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23576275 上传时间:2022-07-2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初中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初中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初中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试题(含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新人教版七至九年级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大全一、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澹澹”是形容 水波动乱 的样子,“竦峙”是写 山岛巍然挺立 的形象。“丛生”、“丰茂”给人以 生机蓬勃 的感受。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意思是(B )A 日月星辰仿佛在沧海中运营。 B 日月星辰仿佛从沧海中升起。C日月星辰仿佛从沧海中升起,最后又落入沧海。3、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观 ”字统领全篇的写景。写景的十句中,前六句是实写,后四 句是虚写,其中总写沧海全景的诗句是“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分写

2、部分,先写岛上的 树木百草 ,次写海面上的 秋风洪波 ,最后写天空中 日月星辰 。诗中将“大海”称为“沧海”,是由于 海水呈青苍色 。4、这首诗的主旨是 通过勾画大海的壮观景色,抒发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二、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 。海日生残夜, 。乡书何处达, 。1、对这首诗语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A 题目中的“次”本是“停驻”之意,这里指“停宿”在北固山下的旅馆之内。B 首联中的“客路”指的是诗人要去的路,“青山”指的是题目中的北固山。C 颔联中“两岸阔”的“阔”是体现潮平之后的景象,随着春潮的起涨,放眼望去,江面似与岸平,舟中人的视野也因此而开阔。D 颈联

3、透露出诗人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此联体现了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A、诗歌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羇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B、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诗正是通过这一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C、第三联写得妙绝。当残夜尚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两句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令人想像到诗人已被江南的美景所陶醉。D、尾联写诗人正放舟于绿水之上,正向着青山之外的绿水进发,看到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想托雁儿捎信给在

4、洛阳的家人,诉说自己内心深处的乡愁。3、品读全诗,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第二联所呈现的画面。 江水浩淼,春潮涌涨,放眼望去,江岸齐平。顺和的江风中,一叶白帆端端直直地高悬在广阔无边的江天上。 三、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 最爱湖东行局限性,绿杨阴里白沙堤。1、这首诗描写了西湖早春景色,诗中哪些字是紧扣“早”字来写的? 初、早、新、渐、浅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如何的思想感情? 对钱塘湖早春景物的爱慕之情 3、概括这首诗的内容:4、试着从某一种角度对本诗写作上的特点作一点分析。 运用拟人的手法,用“早”来形容黄莺,体现了白居易对这些布满生机

5、的小生命的由衷的爱慕;一种“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珍贵。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5、“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干没马蹄”这两句诗除了描绘出 钱塘湖初春 的景象之外,还间接地记述了诗人 在湖边骑马春行 的情景。四、天静沙秋思 ,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深秋晚景图2、这首小令体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游人孤寂悲苦的心情 3、对这首小令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B )A “枯藤老树昏鸦”渲染了一种暗淡凄凉的氛围,暮鸦归巢,使游子动了思乡之情。B “小桥流水人家”描写了诗人记忆中的家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

6、,而今身在他乡,越发感到孤单。C “古道西风瘦马”一句描写了伫立于寒风之中诗人孤单、寂寥的形象。由马的“瘦”可以联想到诗人的疲倦、困乏。D “断肠人在天涯”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感受,在前几句“景”的渲染下,诗人的思乡之情得到了充足的体现。五、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 。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运用了 比方、对偶 等修辞手法。2、试分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直”和“圆”的体现作用。 精确地描绘了沙漠的奇异景象,体现了作者的真切感受。 六、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 。1、“阴

7、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 巍峨(高大) 的特点。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的人生哲理是什么?写出了诗人如何的一种精神和气概? 只有登上绝顶才干俯视一切;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3、请从“钟”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钟”字赋予大自然以人的情感,是大自然把泰山营造得神奇秀丽,从而体现泰山的神奇秀丽景象。4、“齐鲁青未了”一句体现了泰山的 高大 ;“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 神奇秀丽; ;“决眦入归鸟”一句蕴藏了诗人 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之情。 5、“阴阳割昏晓”中的“割”字使用精当,请简要赏析。 形象地体现出泰山高耸陡峭的特点,像一把利剑把世

8、界分割成明暗两部分,用字极富神韵。 七、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 。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 山河仍旧,草木蔓生的情景 ,事实上是写 草茂人稀,荒芜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状况 ;一种“深”字,体现了 因战乱而荒芜的景象 。2、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抒发了诗人如何的情感?感时忧国、思家念亲3、从“国破”、“烽火”可以看出,杜甫的这首诗与唐代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安史之乱4、结合全诗内容,体会诗题中的“望”字涉及哪两层意思? 一方面是看到了“国破山河在”的惨景,另一方面是对于亲人团聚的守望和期盼。 5、结合“感时花溅泪,恨别

9、鸟惊心”这两句诗,说说诗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运用了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体现手法。 6、“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体现了如何的内容?抒发了诗人对家破国残的感伤之情7、最后两句抒发了如何的思想感情?写出了诗人哀愁,烦闷的情状,把忧家忧国的感情体现得更加深沉和突出。 八、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清风半夜鸣蝉。 ,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 。1、这首词的上片勾画出农村夏夜图具有如何的特点? 月色皎洁,稻花飘香,农村夏夜是优美的;月光惊动了乌鹊,清风惊醒了鸣蝉,农村夏夜是宁静的;一片片蛙声像是在诉说丰收年景,夏夜的氛围又是热闹、欢乐的。2、词人运用的重要艺术手法是什么?

