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语文教学与人文熏陶

上传人:卷*** 文档编号:123627406 上传时间:2022-07-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谈初中语文教学与人文熏陶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谈初中语文教学与人文熏陶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谈初中语文教学与人文熏陶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谈初中语文教学与人文熏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初中语文教学与人文熏陶(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谈初中语文教学与人文熏陶阜南县郜台乡段台中学 申增莉摘要:语文课程原则规定“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进一步形成对的的价值观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这就是初中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中所承当的任务。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已成为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目的。 核心词:人文精神 人文熏陶 人文关怀 人文素养“以人为本”,尊重“个体价值”,主张“互相关爱”,追求“和谐美好”,提高“自身素质”,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旋律。这就是如今人们所渴望的“人文精神”的回归,是社会进步的标志。而语文课程原则也把人文性定位为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已成为语文教学的一

2、种重要目的。如何让初中语文教学布满人文精神呢?这是摆在初中语文教师面前的一种重要课题。 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给学生人文熏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语文课程原则规定“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进一步形成对的的价值观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这就是初中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中所承当的任务。 一方面是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必须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给学生人文精神的熏陶。 语文学科是一门洋溢着作者灵性的、积淀了民族的睿智、文化、精神的,具有浓郁的人文特色的课程。语文课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教给学生某种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教材和学生生命之点,并带着学生一起走进心灵世

3、界,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实现感悟与理解的融合、人心与文心的默契、观点与精神的共享。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课程更是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培养学生人格素养的特殊载体。这也正是语文课程独特的人文价值所在。鉴于语文学科既有工具性,更具人文性的双重特点,语文教学应当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给学生人文关怀的过程,必须在教学中给学生人文熏陶。 另一方面,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迫切规定在教学中给学生以人文精神的熏陶。 新课程原则中虽然明确指出了语文学科的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规定在语文教学中“注重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强调了对人的培养,然而在“应试教育”这个巨大阴影的笼罩下,

4、许多语文教师还是过度强调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只注重训练学生的考试能力,忽视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质。在课堂上,教师把课文条分缕析,弄得支离破碎,把语文课上成纯正的工具训练课,没有思想的碰撞、心灵的触动、情感的陶冶、审美的熏陶,语文教学的人文教育功能远远没有得到充足的发挥。解决这些问题已成为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迫切规定把在语文教学中把人文因素放在教学目的的突出地位,充足展示语文自身的无穷魅力,还语文以本来的面目。 再次,社会的进步也需要在语文教学中给学生以人文熏陶。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类对自身生活的意义也在不断地反思和追求。关怀她人、尊重自己、弘扬人文精神已成为时代的呼声。而语文教学永远是与时

5、代相依的,从孔子坐坛讲学到现代学校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都是时代需求的缩影。因此,现代的语文教学也应当顺应时代潮流的需求,立足于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努力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熏陶。 二、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熏陶。 (一)、通过对文质兼美的作品的鉴赏来挖掘其中的人文精神,从而给学生以人文熏陶。 高尔基说过:文学归根结底是人学。文学作品创作的终极目的是提高人的智慧,丰富人的思想,完善人的品格。而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它们涉及着丰富的人文内涵。作为语文教师,应当努力挖掘其中的人文意义,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让学生的心灵更纯丰富、更健康,精神境界更崇高。 1、品味

6、文学作品的语言来给学生以人文熏陶。语言是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人们掌握了语言就是为了互相之间交流思想感情。语言文字也是表情达意的工具。既是体现情意,那么用它构成的作品,都富有一定的思想、情意内涵、审美意义及哲理。语言文字为外,思想哲理为里。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感受,进行情的迁移、情的默化,从而对学生的心灵产生震撼和影响。因此,我们在语文课堂上要牢牢抓住语言文字这个本体,该细嚼的地方要反复玩味,细嚼慢品,让学生在获得语言智慧的同步也得到人文精神的滋养。如在教学冯骥才的珍珠鸟一学时,通过让学生反复品读“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呆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

