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浙美版--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集

上传人:卷*** 文档编号:123603602 上传时间:2022-07-22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62.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新浙美版--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集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新浙美版--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集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新浙美版--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集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资源描述:

《新浙美版--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浙美版--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集(2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春天在哪里一、教学目的:1.提高对色彩的结识和体现力。2.培养丰富的想象力,通过小组学习的形式,把自己对春天的印象与同伴进行交流,并选择自己喜欢的绘画工具加以体现。3.感受春天,理解春天的色彩,培养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能采用自己喜欢的形式体现对春天的感受。难点:能抓住春天的特点,有创意地体现春天。三、教学学时:2学时第一学时教学过程1.寻找春天(1)带领学生参观校园,寻找校园的春天,培养发现美的眼睛。(2)交流:你发现春天在哪里?(3)欣赏春天的美丽景色。2.春天的色彩。春天的色彩究竟是怎么样的?观测景色,欣赏图片,学生自己来总结春天的色彩。3.布置作业抓住春天

2、的色彩和生机勃勃的景象,创作一幅春天的画。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绘画语言来体现,只要能体现春天的感觉即可。引导学生耐心地完毕作品,不要半途而废。4.展示点评:将学生的作业布置成春天的花园,逛一逛“春天的花园”,一边逛一边评价。5.拓展游戏小燕子。第二学时课前准备学生:水彩笔或者油画棒、纸张、废旧材料等教师:平面或立体的瓶贴作品、课件。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1)除了绘画,我们尚有诸多措施来体现对春天的爱慕,例如歌唱、跳舞、诗歌。今天我们一起动动手,用某些废旧材料来制作一种春天的百花园。以作品导入,技法学生学习的爱好。(2)揭示课题春天在哪里。2.欣赏环节(1)平面作品的欣赏小姑娘神奇的大树。布

3、贴,综合材质的作品欣赏,在作品中总结剪、撕、拼、贴等某些技法。(2)立体作品欣赏。从平面转为立体、教师示范。学习教材中最基本的手工技法。立体花束的制作有点难度,教师示范起效果。3.体验环节学生作业动手实践,大胆体现。互相欣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评价能力。4.课外拓展运用完毕的作品搞一次以春天为主题的班队活动。2、盛开的鲜花一、 教学目的1.感受鲜花的美,理解鲜花与人类生活环境的关系。2.学习渐变色,掌握渐变色的涂色要领,进行涂色练习。3.培养善于观测、勤于体现的习惯。二、教学重点:掌握几种基本的渐变色涂色措施。教学难点:自主探究发现渐变色的涂色新措施。三、 教学学时: 1学时教学过程1.谈

4、话导入,欣赏感悟。(1)教师谈话引导:春天到了,万物复苏,柳树发芽,鲜花盛开。让我们走进大自然,欣赏盛开的鲜花。(2)请学生说一说鲜花美在哪里。小结:鲜花美在苴炎在述鲜花美在它的形状和色彩上。2.观测思考,尝试体现。3.探究尝试,总结措施。(1)同桌合伙探究:如何画出渐变的色彩?并动手尝试。(2)师生交流探究成果。(3)教师示范几种涂色小技巧。 (4)师生共同总结渐变色的涂色措施和规律。4.欣赏同窗作品,尝试创作体现。(1)欣赏同窗的作品,思考你能从同窗作品中学到什么。(2)教师提示花朵的各个花瓣渐变方向要一致。(3)教师提出学习建议:5.评价与拓展。学生将作业展示在黑板上,组合成美丽的大花园

5、,评比出最美的花。教师引导学生重点从色彩方面进行评价。3、田园风光一、 教学目的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体现美丽的田园风光。2.学习简朴的构图措施,并能运用概括的绘画手法体现景物。3.培养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生活情趣。二、重点、难点。重点:感受田园的美,学习风景写生的措施和培养简朴的构图能力。难点:构图措施和画面空间的划分如何体现画面内容的需要。景物的点、线、面体现和色彩的运用通过教师直接示范,学生参与尝试来突破。三、 教学学时: 2学时第一学时教学过程 1. 漫步田园。(1)欣赏田园风光。郊外的田园景色向我们呈现了大自然灵动的韵律和丰富的色彩。你去过田园吗?风景如画的田园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

6、象呢?请同窗们看图片,看看你喜欢哪幅图,哪幅图能勾起你对乡村生活的回忆?课件展示。整体感受:俯瞰或远观。通过不同的视角呈现两种视野下的田园面貌,引导学生观测。局部特写:人物和作物。通过拉近“镜头”,呈现田园中的农作物和劳作的人们,观测田园中各个景物生长的样子和特点,人们劳动的场面和生活的场景。(2) 交流体现感受。在欣赏中,教师带领孩子漫步田园,观测中引导学生发现不同视角下田园的不同构成方式。交流:你觉得田野怎么样?说说你最喜欢哪块田野?为什么?2.开垦田园。(1)模拟拓荒者,将画纸当做未开垦的土地,用线条画出一条弯弯曲曲的田间小路,将“田地”分割。(2)继续用线分割布局,把这片土地提成好多块