10、最重要的艺术手法是烘托,用鹊声、蝉声、蛙声烘托夏夜的静谥。九、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1、写诗人悠闲自得生活的一句诗是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体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一种词是 心远 ,也是全诗的诗眼。3、“悠然见南山”的“见”能否换成“望”? 不能;“见”字的妙处在于无心,无意间偶见,才干与作者悠然自得的心情相融合。而“望”字确是故意为之。 4、“此中有真意”的“真意”是指 自然情趣 。5、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B )(应是“如此”之意)A “结庐在人境”是说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B

11、 “问君何能尔”,“尔”的意思是“耳”,罢了。C “飞鸟相与还”,“相与还”是结伴而还,意思是飞鸟倦了也懂得还家。D “此中有真意”的“此中”,据此时此地的情景,也就是指隐居生活。6、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A “悠然见南山”用一种“见”字描写采菊时于无意间偶见南山,使南山静穆超然的风景正好与作者悠然自得的心情相融合,体现了一种天真自然的意趣。B 诗中的采菊、山气、夕阳、飞鸟,涉及了无限诗情画意,它既不能用言语形容,又不必用言语形容,体现了作者隐居生活的美好情趣。C 诗的语言婉曲含蓄,虽说“此中有真意”,又说“欲辩已忘言”,其实,“真意”就在作者所要体现和所要追求的“心远地自偏”

12、的意境中。D 这首诗发明了一种诗情、画意、哲理兼具的意境,既体现了作者的清高思想和恬静快乐的心情,又给读者以美的享有和思想的启迪。十、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 。1、写出与下面典故相应的人物。A 垂钓碧溪吕尚 B 乘舟梦日边 伊尹 C 长风破浪宗悫2、 停、投、拔、顾 四个持续动作,形象地显示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3、诗歌的最后两句,体现了诗人的 高昂乐观 思想感情。十一、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

13、便,铜雀春深锁二乔。1、赤壁是一首怀古咏史之作,是诗人通过赤壁这个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是由什么引起“怀古之幽情”的? 一件古物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慨。前两句写兴感之由。 2、有人觉得这首诗的第四句可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你怎么看? 若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意思自然没错,但一点诗味也没有了。杜牧运用“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一富于形象性的诗句,以小见大,正是此诗艺术解决上独特的成功之处。 十二、梦江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 ,肠断白蘋洲。词中“ ”字写出思妇的孤独身影,一种 “ ”字写了思妇倚楼而望久久地等待的神态,更有信心局限性之意。“ ”字写出思妇久久

14、等待的神态。写等待时间之长的短语是 , “ ”又体现其失望之甚,等待之苦。刻画思妇绵绵不绝的离愁别恨的词句是 词中既实写眼前景,又虚写心中情,用景物来体现、烘托人物的心理的句子是: 全词点明主旨的一句是: 。 联系全词,说说“过尽千帆皆不是”这一句涉及了倚楼人如何的感情?涉及了倚楼人怀念、等待、渴盼、失望等复杂的情感。十三、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 低沉愤懑 ,后四句 高昂乐观 ,前后形成鲜明对比。2、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呈现的画面

15、,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仍旧争春。提示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十四、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 。1、诗歌开头为什么从一把不起眼的折戟写起? 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小中见大。 2、试体会“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议论的妙处。 诗人并未从正面去评论战胜的因素,而是以两个美女的命运象征国家命运,别出心裁。3、选出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 D )A 该诗开头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很自然的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B “自将磨洗认前朝”为后两句论史咏怀作铺垫,诗人心绪无法安静。C 诗人一反老式见解,觉得若不是东风

16、给周瑜以以便,胜者就也许是曹操,历史将重写。D 在这首咏史诗中,作者关注的重点是赤壁之战,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十五、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 ,此事古难全。 , ,1、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B )A、上阕写词人把酒问月,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使她转向对人间的爱慕。B、下阕写词人望月怀人,由感伤辞别转为对离人的祝愿。在词人眼里,月圆人团圆是一种自然常理。C、“但愿人长期,千里

