生态环保,将淮河经济带打导致为美丽中国的头号工程。在淮河经济带的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坚持生态优先,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建设和环保放在首要位置,积极推广循环经济模式,形成节省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构造、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加强淮河干支流保护和综合

24、整治,加快森林植被保护与恢复,有效保护草地、湿地和森林植被及生物多样性,提高淮河流域水质,切实保障淮河流域生态安全,增进流域可持续发展。一是加强生态建设和水土保持。以提高农业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为目的,大规模实行小流域系统综合治理,推动拦、引、排、集、蓄、灌等水利水保工作,实行流域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治理。在淮河流域水土流失和生态脆弱区,因地制宜,重点突破,开展各具特色的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创立示范样板工程,推动淮河水土保持的全面开展。二是加强资源节省集约运用。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水资源开发运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指标体系,提高农业灌溉用水运用效率,大力开展工业

25、节水,推动创立节水型都市。加大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领域节能力度,推动重点节能工程建设,全面完毕国家明确的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二氧化碳减排目的任务。进一步推动资源整合,继续加大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和保护力度,大力开展资源综合运用。三是加大环保力度。严格污染物总量控制,实现环境容量高效运用,努力保障发展需求。加大淮河流域库区、干支流、湖泊等重点区域水污染防治力度,支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环保能力建设,建立健全跨流域、跨区域的污染联防联控、跨界防治机制。推动污水和垃圾解决、重点工业污染源治理、河流污染整治等项目建设,加强土壤环保、重金属污染治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危险废物管理,实行多种污染物协同

26、控制,完毕国家明确的重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四是加强农业污染控制。加强点源污染治理与监管,注重农业面源污染控制。以巩固治理成效、避免污染反弹为目的,加快污水解决厂及配套管网建设与升级改造;重点治理与监管农副产品加工、化工、造纸、皮革、制药等工业污染源;巩固淮河干流水质,深化支流水质治理,保证南水北调东线水质达标。五是加强重金属污染治理。根据区域资源禀赋、环境容量、生态状况以及发展规划,布局流域内的重金属产业,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非重点区域要进一步加强控制,不再规划波及重金属污染物排放的项目。对重金属排放公司依法实行清洁生产审核,加强污染过程控制,督促公司不断提高清洁生产水平。大力开展

27、重金属污染治理与修复示范工程,在部分重点防控区域组织实行受污染土壤、场地、河流底泥等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工程。六是健全生态补偿机制。进一步摸索制定统筹生态保育、环保与农业生产的补偿政策,建立不同层面的生态补偿机制,进一步增进流域生态环境的改善。率先开展耕地保护经济补偿试点工作,摸索耕地保护和经济发展利益协调机制。建立集环境补偿机制、资源补偿机制、用地保障机制、失地农民生活保障机制、洪泛区生态补偿机制等于一体的采煤塌陷区生态补偿政策,为煤炭生产和塌陷区复垦提供一条可持续的道路。构建跨省、流域及上下游协调补偿机制,加快建立淮河流域生态补偿基金。七是推动流域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加快推动信息化、数字化、智

28、能化技术在循环经济体系中的运用,支持建立一种与所有有关行业、机构的管理信息系统双向沟通的信息管理系统,广泛获取生态安全信息。根据生态环境的不同状况,有重点地建立和完善专项的生态安全预警和防控体系。建立以气象预报体系、防汛体系、疫情预报与防治体系、动植物检疫体系、环境监测体系等构成的生态安全预警和防护体系,提高全流域应对生态环境灾害的应急能力,减轻劫难的损失。五、依托创新驱动推动农业现代化,打造国家现代化农业先行区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构建具有淮河流域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全国新型农业现代化先行区,夯实“四化”协调发展的基本。一是加强粮食生产核心区建

