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规范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23532735 上传时间:2022-07-22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98.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规范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规范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规范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资源描述:

《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规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规范(2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ICS xxxxxxxx备案号:DL/T XXX-201_代替DL/T 814-2002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规范Function specification ofdistribution automation system(送审稿 2011 年x月)附:编制说明201X-XX-XX发布 201X-XX-XX实施发布目 次前 言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总体要求25 配电自动化系统架构与配置原则25.1系统总体架构25.2功能配置原则26 配电主站的组成结构及功能36.1配电主站的组成结构36.2配电主站的功能37 信息交互87.1基本要求87.2配电自动化与其它系统信

2、息交互的内容87.3信息交互的方式87.4信息交互的一致性88 配电终端功能89 配电子站功能1010 馈线自动化的模式1011 通信系统应具备的条件1111.1基本要求1111.2通信方式1212 主要技术指标1213 参考文献12前 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近年来智能电网建设的开展,电力企业对配电自动化系统提出了越来越迫切高的要求。为有效开展智能电网配电自动化的工作,满足智能电网建设的需要,特对DL/T 814-2002进行重新修订。本标准在总结以往配电自动化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国内供电企业生产运行的实际需要出发,参考了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制定的相关技术标准导则和功能

3、规范等内容,并广泛征求了有关科研、设计、生产运行单位以及自动化设备供应厂制造厂商家及用户的意见。本标准的修订,有利于供电企业进行配电自动化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与和改造和运行工程实施,有利于新技术和新标准的应用和交流。本标准与 DL/T 814-2002 标准相比,主要修订了以下内容:-修改增加了配电自动化系统架构图与配置原则;-增加了配电自动化主站的组成结构;-对配电自动化主站、子站和终端的功能作了修改和补充;-增加了配电自动化系统与其它系统的信息交互相关内容。本标准是DL/T 814-2002的修订版,自本标准生效之日起,DL/T 814-2002即行废止。本标准的附录为 本标准由全国电力

4、系统管理及其信息交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归口并解释。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中压配电网的配电自动化及系统及相关设备的主要技术要求和功能以及与相关应用系统信息交互应遵循的主要技术原则。本标准适用于配电自动化及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改造、验收和运行。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5、GB/T 13730地区调度自动化系统GB/T 13729远动终端设备GB/T 14285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DL 516 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管理规程DL/T 550 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功能规范DL/T 599 城市中低压配电网改造技术导则DL/T 634 远动设备及系统DL/T 721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远方终端DL/T 890 能量管理系统应用程序接口DL/T 1080 电力企业应用集成 配电管理的系统接口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 配电自动化系统distribution automation system实现配电网的运行监视和控制的自动化系统,具备配电SC

6、ADA(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馈线自动化、电网分析应用及与相关应用系统互连等功能,主要由配电主站、配电子站(可选)、配电终端和通信通道等部分组成。3. 配电自动化系统主站master station of distribution automation system 配电主站主要实现配电网数据采集与监控等基本功能和电网分析应用等扩展功能。3. 配电自动化系统子站slave station of distribution automation system为优化系统结构层次、提高信息传输效率、便于配电通信系统组网而设置的中间层,实现所

7、辖范围内的信息汇集、处理或故障处理、通信监视等功能。3. 配电自动化系统远方终端remote terminal unit of distribution automation system安装在中压配电网的各种远方监测、控制单元的总称,主要包括馈线终端、站所终端、配变终端等。采用通信通道,完成数据采集和控制等功能。3. 馈线自动化feeder automation利用自动化装置或系统,监视配电线路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线路故障,诊断出故障区间并将故障区间隔离,恢复对非故障区间的供电。3. 信息交互 information interactive 应用系统间的信息传输与共享。4 总体要求配电自动化