7、“田地”,近处可以稍微大一点,远处的小一点。也可以通过画田埂、河流或其她景物再分出几块田地。(3)讨论分割措施:一是自然分割,田间小路线条弯弯曲曲,体现一种俯瞰大地的视野效果;二是直线分割,体现机械作业环境下的现代化田野;三是水平线分割,这种构图措施可以用水平线构图的方式进行。还可以如何分割?请一位学生尝试。(4)通过两张图片的比对,找出分割线。观测分割线之间的透视和景物的遮挡关系。3.田园拾趣。(1)通过师生互动交流,理解不同农作物的色彩,田园在不同季节、不同步间和状态下所呈现出来的色彩和景象:如还没插过秧的水田的颜色;还没种过植物的旱田的颜色;还没成熟时的小麦和玉米的颜色;成熟时稻田和麦田

8、的颜色;紫云英、红高粱、油菜花等多种农作物所呈现出来大面积的色彩。课件再次展示美丽的田园风光图片,通过图片观测这些植物生长的样子。(2)现代化农业的设备和田地设施有哪些特有景色?辛勤快作的农民们都在干着什么农活呢?田园中尚有其她值得细细欣赏的景物吗?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和交流的内容通过示范和学生交流。4.田园畅想。5. 我们的田园。将黑板看做一块未开垦的荒地,依次展示学生作品,教师和学生一起排版、布展,根据孩子们的作品内容分类组合。(1) 简介自己的作品。(2)互评作业,说一说,你最喜欢哪块田园?为什么?小结:看到这样美丽并且布满但愿的田园,教师忍不住要唱一首田间小曲赞美一下,在欢快轻松的整顿活动

9、中结束本课。 第二学时教学过程(学生)课前观测乡村的生活场景,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绘画工具。(教师)示范作品。教学过程l.画家笔下的田园欣赏。每个季节的田园均有它不同的美,令人神往。这样美的田园景色不仅吸引了同窗,古往今来许多画家也为之倾倒,留下了不朽的名作。今天就让我们来欣赏这些作品,请同窗们静静地体会画中的意境,并将你的所看所想告诉人们。(1) 名画欣赏。欣赏中西绘画所体现的不同技法和意境对比照片,学习画家笔下画面的构图与色彩特点。(2) 对比分析。构图。分析讨论吴冠中的中国画作品湘西水田,比对照片,说说画家是如何用中国画的形式体现田园风光的。重点解说画面的构图节奏。色彩。欣赏毕沙罗的油画

10、作品红房子和凡,高的油画作品播种者,比对照片中的麦田,说说画家为什么用这样的色彩来体现田园。造型。欣赏画家笔下的农家色彩静物写生作品和田园农作物线描写生作品,体会一景一物所传达的田园情趣与造型之美。(3) 交流感受。田园中平凡的农舍、田地、树木等,在画家眼里都是较好的画画题材。(教学提示:欣赏时,尽量让孩子们多体现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从构图、色彩和造型上分析画家笔下的生活情调和热爱生活的情感。)2.创作四季的田园风光。(1)欣赏田园的四季美景并交流感受。(2)提成四组,选择体现主题四季的田园风光。(3)分工讨论创作内容、形式和合伙方式。3.集体创作体现,教师巡视指引。小组以长卷等形式集体创作一种

11、季节中田园的景物,可用中国画散点透视的方式将画桌连起来,选择统一的体现形式,并使体现的田园有构图的变化和故事性的内容。(教学提示:创作时,学生用色往往带有主观色彩,她们还不能如实体现色彩关系。因此,不能以真实为根据强调色彩运用的精确性。应以色彩关系为前提,重点要放在构图的合理性上。)4.集体展评。(1)展示。将同窗们完毕的作业布置于教室中间或展示区域,教师根据学生作品内容排列成一片田园。(2)讲诉不同季节里的田园风光和故事,谈谈彼此在创作过程中的体会和收获。(3)点评:寻找最美的田园风光。小结:今天,我们踏着“乡间的小路”,领略了田园四季的美丽风光,感受了独特的乡村风情!5.拓展整顿。(1)田

12、园中的农民艺术家。欣赏多种农具的造型,蓑衣、斗笠、风车、箩筐等农家物品之美。欣赏农田里草垛、稻草人、草艺玩具以及园艺造削党美。及园艺造型之美。品味农家乐中农民们的淳朴文化之美。(2)田园行动筹划:美丽家园,从我做起!(3)整顿课桌,清洗双手,保存作品。4、 我的爱心卡一、教学目的1.通过音像和图片的展示,学习为家人制作爱心贺卡,体现对她们的爱。2.能自由选择工具、材料,布满感情地进行艺术体现,体验积极学习的快乐,能大胆画出图案,发挥想象力。 3.通过对爱心卡的创意设计及制作,增强体现情感的能力。二、重点、难点。 重点:发挥想象力,将爱心卡画将爱心卡画面外理得丰富、具有美感。 难点:如何使作品富