29、设。淮河流域是国内粮食主产区,并有进一步提高的潜力。将来应继续把发展粮食生产放在突出位置,实行“一二三千”工程(新增1000万亩农田,建设高产稳产田万亩,改造中低产田3000万亩),打造“五六七百”工程,重点依托大型水利工程,加快高原则农田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大幅提高吨粮田比重,建设全国粮食生产核心区。优先鼓励和引导粮食生产核心区形成多种形式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适度规模化经营,加快农业技术推广,提高技术成果转化率,扶持壮大龙头公司,健全农业服务体系,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公司化管理、原则化生产、集约化经营,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适度增长核心区主产省粮食风险基金规模,加大中央财政对核心区转移支

30、付力度,建立产销区利益补偿机制,农田水利等基本设施修建补贴重点向粮食核心产区倾斜,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大强农惠农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水利基本设施建设、中低产田改造、高原则基本农田建设、土地整顿和复垦开发项目中央补贴力度。二是发呈现代化高效农业。通过优化行蓄洪区布局,采用退堤、合并等措施,调减蓄洪区,扩大河道行洪能力,提高保存的行蓄洪区启用原则。开发滩涂资源,支持大丰、东台、如东、启东等地滩涂围垦。加快产业构造调节,实行区域种植,规模经营,调节种、养、加、农、工、副的构造比例。大力发展生长期短的蔬菜生产,避开行蓄洪季节;大力发展水产养殖和畜禽养殖,发展湿地经济,适应行洪、蓄洪及湖泊洼地的环境条

31、件;大力发展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体的农村工业,实行农业产业化;加快林业发展,研究沿淮防护林,根据行蓄洪区及湖泊洼地的特点,适地适树,大力发展林业产业。三是构建特色农业示范区。立足区域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建立特色有机生态农业发展示范区。高起点、高原则地建设一批规模化、机械化、原则化和产业化限度较高的新型现代农业样板区,形成引领区域现代农业发展的强大力量。实行产学研结合,提高和强化农业示范区引进、集成、运用、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和新装备的功能,建设一批先进合用农业科技成果的密集应用区和辐射源,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动农业技术进步、产业构造优化和组织管理创新,大幅度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运用率和

32、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推动农产品加工基地建设,积极哺育特色品牌农产品,进一步延伸拉长、拓展产业链条。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建设全国优质安全畜禽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全国重要的特色农产品、有机食品生产加工基地。四是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运用农业科研院所力量,加强高效栽培、疫病防控、农业节水等领域的科技集成创新,增进农作物品种更新换代。加强粮食主产区的植保、测土配方施肥、水利技术推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项目建设。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严格贯彻产地准出、市场准入、质量追溯、召回退出等监管制度,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加快建设流通成本低、运营效率

33、高的农产品营销网络。构建农业专家、农技人员和农民有机联系、沟通直接的新型信息传播网络,打造一批实训基地,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六、淮河经济带建设空间布局以千里淮河黄金航道和陆路交通为纽带,增进淮河流域上中下游生产要素合理配备和集聚,将形成“一带、三核、两枢纽、多节点”的空间开发格局,有助于带动流域内工业化、都市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一带”:发挥全流域资源禀赋与产业优势,完善沿淮河重大基本设施,积极建设现代高效农业和特色产业基地,加快沿淮经济带一体化发展,使淮河流域成为富庶、美丽、繁华、发达的经济区。“三核”:实行大都市带动战略,加强淮河干流淮安、淮蚌(淮南-蚌埠)、信阳三个区域

34、性中心都市建设力度,扩大都市规模,完善都市功能,增强“三核”引领淮河干线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作用,使信阳、淮蚌、淮安之于淮河,相称于重庆、武汉、南京之于长江,使淮河上中下游协动发展,带动淮河流域整体优势的发挥和竞争力提高。“两枢纽”:发挥淮安作为运河与淮河交会的物流枢纽功能,以低成本运送贯穿南北、连接东西。推动淮河入海水道一级航道建设,充足发挥盐城港“一港四区”海河联运的优势,建设滨海枢纽港,形成“一主多元”的淮河出海门户。实现淮河航道与淮三角各海港的无缝对接,建成淮河便捷出海门户、大宗商品储运中转加工交易中心和国际物流枢纽,带动全流域加快融入全球航运体系和全球产业体系,更广泛地集聚全球

