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金融市场分析

上传人:回**** 文档编号:123596976 上传时间:2022-07-22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323.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三部分-金融市场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第三部分-金融市场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第三部分-金融市场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资源描述:

《第三部分-金融市场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部分-金融市场分析(2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三部分 金融市场分析第一季度,国内金融市场继续保持健康、平稳运营,市场流动性富余。货币市场交易活跃,市场利率平稳;债券市场交易活跃,债券发行规模稳定增长;股指在波动中大幅上涨。国内非金融机构部门(涉及住户、非金融公司和政府部门)融资总量同比增长163.8%,继续保持迅速增长。融资构造中,贷款融资明显上升,公司债券融资受中期票据加快发行影响继续保持迅速增长,股票融资占比明显下降。 一、金融市场运营分析(一)货币市场交易活跃,利率基本稳定货币市场债券回购交易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拆借交易有所减少。第一季度,银行间市场债券回购合计成交16.9万亿元,日均成交2 815亿元,日均成交同比增长41.7%;

2、同业拆借合计成交3.2万亿元,日均成交538亿元,日均成交同比下降6.6%。从期限构造看,重要集中于隔夜品种,回购和拆借市场隔夜品种的交易份额分别为77.7%和83.6%。交易所市场国债回购合计成交6 029亿元,同比增长27.9%。综合回购市场与拆借市场来看,供应方的国有商业银行净融出资金量明显增长;从需求方看,受资我市场持续回暖影响,证券及基金公司和保险公司资金需求大幅上升,当季净融入资金同比分别增长12倍和82.3%。外资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上资金需求仍然较旺,净拆入资金占所有净拆入总额的57.7%。利率衍生产品市场交易止跌回升。第一季度,债券远期及利率互换同比分别下降39.0%和13.0

3、%,环比分别上升25.6%和47.3%,远期利率合同交易较少。Shibor在利率衍生产品交易定价中的作用不断加强,第一季度以Shibor为基准的利率互换占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总量的20%;远期利率合同所有以Shibor为基准。货币市场利率基本稳定。第一季度,质押式债券回购和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基本稳定在0.84%0.90%之间。3月份,质押式债券回购和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均为0.84%,降至历史最低水平。第一季度末,隔夜、1周期Shibor分别为0.8025%和0.9354%,分别比年初下降0.14个和0.07个百分点;3个月和1年期Shibor分别为1.2241%和1.8754%,分别比年

4、初下降0.55个和0.48个百分点,降幅不小于短端。(二)债券市场交易活跃,债券发行规模稳步增长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交易活跃。受市场流动性富余、股票市场回暖等因素影响,证券、基金和保险公司资金需求明显增长。第一季度,现券交易合计成交10.2万亿元,日均成交1 692亿元,同比增长35.1%。交易所国债现券成交582亿元,同比增长266亿元。银行间现券市场上,国有商业银行净买入现券3 226亿元,同比增长1.2倍;证券及基金、保险公司和外资金融机构由上年第一季度的净买入现券转为净卖浮现券,分别净卖浮现券2 418亿元、770亿元和274亿元。债券指数小幅下行。第一季度,中债综合指数财富指数由年初的

5、132.22点下降至3月末的131.07点,下降1.15点,降幅为0.87%。银行间市场国债收益率曲线陡峭化。第一季度,中长期国债收益率有所上升,短期国债收益率继续下行。3月份以来,3至5年期国债发行比重有所增长,一定限度上推高了中期国债收益率水平;同步,市场资金总体富余,短期国债收益率下行,国债收益率曲线中短端陡峭化限度有所增长。债券发行规模继续稳步增长。第一季度,债券市场合计发行各类债券(不含中央银行票据)5 971亿元,同比增长9.9%,其中政策性金融债发行明显减少,银行次级债、混合资本债和公司债券发行增长较快。为弥补中央项目配套资金需要,财政部启动代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第一季度合计发行

6、地方政府债券70亿元。分期限看,5年期如下债券发行占比为64.9%,中期债券品种发行量明显上升。其中,1年期如下品种占比同比下降2.8个百分点,1-3年、3-5年品种占比同比分别上升9.1个和2.4个百分点。3月末,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债券托管量余额为15万亿元,同比增长14.9%(扣除特别国债因素)。中长期债券发行利率有所上升。3月份发行的期记账式国债利率为3.05%,比12月份发行的同期限国债上升0.15个百分点。Shibor在债券发行定价中继续发挥作用。第一季度共发行固定利率公司债47只,总发行量为667亿元,所有参照Shibor定价;参照Shibor定价的短期融资券20只,发行量为27

7、9亿元,占债券总发行量的30%,占比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参照Shibor定价的中期票据为5只,发行量为96亿元,占总发行量的6%。(三)票据业务增长迅速票据承兑、贴现业务均迅速增长,票据贴现利率大幅走低。第一季度,公司合计签发商业汇票3.0万亿元,同比增长80.9%;合计贴现6.2万亿元,同比增长107.7%;合计办理再贴现5.4亿元,同比下降69.4%。期末商业汇票未到期金额为4.5万亿元,同比增长80.1%;贴现余额为3.1万亿元,同比增长130.3%;再贴现余额为6.7亿元,同比下降81.5%。年初票据贴现利率随货币市场利率大幅走低,3月以来降幅趋缓,3月份贴现加权平均利率为1.88%。

