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中写景的七种方式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23506390 上传时间:2022-07-2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0.8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古典诗歌中写景的七种方式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古典诗歌中写景的七种方式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古典诗歌中写景的七种方式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资源描述:

《古典诗歌中写景的七种方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典诗歌中写景的七种方式(1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古典诗歌中写景的七种方式中国古典诗歌“贵含蓄,忌直露”,有情不直言情,有恨不直说恨,而是借助于外界事物来体现,诗人常用的手法便是借景达情,于是就产生了为数众多的写景诗。但写景因抒情的不同而方式各异,常用写景方式有:一、正与侧的结合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也可以不从正面景物入手,而是从与其有关的侧面景物写起,来揭示该事物的特点,同步还能提供应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两种措施结合运用,可以使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更加突出。如白居易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王昌龄的参

2、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通过写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来写战争的惨烈。再如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题为“石头城”,明显是写“石头城”,但诗歌不从石头城入手,却从石头城周边景物山、潮水、月入手,写出了石头城这一“故国”的没落与荒芜。二、动与静的结合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们为了创设意境,特别注意动态描写,动静结合是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在这手法的运用中,诗人往往独出心裁,“每着一字”,而使“境界全出”。例如像贾岛题李凝幽居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推”“敲”选用,王

3、安石泊船瓜洲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的形容词用作使动动词,都是动态描写的某些典范,在动词的使用上作了不少文章。但作为动静结合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因此,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往往与烘托又不可截然分开。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诗人王维不愧描写山水的高手,动静结合是其重要写景手法之一。诗人在描绘的景物中,静中有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构成动人的意境。第二联写物,“明月松间照,”是静景,是所见,写的是月光透过松枝洒遍大地

4、;而“清泉石上流”,是动景,是所闻,动静融为一体,构成一副清幽可爱的风景画。第三联是诗人用“竹喧”烘托山静,是所闻,用“莲动”烘托水幽,是所见,见闻交错,“喧”“幽”互衬,颇具艺术感染力。三、声与色的结合古诗写景常波及到声音与颜色,这是诗人运用感官多角度写景,让读者如临其境,收到了很高的艺术效果。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上联是一组对仗句。草堂周边多柳,新绿的柳枝上有成对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翠”是新绿,“翠柳”是初春物候,柳枝刚抽嫩芽。“两个黄鹂鸣翠柳”,鸟儿成双成对,呈现一片生机,具有喜庆的意味。次

5、句写蓝天上的白鹭在自由飞翔。这种长腿鸟飞起来姿态优美,自然成行。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青天”映衬下,色彩极其鲜明。两句中一连用了“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颜色,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首句尚有声音的描写,传达出无比欢快的感情四、虚与实的结合“虚”与“实”是两个极大的概念,具体点说就是无形与有形、抽象与具体,想象回忆与现实。如“愁”是虚的,由于它是无形的、抽象的,而“一江春水”、“舴艋舟”、“春草萋萋”“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实的,古诗词常借助具体、可感的事物来抒发某种感情寄托某种情怀,或借助想象或回忆来写现实的境遇和况味。同窗们在鉴赏时要注意诗中哪是实、哪是虚。以及诗人着意要体现的

6、是实还是虚。弄清了这几点才干精确把握它们的关系。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虚景是诗人通过联想或想像而虚拟的景物,虚实结合更能体现出一种浓溢的情思。如高适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诗中一二句实写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牧马的季节到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三四句虚写景,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到处飘散,一夜之间和色和香洒满天山。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家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写出

7、了她们的浓浓的思乡情。五、点与面的结合万事万物都是彼此互相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描写的景物也同样,它们总是和周边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诗人在写景状物时,不是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写主体物周边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中就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到“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并在“山”“径”前冠之以数量词“千”“万”,对突出人

8、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起。可以称之为点面结合。指出一点,隐括全面六、远与近的结合看同一景物,观测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视,仰望,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从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结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如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头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象,体现了诗人敢于攀登的精神。第二句描写了秋山中的一种特定场景,在白云浮动的天空下有几户人家隐约可见。后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生机勃勃,鲜艳夺目,清新刚劲,形象鲜明,给人一种秋光胜似春光的美

9、感。七、白描手法白描,原是中国绘画的老式技法之一,大体接近西洋画法中的速写或素描,其特点是用简洁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这种画法引入到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精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体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如温庭筠的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家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第二联两句诗,就是六个名词(即六种景物)的组合,没有任何修饰语。它集中地体现了早行的辛苦。在鸡鸣声起