35、先进生产要素。“多节点”:以沿淮河两岸各县(市)以及可建内河港的区域为重要节点,涉及河南省桐柏县、罗山县、息县、淮滨县、潢川县、固始县六县;安徽省霍邱县、颍上县、寿县、定远县、凤阳县、明光市六县(市);江苏省盱眙县、阜宁县、响水县、宝应县、大丰市、滨海县和宿迁市七县(市)。提高多节点市和县城吸纳就业的能力,形成50万左右的人口规模,带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乡化和农业现代化“四化”融合和同步发展。七、加快淮河经济带建设的体制保障和政策建议1将淮河经济带在国家层面上定位为东中部协调发展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新型城乡化示范区、现代化农业示范区,并上升为国家战略,抓紧制定总体发展规划,建立

36、强有力的组织制度保障淮河流域横跨国内东中部,淮河又是南北方分界线。流域经济落后,发展面临问题较多,如沿淮地区发展不平衡、以治理为主而忽视发展、跨省际协调难度大等,国家许多政策和现行管理体制都与加速淮河经济带一体化发展不相适应。为此,非常有必要将淮河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纳入国家区域发展总体布局中,从整体与全局角度协调多种资源与政策,协调沿淮各级政府,科学制定区域发展规划,并予以政策扶持,特别是在重大项目安排上予以支持。要加强政策衔接,综合考虑与流域周边既有国家级区域规划政策间的协调配合,力求将各项政策喜雨惠及全流域,从而加速东中部地区融合发展,真正使贫穷落后的淮河流域成为美丽中国的靓丽名片。与

37、此同步,参照国家开发三峡的模式,在国家层面成立淮河发展领导小组,由国务院重要领导做组长,各职能部委、涉淮省份为成员。小组下面常设办公室,作为协调、组织淮河流域发展的办事机构,拟定推动淮河流域发展的战略、规划和重大政策,协调有关重大问题。其下可设淮河发展研究院,承当淮河综合发展的有关研究工作。要整合现行涉淮各机构,变政出多头为统一出口。转变水利部淮河委职能,从单纯的防洪抗洪,转变为综合发展为主。沿淮各省也要完善流域协调机制,建议在办公室的指引下,构建增进流域发展的多层次协调体系,如地区重要党政领导定期会面磋商机制、淮河流域经济定期交流机制等,协调立场,统一行动,坚持全领域规划,避免地辨别割。2组

38、建淮河开发集团公司。由中央和沿淮各省国资委、中国交通投资集团、神华集团、中化集团、中粮集团等国有公司出资,组建股份制的淮河开发集团公司。在国务院淮河流域发展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在国务院批准的总体规划指引下,负责制定和实行跨省专项开发建设规划,组织重大工程的招投标和施工进度、质量的全过程监管,负责建设资金的筹集、使用和贷款本息归还。广泛吸引民营公司和社会资金参与淮河经济带的开发建设。3尽快启动一系列近期可动工建设的重大项目一是全流域重点工程。涉及:第一,堤防加固工程。淮河干流堤防加固工程波及河南、安徽、江苏三省,按照防洪原则达1一遇的原则,建设淮河干流大提,按3一遇加固洪泽湖防洪大提,进而在淮河干

39、流形成既能行洪,又能蓄水的一条巨型河川式水库,为淮河航运及洪水资源化开发运用奠定基本,提高防洪保护区和沿淮重要工矿都市防洪能力。第二,黄金水道建设工程。重点推动淮河干线航道疏浚、淮河入海水道航道建设工程。第三,沿淮高速公路。建议以淮河和洪泽湖为界,在淮安、蚌埠、淮南、阜阳、信阳之间500公里的距离内分别规划建设两条沿淮高速公路,南沿淮高速公路和北沿淮高速公路,打造“四小时公路交通经济产业带”,在淮南市、蚌埠市和淮安市之间建设一条干线一级公路,加密沿淮三市干线公路通道,服务淮河中下游“两小时公路交通经济产业带”。第四,沿淮铁路。建设一条以沿淮走向、横贯东西的沿淮铁路交通大动脉,可以加快豫南、皖北