8、以来,票据业务迅速增长,增速远远快于一般贷款增长,第一季度新增票据贴现1.5万亿元,占新增贷款量的32.3%。总体看,票据融资迅速增长是金融机构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下,兼顾扩大信贷投放和控制风险的市场选择,同步也有助于减少公司融资成本,满足公司特别是中小公司融资需求。(四)股指在波动中大幅上涨第一季度,受市场流动性富余和经济浮现回暖迹象等因素影响,股票市场成交量明显放大,股指在波动中大幅上涨。沪、深股市合计成交9.3万亿元,较上季增长4.2万亿元;日均成交1629亿元,比上季增长一倍,日均成交量基本与同期持平。3月末市场流通市值为6.8万亿元,比末增长50.7%。3月末上证、深证综合指数分

9、别收于2373点和784点,较末分别上升552点和231点,分别上涨30.3%和41.7%,基本回升至第三季度末水平。沪、深两市A股平均市盈率分别由末的15倍和17倍,回升到3月末的19倍和26倍。股票市场融资额减少。初步记录,第一季度,非金融公司及金融机构在境内外股票市场上通过发行、增发、配股以及可转债合计筹资266亿元,同比减少1 508亿元,降幅为85.0%。其中,A股发行和配股融资246亿元,同比减少1 326亿元,降幅为84.4%。(五)保费收入和保险业总资产增长减缓保费收入增长明显减缓。受基数高、投资连结产品减少等因素影响,保险业第一季度合计实现保费收入3 277亿元,同比增长10

10、.0%,增幅同比下降41.6个百分点。其中寿险收入增长10.7%,增幅同比下降51.4个百分点;财产险收入增长12.0%,增幅同比下降12.6个百分点。保险业合计赔款、给付824亿元,同比少支出20亿元。保险业总资产增长继续减缓。3月末保险总资产3.5万亿元,同比增长20.5%,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10.7个百分点。其中,投资类资产增长12.6%,增幅同比回落27.1个百分点;银行存款增长44.9%,增幅同比上升36个百分点。 (六)外汇市场平稳发展外汇即期市场运营平稳,掉期交易量持续上升,远期交易量有所增长,“外币对”市场交易量有所恢复。第一季度,人民币外汇即期市场日均交易量环比略有下降,同比

11、小幅上升;人民币外汇掉期市场合计成交1 053亿美元,日均成交量环比增长4.4%,其中重要交易品种为隔夜人民币对美元外汇掉期交易,占掉期总成交量的56.4%,交易短期化趋势进一步增强;人民币外汇远期市场合计成交17亿美元,日均环比增长25%;八对“外币对”合计成交折合95亿美元,日均成交量环比下降12.5%。从2月份开始,银行间“外币对”即期市场月度成交量有所恢复,结束了9月以来持续五个月交易量下滑的现象,成交品种重要为美元/港币和欧元/美元,第一季度合计成交量占所有成交量的71.2%。(七)黄金市场交易量略有下降,黄金价格继续震荡上海黄金交易所市场运营基本平稳,交易量同比略有下降。第一季度黄

12、金合计成交1 057.3吨,同比下降2.7%;成交金额2 123亿元,同比减少8.8%;日均成交量为18.6吨,同比增长0.7%。受国际经济形势不明朗及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影响,黄金市场价格继续保持震荡。上海黄金交易所市场价格与国际市场紧密联动,Au9995品种初收盘价为192.6元/克,最高达218.0元/克,最低为178.0元/克,季末收于202.3元/克,比上年末上涨6.4%。二、金融市场制度性建设(一)加强银行间债券市场基本性建设调节债券交易流通政策,支持中小公司融资。1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第1号公示,取消债券发行规模须超过5亿元才可交易流通的限制条件,为中小公司通过发债进行小额融资发明了

13、较好的政策条件。规范金融债券发行管理。3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金融债券发行管理操作规程,进一步规范与完善金融债券发行管理,提高金融债券发行审核的透明度,健全市场约束与风险分担机制。规范债券登记、托管和结算业务。3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登记托管结算管理措施(中国人民银行令第1号),对债券登记、托管和结算业务进一步规范,有助于债券业务的开展,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防备有关业务风险,增进债券市场功能发挥。哺育机构投资者,丰富投资者类型。3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第5号公示,容许基金管理公司以特定资产管理组合名义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开立债券账户,并对其业务运作进行了规范,有助于丰

14、富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者类型,保护投资者利益,增进市场需求的差别化、多样化,提高市场流动性。发挥既有地方融资平台作用,拓宽中期票据发行主体范畴。3月初,上海、北京、广东三省市地方融资平台首期中期票据试点发行顺利完毕,募集资金合计310亿元,发行利率远低于同期贷款利率,有力地推动了重点公司、大型基本设施等项目的建设。(二)统一场外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主合同中国人民银行于3月发布第4号公示,批准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发布新的中国银行间市场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主合同,使国内场外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均受统一的主合同管辖,提高了交易效率,减少了法律风险。(三)完善证券市场基本性制度建设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于3