8、系统应以面向配电网的生产指挥和调度为应用主体进行建设,实现对配电网的监视和控制,满足与相关应用系统的信息交互、共享和综合应用需求;配电自动化系统应满足相关国际、行业、企业标准及相关技术规范要求。系统主站设计应满足系统通用性和扩展性要求,减少功能交叉和冗余;配电自动化系统应按照可靠性、经济性、实用性、先进性原则,尽量利用已有设备资源,综合考虑多种通信方式并合理选用;配电自动化系统应满足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有关规定;l 配电自动化系统应满足可靠性、经济性、实用性、先进性要求,充分利用已有设备资源, 综合考虑多种通信方式并合理选用;l 系统建设应配置基本功能,可根据自身配网实际和运行管理需要配置选配

9、功能;l 配电自动化系统应满足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有关规定;l 配电自动化系统应满足配电网运行监视与控制的要求,并考虑配电网智能化扩展应用。5 配电自动化系统架构与构建配置原则5.1系统总体架构配电自动化系统主要由配电主站、配电子站(可选)、配电终端和通信通道组成(系统构成见图1)。其中,配电主站实现数据处理/存储、人机联系和各种应用功能;配电子站是主站与终端的中间层设备,一般用于通信汇集,也可根据需要实现区域监控功能;配电终端是安装在一次设备运行现场的自动化装置,根据具体应用对象选择不同的类型;通信通道是连接配电主站、配电子站和配电终端之间实现信息传输的通信网络。配电自动化系统通过信息交互总

10、线,与其它相关应用系统互连,实现更多应用功能。图1配电自动化系统构成5.2功能构建配置原则5.2.1 配电自动化系统根据配电终端接入规模或通信通道的组织架构,一般可采用两层(即主站-终端)或三层(主站-子站-终端)结构;5.2.2配电自动化系统应满足开放性、兼容性、可靠性和扩展性要求,配电自动化系统应选择模块化、少维护、低功耗的设备;5.2.4配电自动化系统的监控对象应依据一次设备及配电自动化的实现方式合理选择;各类信息应根据实时性及网络安全性要求进行分层或分流处理。5.2.5配电自动化系统通过信息交互总线与其它相关系统进行数据共享和信息整合,实现功能扩展、综合性应用或互动化应用。信息交互应遵

11、循相关标准,必须满足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相关规定要求。配电自动化系统应符合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相关规定要求。5.2.6 配电自动化系统应面向企业所辖整个配电网的运行控制与管理,其应用主体是配电网调度和生产指挥。其主站配置应满足对全部配电线路和设备的监控和管理以及信息交互应用;终端配置和接入应循序渐进和分步实施。系统应考虑分布式能源的接入和控制、互动化应用等智能电网的扩展需求。l 配电主站应在具备基本功能的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合理配置扩展功能;l 在相应区域具备完备的配电网络拓扑的前提下,可配置馈线故障处理功能;l 在信息量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可配置电网分析应用功能;l 在配电主

12、站功能成熟应用的基础上,可结合本地区智能电网工作的开展,合理配置智能化功能。l 配电自动化系统安全防护配置原则必须满足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第5号令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的要求。6 配电主站的组成结构及功能6.1配电主站的组成结构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主要由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支撑平台软件和配电网应用软件组成。其中,支撑平台包括系统数据总线和平台多项公共服务,配电网应用软件包括配电SCADA等基本功能以及配电分析应用、智能化应用等扩展功能,支持通过信息交互总线实现与其他相关系统的信息交互(见图2)。图2 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功能组成结构图6.2配电主站的功能配电主站应构建在标准、通用的软硬件基础平台

13、上,具备可靠性、可用性、扩展性和安全性,并根据各地区的配电网规模、实际需求和配电自动化的应用基础等情况选择和配置软硬件。配电主站的功能分为公共服务、配电SCADA功能、馈线故障处理、网络分析应用和智能化功能。配电基本功能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控制与操作、防误闭锁、事件顺序记录、事故回放、系统对时、故障定位、网络拓扑着色、配电终端在线管理和配电通信网络工况监视等,与上一级电网调度(一般指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和生产管理系统(或配电GIS应用系统)互连,建立完整的配电网拓扑模型。扩展功能包括如下部分:(1)馈线故障处理:与配电终端配合,实现故障的自动隔离和非故障区域恢复供电;(2)配电网分析应