13、有想象力、发明力。三、教学学时:1学时教学过程 1.游戏导入。 (1)用双手做一做爱心的形状,或者同窗之间用身体做一做爱心的形状! (2)学生互相合伙做爱心小游戏。 2.探究。 (1)请学生仔细观测爱心卡,师生谈话引导学生对爱心卡的结识。 (2)组织小组讨论:你乐意把爱心卡送给谁呢? 3.赏析。 (1)互相讨论交流。 (2)找一找,它们之间的规律。 (3)想一想,爱心卡的作用。 4.创作。 (1) 构思爱心卡的内容。 (2) 画出形状后涂上颜色或运用综合材料布置画面。 5.学生创作,教师巡回辅导。 6.展示评价,学生互相交流作品。 7.拓展延伸。 5、折剪蝴蝶一、教学目的 1.结识蝴蝶的基本构

14、造、对称特性及纹饰特点。 2.学习用对称折剪措施制作美丽的纸蝴蝶,并初步形成设计意识。 3.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玩玩,在设计制作“折剪蝴蝶”的练习中感受设计应用活动的乐趣。二、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用对称的措施剪纸蝴蝶。 难点:做出外形、纹饰独特的纸蝴蝶。 教学过程 1.引导学生欣赏蝴蝶的外形,感受蝴蝶的美丽,激起学习的欲望。 2.引导学生结识理解蝴蝶的身体构造。 3.引导学生观测、理解蝴蝶外形的对称特性,学习对称折剪蝴蝶的体现措施。 4.欣赏范例和同龄人的作品,进一步学习多样的纸蝴蝶体现措施,拓宽设计思路。 5.提出作业规定: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措施设计制5提出作业规定:请学生选选择自己

15、喜欢的措施设计制作一只美丽而独特的纸蝴蝶。 6.学生作业时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化辅导。 7.引导学生展示完毕的作业,互相观看并进行评价讨论。 8.拓展:规定学生课后用同样的措施设计制作一只可爱的小鸟。 6、小画框一、教学目的 1. 理解画框的有关知识。 2.学习用不同的材料设计、制作自己喜欢的小画框,并应用于装饰作品。 3.树立设计运用于生活的理念,感受创作乐趣。二、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小画框的设计、制作措施。 难点:巧妙构思外框与内框的形状变化。教学过程1.欣赏导入。 (1)画框在生活中的运用图例欣赏。 (2)说说画框有什么作用。 (3)课题揭示:小画框。2. 自主探究。 (1)仔细观测画

16、框,分析画框有哪些基本要素。 (2)出示有关制作环节图,师生共同研究小画框设计、制作的基本措施。 (3)分析概括并掌握设计个性化小画框的某些创作手法。 (4)赏析同龄人作品,学习作品的优秀之处。3.创作体现。 (1)作业规定:选用不同的材料制作一只画框,并用它装饰作品。 (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引。4.展示评价。 展示学生作品,互相评价、交流。5.课后拓展。 (1)欣赏不同材质制作的小画框。 (2)用设计的画框搭配自己的作品,装饰周边环境,美化生活。 7、笔筒设计一、教学目的 1.理解笔筒设计的基本措施。 2.学习立体物品的装饰措施,进一步提高运用身边的废旧物设计制作生活用品的能力。 3.懂

17、得变废为宝、物尽其用。同步在实际应用中获得喜悦和欢乐,养成认真细致地制作的习惯惯。 4通过设计应用活动初步学习感受笔筒文化,懂得笔筒的使用价值与收藏价值。二、重点、难点。 重点:笔筒的设计、制作措施。 难点:如何巧妙地运用自己身边的废弃物进行笔筒设计。三、教学学时 2学时 第一学时课前准备(学生)彩色水笔或油画棒、纸张。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后引导学生结识笔筒,初步理解笔筒的造型、材料和装饰特点,并感受笔筒文化。 2.引导学生在欣赏笔筒时讨论笔筒的设计创意点。 3.引导学生观测、分析笔筒的形状特点,启发学生设计造型独特的笔筒。 4.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多种笔筒的材质,进一步拓宽设计思路。 5.启发