15、月发布初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措施,对公司初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的原则和程序作出了明确规定,为推出创业板提供了重要政策根据。第四部分 宏观经济分析一、世界经济金融形势以来,全球经济持续、同步衰退的风险继续增大。重要发达经济体陷入全面衰退,信心疲弱和出口大幅下滑使得新兴市场经济体在面对金融市场压力时更加脆弱。国际金融市场动乱加剧,美元整体走强,重要经济体国债收益率上行,全球股市先抑后扬。全球物价水平稳步回落。为应对危机、缓和衰退,重要经济体央行大幅降息,“量化宽松”等非常规手段开始成为重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的新取向。(一)重要经济体经济状况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第一季度,GDP

16、季节调节后环比折年率为-6.1%,持续第三个季度为负,比上年同期低7个百分点。就业形势持续恶化,第一季度各月失业率分别为7.6%、8.1%、8.5%,平均为8.1%,比上年同期高3.2个百分点,创25年来新高。进出口大幅萎缩,贸易逆差继续减少。1-2月合计贸易逆差62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减少589亿美元。财政状况加速恶化,从10月1日开始的财年前五个月合计赤字高达7 650亿美元,大大高于财年全年的4 550亿美元。价格继续回落,第一季度各月CPI同比涨幅分别为-0.2%、0.1%和-0.4%,平均为-0.2%,大幅低于上年同期的4.2%。欧元区经济进一步衰退。GDP同比增长0.8%,增速比上

17、年下降1.8个百分点,其中第四季度同比下降1.5%。就业形势严峻,第一季度各月失业率分别为8.3%、8.7%和8.9%,平均为8.6%,比上年同期高3.7个百分点。贸易形势不容乐观,1-2月合计贸易逆差128亿欧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4亿欧元。价格水平持续回落,第一季度各月综合消费价格指数(HICP)同比涨幅分别为1.1%、1.2%和0.6%,平均为1.0%,比上年同期低2.4个百分点,已持续4个月低于欧央行拟定的2%的价格稳定数量目的。日本经济陷入衰退。GDP同比下滑0.6%,增速比上年减少3个百分点;其中第四季度GDP环比下降12.1%,降幅为近35年来最高。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第一季度各月失

18、业率分别为4.1%、4.4%和4.8%,平均为4.4%,比上年同期上升0.6个百分点。贸易形势持续恶化,1-3月贸易逆差合计8 630亿日元,而上年同期为顺差19 257亿日元。价格水平回落,第一季度各月CPI同比涨幅分别为0.0%、-0.1%和-0.3%,平均为-0.1%,明显低于上年同期1.0%的涨幅。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受到的冲击加剧。由于金融体系冲击和出口大幅下滑导致的实体经济冲击几乎同步发生,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增长明显减速、货币大幅贬值、资本外流问题突出,部分过度依赖出口和外资流入的经济体受到较大冲击,经济中长期存在的构造性问题开始显现。由于外部融资环境及本地区经济前景恶化

19、,中东欧部分国家一度陷入严重的债务困境。(二)国际金融市场概况重要货币间汇率宽幅震荡,美元走强。尽管美国频繁推出的大幅经济刺激方案和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市场担忧美元的长期价值,但由于欧洲、日本等全球其她经济体衰退的速度和限度超过预期,美元在基本面和流动性等方面的优势更加明显,年初以来,美元震荡走强。截至3月末,欧元兑美元、英镑兑美元和美元兑日元分别收于1.325美元/欧元和1.433美元/英镑和98.81日元/美元,美元较年初分别升值5.5%、2.1%和9.1%。伦敦同业拆借市场美元Libor低位波动。1月13日,1年期美元Libor降至5月以来的最低点1.74%,之后有所回升, 3月31日1

20、年期美元Libor为1.97%,较年初下降0.03个百分点;3月31日欧元区1年期同业拆借利率Euribor为1.812%,比年初下降1.24个百分点。重要经济体国债收益率整体上扬。危机不断深化引起的信心疲弱和金融体系动乱抬升了市场风险溢价,加之市场预期各经济体近期推出的大规模经济刺激筹划将使将来几年内政府债券发行量攀升,全球重要国债收益率整体上行。截至3月末,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的期国债收益率分别收于2.668%、2.991%和1.347%,比年初分别上升0.4442个、0.0472个和0.1790个百分点。全球重要股市在经历一轮反弹后微幅下跌。经济基本面持续恶化使得公司利润大幅缩水,加之市场

21、对经济增长前景看淡,年初以来,全球股市延续了危机以来的下跌趋势。但3月中下旬后,随着美国政府频繁推出大力度非常规救市举措,加之国际经济金融形势相对缓和,市场信心有所提振,全球股市整体回升。截至3月末,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纳斯达克指数、道琼斯欧元区STOXX50指数和日经225指数分别收于7608.9点、1528.6点、2071.1点和8109.5点,较年初分别下跌13.3%、3.1%、15.5%和8.5%。(三)重要经济体房地产市场走势美国房地产市场呈现单薄回升迹象。1月和2月,美国全国房价指数环比分别上升了1.7%和0.7%。3月,新居动工数量、新居销售数量和待售新居数量分别为51.0万户、