10、,残目未落之时,冒着寒霜上路,可见早行辛苦。写景是诗歌的重要内容,鉴赏诗歌的写景就要从诗人写景的方式入手,这样才干精确把握景物中所寓含的诗人的情感。古典诗歌中写景的几种方式中国古典诗歌“贵含蓄,忌直露”,有情不直言情,有恨不直说恨,而是借助于外界事物来体现,诗人常用的手法便是借景达情,于是就产生了为数众多的写景诗。但写景因抒情的不同而方式各异,常用写景方式有:一、正与侧的结合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也可以不从正面景物入手,而是从与其有关的侧面景物写起,来揭示该事物的特点,同步还能提供应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两种措施结合运用,可以使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更加突出。如

11、白居易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王昌龄的参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通过写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来写战争的惨烈。再如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题为“石头城”,明显是写“石头城”,但诗歌不从石头城入手,却从石头城周边景物山、潮水、月入手,写出了石头城这一“故国”的没落与荒芜。二、动与静的结合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们为了创设意境,特别注意动态描写,动静结合是常用的一种

12、写景手法。在这种手法的运用中,诗人往往独出心裁,“每着一字”,而使“境界全出”。例如像贾岛题李凝幽居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推”“敲”选用,王安石泊船瓜洲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的形容词用作使动动词,都是动态描写的某些典范,在动词的使用上作了不少文章。但作为动静结合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因此,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往往与烘托又不可截然分开。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诗人王维不愧描写山水的高手,动静结合是其重要

13、写景手法之一。诗人在描绘的景物中,静中有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构成动人的意境。第二联写物,“明月松间照,”是静景,是所见,写的是月光透过松枝洒遍大地;而“清泉石上流”,是动景,是所闻,动静融为一体,构成一副清幽可爱的风景画。第三联是诗人用“竹喧”烘托山静,是所闻,用“莲动”烘托水幽,是所见,见闻交错,“喧”“幽”互衬,颇具艺术感染力。三、声与色的结合古诗写景常波及到声音与颜色,这是诗人运用感官多角度写景,让读者如临其境,收到了很高的艺术效果。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上联是一组对仗句。草堂周边多柳,新绿的柳枝上有成对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

14、,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翠”是新绿,“翠柳”是初春物候,柳枝刚抽嫩芽。“两个黄鹂鸣翠柳”,鸟儿成双成对,呈现一片生机,具有喜庆的意味。次句写蓝天上的白鹭在自由飞翔。这种长腿鸟飞起来姿态优美,自然成行。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青天”映衬下,色彩极其鲜明。两句中一连用了“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颜色,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首句尚有声音的描写,传达出无比欢快的感情四、虚与实的结合“虚”与“实”是两个极大的概念,具体点说就是无形与有形、抽象与具体,想象回忆与现实。如“愁”是虚的,由于它是无形的、抽象的,而“一江春水”、“舴艋舟”、“春草萋萋”“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实的,古诗

15、词常借助具体、可感的事物来抒发某种感情寄托某种情怀,或借助想象或回忆来写现实的境遇和况味。同窗们在鉴赏时要注意诗中哪是实、哪是虚。以及诗人着意要体现的是实还是虚。弄清了这几点才干精确把握它们的关系。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虚景是诗人通过联想或想像而虚拟的景物,虚实结合更能体现出一种浓溢的情思。如高适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诗中一二句实写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牧马的季节到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三四句虚写景,将“梅花落”拆

16、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到处飘散,一夜之间和色和香洒满天山。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家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写出了她们的浓浓的思乡情。五、点与面的结合万事万物都是彼此互相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描写的景物也同样,它们总是和周边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诗人在写景状物时,不是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写主体物周边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中就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

17、“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到“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并在“山”“径”前冠之以数量词“千”“万”,对突出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起。可以称之为点面结合。指出一点,隐括全面六、远与近的结合看同一景物,观测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视,仰望,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从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结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如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头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象,体现了诗人敢于攀登的精神。第二句描写了秋山中的一种特定场景

