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大学生比率

上传人:lis****211 文档编号:123597582 上传时间:2022-07-2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2.0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农村大学生比率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农村大学生比率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农村大学生比率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农村大学生比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大学生比率(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过去我们上大学的时候,班里农村的孩子几乎占到80%,甚至还要高,现在不同了,农村 学生的比重下降了。这是我常想的一件事情。”1月初,新华社播发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 署名文章,这是文中的一句话。此言一出,激起了无数人心中的涟漪。华南师范大学人才测评与考试研究所所长张敏强说,10 年前他已在中山大学做过不完 全的调查,“当时城市大学生已占90%,现在估计只会更多。”现实远不止此。当了18 年中学教师的杨明伟说,在他执教的县一级中学里,每年 只有 25%的初中生会选择上重点高中考大学,而18年前这个比例是60%。“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议题。”连日来,本报记者着手开展了目前农村生源在高校中所 占比重的

2、深入调查,以求探询每年挤入高校大门的千军万马中,农村孩子的脚步为何逐渐迟 疑。“本来经济社会发展了,农民收入逐步提高了,农村孩子上学的机会多了,但是他 们上高职、上大学的比重却下降了。”,总理的这句话到底是否符合实情?无论今昔,孩子们都从自家起步。未作刻意筛选,上周本报记者着手调查的是一条最普 通不过的村庄。“和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相比,我的感受是现在农村的重教风气确实不像过去那么浓厚 了”,在德庆县一级中学悦城镇龙母中学任教的湖南人杨明伟已经做了18 年的初中教师, 多年来他的学生 98%以上来自当地的农村。“18 年前,我教的初中班上,起码有 60%的学生选择报考重点高中,而 18 年后的今

3、天, 顶多只有1/4 的学生会考了。要了解为什么现在农村大学生越来越少,从初中开始就发生变 化了。”他认为,让这些农村孩子从初中毕业后就开始蒸发的最大原因有几个方面:学费高、 就业形势和社会风气。中国青少年基金会秘书长涂猛曾透露,据青基会调查,60%以上的农村学生在接受完义 务教育之后,不能接受高中和大学教育而回乡务农或外出打工。再往前追溯,中学并非农村孩子们进入大学的第一起点。农村的孩子们正在如何开启他 们的求学之路?回看荣村,全村人口约为1200 人左右,该村村办小学容纳的学生数量约为200 人左右。 在过去的近20年里,这所建造于上个世纪90 年代的小学翻新过两次。“和我们住的房子相 比

4、,校舍还算可以,最大的问题是老师。”作为村委会副主任,老戴没少受村办小学校长的 唠叨,“他每次跟我说的都是,能不能拨经费多招两个老师?”调查结果让他大吃一惊。1998 年中山大学招收的大学新生中,90%都是来自县城或城市 的学生。“和我读大学的时候区别太大了”,上个世纪70 年代读大学的张敏强记得,当时 班上像自己这样的农村娃占70%80%。一晃10 年过去,一直在高校工作的张敏强感觉到,虽然连年“扩招”,但不意味着农 村学生在重点大学里有增加数量和比例的机会,“扩招对城市学生更有利,我没感到农村来 的孩子有增加。”在广东的重点高校里,目前来自农村的学生到底有多少?占多大比例?记者分别走访了

5、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高校。遗憾的是,各高校多年来都没有专门做过 相关统计。“从来没有按照学生的来源做过分类,而且现在学生的户口界定也比过去复杂, 这项工作需要一定的人力和时间才能完成。”华南师范大学一名招生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农村大学生比例30 年几乎降一半“我只能告诉你一个大的感觉,近几年农村孩子的比例在数字上不会有很明显的变化, 如果和10 年前相比,确实有一定的减少趋势。”华南农业大学曾经负责招生工作多年的邓 基泽老师认为,这主要是过去10 年里农村和城市发展差距拉大的结果。华南理工大学学生处的有关人士则表示,该校每年本科招生面向省内外达6300 人,其 中至少一半招收来