22、35.6万户和31.1万户,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了48.4%、30.6%和33.7%,降幅有所放缓。欧洲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英国Halifax房价指数第一季度各月环比涨幅分别为2.0%、-2.3%和-1.9%。受居民收入增长缓慢、房屋购买贷款成本上升、按揭贷款数量下降等影响,西班牙、爱尔兰、法国、德国、葡萄牙、比利时等国房价持续回落。日本房地产市场降温迹象明显。受金融危机影响,外资撤出日本房地产市场,公司、居民对房屋的需求下降,日本房价持续回落。1月1日发布的日本全国平均地价3年来初次浮现同比下跌,其中住宅用地下降3.2%,商业用地下降4.7%。在全国2.8万个调查地点中,地价上涨的仅有23个,

23、是1970年有记录以来的最低水平。第一季度,新居动工数各月同比分别下滑10.9%、13.1%和24.6%。(四)重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在经济前景黯淡和大宗商品价格急剧回落背景下,近期全球物价水平持续回落,部分经济体浮现通货紧缩苗头。为应对危机和经济衰退,重要经济体央行大幅减少基准利率,部分已至零附近。以来,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继续维持00.25%的联邦基金利率目的区间,日本银行也宣布继续将无担保隔夜拆借利率维持在0.1%的水平。1月15日,欧洲中央银行将重要再融资利率下调50个基点至2.0%,同步将存贷款便利利差从100个基点重新扩大到200个基点,并于3月5日和4月2日,分别再次下调重要再融资利

24、率50个基点和25个基点至1.25%。1月8日、2月5日和3月5日,英格兰银行三度降息各50个基点至0.5%,创立行300近年来新低。除欧央行外,目前重要央行已采用“量化宽松”等非常规货币政策措施。专栏 4 以来重要中央银行采用的非常规货币政策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对重要经济体经济的影响逐渐加深。继创新多种信贷工具向各类机构提供流动性后,英国、瑞士、美国、日本等国的中央银行在下调政策利率接近零的状况下,进一步采用了以量化宽松为特点的非常规货币政策,通过在二级市场上购买涉及国债在内的中长期债券等措施继续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3月5日,英格兰银行宣布将政策利率进一步减少50个基点至历史最低的0.5%,

25、并于将来3个月投放750亿英镑重要购买期限为5至25年期的一般国债。3月12日,瑞士国家银行宣布下调其政策利率区间上限25个基点至0.75%,并筹划通过购买私人部门债券和外汇向市场大规模注入流动性。3月18日,美联储宣布在维持政策利率于00.25%的基本上,于将来半年最多购入3000亿美元2-期的美国国债,并大幅扩大现行的抵押贷款有关证券购买筹划;同日,日本中央银行宣布维持0.1%的政策利率不变,并将每月购买各期限国债的额度提高至1.8万亿日元。所谓量化宽松,重要是指中央银行在实行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政策后,通过购买国债等中长期债券,增长基本货币供应,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的干预方式。与利率杠杆等

26、老式工具不同,量化宽松被视为一种非常规的工具。至间,在通货紧缩的长期困扰下,日本中央银行曾将政策利率降至零并定量购买中长期国债的政策就是一种典型方式。这些政策的最后意图是通过扩大中央银行自身的资产负债表,进一步增长货币供应,减少中长期市场利率,避免通货紧缩预期加剧,以增进信贷市场恢复,避免经济持续恶化。国际金融危机以来,重要经济体需求持续下降,尽管政策利率已接近零,但金融市场风险溢价仍居高不下,信贷市场紧缩严重,一般的以短期利率为主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在此特殊状况下,以量化宽松为特点的非常规货币政策成为重要中央银行对抗通货紧缩、稳定经济的必要手段之一。目前来看,重要经济体激进的货币政策促使

27、全球货币条件进一步宽松,一定限度上有助于克制通货紧缩预期的恶化。但是,在国际金融市场尚未恢复稳定的状况下,这些非常规政策措施对减少市场利率及增进信贷市场恢复的作用还不甚明显。以量化宽松为特点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同步也蕴藏着较大的风险,对国际金融市场及全球经济也许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一是加大了将来全球通货膨胀的风险。如果中央银行在经济复苏时不能及时回收巨额流动性,也许再次埋下资产泡沫和通货膨胀的隐患。此外,近年来通货膨胀带有明显的全球性,某个重要中央银行浮现政策失误就也许给全球带来通货膨胀的风险。二是加大了重要货币汇率波动的不拟定性。尽管前期美元对重要货币汇率保持升值,但美联储3月18日大量购入债券

28、的声明一度引起美元贬值。随着更多经济体采用量化宽松等非常规的货币政策,重要货币汇率贬值风险也许加大。三是对重要经济体债券市场产生影响。大规模购买中长期国债和增长购买一般机构债的政策,短期内或能维持债券收益率在较低水平,但从中长期看,随着金融市场趋于稳定、经济逐渐恢复,通胀预期强化、利率上升、中央银行回收流动性等因素也许导致债券价格大幅调节。总体看,目前已经采用或即将采用非常规货币政策的中央银行面临的重要问题是如何把握好后续政策的力度和制定合理的退出机制。一方面要可以对抗短期通货紧缩预期的加强、增进经济尽快复苏,另一方面又要能保持币值的相对稳定,并避免中长期风险的挑战。特别是,在经济复苏时,如果