7、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脚刚好给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一抬肩,它没有醒,睡得好熟!还呷呷嘴,难道在做梦!”这段文字,在反复的诵读中,学生能体会出作者对小珍珠鸟的爱慕之情,沉浸在作者所营造的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美好的境界中,理解“信赖,往往发明出美好的境界”的生活哲理。从而激发她们热爱自然、发明互相信赖、和谐美好的人际关系的热情。因此可以看出,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她们的精神世界,道德情操等人文素养也同步可以潜移默化的受到感染而滋生。 2、品味文学作品中的形象给学生以人文熏陶。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往往寄托了作者对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也涉及了作者对假、恶、丑的批判和鞭

8、笞。我们在指引学生欣赏和分析这些形象的时候,把作品中人物形象展示在她们的面前,将作者的感情传达到她们的内心,这样就会“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学生的共鸣,爱作者之所爱,憎作者之所憎。在语文教学中,对作品中形象的感受、体验和品味是不知不觉的渐进式的,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和感染。杨绛先生的散文老王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文章以简洁、冲淡的文笔塑造了一位穷苦、卑微但又纯朴、善良的底层劳动者的形象,体现了作者对这位不幸者的同情和敬重。教学中,一方面让学生去关注老王的不幸,从而激起对弱者的同情心。接着指引学生寻找作者的善良和老王的善良都表目前什么地方,她们在艰难的生活中是如何互相予

9、以对方协助的。体会作者通过老王这个人物形象宣扬的平等观念。在作者眼里,人是生而平等的,个人的境遇不同,甚至差别很大,但是是幸运与不幸导致的差别,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再者就是进一步体会作者的人道主义精神,这种精神规定社会关怀个人、同情个人、尊重个人对社会作出的奉献,尊重人格,维护社会每个成员的基本权利,并增进全体劳动者的全面发展。通过这篇课文塑造的老王这个人物形象告诉学生:大千世界,茫茫人海,人有时候很渺小,人生有时候很艰苦,这个时候我们更应当相濡以沫,用伟大的爱去做某些细小的事情,让这个世界美起来,让人生好起来。这样看来,优秀的文学作品中的典型形象,的确可以对学生

10、起到教化作用,带给学生很大的人生启示,使她们从中得到人文熏陶。 3、品位文学作品中的主题给学生以人文熏陶。选入初中语文教材的文学作品均有积极向上的主题。在教学中带领学生一起提炼文中主题,和作者一起去追求真善美,鞭笞假恶丑,感受美好的人性,让学生沐浴在人文精神之中。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唤起学生对美好童年的回忆;如丑小鸭、如果生活欺骗了你,告诉学生在遇到困难和挫折不要灰心,振作精神,继续努力,究竟会成功;黄河颂能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最后一课能使学生深切体会到法国人民失去国土的悲愤的心情,从而联想到国内人民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所经历的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使学生倍加爱惜如

11、今来之不易的和平幸福的生活,等等。 总之,学生在学习这些文章,体会文章当中那健康向上的主题的时候,必然会使自己的精神受到洗礼,心灵得到涤荡,品格得到升华。正如王崧舟教师所言:当理性的语言随着感性的形象深深扎根到学生的精神的时候,智慧与情感齐飞,知性共灵性一色,学生透过字里行间将受到一次独特的人文关怀。 (二)、在写作教学中进行人文熏陶,让学生沐浴人文关怀。 让学生用人文的眼光去观测现实生活,努力发现现实生活中具有人文精神的人和事。写作教学应当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关爱生命,让学生用人文眼光去寻找生活中的动人之情,动人之事。如在嘈杂的公共汽车上能观测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美好;在熙熙攘攘的