18、,在白云浮动的天空下有几户人家隐约可见。后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生机勃勃,鲜艳夺目,清新刚劲,形象鲜明,给人一种秋光胜似春光的美感。七、白描手法白描,原是中国绘画的老式技法之一,大体接近西洋画法中的速写或素描,其特点是用简洁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这种画法引入到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精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体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如温庭筠的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家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19、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第二联两句诗,就是六个名词(即六种景物)的组合,没有任何修饰语。它集中地体现了早行的辛苦。在鸡鸣声起,残目未落之时,冒着寒霜上路,可见早行辛苦。写景是诗歌的重要内容,鉴赏诗歌的写景就要从诗人写景的方式入手,这样才干精确把握景物中所寓含的诗人的情感。,一别动辄近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辞别。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送给行者(送别),或留给居者(留别),因此,体现离.尚有4563字符 孟浩然与王维的比较阅读比较阅读 出水芙蓉各显芬芳 孟浩然与王维孟浩然和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在唐诗中独树一帜。她们的作品,都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

20、山水景物为重要内容,都反映了闲适淡泊的思想情绪,色彩雅淡,意境幽深;都含蓄地体现了隐逸的情结;都重要采用五言古体和五言律绝的形式。她.孟浩然与王维的比较阅读比较阅读出水芙蓉各显芬芳孟浩然与王维孟浩然和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在唐诗中独树一帜。她们的作品,都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重要内容,都反映了闲适淡泊的思想情绪,色彩雅淡,意境幽深;都含蓄地体现了隐逸的情结;都重要采用五言古体和五言律绝的形式。她们的山水田园诗有许多共同的特性和杰出的成就,因此文学史上“王孟”并称。同是山水田园诗,孟浩然和王维都具有清淡自然的风格;同是出水芙蓉,但各显芬芳。下面就王孟山水田园诗的思想内容、体现手法和诗歌意境等方

21、面作某些比较。一、在孟诗中,诗人的形象是独立的,并不断地在所描写的自然环境中活动着,感情是直抒出来的。诗人将物象和情感、精神融为一体。如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此诗前半部分泛写洞庭湖波澜壮阔、景色宏大,象征开元的清明政治;后半部分即景生情,抒发个人进退无路、闲居无聊的苦衷,体现急于入世的决心。诗人将景物的描写和自己的情感较好地融合在一起,更好地体现了自己的愿望。在王诗中,诗人的自我形象与外界景物融为一体,诗人的个性与自然达到了完美的契合。她善于通过景物的描写,体现个人的感情。如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

22、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这里,人闲、夜静、山空是从静态着手的,而花落、月出、鸟鸣是从动态着手的,一种“惊”字唤醒了一种息息相通的世界。诗人通过描绘一幅幽静的画面,来体现自己“宁静以致远”的心态诗人追求的就是这种幽静沉寂,并在这种幽寂中达到忘我的境界。二、在孟诗中,一方面使人感觉到的是诗人情感的波动。如春晓:“春眠不觉晓,到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名为不“不觉晓”,事实上早就被半夜的风雨声惊醒,心疼着一夜的风雨又将“落红无数”。美好的事物总是在不知不觉中逝去,红颜易老,青春不再,毕生不得志的诗人只能在无数个风雨交加的夜晚长叹自己的青春如落红般融入泥土化为尘。这首诗表面上是

23、为落花惋惜,其实更是为自己怀才不遇而惋惜。王维的诗,静中有动,往往以静写动。如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山林,复照青苔上。”山中空无一人,却可以听到人的声音。阳光透过密密的树叶照在林中的空地上,斑斑驳驳。诗中全是静景,但它却是有生命的,某些似乎是虚幻的声音和光影浮动着,山林因此而显得更加幽静沉寂。三、孟诗清新自然,篇幅大都短小,语言平淡,擅长白描手法。如过故人庄,采用白描手法,通篇侃侃叙来,似说家常,似乎看不到诗了。此外她重在写意,例如上面提到的春晓,虽然也写花鸟风雨,但并不具体描绘,它的意境是读者从语意中直接悟到的。王诗则以清秀精工著称,语言锤炼,时有警策之句及醒人耳目的“诗眼”

24、。对景物的描摹,则善于彩绘。为了求得诗中画面之美,王维调动了多种手段。她善于体现景物的空间层次,每每通过某些点睛之笔写出错落有致的纵深感和立体感。王维的许多诗更接近画,如田园乐(其六):“桃花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桃红、柳绿、落花、啼莺,一一点染,诗人以山水画家的眼光营造意境,不仅有一层层的构图,并且有鲜明的设色和具体的描绘,使读者先见画,后见意。总之,孟浩然的诗清淡而韵味悠长,王维的诗清淡秀美而丰润。高考古典诗歌鉴赏分类系列指引之一:一 枝 一 叶 总 关情写景诗鉴赏指引【考点论述】写景诗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占了较大的比例,也是历年高考命题选材的一种热点。此类诗歌

