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条件下中印谷物安全比较研究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23549328 上传时间:2022-07-2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1.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开放条件下中印谷物安全比较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开放条件下中印谷物安全比较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开放条件下中印谷物安全比较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开放条件下中印谷物安全比较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放条件下中印谷物安全比较研究(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开放条件下中印谷物安全比较研究摘要:开放条件下谷物安全已是一种常态化和动态化的问题,谷物安全对于保障中国和印度两个人口大国的食物安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研究成果表白,国内在谷物方面的安全水平总体说来高于印度,但是近年来呈下降趋势,而印度谷物安全水平却呈上升趋势。本文尝试构建一套评价农业安全的指标体系,并评估国内和印度谷物安奎状况,同步试图提出一种国家层面的谷物安全研究框架。核心词:开放条件谷物安全国际比较一、问题的提出谷物安全始终是国内外政界和学界讨论的热门话题。国内和印度均为人口大国,其谷物安全状况不仅直接关系两国的食物安全和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并且对世界食物安全格局有深远影响。因国内外理

2、解不一,因此有必要澄清“粮食”与“谷物”两个概念。在国内,粮食涉及谷物(重要指小麦、稻谷、玉米等)、豆类和薯类;而国际上“粮食”概念是指谷物。在评价谷物安全时,人们常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提供的框架。fao觉得,“只有所有人在任何时候均有可以在物质上和经济上获得足够、安全和富有营养的粮食,来满足其积极和健康生活膳食需要和食物喜好时,才實现了粮食安全。”基于此,许多研究常选择自给率、库存消费比、库存率、产量波动率、价格波动率、人均粮食占有率、营养量和贫困率等指标来评价谷物安全,如朱泽(1997)、麦克斯韦(1999)、马九杰()、梅方权等()。从fao的定义及有关评价指标可以看出,fao的评

3、估侧重于谷物的可获得性及营养状况。其长处在于既强调国家层面的谷物安全,又注重个人或家庭层面的谷物安全。但是也存在两方面缺陷:一是忽视了谷物的竞争力对保证一国谷物安全的重要性;二是没有考虑到谷物生存发展能力对谷物安全的深远影响。而这两方面对一种国家来说,则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基于上述考虑,本文尝试从“产业安全”角度来评价谷物安全。从目前来看,学术界对“产业安全”的含义尚未达到共识,大体可归纳成如下四种观点:一是产业发展观,这种观点觉得产业安全是产业的生存和发展不受威胁的状态,如李孟刚();二是产业控制力观,该观点强调国家对关系民生的国内重要产业拥有控制权,如张立(21002);三是产业国际竞争力

4、观,持该观点学者觉得产业安全归根究竟是产业竞争力问题,如孙瑞华和刘广生(),四是综合观,该观点是综合前面几类观点而成,如何维达和宋胜洲()。本文采用上述的综合观点。由于本文的分析对象谷物属于农业范畴,我们力图构建“农业安全”的指标体系来评估谷物安全。本文所指的“农业安全”是指在对外开放的条件下,一国可以保证在任何时候获得足够的农产品,并具有保持农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抵御多种风险的能力,及持续生存和发展能力。从定义可以看出,如果一种国家的农业处在安全状态,那么它应具有如下四种能力:(1)本国在需要农业产品时的可获得能力;(2)农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能力;(3)本国对农业的控制能力;(4)农业在本

5、国的生存与发展能力。二、农业安全评估指标体系构建1评估指标选用基于“农业安全”的定义和农业特殊性,我们用下述指标反映农业安全状况(见表1)。该指标体系可较好地反映农业在安全状况时所应具有的四种能力,具体解释如下:(1)产业可获得能力这里的“产业可获得能力”是指一国在国内市场获得有关产品的能力。本文用自给率(sr)和库存消费比(sc)两个指标来衡量政府掌控国内农业市场、维护国家自立的能力。自给率是指一种国家或地区的某产业供应满足需求的限度,与产业安全正有关。尽管自给率可衡量一国当年产量保障农业安全的水平,但无法反映库存保障农业安全的能力。因此,本研究用“库存消费比”来考察国内库存在保障农业安全面

6、的作用:“库存消费比”越大,表白国家保障农业安全的能力越高;反之亦然。(2)产业竞争力在开放条件下,每个国家都或多或少地参与国际竞争。一般来说,农业的国际竞争力越强,则农业越安全;反之亦然。本文采用学术界常用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来反映国际竞争力,计算措施是:rca=(一国某一产业的出口总额该国在同一时期的总出口额)(该产业在世界市场上的总出口世界市场在同一时期的总出口额)。(3)产业控制力本文将净进口消费比(nic)作为农业控制力指标,以反映受国际市场控制限度。目前有研究将该指标称为“外贸依存度或外贸依存系数”,这与一般意义上所指“外贸依存系数”含义不同。为了符合体现习惯,本文采