18、学生观测、研究多种笔筒的装饰手法,学习多样的体现措施。 6.提出本学时作业规定:请学生大胆设计一只笔筒,规定尽量详尽地体现出笔筒的形状、材质和装饰特点。 7.学生在进行笔筒设计作业时,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辅导。 8.引导学生展示完毕的作业,互相观看并进行评价。 9.拓展:规定学生课后寻找适合制作自己设计的笔筒所需要的材料。 第二学时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水笔或油画棒、彩色纸张、多种纸盒、铁丝、胶水等。教学过程 1.展示并表扬第一学时设计稿完整或者设计有新意的学生作业。 2.引导学生讨论制作笔筒的基本环节,探究交流制作2.引导学生讨论制作笔筒的基本环节,探究交流制作饰;另一种是完全由自己来制作,涉

19、及基本形状的设计和多种装饰美化。 3.欣赏同龄人的作品,学习笔筒制作的多种措施。 4.提出本学时作业规定:根据设计稿选用身边易找的材料,用合适的措施制作一只笔筒。 5.学生在制作笔筒时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并提示学生注意工具材料的安全使用。 6.引导学生展示完毕的笔筒作品,互相观看并进行评价。 7.教师小结本课内容的学习,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笔筒、欣赏笔筒、研究笔筒。 8、 倒影一、教学目的 1.结识对印的基本知识,掌握对印的基本措施。 2.在感受倒影之美的基本上,用对印的措施画一张有倒影的静物画。 3.学会观测、欣赏、发明生活中的倒影之美,培养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二、 教学重点:感受倒影之美

20、,学习采用对印的技法体既有倒影的静物画。难点:发明性地体现自己熟悉和喜欢的景物倒影。教学过程 1.猜想表演导入。 (1)出示脑筋急转弯题目:谁能只画一遍就能画出两张同样的画?(听取并鼓励学生合理地猜想,如电脑画的复制,画一遍就可变出无数张同样的画来等。) (2)在此基本上,教师表演水粉对印全过程引出学习主题:倒影。 2.探究不同的倒影。 (1)出示安静的水面、微波的水面和夜色灯光里的水面中的不同倒影,思考:这些倒影有什么不同特点? (2)引导学生分享课前收集的倒影图片资料,比较景物与倒影的异同,发现不同的倒影之美。除了这些图片中的倒影,在你的脑海中,有哪些美丽的倒影呢?用丰富的倒影艺术图片和即

21、时回忆,丰富学生的感知,激活学生的记忆。 3.尝试倒影体现。 4.欣赏倒影作品。 (1)作品欣赏:引导学生从山山水水的欣赏中,找出作品中上、下两部分耐示同之处,并说说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听取学生回答,教师演示用白色油画棒和水粉色进行留白体现的技法。 (2)童画欣赏:让学生在规定期间内找出同龄人作品中相似部分的异同,并说说自己的感受。特别要引导她们在感受这些作品中,说说对于自己接下来的创作所带来的启示。 (3)小结:水上的正影与水中的倒影是有区别的,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合理采用添加、删减、模糊等艺术手法加以生动体现。 5.赏评美丽倒影。 (1)引导学生举办“美丽倒影作品赏评会”。说说自己或她人

22、作品中的成功之处,进行互相赏评。 (2)寻找运用倒影的美在艺术创作中获得成功的例子。如用于绘画、雕塑等。9、印印画画一、教学目的 1.观测不同的树叶,理解叶脉纹理的独特性。初步感受树叶拓画的美感。 2 用不同的叶子进行拓印,通过联想、组合、添画,形成r-幅新颖有趣的作品。 3.在创作活动中体验造型的乐趣,并获得审美感受,进一步体验绘画形式的多样性。二、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巧妙地运用不同树叶的形状进行组合,形成创新画面。 难点:印画时对蘸色颜料水分、时间的控制。教学过程1欣赏导入。 (1)出示树叶拓印画的图片,提问:你懂得上面这两幅画是怎么做出来的吗? (2)课题揭示:印印画画。2.观测

23、分析。 (1)出示课件,让学生仔细观测多种不同形状的树叶。 (2)提问:尚有哪些不同形状的叶子可以用来印画? (3)指引学生任选一种树叶在纸上按印。 (4)师生对练习1中的习作进行互动点评交流,找出作品中的巧妙之处。 (5)提问:你觉得拓印好的叶子纹样像什么? (6)提问:通过简朴的添画又可以变成什么?3.创作体现。 (1)学习建议:用不同叶子进行拓印和添画。 (2)学生创作,教师巡回辅导。 4. 展示评价。5.拓展延伸:寻找其她材料进行大胆的拓印创作。10、纸版画人像一、教学目的1、初步理解纸版画的有关知识。2、通过拓印、摹印练习,学习制作人像纸版画的措施,提高造型能力。3、感悟纸版画材料的

