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选优拔尖检测题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23450762 上传时间:2022-07-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64.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选优拔尖检测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选优拔尖检测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选优拔尖检测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选优拔尖检测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选优拔尖检测题(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期末选优拔尖检测(6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30分)1. (2014,安徽安庆九中期中)小明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水,开始平视读数为30.0mL ,倒出一部分水后,仰视剩余水的体积为20.0mL,小明实际倒出水的体积 ( )A.小于10mL B.大于10mL C.等于10mL D.不能确定2.(2014,福建龙岩六中期中)饮料中的果味大多来自酯类。丁酸乙酯(C6H12O2)是无色具有菠萝香味的液体,常用作食品、饮料的调香剂。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丁酸乙酯由20个原子构成 B丁酸乙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16 gC丁酸乙酯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83

2、8D丁酸乙酯分子中含有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分子3.(2014,河南濮阳六中期中)2013年11月,台风“海燕”重创菲律宾,数万人无家可归,无水可饮。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过滤后就得到能饮用的纯净水 B.水体有自净功能,灾区的水可直接饮用 C.可用活性炭吸附水中的杂质 D.澄清透明的水即可饮用4.(2014,广东佛山南海桂城街道叠滘第一次月考)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说法正确的是( )A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氧气,故工业上常用此方法制取氧气B登山、气焊、潜水、宇航等都是利用氧气可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C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所以没有用途可言D空气的各种成分作为原料广泛应用于生产化肥、化工产品

3、、炼钢等领域5(2014,重庆南开阶段测试四)下列哪一组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具有密切的关系 ( )A元素的分类、元素的化学性质、元素的化合价B元素的种类、元素的化学性质、元素的化合价C元素的分类、元素的化学性质、微粒的种类D元素的种类、元素的化合价、相对原子质量6. (信息给予题)(2014,北京海淀期中)“化学氧自救呼吸器”中的超氧化钾(KO2)是一种白色粉末,它能与佩戴者呼出气体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氧气,并放出热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KO2应密封保存 B. 呼吸器可用于矿山井下的防护自救 C. 自救者用此呼吸器可以吸入到纯净的氧气 D. 呼吸器充分利用了呼出

4、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7. (2014,石家庄外国语教育集团第二阶段测试)通过图M-1中实验得出的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图M-1既可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了甲烷是由氢元素和碳元素组成的既可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既可说明水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又说明水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为21 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了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既可说明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又说明了二氧化碳具有酸性A BCD8.(2014,呼和浩特敬业二次月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微粒 原子是不能再分的一种微粒镁原子和镁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原子团在化学

5、反应中可能发生变化A B C D9.(2014,辽宁大桥水源二中期末)学习化学要善于用化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书、档案失火要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B发现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排风扇C被困火灾区,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匍匐前进 D炒菜时油锅起火,要立即加水来灭火10.(2014,呼和浩特敬业二次月考)将一定质量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放入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M-1:表M-1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的质量/g631725反应后的质量/g待测1134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与丙变化的质量之比为178 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C反应后甲的

6、质量为8g D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11.(2014,重庆南开阶段测试四)请用化学用语填写下列空白:(1)3个氢氧根离子_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3)2个氮原子_ (4)氧元素质量分数最大的氧化物_(5)5个二氧化氮分子_ (6)硫酸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_12.(2013,重庆)A、B、C三个集气瓶中只盛有氧气、空气、二氧化碳中的某一种气体,分别将集气瓶按照图M-2方式倒扣住蜡烛和白磷。图M-2(1)若A瓶中是二氧化碳,则燃着的蜡烛会立即 。(2)B瓶中的蜡烛突然十分明亮,则B瓶中的气体是 。一段时间后,该蜡烛渐渐熄灭,其原因可能有 (填序号)。氧气耗