29、这些非常规政策退出过快,也许给经济带来新的冲击;但如果退出过慢、流动性回收不够及时坚决,又存在引起恶性通货膨胀的风险。(五)国际经济形势展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4月预测,全球经济增长率将大幅放慢至-1.3%,比的3.2%大幅下降,为二战以来的最低水平。其中,美国的经济增长率将从的1.1%下降至-2.8%,欧元区的经济增长率将从的0.9%下降至-4.2%,日本的经济增长率将从的-0.6%下降至-6.2%。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增长率也将从的6.1%放缓至1.6%。与此同步,发达经济体、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的通货膨胀率也将分别从的3.4%和9.3%降至的-0.2%和5.7%。展望将来,金融危机继续蔓

30、延和深化的风险、近期部分重要经济体浮现的单薄的企稳和复苏迹象能否持续、全球各国应对危机的举措在遏制衰退与提振信心方面的效力及潜在影响、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与发展动向、通货膨胀形势的不拟定性都将成为影响将来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在危机持续深化、各国经济和就业形势恶化背景下,各国有必要汲取上世纪三十年代经济大萧条的教训,避免贸易保护主义在内的多种形式的保护主义,共同推动全球经济复苏进程。二、宏观经济运营分析第一季度,国内国民经济运营浮现了积极变化,整体体现好于预期,扩大内需、增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筹划已初见成效。消费较快增长,投资增速加快,国内需求稳步提高;农业形势总体稳定,工业生产逐渐企稳;

31、社会信心提振,市场预期改善。但也要看到,国内经济回升的基本还不稳固,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导致外部需求持续萎缩,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为6.6万亿元,同比增长6.1%,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4.5个百分点;其中,最后消费、资本形成、货品和服务净出口对GDP的奉献分别为4.3%、2.0%、-0.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下降0.6%,上年同期为同比上涨8.0%。贸易顺差623亿美元,同比上涨53.6%。(一)国内需求稳步提高,国外需求继续萎缩城乡居民收入提高,国内市场销售较快增长。第一季度,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 834元,同比增长10.2%,扣除价格因素,实

32、际增长11.2%,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7.8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钞票收入1 622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6%,比上年同期回落0.5个百分点。国内市场销售平稳较快增长。第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5.9%,比上年同期加快3.6个百分点,处在近十年来的相对较高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加快。第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8.8%,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4.2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30.4%,比上年同期加快15.6个百分点。从项目增长状况看,第一季度,施工项目筹划总投资同比增长26.7%,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7.2个百分点;新动工项目筹划总投

33、资同比增长87.7%,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92.1个百分点。对外贸易大幅下降。第一季度,国内实现进出口总额4 287亿美元,同比下降24.9%。其中,出口2 455亿美元,同比下降19.7%;进口1 832亿美元,同比下降30.9%。实现贸易顺差623亿美元,同比上涨53.6%。第一季度,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218亿美元,同比下降20.6%。(二)农业形势总体稳定,工业生产增长企稳第一季度,第一产业增长值4 700亿元,同比增长3.5%,对经济增长的奉献率为3.5%;第二产业增长值31 968亿元,同比增长5.3%,对经济增长的奉献率为43.8%;第三产业增长值29 077亿元,同比增长7.4%

34、,对经济增长的奉献率为52.7%。农业生产开局良好,粮食播种面积增长。估计全年国内粮食播种面积将达到10 814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35万公顷。第一季度,猪牛羊肉产量为1 615万吨,同比增长6.0%。第一季度,农产品生产价格(指农产品生产者直接发售其产品时的价格)同比下跌5.9%。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同比涨幅为5.8%,尽管比上年同期大幅减少11.7个百分点,但仍高于农产品生产价格涨幅,农民增收难度加大。工业生产增长企稳。第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长值同比增长5.1%,增幅较上年同期低11.3个百分点;其中3月份增长8.3%,增幅比前两个月提高4.5个百分点。工业产品销售率有所下降,第一季度为

35、97.1%,比上年同期低0.6个百分点。中国人民银行5000户工业公司调查显示,第一季度,公司总体经营景气指数比上季下降5.2个百分点至7.5%,但下降幅度明显减小;从公司库存状况看,存货指数在上年逐季下滑之后,本季度回升6.3个百分点,预示着公司生产也许即将步入活跃期。 (三)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受基期因素等影响,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第一季度各月,同比CPI涨幅分别为1.0%、-1.6%和-1.2%,平均为-0.6%。分类别看,食品价格上涨0.5%,拉动CPI上涨0.1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下降1.0%,拉动CPI下降0.7个百分点。从基期因素和新涨价因素看,基期因素影响较大。第一季度各月,

36、基期因素分别为0.1%、-2.5%和-1.8%,平均为-1.4%;新涨价因素分别为0.9%、0.9%和0.6%,平均为0.8%。专栏 5 对的结识价格指数以来,在国内外多种因素影响下,国内CPI走势浮现较大波动。2月同比CPI涨幅达到8.7%的高点,之后涨幅回落,2月开始浮现CPI同比为负的状况。3月,CPI同比下降1.2%,环比涨幅为-0.3%,比-3月环比涨幅均值-0.6%高0.3个百分点。由此引起了对价格形势的讨论。有观点提出,2月份以来,国内同比CPI涨幅已进入负值区间,并且也许持续数月,可以觉得国内已经进入了通货紧缩。也有观点觉得,国内存在一定价格下行的压力,但尚未形成典型的通货紧缩