12、街市中发现人们生活的富足幸福;在阴雨绵绵的日子里能感觉到万物在发荣生长;在阳光灿烂的天空下能想到尚有诸多人生活在阴霾之中。能从父母的一种眼神中感受到慈祥;能从路人的一种微笑中体会到友善;能从教师的一句问候中感受到师恩;能从同窗的一种手势中体会到友谊。如果我们能让学生学会这样去观测生活,那么生活在她们的眼里将会是多么美好,她们再将这些感受写到作文中去,必将会使她们的文章布满人文精神。同步,她们的情感会更加丰富,道德修养也会得到提高。她们将学会感恩,懂得关爱,必将更加热爱生活。作中努力体现具有人文精神的主题,使作文散发出浓郁的人性光彩。 学生学会了用人文眼光去观测生活,还要可以把这种感受在文章当中

13、体现出来,努力去体现人文精神的主题。如看到工人在高空作业不能光想到她们的勤快和奉献精神,更要体现她们的艰苦和危险;看到可爱的小动物,不能只想到把它们捉来照顾和观测,更应当倡导让它们在自由的环境中快乐的生活。鼓励学生在作文的时候关注弱势群体,体现她们的喜怒哀乐;更关注个体,体现自我价值的体现;更关爱生命,体现对生命的尊重。这样使学生们的文章散发出浓郁的人性光辉。在文章中摒弃非人性的东西,尽量不去体现什么“为了工作,连父母病危、孩子病重都没有时间去看望陪护”、“某少年为了保护集体的财产独自与穷凶极恶的歹徒搏斗而英勇献身”、“个人利益坚决服从集体利益”、“人定胜天”这样某些主题。以上这些主题在某个特

14、定的历史阶段被倡导和赞扬,但在今天这个倡导“以人为本”的社会环境下遭到了批评,甚至否认。也违背了人文精神的本质。因此,引导学生学会用人文眼光去观测生活,并在作文中体现人文性主题也是现代语文教师的一种重要的社会责任。 (三)语文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对学生人进行文熏陶出名特级教师魏书生这样说过:“我深深感到一位教师要做经师,更要做人师”。在目前教育形势下,社会对语文学科教育的规定更高。不仅仅强调其工具性,更强调了对人的教育。对从事语文教育的教师也相应的提出了更高的规定。 一方面,语文教师自身应具有人文意识,对每一种学生都要布满人文关怀。 我们语文教师肩负着全面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15、的重任,如果自身缺少人文意识,缺少激情,不能去关爱每一种学生,那么对学生的人文熏陶就无从谈起。作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自身必须具有人文意识,可以敏锐的发现生活的真善美,鄙弃假恶丑,自觉抵制和避免某些悲观影响,培养学生明白做人的道理,教会她们什么是做人的价值,全身心地去热爱每一种学生,让她们感受到温暖和尊重。在课堂上呈现自己的风趣风趣和满腹才情,可以将语文课上得生动活泼,妙趣横生。 另一方面,语文教师还应当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崇高的道德情操。 语文教学是美的事业,语文教材是美的宫殿,语文教师应当是美的使者。因此,语文教师应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崇高的道德情操,这样才干带领学生去发现美、发明美,追求崇

16、高,鄙弃恶俗,为学生打开一条通向语文殿堂的通道。也只有这样才干切实培养学生崇高的道德品质和高雅的人文素养。 最后,语文教师还应具有丰富的情感。 语文学科丰富的人文内涵决定了语文教学极富情感特性,也规定语文教师有丰富的情感。一种情感丰富的语文教师可以在学生与课文作者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教师可以运用自己丰富的情感使学生受到情绪感染,容易“入情”“入境”;反之,一种没有情感的教师,就会将一篇情感丰富的文章教得寡然无味,学生既没有情感体验,也没有得到美的享有,更不要说是受到人文熏陶了。因此,语文教师与否具有丰富的情感是能否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熏陶的核心。 参照文献:阜阳教育语文课程原则教育研究与实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