7、尽 温度降低 瓶内产生了二氧化碳 蜡烛着火点改变(3)C瓶倒扣住白磷时,出现的现象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3.(6分)(2013,山东日照)合理利用与开发能源,增强安全意识是我们大家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1)海底埋藏着大量的“可燃冰”,将成为未来的新能源,其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甲烷的化学式为 。(2)在实验室里不慎将燃着的酒精灯碰倒,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应立刻用 灭火。图M-3(3)在做“燃烧的条件”实验时,把同样大小的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分开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如图M-3所示,观察到的现象是 先燃烧,通过此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三、实验题(共32

8、分)14.(12分)(2014,湖北潜江第一次月考)小芳发现,氯酸钾与氧化铜混合加热,也能较快产生氧气,于是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除二氧化锰、氧化铜外,氧化铁也可以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完成实验】按表M-2进行分析:测定分解温度(表M-2中的分解温度越低,催化效果越好)。表M-2实验编号 实验药品分解温度() 氯酸钾 580 氯酸钾、二氧化锰(质量比11) 350 氯酸钾、氧化铜(质量比l1) 370 氯酸钾、氧化铁(质量比11) 390【分析数据、得出结论】(1)由实验_与实验对比,证明猜想合理。(2)实验所用的三种物质,催化效果最好的是_。【反思】(1)若要证明氧化铁是该反应的催化

9、剂,还要验证它在化学反应前后 不变;(2)同种催化剂,颗粒大小可能影响催化效果,请设计实验方案进行验证_ 。(3)同种催化剂,还有 因素可能影响催化效果。15. (20分)(2012,兰州)图M-4中的装置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根据给出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图M-4(1)指出编号仪器名称: , 。(2)实验室利用A装置制取氧气,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利用C装置收集氧气的最佳时刻是 。用收集到的氧气完成硫粉燃烧实验后,还需向集气瓶内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目的是 。(3)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应选择的装置是 (从AE中选择),使用该套装置制取气体的突出优点是 ,该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若

10、改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 端进入。制得的二氧化碳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氢气体与水蒸气,欲使用G、H装置将以上杂质气体除去,则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是:混合气体 (用端口字母表示)。(4)将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盛有蒸馏水的洗气瓶一段时间后,水中便有了酸,对该现象的合理解释为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四、计算题(8分)16.(2014,武汉洪山期中)实验室常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现将2.5g二氧化锰放入盛有100g过氧化氢溶液的锥形瓶中,反应完全结束后,共收集到1.6g气体。请完成下列问题:(1)反应结束后,过滤,洗涤并烘干,称得滤渣的质量为_g。(2)计算二氧化锰中锰元素的质量

11、分数。(3)计算原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参考答案:一、1.A 方法规律:量筒内液体的正确读数为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相平,仰视,即低看,低看偏低,实际液体量偏多,则倒出的液体量偏小。2.C 点拨:丁酸乙酯是由丁酸乙酯分子构成的,一个丁酸乙酯分子是由20个原子构成的;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是克;丁酸乙酯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12)(162)=1838;丁酸乙酯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其中不含氧分子。3.C 点拨:过滤只能除去难溶性的杂质,不能除去可溶性的杂质,不一定能饮用;当水体中的有害物质较多时,水体无法自净;活性炭可吸附色素和异味,可用于净水,C正确;澄清透明的水中可能

12、溶有有毒的物质,不一定能饮用。4.D 点拨:A是实验室制氧气的常用方法,B利用的是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C稀有气体可用制于霓虹灯等。5.A 方法规律:该题利用排除法解答。相对原子质量主要取决于质子数和中子数,排除D;微粒的种类取决于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总数的关系,排除C;元素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分类依据是最外层电子数。6.C 点拨:根据题给信息“能与佩戴者呼出气体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氧气”可知,吸入的气体中除氧气外,还可能含有二氧化碳、水蒸气、氮气等。7.C 方法规律:该题利用排除法解答,甲烷燃烧的火焰可说明可燃性,罩烧杯有水雾说明燃烧生成水,进而能证明甲烷中含有氢元素,无法