24、质感和艺术美,体验造型的乐趣,养成耐心细致的学习习惯。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掌握人像纸版画的制作环节和措施。难点:理解并合理进行底版中撕纸人像的拼摆。教学过程1、导入。(1)出示一组纸版画人像的作品图片。(2)教师提问:你懂得这是什么画吗?(3)揭示课题:纸版画人像。2、探究。(1)教师和学生一起共同讨论研究纸版画人像的设计制作要点。(2)环绕纸版画人像底版的设计制作欣赏讨论。(3)环绕摹印和拓印的不同制作措施欣赏讨论。(4)出示课件中的有关制作环节图,教师示范用颜料拓印的措施制作人像。(5)欣赏同龄人的作品,进一步学习纸版画人物的多样体现措施,拓宽创作思路。3、创作体现。(1)作业建议:用

25、摹印或拓印的措施制作人像纸版画。(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引。4、作品赏析。引导学生展示作品,互相欣赏并及时评价。5、课后拓展:欣赏其她的某些版画作品,鼓励学生课后继续进行创作。11、民间年画一、教学目的1、欣赏国内典型的民间年画作品,理解部分民间年画的体现内容,初步感受民间年画的造型和色彩特点。2、理解民间年画的制作工艺,对套色水印技法在民间年画中的运用有初步印象,尝试临摹一至两个年画人物形象。3、通过欣赏与实践,引导学生关注国内各地的民间年画,并能对民间年画进行简朴的评述。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对民间年画作品的欣赏,初步感受民间年画的艺术特色。难点:引导学生对民间年画的艺术特色进行比较精

26、确的简要评述。教学过程1、故事导入。传说唐太宗李世民因恶梦致病,每到深夜就听见鬼叫,吓得心神不宁,寝食不安。有位大臣对她说:“派大将守门,一定能赶走魔鬼。”大将秦叔宝、尉迟恭自告奋勇全副披挂,一人持锏,一人持鞭,站立宫门两边,彻夜守护,唐太宗的病果然痊愈了。太宗大喜,但想到将军守门不是长期之计,就命画工把两位将军的威武形象绘在宫门上。后人仿效太宗,将两位将军画于纸或木板上刻印而盛行于世。由于秦琼、尉迟恭二人都是将军,因此唐朝时的门神多以威武的将军形象浮现,加之民间画工在唐史演义的基本上,对她们二人形象进行艺术加工,因此逐渐演变成为年画“门神”。出示年画门神,导入课题:民间年画。2、欣赏年画,理

27、解特点。(1)仔细观测两位门神,她们的表情、动作、服饰有什么特点?可以请一组同窗模仿,其她同窗描述。身着盔甲、手握金鞭、双目圆睁。但整体感觉并不凶狠,而是给人可爱、喜庆的感觉。(2)她们的服饰看上去色彩斑斓,画师究竟用了哪几种颜色?一起数一数、说一说。红、黄、绿、紫、黑。色彩艳丽,对比鲜明。(3)想一想:人们为什么在过年时要将这样的年画贴在大门口?(4)年画除了体现门神,尚有别的内容吗?出示或分组发给学生不同内容的年画图片。提问:这些年画体现了什么?人物形象和色彩有哪些特点?人们为什么要贴这样的年画?3、探究技法,临摹尝试。(1)你懂得这些美丽的民间年画是怎么做出来的吗?古代民间年画一般先由画

28、工设计画稿,再由雕工雕刻制版,最后由印刷工上色印刷成画。画、刻、印各自分开。出示木版年画的制作环节图,简介所需工具材料,对各环节进行简要解说,示范木版水印技法。(2)有无用其她措施制作的年画呢?(3)比较用不同技法制作的年画,发现它们之间的异同。(4)请学生运用彩绘的措施尝试临摹一种或两个年画中的人物形象。注意画出人物“俊秀”的样子。4、学生实践,教师巡回指引。5、展示交流。请学生说说自己所画年画的题目、人物特点和内容寓意。6、拓展延伸。(1)国内明清时期有诸多出名的年画产地,除杨柳青、杨家埠、绵竹、桃花坞外,尚有河南朱仙镇、河北武强、陕西凤翔、山西新绛等等。通过查找资料欣赏不同地区的年画,尝

29、试比较各地民间年画的异同。(2)现代机器印刷的商业年画与老式手工制作的民间年画比较,它们有哪些不同?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12、闪闪的星星一、教学目的1、理解视觉暂留原理,尝试制作简朴的动画玩具。2、能根据同一原理,设计不同创意的玩具,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3、能将美术和科学结合学习,培养综合学习能力和发明能力。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根据视觉暂留原理,设计制作简朴的玩具。难点:巧妙运用视觉暂留原理,设计制作有创意的玩具。教学过程1、激趣导入。(1)教师出示“闪闪的星星”玩具,并旋转玩具,引起学生爱好。(2)教师提问:想不想得到这样的玩具?你能尝试动手制作吗?(3)学生尝试制作,教师巡视指引。2、