37、。尚有观点觉得,重要经济体央行实行类似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国内国内信贷也从11月份开始持续迅速增长,将来有通货膨胀压力。要精确地判断价格走势,必须要对价格指数和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的定义有对的结识。衡量一种国家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指标有诸多,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生产价格指数(PPI)和GDP缩减指数等。其中,最常用的是CPI。CPI用于衡量居民平常消费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动幅度,是货币政策决策参照的重要指标。CPI根据对比基期的不同,可分为同比、环比等价格指数。同比价格指数是以上年同月价格为基期的指数,环比价格指数是以上月价格为基期的价格指数。同比价格指数反映价格水平在一年内的变化,可以

38、较好地排除季节因素的影响,但不能反映价格变动的短期趋势,存在一定滞后性。同比价格涨幅受基期因素和新涨价因素的影响。基期因素,也称翘尾因素,是指在本年价格环比没有任何上涨的状况下,由于上年累积的价格上涨所引致的指数上升。新涨价因素,是以上年12月价格为基期的指数,反映从上年12月到报告期的价格变动限度。以3月为例,3月同比CPI下降1.2%,重要是受翘尾因素影响。3月翘尾因素为-1.8%;新涨价因素为0.6%。从全年来看,翘尾因素为-1.2%,这意味着虽然各月CPI环比为0,即没有任何新的降价因素,全年CPI也将下降1.2%。月环比价格指数反映本月与上月相比价格水平上升或下降的幅度,反映了相邻两

39、个月的价格变动,显示了价格近期发展趋势,是观测短期价格变化趋势的重要指标。但在使用该指数时要充足考虑季节因素的影响。例如春节前和春节期间,许多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会上涨,带动CPI上行,而节后会有所回落。在判断价格形势时,除了对的结识价格指数,还要注意辨别通货紧缩(deflation)和去通货膨胀(disinflation),通货膨胀(inflation)和通货复胀(reflation)。有关通货紧缩,有不同的定义,单因素论觉得总体价格水平持续下降即为通货紧缩;双因素论觉得总体价格水平和货币供应量持续下降同步发生意味着通货紧缩;三因素论则觉得还应当具有经济增长持续下降的特性才干称为通货紧缩。与通货

40、紧缩时总体价格水平持续下降不同,去通货膨胀指的是通货膨胀率的下降,一般在较高通货膨胀之后发生,此时,许多前期迅速上涨的商品价格也许迅速回落,但总体价格水平仍在上升,只是上升速度大幅减缓。与通货膨胀时价格总水平持续上涨不同,通货复胀指的是通过增长货币供应等方式刺激经济以走出通货紧缩,它是在经济衰退、价格总水平持续下降后经济从谷底开始恢复、价格总水平开始回升的那段时间。一般而言,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相对,而去通货膨胀则与通货复胀相对。总体看,在分析价格形势时,必须综合分析同比和环比价格指数,找出影响价格走势的重要因素,并结合其她宏观经济指标走势,谨慎判断。生产价格降幅不小于居民消费价格。第一季度,工

41、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4.6%,各月同比降幅分别为3.3%、4.5%和6.0%。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下降7.1%,各月降幅分别为5.3%、7.1%和8.9%。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5.8%,各月涨幅分别为9.7%、6.8%和1.3%。进口价格降幅不小于出口价格。第一季度,进口价格各月同比涨幅分别为-10.6%、-17.6%和-18.5%,平均为-15.6%;出口价格各月同比涨幅分别为2.3%、-2.5%和-5.6%,平均为-1.9%。进口价格同比大幅下降重要是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跌影响。第一季度,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货价格和布伦特原油现货当季平均价格分别比上季度下降26.7%和1

42、9.8%,比上年同期下降55.7%和53.9%;伦敦金属交易所铜和铝现货当季平均价格分别比上季度下降12.7%和25.7%,比上年同期下降55.7%和50.2%。劳动报酬同比涨幅明显回落。第一季度,全国城乡单位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2 466元,同比增长13.4%,比上年同期回落4.9个百分点。其中,城乡国有经济单位为2655.7元,增长14.5%;城乡集体经济单位为1510.7元,增长16.1%;城乡其她经济类型单位为2344.7元,增长11.2%。GDP缩减指数同比大幅回落。第一季度国内GDP为6.6万亿元,实际增长率为6.1%,GDP缩减指数(按当年价格计算的GDP与按固定价格计算的GDP

43、的比率)为-2.4%,比上年同期回落10.5个百分点,比上年回落9.6个百分点。推动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根据完善后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并结合国际市场油价变化状况,先后两次调节成品油价格。1月15日起,将每吨汽、柴油价格分别下调140元和160元;3月25日起,将每吨汽、柴油价格分别提高290元和180元。为更大限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备中的基本性作用,需继续完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和完善资源税制度,适时出台资源税改革方案。(四)财政收入同比下降,财政支出保持较快增长第一季度,全国财政收入14 642亿元,同比下降8.3%;财政支出12 811亿元,同比增长34.8%