25、,或勾勒意境,或写景言志,或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意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此类试题的命题角度重要考察考生对诗歌意象的辨认与理解、对诗歌意境的体味与品析以及对有关体现技巧的辨析与评价。知识覆盖面广,综合性强,对考生的诗歌素养有较高的规定。【知识梳理】一般来说,写景诗波及如下知识点:老式意象的特点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意境所展示的画面及其凸显的情感氛围和主题思想,情和景的关系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某些体现技巧、写景的方式措施,与主旨有关的炼字、炼句及修辞的辨认分析,诗话材料中对情景关系的评点等等。鉴赏中常用语重要有:1思想内容方面,如热爱自然、向

26、往自由、归(退)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2体现手法方面,如借景抒情、白描、烘托(正衬、反衬)、对比、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移情于物、浓墨渲染3语言特点方面,如清新自然、质朴自然、清新洗练【措施点播】写景诗的鉴赏应注意如下几点:1把握意象的特性和寓意,理解诗词的主题。一般而言,诗人构建意象的方式重要有三种:一是撷取相似之“象”表意;二是用拟人的手法塑造富有人格性情的意象;三是借助不变之“象”反照“意”。诗人的主观情感往往通过一组或一两个精心选择的意象来体现。把握意象是解读诗歌的一把钥匙,作题时能根据诗歌内容选择所描绘的意象进行分析,同步对两首诗中的异批准象进行比较分析。2体味诗歌

27、情景交融的意境,理解诗人的情感。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体现诗的特定情感服务。意境鉴赏可分三步去答:一看写了哪些景物,找出景象、物象;二看用了哪些技巧,展开联想、想象再现画面;三要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指明寄寓了作者如何的思想感情。具体答题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考生应当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重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重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第二部分,应在描摹出图景后,用一句简洁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或幽静,或萧瑟,或生机勃勃,或孤寂凄清,或

28、雄浑壮丽,或沉郁哀愁,或和谐静谧,或开阔苍凉,或高远广阔等等。第三部分,根据这首诗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3抓诗眼,领略诗人写景所体现的情感。写景诗,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但某些表面上纯正是写景的山水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这就规定我们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理解(这在试题的注释中),即知人论诗,才也许精确地领略诗人写景所体现出的情感。4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写景诗写景的措施诸多,鉴赏时应注意写景的常用措施和技巧。要留意作者观测景物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要把握和分析描写景物的措施,如绘形、绘色;要理解和阐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如动静结合

29、、明暗对比等等。此外,诗歌中老式的比兴手法,也值得注意。至于语言运用方面,既要学会欣赏像盛唐诗人所描写的雄浑壮丽的景象,又要善于体会诗人们细致入微的观测和描摹,通过不断地体味、剖析,从而领略诗人的不同风格和技巧。【实战演习】.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金陵酒肆留别李白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1)诗的首句“风吹柳花满店香”为全诗营造了一种令人陶醉的环境,请简析其中的“香”字在此有哪些蕴藉之意。(2)古人评论此诗“语不必深,写情已足。”请简析全诗是如何把惜别之情写得饱满酣畅的。(请分条表述)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

30、题。落日怅望马戴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沈德潜评此诗云:“意格俱好,在晚唐中可云轩鹤立鸡群矣。”(唐诗别裁)这里所说的“意”,是指诗的思想感情,这里所说的“格”,重要是指谋篇布局方面的艺术技巧。请你就这首诗的“意”和“格”分别简要谈谈自己的见解。 1)这首诗的“意”(2)这首诗的“格”3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秋山杨万里乌臼平生老染工,错将铁皂作猩红。小枫一夜偷天酒,却倩孤松掩醉容。余杭范成大春晚山花各静芳,从教红紫送韶光。忍冬清馥蔷薇酽,薰满千村万落香。(1)上面两首诗都是优美的写景诗,但体现手法各不相似,试作简

31、要分析。(2)两首诗中的“掩”和“薰满”历来为人称道,请选择一处加以赏析。【误区透视】做此类题目时考生容易走进的误区有:1不能精确地选择意象,不能有的放矢地作答。2不懂得写景和抒情的关系,将情、景割裂开来。3没有按照意象(诗的基本)、意境(诗的画面)、诗情(诗的内涵)来进行有效鉴赏。4对体现技巧和体现措施模糊不清。5评析不够到位,缺少层次感。【参照答案】1(1)一是描写柳花微妙(或淡淡)的香味儿,写出春之气息;二是夸赞了酒肆里的酒香;三是暗含了朋友之间友谊的浓厚。(2)先写酒店姑娘的劝酒,让诗人感受到了她人的热情;再写一群青年朋友前来相送,让诗人感觉到了诚挚的友谊;三写把酒言欢“各尽觞”的场景