14、用:网络拓扑分析、潮流计算、合环分析、负荷转供、状态估计、负荷预测等;(3)智能化功能:配电网自愈(快速仿真、预警分析)、计及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微电网运行控制及应用、经济优化运行以及与其它智能应用系统的互动等。表1 配电主站功能功能基本功能选配功能公共服务数据库管理1) 数据高速缓存;2) 数据镜像和压缩;3) 并发控制与事务管理;4) 历史数据库在线备份;5) 数据集中控制;6) 查询语言检索数据库;数据备份与恢复1) 全数据备份;2) 指定数据备份;3) 定时自动备份;4) 全数据恢复;5) 指定数据恢复;系统建模1) 图模一体化网络建模;2) 外部系统信息导入建模;多态多应用服务1)

15、 多态模型的切换;2) 各态模型之间的转换、比较及同步和维护;3) 多态模型的分区维护统一管理;4) 提供实时态、研究态、未来态等应用场景;5) 支持各态下可灵活配置;6) 支持多态之间可相互切换;权限管理1) 用户管理;2) 角色管理;3) 权限分配; 告警服务1) 告警定义;2) 分类、分级告警;3) 语音及画面告警;4) 告警信息存储、查询和打印;报表管理1) 支持实时监测数据及其它应用数据;2) 报表设置、生成、修改、浏览、打印;3) 按班、日、月、季、年生成各种类型报表;4) 定时自动生成报表;5) 按指定时间段生成报表;表(续)功能基本功能选配功能公共服务人机界面1) 界面操作;2

16、) 图形显示;3) 交互操作画面;4) 数据设置、过滤、闭锁;5) 多屏多窗口显示、无级缩放、漫游、分层分级显示等;6) 图模库一体化;7) 基于图形对象的快速查询和定位;系统运行状态管理1) 网络及通信管理2) 系统节点状态监视;3) 软硬件功能管理;4) 状态异常报警;5) 在线、离线诊断工具;6) 系统配置管理;系统配置管理1) 通信配置管理2) 网络配置管理3) 系统参数配置管理WEB发布1) 网上发布;2) 报表浏览;系统互联1) 信息交互遵循DL/T1080标准;2) 支持相关系统间互动化应用;数据采集1) 各类数据的采集和交换;2) 大数据量采集;3) 支持多种通信规约;4) 支

17、持多种通信方式;5) 错误检测;6) 通信通道和终端运行工况监视、统计、报警和管理;配电SCADA功能数据处理1) 模拟量处理;2) 状态量处理;3) 非实测数据处理;4) 多数据源处理;5) 数据质量码计算;6) 统计计算;数据记录1) 事件顺序记录(SOE);2) 条件触发数据记录;表(续)功能基本功能选配功能配电SCADA功能操作与控制1) 人工设置;2) 标识牌操作;3) 闭锁和解锁操作;4) 远方控制与调节;5) 防误闭锁网络拓扑着色1) 电网运行状态着色2) 供电范围及供电路径着色3) 动态电源着色4) 负荷转供着色5) 故障指示着色事故/历史断面回放1) 事故/历史断面回放的启动

18、和处理2) 事故/历史断面回放信息分流及分区1) 责任区设置和管理;2) 信息分流及分区授时和对时1) 北斗或GPS时钟授时;2) 终端/子站对时;打印1) 各种信息打印功能;馈线故障处理馈线故障处理功能1) 故障定位、隔离及非故障区域的恢复;2) 故障处理安全约束;3) 故障处理控制方式;4) 主站集中式与就地分布式故障处理的配合;5) 故障处理信息查询;配网分析应用网络拓扑分析1) 适用于任何形式的配电网络接线方式;2) 电气岛分析;3) 支持人工设置的运行状态;4) 支持设备挂牌、投退役、临时跳接等操作对网络拓扑的影响;5) 支持实时态、研究态、未来态网络模型的拓扑分析;6) 计算网络模