7、用“净进口消费比”。该比率越大,表白该国农业越不安全,受国际市场风险影响大,这些风险涉及国际市场生产和需求的波动或价格波动等。(4)产业发展能力单产作为衡量农业生产能力的综合指标,它不仅能反映农业生产的资源禀赋状况,如水和土地资源等状况,并且能体现农业科技进步的作用和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等。本文用“单产成长性”,即“国内农作物当年大田實际单产与理论最高单产比值”(yr)来衡量国内农业的生存和发展能力。如果该比值越大,农业的生存和发展能力越高,因而农业安全限度越高;反之亦然。为平滑多种因素也许导致的农业单产波动,我们采用单产三年移动平均来考察。2数据来源阐明国内谷物产量数据来自中国记录年鉴,消费量和

8、库存量数据来自美国农业部(usda),谷物和货品贸易数据来自中国海关年鉴。印度谷物单产、产量、消费量、库存量数据来自usda,谷物和印度货品贸易数据来自联合国贸易记录数据库(uncomtrade)。世界出口数据来自uncomtrade。3谷物安全指标取值及安全状态界线值基于表2,通过对真實值打分,然后用简朴平均措施加总得到一种谷物安全综合指数。具体来说,第一步,根据有关指标的真實值与安全界线值的相应关系,拟定相应安全值;第二步,据简朴平均加总,得到安全综合指数。为进一步研究谷物安全状态,进一步对安全状态分为五类,即安全(综合指数等于1)、比较安全(综合指数为0.80.9)、基本安全(综合指数为

9、0.60.7)、不安全(综合指数为0.40.5)和危机(综合指数为00.3);三、国内和印度谷物安全评估(一)国内和印度大米安全状况评估1国内和印度大米安全各指标的描述性分析稻谷作为大宗粮食品种,在国内和印度的种植与消费范畴非常广泛。此处将稻谷折算成大米(系数为0.7)。表3显示了国内和印度大米安全指标的真實值。从表3可以看出:第一、产业可获得能力。在自给率方面,1992-国内和印度大米均保持了较高的自给率,平均值分别为0.98和1.05,高于国内公认的0.95警戒线。但是,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国内大米自给率下降较为明显,且略低于印度。在库存消费比方面,同期国内大米呈迅速下降趋势,由0.74下

10、降到0.29。而印度大米的库存消费比下降并不明显,甚至近年来有所提高。但是,印度的大米库存消费比较低,甚至低于0.17-0.18的警戒线。第二、产业竞争力。在考察期间,国内大米的rca呈下降势头,加入wto之前,国内大米具有较高的竞争力,但之后则不具有竞争力。而印度大米rca虽逐渐下降,但仍要远不小于我-国,且不小于1,这意味着印度大米更具竞争力。第三、产业控制力。在考察期间内,国内大米的净进口消费比不不小于零,平均值为0.79。进一步来看,-大米的净进口消费比不小于1992-的净进口消费比,这意味着国内大米的产业控制能力方面呈下降趋势。而印度的净进口消费比要明显高于国内,并保持相对稳定。第四

11、、产业发展能力。在1992-问,国内稻谷的单产成长性稳中略升,约为0.39。然而,印度稻谷的单产成长性要差得多,大概是国内的12。这意味着国内在该产业领域的生存与发展能力要远高于印度。2国内和印度大米安全综合指数图1显示了国内和印度大米安全综合指数变化状况。可以看出:第一,在1992-间,国内大米安全水平要高于印度(1995年除外),处在“比较安全”状态,而印度则处在“基本安全”状态(除1994和1995年外,为“比较安全”状态);第二,以来,印度大米安全综合指数高于国内,在和处在“比较安全”状态,其她年份处在“基本安全”状态;而国内则在-处在“基本安全”状态;第三,印度的大米安全水平呈相对平

12、稳状态,且略有上升,而国内的大米安全水平波动较大,且呈总体下降趋势。(二)国内和印度小麦安全状况评估1国内和印度小麦安全各指标的描述性分析在国内和印度的粮食消费构造中,小麦是重要的粮食消费品之一,特别在国内和印度北方地区。表4显示了国内和印度小麦安全指标的真實值。从表4可以看出:第一、产业可获得能力。在自给率方面,国内和印度小麦在1992-间均保持了较高的自给率,年均分别为0.98和1.01,均高于国内公认的0.95警戒线。在库存消费比方面,同期国内小麦的库存消费比呈倒u型,且该比值要不小于国际公认的警戒线。而印度的小麦库存消费比则略有上升,但仍要不不小于国内,且低于国际警戒线;第二、产业竞争