30、探究新知。(1)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一说是如何制作出的。(2)师生共同总结制作措施及环节。(3)师生共同探究制作难点,讨论解决措施。(4)教师解说玩具设计原理:视觉暂留原理。3、创新实践。(1)教师提问:运用视觉暂留原理,你还能如何设计这种玩具?(2)学生欣赏优秀设计作品,说一说作品创意好在什么地方。(3)学生进行“举一反三”小游戏,打开设计思路。4、课外拓展。(1)教师提问:你还懂得哪些动画制作的措施?(2)学生欣赏手翻动画视频片段。(3)教师鼓励学生课外继续探究动画制作措施。13. 美丽的丝巾一、教学目的:1.初步理解丝巾美的特点及其装饰作用,理解折染的基本知识。2.初步学习丝巾

31、印染的基本措施,掌握基本的折染技法,提高配色和染色能力。3.通过“设计应用”活动初步体验美术设计活动与发明生活美之间的关系。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学习“丝”巾染色的多种措施。难点:“丝”巾染色措施的多样性。教学过程:1.引导学生结识丝巾后揭示课题,初步理解丝巾在生活中的装饰作用。2.引导学生在欣赏中感受丝巾的材质美与色彩美。3.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学习,自主探究设计制作丝巾的措施。教师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成果总结并板书:一折二染三展开。4.引导学生创新多种措施,折出多种不同的效果。5.引导学生尝试多色染法,制作出美丽的丝巾。6.引导学生欣赏同伴的的范例,拓宽设计思路。7.提出本课作业规定:设计制

32、作一条美丽的丝巾。学生在进行设计作业时,教师进行巡视和个别化辅导。引导学生展示完毕的作业,互相观看并进行评价。8.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丝巾在生活中的作用,并尝试用做好的丝巾装扮同窗或自己。9.教师小结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要多发明美。14.做香囊,迎端午一、教学目的:1.理解端午节的某些风俗和来历。2.学习用纸质材料做香囊。3.对中国的老式文化感爱好,产生民族自豪感。二、教学重点:学习用纸质材料制作香囊。难点:对香囊进行有创意的装饰。第一学时教学过程:1.说说端午节的来历。教师:中国有许多老式的节日,请同窗们说一说。教师:我们立即要迎来端午节,今天就来理解一下端午。2.说说端午的习俗。端午节,民间有

33、赛龙舟、吃粽子、吃五黄(雄黄酒、黄鱼、黄瓜、黄鳝、咸鸭蛋黄)、挂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佩香囊等习俗。(1)吃粽子,吃五黄(什么是“五黄”)。(2)划龙舟(观看视频)。学生可以分组来模拟一下。(3)佩戴香囊(实物欣赏)。闻一闻,欣赏其精美的刺绣工艺。(4)插艾草(图片展示)。在民俗文化领域,人们常把赛龙舟和吃粽子等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古时,五月初五又称为“恶月恶日”,吃五黄、挂五端于门庭,采杂药做香囊等风俗也许出自上古,其目的在于驱邪避魔、驱毒避虫。目前,除了有迷信色彩的习俗渐已消失外,其他的习俗已流传至邻近诸国,如赛龙舟等,突破了时间、地区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3

34、.欣赏名家体现端午的作品。第二学时课前准备:(学生)制作香囊所需的材料(艾草、干花、流芳、彩笔等)。(教师)香囊制作材料。教学过程:1.观测香囊,理解挂香囊的用途,激发自制香囊的爱好。什么叫香囊?端午节人们为什么要挂香囊?2.讨论、摸索制作香囊的措施及注意事项。(1)研究制作香囊的措施环节。问题一:做香囊需要哪些材料?问题二:如何使用这些材料来做香囊?问题三:香囊有什么样的花纹?代表吉祥的图案:莲花、如意、蝴蝶、一切美好的东西。(2)讨论做香囊的注意事项。做香囊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3.在音乐声中,尝试自制香囊。4.把做好的香囊挂在胸前,互相欣赏,体验自制香囊的快乐。15. 向日葵一、教学目的:

35、1.观测向日葵的造型和色彩特性,提高观测能力。2.抓住向日葵的特性,进行造型体现和情感体现。3.培养善于观测、勤于观测的习惯,和捕获美、体现美的能力。二、教学重点:观测向日葵,抓住向日葵的造型特点进行体现。难点:抓住向日葵的造型特点,融入情感和想象进行艺术发明。教学过程:1.猜谜游戏,引出课题。(1)教师出示谜语:青青园中葵,日日向阳开。黄黄大花盘,熊熊艳如火。(2)请学生说一说懂得的有关向日葵的知识。(3)教师揭示课题。2.观测特性,引导体现。(1)教师以图片的形式“带领”学生进入向日葵园,由远及近地观测向日葵的造型。(2)出示实物照片,分析向日葵的造型构造和色彩构成。3.佳作欣赏,情感铺垫