19、型的生成;状态估计1) 计算各类量测的估计值;2) 配电网不良量测数据的辨识;3) 人工调整量测的权重系数;4) 多启动方式;5) 状态估计分析结果快速获取;潮流计算1) 实时态、研究态和未来态电网模型潮流计算;2) 多种负荷计算模型的潮流计算;3) 精确潮流计算和潮流估算;4) 计算结果提示告警;5) 计算结果比对;表(续)功能基本功能选配功能配网分析应用合环分析1) 实时态、研究态、未来态电网模型合环分析2) 合环路径自动搜索3) 合环稳态电流值、环路等值阻抗、合环电流时域特性、合环最大冲击电流值计算;4) 合环操作影响分析;5) 合环前后潮流比较;负荷转供1) 负荷信息统计;2) 转供策

20、略分析;3) 转供策略模拟;4) 转供策略执行;负荷预测1) 最优预测策略分析;2) 支持自动启动和人工启动负荷预测;3) 多日期类型负荷预测;4) 分时气象负荷预测;5) 多预测模式对比分析;6) 计划检修、负荷转供、限电等特殊情况分析;智能化功能网络重构1) 提高供电能力;2) 降低网损;3) 动态调控;配网运行与操作仿真1) 故障仿真与预演2) 操作仿真;配网调度运行支持应用1) 调度操作票;2) 保电管理;3) 多电源客户管理;4) 停电分析;分布式电源/储能/微网接入1) 分布式电源/储能设备/微网接入、运行、退出的监视、控制等互动管理功能;2) 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微网接入系统情

21、况下的配网安全保护、独立运行、多电源运行机制分析等功能;配网的自愈1) 智能预警;2) 校正控制;3) 相关信息融合分析;4) 配电网大面积停电情况下的多级电压协调、快速恢复功能;5) 大批量负荷紧急转移的多区域配合操作控制;经济运行1) 分布式电源接入条件下的经济运行分析;2) 负荷不确定性条件下对配电网电压无功协调优化控制;3) 在实时量测信息不完备条件下的配电网电压无功协调优化控制;4) 配电设备利用率综合分析与评价;5) 配电网广域备用运行控制方法;7 信息交互7.1基本要求信息交互基于消息传输机制,实现实时信息、准实时信息和非实时信息的交换,支持多系统间的业务流转和功能集成,完成配电

22、自动化系统与其它相关应用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信息交互宜遵循DL/T 1080的标准构架和接口方式。信息交互满足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采取安全隔离措施,确保各系统及其信息的安全性。7.2配电自动化与其它系统信息交互的内容(1)从相关应用系统获取的信息配电自动化系统从相关应用系统获取以下信息:l 从上一级调度(一般指地区调度)自动化系统获取高压配电网(包括35kV、110kV)的网络拓扑、相关设备参数、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等; l 从生产管理系统(PMS)获取中压配电网(包括10kV、20kV)的相关设备参数、配电网设备计划检修信息和计划停电信息等;l 从生产管理系统(PMS)或配电GIS系统获

23、取中压配电网(包括10kV、20kV)的馈线电气单线图、网络拓扑等;l 从营销管理信息系统、配电GIS系统或生产管理系统(PMS)获取低压配电网(380V /220V)的网络拓扑、相关设备参数和运行数据;l 从营销管理信息系统获取用户故障信息、低压公变和专变用户相关信息。(2)向相关应用系统提供的信息配电自动化系统向相关应用系统提供配电网图形(系统图、站内图等)、网络拓扑、实时数据、准实时数据、历史数据、分析结果等信息。 7.3信息交互的方式信息交互宜采用面向服务架构(SOA),在实现各系统之间信息交换的基础上,对跨系统业务流程的综合应用提供服务和支持。接口标准宜遵循DL/T 1080.1中信

24、息交换模型(IEM)的要求。 7.4信息交互的一致性配电自动化系统和相关应用系统在信息交互时应采用统一编码,确保各应用系统对同一个对象描述的一致性。电气图形、拓扑模型的来源(如上一级调度自动化系统、配电自动化系统、配电GIS系统、生产管理系统等)和维护应保证唯一性。8 配电终端功能 配电自化系统应根据本企业所辖配电网的网架结构、设备状况和实际应用需求,合理选用配电终端。对网架中的关键性节点,如架空线路联络开关,进出线较多的开关站、配电室和环网柜,采用“三遥”配置;对网架中的一般性节点,如分支开关、无联络的末端站室,可采用“两遥”或“一遥”配置。配电终端根据配置不同可以有且不限于以下功能:应具备