6、自农村的孩子,从每年的贫困助学数据看,农村孩子进入重点高校人数逐 年减少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如果广东确实存在这样的状况,这将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议题。”广东省社科院社会学 与人口学研究所所长郑梓桢坦言,目前广东还未就此问题作出相关的调查研究。“如果有足 够的对比数字支撑,那么将是一个值得我们充分注意的问题。”他表示,按照人口百分比, 目前我国城市和农村人口比例基本上对半分,“那么理论上高校里的农村大学生和城市大学 生比例也应该达到 1:1。”从全国范围来看,目前城乡大学生的比例分别是82.3%和17.7%。而在上个世纪80年代, 高校中农村生源还占 30%以上。因此有专家认为,近年来农村孩子上大学

7、的绝对人数没有减 少,甚至还有可能增加,但农村孩子在大学生源中的比例在明显下降,与上个世纪80 年代 相比几乎下降了近一半。2006年 1 月,国家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课题 组发布了一项调查研究结果。研究表明,随着学历的增加,城乡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大在 城市,高中、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学历人口的比例分别是农村的3.5 倍、16.5倍、 55.5 倍、281.55 倍、323 倍。课题组同时还对国家重点高校进行了调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国家 重点大学,20世纪 90 年代以来招收的新学生中,农村学生的比例呈下降趋势:清华大学2000 年农村学生

8、的比例为17.6%,比1990年减少4.1 个百分点;北京大学1999 年农村学生比例 为16.3%,比1991年减少2.5个百分点;而北京师范大学2002年的农村学生的比例为22.3%, 比 1990 年减少了 5.7 个百分点。差距是高中阶段机会不均等延续与此同时,课题组对2003 年唐山学院、华北煤炭医学院、河北理工学院的高校在校生 的调查表明,2003年,农村学生的比例占到63.3%,高于2001 年这一比例7.9 个百分点。 这表明近年来,新增加的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主要分布在非重点的地方院校。“瓶颈还是在高等教育前阶段,尤其是高中阶段。”张敏强认为。这一结论和相关调查 不谋而合按照教育

9、部2005 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字,2005年全国高中 阶段教育在校学生4030.95万人,按毛入学率 52.7%计算,将有 3500 多万初中生流入社会。 其中,这些流失的孩子,大部分都是农村初中生。“初中升高中的升学率远低于扩招之后的高考升学率。进入重点高中的竞争比考大学更 为激烈。高中教育已成为影响获得高等教育机会的最大瓶颈。”张敏强指出,现实中存在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差距,是整个教育体系结构性不均等的 一部分,在相当程度上是高中阶段机会不均等的一种积累和延续。近几年积极进行的教育改革,埋藏着不少不利于农村孩子的因素。“各地大力培养重点 高中,大量的示范高中把生源集中起来,不断

10、加大城市高中的优势。但是资源集中不意味着 最大化,结果就是城市高中和农村高中教育资源的严重不平衡。”张敏强表示,可以算一笔 很简单的账,把多年来给广州一所省重点高中和一所县城高中的投入平均分摊到每个学生头 上,“你就会发现可能是数十万元和几千元的对比”。“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的问题已经显现出来了,无论是师资流动还是资源分享,广东已经 到了有条件也必须作出改变的时候。一方面是每年大量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一方面是农村师 资严重缺编。能不能把大城市和县、镇、村级学校教师的工资标准统一一下,让教师像公务 员那样统一待遇?也可以像选拔公务员那样选拔教师,抬高教师的从业门槛,从而使更多高 素质人才充实到教师队伍

11、中去?”他指出。“上个世纪80 年代以来,教育上给予农村的倾斜政策确实不多。如果真的出现了这种 现实状况,那么我们是应该考虑作出一定的调整了。客观来看,近年来城市的成长系统要比 农村优越,如果确实存在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会与经济发展产生恶性循环。”郑梓桢指出。 不过他也提出,也不应只把眼光盯在农村,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上城市里也有“弱势群体”, 比如城市的贫困人口等。“如果非改不可,那么要照顾到社会的各个阶层,找出目前教育政 策下最不利的社会阶层,找出主要矛盾,是对目前的教育政策作一定的调整还是根本性调整, 这个课题非常复杂,需要谨慎对待。”“不管如何,这个问题的提出还是有一定的意义。如果寻找积极而迅速的做法,提示我 们目前至少能做一些事情,比如把以学位为主的教育资源均衡化,能否通过加强农民工教育 培训、职业培训、剩余劳动力培训等方法来补偿农民缺失的大学阶段教育?”他认为。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