36、。(1)欣赏凡高的作品向日葵(2)说一说画家笔下的向日葵和现实的向日葵有什么区别?(3)律动游戏:起舞的向日葵。4.学生创作,教师指引。(1)选择你喜欢的工具,抓住向日葵的特性,画一幅美丽的向日葵作品。(2)创作一幅有关向日葵的想象画。5.评价作品,课外拓展。(1)学生自评、互评。教师提供评价的建议,引导学生从技法、构思、创意等方面进行评价。(2)出示向日葵花语,引导生像向日葵同样,心中布满阳光,布满正能量。16.夏天一、教学目的:1.理解夏天为主题的绘画作品的画面特点,通过多角观测与思考,学会选择合适的内容大胆体现自己心中的夏天。2.在对夏天的观测、回忆 、思 考 、想 象 和 与 同 学

37、讨 论 与 交 流 的 基 础 上,创作一幅以体现夏天为主题的绘画作品。3.积极展开对于夏天的美好回忆和自由联想,在感受夏天特点、体现夏天绘画的艺术创作体验中,增进对美丽大自然的热爱。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可以在缤纷的夏天景象和众多的夏日活动、事件中,选用有趣的题材创作一幅体现夏天主题的绘画作品。难点:抓住对夏天景色、活动的感觉,发明性地体现夏天。教学过程:1.总体上叙说“印象夏天”。(1)你听到了什么?它在哪个季节中浮现?(2)请你用一种词语,说说对于夏天的总体印象。在此基本上,引出课题:夏天2.多角度探访“视觉夏天”。根据学生对于夏天的总体印象表述,引导学生从“炎热夏天”、“干旱夏天”

38、、“风雨夏天”、“舌尖夏天”、“花香夏天”等多种角度分别作探访,引导学生环绕自己课前收集到的夏天的图片资料在小组在进行探访,感受不同场景下夏天的特性和人们的活动,以此丰富对夏天的视觉感受。3.名作中欣赏“艺术夏天”。引导学生欣赏孙为民的油画绿荫、古元的版画玉带桥、博纳尔的油画花园中的休憩等体现夏天的艺术作品。思考:画面体现了一种如何的夏天?夏天的画面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从主题、体现细节上感受不同艺术作品中的不同夏天。4.童话里品味“童趣夏天”。引导学生观看同龄学生的多件绘画作品,引导她们边观看边思考:图画突出体现了什么主题?哪里突出了夏天的特性?作品采用哪些艺术手法体现的?对你接下来的创作有什

39、么启示?引导学生在欣赏中故意识地借鉴她人的成功创作经验。5.创作中体现“心中的夏天”。引导学生抓住夏天的景象和自己最感爱好的一件事,画画你对夏天的印象。规定学生:在现实基本上可以合适夸张、想象,体现出自己对于夏天的独特感受;并注意突出人物活动的主题。6.赏评中分享“别样夏天”。 举办以“夏天印象”为主题的作品赏评会,引导学生找出“最能体现夏天味道的画”,并说说推荐的理由。17. 可爱的猫咪一、教学目的:1.通过观测、讨论,理解猫的生活习性、脸部构造特点及多种动态特性,理解猫的有关知识。2.大胆运用多种体现方式体现猫的形态及活动场景,培养造型能力和想象能力。3.体验创作的乐趣,培养热爱生活,爱惜

40、小动物的美好思想情感。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通过观测、讨论,理解猫的动态特性,体现千姿百态的猫。难点:有创意地体现可爱的猫咪。教学过程:1.猜谜导入。(1)逐条呈现谜语,学生猜谜语。谜语:圆圆脸,耳三角,白天无事睡懒觉;长胡须,两边翘,夜行不用灯光照;爱洗脸,爱吃腥,开口总是喵喵叫。(2)揭示谜底:猫咪。(3)提问:你觉得猫咪可爱吗?(4)揭示课题:可爱的猫咪。2.回忆交流。(1)回忆:你在哪里见到过可爱的猫咪?你觉得猫咪哪些方面很可爱?(形象、毛色、动作、故事等。)(2)同桌交流后,指名简介。(3)欣赏教师收集的可爱的猫咪图片。3.讨论分析。(1)猫重要由哪几部分构成?(2)猫的头部由哪

41、几部分构成?各有什么作用和特点?(3)猫的眼睛有什么变化?为什么?(4)你见到过的猫的毛色是如何的?(5)猫的坐、卧、行、走等动作有什么变化规律?(6)谁懂得猫咪尚有哪些动作?并学做猫的动作。4.欣赏感悟。(1)展示潘天寿、黄胄、吴冠中、韩美林等画家画猫的作品,欣赏体会猫的动作、神态以及不同的体现特点。(2)作品中猫的动态和体现方式各有什么不同?(3)展示优秀学生作品,激活学生创作思维,鼓励学生进行发明性的体现。(4)教师在黑板上简要演示猫的头部及多种姿态的变化,引导学生体现猫的不同动态。(5)请学生说说自己打算画的猫在干什么?姿态是如何的?5.尝试创作。(1)作业规定。 选择自己喜欢的创作形