40、、苏北等广大沿淮地区的崛起。沿淮铁路东起对外开放口岸盐城大丰港,向西依次通过宝应、金湖、盱眙、蚌埠、阜阳、驻马店、十堰、汉中,在阳平关向西延伸接轨兰渝铁路后直达兰州,形成“新的陇海铁路”。二是河南段重点工程。涉及:第一,水利控制性工作。按1一遇原则建设控制性水库工程,重点支持上游出山店、前坪、张湾等一批具有防洪、灌溉、供水等功能的大型水库建设。按干流三级航道、重要支流级航道原则治理河道,提高通航防洪能力。第二,建设信阳、漯河、周口、驻马店绿色食品加工基地,建设信阳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现代家居产业集群、新型建材产业集群,建设桐柏碱硝化工产业基地;第三,加快建立综合交通枢纽。重点推动淮滨公铁水一体化

41、枢纽、信阳明港机场、商(丘)周(口)驻(马店)南(阳)铁路、信(阳)固(始)六(安)城际铁路,以及豫鄂省界高速公路等项目。第四,加强水源地保护,对淮河上游森林生态系统、湿地与河湖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实行淮河上游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控制水土流失。对上游废弃矿区进行生态修复,治理土壤污染。三是安徽段重点工程。涉及:第一,建设引江济淮、平原水库、河川式水库等大型水利基本设施,加快推动淮水北调工程,以向皖北供水为首要目的,保障皖北广大地区都市生活与工农业用水;第二,建设蚌埠信息产业基地、蚌埠烯烃特色产业基地、淮南新型能源和现代煤化工产业基地、凤阳硅产业基地等;第三,加快基本设施建设,重点进

42、行蚌埠亿吨大港、长淮卫临港保税港区和淮蚌一体化城际轨道交通建设;第四,规划先行,实行采煤塌陷区综合整治与运用。四是江苏段重点工程。涉及:第一,水网的整治与开发运用,如洪泽湖清淤扩容,黄河故道综合治理,白马湖退渔还湖综合开发以及陡湖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第二,推动各类产业园建设,如打造和建设淮安IT产业基地、淮安盐化工产业基地、淮安优质特钢产业基地、盱眙凹土新材料产业基地、盐城农产品加工出口基地,以及建设黄海经济区,打造淮河出海门户现代临港产业集聚区;第三,加快基本设施建设,如盐城港、淮河入海水道专用码头及港口作业区、淮盐一体化城际轨道交通建设等;第四,提高沿海滩涂开发力度,推动滩涂围垦和垦区改造

43、工程,建设百万亩滩涂围垦综合开发实验区。4实行加快淮河经济带发展的各项支持政策在金融政策方面,加强淮河流域金融主体建设。建议在淮安建立国家开发银行淮安分行,形成辐射淮河全流域的政策性金融信贷支持中心。在蚌埠设立中国进出口银行蚌埠分行,为淮河流域参与更多国际分工提供金融服务支持。沿淮各地市联合,通过政府资金引导,吸引社会资金加入,成立淮河银行、淮河产业投资基金等融资平台,专事推动重大基本设施建设和沿淮产业构造升级。建议中央和沿淮各省出台相应措施,对淮河流域新建金融机构予以特殊补贴,提高沿淮地区对于金融机构的吸引力度,使商业银行统筹信贷资源配备,合适向淮河流域地区倾斜。积极摸索推动淮河流域产权平台

44、的规范建设和创新发展,积极摸索和完善产权交易中心的融资功能,为各类股权投资基金,提供投资机会和退出通道,吸引国内外有实力公司投资入股。在财税政策方面,建议中央财政设立淮河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扶持淮河航道疏通工程、沿淮地区基本设施、重点产业和重大项目建设,如航道疏通、港口建设、沿淮高速公路与铁路建设等公益性强、社会筹资较难的重大项目。同步,沿淮重大基本设施项目以中央政府投入为主,合适减少地方配套比例,并对沿淮地区予以份额相对较多的税收返还。沿淮各省省级财政也要予以淮河治理和基本设施建设专项补贴资金。实行淮河生态经济带差别化税收政策,按资源税的税种属性将资源税的征收范畴扩大到水资源和森林资源。通过税