17、共婵娟”,表白情意的相通不受时空阻隔,这是对一切经受辞别之苦的人们的祝愿。D、全词以“明月”贯穿,咏月兼怀亲人,体现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2、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A 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阕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愿,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B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怀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仿佛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C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 全诗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

18、布满了丰富的想像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十六、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 。1、品味“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一句。 以对偶句的形式和比方的修辞措施,把国家的破败与个人的不幸联结在一起,形象地呈现了风雨飘摇的政治形势。 2、下面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 )(首联是概述自己的身世)A 首联写诗人通过科举考试后,宋朝大地到处燃起了抗元的星火。B 颔联比方大宋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自己毕生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C 颈联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抒发了陷入绝

19、境的沉痛心情。D 尾联直抒胸臆,表白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是千古传诵的名句。3、“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千古名言体现了作者如何的思想感情? 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 十七、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义踟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 ; , 。1、对这首曲理解分析不对的的一项是( D )A、这是一首元代散曲,“山坡羊”是曲牌名,“潼关怀古”是曲的标题。B、“山河表里潼关路”勾画出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的特点。C、曲中的“聚”字赋予静止的峰峦以动感,“怒”字则生动地体现出波涛汹涌的情态。D、作者在曲中

20、体现出深深的伤感悲愤之情,她伤感悲愤的最重要因素是“宫阙万间都做了土”。2、结尾“亡,百姓苦”好理解,为什么“兴”,百姓也苦呢?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见解。 一种朝代兴起,往往大兴土木,修建豪华宫殿,从而给人们带来巨大的劫难,故云“兴,百姓苦”。 3、曲子开头描写潼关的地势,作用是什么? 在潼关路上望西都,自然引起历史兴亡的感慨;写潼关之险,旨在阐明历代王朝仍然难逃灭亡的命运,突出了主题。 十八、己亥杂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 。1、“落红”在这里比方 诗人以“落红”自比 2、最后两句诗有什么深刻含义?: 花有情,死而不已,尚能化泥而护花。 3、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不对的的一项是(

21、 B )A 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体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B 用“浩荡”修饰离愁,写离愁之苦;用“天涯”映衬离愁,写离愁之多。C 诗的后两句以花为喻,表白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方中融入议论。D “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现常用来赞美老一辈对下一代的关怀、爱惜和奉献。十九、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周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用“|”划分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长 烟/ 落 日 /孤 城 闭2、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D )A、这首词写出了国内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从词中的“塞下”、“霜”等词语可以看出。B、“衡阳雁去

22、”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不是“大雁从衡阳飞走了”。C、这首词既体现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怀念亲人和家乡的感情。D、这首词感情悲观而悲观,体现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3、全词的上片写景,“ 异 ”一字统领下文景物的描写,渲染了边境环境 孤寂荒芜 的特点。4、谈谈你对“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理解。 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雄浑沉郁,苍凉悲壮。 5、对这首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A、词的上阕写的是“落日孤城”的边塞景象。B、词的下阕体现了将士们在艰苦抗敌的同步怀念家乡的心情。C、“人不寐”三字突出地反映了当时孤城危急的战况。D、这首词基调悲凉,意境开阔。二十、江城

23、子密州出猎 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 , 。1、用你自己的话,描述“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所呈现的壮观场面。 诗人戴着锦帽,穿着貂皮猎装,纵马驰骋,浩浩荡荡的队伍犹如一阵疾风骤雨,从地势平缓的山冈上席卷而过。 2、根据词中最后一句塑造的形象,说说这首词体现的思想感情。 英勇杀敌,保卫边境安全,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感情。 3、词中“鬓微霜,又何妨”体现了词人什么心境?其言外之意是什么? 体现了词人不服老的心境。言外之意是:我虽然年龄大了,但我仍能跃马疆场,迎击来犯之敌。 4、“

24、亲射虎,看孙郎”是倒装句,即“ 看孙郎,亲射虎 ”,显示抱负不凡。5、“老夫聊发少年狂”中一种“聊”字,则体现了作者 欲为国竭力而不得的激愤 之情。6、“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词人为自己勾勒了 挽弓劲射的英雄 的形象,英武豪迈,气概不凡,其中“天狼”在这里指 自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 。7、这首词用一种“ 狂 ”字贯穿始终,显得胸襟磊落,壮怀激越,具有一种阳刚之美,实属 豪放 派词篇的典范。上片体现词人 举止神态 之“狂”;下片进一步写词人“少年狂”的 胸怀 ,抒发了 由打猎激发起来的壮志豪情 。8、说说“遣冯唐”“ 射天狼”两个典故分别体现词人如何的思想感情? 词人以魏尚自比,但愿