13、力。在1992-间,国内小麦的rca较小,平均值仅为0.14,远不不小于1,这意味着国内小麦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明显局限性。而印度小麦的rca较高,但是该值大起大落,且有下降势头;第三、产业控制力。在考察期间内,国内小麦的净进口消费比波动不大,总体不小于0,分阶段来看,至今的净进口消费比年均为0,不不小于1992-间的平均值0.04。从这个角度而言,国内小麦对进口的依赖限度有所下降,因而在产业控制能力方面有所提高。而印度小麦的净进口消费比略低,这阐明印度小麦的控制能力要略高于国内;第四,产业发展能力,国内小麦的单产成长性在1992-间呈稳步上升趋势,由0.23提高到0.34,这意味着国内小麦的产

14、业发展能力得到较快提高,而同期印度小麦的单产成长性则小得多。2国内和印度小麦安全综合指数图2显示了国内和印度小麦安全综合指数变化状况。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一,国内小麦安全水平要略高于印度,在1992-间,国内和印度小麦年均安全综合指数分别为0.57和0.55;第二,具体说来,国内小麦在1992、1994、1995和、-处在“不安全”状态,而其他年份则处在“基本安全”状态。印度小麦安全水平波动较大,或处在“比较安全”状态(),或处在“基本或不安全”状态,甚至是“危机”状态()。(三)国内和印度玉米安全总体评估1国内和印度玉米安全各指标的描述性分析国内和印度均种植玉米。在国内,玉米是第二大粮食作物,

15、其种植面积和产量都居世界前列。在印度,玉米是第三大粮食作物。表5显示了国内和印度玉米安全指标的真實值。从表5可以看出:第一、产业可获得能力。在自给率方面,国内和印度玉米在1992-间保持了较高的自给率,约为1.04。但是,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间,国内玉米的自给率年平均值略比1992-间的年平均值要低,而印度则相反。在库存消费比方面,国内玉米的库存消费比要比印度高得多,是印度的30多倍。但是,国内玉米的库存消费比呈迅速下降趋势,而印度则变化不大。总的来看,在考察期间国内玉米的库存消费比为69,远高于联合国划定17-18的警戒线,而印度则相反;第二、产业竞争力。在1992-间,国内玉米的rca不

16、小于印度,但是国内玉米的rca呈下降趋势,基本失去竞争力,而印度玉米则相反;第三、产业控制力。在1992-间,国内玉米的净进口消费比不不小于印度,但在-间则相反,这意味着国内国内在玉米的产业控制能力方面呈下降趋势,而印度则呈上升趋势;第四、产业发展能力。在1992-间,国内玉米的单产成长性略有提高,约为0.2,而印度玉米的单产成长性则要差的多,约为0.07,远不不小于国内。这意味着国内玉米的生存与发展能力要远高于印度。2国内和印度玉米安全综合指数图3显示了国内和印度玉米安全综合指数变化状况。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一,总体来看,在考察期间内国内玉米安全水平要高于印度,但是,印度的玉米安全水平在超越国

17、内,并保持了良好势头;第二,国内玉米安全水平呈下降趋势,由1992年的0.82下降到的0.6,由“比较安全”转为“基本安全”状态;第三,印度玉米安全水平呈上升势头,由1992年的0.40提高到的0.64,由“不安全”状态升至“基本安全”状态。这是印度在谷物安全面的一种明显改善。四、结语通过前面的分析,可得到如下重要结论:第一,1992年以来,国内和印度大米总体处在“比较或基本安全”状态。但是,印度的大米安全水平呈上升趋势,重要因素在于,印度大米的库存和相对单产得到提高。而国内近年来大米安全水平有下降趋势,重要因素在于rca指数和库存的下降。第二,在考察期间内,国内小麦安全状态令人担忧。在某些年

18、份国内小麦处在“不安全”状态。库存消费比、自给率变化是导致国内小麦安全水平不稳定的重要因素。而印度小麦安全状态更不容乐观,在部分年份处在“不安全”状态,甚至处在“危机”状态。库存消费比、rca指数波动是印度小麦安全水平变化的重要因素。第三,1992年以来,国内玉米安全水平不断呈下降趋势,由“比较安全”状态转为“基本安全”状态,重要因素是国内玉米的rca指数和库存下降。同期,印度玉米安全水平呈上升趋势,由“不安全”状态提高至“基本安全”状态。rca指数的提高和净进口消费比的下降是印度玉米安全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综上所述,国内和印度的大米、玉米安全水平短期无虑,但长期堪忧。而目前两国的小麦安全水平则令人担忧。虽然两国都正在采用各项措施,如价格支持、农业补贴和储藏等,以保障谷物安全,但是我们必须面对某些严峻的挑战,如农业效益日趋低下、土地和水资源日益紧张、生物燃料的迅速发展。最后,需要阐明两点:第一,印度谷物单产量较低,如果能提高单产,这无疑会有助于提高印度的谷物安全水平;第二,本文考察的是国家层面的谷物安全性,而不是地区和家庭层面的谷物安全。實际上,国内和印度都存在地区经济和家庭收入差距较大的现象。对于两国来说,在保证国家层面谷物安全的前提下,如何保障地区或家庭谷物安全仍是一种重大课题。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