45、收等政策扶持,鼓励淮河内河航运公司发展,鼓励物流公司跨区域的投资运营及公司兼并、重组、联合。支持滨海港、淮安港、蚌埠港、淮滨港、信阳明港航空港等流域重要港口临港产业园建设、保税物流平台建设,增进流域外向型经济发展。构建更具系统性的民间投资财税支持体系,加大对沿淮地区重大项目的扶持力度,提高投资回报率水平。健全民间投资服务体系,营造良好市场环境,进一步清理整合波及民间投资管理的行政审批事项,加强对民间投资的支持和服务。在产业政策方面,要在流域内设立若干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与示范推广。摸索以地方政府财政专项资金为引导资金,吸取社会资本参与,大力发展风险投资,为基本

46、研究项目和高新技术开发项目提供支持,增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在科技创新、技改补贴等政策扶持上,合适放宽公司的规模、税收原则,加大对淮河流域公司申报项目的扶持力度。出台政策积极引导中央及省属公司来淮河流域投资。建议淮安与蚌埠两市联合建立东中部区域科技合伙自主创新示范区,并争取将此示范区列入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范畴之内,从而享有国家有关支持政策,特别是股权和分红鼓励试点政策。在土地政策方面,沿淮三省有着丰富的土地资源,土地制度的改革会释放出巨大生产力。履行征地制度改革,加快农村土地、劳动力和资金等生产要素的集聚。履行农村土地信托流转,“托转分离”,实现土地集约经营。提高农民

47、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派比例,容许农民对园区土地、自有住房进行抵押以换取财产性收益,或者直接以农村宅基地来换取都市住房。鼓励农民通过出让用益物权获取收入,从而建立起土地资本运作机制。同步,通过“赋实权、办铁证”的方式,明确终极权利人,保护农民合法权益。要创新占补平衡政策,以省市为单位而不是以县为单位进行平衡,以流动人口而不是以户籍人口为基数进行平衡。建议国家在蚌埠建立土地流转示范基地,摸索流转模式,为国内土地制度的改革摸索经验。5建设生态经济带所需要的特殊生态保护政策一是要加强水资源开发治理与运用。建议进一步理顺淮河流域管理和行政区域管理、资源管理与开发运用的关系,推动筹划用水和节省用水管理工作

48、,强化节水考核管理,加强水资源的保护。二是推动公司绿色转型发展。支持地方按规定设立产业绿色发展与转型基金,用于重污染公司关停并转、受污染场地修复、非电行业脱硫脱硝除尘设施运营等。实行清洁能源开发运用财政补贴政策。实行绿色信贷政策,加大对符合环保和信贷规定的公司或项目的信贷支持。三是完善流域生态补偿政策。建议由国家财政和沿淮各省级财政共同予以支持,建立淮河流域生态补偿基金,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建立下游地区对上游地区、开发地区对保护地区、受益地区对受损地区、都市对乡村、富裕省份对贫困省份的生态补偿机制以平衡各方利益。四是坚持对内对外开放。要坚持对内对外开放,吸引

49、全国全世界资金参与到淮河经济带的开发建设中。充足运用国外、国内、沿淮三个市场、三种资源,发挥市场配备资源的基本性作用,积极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形成与国际惯例接轨的管理和服务体系。国家应通过差别化政策和重大项目安排,鼓励沿淮地区全方位、多层次地承办长三角地区和国际产业转移。支持该地区重点承办发展高品位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推动流域各地区依托本地资源禀赋重点发展优势产业,形成集中布局、错位发展、良性竞争的格局。国家应支持符合条件的省级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支持具有条件的地区申报建设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支持建设盐城滨海保税港区、淮安一类水运口岸、蚌埠长淮卫临港产业园等开放型载体,从而带动流域融入全球航运体系与产业链。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