32、,让诗人产生了“欲行不行”的留情;四是“东流水”与“别意”的比较,让诗人倍感朋友之间“水长情更长”的无限深情。加之诗的首句“风吹柳花满店香”烘托出的氛围,使全诗的惜别之情显得非常饱满酣畅。2.(1)全诗以乡愁为主题,既有客中留滞、思乡情切之意,又有年华渐老、感时伤逝之叹,同步,也曲折地体现了诗人的坎坷不遇。(2)情景分写是此诗谋篇布局的一种明显特点。这种写法,颇见匠心,全篇写“落日怅望”之情,二句景二句情相间写来,诗情与景被提成两步递进:先是写落日前云去鸟飞的景象勾起乡“念”,继而是夕阳下乔木的情景唤起迟暮之“感”,显示出情绪的发展、深化。若是前半景后半情的平常写法,就没有上述那种层层递进、曲

33、达其意的妙。3.(1)杨诗从视觉角度落笔,借秋山之树描写秋天之景色。范诗从嗅觉角度落笔,借春山之花描写春天之景色。(2)第一首的“掩”字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枫与孤松红绿掩映之美。第二首的“薰满”用了夸张手法,极写花开之盛,花香之浓,传播之远。 写景抒情诗 古代诗人常常游览山水,写景言志,写景诗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占了较大的比例。 写景措施:注意观测景物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 要把握描写的措施,如绘形、绘声、绘色; 要理解描写景物的技巧,如动静结合、以动衬静、明暗对比 写景的顺序:上下 远近 高下 内外 抒情措施: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景抒情 景情:一致-情景交融 不一致

34、-反衬(以乐景写哀情) 语言特点:明快、清新、简洁、质朴 鉴赏写景抒情诗措施: 要体味诗歌中情景交融的意境。(意境是指作品描写某种事物所达到的境界,是作家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生活图景和谐统一的成果。) 具体措施:注意选用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性,渲染了何种氛围或传达了何种情感,情景之间的关系如何等 李华春行即兴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注释:此时写于安始之乱平息后不久。 意象:草、水、树、花、山、鸟 特点:萋萋无人 自落 鸟空啼 构成一幅暮春景象 感情:孤寂、凄凉、愁苦、叹惋的感情。 刘禹锡的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

35、过女墙来。 【石头城】南京,战国楚金陵城,三国吴孙权改名 意象:山、潮水、月 特点:没落 荒芜 四句诗句句写景,诗人把石头城放在沉寂的群山中写,放在带凉意的潮声中写,放到朦胧的月夜写,显示了故都的荒芜和没落,更透露出诗人对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无限感伤。 绝句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意象:江碧 鸟白 山青 花红 特点:色彩艳丽浓丽的春日 感情:殷殷的思乡之情 手法:以乐景写哀情,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的浓厚。 鹿柴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这是写景诗。描写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 特点:以动衬静,以局部衬

36、全局 语言特点:清新自然,毫不做作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1诗的第一句从什么角度写 ,第二句从什么角度写 ,这两句诗勾勒出一种如何的境界? 答:仰望 、俯视。勾勒出月色秀朗、溪水清澈的兰溪山色,朦胧飘渺,使人犹如坠如仙境。 2整首诗,从头至尾没有写到“人”,也没有写到“情”,而读来使人感到景中有人,景中有情,问:诗中的人是如何的形象?情是如何的情? 答:写出渔民欣快欢畅之情,整个画面使人感到兰溪山水布满着蓬勃生机。 春 日 秦 观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1.这是一首写景小诗。作者将花草置于一种特定的情境中来写,请简要地描写这一情境。 2.有人觉得“含”“卧”二字最有体现力,请说说它们的体现效果。 答案参照: 1.琉璃瓦,浮光闪闪,犹如碧玉。那一株株的芍药花,灿然盛开,由于水珠的重压,似在含泪欲泣,显得凄艳欲绝。蔷薇攀附着其她树枝,如佳人娇卧无力,百媚自生。 2.“含”“卧”二字,不仅刻画了芍药、蔷薇经雨后的娇弱状态,传出了她们的愁绪,就连诗人的惜花之情,也都包孕其中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