25、运行信息采集、控制、故障检测、事件记录、对时、远程维护、自诊断、数据存储、通信等功能。配电终端一般应支持以太网或标准串行接口,与配电主站/子站之间的通信宜采用DL/T 634.5101 远动设备及系统 第5-101部分 传输规约 基本远动任务的配套标准、DL/T 634.5104 远动设备及系统 第5-104部分 传输规约 采用标准传输协议集的IEC 60870-5-101网络访问等通信规约。表2配电终端功能功 能站所终端馈线终端配变终端基本功能选配功能基本功能选配功能基本功能选配功能数据采集状态量开关位置终端状态开关储能SF6开关压力信号通信状态保护动作信号装置异常信号模拟量中压电流中压电压

26、中压零序电压/电流中压有功功率中压无功功率功率因数低压电流低压电压低压有功功率低压无功功率低压零序电流及三相不平衡电流温度蓄电池电压电能量控制功能开关分合闸备用电源自投装置投停蓄电池远方维护数据传输上级通信下级通信校时抄表功能其它终端信息转发电能量转发维护功能当地参数设置远程参数设置程序远程下载远程诊断设备自诊断程序自恢复其它功能馈线故障检测及记录故障方向检测单相接地检测过流、过负荷保护一次重合闸就地模式馈线自动化合环功能终端用后备电源及自动投入事件顺序记录配电变压器有载调压配电电容器自动投停最大需量及出现时间失电数据保护三相不平衡告警及记录越限、断相、失压、停电等告警及记录电压合格率统计模拟

27、量定时存储当地功能运行、通信、遥信等状态指示终端蓄电池自动维护当地显示其它当地功能9 配电子站功能子站类型配电子站分为通信汇集型子站和监控功能型子站。通信汇集型子站负责所辖区域内配电终端的数据汇集、处理与转发;监控功能型子站负责所辖区域内配电终端的数据采集处理、控制及应用。子站功能(1)通信汇集型子站功能包括:终端数据的汇集、处理与转发;远程通信、终端的通信异常监视与上报、远程维护和自诊断。(2)监控型子站功能除应具备通信汇集型子站的功能外,还包括在所辖区域内的配电线路发生故障时,子站应具备故障区域自动判断、隔离及非故障区域恢复供电的能力,并将处理情况上传至配电主站;信息存储和人机交互。10

28、馈线自动化的模式馈线自动化功能应在对供电可靠性有进一步要求的区域实施,应具备必要的配电一次网架、设备和通信等基础条件,并与变电站/开闭所出线等保护相配合。馈线自动化可采取以下实现模式,实际使用可能是其中一种模式或混合模式。(1)就地型:不需要配电主站或配电子站控制,通过终端相互通信、保护配合或时序配合,在配电网发生故障时,隔离故障区域,恢复非故障区域供电,并上报处理过程及结果。就地型馈线自动化包括重合器方式、智能分布式等;(2)集中型:借助通信手段,通过配电终端和配电主站/子站的配合,在发生故障时,判断故障区域,并通过遥控或人工隔离故障区域,恢复非故障区域供电。集中型馈线自动化包括半自动方式、

29、全自动方式等。 表3 配电子站功能功 能通信汇集型监控功能型基本功能选配功能基本功能选配功能数据汇集状态量模拟量电能量事件顺序记录控 制功 能当地控制远方控制数 据传 输与主站、终端通信与其它智能设备通信维 护功 能当地维护远方维护故 障处 理故障区段定位故障区段隔离非故障区段恢复供电通 信监 视通信故障监视通信故障上报其它功能校时设备自诊断及程序自恢复后备电源人机交互打印制表11 通信系统应具备的条件11.1基本要求配电通信系统可利用专网或公网,配电主站与配电子站之间的通信通道为骨干层通信网络,配电主站或子站至配电终端的通信通道为接入层通信网络。其中:(1)骨干层通信网络原则上应采用光纤传输