44、;收支相抵,实现财政盈余1 831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4 634亿元。全国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13 024亿元,同比下降10.3%。其中,进口产品增值税和消费税、公司所得税、关税分别同比下降15.8%、16.7%和23.9%。第一季度财政收入同比下降的重要因素:一是经济增长放缓,公司效益下滑,财政收入来源减少;二是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进行构造性减税,涉及下调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及单边征收、增值税转型改革减税、减免个人所得税、几次提高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等,政策性减收较多。第一季度财政支出增幅较高,与扩大内需、增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筹划的实行密切有关。(五)国际收支继续保持顺差第一季度,国内国际

45、收支状况基本稳定,总体仍保持顺差。截至3月末,国家外汇储藏余额为1.95万亿美元,较末增长77亿美元,外汇储藏增长趋缓。外债总规模基本持平,期限构造有所改善。末,国内外债余额为3 747亿美元,比上年末增长0.3%,增速同比回落15.4个百分点。其中,登记外债余额为2 606亿美元,比上年末上升8.4%;短期外债余额为2 108亿美元,比上年末下降4.2%,占所有外债的56.3%,占比较上年末下降2.6个百分点。(六)行业分析工业生产逐渐企稳,但公司经济效益总体下滑。第一季度,39个工业大类中,33个行业工业增长值同比增长,6个行业工业增长值同比下降;12个行业利润同比增长,23个行业利润同比

46、下降,4个行业浮现亏损。煤电油运供求形势总体较为宽松。第一季度,原煤产量和货运量分别为6.0亿吨和57.8亿吨,同比分别增长6.3%和4.4%;原油产量和发电量分别为4 065.2万吨和7 797亿千瓦时,同比分别下降1.6%和2.0%。1.房地产行业第一季度,在各项政策作用下,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同比回升,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幅虽然仍有较大幅度回落,但比1-2月有所提高。房屋销售价格同比继续下降,但环比上涨。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幅比上年同期大幅回落,但比1-2月有所提高。第一季度,全国完毕房地产开发投资4 880亿元,同比增长4.1%,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28.2个百分点,但比1-2月提

47、高3.1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3 422亿元,同比增长3.2%,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31.5个百分点。第一季度,全国完毕土地购买面积4 74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0.1%;房屋新动工面积2.0亿平方米,同比下降16.2%。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浮现同比回升。第一季度,全国商品房合计销售面积1.1亿平方米,同比增长8.2%,为第二季度以来持续三个季度负增长后的初次正增长。全国商品房合计销售额 5 059亿元,同比增长23.1%,比上年同期提高21.6个百分点。房屋销售价格同比继续下降,但环比上涨。3月份,全国70个大中都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下降1.3%,降幅比2月份扩大0.1个百分点,已持续四个月

48、下降;但环比上涨0.2%,为8月以来持续七个月负增长后的初次上涨。其中,新建住房销售价格同比下降1.9%,环比上涨0.1%;二手住房销售价格同比下降0.4%,环比上涨0.3%。第一季度,全国70个大中都市中环比房价浮现下降的都市数逐月减少,1-3月份分别为46个、37个和22个。商业性房地产贷款余额增幅同比回落,环比小幅回升。截至3月末,全国商业性房地产贷款余额为5.67万亿元,同比增长12.7%,增幅比上年同期低13个百分点,但比年初高2.3个百分点,比2月末高2.6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为2.17万亿元,同比增长16.3%,增幅比上年同期低2.8个百分点;购房贷款余额为3.49

49、万亿元,同比增长10.6%,比上年同期低19.2个百分点。第一季度房地产贷款余额新增3 364亿元,同比多增1 403亿元。其中,房地产开发贷款新增2 218亿元,同比多增1 257亿元;购房贷款新增1 149亿元,同比多增146亿元。2.钢铁行业第一季度,钢铁需求继续削弱,钢铁生产总量过剩,国内市场供不小于求,钢价全面下跌,处在低位盘整阶段,钢铁公司整体亏损。钢铁需求继续削弱。受当季房地产开发投资仍然低迷等因素影响,国内用钢行业需求仍未完全启动。国际市场钢材需求仍处在萎缩状态,第一季度国内钢材、钢坯折合成粗钢净出口112亿吨,比上年同期下降85.5%,钢材净出口大幅下滑增长了国内市场的供需矛

50、盾。钢铁生产总量过剩。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记录,底国内钢铁产能达6.6亿吨,过剩1.6亿吨,这意味着相对目前的市场需求,中国钢铁市场至少有将近20%的产能过剩。第一季度生产钢材1.4亿吨,同比增长2.8%。在第一季度市场需求明显削弱的状况下,钢铁生产总量过高,供应继续增长,导致国内市场供不小于求。钢材价格全面下跌,处在低位盘整阶段。由于末钢材社会库存偏低,初贸易商补充库存,国内钢材价格恢复性上涨。但2月中旬后来钢材市场供不小于求,价格明显回落。3月末,国内钢材价格综合指数为97.6,较年初下降5.7点,较同期下降44.7点,降幅分别为5.5%和31.4%。钢铁公司整体亏损。虽然各钢铁公司减少生产

51、成本、压缩各项费用的工作初见成效,但由于钢材价格整体处在低位盘整阶段,钢铁公司整体仍处在亏损状态。第一季度,72户大中型钢铁公司中有25户公司亏损,亏损面达34.7%,比上年同期提高23.6个百分点;整体亏损33.1亿元,与上年第一季度实现利润441.6亿元形成明显的反差。3月,国务院颁发了钢铁产业调节和振兴规划,提出钢铁行业要按照保增长、扩内需、调构造的总体规定,统筹国内外两个市场,以控制总量、裁减落后、公司重组、技术改造、优化布局为重点,着力推动钢铁产业构造调节和优化升级,切实增强公司素质和国际竞争力,加快钢铁产业由大到强的转变。第五部分货币政策趋势一、国内宏观经济展望随着扩大内需、增进经