42、式,体现可爱的猫咪。 猫的特性鲜明、姿态生动、动作有趣。(2)学生课堂创作,教师巡视辅导。(鼓励学生画出不同动态、表情的猫,造型变化夸张,用不同的色彩装饰小猫。)6.展示评价。(1)展示学生作业。(2)简介自己创作的猫咪。(3)说说喜欢展示板中的哪一件作品,并阐明理由。7.拓展延伸。(1)欣赏有关猫的动漫形象。你在哪里看到过?懂得这些动漫形象叫什么?(2)为自己画的猫咪编一种小故事。18. 潺潺的小溪水一、教学目的:1.欣赏小溪的图片,感受大自然中小溪清澈透明、蜿蜒曲折、缓缓流淌的秀美。2.学习用流畅的线条体现出溪水的流动与变化,并体现一定的意境。3.进一步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二、教学重点

43、和难点:重点:结合水中与岸边的景色,组织线条的方向及疏密变化,合理完毕构图。难点:画出小溪的特性及美的感受。教学过程:1.导入。(1)播放溪水的视频,导入课题:潺潺的小溪水。(2)思考:大自然的景色因水而灵动,你觉得有潺潺的溪流的景色会带给你如何美好的感受?2.探究。(1)图片欣赏,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溪水的形态变化。(2)欣赏二位画家的作品,思考:流动的溪水在画面上起了什么作用?(3) 结 合 课 件 中 芥 子 园 画 谱 中 的“ 平 泉 画 法 ” ,教 师 示 范 用 流 畅 的 线 条 表 现 出 溪 水 的 流 动与变化。(4)佳作赏析,学生结合水中与岸边的景色,来组织线条的方向、

44、疏密变化。(5)同龄人作品欣赏,学习作品的优秀之处。3.体现。(1)学习建议:用线描的方式体现流动的溪水。(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引。4.评价:以“潺潺的小溪水”绘画作品展的形式展示作品。5.拓展:欣赏用不同美术形式体现的小溪。19. 我们画我们评一、教学目的:1.欣赏同龄人的美术作品,分析简介自己的画,结识小朋友画的体现特点。2.初步理解、结识不同的绘画工具和材料,学习不同的绘画技巧。3.培养欣赏能力,激发创作欲望。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启发、引导学生分析小朋友画的体现特点,学习欣赏美术作品的措施。理解不同绘画工具材料和不同体现形式的创作过程。难点:引导学生理解美术作品内容的意义和美感

45、因素,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通过了这一学期美术课的学习,我们又学到了诸多美术知识和技能,今天我们要把这一学期画过的作品展示出来,和人们分享你的创意和快乐。(1)课件展示学生欣赏作品的照片:小朋友们,你们看,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2)揭题:图上的小朋友在向她的伙伴简介自己的画,那你们想不想简介一下自己的画呢?今天我们也来说一说自己的画,评一评别人的画。2.欣赏作品,学习措施。出示第一组六幅美术作品,涉及我的周末、快乐的约会、聊天、植物房子、安静的夜晚和大猫和小猫。(1)哪一张画最吸引你?你最想解读哪一张?课件展示作品,一一欣赏。(2)教师范例引导:3.实践操作,

46、组内分享。选用其她作品,让孩子们按照教师教的措施,自由欣赏,将解读童画的体会与同桌(或小组)分享。然后个别学生向全班集中交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尽量少干预。教师可做答疑,控制教学的速度、氛围。4.进一步探讨,交流想法。(1)出示第二组四幅美术作品,涉及冬天小精灵、吹笛子的阿姨、海滩和大扫除。分四组,每组讨论一幅作品,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一一报告讨论意见。导语:画面上色彩的多种体现措施,可以带给我们不同的视觉感受。说一说,这些小朋友的作品里分别画了哪些内容?你觉得她们选用的色彩搭配得好看吗?(2)出示第三组二幅美术作品,涉及马戏表演和看马戏。通过教师课件演示,讨论作品在体现形式和措施上的不同,比较这两幅作品的构图,讨论如果去掉画中圆形底色的舞台会如何?5拓展练习,互评作品。(1)互换欣赏:学生在小组内展示自己的作品。说一说,你画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要画这个内容?教师参与小组活动,学生在小组内自由欣赏。(2)互相评价。听一听别的同窗对你的画的评价,哪里画得好?哪里画得不太好?应当如何改一改?教师边巡视边指引学生简介自己画的内容和作画时的想法。(3)典型评价。乐意将自己的作品在全班展示并简介的同窗说说自己的画,也可说本组某一种人的画。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