25、得到朝廷信任而为国杀敌。 9、选出对这首词赏析不对的的一项。( A )没有承上启下的功能。A “酒酣胸胆尚开张”一句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B “亲射虎,看孙郎”一句巧妙运用典故,体现诗人斗志昂扬和兴致之高,使出猎场面达到高潮。 C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中,作者再次运用典故,以冯唐自比,体现报国杀敌的强烈愿望。D “会挽雕弓如满月”一句中的“会”字,体现出作者对自己的愿望定能实现布满信心。二十一、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 , !1、体现作者壮志难酬,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

26、壮的一种词是“ 可怜 ”。2、下边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D )A、这首词描写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多种军营生活。 B、这首词呈现了醉态、梦境、往事、抱负和现实等多层面的人生境界。 C、这首词前九句追忆人生往事,豪情满怀;结尾一句,词义陡转,点出抱负与现实、但愿与失望等多重矛盾。 D、这首词成功地运用了“八百里”“五十弦”“沙场”“的卢”“霹雳”等多种历史典故。3、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 收复中原,统一国家 4、诗人尽管“白发生”,却仍然眷念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念的情结从词中 醉里挑灯看剑 、 梦回吹角连营 两个细

27、节可以读出。5、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体现效果。 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氛围。 6、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壮观场面。 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将士们排着整洁的队伍,在这秋高气爽的时节接受将军的检阅。 7、词人为什么要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 通过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体现作者渴望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壮志和壮志难酬的无奈、悲愤。 二十二、武陵春1、“风住尘香花已尽”暗含作者如何的心情?恼人的风雨停歇了。枝头的花朵落尽了。只有沾花的尘土犹白散发行微微的香气,春天究竟还是弃我而

28、去了。用落红满地,抒春愁满怀,情景交融。2、“载不动许多愁”好在哪里? 运用新颖的比方写愁,哀愁本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词人却把它比作可承载可触摸的实体,说自己的愁重得连船都载不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是描摹愁思的绝妙好辞。二十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 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 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近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 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 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

29、如山?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自经自经丧乱少睡眠”一句中“丧乱”指 安史之乱 事件。2、“自经丧乱少睡眠, 长夜沾湿何由彻”的意思是 遭乱以来,忧时念国,本来就常常失眠,置此秋夜漫长,床上沾湿,更难度过这宵。 3、“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深刻含义是 此句是全诗的画龙点睛之笔,体现了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忧国忧民的抱负和愿望,反映了诗人人格的伟大与崇高。 4、“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体现了诗人 的思想。兼爱天下、悲天悯人的博大胸襟和纯真心灵。5、对“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分析对的的一项是( A )A 这是

30、诗人风趣风趣的写法,既活灵活现地描绘出南村群童的顽皮,又巧妙含蓄地刻画了自己因年迈而无力变化现状的那种无可奈何的微妙心理。B 南村群童居然不懂得“我”是出名的“诗圣”,体现了“我”对她们年少无知的不满。C 南村群童连不值钱的茅草都抢,可见当时人们的生活贫困到了何种限度。D 称之为“盗贼”,体现了诗人对南村群童不良行为的强烈愤怒。二十四、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 。 ,万里送行舟。1.对该诗的赏析不对的的一项是( C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中间两联不仅对仗工整,并且写得逼真如画,有如一幅长江出峡渡荆门长轴山水图。 B、颔联两句,写出了江水奔腾

31、直泻的气势,景中也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 C、尾联写家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李白远行,既点明了题目,又暗示了家乡人的深情厚意。 D、全诗情景交融,想象奇特,显露了诗人豪迈的意气和浪漫的情怀。2. 诗中点明“送别”句子是:“_,_”。这两句体现了诗人_对家乡的惜别 之情。3. 这首诗中间两联描绘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请简要分析“随”字好在哪里?一种“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化,推移,真切地体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二十五、归园田居 其三 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_,夕露沾我衣。_,但使愿无违1.这首诗可分_种豆的地点及劳

32、动成果;劳作的辛苦与执着;自己的田园之乐。_三层意思。2.“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_田园劳作之乐,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_。3这首诗流露了_对田园生活的爱慕,享有田园之乐的惬意、闲适的心情。_的感情。4.“衣沾局限性惜,但使愿无违”体现了作者如何的感情?对田园生活的爱慕与怡然自得。5.简析本诗的语言特点。 语言“自然、通俗”。 二十六、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

33、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1、本诗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诗是“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2、这首诗前十句重在咏雪,后八句则重要是写_送别_。(填2字)3、本诗抒发了作者如何的感情? 抒发了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的感情。在诗人笔下,冰天雪地的边塞,奇寒难忍,愁云惨淡,令人怨怅。 4、请描述“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在你脑海中浮现的画面。 山路回旋曲折,已看不见友人拜别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一串马蹄的足迹。 5、请你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诗作一点赏析。 诗句以梨花喻雪,新颖奇特,让人在冰天雪地里犹如置身于大好春光中。而一种“忽”字,既写出了塞外气候的变幻奇特,又体现了诗人见到奇丽雪景后的惊喜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