30、网,在条件不具备的特殊情况下,也可采用其它专网通信方式作为补充。骨干层网络应具备路由迂回能力和较高的生存性。(2)接入层通信网络应因地制宜,可综合采用光纤专网、配电线载波、无线等多种通信方式。采用多种通信方式时应实现多种方式的统一接入、统一接口规范和统一管理,并支持以太网和标准串行通信接口。11.2通信方式通信方式主要包括光纤专网、配电线载波、无线专网和无线公网。其中:(1)光纤专网通信方式宜选择以太网无源光网络、工业以太网等光纤以太网技术;(2)配电线载波通信方式可选择电缆屏蔽层载波等技术;(3)无线专网通信方式宜选择符合国际标准、多厂家支持的宽带技术;(4)无线公网通信方式宜选择GPRS/

31、CDMA/3G通信技术。具备遥控功能的配电自动化区域应优先采用专网通信方式;依赖通信实现故障自动隔离的馈线自动化区域宜采用光纤专网通信方式。采用无线公网通信方式时应符合相关安全防护和可靠性规定要求。12 主要技术指标表6 主要技术指标内 容指 标模拟量遥测综合误差遥测合格率 1.5% 98%状态量遥信动作正确率(年) 99%遥 控遥控正确率遥控拒动率 99.99% 2% 系统响应时间开关量变位由终端传递到子站开关量变位传递到主站遥控完成时间双机热备用切换时间站内事件分辨率(站内单个远方终端)重要模拟量越死区传递时间画面调用时间事故画面推出时间信息交互接口信息吞吐效率信息交互接口并发连接数 5

32、s (光纤方式) 10 s (光纤方式) 20 s (FTU级,光纤方式) 20 s 10 ms 15 s 3 s 10 s20kB/s5个故障处理时间故障区段自动隔离非故障区段自动恢复送电系统并发处理馈线故障个数 1 min 2 min10个 子站、远方终端平均无故障时间 50000 h 系统主站设备可用率 99.9% 13 参考文献Q / GDW 513-2010 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功能规范Q / GDW 514-2010配电自动化终端/子站功能规范Q/GDW 382-2009 配电自动化技术导则南方电网配电网自动化系统技术规范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规范编制说明1 编制背景配电自动化是智能电网

33、建设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按照 “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 的工作原则,为有效开展智能电网配电自动化的工作,指导智能电网的建设,配电工作组重新修订了DL/T 814-2002 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规范 。修订工作在总结DL/T 814-2002 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规范执行情况和配电自动化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吸取了广大电力企业和生产厂商的先进经验,综合考虑了技术、标准的发展和应用状况,并广泛征求了科研、供应商和用户的意见。2 编写过程1)2009年7月在北京召开了配网工作组标准审查会议,参加会议的单位有国网电科院,中国电科院,积成电子,东方电子,IBM 中国研究院,北京四方,国电南自,上海交通大

34、学,西安科技大学等。会议提出对DL/T 814-2002 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规范进行修订的建议。2)2010年7月在无锡召开了配网工作组标准审查会议,会议决定会后由工作组成员编写本标准的修订稿,在下次工作组会议上,对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规范修订稿进行讨论。3)2010年10月在杭州召开了配网工作组标准审查会议,讨论了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规范修订稿,工作组成员对标准提出了修订意见。4)2011年4月在南京工作组会议上,再次讨论了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规范修订稿,根据参会人员提出的建议形成了送审稿。3 主要条款说明考虑到技术的发展和国内应用的需要,本标准增加了配电自动化系统配置原则、功能、信息交互等内容。在配电自动化系统总体架构方面遵循DL/T 1080电力企业应用集成配电管理的系统接口标准,在主站系统架构方面规范了应用层、平台层和操作系统层三层结构。在信息交互方面规定了配电自动化与其它系统之间的信息交互内容和交互方式。在馈线故障处理方面,提出了两种馈线自动化故障处理模式。4 工作组意见建议批准本标准送审稿作为电力行业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