13、证明含有碳元素;二氧化碳溶于水导致瓶内压强减小,塑料瓶变瘪;但不能说明二氧化碳显酸性。排除这两者,则可得到正确选项。8.D 方法规律:该题利用举例法解答,对选项可举例加以说明。分子只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但不是不能再分;镁离子最外层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镁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化学性质不同;氯酸钾、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原子团都发生了变化,很多原子团在化学反应中不变。9.C 点拨:A应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不留痕迹,保证重要资料完整;B打开排风扇可能产生电火花引发火灾甚至爆炸;C有害物质聚集于上空,做法正确;D应用锅盖盖灭。+210.D 点拨:根据

14、质量守恒定律计算甲反应后待测的质量为6g,由各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可写出发生的反应为:丁乙+丙,为分解反应;反应中乙、丙变化的质量比为(11-3)(34-17)=817。二、11.(1)3OH- (2)Al (3)2N (4)H2O (5)5NO2 (6)CuSO412.(1)熄灭 (2)氧气; (3)白磷燃烧 (或冒白烟);4P+5O22P2O5点拨:(1)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燃着的蜡烛会熄灭。(2)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能使蜡烛燃烧更旺;蜡烛燃烧消耗氧气,瓶内氧气耗尽,蜡烛会熄灭;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也会导致蜡烛熄灭。(3)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且与空气接触,白磷会燃烧,产生大量

15、的白烟。13.(1)CH4 (2)湿抹布 (3)乒乓球碎片;温度需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点拨:(1)甲烷的化学式是CH4;(2)酒精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可以使用湿抹布盖灭;(3)图示实验中,由于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较低,首先燃烧起来,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14.【分析数据、得出结论】(1) (2)二氧化锰【反思】(1)化学性质和质量 (2)取两份等质量的氯酸钾,分别与等质量粉末状二氧化锰和颗粒状二氧化锰混合后加热,比较测定分解的温度 (3)质量方法规律:该题利用控制变量法解答。为了证明氧化铁能作催化剂,需要分别做加入氧化铁与不加氧化铁两个对比实验;

16、加入催化剂的目的是使氯酸钾在较低的温度下较快放出氧气,故分解温度最低的物质催化效果最好,即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最好。催化剂除了改变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外,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因此应分别证明。为了证明颗粒大小的影响,应确保氯酸钾的质量、催化剂的种类应相同,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同种颗粒不同的催化剂进行实验。实验数据表中都给了质量比为11,可能因催化剂的质量影响催化效果。15.(1) 铁架台 长颈漏斗 (2)2KClO3 2KCl + 3O2;导管口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吸收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硫 (3)BE;可以随时控制反应发生或停止;CaCO3+2HCl=CaCl2 + H2O +CO2;b

17、 ;efcd (或efc) (4)H2O +CO2=H2CO3点拨:仪器是用于固定装置的铁架台,为可随时添加液体的长颈漏斗。(2)加热固体制取氧气,试管口没有棉花,为氯酸钾制氧气;排水法收集氧气时要待气泡均匀冒出时再收集,否则不纯。硫燃烧生成有毒污染空气的二氧化硫,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吸收产生的二氧化硫。(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在常温下接触即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反应装置为B;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利用向上排空气法的装置E收集。B装置通过弹簧夹的打开与闭合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空气应从上口排出,故进气口为b;除杂时先除其他气体,最后除水分;除杂装置长进短出。(4)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导致蒸馏水中有了酸。16. 解:(1)2.5 (2)55/(55+162)100%=63.2%MnO2(3)设原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2H2O2=2H2O+O2 68 32 x 1.6g 6832=x1.6g x=3.4g答:略。点拨:催化剂在反应前后的质量不变,根据氧气的质量利用化学方程式可直接计算过氧化氢的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