52、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措施初见成效,经济运营浮现积极变化,形势比预料的好,但国内经济回升的基本还不稳固,外部经济形势仍然严峻,不拟定性因素仍然存在。考虑到国内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没有变化,经济发展的优势没有变化,加之应对危机的一揽子筹划进一步贯彻,国民经济可望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从第一季度经济运营状况看,虽然GDP同比增速仍低于上年第四季度水平,但环比增长已较上季度有明显改善,有助于经济企稳和回暖的因素不断增多。考虑到中央扩大投资政策将继续发挥作用,新动工项目筹划总投资规模增长较快,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较强,投资也许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存货调节影响逐渐削弱,也会对经济回升产生积极作用。中国人

53、民银行第一季度公司家问卷调查显示,公司家对下季度宏观经济偏冷的担忧有所削弱。全国银行家问卷调查显示,银行家对下季度宏观经济走势预期趋稳,宏观经济预期指数下降势头明显减缓;第一季度贷款需求指数较上季度回升5.6个百分点,各类贷款需求普遍上升。同步,国家较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推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增长农业补贴,均有助于增进消费增长。全国城乡储户问卷调查显示,第一季度城乡居民将来收入信心指数比上季度有所回升。但是也要看到,影响国内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风险和挑战仍然存在。国际金融危机还在蔓延,外部需求持续萎缩,外贸形势不容乐观。中国人民银行第一季度公司家问卷调查显示,反映海外需求的出口订单指数跌幅虽

54、有所收窄,但仍较上季下跌了5个百分点。就业压力较大、公司利润及居民收入增长放缓等,都也许对将来的消费需求产生不利影响。总的来看,目前经济回升的基本还不牢固,特别是民间投资意愿偏低,内生增长动力尚待强化。我们既要看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也要充足估计形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进一步发挥国内经济长期发展的潜在优势,把握好调节过程中蕴含的发展机遇。从价格形势看,将来一段时期价格将受产能过剩、大宗产品价格波动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目前全球经济处在衰退之中、经济在潜在产出水平之下运营的格局未变,产能过剩及需求局限性构成下一阶段价格下行的重要压力。中国人民银行第一季度城乡储户问卷调查显示,预测下季价格

55、上涨的居民占比较上季和上年同期分别下降了2.3个和22.8个百分点,为以来的最低值。与此同步,国内经济回暖和货币信贷较快增长有助于克制价格下行,全球经济下行调节也有缓和迹象,价格持续大幅下降的也许性减小。受持续大规模注入流动性及经济刺激筹划影响,目前全球货币条件较为宽松,一旦信心恢复,初级产品和资产价格也也许较快反弹。二、下一阶段重要政策思路下一阶段,要继续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增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主线,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全面实行和贯彻增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筹划。中国人民银行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坚定不移地贯彻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在引导信贷构造优化的

56、基本上,采用灵活、有力的措施加大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力度,保证货币信贷总量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一是继续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富余,引导金融机构合理增长信贷投放。科学安排公开市场工具组合、期限构造和操作力度,灵活适度管理银行体系流动性,继续保持国内银行体系流动性富余,维持货币市场利率平稳运营。进一步观测经济金融形势发展和政策效应,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调节市场资金供求,保证货币信贷总量满足经济发展需要。二是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构造,提高信贷支持经济发展的质量。加强对金融机构信贷投向的指引,保证符合条件的中央投资项目配套贷款及时贯彻到位,认真做好“三农”、就业、助学、灾后重建等改善民生类信贷支持工作

57、,大力发展消费信贷,贯彻好房地产信贷政策,加大对中小公司、自主创新、兼并重组、产业转移、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融资支持;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公司的贷款。引导金融机构创新和改善金融服务,加大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力度,同步有效防备和控制信贷风险。三是继续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加快货币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建设,努力提高金融机构风险定价能力和水平。按照积极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汇率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继续深化外汇管理改革,大力推动外汇市场发展,为公司提供更丰富的汇率风险管理工具。四是继续推动金融体制改革,提高

58、金融机构竞争力和金融市场资源配备效率。通过深化金融公司改革和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提高金融机构竞争力和金融市场资源配备效率。发展多层次直接融资体系,扩大债券发行规模,大力发展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债务融资工具,稳步推动和创新资产证券化。引导民间融资健康发展。应当看到,在发挥好需求管理政策熨平经济波动作用的同步,更重要的是加快经济调节、创新和改革步伐,增强经济的内在活力。中国经济在后挣脱通货紧缩影响、进入持续上升周期,与亚洲金融危机后国内加快国有公司调节与改革、开拓房地产、汽车等新兴消费市场以及扩大开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一系列重大调节和改革举措密切有关。作为一种发展中国家和转轨经济体,国内可以释放的发展潜力巨大,有待改革和调节的空间还很广阔,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步,应努力实现扩内需、调构造、抓改革和惠民生的有机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